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可多看看今年新增考点(2013)

合集下载

2013年知识点考点高考

2013年知识点考点高考

2013年考纲要点集锦中国史1.分封制的目的、对象、诸侯的权力与义务、影响。

2.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影响、以及与分封制的关系。

3.井田制的性质、瓦解原因和标志。

4.商鞅变法的内容。

5.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孔、孟、荀、老、庄、墨、韩的主要思想。

6.小农经济确立的原因、特点。

7.“重农抑商”中“抑商”的表现。

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的背景、巩固统治的举措、影响。

9.中国古代历朝加强皇权的举措、趋势。

10.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程、趋势。

11.汉初实行分封的原因、后来为何要解决王国问题,解决的方法。

12.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内容、影响。

13.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代表。

1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举措,产生的影响。

15.“市”的变迁。

16.程朱理学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17.元代地方制度是?产生的影响。

18.明清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表现19.“海禁”、“闭关锁国”的影响。

20.陆王心学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21.中国古代的历法、农学、医学著作。

22.明清儒学活跃出现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3.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

2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侧重点。

25.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

26.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和评价、《资政新篇》的内容与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7.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举措、影响(学习西方的阶段)。

28.早起维新派的主张。

2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各阶段发展的原因。

30.《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1.京剧的产生和发展32.义和团运动发生的背景,《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3.“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

“新三民主义”提出背景、内容、意义。

3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原则及意义。

35.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36.五四运动的背景、意义。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考点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考点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2013.6.6一、选择题古代中国:预计3题。

可能考点有:分封制【等级森严】、君主专制【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汉代中外朝、唐代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制、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集权制【中央与地方、】小农经济、商品经济【(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交子、(明清)会馆,商帮,市镇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战国至清末)重农抑商、(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近现代中国:预计3题。

近代中国可能考点有:鸦片战争和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向西方学习萌发、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即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

现代中国可能考点有:政治:新中国成立、1954年宪法、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基层民主扩大、依法治国。

经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左”倾错误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对外开放(经济特区——198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990浦东的开发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70年代的外交: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新时期的外交:不结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科技: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人造卫星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样板戏教育:人民教育、工农兵学员、恢复高考、“三个面向”、义务教育、科教兴国古代世界:预计1题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古罗马:罗马法(私有财产、奴隶主、巩固罗马统治、法律先驱)近代世界:预计3题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社会主义(1848马克思主义、1871巴黎公社)人文精神的发展:14-17世纪文艺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17-18世纪启蒙运动科技:1687牛顿力学、1859进化论、1900量子论、相对论文学艺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1895电影、1926电视现代世界:预计2题。

2013年高考历史新增考点

2013年高考历史新增考点

新增考点内容纲要一、凯末尔的民主化改革及影响(一战后1922年)领域、措施及影响:政治:废除苏丹制度,实行政教分离,推动国家由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宪法:制定第一部宪法等法律经济:颁布发展工商业的法令,分荒地给农民,发展农村金融,成效显著,二战前的工业速度世界第三文化教育:建立各级学校,创造新文字,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社会习俗:废除种种陈规陋习,社会走向世俗化和现代化外交政策:奉行和平主义,赢得很多国家尊敬(同一时期亚洲觉醒代表人物:孙中山、甘地)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9世纪上半期)1、背景:18世纪末埃及面临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及工业文明的挑战。

2、主要内容:政治方面:仿效欧美国家,改革行政制度;大力压制马木路克的势力;整顿社会治安,消灭盗匪。

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经济方面:兴修水利;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创建近代工厂;开办技校,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

军事方面:创办步兵学校,聘外国教官培养军官;大力发展海军。

维护统治,抵御侵略,实现国家独立,建立阿拉伯帝国。

教育方面: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讲学和传授技术;选派留学生;出版阿拉伯文书籍;翻译欧美国家的著作。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改革振兴提供人才。

3、对阿里改革的评价总的来看,阿里的改革措施是有利于巩固埃及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是为阿里王朝的对外扩张服务的,具有明显的封建性。

但是,阿里的各项改革措施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在他统治的时间里,维护了埃及的独立和主权;同时,也使拿破仑冲开的埃及大门开得更大了,有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评论和科学技术传入埃及,因而在客观上又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成长,使埃及成为亚非最先开始实行近代化的国家。

所以这次改革无论在埃及和非洲历史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人权宣言》(1789年、制宪会议)1、《人权宣言》主要内容:人类是生而平等的;任何政治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权力;人们享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人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评价:《人权宣言》核心——人权、民主和法治。

2013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新增内容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3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新增内容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新考纲全面解读(新增)增加的考点分别是:必修一增加:1.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2.了解黄海海战、3.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史实、4.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5.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6.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7.理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及其表现形式和了解雅尔塔体制,必修二增加:1.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2.探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开放沿海港口城市、4.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中增加了法国的内容;必修三增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2013年新增)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些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2013新增)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

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官营手工业有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在冶金、制瓷等,一直领先于世界。

3.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成为主导地位。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013新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了解黄海海战(2013年新增)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随后,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本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2013年初中历史最热考点

