教师品读经典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红楼梦》这本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 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
(苏童)
影响我最大的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多少年过去了, 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莫言)
中国学生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瑞典语言学家、世界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请以“品读经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清材料
所给材料从三个侧面谈及对经典的理解:第一句话谈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影响(侧重经典作品本身的价值);第二句话讲经典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侧重对个人的影响);第三句话言经典作品对中学生和作家的作用(侧重对写作的帮助)。
考生从“品读”出发(落脚),选取这三个侧面的任一立意记叙或论述,均视为切题。
审读标题。
“品读经典”从内容上分析,由“品读”“经典”构成。
其中“经典”基本解释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
详细的解释为:(1)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如《老子》《庄子》《论语》《孟子》等;( 2 ) 指宗教典籍,如《圣经》,《大藏经》;(3)指文献典籍;而“品读”不仅是“读”,更要体现“品”,记叙文要体现出“品读”的过程,认识的渐进过程;写成议论文也要尽量体现思想认识的深化过程。
“品读经典”从结构上分析,是动宾关系短语,其中“品读”是题眼,应该是写作的重点,而“经典”是题眉,明确写作的对象和范围。
鉴于上述认识,考生只要把“品读”和“经典”两个概念捆绑起来记叙或论述,或者把“经典”和“品读”分开表述,写作重点把握准确,均视为切题。
简单地列举哪些是经典作品,或只谈经典作品有哪些作用,无“品读”过程或弱化“品读”,写作重点把握不准,视为审题不准确,一般在四类卷赋分。
阅卷手记
(一)总体感受作文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写《品读经典》应该不难,然而,从阅卷情况看,我们的总体感觉是,特别优秀的作文太少,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审题偏颇,过多写“读”的过程,用很少笔的墨写“品”的内容;二是考生阅读面狭窄,大多局限在《西游记》《边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几部作品。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另起炉灶,重新拟题。
如《书香伴我行》、《经典的力量》。
2.无视材料,审题偏颇。
将“经典”无限放大,把“经典”当作筐,什么内容都往里装。
(1)把人物当经典,如:“李煜是经典——读李煜,李清照是经典——读李清照,李白是经典——读李白”;“阿炳是经典”;“陶潜是经典”;“他虽不是经典,却又胜似经典,这就是我的物理老师”;“在我的心里,母爱是最经典的作品”;“父亲的一生是经典,值得品读”;“经典就是奶奶的爱”;“经典是奶奶煮的米粥”。
(2)把其他误做经典,如“诚信是经典”;“人生就是经典”;“纯真的友谊是经典”;“家乡是一首经典的歌谣,家乡便是最美的经典”;“品读江南小镇”;“经典是文学,文学是生活中的清浪,文学是广阔的天地”;“茶是经典,值得品读”。
3.仅仅写“读”,不见“品”字。
如,不少考生大段写读《三国演义》或《西游记》的过程(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全文看不见“品”后的感悟与思考,偏离题意。
4.内容空泛,蜻蜓点水。
如:
翻开《三国演义》,我仿佛来到那个英雄际会、风云变幻的年代。
翻开《红楼梦》,我仿佛置身于繁华的大关园中。
翻开《水浒传》,我仿佛走上了水泊梁山之上。
翻开《西游记》,我仿佛跟随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路。
阅读《海雁》,我深为??。
阅读《童年》,我深为??。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深为??。
这样的文章看似洋洋洒洒,内容很多,其实没有深度,读来味同嚼蜡。
5.套作严重,不知变通。
如:坚守经典,我??。
坚守经典,我??。
坚守经典,我??。
6.内容不熟,张冠李戴。
如:读《西游记》开头,让我们读到了亲情的伟大;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明白汤姆的坚强。
7.不会点题,游离中心。
不少作文通篇不点题,写一些与题目无关的内容,可谓“一行白鹭上青天”,留下满纸荒唐言。
成绩出来后,后悔得流下一把辛酸泪。
8.胡编乱造,低幼荒诞。
如:通篇编写与经典无关的故事,写成了穿越剧。
再如有一篇文章以乌龟的口吻,采用拟人化手法写乌龟举行毕业演唱会,只在结尾贴上标签——“经典是纯真的友谊”。
9.错字太多,有伤大雅。
常见错别字有(括号内为正确):精(经)典、明(名)著、林带(黛)玉、余秋语(雨)、曹雪琴(芹)、既(即)使、回意(忆)、致观(至关)重要、品位(味)人生、情有独终(钟)等等。
10.不会包装,自我揭丑。
如:我只读过一部《西游记》,那还是多年前的事,详细内容已记不清了。
再如:我从小就是一个贪玩、不喜欢读书的人,一看见书就头疼。
(三)开头结尾欣赏
1.精彩开头示例一:红楼一生梦,水浒一山河。
悠悠华夏五千年浸润在经典的芬芳中,沁人心脾。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示例二:品味经典中,思想的火舌裹挟着欲望舔开了黑暗的一角。
在我的精神维度间点了一把野火。
霎时野火如歌。
龙应台曾说她在70年代放的那把《野火》在明珠般的宝岛台湾掀起袭袭热浪。
在我看来,品读经典便是以经典的火燃烧自我思想的过程。
烈火如歌间,思考在灼热的自焚中完成灼烈的涅槃。
振着渴求知识欲望的大翅,从陈词滥调的灰烬中一跃而出,扶摇直上,飞翔九万里之外那赤炎的精神维度。
