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加与减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三加与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三加与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三加与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三加或三减的基本概念。

2.能够熟练进行三加或三减的运算。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三加或三减的含义。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实际计算。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需正确理解题意,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四、教学方法1.PPT演示法:通过PPT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三加或三减的概念、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讨论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示例法:通过生动的例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及记忆所学知识点。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PPT、黑板等工具展示三加或三减基本概念及运算符号,“+3”或“-3”等,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知识体系。

第二步:讲解三加或三减运算的方法教师在黑板或PPT上讲解三加或三减的运算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其运算规律。

第三步:巩固练习完成课本中指定范围的练习题,并让学生分别进行交流、对答案、互相纠错。

第四步:拓展应用在生活实际中,出示一些用到三加或三减的例子,让学生灵活应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五步:总结反馈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确认巩固学习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定期组织测验,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反复强调常见错误及理解方法,以避免学生出现犯错情况。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建议他们在错误及漏洞发现后及时改正。

七、教学板书设计三加或三减的基本概念运算步骤加减运算符号“+”或“-”顺序运算与合并运算三加或三减的经典例题演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八、教学资源及参考文献•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参考书:《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加与减教案---------------------------------------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二)总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

(2)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利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

(3)经历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体现算理的多样化。

(4)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四)单元知识结构逐步用脱式计算三位数连加三个数摆在一起用竖式直接计算加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与三位数连减逐步用脱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减逐步用脱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教法建议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如结合学生熟悉的乘车这一生活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

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价值。

每解决一个问题之前都让学生先估一估。

开始学生估计的结果可能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但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会发现估算的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连加和
连减法的意义, 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
应用。

2、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安排 : 7课时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1课时
运白菜(三位数连减) 1课时
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里程表(一)(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课时
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课时练习二 1课时
1、教学重难点:
2、能根据实际情况, 正确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
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图示理解数量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

4、能运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火车或汽车里程表的实际问
题。

5、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加与减第5课时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加与减第5课时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加与减第5课时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第5课时里程表(二)》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通过里程表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如何读取里程表的数值,并进行加减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读取里程表的数值和进行加减运算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读取方法,能够正确读取里程表的数值。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读取里程表的数值,并进行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里程表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里程表的图片、例题等。

2.教学材料:准备一些里程表的模型,供学生操作和使用。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汽车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是怎么计算行驶路程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里程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里程表的读取方法。

然后给出一个例子,如:“一辆汽车初始里程是5000公里,行驶了300公里,现在的里程是多少?”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回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里程表模型和一些行驶记录卡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第3单元的第7~11节内容,具体包括: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解答: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加法: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加起3. 逢十进一减法: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减起3. 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当十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请家长协助,让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将过程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导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对新知识产生兴趣。

我选择了以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解环节是知识传授的核心。

在这个环节中,我详细讲解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运算规则,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板书设计是课堂知识的直观呈现,我简洁明了地展示了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方便学生随时回顾和记忆。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例如,在“运白菜”一节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剩余白菜的数量。

2.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解决每个问题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1捐书活动 1课时2运白菜1课时3节余多少钱1课时4里程表(一)1课时5里程表(二)1课时6练习二1课时捐书活动。

(教材第17~18页)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课件。

师:六一前夕,学校举行了一些活动,图中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吗?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学校正在举行捐书活动。

?从表格中知道,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从表格中也可以知道,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师: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可以把每个班捐书的数目取整百数或整十数,那么这两个年级捐书的总数都可以用算式100+100+90=290计算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年级捐书的数量都超过了290本。

2021年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加与减

2021年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加与减

三加与减第1 课时捐书活动师: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吗?①三(1)班和四(1)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3=221(本))②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③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2.想一想。

师: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95=师:同学们先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①100+100+100=300(本),大约捐了300本。

②120+100+100=320(本),大约捐了320本。

师:究竟哪种估算更接近实际结果?大家来算一算。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并总结。

3.对比算法。

师: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你想把哪一种方法推荐给大家?为什么?这种方法你认为好在哪里?你不太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4.解决问题。

师: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现在我们来算一算。

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师生一起核对答案,教师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103+109+98=310(本)师:比较一下,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学生比较得出结果:三年级捐的书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第2 课时运白菜教师请四位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补充说明。

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教师请四位学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上面的式子,强调退位问题,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认真、细心。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式子850-256-280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去掉一车运走的棵数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去掉另一车运走的棵数,得到最后剩下的棵数。

式子850-(280+256)和850-(256+280)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二车总共运走的棵数,得到最后剩下的棵数。

师:对比两种计算方法,你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改错。

学生自主观察课本上的两组竖式,并尝试改正。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知,第一组算式中的第一个竖式将256写成了265,第二组竖式中的第二个竖式将减数部分个位直接抄下来,没有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一)》教学设计环节二: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看一看,说一说)1、课件出示情境图,从图里的表格找出数学信息:和同桌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预设)生1:北京到保定的里程是146千米生2:北京到石家庄的里程是277千米生3:北京到郑州的里程是689千米......2、读懂里程表,结合课件在图上说说每一段里程表示的距离。