2013年初中历史最热考点

2013年初中历史最热考点一、中国古代史(一)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1、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秦国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建立县制③奖励耕战影响:①废除了旧制度,②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③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2、孝文帝改革内容: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学汉礼,通汉婚)。

意义: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促进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③加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改革;作用:都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启示: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改革不是一帆风顺,要坚持改革创新等。

(二)对外政策1、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要贡献。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南亚、西亚——大秦意义: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13次派遣唐使(大化改新),玄奘西游(《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传播佛教、医学、建筑等知识),促进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扩大了在世界的影响。

3、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1433年。

目的: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概况: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州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世纪。

评价:①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②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③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扩大明朝的影响,宣扬国威,因此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原因:清朝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夜郎自大,认为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略,害怕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统治。

影响:①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中考历史重、热点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重、热点复习资料

2013中考历史重、热点复习资料(2)一、国家的统一和巩固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全国大业,建立秦朝,仍以咸阳为都城。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1)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3)经济上: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4)开发边疆。

汉武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3.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4.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管理(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机构。

(台湾也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5.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1)戚继光抗倭:平息东南沿海倭患,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3)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赶走沙俄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边疆。

二、民族关系2、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穿汉服、改用汉姓、学说汉话、同汉族通婚,推行汉族的教育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促进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社会的进步。

3、改善民族关系,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唐太宗还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后来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会盟碑。

45、元朝时个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与6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013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高考热点

2013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高考热点

2013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高考热点历史高考热点(时事):1.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2.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3.鸦片战争结束170周年4.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信誉降级。

6.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

7.长效考点“三农问题”8.中外交流与全球化问题9.北约空袭利比亚能与“史地政”三科构建联系的热点总结如下,这些热点,学科间能综合起来,因此说,基本上都是以综合题为主的考查。

1.民生问题2.党建90周年3.区域经济建设4.国际关系5.科技创新6.欧洲债务危机那么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热点信息呢?我之前讲过的“民生问题”再连接一下:民生问题会再次被摆在首要的位置,因此说民生问题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那么你就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做一个专题“民生与社会保障”这个专题。

学习文科要从多角度来研究问题,例如从历史、政治、地理三个方面(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把能和民生问题构建联系的知识点和热点都归纳到一起,那么你在看看,你今天学了多少东西?肯定会让你惊讶的。

例如你从政治学科的角度上看,教育公平、房价调控、大学生就业、农民工权益保障、个税调整、收入与分配、国家宏观调控、政府职能、党的执政理念、新闻走基层中体现出来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等热点话题,与课本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发现一个专题就能串联半本书的知识点。

从历史学科的角度上看,中国古代民生问题、近代社会改善民生的重大行为、世界历史视角中的民生问题等。

地理学科中例如是旱涝灾害、资源匮乏和合理应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

既然是文综,那么就把文科各科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学校老师可以分科讲课,但是你不能分科学习,那样就不能从整体上来提高对文综的认识。

根据上述的内容,把书本中知识点归纳如下:历史高考热点(课本):1.古代涉及民生的思想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强调爱惜民力。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2013年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2013年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2013年中考中国古代史部分考点汇集大冶市金山店中学(黄学军整理)考纲要求一、了解秦并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国家的史实和意义考点精要: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亲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获得了和平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政治上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地方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尺寸、升斗、斤两);文化上统一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意义: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造成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对后世产生恶劣影响)。

军事国防上抗击匈奴,北筑长城;开凿灵渠,开发南疆(意义:安定了边境,维护了国家统一;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促进了中原和东南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考纲要求二、知道汉武帝巩固和维护统一的主要措施考点精要: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削藩(下令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政治上的统一。

2、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均受到排斥。

3、文化上: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4、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5、军事上: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复习归纳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复习归纳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复习归纳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关于“人权”问题(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一、热点问题1、中日关系问题(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3)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4)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5)青少年应怎么做?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1)、唐朝与吐蕃交往的事例:①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通婚。

②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通婚。

③唐蕃会盟碑(甥舅会盟碑)(2)、元朝时,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

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册封达赖和班禅;乾隆时设“金瓶掣鉴”制度,确定活佛人选。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春秋战国1、最早出现铁农具和牛耕的时期是春秋时期,战国推广。

2、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3、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4、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无为而治)。

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主张爱护自然。

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7、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8、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9、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思想领域的繁荣。

二、秦汉时期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

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族。

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5、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

2013年中考历史新增知识点总结

2013年中考历史新增知识点总结

2013年中考历史新增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1、青铜工艺的成就: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P26图)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如: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P27图)2、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秦朝的暴政和灭亡:秦暴政的表现:①徭役繁重:修阿房宫、骊山陵墓等。

②沉重赋税:农民上缴收获物2/3给国家③刑法残酷④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秦的暴政导致秦朝的灭亡。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后,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秦朝存在时间:前221年—前207年。

4、西汉的建立(前202年—9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5、文景之治: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国泰民安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措施:①重视农业: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②提倡节俭。

③以德化民。

材料: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反映出文景之治,民富国强。

6、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7、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西晋(266—316):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东晋(317--420):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将康(今南京),历史上称东晋。

