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23民居邮票研究
石库门
•
•
•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初期建筑规模不大,一般在10~20个单元之间。随着市内人口激增,工商业日益繁荣, 建筑材料大量倾销于市上,房地产商以其租金收益扩大投资,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如民国5年(1916年)建于 新闸路的东西斯文里,住宅高达510个单元之多。
上海早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北京东路兴仁里;中山南路吉祥里;豆市街敦仁里;中山南路棉阳里。 这些均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前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约于宣统二年(1910年)后翻建过。此外还有建于清光绪 二十二年的厦门路仁兴里;建于二十六年左右的广东路老昌兴里;建于三十三年的浙江中路洪德里;建于清宣 统二年的广东路公顺里等。 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建于民国3年的淮海中路宝康里;建于民国4年的北京西路联珠里;建于民国 5年的云南中路老会乐里;建于民国8年的北京东路余荫里和湖北路迎春坊等。
•
石库门是大上海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市民曾在此辛苦度日,革命者 曾在此秘密活动,文人、学者、艺术家曾在此孕育他们的作品。旧时的石库门里还曾开设 有工厂、银行、旅馆、货栈、报社、学校等,可谓是无所不包,无奇不有。石库门里的 ‘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 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回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里,老上海的石库门,张曼玉的旗袍,与梁朝伟的抑郁神情串在一起,铺展成一部唯美的 怀旧电影,一个值得回味的爱情故事。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怀念石库门,是对 原本熟悉而正逐渐远去的生活方式的留恋。‘重返石库门’所代表的怀旧情绪也在这座城 市的各个社会层面弥散开来。对老人们来说,石库门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或住所,那 日益积累的家常片段和邻里之间几十年不变的默契,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赖以生存的 生活方式。上海的老式石库门里弄,洋溢着这个城市最本质最淳朴的气息。石库门也随着 光阴的积累而逐渐酝酿成一种独特的老上海文化。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上海人的生 活百态和岁月变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以一个探寻者或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 历史中。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历史遗迹和老上海的各种温雅野史,便立刻成为这个城市 最具生命力和最值得回味的文化宝藏。当石库门再次成为上海建筑群中的宠儿,住进石库 门的人群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小资们喜欢石库门,因为透过石库门,能感受到一种古老而 绵长的氤氲气息,那是属于上海的特质;老外们欣赏石库门,因为石库门里有他们未曾体 会过的新鲜触觉,这是另一种摩登;海外华侨寻觅石库门,每看到那一片片青色的砖木墙 壁和拱形大门,就能勾起许多往日怀想;大款们选择石库门,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社会地位, 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于是便有了新天地,有了‘阿拉上海街’,有了一个名叫 ‘1930’的酒吧……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上海的时尚就是怀旧,而怀旧的经典是石 库门弄堂。石库门,在被赋予了各种文化涵义和时尚韵味之后,显出了从所未有过的光辉。 这个最富特征的,曾经最底层的生存空间,如今却与摩登和时尚相遇,抒写出另一种精致 和优雅。当传统与新潮碰撞,当怀旧与流行交融,上海在向人们展示其日渐雄厚的经济基 础的同时,也深深地隽刻下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边不断在寻求物质上的进步,一边仍 不忘那一份璀璨浮华,这便是上海人的精神,也是上海的本质所在。
中国民居邮票
民居
志号:普23
发行时间:1986年4月1日
