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病治疗方剂
15个中医慢病秘方,专家推荐-
灸此二穴,印堂穴温肺扶正、宣肺通窍以实内;风府穴祛风散寒,以防外邪。
二穴一前一后,故能治脑冷肺寒,鼻塞不通。
人迎脉弱,表阳亏虚不足,故取膀胱经之肺俞穴温灸以充实表阳,同时又能助风府散寒通窍。
脉口脉寸弱不及,肺阳气不足,取两肺之间任脉上的玉堂穴主之。
玉石者西方金之精气,玉堂者,肺金精气所聚之堂也,又能宣肺止咳,散寒通窍。
临床医案男,40岁。
患者九年前患鼻炎至今未愈。
症状:鼻塞不通而头胀,伴恶心喜呕,头部闷塞不爽,面部觉热,常常感觉压力大,咽干略有白粘痰,胸闷心慌。
看医后经常喝清热解毒泻火药加重脾胃症状,出现脾胃虚寒,食欲不振,需要吃热的食物,哪怕吃正常温一点的食物也会觉得凉,大便不成形,尤其畏惧再吃寒凉药。
脉象:左右脉口皆沉弦而寸弱无力;左右人迎皆弦而有力大脉口一倍。
舌苔:苔少,舌下略瘀。
辨证:人迎一盛弦而有力,病在足少阳,为胆经气盛不降;脉口沉弦双寸弱无力为肝郁不及脾经阳气亏虚,木郁不生心火,心气血不足。
头胀者胆经不降,咽干喜呕,少阳胆火不降;肝经不升情志不畅压力大,导致心虚而胸闷心慌。
前医开苦寒药太过,导致脾阳亏虚,而喜热食。
鼻塞,脾阳气亏虚不足土不生金,导致肺阳虚不能卫外,遇风寒则肺气宣发不及故鼻塞。
处方:以小柴胡汤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合理中汤温补脾肺阳气,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调达情志,三方加减,并随证加小茴香温脾阳、合欢皮疏肝、辛夷花宣肺通窍等。
复诊:三付药后头胀减轻,睡眠食欲改善,胸闷心慌改善,但鼻塞不通头部发闷依旧。
自言平时经常觉得风府部位有凉风进入头部就会导致鼻塞头闷不畅。
遂以灸法以通鼻窍:印堂、风府、玉堂。
灸后头部前后通畅,鼻塞消失而呼吸通畅,艾灸时明显感觉鼻窍内有气机流通的感觉。
但腹部皮肤容易进凉风而脾胃不适,加灸神阙穴。
连续艾灸五次以后,鼻炎症状基本消除。
继续开汤药以巩固善后。
按:鼻鼽如果表里阳虚而有寒,笔者经常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药效良好。
但此方患者言前医已处此方并喝过一星期而无效;后又改为小青龙汤,亦无疗效。
【郭生白:28个常见治病方】
【郭生白:28个常见治病方】展开全文1、治感冒主方:金银花30g 、连翘30g、牛蒡子30g、牡丹皮30g、知母15g、甘草15g、桔梗20g。
大便如果干燥,加紫草15g,如果大便不干燥,但嗓子疼的加山豆根20g。
(方法论第十讲)2、治疗水肿的方子,治疗原则:腰以下要利小便,腰以上要发汗。
腰以下有水的治疗:茯苓40g、泽泻30g、生白术30g、甘草10g、桂枝30g、干姜13g、五味子20g。
一剂的量;腰以下没水的痒咳治疗,嗓子不红不肿,但痒,晚上咳白天不咳:柴胡30g、桂枝30g、茯苓40g、党参30g、薏米100g(单煮,用薏米汤煮药)。
(方法论第十讲)3、没感冒,不发烧,但一直咳嗽,喘,治疗方剂为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有发烧症状或是肺炎的,用麻杏石甘汤。
(方法论第十讲)4、急性咽炎的方子:金银花30g、牡丹皮30g、连翘30g、桂枝20g、牛蒡子25g(碎)、山豆根20g、紫草20g、葛根40g、甘草15g、知母30g。
急性的分两次服,慢性分3—4次或去知母、紫草,用的标准是体温不低于正常,咽部充血。
(本能论第十七讲)5、桂枝汤方:桂枝30g、白芍30g、甘草13g、生姜25g、大枣12g,有项背僵疼加葛根40g,有呕吐加柴胡,有咳嗽、喘加厚朴20g、杏仁20g(炒)主要治疗微有汗的感冒。
(说白伤寒论)【注意:桂枝汤,这是伤寒论里最有代表性的方子之一,其主症必须符合4个字:有汗、有冲;相反,它的禁忌症也是4个字:无汗、无冲,——本公众号注释】6、麻黄汤方:麻黄10g、桂枝30g、杏仁20g(研)、甘草13g。
主要治疗没有汗的感冒。
(说白伤寒论)7、肺炎治疗方子:麻黄10g、杏仁20g、生石膏40g(碎)、甘草13g 根据情况亦可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30g。
(说白伤寒论)8、肺感染方子:栝楼40g、金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20g、茯苓40g、半夏20g、泽泻30g、杏仁20g(研)、甘草15g、知母30g。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 蜗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七层丹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七厘散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八宝丹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九一丹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二白散配方:铅粉15g 轻粉6g 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外科大成》)●、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与实践,积淀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疗效显著的方剂。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中医药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
一、保和丸《伤寒论》中有“伤寒四逆”一篇,其中提到保和丸的药方。
这个方子主要由陈皮、半夏、生姜、法夏等组成,主治于病邪入里,阳气亏虚,寒邪袭肠,肠鸣寒冷等症状。
该方具有温中散寒、化痰止呕的作用,对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
二、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金匮要略》中的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
主治于气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产生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消化系统疾病。
四君子汤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健脾的功效,长期服用可有效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三、茯苓甘麦大枣汤茯苓甘麦大枣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湿热痰饮的方剂之一,由茯苓、甘草、芡实、大枣等药物组成。
适用于湿热内蕴,痰饮郁结,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
茯苓甘麦大枣汤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消食的功效,对于湿浊困脾、痰饮阻胃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四、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是中医治疗脾胃虚寒的经典方剂之一,由六味药物组成。
主要治疗于气虚湿郁、脾胃虚寒导致的腹胀不舒、食少便溏等病症。
香砂六君子丸具有温中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脾胃功能减退、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五、四神丸四神丸是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由人参、黄精、枸杞子、龙眼肉四味药组成。
主治于气血两虚、脾胃功能减弱,引起食欲不振、腹泻便溏等症状。
四神丸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中的作用,对于消化系统虚弱、食欲不振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总而言之,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显著的疗效,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恢复身体的健康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特点,适当选用中药方剂进行调理,达到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内科疾病在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上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感冒:中医认为感冒都是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
