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药效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充实精制]
药物药效学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药物药效学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药物药效学是留声机时代开始研究的领域之一,是药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药物学在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
药物学通过对药物的组成结构、药物的制备过程,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渗透、吸收、转化、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来了解药物的药效和药效学。
药物药效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学效应,分析和探究药物的药效。
药物药效学不仅对药物的研制与制订有意义,对于临床治疗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药物作用机理的分析药物作用机理是药物药效学中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
这其中,药物的作用位点和作用机制是核心环节。
药物的作用位点是指药物针对的靶点,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对靶点的作用方式。
一般来说,靶点和作用机制是密切相关且相互补充的。
例如,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其作用机理在于阻断前列腺素合成的协同作用。
这个作用机理的核心环节是COX-1和COX-2两种酶在前列腺素合成方面的作用位点。
药物作用机理的分析常常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等相关技术来进行,这些技术包括分离、纯化和确定药物作用机理的靶点等。
通过对药物作用机理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约束和研制药物。
二、药物药效学的断层区域药物药效学的基础是药物药效学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紧密连接。
尽管药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相互沟通,但药物药效学的境界谁也不愿去探究。
药物药效学的断层区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效果差异。
因为人体的生理状况、环境差异和遗传差异等原因,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效果差异是较普遍的。
2.药物对不同人体器官的影响。
同样的药物在不同部位的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异。
人体中不同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生理状况不同,使得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3.药物在吸收、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差异。
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都与人体的生理环境有关,因此对不同人群以及不同生理状况下的药物作用效应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4.药物的药效和药物沿途的细胞的反应与系统的复杂性有关,目前我们的理解还处于表层,很多机制还需要更深的探讨。
202X年新药药效学研究
③调节 DNA转录,改变蛋白质合成。
受体的数目和反应性可因药物(yàowù)的作用或浓度而改变。
第十五页,共五十一页。
4.药物的治疗(zhìliáo)作用和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通过(tōngguò)影响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或病变过程起到防病,治 病的作用。
不良反应:
组分间的拮抗和协同, (4)证明复方在药效和毒副作用方面的优点。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三.药效学研究(yánjiū)基本方法
1. 分类: >100 2. 方法
(1) 生理, 生化, 微生物, 免疫, 病理 (2) 体内: 正常动物, 病理模型 (遗传性高血压模型,
化学和物理性损伤模型, 转基因模型)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一页。
例1. 镇痛药
3. 机械刺激法 (1) 大鼠尾尖部压痛法 (2) 小鼠尾根部压痛法
4. 化学刺激法 (1) 钾离子(lízǐ)透入: KCl 皮下注射,直流电透入,以缩腿,挣
扎,扬爪为指标 (2) 醋酸扭体: 0.3%, 腹腔注射, 以腹部内凹, 躯干后腿伸
张等为指标.
第三十页,共五十一页。
中枢兴奋,导致失眠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量过大,用药过久或剂 量不当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高敏人群,代谢排泄功能不全(肝肾)
洋地黄过量
心律失常(xīn lǜ shī chánɡ) 水杨酸
恶心,呕吐,耳鸣
第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4.药物(yàowù)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3)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阈浓度以下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一页。
例2 抗肝炎 药 (ɡān yán)
中药新药研发思路和方法浅谈
• 规模: 应为制剂处方量的10倍以上。
• 批次:应提供至少三批中试样品。
• 须提供的数据:
• 应提供至少三批中试生产数据,包括原 料量、半成品量及质量指标、辅料用量、 成品量及成品率等,以及提供制剂通则 要求的一般质量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和含量测定结果
4、质量标准研究研究 的技术要求
4.1名称
中药新药研发选题和 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李青山
1、注册药物 分类及说明
•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 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 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1、临床需要
由于病有缓急,证有表里,须因病 施治,对证下药,因此,对剂型的 要求也各不相同.