(根据表格,圈出图上的距离)教师活动21、出示PPT学生独立观察表格。

2、师巡视听一听学生找到的数学信息。

3、学生和同桌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4、学生在图上圈出画时,实时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自主观察图表格寻找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发现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正确描述出对应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3(想一想,做一做)1、解决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生在图上标示出思考痕迹)2、同桌交流(1)说说我的方法。

(2)听听TA的想法。

(3)评评谁最棒。

3、全班汇报(1)小组派代表发言(2)其余小组评价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生1:洛阳到郑州有多少千米?生2:郑州到保定有多少千米?......让学生尝试独立做,汇报方法。

汇报时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活动3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学信息。

2、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5、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和同桌交流你的算法。

6、引导总结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勾画的方式自己动手理解问题,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并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练习归纳(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随堂小练(1)九江到芜湖有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2)733-637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航程?画一画,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口算技能的培养及加减法混合计算。

2. 教科书教材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3.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二、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

2.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一道类似于“小明有两个苹果,小华给了他三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等的口算题,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符号和意义。

3.2 讲解在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符号和意义后,进一步讲解加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加法的顺序可以随便换,加数的顺序也可以随便换等。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的符号和意义,并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减法中被减数要大于减数等。

3.3 练习在讲解完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知识后,通过练习加法和减法口算题,让学生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

练习中,可以分别让学生使用竖式、横式和算盘等不同的工具进行口算。

3.4 拓展在学生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但他又吃掉了2个苹果,现在小明手上还有几个苹果?”等。

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讲解、举例、练习等。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每堂课的练习题、小测验、作业等进行评价。

三、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注重口算技能的培养,通过不同的口算题和口算工具,使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三单元 加与减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三单元  加与减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律,灵活运用运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讲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一些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学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本学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捐书活动教学目标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究连加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进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运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连加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难点:明白得连加的算理以及利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一:(情境出现)1、让学生说说为了读到更多的大伙儿喜爱的图书,能够采取什么方法?(学生说出能够进行捐书活动。

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捐书活动)。

2、接着出现教材第17页两个年级的捐书情形统计表。

(大屏幕导出两个统计表)3、引导学生读取统计表中的信息。

说说从表中能猎取什么数学信息。

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依照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下面两个问题:(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2)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活动二:(问题探究)1、探究哪个年级捐的书多,能够采纳估算的方法,学生自己进行摸索,看看如何样估算简便。

2、引导学生对问题(1)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探究。

(1)列出算式:118+104+95=(2)估量结果。

A、学生独立摸索,自己演练。

B、小组成员互当小学老师,说说算法。

(要求能让小组成员听明白道理。

)C、集体交流。

(3)让学生说说喜爱哪种算法,什么缘故?(引导学生把自己喜爱的算法相互进行交流。

)3、方法应用:对问题(2)的解答。

(1)先估算,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解答。

(注意引导学生观看103+109+98 那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从中渗透教育。

)(2)尝试运算。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巧算。

只要学生采纳的方法合理、正确,都及时予以确信及夸奖)活动三:(应用拓展)1、出示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设计的目的确实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中的问题,在购物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先估算,再运算”的适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计算结果。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2. 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剩余的钱数。

2. 讲解新课:讲解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以及验算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黑板示例,展示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计算过程。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加与减2. 板书内容: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验算方法、示例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计算题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3. 挑战题:探索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其他验算方法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调整和改进。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步骤,包括引入新课、讲解新课、示例讲解、学生练习、小组讨论、课堂小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

这些步骤的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例如:“如果你有20元,买了一本书花了15元,你还剩下多少钱?”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认识数比数的大小关系,通过对比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加减法。

2.能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的大小比较,认识比大小的符号。

2.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际问题到加减法的转化。

四、教学准备1.教具和器材:数学教学软件、数学绘图仪、教学课件等;2.教材和参考资料: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指导大纲等。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让学生逐个报数,并观察这些数字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体会数字的大小比较。

2.通过小游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符号,如: >,<,= 的含义。

2. 认识加法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字的数量关系。

2.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口算的方式掌握加法运算法则。

3. 认识减法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和一个减数,让学生思考这两个数字的关系,并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理解减法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口算的方式掌握减法运算法则,并通过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

4. 应用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课后作业1.查找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编写一份小结,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练习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加减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也有了很好的表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简介:“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结余多少钱》一节的知识点,以“节余多少钱”这一情景为依托相继呈现两个问题,虽然都是加减混合运算,但第一个数学问题相对简单先加后减和先减后加而第二个问题相对复杂比较抽象,因此突出学生数量关系的理解,学生已掌握三位数连加和连减的计算运用连加和连减的有关知识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学生具备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此微课可用于课中,将一节课的知识点呈现出后,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作图、计算、分享与交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会解决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节余多少钱问题的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解决节余多少钱的过程,经历获取信息并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类比迁移能够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体会父母劳动挣钱的不易,懂得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乱花钱。

