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林奇的碎片叙事

合集下载

看盗梦空间前必看哪十部电影

看盗梦空间前必看哪十部电影

看《盗梦空间》前必看哪十部电影看《盗梦空间》前必看哪十部电影?天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今年的超级大作《盗梦空间》(Inception)将于9月1日在内地公映,这部以人类梦境为故事题材的科幻动作电影,被欧美媒体喻为“划时代的概念神作”。

而《盗梦空间》的难懂性也已经被影迷口口相传,所以在影片上映前,先来回顾一下有哪些相类似的、或不按正常叙事线索进行的影片,进入神秘梦境之前先开动一下脑筋。

1.《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年导演:安迪·沃卓斯基、拉里·沃卓斯基编剧:安迪·沃卓斯基、拉里·沃卓斯基必看原因:《盗梦空间》被称为《黑客帝国》出现十年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作品。

必看指数:★★★★★1999年,《黑客帝国》的出现使很多人非常激动,关于Matrix的设定几乎提供了改变世界观的可能性,绝对是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盗梦空间》被称为可以与《黑客帝国》相提并论的一部作品。

《黑客帝国》的主旨是人类生活在矩阵中而不自知,《盗梦空间》进入的是人类内心的深层梦境潜意识,并且谈到梦和现实的真假这样的哲学命题,两片都用非常商业的手段来讨论哲学话题。

《黑客帝国》三部曲的系列简单来说,就是世界被超级大机器Matrix所控制,整个世界的人都按照Matrix编写的程序生存。

而未被Matrix控制的少数人类组建了Zion世界,Matrix将Zion 世界的人类视为病毒,试图将他们和谐掉,而以尼奥为领导的Zion世界人类则进行反抗。

《黑客帝国》叙事脉络很清晰,观众观影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物大概就是认识片中所说的两个世界以及各种了解各种术语的定义。

2.《红辣椒》(Paprika)2006年导演:今敏编剧:今敏、水上清资、筒井康隆(原著)必看原因:《盗梦空间》的概念和故事重点很神奇地与《红辣椒》相似。

必看指数:★★★★如果看明白了《红辣椒》,那就一定不会被诺兰的新片《盗梦空间》绕晕。

世界十大悬疑电影

世界十大悬疑电影

世界十大悬疑电影1、《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没错,就是这部。

大卫·林奇的作品。

难以形容,不忍剧透。

推荐的理由?就列三个事实吧:第一,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认为“经典”“烂片”“完全没看懂”的各占1/3第二,很多人列过自己最喜爱的悬疑片榜单,这部片子要不是第一,要不根本排不上第三,我第一次看完,耐心地整理完思路,以为看懂了80%;后来看第二遍,发现第一遍只看懂50%;后来看了大卫·林奇自己的评论再看一遍,发现第一遍其实只看懂30%。

2、《记忆碎片》(Memento)能超越神作的是什么样的作品?来看看这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成名作吧。

鬼才般的倒叙,破碎的片段,要将这些整合在一起也需要你费费脑筋。

假如你又有像我这样一边整合一边还要猜测的习惯,那就等着被编剧误导吧(当影片到达2/3处左右,我突然发现所有的猜想起点都是错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你需要看2到3遍才能完全吃透的片子。

如果没有上面这部,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3、《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这的确是部神作。

宿命无法改变,结局早已注定?我们要说:我们信唯物论,不信宿命!但唯物论却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皆有客观规律。

我们太相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却永远无法预知冥冥中早已注定的蝴蝶效应。

(很赞这个剧本,几乎没有漏洞)4、《禁闭岛》(shutter Island)大导演斯科塞斯拍的,值得一看!5、恐怖游轮(Triangle)此片的评论常常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用时空重叠的理论想要理清现实逻辑(时空穿越说),一派主张Jess的鬼魂在车祸后进行了一场幻境之旅(鬼魂说)。

其实这两种解释并非互相矛盾的,即使是幻境也是一个完整的程序也是遵循严密的内在逻辑的。

6、《致命ID》(Identify)看了一半以为是老套的暴风雪山庄模式连环杀人?对不起,你错了,因为这个案件是无法用推理破解的。

事实上,这部片子堪称人格分裂型悬疑的巅峰之作。

大卫?林奇电影风格的思考

大卫?林奇电影风格的思考

大卫?林奇电影风格的思考【摘要】大卫?林奇是享有盛誉的美国导演,他独特的电影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现实世界的解构和重新构筑,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探讨。