图序
面值
邮票名称
发行量
备注
1
1分
内蒙民居
1
1986.5.15发行
2
11/2分
西藏民居
1
1986.7.1发行
3
2分
东北民居
1
4
3分
湖南民居
1
1986.12.25发行
5
4分
江苏民居
1
1986.10.15发行
14
1.10元
浙江民居
1986.4.15发行
版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图序1、3、5-11、13:12.5×13度,图序2、4、7-14:11×11.5度
邮票规格
25×30mm
整张枚数
图序1、3、5-11、13:60枚(10×6),图序2、4、7-14:100枚(10×10)
设计者
陈汉民、励忠发、华健心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志号:普25
发行时间:1989年3月10日
图序
面值
邮票名称
发行量
备注
1
1.30元
青海民居
1
1989.4.1发行
2
1.60元
贵州民居
1
版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13×13.5
邮票规格
25×30mm
整张枚数
60枚(6×10)
设计者
陈汉民、华健心、何洁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志号:普26
发行时间:1990年9月20日
中国民居邮票
邮票名称:普23、25、26、27《民居》(28枚)普通邮票超大全套
江苏民居邮票的价格走势分析
爱藏网()征购旧纸币,邮票,金银币,大炮筒,连体钞,纪念币等藏品
江苏民居邮票的价格走势分析
江苏民居邮票是中国邮政局在1986年发行的以中国民居为主题的一款邮票中的一枚。
江苏民居邮票正如其名字,它的图案是中国江苏传统的民居图,是有江苏特色的民居图,在中国这是比较早期的以民居为主题的邮票。
以民居图为主题发行邮票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居特色。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因此就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民居,江苏民居邮票的发行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特色,对各个民族的民族特点加以发扬。
江苏民居邮票在现在的的市场价格是在一百元左右一套,这在邮票收藏中的价格是比较高的。
同时期一共发行了二十多个民族和地区的民居邮票,而江苏民居邮票正是其中的一种,它的价格在同时期的邮票中都是比较高的,可见人们对这枚邮票的喜爱。
而且这些民居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发展使得这些民居的数量在快速的减少,因此这些邮票的价值就变得更大了。
在市场中,邮票在收藏市场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这就使得邮票的价格在收藏市场中的表现变得更好来了。
江苏民居邮票的价格现在现在的市场中都算是不错的,作为投资来说,选择江苏民居邮票是个很不错的藏品,不但有着稳健的特性,而且从其表现还可以看出,它的价格肯定会在之后的时间里有更大的提升。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来源爱藏网。
)。
八闽邮荟?6︱民居系列普票在新时期的重要变化及影响
八闽邮荟•6︱民居系列普票在新时期的重要变化及影响八闽邮荟·5︱《三载芳华万千姿彩——八闽文献邮会2016-2019》(内参)八闽邮荟· 4︱台湾集邮家陈祥吉来莆交流八闽邮荟· 3︱从国庆选题比对近年邮票选题与设计之不足八闽邮荟· 2︱FIP评审会士林茂兴先生来莆交流八闽邮荟· 1︱七十年,我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内容摘要:邮电部在1986年4-12月发行了“普23”民居普通邮票,随后在五年期间陆续发行了“普25”、“普26”、“普27”民居图案普票共4套21枚,面值设置21种,面值总计10.845元。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居图案普通邮票在选题上突破多年的传统老面孔;在设计上大胆创新,并引入竞争机制;在发行上长跨五年呈系列发行;在印刷工艺首次采用电子影写版,制版时间短,印刷速度快,色彩丰富,较好的满足邮政业务发展的需要。
民居图案普通邮票的重要变化对中国邮政走向现代化进程以及新中国邮票的研究都具有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 民居系列普票、新时期、重要变化、影响自1986年4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面值2分的东北民居图案普票(图1),至当年的12月25日发行面值3分的湖南民居普票止,序号普23的民居普票全套14枚全部发行完毕,面值设置14种,其中面值90分的台湾民居和1.10元浙江民居的两种面值系新中国邮票中首次设置。