治疗上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方剂,如解表药膏剂(葛根黄芩汤)、辛凉解表法(薄荷石膏)、清热解毒法(连花清瘟胶囊)等。
2.咳嗽:中医大多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两大类。
寒咳多因感受寒邪或肺气虚寒所致,治疗可采用温肺化寒的方剂,如川贝雪梨膏、蜜炙白矾散等;热咳多因热邪侵袭或肺火上炎所致,治疗可采用清肺降火的方剂,如川贝清肺糖浆、桑白皮饮等。
3.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由肝火上炎、肾虚、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消除因素、平衡阴阳的方剂,如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同时还可辅以针灸、推拿或气功等疗法。
4.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由脾胃虚弱、肾气亏损、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补气健脾、滋阴降糖的方剂,如正酣脾气丸、小蓝盖降糖胶囊,并结合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5.胃炎:中医认为胃炎可分为寒证和热证,常伴有脾气虚弱等情况。
治疗上可采用温胃祛寒、清胃降火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大黄龙牡丹皮汤等,并结合饮食调理和中药泡脚等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上述常见疾病外,中医内科还包括甲亢、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肾炎、哮喘、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医内科的治疗思路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内科诊疗也非常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具体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调理治疗。
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中医内科也注重预防和调理,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当然,中医诊疗方案中的具体用药和疗法应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郭生白先生十种常见急性病中医方剂公布,请收藏
郭生白先生十种常见急性病中医方剂公布,请收藏兹筛选郭老化裁过的十个急性病方剂,名之曰“急性病十方”。
供参考。
在应用“急性病十方”时,如发现少阳症或气机失调,可视情况加柴胡30克到40克(方内有柴胡除外)。
急性病十方辩证表1、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牡丹皮汤(标准方)辨证:肘痈、流鼻血、咳血、中耳炎、红眼病、急性盲肠炎、牙龈肿痛、高血压头疼、脑出血、头油头汗处方:大黄10克(后下)、牡丹皮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桃仁30克(打碎)、桂枝20克、栀子30克(打碎)、怀牛膝20克、川芎20克、甘草15克;上部出血严重的可加白及30克阿胶30克促进凝血;急性盲肠炎可加芒硝20克;痔疮出血,可去栀子怀牛膝川芎,加茯苓40克艾叶炭30克;如伴有发热恶寒,去大黄,加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麻黄12克。
成人两次分服。
大黄牡丹皮汤(简方)辨证:不发烧(无向外趋势):咽痛、红眼病、鼻血、耳肿、牙疼、口腔溃疡等。
处方:大黄10克(后下)、紫草20克、牡丹皮30克;可用“栀子30克”替“大黄10克”。
以上药物用开水浸泡两小时,浸泡期间搅拌数次,取汁服用。
成人两次分服。
2、胶艾四物汤辨证:妇人下部出血处方:阿胶30克、艾叶炭20克、川芎3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生地30克;成人两次分服。
3、器官下垂方辨证:胃下垂、肝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肠套叠、肠粘连处方:柴胡30克、党参40克、枳壳20克、厚朴20克、升麻20克、黄芪40克、白芍30克、茯苓40克、桂枝30克、甘草15克;如遇急腹症则去黄芪茯苓升麻,加黄芩20克、芒硝15克、大黄10克;成人两次分服。
4、四逆散辨证:四逆腹疼,脉弦细,疼发时手足逆冷。
疼剧时冷汗肢厥,疼定时手足复温。
四逆散证的胃和肠的蠕动几乎在一个停止的状态。
往往因生气着急引发。
处方:柴胡30克、枳壳30克、白芍36克、桂枝3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炮附子8克、甘草15克;成人两次分服。
中医方剂大全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热留恋气分。头胀而重,面色淡黄,胸
闷不饥,或泛泛欲呕,或渴不欲饮,舌苔 白腻或厚腻,脉濡。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9g 瞿麦9g 扁蓄9g 滑石12g 木通6g 甘草梢6g 栀子9g 大黄9g
清营汤的临床运用:
兼痉厥+羚羊角、钩藤、菊花以清热熄风镇 痉
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是邪入心包,可 先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再服本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3克 生地30克 芍药12克 丹皮9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1.热入血分证。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等 2.热扰心营证。神昏谵语,斑色紫黑,舌
3.热厥,痉病和狂证而见有里热实证者
方解:
君药:大黄—苦寒泻热,通便去实,荡涤肠 胃实热
臣药:芒硝—咸寒,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 通便;两药相须为用,大黄推荡下行,芒 硝软化燥屎,可将胃肠实热积滞一鼓荡涤 而下
佐药:枳实、厚朴行气散结,宽肠下气;一 可调畅气机而除痞满,二可助大黄、芒硝 泻下。四药可除痞满燥实,急下存阴
臣药:辛温宣通,散寒止痛。三药合用, 温里以祛寒,通下以泻实,辛香以行气, 可治阴寒凝结,寒积里实所致的脘腹冷 痛,大便不通等证。
润下剂
由润下药与泻下药组成
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产后,阴血不 足,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
麻子仁丸
麻子仁500克 大黄500克 杏仁250克 枳实250克 厚朴250克 芍药250克 功效:润肠通便
清脏腑热剂
适用于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而产生的火 热证。火在不同的脏腑,会有不同的临 床表现。
中医的同病异治的案例
中医的同病异治的案例中医的同病异治是指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的指导下,针对同一种病症,应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或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同病异治案例。
1. 外感风寒感冒:(1)症状轻微,以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为主:可选用桂枝汤加芍药、附子,温经散寒。
(2)症状重,并伴有高热、鼻塞、脉象浮紧:可选用麻黄汤合知母、羌活,发汗解表。
(3)症状以头痛、流涕、咳嗽为主:可选用葛根汤合防风、苍术,疏散风热。
2. 内伤湿热型黄疸:(1)症状表现为胸闷、腹胀、纳差、小便黄:可选用大青龙汤合茵陈、瞿麦,清热利湿。
(2)症状以腹胀、便溏、黄疸较重为主:可选用小柴胡汤合芩草、木香,疏肝解郁。