大卫?林奇善于运用怪诞的场景和对比强烈的角色塑造来展现他独特的叙事风格。

他的影片还以强烈的视觉风格和音乐运用著称,在创造独特氛围的同时也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大卫?林奇的作品不仅仅是电影,更是一种艺术,他常常探索人类内心的黑暗和欲望,引发观众对生活和现实的思考。

大卫?林奇的电影风格独特而影响深远,他为电影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让观众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无限的惊喜和启发。

【关键词】大卫?林奇, 电影风格, 作品特点, 叙事风格, 视觉风格, 音乐运用, 主题探讨, 独特性, 贡献, 影响.1. 引言1.1 大卫?林奇电影风格的思考大卫·林奇是一位备受争议但又备受赞誉的导演,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

他对电影的探索和创新让人们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在他的作品中,观众常常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和不安,仿佛置身于一个扭曲而荒诞的世界中。

大卫·林奇的电影风格充满了黑暗、荒诞和扭曲的元素,他善于将人类内心的恐惧和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荒诞的对话和情节,让人感到不知所措,但又忍不住想要继续观看下去。

他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视觉风格让他成为了当代电影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大卫·林奇的作品引人入胜,让观众不仅仅是看电影,更是体验一场深入灵魂的冒险。

他的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触动。

对于大卫·林奇的电影风格,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2. 正文2.1 大卫?林奇的作品特点1. 非线性叙事:林奇的电影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交错的时间线和不同视角的切换来展现故事。

观众需要通过片段之间的微妙联系来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

2. 荒诞幽默:林奇的作品常常充满荒诞的元素,通过夸张、怪诞的情节和人物来展现黑色幽默。

大卫·林奇电影中诡秘感的营造_325

大卫·林奇电影中诡秘感的营造_325

大卫·林奇电影中诡秘感的营造如何解读被认为是美国当代“非主流”电影中的佼佼者,颇为另类的大卫?林奇,这对当代影评人来说无疑是个略具困扰性的问题。

林奇的电影避开了主流导演的创作模式,其电影中充斥着大量怪诞的奇幻感觉与死亡体验,消解着观众对于以往犯罪题材影片的想象,而是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邪典电影类型。

[1]业界对于邪典(Cult movie)的定义在于低成本与自由的、带有主观色彩的B级片。

[2]林奇的电影就具有邪典电影中的极端题材与风格上的特立独行,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林奇的电影又似乎很难被认为是小众的,其电影尽管满是邪气,但一经问世基本上都能得到观众的喜爱。

这就不能不归功于林奇电影所带给观众的快感与痛感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要。

而在其中居功至伟的,便是一种诡秘感的营造。

诡秘感刺激着观众在集体无意识之中对于恐惧、紧张感的期待,同时当诡秘感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正在对大银幕处于观看状态的观众又能获得一种窥探隐私的快感。

林奇对于自己对诡秘感的热爱有着毫不掩饰的表现,他的作品基本上都颠覆着观众对于日常生活的认识,林奇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将观众所熟悉的东西进行陌生化,释放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塑造一个结合了自身思考的梦魇世界,这样无疑会引起观众程度不一的焦虑。

同时,林奇有意克制着自己的“先锋姿态”在电影中的表露,避免电影过于不接地气,这正是林奇电影“邪”而能“邪”得恰到好处,备受观众狂热追捧的原因。

一、死亡的审美化大卫?林奇的电影具有的一大特色便是非理性叙述,而在他的非理性叙述中最为直观的便是死亡的反复出现。

费尔巴哈曾经于《关于死亡的韵诗》之中点明死亡对于人类的意义,他认为:“死亡是我们获得存在的知识的工具,死亡确实显现了存在的根由,唯有它才喷射出本质的火焰;存在只有在死亡中显现,因而它也就是在死亡中实现。

”[3]但是对常人而言,死亡是最深的恐惧,死亡意味着人生的终结与希望的破灭,而对电影中的角色来说,人物的命运越是无常,戏剧的冲突性便越高,而无常的命运所指向的最悲剧的结局也正是死亡,尤其是某种带有宿命意味的死亡,更是能让观众在观看、梳理清楚整个事件来龙去脉之后唏嘘不已。

现实焦虑·荒诞梦境·寓言指涉——大卫·林奇电影风格论

现实焦虑·荒诞梦境·寓言指涉——大卫·林奇电影风格论

512021美国导演大卫•林奇在吸收欧洲当代画派理论的基础上,以影像的表意自由定义着后现代工业社会的现实特征,并通过荒诞不经、诡谲离奇的梦境展呈人物的记忆实体,使高度虚拟性、反类型化、象征主义成为其个人作品的一贯风格。

