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遗产廊道的简述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遗产廊道的简述及其建设的必要性摘要:作为绿色廊道和遗产区域的综合,一种新的遗产保护形式——遗产廊道的形成为线性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的概念,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
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
”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
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关键字:遗产廊道必要性生态保护引言:不少学者都设想过把遗产保护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以实现区域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在“重提大地园林化”设想下把历史保护与城市绿化等结合起来,或者是在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开辟“绿色天窗”,以利于城市生态保护和美化等。
从景观规划研究来说,实现遗产与生态保护结合目标,就需要在借鉴有关理念的基础上,辨识并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并将之作为一种区域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来加以建设和保护。
所谓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种线性的文化景观,可以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也可以指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绿色通道。
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Illinois and Michigan Canal National Heritage Corridor)是首个通过美国国会立法指定的国家遗产廊道,标志着遗产廊道这一概念的提出和确立。
目前,国家遗产廊道已经成为美国保护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保护理念,从规划角度看,遗产廊道可以理解为一种地区发展战略或规划方法,作为一个地方资源整合的结构和方法出现,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其作法就经常表现为把一些遗产通过建设绿色通道连接起来。
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
从广州城到珠江口65km的水岸沿线曾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分布有大清帝国数十座古炮台(含古寨堡)群、554樽炮位的遗址、遗物。
这些炮台大都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牵动了中华大地的中枢神经和脊梁,起到了保家卫国的重要作用,见证了中国社会形态转型的风云变幻,在国人及世人的心目中,早已构成了一道具有悲剧色彩的景观廊道——“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图1)。
但是,这条生动壮美的景观廊道,多年来却很少有人问津。
残存的炮台遗址,面临着大规模的建设性破坏。
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亟待科学的保护发掘。
探讨其景观资源分布规律、军工技术、美学特征、旅游市场、游览线路、景观设计、保护手法,构建起一个系统性的、特色鲜明的专题性珠江旅游大项目,并带动周边城镇的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可为文化兴省、文化兴国作出重大贡献。
1 古炮台遗产廊道的系统工程特质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是一种“拥有特色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Systematic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 View Corridor of Ancient Forts alongside the Pearl River摘 要:广州至珠江口古炮台遗址遗产廊道具有水陆旅游系统工程特质,其历史文化深厚、山水格局鲜明、区域地位重要,可用以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坚持忠实文化遗产的理性观念进行保护开发,配置前瞻性的绿道生态基础设施,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营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大遗址公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粤港澳地区最有魅力的国际性旅游绿道项目、促进遗产廊道沿线城镇群及珠江沿岸文化景观的科学协调发展,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伟业。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绿道旅游景观;系统工程;保护开发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7-0058-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06-26; 修回日期:2011-08-06基金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项目(编号09SKLWY03)资助Abstract: The ancient fort sites alongside the Pearl River from Guangzhou to Bocca Tigris, featur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land and water tourism, are a multifunctional tourist project which has profound cultural implication, unique scenery and important geographical position. It can be used to carry out patriotic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t is necessary and worthwhile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sites with rational concepts, to equip the sites with greenway facilities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NGOs in building a great heritage park with profound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aesthetic implication. The park can apply for world culture heritage as an attractive greenway tourist spot influencing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u. It also promotes the scientific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arby towns and cultural sceneries along the Pearl River.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earl River; the ancient fort sites historic corridor; greenway tourist attractions; systematic projec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杨宏烈 / YANG Hong-lie 夏建国 / XIA Jian-guo景观”,也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战略思想和方法。
基于“文化廊道”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的思考
基于“文化廊道”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的思考文化廊道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文化遗产景观,通过连接各种历史和文化资源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景观,以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
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文化廊道的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廊道的概念、作用和规划实践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应如何发挥文化廊道的作用。