(3)症状以小便短少、头晕、耳鸣为主:可选用龟鳖清灵汤合黄柏、麦冬,滋阴清热。
3. 肝郁脾虚型失眠:(1)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纳差:可选用逍遥散合柴胡、当归,疏肝理气。
(2)症状以思虑过多、心悸、失眠难入眠为主:可选用归脾汤合柴胡、甘草,养心益脾。
(3)症状以脾虚消化不良、失眠多梦为主:可选用十全大补汤合酸枣仁、姜半夏,益气健脾。
4. 肾阳虚弱型阳痿早泄:(1)症状以阳痿、早泄为主,身体发冷、乏力、腰膝酸软:可选用续命八味丸合鹿茸、淫羊藿,温肾助阳。
(2)症状以饮食乏味、舌苔白腻、阳痿、腰膝酸软为主:可选用金苍莲合当归、巴戟天,养血益肾。
(3)症状以阳痿、早泄、乏力为主,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鹿茸、枸橼皮,补肾固精。
5. 痛经:(1)症状为经前腹痛、情绪低落、小便不畅:可选用建中汤合当归、川芎,调经活血。
(2)症状以经期腹痛、大便干结、情绪焦虑为主: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延胡索、郁金,疏肝解郁。
(3)症状为经期腹痛、肢体发冷、舌淡苔白:可选用温经汤合红花、附子,温经散寒。
以上是一些常见疾病的同病异治案例,中医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或针灸方法,以达到调理身体、恢复健康的效果。
中医医案大全
中医医案大全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医案,涉及各种疾病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医案类型及其示例:
1. 感冒医案:患者因外感风寒而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为风寒感冒,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进行治疗,如使用麻黄汤等方剂。
2. 胃痛医案:患者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导致胃痛,中医诊断为胃气不和,采用和胃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如使用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剂。
3. 月经不调医案:患者因血虚、气滞等原因导致月经不调,中医诊断为血虚气滞,采用补血调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如使用四物汤等方剂。
4. 痹证医案:患者因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痹证,出现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中医诊断为风寒湿痹,采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如使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中医医案示例,实际上中医医案大全包含了更加丰富和复杂的内容。
这些医案不仅记录了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等信息,还反映了中医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水平,对于中
医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医案大全中的医案并非都是正确的或有效的,因为中医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体质、治疗方法的选择等。
因此,在使用中医医案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避免盲目跟从或滥用。
同时,对于复杂的疾病或病情,建议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中医的指导和治疗。
王清任的36个方子
王清任的36个方子王清任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王清任方》收录了36个方子,被誉为中医药的瑰宝之一。
这些方子涵盖了不同的疾病和症状,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王清任的36个方子,按照列表划分。
一、顺气方顺气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枳壳、生姜、大枣。
二、四神丸四神丸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头晕、眩晕、心悸、健忘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枸杞子、淮山药、菊花。
三、睛明丸睛明丸主要用于治疗眼科疾病所引起的视力减退、眼干涩、视物不清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当归、白芍、栀子、枸杞子、菊花。
四、壮筋健骨丸壮筋健骨丸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腰膝酸软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当归、桂枝、附子、牛膝、熟地黄、干姜。
五、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心肌梗塞、猝死等危急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黄芪、半夏、干姜、炙甘草、桂枝、大枣。
六、开胃丸开胃丸主要用于治疗胃肠不适、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白术、山楂、枳壳、陈皮、炙甘草。
七、敬元丹敬元丹主要用于治疗血虚、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当归、炙甘草、五味子、枸杞子、山药、白术。
八、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丸主要用于治疗焦虑、失眠、健忘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熟地黄、旱莲草、龙眼肉、麦冬、枸杞子、菊花。
九、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主要用于治疗体虚、疲乏、食欲不振、脾胃不和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黄芪、陈皮、炙甘草、大枣。
十、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主要用于治疗中气不足、脾胃不和、肢体乏力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十一、人参鹿茸饮人参鹿茸饮主要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精神不振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鹿茸、枸杞子、桂枝、五味子、干姜。
十二、八珍益脾汤八珍益脾汤主要用于治疗身体虚弱、体重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
方剂组成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陈皮、大枣。
中医药十大名方
中医药十大名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其中,有十大名方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您介绍这十大名方。
