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第三单元《里程表(二)—解决起点不是0的实际问题》微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第5课时《里程表(二)》示范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第5课时《里程表(二)》示范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课时里程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

主情境呈现了淘气的叔叔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汽车里程表读数,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这辆汽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依然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科书在编排上仍然突出了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1/ 8教学难点:能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讲新课之前,大家先来看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画一画,算一算,洛阳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师:同学们,这道题就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就是解决起点为0的里程问题,用总的路程减去部分路程就是另一部分路程。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里程表的问题。

2/ 8师: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

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请看下表,想一想,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师:那么怎么算出星期一行驶了多少千米呢?师:看来这位同学是一位爱动脑的好孩子,思路清晰,回答得很棒。

那么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吧。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主题里程表(二)(解决起点为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问题)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务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旧知复习,再次认识里程表。

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课堂小练,归纳总结。

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合作、集体交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检验学习目标1、2、3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上节课《里程表(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里程既包括当天的里程,也包括以前的里程。

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1复习旧知自主完成上题(点名上台板演,其余练习本上板演,集体订正)教师活动11、组织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里程表的认识,里程的计算2、回顾计算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回顾上节课知识,巩固里程表的知识,回顾里程计算,为本课里程表不是从0开始的计算做好铺垫。

环节二: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导入新课出示教材情境图,请学生思考: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这个表是淘气数数一周的里程生2:周一早上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2、你读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说一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节里程表(二)【第1课时】里程表(二)一、教学目标1. 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 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 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并会画图,看图理解。

三、教学难点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火车里程表时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吗?对,是画图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里程表的知识,请看下面的问题。

(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1.读懂题目信息,了解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

(1)观察主题图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谁能把自己读懂的信息给大家说一说。

(3)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也就是说星期一晚上叔叔回来时里程表的数,实际上,星期一是从35---160,所以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160-35的差。

)(4)你能用画图的方法将上表中的数据表示出来吗?(5)你能读懂淘气画的线段图吗?2.在辨析中掌握非零起点的里程表。

(1)总结概括。

那应该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2)淘气的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3)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学生先说自己的方法,如果没有用笑笑的方法,可以出示,让学生体会笑笑是怎样想的。

淘气笑笑(4)五天一共行驶多少千米?解法一:125+190+205+190+210=920(千米)解法二:955-35=920(千米)(学生讲出思路)(三)知识梳理,巩固练习1.总结提升:通过今天学习“里程表(二)”,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2.书P27-1题答案:(1) 430 545 640 730 825 920 998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2)7月:545-430=115(千瓦时) 8月:640-545=95(千瓦时)9月:730-640=90 (千瓦时) 10月:825-730=95(千瓦时)11月:920-825=95(千瓦时) 12月:998-920=78(千瓦时)(3)解法一:115+95+90+95+95+78=568(千瓦时)解法二:998-430=568(千瓦时)(4)略3.书P27-3题答案:(1)255+240+305=800(千米)(2)1000-800=200(千米)4.书P27-4题答案:(1)28+27+31+29+28=143(千米)(2)632+143=775(千米)5.下面我们来做个计算比赛答案:48,928,676,1000,189,609。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加与减--第5节 里程表(二)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加与减--第5节  里程表(二)

3.967+532求的是哪部分的距离?画一画, 算一算。
求的是太原到上海有多少千米。 967+532=1499(千米)
激趣导入
在左边这张汽车里程 表的照片中,你知道 哪里显示的是汽车行 驶的里程吗?说一说。
探究新知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 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 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 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98+254+103
=452+103 =555
765-345-130
=420-130 =290
课后作业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 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 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 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160-35=125(千米) 350-160=190(千米) 555-350=205(千米) 745-555=190(千米) 955-745=210(千米)
里程/千米 28
27
31
29
28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8+27+31+29+28=143(千米) 答: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了143千米.
巩固练习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4题。
4 赵叔叔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他这一周每天行驶的 里程如下。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里程/千米 28
7月:545-430=115(千瓦时) 8月:640-545=95(千瓦时) 9月:730-640=90(千瓦时) 10月:825-730=95(千瓦时) 11月:920-825=95(千瓦时) 12月:998-920=78(千瓦时)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7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7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用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一、热身活动,复习旧知。

师:暑假你们去旅游了吗?这个暑假淘气也去旅游了,还给笑笑带了一个礼物呢?(钢笔)师:如果我想知道这只钢笔的长度?该怎么办?(用直尺测量)师:怎么样测量呢?(0刻度对齐钢笔的一端,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师:那我的直尺断了,还可以测量吗?这是多少厘米?师:怎么不是28cm呢?(因为起点是4cm)师:我只能从4cm开始吗?我从6cm开始可以吗?(可以)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钢笔的长度,都是在用终点减去起点的。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淘气旅游的时候,在火车站看到了“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里程表一》里面的数学知识。