从林奇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出发,可以一窥美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文化审美的变动,在后工业社会的文化广厦间,回溯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在文本内容上的多义性。

利用梦境与寓言洞悉现实是林奇作品的独特风格,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厘清这位传奇导演的创作轨迹。

一、自我、意念、想象——以梦境为中心的假象屏障大卫•林奇被电影界誉为西方后现代电影与超现实主义的多面手,其作品曾数度登上奥斯卡与戛纳金棕榈奖的名单,而林奇本人更是荣膺奥斯卡与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除主流视域的广泛认可之外,“林奇主义”一词的诞生与应用,以及东西方影迷自发创造的“林奇流”等专属标签,进一步肯定了大卫•林奇个人风格的标新立异及其在悬疑、惊悚电影领域的探索与建树。

梦境可以说是林奇电影中最常见的元素,大量游走于理性边界之外的梦境片段使林奇作品打破了悬疑、犯罪、恐怖等类型片的桎梏。

经由梦的形式完成对人物记忆的选择、转译、整合、重释,揭示华丽长袍遮掩下人性的痼疾与疮疤,从而摒弃艺术的刻意美化,直抵人们内心隐秘处情感迸进的幽深泉眼,这也正是梦境之于林奇作品的意义。

(一)身份重构与关系置换尽管大卫•林奇多次否认其作品中的梦境叙述是对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的搬演,但西方的主流评论家依然执着于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诠解片中人荒诞不经的梦境。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梦的解析》如此解读人们做梦的内在动因:“精神分析认为,梦境总是在有意无意地表露和预示着做梦人内心的憧憬和脑海中的希冀。

”[1]而林奇影片中梦境的开端大多是悄然降临,人物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如酗酒或精神受到刺激后从现实坠入梦境,消解了内心与外界、死亡与重生的间隙。

梦境的切入打碎了线性叙事的单调,如一层磨砂玻璃般朦胧,梦中含混不清的内容进一步突显了情节的扑朔迷离,营造出强烈的悬疑感。

电影之王大卫林奇的创作风格

电影之王大卫林奇的创作风格

电影之王大卫林奇的创作风格大卫·林奇(David Lynch),作为美国电影界的一位传奇导演,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执着的电影观念而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作品充满了悬疑、超现实主义和黑暗元素,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框架,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思考。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卫·林奇的创作风格,并分析其作品中的主要特点。

一、迷离的叙事结构大卫·林奇的电影作品往往以非线性和迷幻的叙事方式著称。

他常常使用回忆、梦境和幻象等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扭曲和扰乱的世界。

例如,他的代表作《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中,时间、空间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被模糊化,观众很难分辨故事中的真实与虚幻。

这种叙事结构的运用使得观众沉浸在一种神秘而离奇的氛围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黑暗而恐怖的题材大卫·林奇的电影作品通常以黑暗而恐怖的题材为主题,包含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元素。

他善于创造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和人物形象,通过暗示和挑战观众的想象力,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例如,他的电影《蓝丝绒》(Blue Velvet)中,通过展现一个普通小镇暗藏的黑暗面,表达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扭曲。

这种黑暗主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心理深度和思想性。

三、奇幻而畸形的视觉风格大卫·林奇擅长运用奇幻而畸形的视觉效果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电影世界。

他在电影中常常使用过度曝光、明暗对比和颜色鲜明的镜头,为观众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他的电影摄影风格独特,充满了强烈的画面冲击力和视觉张力。

例如,在《黑暗之心》(Eraserhead)中,他用黑白的画面和扭曲的摄影手法创造了一个荒诞而恐怖的世界,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

四、音乐与声音的创新运用大卫·林奇的电影作品中音乐与声音的运用也十分独特。

他善于将音乐与镜头语言相结合,通过奇特而怪异的音效来营造氛围。

他的音乐选择常常与电影的主题和情感紧密相关,加强了影片的表达力。

关于《穆赫兰道》的评论

关于《穆赫兰道》的评论

……我想讨论的第二部电影是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2001),它需要更加细致的讨论,它和《杀戮赌场》完全不同——虽然,正如片名所暗示的。

它也能被与《日落达到》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在本片开场几分钟,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黑发女子,她看上去像一个电影明星,被几个雇佣杀手追杀,在深夜的穆赫兰道上出了车祸,摇摇晃晃地走下山坡,穿着意见小黑裙和高跟鞋穿过了日落大道。