1. 逍遥散逍遥散是由南宋时期名医杨继洲创制的方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该方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作用,具有养心安神、理气活血等功效,对于高血压、心绞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2.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以人参、茯苓、白术等药物为主要成分,具有益气健脾、渗湿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该方剂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3. 通草附子散通草附子散是一种治疗疲劳、虚寒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以元参、通草、附子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温阳祛寒、益气养血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因体虚引起的症状,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补气养血的经典方剂,由黄耆、当归、白术、党参等多种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益气补血、安神养心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头晕目眩、失眠等症状。
5.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妇科调理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调经、养血安胎的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妇科疾病。
6.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症状的方剂。
该方剂以熟地、山药、枸杞子等为主药,能够温补肾阳、固精止遗、益气滋阴,是补肾养生的常用药物。
7.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由羌活、防风、桑叶等药材组成,能够散寒解表、宣肺止咳,对于风寒感冒、寒咳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8.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经典的理气解郁方剂,由柴胡、黄芩、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解表宣肺、疏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等症状。
9. 炙甘草汤炙甘草汤是一种治疗胃寒、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泛酸等症状的方剂。
该方剂以甘草炙制为主要药材,具有温中和胃、补脾养血的功效。
10.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治疗肺热壅盛引起的咳嗽、咯血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中医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
积淀着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包含了众多的药物组合和使用方法,而且涵盖了很多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方剂,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四君子汤【组成】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桂枝四味药物组成。
【功效】四君子汤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无力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二、逍遥散【组成】逍遥散由芒硝、薄荷、广藿香等药物组成。
【功效】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暑湿引起的头晕目眩、口干舌燥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5克至10克,一日2次。
三、安宫牛黄丸【组成】安宫牛黄丸由人工牛黄、雄黄、珍珠等药物组成。
【功效】安宫牛黄丸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3粒至6粒,一日2次。
四、清热解毒口服液【组成】清热解毒口服液由黄连、连翘、板蓝根等药物组成。
【功效】清热解毒口服液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口服10毫升至20毫升,一日3次。
五、六味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由生地、山药、牡丹皮等药物组成。
【功效】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9克至15克,一日2次。
六、当归补血汤【组成】当归补血汤由当归、白芍、熟地等药物组成。
【功效】当归补血汤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中医药方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医药方剂种类繁多,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药规律。
在使用中医药方剂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频次。
同时,要了解个体差异和禁忌症,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中医药方剂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医药方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中医疾病膏方大全
中医疾病膏方大全【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请谨慎参考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附件】请膏方具体说明及使用方法等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供参考,请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正文】膏方是中医药治疗常用的一种剂型,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旨在介绍中医疾病膏方大全,详细罗列了常见疾病对应的膏方药方及其使用方法。
请阅读下文详细了解。
一、感冒膏方1.草决明膏【方剂组成】草乌、决明子、石膏、桑白皮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然后添加蜂蜜搅拌均匀,每次取适量膏状药膏涂抹于喉咙部位,每日2-3次。
2.川贝淡豆腐膏【方剂组成】贝母、川贝、淡豆腐、蜂蜜等。
【使用方法】将贝母和川贝研磨成细粉,混合豆腐、蜂蜜搅拌均匀,每日取适量膏状药膏食用,分2-3次服用。
二、消化系统疾病膏方1.保胃膏【方剂组成】陈皮、香附、良姜、厚朴、甘草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然后添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每日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次食用。
2.消食减肥膏【方剂组成】神曲、山楂、陈皮、法半夏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每日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次食用。
三、呼吸系统疾病膏方1.百部宁咳膏【方剂组成】太子参、黄芩、桔梗、款决明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与蜂蜜混合,每次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3次服用。
2.解华橘红清肺膏【方剂组成】连翘、罗汉果、胆南星、薏苡仁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每日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次服用。
四、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膏方1.肾气质脑膏【方剂组成】冬虫夏草、何首乌、茯苓、川芎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次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次服用。