一、文化廊道的概念和作用文化廊道是以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遗产景观为核心,通过空间布局和环境塑造,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文化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景观系统。
它不仅仅是一条景观廊道,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展示的平台。
文化廊道的构建有利于增强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激发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兴趣和热爱,形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文化廊道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平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文化廊道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展现出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
文化廊道的构建可以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在文化廊道上得到有机连接和融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文化廊道的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文化廊道不仅仅是一条景观廊道,更是一个让当地居民感到自豪和自信的载体。
通过对文化廊道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激发居民对自己地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廊道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还可以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应该充分发挥文化廊道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文化廊道的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文化廊道规划实践的思考在实践中,文化廊道的规划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充分挖掘文化廊道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各个文化遗产景观加以保护和修复,使其能够完整地展现出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线性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政府部门应出台更加完善的法 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严厉打击盗取文物和破坏文化遗产廊道环境的行为。同时, 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2、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GIS技 术等,对线性文化遗产廊道进行全面记录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评估其价值和 制定保护措施。此外,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也有助于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 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以英国的Canal and River Trust为例,该组织是由政府和公众共同出资成 立的保护和利用英国运河网络的机构。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开展公众教育 和宣传,以及实施保护和修缮项目等措施,该组织成功地保护了英国的运河网络, 并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
3、遗产廊道与大运河保护的原 则
“真实、完整、安全、可持续”是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保护过程中,应保持遗产廊道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真实可靠;完整性原则强调保护工作的全面性,避免保护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破 损或损失;安全性原则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
确保遗产廊道与大运河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面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在保护工作中注重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以确保遗产 廊道与大运河在时间的长河中得以永久传承。
1、文化廊道的建设需要突出其文化内涵和特色,使其成为连接不同文化遗 产地点的纽带。
2、文化廊道的建设需要保持其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城 市化。
3、文化廊道的建设需要与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开发方面,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策略和方法,包括: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遗产廊道是指连接不同的遗产点的一条道路,它以遗产点为节点,形成了一条独特的文化旅游线路。
遗产廊道的建设对于提升遗产点的旅游吸引力,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遗产廊道的构建进行研究,进行述评。
遗产廊道的构建可以有效提升遗产点的旅游吸引力。
通过将遗产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一地区,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遗产廊道中的每个遗产点都可以通过线路的引导,吸引游客进行深入的参观和了解,提高遗产点的知名度和价值。
英国的莎士比亚遗产廊道将多个与莎士比亚相关的遗产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遗产廊道的构建对于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连接不同的遗产点,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游客可以在遗产廊道上领略到多个地区的文化风格和特色,增强对于不同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而且,遗产廊道的建设也可以促进各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遗产廊道的构建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遗产廊道沿线可以建设酒店、餐饮、商业等配套设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从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丝绸之路遗产廊道的建设为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遗产廊道的构建也面临一些挑战。
遗产廊道的建设需要考虑到遗产点之间的距离和地理条件,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可能面临土地用途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难题。
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于如何统一整合并展示多样性的文化也是一个挑战。
遗产廊道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避免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遗产廊道
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自19世纪中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问题。
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由单个文物的保护到历史地段的保护,再至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且内容不断深化。
遗产廊道是美国在保护本国历史文化时采用的一种范围较大的保护措施。
相对来说,美国是一个历史较短的国家,其历史文化遗存远不能同欧洲和中国相比,但它对历史的重视及适当的运用,使得短暂的历史焕发很多生机。