随后在1989年3-4月间,序号普25的民居邮票一套两枚(图2)先后发行,分别是贵州民居(3月10日)和青海民居(4月1日);紧接着在一年后的1990年9月至11月,序号普26的民居邮票一套三枚(图3)先后发行,分别是山西民居(9月20日)、宁夏民居(11月10日)与广西民居(11月25日),而后在半年不同的时间于1991年的4月至6月,序号普27的民居普票一套两枚(图4)先后发行,分别是江西民居(4月25日)和山东民居(6月11日)。
在上述的五年时间内发行了四套民居题材的系列普票共21枚,面值设置21种,面值总计10.845元,基本涵盖这一时期邮政业务的需要。
民居普通邮票欣赏
民居普通邮票欣赏民居普通邮票欣赏2011-07-10 13:59为了反映我国各地的不同民居建筑,邮电部从1986年4月~1991年6月陆续发行了四组共21枚民居系列普通邮票。
这套邮票由21种传统民用住宅形式组成。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民居邮票是原邮电部于1986年4月1日开始发行的,至1991年6月11日止,历时15年,共计发行4套21枚。
它们分别是编号普23,14枚,普25,2枚,普26,3枚,普27,2枚。
从面值设置上分别是1分(内蒙古)、1.5分(西藏)、2分(东北)、3分(湖南)、4分(江苏)、5分(山东)、8分(北京)、10分(云南)、15分(广西)、20分(上海)、25分(宁夏)、30分(安徽)、40分(陕北)、50分(四川)、80分(山西)、90分(台湾)、1元(福建)、1.1元(浙江)、1.3元(青海)、1.6元(贵州)、2元(江西)等21种,面值共计人民币10.845元。
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是一套民族气息较浓厚的好票。
21枚《民居》邮票展示了21个省市的民间建筑,风格各异的民居是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瑰宝,是勤劳的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秦砖汉瓦江南水乡式的江苏民居,四合院式的北京民居,石库门式的上海民居,竹楼式的云南民居,窑洞式的陕北民居,庭院深深的江西民居,东西折厢式的湖南民居,360度圆盘式的福建民居,层峦叠嶂山城式的四川民居…画面把各地民居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令人如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面值排序邮票名称面值发行日期(21-1):内蒙民居,面值1分,1986年5月15日发行。
中国各地民居的人文环境特征
中国各地民居的⼈⽂环境特征中国各地民居的⼈⽂环境特征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我国传统建筑有两⼤体系,官式的和民间的。
官式的建筑如宫殿、坛庙、陵寝、寺庙、宅第等,民间建筑如民居、园林、祠堂、会馆等。
民居,作为传统建筑内容之⼀,因它分布⼴,数量⼜多,并且与各民族⼈民的⽣活⽣产密切相关,故它具有明显的地⽅特⾊和浓厚的民族特⾊。
从民族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它的优秀特征和经验,在今天的建筑创作中也有加以借鉴和运⽤。
民居中的特征,主要是指民居在历史实践中反映出本民族地区最具有本质的和代表性的东西,特别是要反映出与各族⼈民的⽣活⽣产⽅式、习俗、审美观念密切相关的特征。
民族的经验,则主要指民居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如何满⾜⽣活⽣产需要和向⾃然环境⽃争的经验,譬如民居结合利⽤地形的经验、适应⽓候的经验、利⽤当地的材料的经验以及适应环境的经验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因材致⽤的经验。
民居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民族的历史传统、⽣活习俗、⼈⽂条件、审美观念的不同,也由于各地的⾃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因⽽,民居的平⾯布局、结构⽅法、造型和细部特征也就不同,呈现出淳朴⾃然、⽽⼜有着各⾃的特⾊。
特别是在民居中,各族⼈民常把⾃⼰的⼼愿、信仰和审美观念,把⾃⼰所最希望、最喜爱的东西,⽤现实的或象征的⼿法,反映到民居的装饰、花纹、⾊彩和样式等结构中去。
如汉族的鹤、⿅、蝙蝠、喜鹊、梅、⽵、百合、灵芝、万字纹、回纹等,云南⽩族的莲花、傣族的⼤象、孔雀、槟榔树图案等。
这样,就到、导致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百花争艳的民族特⾊。
民居建筑没有像官⽅建筑都有⼀套程序化的规章制度和做法,它可以根据当地的⾃然条件、⾃⼰的经济⽔平和建筑材料特点,因地因材来建造房⼦。
它可以⾃由发挥劳动⼈民的最⼤智慧,按照⾃⼰的需要和建筑的内在规律来进⾏建造。
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是实际的、合理的,设计是灵活的,材料构造是经济的,外观形式是朴实的等建筑中最具有本质的东西。
变体邮资票品的研究与真伪鉴定(七)
