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必胜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最终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最终版

一.选择题:“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 B)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 D)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D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C )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A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D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 A )“学不躐等”出自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A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 A )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B )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 ( C )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A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C )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 D )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 A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 ( D )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 D )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 B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 C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D )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 B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 A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 B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 C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 B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2.1)A 生产力B 科学技术C 政治经济制度D 文化 ( C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 科学技术B 政治经济制度C 文化D 生产力 ( D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 布鲁钠B 赞可夫C 舒尔茨 D皮亚杰 ( C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A 1948年B 1952年C 1958年D 1960年 ( D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A 政治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生产力D 文化 ( B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A 制度化B 系统化C 体制化D 全面化 ( C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3.1 )A 系统性B 能动性C 客观性D 主观性 ( B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墨子 ( C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 弗洛伊德B 威尔逊C 格塞尔D 皮亚杰 ( C )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 D )提出“白板说”的是A 华生B 洛克C 卢梭 D格塞尔 ( B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A 有针对性B 因材施教C 抓住成熟期D 循序渐进 ( D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阶段性B 顺序性C 不均衡性D 差异性 ( B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互补性D 差异性 ( D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 A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 成熟B 遗传素质C 环境D 教育 ( B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A 环境决定论B 遗传决定论C 教育万能论D 二因素论 ( B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A 遗传素质B 环境C 个体主观能动性D 教育 ( C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A 幼儿期B 儿童期C 少年期D 青年期 ( C )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4.1 )A 教学目的B 教育目的C 培养目标D 教学目标 ( B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 教育目的B 教育任务C 教育规律D 教育原则 ( A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A 控制作用B 制约作用C 促进作用D 指导意义 (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A 主要方法B 重要方法C 唯一方法D 特殊方法 ( C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教学目标D 培养目标 ( D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教育的性质B 教育的任务C 教育的内容D 教育的规律 ( A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 高水平的智力B 实践能力C 健康体魄D 创新精神 ( D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A 实践能力的培养B 思维能力的培养C 想象能力的培养D 创新能力的培养 ( D )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5.1 )A 潜在性B 现实性C 特殊性D 可塑性 ( D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A 实践的属性B 社会的属性C 自然的属性D 现实的属性 (C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 动力B 动机C 条件 D基础 ( A )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A 认识B 设计C 设想D 安排 ( D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 隐私权B 人身权C 名誉权D 荣誉权 ( B )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A 人身自由权B 人格尊严权C 受教育权D 隐私权 ( C )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A 正常的保护B 热心的保护C 一般的保护D 特别的保护 ( D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 隐私权决定的D 名誉权决定的 ( B )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 C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 系统化B 多样化C 复杂化D 专门化 ( B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学科专业素养B 教育专业素养C 品德专业素养D 职业道德素养 ( A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A 管理能力B 控制能力C 教育能力D 研究能力 ( C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A 必然要求B 必然结果C 心理前提D 必要保证 ( D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 条件B 任务C 途径D 结果 ( A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A 自由发展B 自主发展C 自愿发展D 自动发展 ( B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 权利B 威严C 权威D 人格力量 ( D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6.1)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 C)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 D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 B)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 A)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中学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非常完善)

中学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非常完善)

中学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最早把教育二字连为一词的是孟子。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及管理规则,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规定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形成的标志是清朝末期的“废科举,兴学校”。

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和1904年的“癸卯学制”。

2)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库姆斯,伊里奇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古代中国a)中国在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b)西周产生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

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的选士制度是后世科举制度的前身。

d)隋唐后盛行科举制度。

e)宋元明清是科举考试和四书五经为基本材料。

f)明代后的八股文。

g)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h)“学而优则仕”是我国古代封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2)古代印度:婆罗门《吠陀》为主要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3)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3)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介绍中学教育学是指研究中学教育的一门学科,旨在研究中学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档提供了中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准备。

2. 中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

教育学提供了中学教育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心理学研究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方法,社会学则研究了中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2.1 教育学的理论教育学是中学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

•教育目标论:研究中学教育的目标设置和达成方式,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

•教育内容论:研究中学教育的内容安排和选取原则,包括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品德教育等。

•教育方法论:研究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讲授法、研究法、实践法等。

•教育评价论:研究中学教育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包括学业评价、综合评价、素质评价等。