• 2 药物性质
• 有些药物本身性质要求制成适宜的剂型才能应 用。例如天花粉蛋白是从中药天花粉中提取并 精制得到的一种结晶物,用于中期妊娠、死胎 等的引产,具有使用方法 简便、疗效高、出血
少等优点,该中药只有经提取精制,深部肌肉 注射一定剂量才显效、而中药天花粉药材水煎 液口服并无引产的药效。八味丸治疗糖尿病用 药材粉末丸剂有效,而水浸膏无效,与该丸中 主要药味之一的山茱萸所含齐墩果酸、熊果酸 在水中不能溶出有关。
• 浓缩方法,如减压浓缩、薄膜浓缩(离心式、 • 外循环式、强制循环式)等浓缩时的药液温度和
受热时间的长短对药效均有影响,因此在制
• 备工艺中宜规定浓缩的方法和温度。如在浓缩 过程中因升温过高或药液流动小使在锅壁结
• 焦,将影响浓缩液质量,可用测定浓缩液中水 不溶物量占总固体量的高低作为浓缩液质量
新药药效学研究整理
药效学研究目的
确定新药预期用于临床防 (1) 确定新药预期用于临床防、诊、治目的的药效 确定新药的作用强度和特点 (2) 确定新药的作用强度和特点 阐明新药的作用部位和机理 (3) 阐明新药的作用部位和机理 发现预期用于临床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 (4) 发现预期用于临床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
一. 药效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观察指标: 应能反应主要药效作用的药理本质, (2) 观察指标 : 应能反应主要药效作用的药理本质 , 应 客观,定量或半定量。 客观,定量或半定量。 (3)剂量选择:应能反映量效关系,尽量求出ED50或有效 剂量选择:应能反映量效关系,尽量求出ED 剂量范围。量效关系不明确的药物应说明原因。 剂量范围。量效关系不明确的药物应说明原因。 给药途径:应采用拟推荐临床应用的给药方法 应采用拟推荐临床应用的给药方法, (4) 给药途径 应采用拟推荐临床应用的给药方法 , 如 该方法在动物上无法实施时, 应予说明,改用他法。 该方法在动物上无法实施时 , 应予说明 , 改用他法 。 对照设置: (5) 对照设置 : 应有空白对照和已知标准阳性药物或治 疗措施对照。 疗措施对照。
4.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4.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 通过影响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或病变过程起到防病, 通过影响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或病变过程起到防病,治 病的作用。 病的作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 药物引起生理生化功能紊乱 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 “发挥治疗作用, 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发挥治疗作用, 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中和胃酸,利尿(高渗iv) 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中和胃酸,利尿(高渗iv) iv 干扰和参与代谢过程:磺胺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Vit补充 补充。 (2) 干扰和参与代谢过程:磺胺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Vit补充。 对生物膜的影响:抗心律失常影响Na 离子转运, (3)对生物膜的影响:抗心律失常影响Na+, Ca++,K+ 离子转运,多粘 菌素B,E损伤细菌的胞浆膜,通透性增加, B,E损伤细菌的胞浆膜 菌素B,E 损伤细菌的胞浆膜, 通透性增加 ,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而 杀菌。 杀菌。 (4)对生理递质或激素的影响:影响生理递质的合成,摄取,释放, 对生理递质或激素的影响:影响生理递质的合成,摄取,释放, 灭活, 灭活, (5)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摘要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一、现状美国辉瑞公司生产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伟哥",一些乐观的预测甚至认为它年销售额能达到创纪录的110亿美元。
伟哥自1998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以来,风靡世界,说明新药可获取几乎是无限的高额利润。
即使深知一类创新药在发达国家耗时10~12年,耗资2亿美元以上,且高风险,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仍然投入其年营业额的15%~20%研究开发新药[1,2]。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
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
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
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2]。
德国drschwabe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tebonine(促进脑血管循环)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银杏叶及其制剂仅在欧洲市场年销售额就达几亿美元;德国宝灵家大药厂则是新型植化产品的主要开发者,开发喜树碱系列、莨菪胺类和育享宾等产品;其它德国公司还在开发山梗菜碱(可帮助戒烟)以及一种可用于合成抗抑郁药和抗老年痴呆症新药的中间体“槟榔碱"。
中药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
2 Chin J Nat Med Jan. 2009 Vol. 7 No.12009年1月 第7卷 第1期·专栏: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李松林, 徐宏喜*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 香港【摘 要】 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在近年来的部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本文对中药质量控制和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的创新中药研究进行了探讨。
中药质量控制的两个关键点就是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化学对照品的运用。
分析技术方面在继承形态组织学方法的基础上, 发展DNA 分子技术和色谱技术鉴别药材, 建立各种现代色谱联用技术定量评价药材及其制剂的内在质量。
加强高质量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制,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新药研究首先应针对传统中医药有治疗特色的疾病开展研究。
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古方或验方进行二次开发, 强调复方配伍, 也可利用高通量筛选先导化合物。
实证研究既注重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动物药效学机理研究以及新制剂工艺的研究, 还要强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验证。
本文还对当前中药质量控制和创新药物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质量控制; 新药研发【中图分类号】 R917, R289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1672-3651(2009)01-0002-11doi: 10.3724/SP. J. 1009.2009.00002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
中药的安全性不仅要求中药本身所含有成分无毒或低毒, 而且要求外来有害物质如残留农药、有害元素(如重金属等)和致病微生物等不得检出或不超过安全限量。
中药的有效性不但要有各个层次的药效学模型(整体动物、器官、细胞和分子)的验证, 更重要的是要有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疗效的确证。
为保证中药的安全和有效, 质量的可控和稳定是关键。
中药的质量可控和稳定涉及到技术和策略两个方面。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中药复方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中药复方在药理学上的作用机制远没有单一化学物质那么清晰,这就增加了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难度。