变体邮资票品的研究与真伪鉴定(七)11.几种套色移位变体票的真伪鉴定套色移位变体票属不合格品,是严禁出厂的。
但偶尔因质检疏漏,也会从邮政窗口流出。
如普23中8分《北京民居》套色(红色)移位变体票(图1)、1992―1(2―2)T50分《喜鹊登梅》套色移位(“猴”字未居中)变体票(图2)等。
这些套色移位变体票,大多是多次印刷的普票和发行量较多的JT票,如1993―1(2―1)T20分《雄鸡报晓》套色移位变体票,雄鸡图案下移,一只鸡爪印在了“国”字上(图3),与正印票存有明显的区别。
鉴定套色移位变体票的真伪,同鉴定其他变体邮资票品一样,首先鉴定其真伪,然后鉴定其是真正的变体,还是变造品或用伪品伪造的“变体”。
以普23中的20分《上海民居》套色移位变体票为例,这枚普票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了伪品。
伪品采用胶版印制,而真品则采用影写版印制。
只要用高倍放大镜鉴别一下版别,就可断定其真伪。
如这种变体票是采用胶版印制的,依据鉴定邮资票品真伪只有版别可采用“一票否决”的规则,即可断定此票为伪品,其变异自然也是假的。
笔者在研究普23《上海民居》时,曾发现有一种套色移位变体,由于套印的灰绿刷色向上移位,致使房屋的窗户呈开窗状,房基呈双层状(图4)。
经鉴定,这种套色移位变体票采用影写版印制,同正印票在版别和刷色上完全一样,任变异部位又无任何变造的痕迹,可以断定这是真正的套色移位变体票(图5)。
笔者还曾收集到一种普22中的8分《万里长城》套色移位变体票(图6),长城上空淡蓝色天空刷色下移,造成“长城戳破天”的奇妙变异。
经笔者鉴定,这种变体票的版别、刷色均与正印票相同,确实是真正的套色移位变体票(图7)。
12.几种复印变体的真伪鉴定复印常发生在印制和加盖过程中,狭义上的复印,就是重复印刷两次。
在早期印刷中多是人为产生的错误,应属错体。
如“红印花加盖复印错体票”(图8),印刷工人在加盖文字时,发现第一次加盖得不够清晰,于是便进行了第二次加盖,由于第二次加盖时,加盖票所处的位置有所变动,因此加盖的文字第一次与第二次不能重合,成为双重加盖。
“北京民居”票的版式研究
“北京民居”票的版式研究“北京民居”票发行于1986年6月15日。
面值为8分,是当时的平信邮资。
该票使用量非常大故加印的次数也多,某些版式特征变化细微而不易区分甚至很容易将其混淆。
发行近二十年来不少民居邮票的研究文章对其进行过研究与探讨,但“北京民居”票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版式目前似乎尚未有定论。
麦国培先生所编的《普23“民居”印次目录》收录有5种不同版式(统计至93年)。
钱希清、王宝恭先生合著的《民居邮票的研究》则收录有7种(统计至98年)。
笔者通过多年对“北京民居”票邮局全张的收集以及对其一些细部特征的研究与分析对该票的版式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北京民居票各版式中有一个共同的子模组特征,那就是在第3竖行各枚票“北京民居”的“京民”两字下方有一红色小点(图1)。
各邮局全张的梯尺设置均为上边纸棕红色,下边纸黑色,但黑色梯尺有几种不同形状的变化。
为方便描述起见本文按各版式黑色梯尺的不同形状将其分类,然后再将一些边纸布局变化和子模组特征变化用局部放大的图片来展示和加以叙述。
一、A型A型黑色梯尺设置在54至56票位下方,颜色左深右浅。
梯尺的头部(深色的方向)左上角尖和左十字较正线竖划的距离为50mm,与竖向齿孔基本齐平。
共分成13格最后一格仅见上下两条黑线格内无色,俗称梯尺尾开口(图2)。
A1版式的特征邮局全张的上边纸多设了两个棕红色十字较正线(图3)。
左边上下均设竖齿较正线,下较正线长,其中上格的下较正线一直延伸到下格的上部,上较正线短只有2mm。
横齿较正线长度为9mm。
左边两个十字较正线的横划与厂铭的“北”字相连。
电眼标记的设置在印刷全张的上两格为黑色,下两格为棕红色(图4)。
子模组特征,第9竖行的后院墙上有一小点(图5)。
在A版式中尚发现一种电眼布局特殊的。
电眼标记不是竖向设置而是横向设置黑色和棕红色各一条(图6)。
其余特征与A1完全相同。
由于目前只发现一个邮局全张,无法确认它在印刷全张中的位置,从上边纸的宽度看似为上格。
趣味盎然的民居子模特征票
P版式探微_趣哧瘥然的民居孑◎陈国成糢#德b£«R S拙文《广西民居子模特征邮票》(本刊 200628)见刊后,有两 位邮友先后来电,询问 民居普票共有多少种子模特征票,盼能借助 本刊多写一些类似的图1“民”字长划(下)邮文,系统介绍一下新中国普通邮票特别是民居普票的子模特征,以普及和提高传统集邮知 识。
为此,笔者不揣冒昧汇集大家研究成果与 邮友们分享,盼同好补正。
普23民居普票是4组民居普票中发行最早,使用时间长,印刷版次多,故而身份“显 贵”,子模特征出现较多:1•安微民居“‘民’字长划”(图1)面值30分。
右上角“安徽民居”中“民”字第二 笔横划明显超长,向右延伸接近“居”字。
经m m遂溢边遂达您达您访•ggfi您您您您访遊當當访«x^您边遂金边达达这盗0^'fiT iS S f您遂访达达遊當适V i -^gf盗您边您溢逆當金遊•二-4ammmi-••«•—f^+z ... w m m m^.amm..…h i图2图4对照拙藏编号44276全张(图2),发现“民”字长划子模特征出现在左上格第十直列,6枚•邮票都有这一特征。