2.2 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对于中学教育的实施和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提供个体化的教育服务。

•心理发展理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和方法。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2.3 社会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对于中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社会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中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提供社会化教育的参考。

•社会化过程:研究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社会交往方式,促进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问题教育:关注中学生面临的社会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和课程。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2)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2)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发展史、教育学派、教育学理论体系等内容。

二、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和发展人类的身心和社会行为的活动过程。

它通过教育者的有意识的指导和创设的条件,促使受教育者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形成态度,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2. 教育对象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儿童教育一般从婴幼儿期开始,青少年教育主要针对中学生,成人教育则是针对未经过正规教育的成年人或需要继续学习的成年人。

3. 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

智育培养人的知识、思维和创新能力;德育培养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体育培养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美育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能力。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教育实践中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验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教育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5.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指导和改进教学过程,终结性评价用于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总结和决策。

三、教育发展史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父母亲族为子弟进行教化。

古代教育有一定的内容和方法,但主要目的是为了社会继承和生存需要。

2. 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教育以教堂学校为主,主要培养宗教工作人员。

教育内容受到宗教教义的限制,教育方法以讲授和死记硬背为主。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分为工业化时期和信息化时期。

工业化时期的教育强调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工业化要求的人才;信息化时期的教育重视终身教育和创意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

四、教育学派1. 心理主义教育学派心理主义教育学派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变化,强调自我发现和理解。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介绍中学教育学是培养中学教师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升中学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档是中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总结了中学教育学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经验,旨在帮助读者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

2. 中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中学教育学是研究中学教育的学科,包括中学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以及中学师生的角色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中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学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原则:中学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

中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方法:中学教育的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

中学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中学师生关系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教育要注重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关爱关系。

3. 中学教育学的理论中学教育学的理论是中学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帮助教师了解中学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

以下是一些中学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中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它研究儿童的身体、智力、性格、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为中学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中学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其中包括智力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和性格发展理论等。

4. 中学教育学的实践经验中学教育学的实践经验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一些中学教育学的实践经验:•规划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全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全

云南省2013年1月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必考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名词解释)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单选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即:(学校教育)(多选,填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在三个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单选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时间17世纪(近代)单选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多选,填空)教育的形态依据实施机构划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多选,填空)教育的形态依据历史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简答P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主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单选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单选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多选,填空)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简答P10)20世纪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012-1-7)单选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验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找到了班级教学形式。

单选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主张“有教无类”,大办私学。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关于教育的学说和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方法。

教育学的内容包括教育的目的、任务、规律、原则、方法、组织等问题,还包括教育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育的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人生价值。

具体来说,教育的目的包括个人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道德素质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

2.教育的对象是谁?教育的对象是人,特别是青少年,因为他们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同时,教育也包括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

3.教育的方法是什么?教育的方法包括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

直接教育是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间接教育则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社会生活、学习环境等方式进行教育。

4.教育的原则是什么?教育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时制宜等方面。

其中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原则,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

三、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在感知、理解、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

它由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再现信息三个部分组成。

2.记忆过程记忆过程是指人类在接收信息并把信息保存下来供以后使用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3.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通过接受信息和加工信息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经验的过程。

它包括接受信息、加工信息、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四个阶段。

四、未成年人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的特点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呈现出先具体后抽象、先感性后理性、先单纯后复杂的特点。

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未成年人的情感发展呈现出情感多变性、情感复杂性、情感持久性等特点。

而意志发展则表现出意志多变、意志不够稳定、意志支配不了情感等特点。

3.社交和道德发展的特点未成年人的社交和道德发展呈现出关注同伴、缺乏独立性、道德判断依赖以及行为无法自我控制等特点。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并探讨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手段和效果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的是人的教育行为及其原则,研究教育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利益。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以人为本”原则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因此,以人为本是教育学的根本原则。

它指导教育者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2、“循序渐进”原则教育过程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逐步增加难度,使教育者能够适应和吸收知识,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就是指教育者必须因人而异地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案和教育手段,使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4、“活学活用”原则教育活动必须贴近实际,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让教育活动和生活融为一体,注重实践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学的分类1、教育学的主要分支(1)教育史学:研究教育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2)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管理和领导。