(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观察里程表,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2、表格中的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在图上指一指,说一说。

3、想一想:图上的信息有什么特点?(从北京开始的,也就是以北京为起点。

)4、淘气想从保定去石家庄看美丽的赵州桥,你知道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请你在题单上画一画,标出相应数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引导全班模仿画一画,同桌之间说一说图中的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同桌相互检查、订正)6、比较两种不同的画图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都表示出了此题的数量关系;不同点:线段改变了方向)7、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式?(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出每个数量在线段图中表示的哪一段路程。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里程表(二)》 优课教学设计_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里程表(二)》 优课教学设计_0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里程表(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通过把里程表中的数据变成线段图中的各点,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运用线段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1.引导学生复习“里程表(一)”这一节课的内容,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2.认识汽车里程表,导入新课。

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

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师:题目中有哪些关键词需要我们加深理解?(出车时每天回家)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对于160千米熊大有自己的理解,大家听听他说的对吗?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是怎么理解的?设计意图:情景引入,让学生能很快进入主题,帮助学生剥离问题情境中不相关的生活细节。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看看我们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讨论。

我们根据线段图分析如何计算星期一到星期五各走了多少千米。

师:你能看懂吗?要想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怎么办?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呢?星期三呢?……总结: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5)解决问题:哪一天行驶的路程最多?该如何求呢?学生说完方法学生练习教师请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趁机介绍第二种解法(6)适时拓展激发思维提问: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重点引导学生用“周五的读数减周一出车前的读数“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都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让各种思想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 里程表(二)》公开课教案_5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  里程表(二)》公开课教案_5

《里程表》(二)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里程表》(二)教学目标:1.理解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与行程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思考,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点:获取并理解里程表中的数据信息与行车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白板教学过程:一.课前一分钟:口算34+43= 450+340= 21+33= 210+80=200-80= 350-120= 98-34= 77-21=二.新课导入:生活中有许多仪器仪表上面的数字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水表,电表,还有车前边的里程表,这节课我们继续里程表二,看看里程表上的读数和行驶的路程有什么关系。

并试着解决相关问题。

(板书:里程表二)三:新课教学1.白板出示主题图,找学生读题,并试着找出题中的数据信息。

生:出发前读数35千米,星期一回家时读数是160千米……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提示: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不是当天的里程数,而是当天里程数和之前里程数的和。

2. 为了帮我们理解此题,淘气帮我们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出示线段图)结合题意,找学生说说你对图的理解。

生:起点是35千米,星期一回家时里程表读数是160千米,35和160之间的距离代表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因此,星期一行驶的路程等于回家时的160减去出发前的35.(板书160-35)老师提示引导得出上面的结论。

同理得出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的行驶里程数。

3. 题意我们已经读清楚了,线段图帮我们理解了题意,下面老师想让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出示问题: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找学生读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先求出每一天的行驶历程数,再比较大小,最后给出答案;或者用估算法找出大于200千米的星期三和星期五在计算)找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此题,统一给出答案。

4.拓展:用估算法解决这题。

为了减少计算量,我们通过估算知道星期一和星期三的里程数超过了200千米,其余三天不足200千米,所以只计算这两天的里程数在比较就可以得出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程表(二)》教学建议和教材课后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程表(二)》教学建议和教材课后习题解析

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编写说明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

主情境呈现了淘气的叔叔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汽车里程表读数,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这辆汽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依然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科书在编排上仍然突出了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说一说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说明的是表中每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关键是理解表中第一个数据160的意义,它不仅包括星期一的里程数,也包括以前的里程数。

事实上,表中每个数据都是当天的里程数与以前的里程数的总和。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呈现的是淘气根据自己对里程表的理解画出的示意图,这个示意图有三层含义:一是清晰地呈现出起点不是从0开始,是从35开始的,这是与上节课直观图的最大区别;二是直观地表示出每个数据以及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意思;三是理解了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如何计算,并通过笑笑和淘气的对话,表明了这个图的作用。

这个示意图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相当于火车里程表中的路线图,有助于正确理解表中信息表示的实际含义,是计算每天里程数的关键。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计算每天实际行驶的路程,巩固对题意的理解,应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25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25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直觉,培养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数线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吗?师提问:你能快速算出蓝格子中的数字,并说出计算过程吗?师提问: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数线这个老朋友,数线上面的数字越往右面越( ),数线中增加或者减少的数字都写在哪里?师小结:今天我就用与数线道理相同的图形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里程表(二)中看一看。