教学重点结合解决节余多少钱问题的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准确进行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说课稿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示范和引领作用,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需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1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逻辑图式。

2. 在游戏流程中,能根据预先给出的专业指令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分析和运算,并正确记录。

3. 经历自己选择、自我设计、自主探索的开放式学习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4. 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重点:逻辑图式,专业指令的运用,学会一种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逻辑图式,专业指令的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游戏棋、数点块、逻辑图、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知(贴近生活现实,引发学生共鸣)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下游戏棋,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下游戏棋。

一边下一边想,下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学知识。

(同桌下游戏棋)师:请大家谈谈游戏棋中的数学(实物投影仪显示游戏棋盘)生:“小心马路游戏棋”中,如果进入9号格就“违例驶入停掷一次”,假如同学掷的3和6,我就比他少行了3+6=9(格)。

如果我已行到88号格,数点块掷了6,那么88+6-90=4,90-4=86,我就退到86。

师:小朋友不只会下游戏棋,还在游戏棋中找到了好多数学知识,真不错。

我们刚才看到,游戏棋有好多种,不同的棋盘有不同的规则。

下棋时必须依从规则。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新的棋,请大家找一下,它与我们刚才下的棋有什么不同?(多媒体显示:逻辑图式,记录表。

规则:1.本棋由2~4人合作下。

2. 先掷三个数点块,再将掷出的点数造一个三位数。

3. 依从图内指示加或减。

4. 将得到的结果登入表格。

)二、领悟新知(初次探究,整体感知)师:小朋友找到了新棋与其它棋的不同地方,大家也一定想在新棋上下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2.能够正确计算小学生常见的一位数加减法;3.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小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能力目标1.能够培养学生的加减法思维方法和运算技能;2.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字逻辑思维;3.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健康的学习情感;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数字逻辑思维能力。

1.课本:《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练习册和相关课件等课外资料。

四、教学过程任务一:引入1.教师介绍本课内容,并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任务二:讲解1.教师介绍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口算和写出计算步骤,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任务三:训练1.分配练习册,让学生课堂时间内完成相关练习;2.老师巡回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并提供建议和帮助。

任务四: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任务五:总结1.教师带着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2.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2.小组内自选一位数加减法问题,并在下一堂课上讲解。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概念,并介绍了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并提高了口算速度。

在课堂上,小组内的讨论氛围也很积极,学生们也获得了很多思考的机会。

当然,教师也需要更多地探索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引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计数器等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的运算过程,讲解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实际的计算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一起进行计算。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教学设计

2019年秋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课时:里程表(练习)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完成书27面的第一题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2)分别算出乐乐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

(3)乐乐家下半年(7——12月)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3)请你再提一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2、计算
950-902 328+396+204 468+376-168
567+433 900-281-430 850-(162+88)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教师出示题目:淘气一家开车去古都旅游。

他家距古都1000千米,第一天行驶255
千米,第二天行驶了240千米,第三天行驶了305千米。

(1)三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2)还要行驶多少千米能到古都?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赵叔叔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他一周行驶的里程如下。

星期一:28千米
星期二:27千米
星期三:31千米
星期四:29千米
星期五:28千米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632千米,算一算,赵叔叔星期五晚上到家时
的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二)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

(2)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利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

(3)经历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体现算理的多样化。

(4)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
确进行计算。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单元知识结构
逐步用脱式计算
三位数连加三个数摆在一起用竖式直接计算
加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与三位数连减逐步用脱式计算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逐步用脱式计算
三位数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教法建议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如结合学生熟悉的乘车这一生活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

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价值。

每解决一个问题之前都让学生先估一估。

开始学生估计的结果可能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但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会发现估算的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能力。

这一训练不能省略。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一学生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教学中在计算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但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多种方法。

在方法多种的情况下要适当引导学生发现简捷的算法,但不强求一致。

4.充分借助直观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在提出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进行表达。

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并展开讨论。

(2)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设计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式,进而解决整十数的加与减。

)
(3)借助操作活动,体会算理(一定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会说是理解的表现。

)
(4)结合活动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5.在解决问题中,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探索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借助直观操作的体验,解释探索的过程。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尝试计算。

(3)交流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4)借助直观学具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重点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计算时总是会出现忘记进位、漏写退位点等计算上的错误,个别会出现相同数位没对齐的情况。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正确书写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格式。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计算练习。

5.培养学生读题、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去解题的能力。

学法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评价能否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连加计算可以逐步脱式计算,也可以三个数摆在一起列竖式直接计算出结果;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要求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由于本单元的计算题数目比较大,又需要两步计算,所以只要求正确计算出结果,对计算速度不作具体要求。

在评价学生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时,要注意观察学生能否结合生活实际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

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对其给予帮助和指导。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对于基本运算技能的练习,教师要把握好节奏并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