另外,美国是一个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家,其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自成体系。
遗产廊道的概念在欧洲虽未明文提出,但许多遗产的处理手法与美国的遗产廊道有异曲同工之处。
为我国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1 遗产廊道的内涵遗产的形式和内容是很多样的,其中河流峡谷、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线性廊道。
它们多代表了早期人类的运动路线,并体现着一地文化的发展历程,例如早先的人类只能利用河流进行运输,其后随技术的逐步发展开始修建运河、公路及铁路等。
时至今日,许多这样的线性景观仍存有早先重要事件和早期人们居住模式的痕迹。
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开放空间的丧失以及城市的持续扩张,许多这种线性文化资源受到威胁,人们正在寻求保护它们的方式。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绿色廊道(green way)的概念在美国逐渐成熟,green代表绿色,表明存在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表示是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通道,这是绿色通道的两个重要特征[1]。
顾名思义,绿色通道就是绿色的、中至大尺度的线性开放空间。
另外,美国历史文化保护本身也向区域化发展,开始有了遗产区域保护的概念。
作为绿色廊道和遗产区域的综合,一种新的遗产保护形式-- 遗产廊道的形成为线性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1.1 遗产廊道的概念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的概念,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
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2]。
基于遗产廊道模式的运河旅游开发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有 些 研 究 者 提 出 的 线 型 旅 游 空 间概 念
实 质 上 就 是 遗 产 廊 道 概 念 [ ]P , 2(n 一 ) 所 谓 。
遗 产 廊 道 是 一 种 线 型 文 化 景 观 ,可 以 是 具
有 文 化 的 运 河 、 路 、 及 铁 路 线 等 , 可 道 以 亦
[ 收稿 日期 ] 0 7 1— 4 2 0 — 2 2 [ 作者简介 ] 吴元芳 ( 93 )女 , 17一 , 山东枣庄人 , 枣庄学院旅游 与资源环境 系讲师 , 理学硕士 , 从事人文地理 、 旅游学和区域地理
方面 的研究 。
・
1 29 ・
维普资讯
二 、 庄运 河旅 游 开发现 状 枣
枣 庄 属 淮 河 流 域 微 山 湖— — 运 河 z k 系 。近 年 来 , 庄 市 正 积 极 打 造 “ 北 水 枣 江 乡 , 河 古 城 ”的 城 市 名 片 , 州 市 开 发 了 运 滕 微 山 湖 红 荷 湿 地 ,台儿 庄 计 划 对 古 运 河 两
— —
以 山 东省 枣庄 市为例
吴元 芳
( 枣庄学 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 山东 枣庄
27 6 ) 7 10
[ 摘
要] 建立运河遗产廊道是运河旅游成 功的关键 , 枣庄运河遗产廊道是一条生 态 、 文化 和休 闲廊道 。枣庄运河旅游
的开发应 “ 以水为魂 , 以人为本”, “ 以 运河古城 , 墨子故 里” 为旅游形象 , 以创设动态 的旅游项 目和节庆 活动 为核心 。 [ 关键词 ] 遗产廊道 ; 运河 旅游 ; 山东枣庄 [ 中图分类号 ] 5 0 F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 7 7 ( 0 ) — 19 0 10 — 0 72 8 4 0 2 — 4 0 0 岸 明 清 街 道 进 行 修 复 与 再 造 [ ]P0一- 。 但 s(1 o 7 ) 是 总 体 来 说 ,枣 庄 运 河 旅 游 还 存 在 很 多 问
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古运河江苏段为例
)模 糊 综 合评 价法 (u y 、 Fz z
Cm r es eEa ao, C ) 模 糊 赋 分 法 、 尔 菲 法 o p hni v utn F E 、 e v l i 特 ( e h) 几 种 。其 中 , 次 分 析 法 ( H ) 旅 游 价 值 定 Dl i p 等 层 A P是
关键词 遗产廊道 ; 旅游价值 ; 评价体系 ; 层次分析法 ; 古运河 F9 5 lo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20 (0 70 0 2 14 2o )6一O9 O5—0 6 中图分类号
“ 遗产 廊 道 ” H raeC rd r 的概 念 起 源 于 美 国 2 ( ei g or o ) t i 0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 式研究” 批准号:0 700 资助 。 ( 4 415 )
・
95 ・
维普资讯
中 国人 口 ・ 源 与 环 境 资
根运 河 于 18 被指定 为第 一条 遗 产 廊道 。此 后 黑石 河 94年 峡 谷国家遗 产廊 道 、 特拉华 和莱 通航 运河 国 家遗产 廊 道 j 及 西班牙 的桑地 亚哥 ・ ・ 德 卡姆 博斯 特 拉 朝 圣 路 相继 被 列
Aa t ia h r e , nli He r yPo s yc r c cs
A P 对遗 产廊 道 的旅 游 价 值进 行 评 价 , H 法 为此 , 本文 尝 试 利 用该 方法建 立遗 产廊 道旅 游价 值评 价指标 体 系 , 以江 并
苏段古 运河 为例进 行 实证研 究 。
12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 1层次 合理性 原则 。遗 产廊 道旅 游价 值评 价 是一 个 复杂 的系统 工程 , 深入分 析 问题后 合理确 定 各个 影 响 因 在 素, 目的是 构建 合理 可 行 的层 次 评 价 模 型 , 保证 判 断 的准
“文化廊道”及旅游开发:一种新的线性遗产区域旅游开发思路
道 ” 和 “ 化 线 路 ” 的 核 心 理 念 相 近 ,但 在 时 空 构 成 、 学 术 内涵 及 在 我 国 的 现 实 性 开 发 领 域 文 有 其 特 色 。 “文 化 廊 道 ” 是 一 种 新 的 线 性 遗 产 区域 旅 游 开 发 思 路 和 方 式 ,一 方 面 可 以创 新 遗 产 区域 保 护 和 开发 途 径 并 发 掘 其 多 元 价 值 ; 另 一 方 面 , 作 为 一 种 对 线 性 旅 游 产 品 最 深 刻 的 表 现 形 式 , “ 化 廊 道 ” 的 旅 游 开 发 可 以 在 地 域 差 异 基 础 上 形 成 不 同 的旅 游 开 发 思路 和 模 式 。 该 问题 文 在 我 国理 论 和 实践 层 面 都 有 深 化 的 必 要 。 关 键 词 : 文 化 廊 道 ;遗 产 廊 道 ; 文 化 线 路 ;旅 游
的 物 质 资 源 及 蕴 含 其 中 的传 统 文 化 、 民 俗 风 情 等 使 其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成 为 国 家 历 史 的 见 证 者 ” ①
“ 产 廊 道 ” 有 着 与 其 相 同 的 内 涵 ,查 尔 斯 遗
线 性 遗 产 由 于 其 空 间 和 时 间 上 的 跨 度 大 、 结
卡姆波 斯 特 拉 朝圣 之 路
( ue o a t g e Ro t fS ni o d a
( e Cnl L a a (K i i
C mp sea o otl)、 1 9 年 法 国 的 南 运 河 96
d d )、2 0 年 日 本 的 纪 伊 朝 圣 之 路 u Mii 04
性 遗 产 区 域 旅 游 开 发 的思 路 。
“ 产廊 道 ” 也是 遗
“ 线 公 园 ” ( e nie 绿 Gre l n
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
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作者:王志芳孙鹏来源:《中国园林》2001(05):85-89 浏览: 9000•自19世纪中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问题。
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由单个文物的保护到历史地段的保护,再至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且内容不断深化。
遗产廊道是美国在保护本国历史文化时采用的一种范围较大的保护措施。
相对来说,美国是一个历史较短的国家,其历史文化遗存远不能同欧洲和中国相比,但它对历史的重视及适当的运用,使得短暂的历史焕发很多生机。
另外,美国是一个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家,其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自成体系。
遗产廊道的概念在欧洲虽未明文提出,但许多遗产的处理手法与美国的遗产廊道有异曲同工之处。
为我国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1 遗产廊道的内涵遗产的形式和内容是很多样的,其中河流峡谷、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线性廊道。
它们多代表了早期人类的运动路线,并体现着一地文化的发展历程,例如早先的人类只能利用河流进行运输,其后随技术的逐步发展开始修建运河、公路及铁路等。
时至今日,许多这样的线性景观仍存有早先重要事件和早期人们居住模式的痕迹。