(板书课题里程表(二)设计意图:“数线”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理解算理、解决计算问题常常采用的数学工具,它在“形”与“理”上都与本节课要接触的“线段图”有相似之处。

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本节课的“线段图”有不同之处,而“数线”恰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本节课“线段图”,从而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线段图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情境解读1、出示例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师:(出示主题图)谁能给大家读一下给出的信息。

师:这里面的35是什么意思?生:35是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表格中的数字是什么意思?生: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这些读数是怎样达到的呢?我们来看看里程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走动情况?(放视频,停在35)星期一早上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35)师:星期一开始工作了,到了回家时里程表是(160千米),星期一一天是由多少开始走到多少?生:星期一是由早上的35千米开始走到回家时的160千米。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23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23

第三单元(26-27页)《里程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

主情境图呈现了淘气的叔叔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汽车里程表读数,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这辆汽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数,也包括以前行驶的历程。

学情分析:虽然本节课的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少遇见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二来例题给出的表格并不直观,很具有迷惑性。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非0起点)2、并根据表中的信息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用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的老朋友(尺子),请你说说怎样用尺子测量铅笔的的长度。

生:把0刻度线与铅笔的一端对齐,另一端是几就是几厘米。

出示起点是0刻度线的图片,请学生说说铅笔的长度。

再出示起点不是0刻度线的图片,请学生说说铅笔长度,并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直尺的测量方法,为后面的教学进行铺垫,帮助学生理解后面里程表的读数的实际意义,寻求知识间的本质联系。

二、新授:(一)出示图片,认识汽车里程表。

(二)理解题意:1、出示例题,学生自己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提问:表中的数据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吗?它们是什么?举例说一说,比如:表中的160km就是原来表里的读数35km加上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的和。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里程表(二)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里程表(二)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二)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40米100米60米40米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终点是多少?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终点是多少?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

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 千米)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

星期一35千米160千米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160-35=125(千米)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160千米350千米星期二350-160=190(千米)你能用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三走了多少千米?星期四呢?星期五呢?星期三350555星期四555745星期五745955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哪一天行驶的路程最多?该如何求呢?前两天,我们学习了里程表(一),与今天学习的里程表(二)有什么区别?起点不同,但是算法相同,都是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得到当天的里程数。

三、巩固训练1.乐乐家的电表如下。

(单位:千瓦时)(1)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

用这个月的读数减去上个月的读数就是这个月的用电数量。

(2)分别算出乐乐家7, 8, 9,10, 11,12各月的用电数量。

7月:545-430=1158月:640-545=959月:730-640=9010月:825-730=9511月:920-825=9512月:998-920=78(3)乐乐家下半年(7月份至12月份)总的用电数量是多少?998-430=568答:7月到17月的总用电量是568度电(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0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0

《里程表(二)》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6、27页二、教材分析:《里程表》这部分知识在本单元中属于综合运用,解决与加减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画各种示意图来理解数量关系。

在《里程表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里程表二》这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

与上节课的不同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0”。

本课体现了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周围生活中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用处,产生乐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学生的计算基础扎实。

《里程表一》的学习也开启了学生关于0起点问题的思维模式,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

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少遇到这类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思维深度还有待发展,因此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依然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掌握大数运算的方法,达到计算准确、熟练。

结合汽车里程表,初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

2、经历读统计表、弄懂表中数据含义、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这一数学学习过程;学习采用画线段图的思考方法化繁为简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仔细观察,严谨思考;学会认真倾听,合作交流;学会流畅表达,借鉴他人,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2、会用画直观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03三 加与减-055 里程表(二)-教案03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03三 加与减-055  里程表(二)-教案03

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三、拓展延伸
1、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6月底7月底8月底9月底10月底11月底12月底430 545 640 730 825 920 998 (1)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说一说
(2)算出乐乐家每月的用电量
(3)乐乐家下半年总用电量是多少?
(4)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赵叔叔这一周骑摩托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如下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里程/千米28 27 31 29 28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2)星期一出发时里程表上是632千米,赵叔叔星期五到家时里程表上读数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里程表(二)
前一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35 160 350 555 745 955
160-35=125(千米)
350-160=190 (千米)
555-350=205(千米)
745-555=190 (千米)
955-745=210(千米)。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加与减 里程表(二)【创新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加与减 里程表(二)【创新教案】

5 里程表(二)一课时教学内容里程表(二)。

(教材第26~27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设计意图:暗示学生都是关于“里程表”的问题,可能有相通之处。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