示例三:酒因吸收日月光华而醇香四溢,书也因日久沉淀而饱满有味。
品读经典,可享上品人生。
示例六:幽幽书气,淡淡墨香,一本经典内实有无限的蕴藏,需要我们去开卷,去品读。
品读经典,历览前贤,学前人之法,品古人之道,人生与学习自然感悟颇深。
2.精彩结尾示例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经典就如一支开在深巷的木芙蓉,无畏光阴流淌,依旧自我芬芳。
示例二:习惯了小桥流水的闲适,不妨感受一下“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清高;领略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又何妨领会一下浓墨重彩的历史的一笔?品读经典,你我必会满口生香!示例三:不妨静下心来,泡一杯清茗,让月光如犁,深掘遥远的文字,运笔如泼,心绪绵延到千里万里。
月光溢出来的时候,心潮溶了进去。
我希望能溶进那永恒的经典中与之不朽,指明后世的道路与方向,这是经典存在的道理,或许也是我们存在的道理。
示例四:“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
这是陈继儒的三乐。
愿世人可品出经典之醇香,尽享上品的人生。
示例五: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曾经的十里长街,落花飘落我的肩头,我渴望沉醉于此的人不仅是我一人。
品读经典,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该有的选择!示例六:经典是石,击撞了星星之火;经典是火,点燃了明灯;经典是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品读经典,我们可以通达四面
八方。
科学备考建议
2013年高考在即,同学们在备考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读点经典,多背些美文,学会借鉴,厚实底蕴。
此外不要忘了梳理一下自己写过的得意之作。
2.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训练要兼顾,不要单打一、不可心存侥幸。
篇二:教师读书演讲稿品读教育经典,熔铸不朽师魂
品读教育经典,熔铸不朽师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品读教育经典,熔铸不朽师魂。
古人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
我,爱读书,爱品书中的千般滋味。
但一直以来,我只是把读书当做一个喜好,在想读书的时候读一本自己想读的书,就是我对读书的全部理解。
直到离开大学校园,走上三尺讲台,我才意识到读书对教书育人者而言,更是一份责任,一种智慧。
我很感谢我的母校**中学,当我以教师的身份再次回到这熟悉的校园,他又一次成为我人生的领路人,为我的成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笃学勤思是**中学的优良传统,当全市掀起营造书香校园读书热潮时,学校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书刊杂志,组织在校老师学习研读。
当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时,我顿时眼前一亮,被书中“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等个性理念和精彩事例深深吸引,驻足长留,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细细品味,掩卷长思,最令我钦佩和折服的,是他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和始终坚定教师岗位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
我校***、***等老教师,就是我学习的榜样,记得我还是学生时,他们满头青丝,到现在已经是两鬓斑白,几十年如一日,笑容依然那么可掬,单车依然那么破旧,他们依然是那么地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教书育人、关爱孩子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一份份密密麻麻的教案讲义,记载着他们对知识的苦苦探寻;一堂堂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凝聚着他们笃学勤思的智慧心血;一个个莘莘学子的茁壮成长,见证着他们的品行操守,他们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深深激励着我。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待孩子要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感化、用真心去打动。
我试着将这种信念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去,果然我收获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受苏霍姆林斯基和书中那位坚持做工作记录的医生的影响,我开始尝试写教育日记,日记记录了我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写日记的过程也成为剖析自己教育教学的过程,让我能够随时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从而不断改进,不断成长。
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一个学生上课看小说,我一气之下把书当场撕毁,结果他反而有理了:怎么会有你这样的老师!赔我的书!一句话顿时让我灰头土脸,我想都没想丢下一句:“明天让你的家长来吧”。
晚上,写日记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思,发现当天的事情处理不当。
当他父亲风风火火赶来时,一听说是上课看小说,生气的要揍他,我说:您平日太忙,顾不上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思想逐步独立,您不仅要做他的父亲,更要做他的朋友,有空多陪陪孩子,撕他的书是我的不对,这里我有一本青少年励志的书,就说是您送给他的。