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开放空间的丧失以及城市的持续扩张,许多这种线性文化资源受到威胁,人们正在寻求保护它们的方式。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绿色廊道(green way)的概念在美国逐渐成熟,green代表绿色,表明存在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表示是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通道,这是绿色通道的两个重要特征[1]。
顾名思义,绿色通道就是绿色的、中至大尺度的线性开放空间。
另外,美国历史文化保护本身也向区域化发展,开始有了遗产区域保护的概念。
作为绿色廊道和遗产区域的综合,一种新的遗产保护形式-- 遗产廊道的形成为线性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1.1 遗产廊道的概念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的概念,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
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进展评述
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进展评述-旅游管理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进展评述于海燕作者简介:于海燕(1981-),女,河南开封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古运河扬州段文化廊道旅游空间组织与开发”阶段性成果(编号2013SJD790054);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苏教[2012]23号)。
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是近年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两个概念,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对国内外线性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旅游价值评估,旅游发展合作,旅游开发模式,旅游影响等。
同时在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线性文化遗产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往往出于人类的特定目的而形成一条重要的纽带,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城镇、村庄等串联起来,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赋予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人文内涵。
”在欧洲,1993年,圣地亚哥·得·卡姆波斯特拉朝圣之路(西班牙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随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文化线路”概念,并在1998年成立了文化线路国际科技委员会(CIIC),召开一系列会议对文化线路进行系统研究。
在美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廊道”是美国对于本土大尺度线性遗产区域提出的保护理念,1984年美国设立了第一个国家遗产廊道——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Illinois andMichigan Canal National Heritage Corridor),丰富的遗产保护和开发实践,使之形成了一些基于廊道管理实践的研究。
21世纪初,我国学者把“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两种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引入国内,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实现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其经济这一功能属性的主要方式。
遗产廊道模式的运河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苏扬州为例
量的事实所证实 。美 国很多地方随遗产廊道而兴
起 的旅 游业 已经 成 为地方 经 济 的亮 点 之一 。 我 国
国内的相关研究工作则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 。俞 孔坚认为 , 遗产廊道可 以理解 为服务于一种新型 休闲方式的生态基础设施 , 这便是 以遗产和乡土 文化景观休闲活动为核心 内容的休 闲方式。根据 遗产廊道线型空间特点 , 京杭大运河最适合、 也最 有条件成为我国遗产廊道建设和研究 的先例 。目 前 , 国已经开始借鉴国外的遗产廊道保护理论 , 我 开始启动“ 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 ” 目, 项 积极
2 1 年第 6期 ( 01 总第 9 7期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遗产 廊 道模 式 的运河 旅 游开 发研 究
以江 苏 扬 J 为例 , I 1
姜 馨
(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 江苏 扬州 252 2 17)
摘
要 : 立运 河遗 产廊 道是 运河旅游成功 的关键 , 建 也是大运 河 申报 世界 遗产积 极 的尝试。发展 扬州旅 游 , 应把 扬 州运 河打造成 一条集生态、 闲、 休 文化 多功能 于一体 的廊道 , 遵循 “ 以人 为本” 的开发理念 , 以塑造 独特的旅 游形 象为
・
5 ・ 3
2 1 年第 6期 01
遗产廊道模式的运河旅游开发研究
窗 口。
目前扬 州运 河旅 游 开 发 取 得 了 一 定 成效 , 但 也存 在 一些 问题 。从古 运河 沿线旅 游 资源现 状 来 看, 由于历史 变迁 和城市 建设 的原 因 , 多有 过 较 许
大影响的景点不复存在 了, 留下来 的资源分布 遗 零散、 单位体量小 , 急需资源保护 、 规模扩大、 内涵 充实等 。从 古运 河 沿 线 旅游 资源 的构 成 来 看 , 自 然景观较单薄 , 人文资源虽然很丰厚 , 但缺乏有力 物质载体的表现 , 存在着如何将 内涵深厚 的历史 文化转 换成 为可 感知 的场 景和 氛 围的深度 挖 掘 问
构建遗产廊道线性文化遗产的整体化保护(可编辑)
构建遗产廊道线性文化遗产的整体化保护构建遗产廊道线性文化遗产的整体化保护遗产廊道是一种保护。
它作为一个由河道水系、湖泊、湿地、林地、城镇、农田等构成的独特的、有着广泛线性的遗产区域,它把文化意义提到首位,对于遗产的保护主要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点的观影响的半自然生态系统,对于沿线地区区域点,同时又是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目标与城市发展重要生态基础设施的生态价值同的综合体系。
这是盛行于美国的一种集遗产样十分重要。
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休闲游憩等于一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通过遗产廊保护与发展战略,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源保护道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创造理想的经济价值, 奚署松中国农业大学与利用及区域复兴平台。
带动沿线区域与城市走向复兴是遗产廊道构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五千年文化孕育了丝绸之路、大运建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副教授河、茶马古道等数量众多的线性文化遗产。
的基础上,由游憩道、解说系统、公共服务设它们正是这样一类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施构成的遗产廊道支持系统是维护廊道顺利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运行、以“最小的空间代价换取最大经济收产族群,出于人类的特定目的而形成一条重益”的保障,在保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要的纽带,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自然与文化利用。
资源串联起来,构成链状的状态,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的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中国五千年文化孕育了数量众多的线生文化遗产。
流互动,并赋予重要文化遗产载体以人文意它们形成一条重要的纽带,义和文化内涵。
它们同时构成了一个包括了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串联起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由相互交错的线路构成的并赋予作为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文化内涵。