与此同时,在车祸现场,两个穿着风衣的洛杉矶警察检查了被撞毁的汽车,他们远眺着这座城市的灯光。

“也许有人失踪了,可能。

”其中一个说道。

这是一个巧妙运用指涉的开头,带来了之前许多有关好莱坞的黑色电影所拥有的那种忧郁氛围和画面,但这部电影是独一无二的,在林奇的作品中,它是最令人痛心和动容的之一。

《穆赫兰道》是一部“后”超现实主义的绝佳作品,可以被视为《迷失高速公路》的姐妹篇,只是这一次,故事是从女性的角度讲述的(它也联系着林奇之后的作品《内陆帝国》[Inland Empire,2006],这是另外一部有关好莱坞的电影,同样由女性担当主角)。

这两部电影都是类型的大杂烩;都发生在洛杉矶;其中都巧妙地运用小明星的客串演出;都采用怀旧风格的笔触;都涵括了犯罪、谋杀和性迷恋的主题;都具有两部分的结构,其中一个可视为“现实”,另一个则可视为“幻想”。

让我先来谈谈本书第一版问世之后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所写的一篇长论文,他在此文中委婉地批评了我在本书第七章中对《迷失高速公路》的论述,我说这部电影“冻结于某种电影资料馆”,“只是另外一种有关电影的电影”。

我仍然保留原来的论断,但我现在觉得它失于缺少严谨的判断。

齐泽克完全正确地指出,林奇是在处理十分重要的议题,而他对那些电影陈规的夸张使用具有“荒诞的崇高”(the ridiculous sublime)的效果。

《穆赫兰道》便是他的手法的一个鲜活例子,证明了——如果需要任何证明的话——一部充斥着对其他电影指涉的电影可以超越或重新激活它的基本素材,并把他变成一种强有力的艺术形式。

大卫·林奇的碎片叙事——以电影《我心狂野》为例

大卫·林奇的碎片叙事——以电影《我心狂野》为例

10作者简介:范雅婷(1995.6-),女,汉族,江西鹰潭人,硕士研究生,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大卫·林奇的碎片叙事——以电影《我心狂野》为例范雅婷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摘要:1990年的《我心狂野》在叙事方法上大胆创新,任意剪辑,随时插叙回忆或幻想以及独具特色的风格在当时收获了3亿美元的票房巅峰。

而《我心狂野》这部电影作为非主流叙事,它又是如何打动观众的?本文将就电影中的后现代叙事以及影像风格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大卫·林奇;碎片化叙事;影像风格一、大卫·林奇与“我心狂野”《我心狂野》拍摄于1990年,是由大卫·林奇执导的第五部主打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一对曾经身陷黑暗,但如今为爱痴狂的情侣,为了自己亦或是为了彼此而驾车逃离现世的阻力与阴谋,黑暗混乱贯穿电影始终,但彼此的爱也永久长存。

此片获得了1990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最佳影片,但也是戛纳电影节创办以来争议最大的一部影片。

导演大卫·林奇是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他除了从事导演、编剧工作之外,大卫·林奇还是著名的电视制片人、动画作家、作曲家和摄影家。

这位奇才凭借其独特的技巧成为现代美国电影的复兴者,其超现实主义而颇具个性化的电影风格被电影领域称作“林奇式”。

二、作为个体林奇安排我们去体验这生命中自带的神秘性,体验作为个体中无与伦比的疯狂“本我”,它体现在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

而《我心狂野》这部影片正是透过性、暴力、死亡等揭示作为个体的神秘性,我们可以从正面人物以及反面人物来分析作为个体而存在于影片中的意义。

(一)自由与信仰塞勒和露拉,一对精神上绝对平等一致的情侣,曾经都身陷淤泥,如今想要逃离这混乱黑暗的社会,宣扬个性又向往自由;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简直就是在暴动下想要保留的,现代爱情中备受崇拜与向往的正面人物典型。

私人侦探费拉和好女巫,私人侦探算不上是影片中绝对的正面人物,但起码,他所代表的也是为爱痴狂的一类人,可以说他不像塞勒和露拉那样遇见精神绝对一致的人,他向往爱情但又死于失败的爱情,根据导演大卫·林奇的访谈,曾在首映上有一段折磨费拉死去的片段,首映350人观看,有300人受不了而离场反抗,可以说爱的狂野与自由的向往是受世人接受的,而善恶信仰的界限却不容动摇;好女巫,则是出场的另一个正面人物,劝服塞勒找回自己的爱情,模仿《绿野寻踪》的桥段,但不失为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们对爱情对未来的幻想还是有如童话般美好。