从图2下边纸(连带下面一格局部上边纸)的三段特定颜色梯尺,可以证实是印刷全张的左上格邮局全张。
图3是贴有此子模特征票寄河南安阳实寄封,销“贵阳大水滴”(下)Shanghai Philately 2021(2)25版式探微t M f t f H lc c lc■.丨置£I ®*• H^ • f^^SAiisaftSMmmll«fe «f r c f t c_L • **■.r ':…二^car s ar cs101««»!(■_:•人RM.押*««A KM ’梦£霪霪鑿霪霪置置S i C C C jr C !e |霪霪置.置£_葡11置置「罐AH M 丨 f 〇l *«A K ■■丨PvaAltM :I ^S V A IU U 'mmtmmmmmmtm■f C C f C 喔置璧图61998.6.10”日戳。
藏品赏析‖202235《北京民居套票》
藏品赏析‖202235《北京民居套票》四合院式的住房是中国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上,象征风水八卦上的“巽门”方位,附会“紫气东来”的吉祥,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
——北京四合院藏品信息【藏品简称】北京民居套票【志号】普23【邮票图案】北京民居【邮票面值】8分【版别】影写版【齿孔度数】P11×11.5度【邮票规格】25×30mm【整张枚数】60枚(10×6)【发行时间】1986年06月15日【设计者】陈汉民、励忠发、华健心【印刷厂】北京邮票厂交易参数【藏品代码】202235【首日挂牌指导价】1.75元/枚【挂牌交易时间】2015年12月02日【市场流通量】3,135,360枚(含营销活动的21,016枚,其中299,490枚发行申购)【最小交易量】1枚【最小价格波动单位】0.01元【最小提货量】10版(600枚)【最新锁定信息】锁定总量:646,266枚占总流通量比例:20.61%详细内容如下:延迟交易数量:15,762枚延迟交易时间:2015年12月02日—2016年03月02日延迟交易数量:630,504枚延迟交易时间:2015年12月02日—2016年06月02日入库要求(1)《北京民居套票》要求为未使用的新票、无任何人为修理痕迹,无缺损及明显折痕,无墩角、角圆现象,无明显发黄,无霉点及明显污渍,无水波纹,边角须整齐。
(2)版票为完整版无人为拼接,无齿孔粘接拼接现象。
(3)允许有颜色极轻微或面积极细小的油墨印,允许存在极细小纸质点。
(4)按版收货,按枚交易。
藏品鉴赏1、藏品背景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邮票中的中国民居
普23组
北京民居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 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 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住宅大门 多设在东南角上,附会“紫气东来”的吉祥,以北京的四合 院最具有代表性。
普23组
浙江民居
黄岩天长街住宅 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 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 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较 低,三面开窗,阁楼窗子开得适宜,住在顶层也不觉得压抑。 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高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普25组(共2枚、面值共2.90元)
普23组
台湾民居
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 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 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私密性较高。
普23组
福建民居
福建民居 客家住宅 客家住宅沿着五岭南麓,分布于福建西 南部及广东、广西二省的北部。“承启楼”为园形的砖楼与 土楼,其中最大的土楼、直径达70多米,用3层环形房屋相套、 房间达到300多间,外环房间高达4层,底层作厨房及杂用间, 2层储粮、3层以上住人,其它两环仅高1层。它是一座对外可 防御、抗台风、外观坚实雄伟的古城堡坏楼。
邮票中的中国民居
Hale Waihona Puke 民居邮票 民居邮票是原邮电部于1986年4月1日开始发行的,至 1991年6月11日止,共计发行4套21枚。
编号普23,14枚; 普25,2枚 普26,3枚; 普27,2枚。
民居系列普通邮票,不普通!
民居系列普通邮票,不普通!驿路邮缘与你同行收藏文化历史驿路荟萃与你同行关注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中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普通邮票是邮票的主要类别。
普通邮票是编织传统邮集和邮政史邮集的主要邮品,又是版式研究的对象之一。