要想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研究。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来阐述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一步,确定中药复方药效。
在确定中药复方药效时,需要参考临床应用,如何搭配用药并不是随意或者随感觉而为,而是需要依据丰富的中医理论支撑。
确定药效后,可以进行病理学和生化学检测,以证实药效的有效性。
第二步,分离中药复方药效物质。
中药复方是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既有许多协同作用的物质,也有竞争作用的物质,分离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可以依据其基本化学性质、波动耗散谱图像、质谱等检测手段,对各中药组分进行分离、提纯、纯化等等,从而得到每个单一中药成分。
第三步,筛选中药复方药效物质。
在筛选中药复方药效物质时,可以进行生物筛选实验、药理学研究等手段,对已知多是药效物质进行验证,同时也可以对新鲜的大量中药成分进行全面的筛选,以期找到药效最大化和药渣最小化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
第四步,分析中药复方药效物质。
分析中药复方药效物质是关键环节之一。
既可以通过现代高分辨质谱技术,从分子层面准确定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也可以通过现代药理学技术,从细胞层面验证其药效,从而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总之,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一项研究工作。
如果我们能够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便有望揭示中药复方的本质,发掘出更多中药药效物质,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让中药这一非常珍贵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指南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指南近年来,随着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逐渐升温,药效学研究成为其重要的基础性研究。
药效学研究是指通过对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药理学及生物学效应、作用机制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来确定其药效的研究。
对于中药新药的研发来说,药效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此项研究可以揭示中药新药的药物治疗效力以及药物毒副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因此,“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指南”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将探讨其重要性及内容。
一、指南的重要性1.推动中药新药研究。
指南的制定可以为中药新药研究人员提供规范明确的研究方法和流程,从而推进中药新药研发进程。
2.提升中药新药的药学水平。
指南对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提升其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更好地应用中药新药提供保障。
3.加强中药新药的安全性评估。
药效学研究是中药新药安全性评估的重要环节,指南的制定可以帮助研发者更好地掌握中药新药的安全性,规避潜在的风险。
4.促进中药新药的国际化。
指南的制定可以为国际化研究提供了框架,提供了参考标准,让中药新药走向国际是指才有更多可能。
二、指南的内容1.研究目的和途径。
在研究中,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
2.药物的性质和成分分析。
中药新药的成分相对于传统西药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对其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
同时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性质进行分析。
以确定主要药效成分和活性成分。
3.药物作用机制分析。
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捆绑靶标的作用,从而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
4.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的研究,确定药物在体内及特定组织内的药物水平的变化和药物代谢稳态的时间。
5.药物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
获得药物的药效数据,评估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需要评估其潜在的毒副作用和安全性风险。
6.开发临床研究计划。
药效学研究是为临床研究的后续展开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
三、总结中药新药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对中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药药效学研究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思路
中药药效学研究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思路1.丰富中药理论体系:中药药效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探究中药药物的药效,可以揭示中药的疗效原理和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中药配伍规律:中药药效学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研究中药复方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配伍关系,可以指导中药的合理配方和优化中药复方的组方规律,提高中药疗效。
3.引导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药效学研究可以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创新。
通过研究中药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可以筛选出具有特殊疗效和较高安全性的中药物质,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
4.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中药药效学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通过研究中药药效,可以科学评价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促进中医药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
1.多成分多靶点:与西药单一成分针对特定靶点不同,中药药效多源于多组分的综合作用,作用于多个靶点。
因此,中药药效学研究需要考虑多种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多通路多层次:中药的药效是通过多种作用通路和层次实现的。
中药药效学研究需要考察中药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不同通路上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
3.多组合多潜能:中药具有较强的组合效应和潜能,不同中药之间可以相互增强或抵消药物的作用。
中药药效学研究需要考虑中药复方的整体效应和相互作用规律。
1.活性成分筛选:首先通过生物活性测定等方法,筛选出中药中具有药理活性或生物活性的成分。
2.作用机制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探究其与靶点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方式。
3.相互作用规律分析: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与其他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取出中药的复方配伍规律。