邪典电影的叙事手法分析

邪典电影的叙事手法分析

邪典电影的叙事手法分析作者:路鹏程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一、不同地域的邪典文化差异(一)日本邪典电影长久以来,在讨论邪典电影时,人们更加注重欧美电影人在这方面的尝试,而实际上日本电影人也在邪典电影史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独特印记。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邪典电影本身与日本传统文化中颓废、阴暗甚至变态的一面是不谋而合的,邪典电影成为他们创造的介于人间和“非人间”的另一个世界。

邪典电影在日本的发展之路则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

从外部来看,日本邪典电影扎根于日本源远流长的美学传统中。

日本的审美是“主情”的,这也就导致了日本美学有矛盾的一面:一方面武士道精神强调的隐忍克己使得其崇尚含蓄、克制、朴素之美;而另一方面,日本人又喜爱肆无忌惮地展现自然的、天性中的本能欲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人可以同时拥有“柔和”与“凶猛”两种灵魂,在这种对立中,美和善也有可能是分道扬镰的。

日本人性格中的“凶猛”一面是带有破坏性的,可以给他人制造紧张、恐怖的情绪,也可以制造崇高的壮美。

这两种审美倾向在日本文学中已经被多次体现,如谷崎润一郎的作品。

在电影中,这也就是沟口健二等导演与三池崇史等导演的重要区别,是日本传统电影与邪典电影之间的区别。

前者旨在走温情、纯美的路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理性来主导的;而后者则极力展现日本社会中暴力、丑恶以及官能色情的一面,理性不能制约人们的行为,人很容易陷入冲动、斗争之中,角色往往呈现出变态的一面,人的所作所为让观众感受到的尽是污秽与龌龊。

而从日本电影内部来看,日本邪典电影的壮大源于自“新浪潮电影”运动以后人们对小津安二郎等人的审美疲劳。

在题材上,三池崇史善于展现边缘人的堕落、疯狂生活。

如《新宿黑社会》(1995)中的华人帮派“龙爪”老大王志明不仅是黑社会魁首,还是一名同性恋,同时又是在日本的台湾人。

电影中还有一些面临身份认同问题,遭到日本人排挤的混血儿等,这帮人往往只能流落在昏暗而肮脏的日本社会中,在杀人与被追杀中走向死亡。

《穆赫兰道》解析

《穆赫兰道》解析

《穆赫兰道》解析偶然看到的一篇关于《穆赫兰道》的评论,和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一起分享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的分析了这部作品,特别的是,其中还聊到了一些这部电影创作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我想讨论的电影是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2001),它需要更加细致的讨论,它和《杀戮赌场》完全不同——虽然,正如片名所暗示的。

它也能被与《日落大道》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在本片开场几分钟,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黑发女子,她看上去像一个电影明星,被几个雇佣杀手追杀,在深夜的穆赫兰道上出了车祸,摇摇晃晃地走下山坡,穿着意见小黑裙和高跟鞋穿过了日落大道。

与此同时,在车祸现场,两个穿着风衣的洛杉矶**检查了被撞毁的汽车,他们远眺着这座城市的灯光。

“也许有人失踪了,可能。

”其中一个说道。

这是一个巧妙运用指涉的开头,带来了之前许多有关好莱坞的黑色电影所拥有的那种忧郁氛围和画面,但这部电影是独一无二的,在林奇的作品中,它是最令人痛心和动容的之一。

《穆赫兰道》是一部“后”超现实主义的绝佳作品,可以被视为《迷失高速公路》的姐妹篇,只是这一次,故事是从女性的角度讲述的(它也联系着林奇之后的作品《内陆帝国》[Inland Empire,2006],这是另外一部有关好莱坞的电影,同样由女性担当主角)。

这两部电影都是类型的大杂烩;都发生在洛杉矶;其中都巧妙地运用小明星的客串演出;都采用怀旧风格的笔触;都涵括了犯罪、谋杀和性迷恋的主题;都具有两部分的结构,其中一个可视为“现实” ,另一个则可视为“幻想”;让我先来谈谈本书第一版问世之后斯拉沃热。

齐泽克(Slavoj Zizek)所写的一篇长论文,他在此文中委婉地批评了我在本书第七章中对《迷失高速公路》的论述,我说这部电影“冻结于某种电影资料馆”“只是另外一种有关电影的电影” ,我仍然保留原来的论断,但我现在觉得它失于缺少严谨的判断。