有些普票色彩不像纪特邮票那么丰富,普通邮票往往多次印刷,因而有不同版别。
相比于特种邮票、文革邮票、纪念邮票,普通邮票由于题材并不丰富且往往多次印刷、发行量大之特点,因而喜欢收集普通邮票的爱好者不多,然而我国民居系列邮票的发行却打破了人们对于普通邮票的认知,上演了邮票收藏界的“逆袭记”。
民居邮票是原邮电部于1986年4月1日开始发行的,至1991年6月11日止,历时5年,共计发行4套21枚。
分别是编号普23,14枚,普25,2枚,普26,3枚,普27,2枚。
从面值设置上分别是1分(内蒙古)、1.5分(西藏)、2分(东北)、3分(湖南)、4分(江苏)、5分(山东)、8分(北京)、10分(云南)、15分(广西)、20分(上海)、25分(宁夏)、30分(安徽)、40分(陕北)、50分(四川)、80分(山西)、90分(台湾)、1元(福建)、1.10元(浙江)、1.30元(青海)、1.60元(贵州)、2元(江西)等21种,面值共计人民币10.845元。
1986年4月12日至1991年4月25日,邮电部发行了4套民居邮票,共21枚。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有着风格各异的民居住宅。
这4套邮票展现了多彩多姿的民居建筑。
一、特点1、是中国在普票设计上首次向社会征稿。
共有20套图稿参加竞争。
邮票上的中国民居,您用哪张寄过信呢
邮票上的中国民居,您用哪张寄过信呢这组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八九十年代时我们邮局寄信经常用到,您用哪张寄过信呢?1986年4月至1991年6月,原邮电部先后发行了四套21枚《民居》邮票,分别为普23(14枚)、普25(2枚)、普26(3枚)和普27(2枚)。
《民居》邮票展示了中国21个省(区、市)的民族建筑,既有南方的民居,又有北方的建筑,比如上海的石库门、云南的竹楼、福建的土楼、山西的大院、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等。
北京民居--四合院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 (上房 )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上,象征风水八卦上的“巽门”方位,附会“紫气东来”的吉祥,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
安徽民居-马头墙安徽民居徽派建筑以流畅的飞檐,高翘的马头墙,宁静的街巷,深幽的院落,还有粗大的冬瓜梁,精美的雕刻著称。
许多民居的六罩、梁托、门扇及墙壁上都雕刻有人物、鸟、兽、花卉、祥云等图案。
砖木石雕融为一体,堪称徽派建筑大观园。
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
大多靠山临水,因地狭人稠,街巷狭窄,相邻住宅只能让出一个屋檐,为防火,家家户户、一屋一室都建高七八米的“防火墙”,高低错落成阶梯状,叫“五山屏墙”。
一般为二层小楼的三合院,中为天井。
门楼木雕砖刻。
色彩淡雅素静,玲珑华丽。
正房一层中为厅,两侧为卧室;二楼中是供祖先的祖堂。
隔墙木雕精美,古朴典雅。
福建民居-客家土楼福建民居--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福建南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生息地。
在山坡河谷用生土夯筑成1-2米厚楼墙,内建三至五层木结构的房子,约16米,建筑面积数千平米,中间有庞大的天井。
邮票中的传统民居
中国的建筑文化(以邮票为图展示)一、中国建筑地方民族风格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1、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
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
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2、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
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
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
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
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3、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
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
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
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