第二天,这孩子主动找到我对我说:“老师,对不起,爸爸说那本书是您送给我
的,谢谢您!”从那以后,他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由此,我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要像书中提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一样。
只要你给他们一个微笑,相信他将还你一个惊喜。
教师是叶的事业。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知道,我的工作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艺术家,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目的,
这是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出的:“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就是要使每一个人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于是,我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地针对不同对象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大胆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们建立起平等、团结、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终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我,音乐课成了学生们每周最盼望的一节课,我执讲的《****》被评为***优质课一等奖,我本人也多次在市艺术月活动中获得先进个人称号,与此同时,今年由我指导的5名舞蹈特长生也全部拿到了一中合格证。
孩子们是美丽的,音符是美妙的,我的职业是崇高的!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会对我深爱的教育事业投入真心、付出真爱,树万世师表,铸不朽师魂!篇三:《品读经典感悟随行》
2012年全市地税系统“品读经典.幸福人生”演讲稿
品读经典感悟随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品读经典感悟随行》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四个存折:知识、情感、事业和金钱。
但是我们都要记着:如果没有了知识,其他的存折都将会被冻结。
我这里有这样的一本书叫做经典,又有这样的一种释怀叫做感悟随行;经典之作是给予、施予,是修身养性、树德为怀的个人品行;是追求、诉求,是以社会为己任,一个地税人应有的个人修养;品读经典:用行动和思考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生活,了解我们自身所处的现状,了解一个地税人脊梁所需要担负的责任。
每一部经典都是志士文人呕心沥血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折射着社会的百态人生。
品读经典,不是吟诗颂词、怀古伤今的感怀,不是自诩学富五车,胸中有墨的知识堆砌,更不是经验、经历、满腹经纶的炫耀,关于经典我这里有自己的体会和领悟。
品读经典,仿佛和一群高尚的人促膝长谈、互倾心声。
逆境时催我奋进;烦恼时,教我淡然;顺境时,提醒我谦虚谨慎。
2003年2月的一天,正在征管科工作岗位上的陈军顿觉腰部疼痛难忍,之后经检查左肾长期重度积水,严重损伤了肾功能,手术刻不容缓,
手术间他还不忘工作,总结提出了”一量二率三突出”的工作思路,术后医生的百般叮嘱对于工作痴迷的他显得多余,带病操持着团队去参加比赛,并且成绩斐然;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得不由衷的敬畏,“影过前阶尘不动,月落潭底水无声”对于这样的人书写的经典之作,我想我们不得不冥思之余去身体力行,无愧于地税人的光荣职责。
品读经典,我们邂逅一道又一道叹为观止的异乡风情,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句又一句的发人深省的肺腑良言,滋养了心灵的每一寸土壤,净化着每一个角落的浊污空气。
品读经典未尝不有陶冶情操,使人明智之理。
品读经典,有时轻松愉悦、有时心重如磐。
为作者笔下的精彩描述而兴奋不止;为各种各样的故事而沉思默想;被字里行间的真知灼见所启迪;读好书、品经典,让我慢慢地置身于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人生境界。
万卷书不如万里路,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也就是经典品读;经典之作——只为书写奇迹;品读经典——只愿创造一朵奇葩。
之前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读书的人最美丽,读书的孩子最优秀,读书的家庭最和谐!”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品读经典,让经典好书与你我同行。
你会发现,愉悦、睿智、成熟、耀眼将随之而来。
只身走进茫茫书海,各种杂志文集让人眼花缭乱,而我依然捧着经典之作津津乐道于先
贤的文字灵魂,它洗涤着我的心灵深处,激励着我
不断去追求更多可以落脚的净土。
一本经典之作,一个地税人,一处和谐之景,一场幸
福人生。
品读经典,感悟随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四:我爱读书教师演讲稿
《成长自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沈闸小学冯小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能站到这儿,,我有两点感触,这第一点感触是感谢领导能给我创造这次展示自我、
锻炼能力的机会;这第二点感触是我的内心十分迫切地想倾诉当教师以来的全部心声,我今
天演讲的题目是<<成长自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012年7月,我参加了国家地方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并且成功地被青铜峡市教育局录取