系统网络,包括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因此,采用遗产廊道的整体化保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线性文化遗产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对改善和提高我国文化廊道保护的文化资产,是未来遗产廊道旅游遗产的保护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廊道规划研究
1462023年11月上 第21期 总第417期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淮安运河研究经历 20世纪80~90年代、2000~2008年、2009年至今3个发展阶段,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研究特征。
目前,淮安运河研究已经进入发展的“瓶颈”,亟须从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培养研究人才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国内在遗产廊道的保护和打造方面起步较迟,理论方面主要参考了国外遗产廊道的概念、判定标准、空间构成和管控方法等。
1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自西向东横穿淮安,串联了淮安众多城镇和乡村,并穿越淮安中心城区,是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
运河淮安段线型遗产廊道及其辐射影响的空间范围宽广,是淮安城乡空间核心地段,是淮安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重要廊道轴线。
探讨遗产廊道范围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产业相关性研究,寻求遗产保护与区域产业空间分布、产业类型和主导产业选择等耦合性,以促进遗产廊道保护与历史文化复兴、人文价值观重构的和谐发展;分析与研究运河遗产廊道范围内土地规划利用,达到遗产廊道保护与中心城市环境改善、城市低碳化发展的目的。
2研究内容2.1遗产廊道保护与历史文化复兴、人文价值观重构之间的关系2.1.1物质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复兴融合淮安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涉及多方面、多角度,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应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或社区的重要精神财富[1]。
举办传统运河文化节和庆祝活动推广和传承运河文化遗产,同时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2]。
建立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和运河博物馆,增加居民和游客了解运河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游客体验淮安大运河的场景,通过虚拟技术了解淮安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2.1.2遗产廊道保护与人文价值观重构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人文价值观重构非常重要。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遗产廊道构建是传统城市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面临保护和传承的困境。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许多城市开始构建遗产廊道,通过串联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空间。
遗产廊道构建的目的是将散落在城市中的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串联起来,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空间。
通过廊道的构建,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氛围,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遗产廊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遗产廊道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遗产资源和文化景观。
这些遗产应当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能够吸引游客和市民的关注。
其次是建设合理的廊道布局和路径规划。
廊道应当紧密联系,并能够体现遗产之间的关联和历史沿革。
廊道的长度和宽度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遗产廊道的建设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以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效果。
遗产廊道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北京的故宫文化廊道、西安的古城城墙廊道、苏州的园林廊道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些遗产廊道不仅丰富了城市景观,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体验。
这些廊道的建设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遗产廊道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资金和管理问题。
遗产廊道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持续的管理费用。
如何保障廊道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成为了一个难题。
其次是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一些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可能会被拆除或改建,给遗产廊道的保护和传承带来困难。
遗产廊道的构建是城市保护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串联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遗产廊道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氛围,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遗产廊道的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取得了全社会的支持,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
开展廊道遗产资源调查与评估,明确 保护对象和范围。
加强廊道遗产的监测与管理,及时发 现并解决潜在威胁。
国内外保护性开发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成功案例: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通过综合保护和适度开发,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 循环。
法国卢瓦尔河谷: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特色旅游,成功地将古老的廊道遗产变成 了当地的旅游名片。
综合评估资源
全面评估廊道遗产旅游资 源的价值、特色和保护现 状,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 。
设定开发目标
根据资源特点和社会需求 ,设定合理的开发目标, 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制定详细规划
针对不同类型的廊道遗产 ,制定具体的保护与开发 规划,明确空间布局、项 目设计和建设时序。
建立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
政府引导
社区参与与凝聚力增强
保护性开发往往需要当地社区的参与和支持,促进社区居民对文化 遗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未来研究展望与发展趋势
深化跨学科合作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涉及文物保护、旅游管理、 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化跨学科合作 ,形成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创新保护与开发模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廊道遗产,探索多元化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国内外保护性开发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启示:
保护性开发需要建立在充分研 究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确保 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引入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为保护性开发提供持续、稳定 的资金支持。
重视公众参与和教育,提高全 社会的遗产保护意识,形成保 护与发展的合力。
04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
保护性开发的实施
路径
制定详细保护与开发规划
《2024年遗产廊道视角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旅游发展研究》范文
《遗产廊道视角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旅游发展研究》篇一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遗产廊道在文化旅游领域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京杭大运河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杰作,其天津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
本文从遗产廊道的视角出发,对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的旅游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该区域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天津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遗迹。
在遗产廊道的视角下,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推动天津段大运河的旅游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遗产廊道理论概述遗产廊道是指具有特殊文化、历史和自然价值的线性景观区域。
其核心思想是保护和利用相结合,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遗产廊道理论为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的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三、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旅游资源分析1. 历史文化遗产:天津段大运河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渡口、古桥、古建筑等,这些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 自然景观资源:大运河天津段沿岸的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为游客提供了宜人的旅游环境。
3. 民俗文化资源:天津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四、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目前,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的旅游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等。
五、基于遗产廊道视角的旅游发展策略1. 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确保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相协调。
2.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
《2024年遗产廊道视角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旅游发展研究》范文
《遗产廊道视角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旅游发展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从遗产廊道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的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策略。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天津段大运河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状况以及潜在机遇与挑战,旨在为该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
天津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
本文通过分析遗产廊道的概念和特征,对天津段大运河的旅游发展进行系统研究。
二、遗产廊道概念及特征遗产廊道是一种以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为基础,结合线性景观元素形成的特殊区域。
它具有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生态多样等特征,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遗产廊道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
三、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旅游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及价值天津段大运河沿岸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闸等,这些历史遗迹构成了大运河独特的人文景观。
同时,沿岸的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二)开发利用状况近年来,天津段大运河的旅游开发逐渐受到重视,但开发程度仍相对较低。
目前,该区域的旅游项目以观光游览为主,缺乏深度和体验性,未能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
四、天津段大运河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问题1. 旅游项目单一,缺乏特色和深度;2.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3.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问题;4. 区域合作与旅游资源整合不足。
(二)挑战1. 如何在保护好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 如何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和吸引力;3. 如何加强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五、天津段大运河旅游发展策略(一)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1. 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机制;2. 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3. 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
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以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为例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新兴的领域。
它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战略方法,是绿色通道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化结合的产物。
就其概念来讲.遗产廊道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
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
“它的保护隶属于美国国家公园体系(The National ParkSystem,整个指定、规划及管理过程都有法律保障并得到政府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1984年美国议会指定了第一条遗产廊道: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The Illinois and Michigan Canal)国家遗产廊道。
截至2001年美国国会已经指定和认可了23个类似的项目。
加上州立的遗产区域以及其他朝着正规的指定和承认的方向努力的项目.数已达到100多个(附录11。
在这23个项目中黑石河峡谷美国国家遗产廊道是其中做得比较成熟的形成了有效的保护。
我们以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为例来探讨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措施.希望通过对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研究能够对今天我国遗产廊道的建设和保护有一定的启发。