4.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评价中药的药效及其安全性,探究中药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总结起来,中药药效学研究旨在揭示中药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机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和临床疗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
中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中药研发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它需要融合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中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包括传统经验的传承与创新、规范化实验设计和评估、系统生物学研究和现代技术应用等。
1. 传统经验的传承与创新中药研发首先需要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整理,以挖掘中药的独特价值和潜在功效。
中药方剂作为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单位,是中药研发的重要目标。
传统中药方剂具有复方、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研发中需要保留这一特点,并通过现代科学手段揭示其内在机制,使其更加科学、准确地发挥作用。
同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可以加强对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的成分、作用机制以及药效评价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中药研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规范化实验设计和评估中药研发需要建立科学的实验设计和评估体系,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
规范实验设计包括合理选择实验材料、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控制实验条件等。
评估指标需要科学而全面地考察中药疗效及安全性,如临床观察、生物学指标、药理学指标等。
此外,中药研发需要重视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理学评价。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揭示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对研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毒理学评价则需要结合现代毒理学方法,对中药的潜在毒性进行评估。
3. 系统生物学研究系统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生物学研究。
中药研发可以借鉴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深入探究中药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
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可以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药的基因表达谱和代谢谱进行分析,揭示中药对生物体的整体影响,以及其中的关键调控节点和信号通路。
同时,结合网络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法,对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理解和预测。
4. 现代技术应用现代技术在中药研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药物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技术药物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研究也在不断地创新,出现了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为药物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的药物研究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它们的优势和不足。
一、亚细胞水平的药物研究传统的药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上,但是这些模型研究忽略了生命体系中的最基本单位——细胞内的分子机器。
而亚细胞水平的药物研究正是突破了这种局限性,直接研究分子机器,使得药物的研发和筛选更加准确和高效。
亚细胞水平的药物研究还涉及到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因为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药物疗效的重要基础。
高分辨率结构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药物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精准研究,这将为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但是,亚细胞水平的药物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如何将亚细胞水平的实验结果转化到细胞和动物模型中仍然面临很多挑战,而且这种研究技术的昂贵性和解决方案的局限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难题。
二、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药物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优化药物的分子结构,计算药物在蛋白质活性中心的相对能量,同时还可以通过预测吸附性、代谢性、毒性等参数,挑选最有前途的药物候选。
计算机模拟技术不仅可用于药物研发的早期,还可以用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吸收和分布过程的预测和模拟,为药物的治疗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这些数据也是药物进入临床的重要依据。
但是,计算机模拟技术仍然是理论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代替实验室的药物筛选,因为药物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很多多因素,只有通过实验的验证才能够获得最终的证据。
三、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受到热议,它可以通过对基因组进行修改,来解决一些基因突变造成的疾病。
与传统的药物研发不同,基因编辑技术完全针对个体基因的特异性,因此可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因编辑技术有意义的是,它有可能为很多人群带来福音,医学界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治疗出生缺陷、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
药物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探讨
药物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探讨药物研究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物研究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为药物研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一、研究领域的拓宽传统的药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领域,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药物研究的研究领域也随之扩展。
现代药物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仿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也为药物研究引入了更多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思路。
二、研究手段的丰富药物研究离不开实验,而传统的实验手段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和科学问题、实验结果可靠性、实验成本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药物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手段和技术路线。