2、教育学的其他分类(1)按照研究对象分类:分为幼儿教育学、小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等。

(2)按照研究范畴分类:分为教育政策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等。

四、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1、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业、生活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2、教育者要注重课堂管理,定期进行课堂秩序、课堂纪律等方面的检查,并及时进行纠正。

3、教育者要注重教学质量,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和改善。

4、教育者要注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1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1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3.课程类型是如何划分的:⑴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⑵根据课程任务分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⑶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⑷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⑴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⑵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⑶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5.课程目标:⑴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⑵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⑶课程目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⑷教学目标.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叫结果,标准.6.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7.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8.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9.义务教学计划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0.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11.课程实施的结构:⑴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⑵分析教学任务.⑶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⑷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⑸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⑹组织教学活动.⑺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13.课程评价的目的:改进课程;改进教学.14.课程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15.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⑴目标评价模式.⑵目的游离评价模式.⑶CIPP评价模式.16.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⑴将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17.课程评价的方法:观察法;调查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18.课程改革趋势:结构日趋合理化;内容日趋综合化;形式日趋多样化.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b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A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B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D )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A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必胜版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必胜版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必胜版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本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 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8.环境: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9.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⑴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⑵个体的心理活动.⑶社会实践活动.10.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⑴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仅教给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们驾驽怀疑知识技能.⑵对人潜力的发掘.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⑶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2⑷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的教育的本质和真谛.1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⑴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⑷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1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14.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 15.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帮助青年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青年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第五章教育目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①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⑷马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5.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⑶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6.素质教育: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⑷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⑴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⑵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3.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权利的主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还受社会的特别保护.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⑴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⑵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5.学生的义务:⑴受教育的义务.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⑶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⑷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⑸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6.教师职业性质:⑴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7.教师职业的特点:⑴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角色.⑸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⑹研究者角色.8.教师劳动的特点:⑴特殊的复杂性.⑵独特的创造性.⑶鲜明的示范性.⑷显效的长期性.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⑴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交往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教育研究能力11.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3⑴优良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⑵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能力.1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⑴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⑵热爱学生.⑶团结协作精神.⑷良好的道德修养1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14.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⑵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⑶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16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学》最新复习资料: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学》最新复习资料: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学》最新复习资料: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三、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德育原则1、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积极向上。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要求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中学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中学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一.选择题: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2.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 )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A )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5.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C )6.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D )7.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A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A.《大教案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9.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A.《大教案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10.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 B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案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C )12.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A.《大教案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D )13.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A )1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 科学技术B 政治经济制度C 文化D 生产力( D )1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 布鲁钠B 赞可夫C 舒尔茨 D皮亚杰( C )16.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A 政治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生产力D 文化( B )1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墨子( C )1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D )19.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案工作应A 有针对性B 因材施教C 抓住成熟期D 循序渐进( D )2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阶段性B 顺序性C 不均衡性D 差异性( B )21.在教育、教案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互补性D 差异性( D )22.“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A )23.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 成熟B 遗传素质C 环境D 教育( B )2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A 环境决定论B 遗传决定论C 教育万能论D 二因素论( B )25.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A 幼儿期B 儿童期C 少年期D 青年期( C )26.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A 教案目的B 教育目的C 培养目标D 教案目标( B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 教育目的B 教育任务C 教育规律D 教育原则( A )28.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教案目标D 培养目标( D )2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A 潜在性B 现实性C 特殊性D 可塑性( D )30.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 隐私权B 人身权C 名誉权D 荣誉权( B )31.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A 人身自由权B 人格尊严权C 受教育权D 隐私权( C )32.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 隐私权决定的D 名誉权决定的 ( B )33.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C )34.教师胜任教案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学科专业素养B 教育专业素养C 品德专业素养D 职业道德素养( A )3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A 自由发展B 自主发展C 自愿发展D 自动发展( B )3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C)37.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类型 B教案计划 C教案大纲 D教科书( A)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2)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2)

(第三、四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育对象具有人的一切本质属性,即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 ___和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能动体。

2.教育对象是以___________为主的社会角色,是以________为主要活动形式和主要任务的人。

3.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主要特点是:________ ___、 ________ ___ 、。