齐泽克完全正确地指出,林奇是在处理十分重要的议题,而他对那些电影陈规的夸张使用具有“荒诞的崇高” the ridiculous sublime 的效果。

美国丽人影评

美国丽人影评

美国丽人影评【第1篇】年轻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心中充满了梦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锤炼能够充实而快乐,甚至充满了变化与刺激,比如经历几段新奇刺激的异国之恋,周游全世界以体验不同东方文化文化的风土人情,做一点惊天动地的大事等等。

但是,当许多年过去了,步入中年之后,除去少部分飞黄腾达、沃苏什卡的和厄运缠身、贫病一交一加的,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淡乏味而循规蹈矩枯燥的吧,就像一条正态分布曲线膨一大的中间部分一样。

日子久了,这种死水一样的生活里,也会慢慢孕育出一些躁动和不安来,又有许多家庭在这个时候破裂崩坏了,只有熬过这关,才会有让人欣羡的白头到老的故事。

人生很漫长,阶段很多故事也就很多,也许有过很多电一影去把握“人生”这个主题,但是因为本身的宏大一性单纯一质,杰出的作品也不多。

萨姆·门德斯的这部《美国丽人》则很好的避开了这一点,只截取人生中的中年这中年一段,以这个平静但是却充满压抑和躁动的时期作为切入点,将广大普普通通的美国中下层百姓的生活中的困境展现的淋一漓尽致。

中年危机、同一性一恋、吸毒、一性一解放、职场压力、婚外恋、家庭隔阂以及家庭暴力等等司空见惯的普通百姓的都在这里合理而恰当的汇聚了,最终合成了一杯生活的苦水,浇灭了美好的希望。

莱斯特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普通美国中年男子,混了许多年,较小依然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职员,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相比之下,自己的妻子是一个房地产经纪人,野心勃勃并且展现出干劲,反而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和当家人,而夫妻之间早已对情侣对方都失去了兴趣,很久没有过一性一生活了,莱斯特平时只能依靠自一慰仰赖来解决问题。

女儿正直青春期,叛逆而古怪,痛恨自己软弱无能的爸爸以及强硬而虚荣的一妈一妈一,和家长之间也有着极深有感的隔阂,许久不曾讲过话。

某一天,当莱斯特偶然的重逢了女儿美丽风一騷一的女同学安吉拉凯西时,他瞬间就一爱一上了这个漂亮一性一感的女孩。

断然女儿对此感到十分尴尬和愤怒,而安吉尔并无可奈何,反而洋洋自得,并且偷偷说只要莱斯特须要变得有一性一感的身材,她就会考虑和他上一床一。

非传统叙事中的虚实构建——对大卫·林奇《穆赫兰道》的解读

非传统叙事中的虚实构建——对大卫·林奇《穆赫兰道》的解读

析打破了原本社会对其模糊和玄幻的认知,他认为

&
的精神 的 &,
收到外界神经或肉体刺激后触及心灵,从而按照
“复现的原则”顺序构成梦的内容,借用这种方式,
人们在梦中得以达成某些愿望。这种指导性的观
?5 影的
解 -> 了+>的
, R“ ,

精神 析% , Z0 :
qe 了 1x1 0— g 1
《后窗》等不仅充分展现经典精神分析学,还始终力
导了故事的整体发展,并成为了衔接梦境与现实的
重要物件&电影前半段在梦境中蓝钥匙出现在瑞
塔的背包里,蓝钥匙指向的是瑞塔的真实身份,而
现实部分,蓝钥匙指向的却是卡米拉的死亡&同 ",与 相匹配的 便 与 相同的内 &
境中打开蓝色盒子是深不可测的黑洞,意味着瑞塔
和贝蒂关系的结束,而现实中打开的蓝盒子则意味
@hara@FvrrvCaFnBnEhnUEand UrBDB:nd EvmnBFn@Enn FhvmBinvgBnnFCH@BnEFr:@FFhvdrvamBDHBCHRBBd nn
FhvJnnFvd SFaFvE( Rhn@h EhBREFhvdnrv@FBr+ EdvvU :ndvrEFandnn?and dv@BnEFr:@FnBn BDUEH@hBanaCH8
通过多重梦境场景外化表现出其内心所压抑的
潜意识,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不受任何约束的“本 F、. ””&
v )!现3的人} 一
不知晓的精神世界&” 7合他所提出的前意识、意
识" 识/ d,
人都