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4、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
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
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
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
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5、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
多利用山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
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
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
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
不太讲究装饰。
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
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6、藏族风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
邮票的调研报告
邮票的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邮票是一种用于邮寄信件和文件的特殊标签,以在运输过程中收集邮费,并提供其他信息。
它们起源于英国,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邮票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和艺术形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邮票的历史、设计和收藏价值。
2. 历史背景邮票可以追溯到19 世纪早期,当时邮件的运输费用是由收件人支付的。
这种形式引起了邮局管理的困境,因为邮件快速增加,而邮递员需要在递送时收取运费。
因此,英国邮政局的罗兰·希尔(Rowland Hill)于1840 年首次提出了邮票的概念,引入了统一的邮资费用,并使用标签代替货币来支付邮费。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Penny Black)的诞生。
邮票的引入极大地简化了邮政服务的管理,并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
邮票的设计从最初的单一色彩逐渐发展成为精美的彩色图案,创造了无数经典作品。
3. 邮票设计邮票的设计过程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主题选择和图案设计。
3.1 主题选择邮票的主题可以非常广泛,大多数国家选择了与其国家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相关的主题。
这些主题旨在展示国家的独特之处,并向世界展示其文化遗产。
除了国家主题外,邮票还可以纪念特定的事件、人物和成就。
例如,奥运会、世界杯、科学家、艺术家等都可以成为邮票设计的主题。
3.2 图案设计邮票的图案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它应当具有艺术性,并且要引人注目。
邮票上的图案可以包括国家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动植物、名人肖像等。
图案设计还需要考虑邮票的尺寸、形状和印刷细节。
色彩的使用也非常重要,因为色彩可以增加邮票的吸引力。
4. 邮票收藏价值邮票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邮票收藏爱好者可以通过收集不同国家、不同主题的邮票,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
另外,邮票在二级市场上也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邮票可能会因其稀有性和特殊性而成为珍品,并且价格不断上涨。
然而,邮票收藏也有一些挑战。
变体邮资票品的真伪鉴定
变体邮资票品的真伪鉴定对变体邮资票品的真伪鉴定,通常分为两步进行,首先鉴别邮资票品的真伪,伪品就不用说了,如是真品,还需要进一步鉴定这种变体是真变体,还是用真品变造的“变体”。
因为用真品变造的“变体”也是赝品。
由于邮资票品是真的,常使这种变造的“变体”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鉴定时,断定某种邮资票品是造假者变造的“变体”,必须找出变造的依据。