1. 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概况概况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全长74km (46英里).起始于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市.终止于罗德岛州的普罗维登斯市.途经黑石河、密尔维尔、尤斯桥、北桥、格拉弗顿、萨顿,密尔巴瑞和马萨诸塞等24个城镇和地区>这条遗产廊道对于美国历史有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美国工业革命的诞生地·它是首先在美国广泛运用水力于工业方面的地区·它是美国罗德岛州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地方;·它是新英格兰地区民族宗教信仰广泛的区域;·它的工业和运输系统对新英格兰的第二大和第三大城市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1.历史性的资源根据美国国家登记注册的历史地区的文献资料记载黑石河地区有471个非常有价值的历史和考古资源.这些资源包括144个建筑物、4个石碑、165个考古与非考古地点和158个构筑物。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廊道遗产旅游资源是“航天一号”等一系列的廊道文化遗产景区所具有的特殊资源,它不仅蕴含着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多重价值,在推动旅游业发展、增强城市形象、维护国家文化遗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一些景区存在着保护管理不善、开发利用不当、形象推广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问题,为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1、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类型2、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现状分析3、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对策探讨(二)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等。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了解广大游客对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认识和需求,以及对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期望。
3、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走访廊道遗产旅游资源景区,进行景区的分析和评估,并通过景区工作人员或当地居民沟通,了解景区的保护、利用、管理情况和当地居民的态度和期望。
三、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一)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问题,寻求保护遗产、利用遗产、让遗产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打造具有廊道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水平和旅游吸引力。
(二)预期成果1、建立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指导规范;2、提供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实践案例,可供相关部门参考;3、为推动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旅游业发展、增强城市形象、维护国家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Study on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Corridor Heritage TourismResources李飞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王小方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中文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茶马古道等廊道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对廊道遗产的关注热潮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廊道遗产的现代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遗产旅游和文物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
廊道遗产秉承和发展了美国遗产廊道和欧洲文化线路的基本理念,是在对两者进行中国化的理论解读后,由笔者提出的、符合我国文化遗产历史状况和遗产保护开发现实情况的新概念,同时它也是一种新型的遗产保护和开发方法。
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廊道遗产的内涵、理论源流、价值与功能进行解析,提出了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基础理论和模式,为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还以丝绸之路为例,对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每当一个民族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发展的机遇和前进的障碍总是相伴出现,两者力量消长和彼此间博弈往往决定民族的命运。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在积极寻求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文化复兴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民族复兴的灵魂和旗帜。
在民族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区域旅游规划开发合作,在旅游领域充分体现出文化的魅力,印证了文化遗产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这一传统观点。
廊道遗产(Corridor Heritage)的概念是笔者在绿道(Greenway)、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和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符合我国文化遗产历史状况和遗产保护开发现实情况的新概念。
廊道遗产不单纯是一个遗产概念,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还是一个区域性、整体性的保护与开发新理念、新方法。
2000年三峡库区遗产迁移与保护工作的开展、2002年川、滇、藏“茶马古道”大型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举办、2006年中央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重走长征路”活动、2007年“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启动、2007年京杭运河(杭州段)规划项目招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意味着作为多类别、跨区域的廊道遗产已经为社会所关注。
伴随文化复兴的现代社会系统工程,在旅游领域研究探索廊道遗产保护性开发的新理论、新方法有着突出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框架本文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旅游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以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归纳法、逻辑推理、社会调查等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从2002至2007年作者曾走访并调研长江三峡、“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北中南三线、京杭运河苏州至杭州段。
作者因此获得了对我国廊道遗产切身感受和第一手研究资料。
国家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及电子资料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
本文研究框架如下图:图一论文研究框架二、廊道遗产内涵与理论源流(一)内涵中华文化及作为其精华部分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
对于亚洲文化而言,中华文化处于“源泉”和“母体”的地位;相对于欧洲文化,她体现着另一种古老的文明。
因此,在遗产理论方面,中国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和理论的同时,应当看到我国文化的异质性和制度的特殊性,立足于自身,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遗产理论和发展思路。