识世界,}%了?多 z 识 外的 {

《心中狂野》主要剧情内容是什么及赏析

《心中狂野》主要剧情内容是什么及赏析

《心中狂野》主要剧情内容是什么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心中狂野》主要剧情内容是什么及赏析【导语】:《心中狂野》 1990 彩色片 124分钟美国宣传影片公司摄制编导:大卫林奇(根据巴里吉福德的小说改编) 摄影:弗雷德艾尔梅斯主要演员:尼古拉斯凯奇(饰赛勒里普利)劳拉德思(饰露拉佩斯福琼《心中狂野》1990 彩色片 124分钟美国宣传影片公司摄制编导:大卫·林奇(根据巴里·吉福德的小说改编) 摄影:弗雷德·艾尔梅斯主要演员:尼古拉斯·凯奇(饰赛勒·里普利)劳拉·德思(饰露拉·佩斯·福琼) 黛安·拉德(饰玛丽艾塔·佩斯) 威廉·达福(饰博拉·佩鲁)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饰珀迪塔·杜兰戈) 哈里·迪安·斯坦顿(饰约翰尼·费拉久特) 本片获1990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剧情简介】一根火柴擦燃,银幕上燃起了熊熊大火。

在梦与现实之间徜徉—大卫·林奇影像世界的主题研究

在梦与现实之间徜徉—大卫·林奇影像世界的主题研究

导论 被误解的“林奇主义”一、大卫·林奇简介大卫·林奇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一面旗帜,他的电影以其自身独特的气质在好莱坞的商业坚冰上划下一道深重的印记。

作为当代美国电影界的一个多面手,林奇既是著名的编剧、导演,又是优秀的电视制作、摄影师、漫画家、作曲家和书画刻印艺术家。

他的电影常常被帖上阴郁,诡异以及华丽的标签。

正如那些可以被赋予作者称号的其他著名导演一样,大卫·林奇在他的电影中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这一种影像风格。

而更深层次的,在这些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镜头语言里面,大卫·林奇又坚持注入自己完善的电影理念和思想体系,将现实和梦境的暧昧关系作为电影的表现内容,同时将人性中恶的元素全面的揭露出来。

无论是从早期所拍摄的短片,或者是中期所制作的电视剧,这一点都被贯彻其中。

也正因为此,虽然影片的影像风格以及叙事模式致使大卫·林奇的电影于普通观众产生隔阂,却在评论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并且获奖不断,《象人》获得1981年英国学院奖最佳影片以及奥斯卡的八项提名, 1986年《蓝丝绒》获得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以及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1990年的《我心狂野》折桂嘎纳,1992年电视剧《双峰》获得两项艾美奖,1999年《斯特雷特的故事》获第12届欧洲电影奖国际银幕奖,2001年因《穆赫兰道》获第5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以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二、国内外学者对大卫·林奇电影的研究现状大卫·林奇的电影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以及深邃的思想体系进入了评论界的视野,进而成为评论界竞相研究的对象。

正是因为林奇电影本身与心理分析和符号学相关联,导致其弥漫出哲学思辨的气质,进而使得影片文本表现出强烈的跨领域的互文性。

可以看到的是,对大卫·林奇影片的解读并不仅仅局限在电影批评界,社会文化的研究学者们也开始从自身的研究领域来阐释蕴藏在大卫·林奇镜像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意识形态内涵。

大卫·林奇和他谜一样的电影

大卫·林奇和他谜一样的电影

大卫林奇和他谜一样的电影
刘志宏
【期刊名称】《视听技术》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大卫.林奇(David Lynch)1946年生于美国,其演艺事业起步于70年代,1980年以《象人》(The Elephant Man)一举成名,早期作品带有写实风格,之后逐渐转向另类,形成奇诡、神秘的个人风格。

林奇的电影善于利用独特、前卫的视觉影像、快速的剪接和充满迷幻色彩的音乐表现人性中隐藏的隐暗面。

透过摄像机镜头,他呈现给我们一个五光十色却错综复杂的电影世界,在这奇幻氛围里,人类的暴力、恐惧、贪婪、自私、色情等等邪恶本性一一暴露出来,夸张、大胆的情节带着清晰而强烈的批判痕迹。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刘志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梦魇与颠覆--大卫·林奇和他的电影 [J], 丛峰
2.大卫·林奇的碎片叙事——以电影《我心狂野》为例 [J], 范雅婷
3.生存困境的罪恶与救赎——对大卫·林奇电影的解读 [J], 万本华
4.叙事重构与怪诞影像——大卫·林奇电影中的非理性精神世界 [J], 温玲霞
5.现实焦虑·荒诞梦境·寓言指涉——大卫·林奇电影风格论 [J], 孙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穆赫兰道》精彩片段赏析