2.通络舒筋膏【方剂组成】秦艽、红花、柴胡、白芷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添加少量的生姜汁调匀,每次取适量膏状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2次。
三部六病基本方
三部六病基本方一、六病纠偏1、表阳病论治:⑴主方:葛根麻黄汤。
葛根30g、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
主药:葛根、麻黄。
治则:辛凉解表。
太阳病的主方,过去一般认为是桂枝汤和麻黄汤。
这与理论和实践都是不相符的。
太阳病是表部阳性病,宜清热解表,而不能用热药治热病。
王叔和说:“桂枝阳盛,下咽则毙”。
热证用热药,乃火上浇油,抱薪救火。
根据《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将方中桂枝汤更为麻杏甘石汤,取名葛根麻黄汤。
⑵目证举例:麻杏甘石汤证:根据《伤寒论》第63条:“不可更行桂枝汤”。
可知,此证为太阳病热证,均有“发热恶寒汗出”。
虽误投桂枝汤,幸所误不甚,仍用麻杏甘石汤论治。
麻杏甘石汤方:麻黄10 g、杏仁15 g、石膏30 g、甘草10 g2、表阴病论治:⑴主方:当归桂枝汤。
当归15 g、桂枝10 g、白芍10 g、甘草10 g、细辛5 g、通草10 g、大枣10枚。
主药:当归、桂枝。
治则:温通血脉。
厥阴病的主方根据《伤寒论》第351条当归四逆汤列出。
当归活血补血,细辛、通草通经活络、沟通表里上下。
主治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为厥阴病的主方。
为突出主药的作用,更名为当归桂枝汤。
⑵目证举例:桂枝汤证:桂枝汤证乃虚寒于表,虽有邪而无力外达,无邪又不能自固。
其证虽轻,本质为厥阴病。
其发热汗出为阳浮于外,阴弱于内的一种假象,必须认清本质,不可等闲视之。
桂枝汤方:桂枝10 g、白芍10 g、生姜10 g、甘草10 g、大枣4枚3、枢阳病论治:⑴主方:黄芩柴胡汤:黄芩30 g、柴胡15 g、白芍15 g、石膏30 g、知母30 g、竹叶30 g、甘草10 g、大枣10枚。
主药:黄芩、柴胡。
治则:清热除满。
作为少阳病的主方,其组成和药物的选择,应该具备清热、降温、除满、扶阴四个条件,选用黄芩汤作基础,方中加柴胡以除满,加竹叶石膏汤清火降温以扶阴,八药相配,担少阳主方之使命,共建清、降、散、滋之功效。
施今墨用药精华70种疾病70个特效方剂
施今墨用药精华70种疾病70个特效方剂1.治疗疮疡久治不愈确实有效:黄芪15~30g、桔梗6~10g、甘草6~10g(口诀:疮疡不愈桔草芪。
)2.治疗各种癌症均有一定疗效:莪术6~10g、猪苓6~10g(口诀:癌症莪猪苓。
)3.治疗帕金森病:钩藤10~15g、白头翁10~30g,常与补阳还五汤合用。
(口诀:帕金森,帕金森,还五钩藤白头翁。
)4.治疗白发显效:桑麻丸:桑叶6~10g、黑芝麻10~30g。
配伍何首乌、生地黄更著。
(口诀:白发桑麻丸,首乌生地黄。
)5.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者,以及结节性红斑时,苍术、黄柏,配伍赤芍、当归尾、丹参、乳香、没药、豨莶草、鸡血藤,其效亦佳。
(口诀:风湿二妙归豨莶,乳没丹芍鸡血藤。
)6.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血沉加快,桑枝30g、柽柳60g,合苍术、黄柏更佳。
(口诀:风湿关节血沉快,二妙柽柳桑枝袋。
)7.治消渴:神效散,白芍、甘草等份。
(口诀:消渴神效散,白芍等草尝。
)8.四藤一仙汤:钩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威灵仙。
(口诀:四藤一仙汤,灵仙海风钩鸡络。
)9.性不感:女贞子、续断合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葫芦巴、麝香、樟脑、没药。
(口诀:不感女贞续麝樟,葫芦巴戟没二仙。
)10.杜仲丸:杜仲、续断。
治腰痛不分内伤、外伤。
(口诀:腰痛杜仲续,不分内外伤。
)11.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炎性包块,薏苡仁60g、乌梅30g入丸施治。
(口诀:妇科包块薏乌梅。
)12.茵陈15~30g、金钱草20~30g治疗结石确有良效。
(口诀:结石茵陈与金钱。
)13.滑石6~12g、海浮石10~15g伍萆薢、丹参、怀牛膝、王不留行治疗前列腺肥大时,萆薢需重用达30g。
(口诀:前列肥大滑海石,重萆怀牛丹参留。
)14.结石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0g、车前子30g、车前草10g、血余炭10g、六一散10g,连服5剂,结石消失。
(口诀:结石金沙重金钱,血余六一二车前。
)15.尿路感染:海浮石、金钱草合血余炭、六一散、车前草、旱莲草。
李可老中医常用经验方及病案:治心衰、肺心病、皮肤病、肿瘤等
30 小时内化险为夷。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 宫颈等恶性肿瘤确有卓效。
一.救治心衰方 破格救心汤附子 30~20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10~30 克(另 煎浓汁对服),山茱萸净肉 60~120 克,生龙骨、生牡蛎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 麝香 0.5 克(分次冲服)。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 2000 毫升,文火煮取 1000 毫升,5 次分服,2 小时 1 次,日夜连服 1~2 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 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 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 1~3 剂。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 或吐血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 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 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苍白或萎黄、灰败,唇、 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 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 50 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 沸,数急无伦,一分钟 120~240 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 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 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 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 安。 病例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闫某,男,60 岁。1995 年 3 月 24 日凌晨 4 时病危邀诊。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面如死灰,唇、指、舌 青紫,头汗如油,痰声辘辘,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 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询知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 10 年。本次发病 1 周,县医院抢救 6 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昨夜子时,突然暴 喘痰壅,昏迷不醒。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 弥留之际。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脉难凭, 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太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 后阴极阳生, 已有一线生机。 至凌晨 4 时, 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 本经自旺。 