因为变造品是在真品上做了手脚后伪造而成的变体“真品”,从表面上看,版别、刷色、纸质、暗记等都同真品一模一样,假如鉴定者看不出变造的破绽,必然会将变造品断定为“真品”。
鉴定变体邮资票品的真伪,也可以版别鉴定进行“一票否决”。
只要变体邮资票品与真品版别不一样,必假无疑。
这里需提醒广大集邮者注意的是,造假者用伪造得逼真的伪品,故意制造各式各样的“变体”,以牟暴利。
这些用伪品所造的“变体”,多是用胶版印制,由于伪品采用与真品相同的版别来伪造,再加上造假者利用高科技,采用与真品相同或相近似的纸质、油墨等来印制,伪造得很逼真。
鉴定这些采用与真品相同的版别来伪造的“变体”,对广大集邮者来说虽有难度,但只要认真、细致地鉴别,就会发现其无法掩盖的破绽。
图1-1 变体图1-2 正票图2图3图4图6图5-1 “政”字最后一笔起笔处为平顶状伪图5-2 “政”字最后一笔起笔处为尖顶状真图7-1 破版图7-2 正票图8-1图8-2 伪(一)版模变体的鉴定版模变体的鉴定,主要是鉴别子模变异和母模变异的真伪。
在版模变异中,较常见的是子模变异,在全张邮票中,偶尔出现一枚或几枚在版模上与众不同者;母模变异较少见,但也不是说绝对没有,如普23(4)3分《湖南民居》中的大头“分”(图1)和普18(8)10分《邮电》狭距票,都是母模变异。
母模变异的特征是在每一个子模上都有呈现。
它的变异,是对另一个母模制作的相同图案、相同面值、相同刷色的正印票而言。
1.1995-6《桂花》邮票“政”字变异1995年4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桂花》特种邮票,全套共4枚。
上海石库门
上海石库门石库门是一种新型建筑,它结合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
这是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住宅建筑。
上海的老弄堂通常是石库门建筑,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
当时战争迫使江浙富商、地主、官员、士绅纷纷涌向租界寻求庇护,外国地产商趁机大量建房。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注重雕塑,而是追求简约,从多进变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
这种建筑大量的吸收了江南地区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汉语中把围束的圈叫做“箍”,如“金箍棒”,“箍桶”“袖箍”(即袖标)。
这种用石条围束门的建筑被叫做“石箍门”,宁波人发“箍”字音发的是“库”,以后上海的“石箍门”就讹作“石库门”了。
石库门建筑的平面和空间更接近江南传统的二层四合院或四合院。
它保持了一个适当的和定期的客房,一个安静的楼上内室,和一个共同的掀背车。
这种建筑还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自成一统。
于是,这“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
它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副。
这种式样的建筑被上海人称为“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的门楣是最精彩的部分。
这里的装修是最丰富的。
早期的石库门,门楣往往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礼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的砖雕青瓦盖顶式。
受后期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形成长方形的花饰,类似于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过梁。
石库门建筑由其“门”而得名。
石库门也逐步成了上海传统弄堂住宅的代名词和一种标志。
我国的普通邮票第23组《中国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图案采用的就是石库门建筑。
中国共产党也诞生在王智路(现在的兴业路76号)一座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里。
石库门建筑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占据了当时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还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
石库门里弄住宅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
石库门有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一般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