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统治。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新增知识点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新增知识点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科目增减说明及新增内容知识点1、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新增)(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新增)(1)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2)丞相之下设九卿,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表述改变,原为“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4、了解黄海海战。

(新增)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中国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共沉,壮烈殉国。

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

黄海战役中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

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5、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删除)6、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史实(表述改变,原为“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

”)7、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新增)抗日战争是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8、天京变乱(删除)9、理解八七会议(原为“了解”)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进入低潮。

经过: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内容: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到发动工农群众上来,并要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热点专题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热点专题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热点专题一、历史学科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凸显历史学科的特色与教育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历史,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命题原则:命题的总原则是: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

(1)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强试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遵循课标”拟题,强化课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注重体现《中考说明》要点。

(3)“依据教材”拟题,体现教材为“教学之本”的作用,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试题力求体现新教材的特点,有利于指导今后教学。

(4)“强调能力”拟题,命题力求符合文科综合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题型1、历史考试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材(人教版)。

其中,中国古代史占20%、中国近代史占30%、中国现代史占10%、世界史占40%(其中,世界近代史占25%)。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历史50分。

试卷分为客观卷(卷I)和主观卷(卷Ⅱ)。

试卷的难度值控制在0.65-0.75之间。

2、题型结构:历史学科的主要题型有:①选择题;②简答题;③问答题;④材料解析题;⑤历史实践(活动与探究)。

三、历史复习教材专题及热点专题教材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纪年热点:208年,赤壁之战(1805周年);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1395周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645周年);1433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去世(580周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0周年)。

2013年高考历史热点

2013年高考历史热点

2013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扫描历史热点问题通常包括短效热点、周年次周年热点和长效热点。

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载体在课外或题外,旨趣在书本之内,考查运用教材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

以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为例,涉及刺史监察(24题)、三农问题(26题)、中共成立(31题)、中共十四大(33题)、美英两国的科技创新(40题)、南京条约、洋务运动、辛亥革命(41题)等热点问题。

所以第一轮复习中应重视热点问题的渗透,提前介入,学以致用,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对发生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间的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要予以高度关注。

其次,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尾数为2、3、4年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进行重点复习。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魏源编撰《海国图志》1872年,轮船招商局创办、清朝派出首批留学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苏联成立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中国军队淞沪抗战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98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2年,“九二共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83年,马克思逝世1903年,列宁主义诞生,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上天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7月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73年,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车成功返回地面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1884年,清朝设立新疆行省1894年,兴中会成立,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924年)1934-1936年,中国红军长征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举行,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中央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宣布十四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再次,把人类长期普遍关注的问题,例如中美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三农”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教育改革问题,科技创新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构建和谐世界问题等等,与课本内容对应起来,有机渗透。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一、中国近代现代史2.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 知道中国收复新疆的史实。

6. 结合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7.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8. 结合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

9. 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史实,比较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不同特点。

10. 知道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过程,认识、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11.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12. 知道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3. 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4. 知道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成果,归纳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15.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主要过程,认识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6. 知道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过程,认识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7. 知道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和日寇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史实。

18. 知道西安事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9. 知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认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1. 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和特点,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2. 知道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和特征,认识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3. 知道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思想和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4. 知道开国大典的主要过程,认识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意义。

25. 认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6. 知道一五计划的内容、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归纳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27.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1_图文(精)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1_图文(精)

2013 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1 资料归属人:郝帅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

(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

(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总复习9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总复习9

第9讲中国现代经济文明第1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分为两个历史时期,一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的八十年代,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在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之后,主要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讲的知识点在2011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整个这一讲,都是我们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而本讲的知识点中,“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考查的频率又最高,如北京卷19、福建卷20、山东卷13、上海卷28、四川卷19等,都进行了考查,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011·四川卷19)下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思路点拨】本题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考查读图识图能力,反映的都是发生在1980年的重大事件,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只有A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国家的基本方针,在图中所示1980年之前,与题中图片有因果关系;B项是中共十三大的理论,C项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目标,D项是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目标,都是阶段性的方针和目标,都在图中所示1980年之后,与题中图片无因果关系,排除B、C、D三项。

故选A。

股票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吗?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代表着其持有人(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有些同学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股票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1953年至1956年,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主要形式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又经历了由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公私合营的具体办法,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本拿出来,特别是必修的三个模块,再从头到尾走一遍,包括目录、各单元的导言、正文大小字、图示、相关的注释等,对今年新增加的考点更多的关注一些。

一些重要的内容不妨大声读出声来。

记住一点,这个时候,你的功力已基本定型了,要靠这几天提高多少能力是不现实的。

重温书本,可以强化你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还会对一些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感悟呢。

有些内容要特别需要关注: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新增加的考点比如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天京变乱、内战的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新政协的召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与影响、莎士比亚、启蒙运动的发生与影响、法国的对外殖民扩张、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历史影响、勃列日涅夫改革、柏拉图、克伦威尔等;近几年江苏高考题目尚没有涉及到的内容。

如商鞅变法、戊戌变法、梭伦改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克伦威尔、秦始皇、唐太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