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 三生饮豁痰,麝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附子 15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30 克(另炖浓汁对服),生半夏 30 克,生南星、石菖蒲各 10 克, 净山茱萸 120 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麝香 0.5 克(分冲),鲜生姜 30 克,大枣 10 枚,姜汁 1 小盅(对入)。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 3.5 千克,武 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频频喂服。3 月 25 日 6 时二诊:得悉于半日一 夜内服完上方 1 剂。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 由灰败转为萎黄,发绀稍退,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神识仍未清:六脉迟细弱 代,48 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嘱原方附子加足 200 克,余 药不变,日夜连服 3 剂。3 月 26 日 3 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
五十二病方的名词解释
五十二病方的名词解释五十二病方,是传统中医药领域中的一种疗法,据传为明代名医张眼先生所创立。
其名称来源于其疗法包含了五十二种病症的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对五十二病方的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医疗方法的内涵。
一、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又称五十二种病方剂,是指包含了五十二种常见病症的方剂。
这种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名医张眼的医书《双喜镜显》中,其中详细介绍了五十二种病症的方剂治疗方法。
通过传统的中药草材配伍和煎煮技巧,五十二病方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治疗相应的病症。
二、病症分类五十二病方将常见的疾病按照不同的病症分类,涵盖了多个系统和器官。
这些病症包括了感冒、咳嗽、发热、腹痛、腰痛、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在中医临床中非常常见。
通过对具体病症的分类和辨证施治,中医师能够选择对应的五十二病方,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方剂选择五十二病方的方剂选择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个体病情进行的。
中医理论认为,不同病症是由人体的阴阳失调或气血运行异常所致,而五十二病方提供了一些常见病症的方剂选择。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症状,中医师可以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方剂;而对于腰痛病症,可以选择活血化瘀的方剂。
四、调理阴阳五十二病方的使用旨在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内外平衡的基础,任何疾病都与阴阳失调有关。
通过选择具有阳性或阴性特点的中草药来调理人体的阴阳,五十二病方可以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五、气血流通气血运行畅通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原则,也是五十二病方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气是支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而血是营养物质的主要载体。
通过选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成分,五十二病方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循环,加速病症的康复过程。
六、食疗养生除了方剂的应用外,五十二病方还倡导了食疗养生的理念。
中医认为,食物与身体的健康密切相关,恰当的饮食可以帮助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病治疗方剂各病治疗方剂一、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三、哮证发发作期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缓解期1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屏)2睥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六)3肾虚: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匮)四、喘证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肺+屏)2肾虚:补肾纳气(1)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参蛤)(2)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七+脉)五、肺痈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志)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归脾)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桂龙)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苓)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天王)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桃煎+桂龙)七、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府)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疏肝)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白半+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白桂+逆)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脉+荣)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天王+炙)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参附+右)八、不寐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黄胆)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归脾)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六+交)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志+酸)九、癫狂(一)癫证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逍+顺)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养心+越)(二)狂证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铁)2火盛阴伤: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二阴+琥)十、痫证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痫)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涤)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通血)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六+归脾)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