了。
带着金色的梦幻,怀着青春的豪情,我从校园来到了青铜峡市广武同兴小学,担任三年
级语文老师。
当我怀着美好的梦想走进教室时,当我面对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时,当我走上
神圣的讲台时,我想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些难处,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呢?我就要说做好自已,让我们随着
时代尽快成长起来。
大家都常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我很庆幸自已在师范学习了三年的专
业课程,也算作有了这桶水,可是,随着教龄的增加,课程改革的进展,我越来越觉得我这一桶
水如果不再添加,终究会有干涸的一天,越来越感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拥有一
条永不干枯的河流,才能赶上新时代的文化发展。
于是,课下,我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
习,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去多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并且认真解读教材,钻研教法, 可
是我明白,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我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呆知识,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拓展
和延伸。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又开始向网络老师学习。
在这个网络虚拟的空间内,我找
到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的知识,得到了它们的真诚指导,这使我的教学水平有了快速提高。
今天的我,站在这里,虽然没有成功商人腰缠万贯;没有政界精
英手握国器;可是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的人生价值将会在无数学生
身上得以无限的增值。
不管以后的教学之路有多艰难,我都将会用我的努力,书写我作为一
名人民教师的精彩人生。
谢谢大家!篇五:品读经典启迪人生
品读经典,启迪人生
阜南二初卢厚荣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品读经典,启迪人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匆匆飞逝的时光里,我已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十余
个春秋。
其间虽也体味过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平淡和寂寞。
初踏讲台时“舍得一身剐,
也让桃李满天下”的那份豪气似乎被岁月挟来的失败、挫折、沧桑摧残得支离破碎。
和许多
老师一样,我时常感到迷茫,感到疲惫,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于是,牢骚满腹,
怨天尤人??难道就这样让曾经辉煌的理想夭折在青春亮丽的风景线上吗?从小就把教师职业
作为自己理想的我心有不甘。
于是我捧起了《经典天天读》,想从先贤圣哲的思想中汲取力量。
文中的经典片段,涵盖
了人生种种道理,从治国安民的大思想到修身齐家的小道理,从人生的理想与抱负到为人处
世的礼节,真可谓是包罗万象。
读着读着,我的心灵变得澄明透亮,犹如敲响了那一排排铜
质的编钟,浑厚清亮的钟声由远而近,带我穿越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悠悠岁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反思自我,生活中的多少烦恼不是自己急功近利、患得患
失导致的呢?生活中常常能见到令你心烦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听到让你窝心的话。
难免心生怨愤,产生心理不平衡。
这时,我们要想想自己肩负的使命,想到课堂上那一双双
求知若渴的眼睛,我们能不专心吗?想到家长的期待,社会的希望,我们能不满怀信心吗?
想到教师节收到的学生自己制作的精美贺卡,我们能不感到欣慰和幸福吗?“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很多时候我们无力改变一些
事情,那就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
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
作为教师,我们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学生幸福的
引路人!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最亲切,最智慧,最伟大的形象。
因而既然选
择了做教师,就要守住内心的宁静。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
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修己以安生”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修身养性,修得一种淡定与从容的气度;修得一种坦
荡与洒脱的襟怀;修得一种宽容与大度的心胸??如此,生活自然会别有一番情趣;工作自然
别有一番意义;人生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品读经典,心灵之舟仿佛驶入宁静的港湾,进入睿智与解脱的境界,经典引悟我走出迷
茫,它涤荡我止步不前的惰性,它鼓励我奋勇向前继续追逐心中的梦想。
在经典的引领下,
我梦想的航船定将朝着彼岸乘风破浪一路远航。
品读经典,启迪人生,铸就不朽的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