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 生:我知道了星期一里程表的读数是160千米;星期二里程表的读数是350千米;星期三里程表的读数是555千米;星期四里程表的读数是745千米;星期五里程表的读数是955千米。

师: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这是星期一收车回家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

生2: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是35千米,收车回家时是160千米,收车时的读数减去出车时的读数的差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即160-35=125(千米)。

师: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从图中容易看出出租车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35就表示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加与减里程表(二)》16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加与减里程表(二)》16

5里程表(二) 导学案设计课题里程表(二) 课型 新授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解决起点非 0的里程表问题,重点还是 要让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梳理数量关系。

为了突出重点,本节课的教学 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里程表,在理解题意的根底上将里程表的内容用线设计说明段图表示出来,使题中的数量关系更直观地呈现出来,在此根底上让学生求出 每天的行驶里程数就轻而易举了。

2.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

在教学中,当学生依次把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的行驶里程数求出来之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总结计算当天行驶里程数的方法,既开展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生成了新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1.谈话:大家平时坐出租车1.认真倾听,思考并回 1.看图列式计算。

吗?是怎样付费的?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明一、创设情确出租车是根据里程境,导入新 2.导入新课:淘气的叔叔是数的多少来计费的。

课。

(5分出租车司机,淘气记录了叔钟)叔每天收车时的里程表的读2.倾听,明确本节课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的学习内容。

于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1.请学生观察淘气记录的里 1.读题,观察里程表,2.填一填。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程表。

明确淘气记录的是星下面是某出租车司机记录期一至星期五淘气的思考以下问题:淘气记录的 的出租车三天的里程表读叔叔每天回家时出租是哪几天的里程数?每个里 数。

车里程表的读数,但每二、读懂里程数表示的是这一天实际行个里程数是在前一天程表,解决驶的里程吗? 12月7日 135千米的根底上累加的,并不问题。

(20是当天的实际里程数。

分钟)2.组织学生尝试将里程表转12月8日 242千米化为线段图。

2.根据老师的提示画12月9日 415千米线段图。

因为星期一早思考:线段的起点是0吗?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星期一这一段的起点是几,(1)此车在 12月8日出车时终点是几?星期二呢?数是35千米,所以线里程表的读数是()千段的起点应该是 35千星期五呢?米,那么星期一这一段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课时 里程表(二)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课时 里程表(二)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课时里程表(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两、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有关“里程”方面的知识。

淘气今天给我们带来了有关“里程”以外的知识课题。

(板书课题:里程表(二))二、探索新知1.(课件显示)教材第26页例题。

(1)观察、思考了例题后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小组交流获得的信息。

生1:表内的里程数都是以“千米”作单位的。

生2: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生3:星期一行驶了160千米。

生3: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应是160-35=125(千米)。

2.探究验证(课件显示)淘气画的图。

(1)小组讨论:叔叔每天行驶的里程数是多少?(2)交流汇报:每个交流的同学,需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觉得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不是35千米。

生:我觉得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不是160千米。

生: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是125千米,把星期一的里程读数减去前一天的里程读数,就得到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师:那星期二又行驶了多少千米?生:190千米。

我是把星期二的里程读数350减去星期一的里程读数160得到的。

生:哦老师,我知道啦!要求每天行驶的路程,就是把当天的里程读数减去前一天的里程读数。

比如星期五的里程数是955-745=210(千米)。

师:同学们说得对。

求每天的里程数应该把当天的里程读数减去前一天的里程读数。

小结板书:当天的里程读数减去前一天的里程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3)怎样才能知道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先估计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计算结果。

三、反馈练习1.教材第27页第1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收获。

②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教材第28页第1题。

3.指名板演教材第29页第7题。

四、作业练习教材第27页第2、3题,第28页第2题。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6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 里程表(二)》_6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难点: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教具准备电子课本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火车里程表的问题,好吗?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回顾交流:我们昨天是怎样学习“火车里程表”这节课的?2、怎样利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的?3、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

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4、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1、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2、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关注学生能否明确图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是否会正确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练一练:27页1题。

2、25页2题。

3、25页3题。

学生画一画之后独立解决问题。

五、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1、一年级的人数比二年级的少17人。

二年级有216人,一,二,三年级的总人数合计600人,求三年级有多少人?(1)先求出一年级有多少人?(2)再求三年级有多少人?2、滑雪场上午来了256人,中午有142人离开,又有150人到来。

这时滑雪场有多少人?3、有两堆大米,第一堆有280袋,第二堆有310袋,一辆大车每次能运210袋,几次可以运完全部?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