如近年来,虚拟试验、计算模拟、生物芯片、生物影像、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在药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新的实验手段和技术不仅提高了实验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且还减少了动物实验的数量和负担,推动了药物研发的进展。
三、数据分析的优化数据分析是药物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如数据处理速度慢、数据结果不直观、数据需求不清晰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药物研究也在积极开发新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分子建模和预测、机器学习等,这些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速度,还拓宽了数据的应用领域。
四、个性化治疗的推广药物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一种有效的药物来治疗疾病,而传统的一种药物对所有患者都适用的治疗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个性化治疗成为了药物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个性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环境信息、生活方式等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疗效,而且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降低药物的使用成本。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随着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药效物质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对中药复方进行分离和提取。
这可以通过现代分离技术,如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来实现。
在分离和提取的过程中,需要对提取物进行化学和生物学的分析,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
其次,我们需要对提取物进行药理学研究。
这可以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来实现。
在体外实验中,可以使用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药效物质的作用机制。
在体内实验中,可以使用小鼠、大鼠、兔子等动物模型,观察药效物质的药理学效应。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临床研究。
这可以通过临床试验来实现。
在临床试验中,可以对药效物质进行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以确定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需要进行分离和提取、化学和生物学分析以及药理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这些研究将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1 -。
新药研发的药效学优化研究与评估
新药研发的药效学优化研究与评估研究目标:新药研发的药效学优化研究与评估研究方案:一、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了解目前药效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瓶颈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2. 单药物药效学研究:选择一个具备潜力的新药物,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来评估其药效及副作用,重点关注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作用靶点等方面。
3. 多药物联合研究:针对多个现有的药物,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来评估其联合应用的药效及副作用,寻求最佳的药物联合策略,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等方面。
4. 临床试验设计:针对已经具备一定实验数据支持的新药物,进行临床试验设计,包括药物的剂量选择、试验对象的筛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等。
5. 仿真模拟研究: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或药物作用机制模型,进行温室模拟、网络仿真等方法,加深对药效学的理解,为新药研发提供指导意见。
二、实验设计1. 单药物药效学研究: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疾病模型,构建体内实验动物模型;在体外实验中,利用细胞系、组织工程等技术,研究药物的体内代谢、药效、药物-靶点互作等。
2. 多药物联合研究:选择具有相关适应症的多个药物,结合体内实验动物模型进行联合应用实验;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系、酶标记、分子对接等方法,评估多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
3. 临床试验设计:按照双盲人工对照的原则,筛选符合条件的临床试验对象,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制定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严格监测试验对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 仿真模拟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大量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新药物的药效学特性,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三、数据采集和分析1. 单药物药效学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采集并记录药物的各项指标,如体内药物浓度、生物标记物的表达水平、药物代谢产物等。
2. 多药物联合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采集并记录多药物联合应用的各项指标,如疾病模型治疗效果、药物代谢产物的变化等。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
• (六)阳性对照药 主要药效学研究应设对照组,包括空白 对照(正常及模型动物对照组,必要时 应设溶媒对照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 阳性对照药可选用药典收载、部颁标准 或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或西药,选用的 药物应力求与新药的主治相同,功能相 似,剂型及给药途径相同者,根据需要 可设一个或多个剂量组。
• 3、动物模型应首选符合中医病或证的模型,目前尚有 困难的,可选用与其相近似的动物模型和方法进行试 验,以整体动物体内试验为主,必要时配合体外试验, 从不同层次证实其药效。 • 4、新药第一、二、三类的主要药效研究,应能充分证 实其主要治疗作用,以及较重要的其他治疗作用。其 中一、二类新药含杂质较少,可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 通过体内、体外多种试验方法,论证新 细文献资料,第五类新药只做新增病证的主要药效试 验。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新的药用部位、以人工方 法在体内的制取物及引种药材的药效试验,均应与原 药材作对比试验。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
•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 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制定具有中医 药特点的试验计划,根据新药的功用主 治,选用或建立与中医“ 证”或“ 病” 相符或相近似的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 对新药的有效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一、基本要求
