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咽喉疾病处方用药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咽喉疾病处方用药浅谈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咽喉疾病六味汤半夏厚朴汤中药养阴清肺汤

咽喉病尤其是慢性咽喉病(慢喉痹)在临床上较常见,虽不威胁患者的生命,但其以多样的不适感觉给患者精神造成较大的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在这方面则有较大的优势。笔者临证运用一些古方治疗本病积累了少许经验,现以六味汤、半夏厚朴汤、养阴清肺汤为例介绍如下。

1 六味汤

本方出自清代喉科专著《喉科秘旨》,由桔梗、薄荷、荆芥、防风、僵蚕、甘草6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乳蛾、喉痹、音哑、喉风、喉痈等喉科疾病。本方药少而精,药效专一,具有驱风散邪、利咽消肿之功效。在临床运用中灵活加减,多能取得理想效果;另外,在治疗咽喉病中,该方多可与其他方剂合并加减使用,实为治疗咽喉疾病的基本方剂。

在具体的临床运用中,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病初期,风邪上犯清窍,证见咽痛、声嘶、咳嗽有痰或无痰等,检查见局部黏膜红肿不甚,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或浮滑。根据兼证加减:声嘶者,选加木蝴蝶、蝉蜕;咽喉疼痛重者,加牛蒡子、黄芩;咳嗽者,加杏仁、前胡;痰多者,加黄芩、浙贝母等。

案例1:患者,男,25岁,因咽喉痛2 d于2005年5月10日就诊。患者诉咽喉痛,偶有咳嗽,无痰。检查见咽喉黏膜红但不甚,两侧扁桃体轻度充血,舌红,苔薄黄,脉浮。诊断:急性喉痹(风热袭肺)。治以疏风散邪、清利咽喉。拟六味汤加减:荆芥10 g,防风10 g,桔梗10 g,薄荷6 g,僵蚕10 g,蝉蜕10 g,玄参15 g,甘草6 g,牛蒡子10 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复诊,诉症状基本消失,但感咽喉微干,检查咽喉黏膜无明显充血,舌红,苔薄,脉弦。大邪已去,尚有余热。治以滋阴清肺利咽喉。上方去牛蒡子、蝉蜕,加南沙参、生地黄。续服3剂而愈。

2 半夏厚朴汤

本方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生姜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由痰气互结咽喉、肺胃宣降失调所致的梅核气,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功效。方中半夏辛温苦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辛苦温,行气开郁,助半夏散结降逆,两药一化痰结、一行气滞;茯苓健脾渗湿,助半夏化痰,与半夏合用,为燥湿化痰之要药;生姜可助半夏和胃;紫苏叶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可助厚朴行气宽胸,行通郁结之气。全方辛苦合用,辛开苦降,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以该方为基础,在临床上主要治疗慢喉痹,咽喉部有异物感。证见

咽部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咽喉部如有痰附,频繁清嗓动作,胸膈满闷,喜嗳气,舌苔白腻,脉弦滑。本方所治之证,相当于西医慢性咽炎分型中的慢性肥厚性咽炎。临床加减运用:咽异物感甚者,合用甘麦大枣汤;咽喉红肿、咳痰不利者,加浙贝母、瓜蒌仁、桔梗;胁肋胀满不适者,加瓜蒌、薤白、香附;睡眠不佳者可加夜交藤、合欢皮;久病入络,咽黏膜黯红,慢喉痹患者皆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赤芍、丹参、泽兰等。

案例2:患者,女,58岁,2006年8月15日因情志不舒后出现咽部异物感半年就诊。现咽部干燥、热辣感,心烦。查:咽侧索和咽后壁充血、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白厚,脉弦细。诊断:慢性咽炎(肝郁气滞痰凝)。治以疏肝解郁、化痰降逆。拟半夏厚朴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法半夏10 g,厚朴10 g,茯苓12 g,紫苏叶10 g,赤白芍各10 g,浮小麦30 g,桔梗6 g,香附10 g,浙贝母15 g,瓜蒌12 g,天花粉15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给患者充分解释,解除其心理负担。7剂后复诊,服药后咽异物感减轻,咽干、咽部热感明显好转。守方加僵蚕10 g、南沙参15 g,再进7剂,2周后上述诸症基本消失。

3 养阴清肺汤

本方出自《重楼玉钥》,由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牡丹皮、薄荷、白芍、甘草组成。此方原为治疗白喉而设,然观其全方有滋养肺肾之阴功效,合慢喉痹病机,临床运用多能获得良效。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人体所需的津

液借助于脾的运化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若脾虚则散津乏力,同时脾土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津血同源,亦可出现少津。故肺脾气阴两虚,则咽喉失去濡养而发为喉痹。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慢性咽炎是由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蒸咽喉而成。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肾主水,肾中元阴为全身阴液之根本。肺之水下行而肾之水上蒸,金水相生则津液循环,生生不息,濡润全身。故肺、脾、肾三脏亏损在慢喉痹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方中生地黄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滋养肺肾之阴,清热解毒;牡丹皮凉血消肿;贝母润肺化痰;白芍敛阴泻热、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滋养肺肾、消肿利咽,对肺肾阴虚所导致的征候有良效。

本方在临床上使用很广,肺肾阴虚在慢喉痹的发病中可以贯穿全病程,或者某一阶段,故临证皆可酌情使用本方。症见咽干燥、微痛,咽痒咳嗽、异物感,声嘶或灼热感等。检查见咽喉黏膜黯红,血管纹明显,黏膜干燥感或萎缩,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黄或干,脉细。临床加减:有咽异物感者,加半夏、浙贝母;干燥明显者,加天花粉、南沙参等;咳嗽者加前胡、紫菀、百部;咽部干痒者,加僵蚕、丹参;临床处方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健脾药如茯苓、山药等健脾化痰滋阴。

案例3:患者,女,25岁,2007年1月6日患者因咽干痛、咽部烧灼感、咽痒干咳1年余来诊。检查见咽后壁干燥,黏膜粗糙,咽部充血,舌红,少苔,脉细。诊断:慢喉痹(肺肾阴虚痰结)。拟滋养肺肾、利咽化痰。方用:南沙参15 g,玄参15 g,赤白芍各15 g,生地黄15 g,

牡丹皮10 g,麦冬15 g,天花粉15 g,桔梗10 g,茯苓12 g,浙贝母10 g,山药15 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复诊,诉服药后咽部灼热感明显好转,自觉咽部不适,偶伴咽干痒咳嗽。检查见咽部黏膜微红,舌淡,苔薄,脉细弱。守方再进7剂后诸症消失。

4 结语

古方是古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用之有效而流传下来的方剂,这些处方是他们经验的总结,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古方多是药味精简,处方结构严谨,理法方药有机结合。总之,笔者在治疗咽喉疾病时以古方为基础,反复体会各位医家的辨证思想、用药经验、诊疗技巧,综合各家所长,临证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