左+天王)十一、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香苏+良)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保和)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疏肝)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清中)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笑+丹)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煎+药草)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芪中)十二、呕吐来源:考试大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霍)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保和)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小夏+苓)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四七)5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香六)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理)7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麦)十三、腹痛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良+正天)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大承)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导滞)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疏肝)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少)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小中)十四、泄泻1寒湿内盛: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霍)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根连)3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保和)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要)5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参苓)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四神)十五、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芍)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翁+芍)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不正)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胶+车)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桃+人)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连)十六、便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麻子)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温脾+硫)4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黄芪)(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润)(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增)(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济)十七、胁痛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疏肝)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龙胆)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府)或(复)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一)十八、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蒿)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陈苓+露)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大柴)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千角)(二)阴黄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陈附)十九、积聚(一)聚证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逍)2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二)积证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疏肝+笑)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隔+六)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八+化)二十、鼓胀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疏肝+胃)2水湿困脾: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实)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满分+蒿)4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营)5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理苓+济生)6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六+一)二十一、头痛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茶)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芎芷)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活湿)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5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四)6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天)7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大补)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痛血)二十二、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归脾)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左){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左)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右)}4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天)二十三、中风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真白)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天钩)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肝风)(一)闭证1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羚钩)2阴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涤)(二)脱证: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参+生)后遗症(1)半身不遂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还)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肝风)或(天钩)(2)语言不利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语)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地黄)(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牵正)二十四、水肿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越术)2湿毒浸淫:清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黄豆+五毒)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五皮+胃)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凿)5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实)6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济生+武)7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红四+五苓)二十五、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八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石苇)3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沉香)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程清)6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无比)癃闭虚证:补虚固涩-膏淋汤(膏)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八正)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清肺)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沉香)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代)5中气不足:升清降浊、化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补气+春)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济生肾气丸(济生)二十六、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疏肝)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丹逍)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半厚)4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甘枣)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归脾)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天王+六)二十七、血证(一)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杏)2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泻白+黛)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百金)(二)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泻心+灰)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龙胆)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归脾)(三)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榆+槐)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归脾)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黄土)(四)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知柏)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归脾)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无比)(五)紫斑(衄血)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灰)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茜)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归脾)二十八、消渴(一)上消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消渴)(二)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玉女)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七术)(三)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六)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匮)二十九、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清骨)2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归脾)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补气)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匮)5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散(丹逍)6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黄胆+中和)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府)三十、痹证1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防风)(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乌头)(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薏苡)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白桂+痹)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双)4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补筋)三十一、痿证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救)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二妙)3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参苓+补气)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潜)5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