廊道遗产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国外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的基本理念,并对其两者进行中国化的解读后而提出的概念,同时它也是新型的遗产保护和开发方法。
廊道遗产在广义上属于文化遗产范畴,它的基本要素有:历史上形成的,并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或民族交往起过重大推动作用;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塑造意识形态,是国家“文化身份”或“民族身份”的象征;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突出政治、经济和教育三大功能;廊道遗产不仅本身是遗产,而且在它沿线或区域内分布着较丰富的单体遗产,因此可被视为遗产体系;廊道遗产可以是水路或陆路的,并作交通线路使用;形状可以是线型、放射型或网络状的;对它的保护与开发应该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战略与战术的结合、整体与局部的结合、理念与技术的结合。
(二)理论源流图二廊道遗产的两条理论源流廊道遗产有两条理论源流:发端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廊道理论和20世纪90年代最先出现在欧洲的文化线路遗产理论。
廊道遗产是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的集成,是将两者融会贯通并进行“中国化”的理念处理后,在中国遗产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具体应用。
之所以提出廊道遗产以区别于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欧美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
作为“文化的浓缩”,中国遗产资源的质量、体量和数量与欧美国家有着很大不同。
廊道遗产通常历史悠久、体量庞大,它们跨越漫长的时空与现代文明交汇于今天。
廊道遗产的价值对拥有它的民族而言是不可估量的,主要有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四个方面。
三、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论研究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应当遵循遗产保护开发的相关理论,如邹统钎教授提出的地格理论、ASES模型和遗产保护原真性理论等。
(一)地格是廊道遗产旅游的开发基础人有人格,地有地格。
地格是一个地方长期积累形成的自然与人文本质特征,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它的发展倾向于当地人的世界观。
地格是地脉与文脉的有机合成。
1图三地格构成及与廊道遗产的相互关系廊道遗产沿线的文化景观代表了廊道遗产的地格,它是廊道遗产沿线及辐射范围内人类文明的符号。
廊道遗产旅游是将这些文化符号展示给旅游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感知了廊道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享受了美好图景,使紧张的神经得到了松弛,同时旅游者的行为影响着当地人对本地文化的态度,影响着当地文化的自觉与变迁,也影响着廊道遗产的地格。
廊道遗产地格的变化将体现在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最终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廊道遗产文化景观的解释与象征意义,同时也影响着廊道遗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再造。
(二)廊道遗产旅游开发ASES模型和CBD理论ASES模型与CBD理论同属于廊道遗产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前者注重于探讨廊道遗产旅游开发的过程,后者侧重对开发实践进行理论归纳,两者共同构成了廊道遗产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1邹统钎.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ASES模型邹统钎教授根据国内外遗产旅游实践,提出遗产旅游发展的ASES模型,认为遗产旅游发展的四要素是原真性(Authenticity)、舞台化(Staged-ness)、体验(Experience)和可持续(Sustainability)。
原真性是基础,舞台化是手段,通过舞台化的原真性为游客提供独特的遗产旅游体验。
舞台化与原真性是从遗产旅游的供给角度出发,体验是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共同促进了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
四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图四遗产旅游开发ASES模型廊道遗产从形式上表现为路径和遗产地的有机结合,其舞台化其实是廊道沿线单体遗产的舞台化。
舞台化过程根据游客的需求对遗产资源进行了提炼筛选与改造,因此有时不是完全真实的,增加了舞台化过程的主控者的意志。
MacCannell于1973年首先提出了“舞台化真实”的概念,即根据游客的需求对真实的自然与文化而做相应的改进。
2他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改进改变了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游客追求的是文化的原真性,而目的地居民提供给游客的是舞台化的真实。
原真性和舞台化从遗产旅游供给的角度对遗产特征进行分析,而体验则是从需求角度出发,研究文化遗产旅游和游客感知的关系。
尽管旅游者和遗产地之间没有太多联系,但他们还是乐于在遗产旅游中获得体验(Dallen,1997)。
3 Alison和Richard(1997)认为,游客访问遗产地所获得的体验是双重的,一方面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当地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愉悦。
4原真性的廊道遗产和舞台化的廊道遗产都能够为游客提供体验,而且体验已经超越了Alison和Richard认为的体验双重性。
2. 廊道遗产旅游开发CBD理论社区主导开发模式(Community-Based Development,CBD)是与企业主控开发(Company-Dominated DevelopmentCDD)模式相对应的一种发展模式。
企业主控发展模式强调企业对旅游开发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企业决定开发的方向与方式,企业像吸管一般把利润吸走,地方受益较少。
CBD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本地化(Localization),强调的是地方社区控制。
52 MacCannell, D. (1973) Staged Authenticity: 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 Settings.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9(3):589-603.3 Dallen, J. T. (1997) Tourism and Personal Heritage Experien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4:751-754.4 Alison, J. B. and Richard, C. P. (1997) Conceptualizing the experiences of heritage tourists.Tourism Management 18(2):75-87.5邹统钎,李飞.社区主导的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图五社区主导(CBD)的廊道遗产开发模式廊道遗产空间范围大,社区主导开发模式主要表现在每个地域节点上。
廊道遗产地域节点可能是城市,也可能乡村。
(三)廊道遗产旅游保护的三种模式廊道遗产由于其体量大、包括的单体遗产多、跨区域分布等特征,使对其保护具有相当的难度,研究廊道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是我国廊道遗产旅游理论与实践的需要。
图六廊道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1. 生态博物馆模式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九次大会第一次提出生态博物馆的概念,生态博物馆强调社区本身就是被保护的对象,它要求里面的每个人都要小心保护文化遗产。
198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自然历史博物馆委员会的定义为:“生态博物馆是这样一个机构,通过科学的、教育的或者一般来说的文化的方式,来管理、研究和开发一个特定社区的包括整个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整个传统。
”生态博物馆是人与自然融合的产物,它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式,我们将保护地域文化和原生态的一系列做法和途径统称为生态博物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