4.帮助初一学生顺利渡过,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行为规范,是初一教师的首要任务。

5.人类任何一种智力行为都有多种心理因素参与,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6. 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__________ __地位,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和实现培养目标途径。

因此,学校工作必须坚持。

7.根据课程理论或设计的指导思想的不同,课程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中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形式上可划分为以为主、为主和_______ _____为主。

9.中学生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能力与学习。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研究教育对象,既要看到他们的过去,又要看到他们的现在,更要重视其未来,即要求坚持()。

A可教育观点B发展观点C全面观点D矛盾观点2研究教育对象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看到其弱点,即要求坚持()。

A可教育观点B全面观点 C发展观点D矛盾观点3教育对象是以()为主的一种社会角色。

A 游动B劳动 C 学习 D活动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A传授给学生直接知识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C及时巩固复习学生所学知识 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5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原则。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语、数知识 D实际操作技能6结构课程论主张把学科中的基本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学生可以理解的形式加以编排,其代表任务是,()。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考前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考前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考前复习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在每个国家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而在中学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学生们必须要重视的一环。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学科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些中学教育学科知识的考前复习资料。

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语文学科的复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名著、诗歌等文学作品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此外,语文学科还包括对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的了解。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语文学科还包括对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们可以通过复习语法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修辞知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数学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另一门重要学科,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在数学学科的复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做题来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学科的复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应用题的解答。

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复习数学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在应用题的解答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做一些典型的应用题,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数学学科还包括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学习。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英语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培养学生语言交流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关键。

在英语学科的复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在听力训练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听一些英语新闻、英语电影等来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

在口语训练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跟着录音或者视频模仿发音和口语表达,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在阅读训练中,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英语文章、英语小说等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2)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2)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Guo Ge Tech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中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

从培养目标看,它是以____________为目的而进行的不定向、非专门性的教育。

从教育内容看,中学教育主要是实施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__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

2.____是普及和提高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根本途径。

3.________________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动因。

4.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三种行为必须到位。

这三种行为分别是党政领导统筹行为、__________________、家长和社会的配合支持行为。

5.中学生集体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____________,它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组织形式。

6.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是________________的专业人员,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____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8.由于对____、____、____这三个决定或制约课程的因素的关注程度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理论流派。

9.________,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计划,它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和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

10.____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活动。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4)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4)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简介中学教育学是研究中学教育的一门科学,内容涵盖了中学教育的理论、政策、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中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2. 中学教育的特点中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具有以下特点:•面向青少年群体:中学教育的学生主要是13至18岁的青少年群体,这个阶段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學科内容廣泛:中学教育覆盖了多个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

•培养全面发展:中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承上启下:中学教育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是小学教育的延续和巩固。

3. 中学教育学的核心概念3.1 教育学科学性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规律。

教育学科学性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实践性和规律性。

3.2 中学教育的初次经验中学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开始接触到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学科知识,并开始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体验进行探索。

3.3 中高阶段教育目标中学教育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四个方面。

智育目标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德育目标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体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美育目标关注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3.4 中学教育的教育原则中学教育的教育原则包括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和差异化教学等原则。

这些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中学教育。

4. 中学教育的教育模式4.1 传统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模式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背诵。

4.2 现代教育模式现代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本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8.环境: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9.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⑴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⑵个体的心理活动.⑶社会实践活动.10.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⑴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仅教给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们驾驽怀疑知识技能.⑵对人潜力的发掘.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⑶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⑷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的教育的本质和真谛.1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⑴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⑷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2.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1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14.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 15.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帮助青年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青年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第五章教育目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①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⑷马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5.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⑶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6.素质教育: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⑷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六章教师与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⑴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⑵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3.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权利的主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还受社会的特别保护.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⑴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⑵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5.学生的义务:⑴受教育的义务.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⑶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⑷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⑸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6.教师职业性质:⑴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7.教师职业的特点:⑴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角色.⑸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⑹研究者角色.8.教师劳动的特点:⑴特殊的复杂性.⑵独特的创造性.⑶鲜明的示范性.⑷显效的长期性.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⑴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交往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教育研究能力11.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⑴优良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⑵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能力.1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⑴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⑵热爱学生.⑶团结协作精神.⑷良好的道德修养1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14.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⑵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⑶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5.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16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