• (一)试验主要负责人应具有医药卫生专业大专以上水平 及资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操作能力。确保试 验设计合理,结果判断准确,总结资料可靠。 • (二)实验室条件、仪器设备、各种试剂及组织管理均应 符合规范化要求。 • (三)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等级动物要求,必要时 可选用特定年龄,性别的动物或特殊模型动物。
• (四)试验记录应详细准确,试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或特殊 现象均应详细写明情况。
• (五)试验结果应经统计学处理,并以表格列出统计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类特制
21
药效学研究的常用给药方法
预防性给药 治疗性给药(常用) 防治结合的给药方式
一类特制
22
新药药效学研究的要求(1)
证实主要治疗作用及较重要的其他治疗作用。 主要的药效作用要明确,并力求反映量效和(或)
时效关系。 药效学实验要尽量反映受试药物的特点(包括作用
一类特制
8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内容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药理研究资料
主要药效、作用机理研究、药代动力 学 毒理研究资料
一般药理、急毒、长毒、局部毒性、 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
一类特制
9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分6个亚 类)。 2、改变给药途径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 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 售的药品(分4个亚类)。
一类特制
7
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 互影响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无/22)
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5/23) 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6/24) 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7/25) 依赖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3/26)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8/27)
及其他条件分成若干组。如实验需要分两 个组
一类特制
17
区组随机法
0-4入A组,5-9入B组,则查随机数字表
随0 5 2 7 8 4 2 7 4 1 6 8 3 8 5 1 5 6 9 6 … 机 数 分A B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B A B B B B … 组
A:8例;B:12例 将最后4个原来都属B组的数字,按单数入A组,偶 数入B组的原则,这样A、B两组都有10例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江泽民主席, 2001-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朱镕 基总理,2002-8-4)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 (邵明立 局长,2007-7-10)
指导原则……
一类特制
4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
附件1: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33项) 附件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32项) 附件3: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18项) 附件4: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5:药品再注册申报资料项目 附件6:新药监测期 期限表(说明:除以下情形的新药不设
立监测期)
一类特制
5
一类特制
6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内容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中19/化16)
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0/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2/19)
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3/20)
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 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 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 文献资料(24/21)
例:雷公藤内酯微乳凝胶 HES130/0.4氯化钠注射液 蛋白琥珀酸铁原料药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
立题和文献调研非常重要
化药1.6类 化药3.1
化药3.1 化药6类
一类特制
12
化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项目要求
资料分类
资料 项目
16
17
18
化学
19
药品
20
药理
21
毒理 研究 资料
22 23
24
25
26
新药药效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徐凌云
2009-12-04
一类特制
1
主要内容
新药申报中药理毒理研究内容及要求 药效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药效学实验要考虑的问题 常用的参考书目
一类特制
2
新药研究的三个阶段和审评尺度
药学研究 药理毒理研究
有效性 安全性
临床研究
质量可控性
一类特制
3
新药研究的法律法规及指导原则
27
注册分类及资料项目
12
3
4
5
+
+
+
+
+
+ *16 ± *18 -
+ *16 ± *18 -
+ *16 ± *18 -
+ *16 ± *18 -
*19 *19 *19 *19 *19
*13 -
-
-
-
+ ±± ±
-
+ ±± ±
-
*8 - *8 *8
-
*9 -
-
-
-
+ 一类特*制20 *20
+
*20
6 + *19 - 13
(如双氯酚酸钠片 双氯酚酸钾片)
注册分类5、6,可免此号资料。
一类特制
14
一类特制
15
药效学研究的一般原则
随机(randomization) 对照 (control) 重复(replication)
一类特制
16
随机原则
完全随机化法 配对随机法:先将动物按性别、体重、窝
别或其他因素加以配对。 区组随机法:将全部动物按性别、体重、
一类特制
18
对照原则
没有比较就没有区别。 所谓“对照”,即设立非处理因素相同、而处理
因素与试验组不一样的一组对象。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动物在种属、性别、窝别、
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要尽可能相同。 对照有多种形式。
一类特制
19
重复原则
一是在同样条件能将实验结果重复出来, 即具有重现性;(抗肿瘤实验要重复三批 动物试验)
化药注册分类与第17号资料
注册分类1,必须提供。
注册分类2,必须提供。所采用的给药途径应当与 临床拟用途径一致。
注册分类3,可用文献资料代替试验资料。
注册分类4,提供与已上市销售药物比较的主要药 效学试验资料。如果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 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而制成的药物已在国外 上市销售,则按注册分类3的申报资料要求办理。
一类特制
10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 (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 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 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一类特制
11
新药申报对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的要求
不同注册分类的药物所要求提供的药理毒 理研究资料的内容是不同的。(化药分6 类,中药分9类)
另一意思是在实验中应有足够的动物数或 实验次数,即应具有一定的样本数。
一类特制
20
药效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体内试验法(重现性较体外实验差,但接近人 体情况,是药物有效性必须评价的内容。)
体外试验法
血清药理学:将受试药物经口给与动物后,取其 血清作为药源加入体外反应系统中研究其药理作 用。该方法的干扰因素太多,其应用的可靠性存 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