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年级诗词赏析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50eea210a6f524cdbf8570.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a813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c.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册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出了边塞的特有风光,化用“雁飞回雁峰”的典故,极言塞外天气极寒。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的手法,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表现了词人及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比孙权,表现了词人的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化用“遣冯唐”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情感。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化用“天狼星”的典故,(比喻,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将敌人比作天狼星,)表现了词人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化用“晋王恺有良牛”的典故,并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声音,写出了军旅生活的激越雄壮,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表现了词人革命道路上知音难觅的苦闷之情。
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比,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极不合理。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春景写冬景,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视觉描写,一红一白,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表现了边塞战士不屈的斗志。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留白的手法,含蓄委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怅惘之情。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用典,借用曹操的话,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汇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3da8f4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d.png)
主旨:此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是中秋望月怀人的绝唱 之作,真挚感人,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
4月夜忆舍弟①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③。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④。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⑤。
①题解: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这首诗写于唐 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 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 ②内容、写法: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 景色。“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渲 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①内容: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 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 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很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②内容、写法:颔联选取了鸡鸣、茅店、残月、板桥、寒霜等富有特征的意象,极其 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 了出行的艰辛,衬托出作者思乡的深切。
3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⑤?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
③写法、情感:颈联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 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此情此景,道尽英雄失路的悲 慨。 ④情感:尾联抒发英雄之志,表达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主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抒发了 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对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7fe240240c844769eaeeab.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84首)带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84首)带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17a25e5f0e7cd184253655.png)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⒈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5.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分题材赏析汇总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分题材赏析汇总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6d53e1dd88d0d233d46afe.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分题材赏析汇总版(建议收藏)篇一:爱国忧民0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0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3.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6.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500eb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2.png)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重点赏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强化了哀伤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象征。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诗人对某种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感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反复咏叹“行路难”,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但又想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实例赏析:1.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219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5.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下列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2.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诗歌开头以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有何用意?4.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各题。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B.诗的一二句用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与三四句诗人内心的悲苦形成强烈的反差。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抒发了诗人决心渡过黄河翻过太行山,实现自己理想的信念。
D.最后两句中的“破”“挂”两个动词富有表现力,充满气势,充分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②,凫雁满回塘。
【注释】①动征铎:驿站里响起了铃铎声,催促旅宿的客人动身上路。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12:诗词赏析含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12:诗词赏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fbc43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3.png)
专题12 诗词赏析(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梳理诗中的情感脉络,请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诗作效果诗人所见、所想诗人所感美酒佳肴悲愤郁闷黄河不可渡 太行不能登(1)闲来垂钓 乘舟梦日幻想前途歧路难行徘徊低沉一波三折 荡气回肠乘风破浪 扬帆渡海(2)2.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李白诗作中夸张手法的独特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请把它们简洁地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2. 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的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赏析本诗的颈联。
2. 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点明诗人被贬谪二十多年的辛酸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将内心的辛酸苦涩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伤。
B. 颔联采用了夸张、用典等手法,抒发了诗人被贬归来,孤身一人,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 尾联紧扣题目“酬乐天”,既表达了对白居易赠诗的答谢,也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情,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D. 刘禹锡的诗,风格豪放、格调高亢。
本诗情感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阅读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35c5b8a32d7375a41780a7.png)
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重点赏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强化了哀伤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象征。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诗人对某种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感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反复咏叹“行路难”,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但又想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部编版本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四首》赏析
![部编版本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四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d7cb2402020740bf1e9b1e.png)
部编版本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四首》赏析26.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二、中心思想:上片描写塞外秋景,下片抒情。
表达了词人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字词1.渔家傲,词牌名2.塞下:指西北边地。
3.千嶂:崇山峻岭4.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四、重点题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听觉、视觉角度描写了边塞奇异凄凉的景象,表现了战士们的豪迈情怀。
和家乡景象作对比,为下文思乡作铺垫。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思家不能回,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4.《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天气寒冷,边声杂乱,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5.请分析“霜满地“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时令,借景抒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6.想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描绘的画面。
并写出这种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画面:在崇山峻岭之间,坐落着一座孤城,傍晚时分,夕阳残照、烟雾弥漫,城门紧闭。
作用:写出了边塞之地的孤寂荒凉,也表现出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点。
2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
二、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写出猎盛况,下写报国之情。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整理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9e7f0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5.png)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整理《行路难》知识点: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这两句的意思是: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4、面对珍馐美酒,诗人却用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请写出这四个动词.“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用典。
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7、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9、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10、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11、赏析《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
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部编语文七八九年级全部古诗词赏析汇总
![部编语文七八九年级全部古诗词赏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575a3a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c.png)
部编语文七八九年级全部古诗词赏析汇总1、《观沧海》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部编教材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
![部编教材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0c12eaced630b1c59eeb5ae.png)
古诗文鉴赏、梳理七年级上册1.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 潼关清末·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年级下册8.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jiá)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2. 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z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4.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八年级上册15.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全)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全)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3696a1844769eae109ed96.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主旨】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注释】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4.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岔路。
安:哪里。
5.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6.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九年级诗词赏析汇总(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主题】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写法】(1)颔联用典故。
“闻笛赋”表达深沉的怀旧之情。
“烂柯人”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2)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比喻),生动地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客观揭示了新陈代谢万象更新的自然规律。
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后人常引用这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3)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主题】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整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简析】词的上阕开头四句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句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主题】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常见题型】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
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的意思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最圆最亮,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月是故乡明”——思乡;“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思亲;“况乃未休兵”——对战争停止的期盼。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译文】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主题】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常见题型】1. 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答案: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诗借古讽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里吝惜残余的生命呢!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常见题型】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2.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想要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啬残余的生命。
这一联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同时表明自己因忠心却被贬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马不前”写出作者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
通过对前路渺茫、严峻寒冷的环境描写,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内心无尽的难舍悲凉、忧家伤国之情。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
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
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主题】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常见题型】1.“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思念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