《穆赫兰道》精彩片段赏析

《穆赫兰道》精彩片段赏析克里斯蒂安·麦茨曾把电影当成梦和一种语言来进行研究。

而费里尼和大卫·林奇同月同日出生,他的作品则几乎全是直接的记录自己的梦境,如费里尼自己所说“梦是我唯一的现实”。

他的作品很多元素都是来自对童年记忆的梦境化,或者直接就是童年的梦境。

大卫·林奇却断言自己和弗洛伊德毫无关联,但是却又在现实中睁着大眼虚构自己的梦境,因为他需要这种想象或者梦境来完成“自我”的定义。

林奇的作品不是像费里尼那样的我梦到了,于是我拍我的梦,而是感觉到有个东西很有意思,我可以把它做成梦一样的东西。

他说:“我爱梦的逻辑,我就是喜欢梦境发展的方式。

”于是,可见梦和电影有着暧昧的关系,大卫·林奇的电影更和梦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卫·林奇是一个对现实有着不确定感的人,这是他睁着眼睛造梦的心理基础。

而这种不确定感是身处现代社会的敏感者的普遍感受。

这种感受如何被演化成作品里梦境一样的氛围?如何在这个渗透不安和诡异的氛围中呈现出林奇自己称作“迷失于黑暗和混乱中”的那种状态?或者直接地说林奇如何编造自己的梦境来表述自己的不安,满足自己对诡异和恐惧的需求?他如何获得快感体验?林奇通过对空间的破碎处理,让空间碎片成为虚构的“记忆的碎片”。

林奇的虚构梦境的方式除了对物质空间梦境化之外也包含着有意模糊叙事的清晰度,这种方式在《穆赫兰道》中就集中展现出来。

人们常常用“诡异”形容大卫·林奇的电影语言风格。

那么他的诡异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大卫·林奇最受好评的电影《穆赫兰道》中梦与现实的模糊不清和各种隐喻对照,是诡异的最大来源。

如果讲故事的前半部分当作是梦境,把梦境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对照来看,就十分具有精神分析的意味。

梦,大概影射了黛安妮潜意识中的某些愿望,同时也毫无保留的倾诉出真相。

例如:梦里,黛安妮是一个美丽而有才华的女演员,她被瑞塔依靠,她得到导演的爱慕。

然而梦里她依然无法回避对真实自己的鄙视。

叙事冒险-VS-冒险叙事-——观察中西方电影差异的叙事视角

叙事冒险-VS-冒险叙事-——观察中西方电影差异的叙事视角

注释:
①②[美]路易斯・贾内梯著:‘认识电影>.焦雄屏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4页。 ③[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丁・汤普森著:‘电影艺术>.曾伟桢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插图第八版.第钾页。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艺术硕士、长春电影朝片厂剪辑师)
I责任编辑:张国涛l
164
理代传播2011年第3■(总簟176期l
在古典主义叙事结构中电影必须有情节故事有头有尾细节要有依据事件要做交代叙事的乏味段落一般会被审慎地剃除而直导故事冲突中心而所有这些要求和手段的最终目的就是产生生活幻觉说白了就是把观众置于即是生活又不生活的幻美国可以说是古典主义电影的代表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最大的贡献就是把电影组成的单元从场景变成镜头并且有了景别意识
163
认为格里菲斯的电影是对文学的借鉴和“抄袭”,并著有 <狄更斯、格里菲斯和今天的电影>加以论述。好莱坞电影 更是深谙哑里士多德<诗学>的精髓.惯于从故事高潮切 入,对故事的组织、情节的控制、节奏的把握、对白的设 置都有严格的体系,根据电影类型的不同进行规模化、系 统化、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并以快节奏、大信息量夺人眼 球,是古典主义叙事的行家里手。 但是。即使同属于古典主义的风格,好莱坞电影还是 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异 自然也体现在节奏和观赏性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好莱坞电影很快。欧洲电影很慢,亚洲电影非常慢。目前 很多国产电影也开始提速并且在叙事风格也渐渐向好莱坞 靠近。比如影片<十月围城)。应该说,中国电影人已有了 叙事节奏意识的自觉,故事推进越来越有效率。 古典主义风格的叙事有一定的规律但每部影片又有各 自意想不到的情节设置。基本上都是:将主人公置于困境 中,不断地设置障碍。解决障碍。说白了就是叙事一种 “冒险”。当然这里的“冒险”是广义的。它包括英雄的历 程、普通人的历险(情感、遭遇)等等.这种模式往往一 开始便提出戏剧问题,接着不断强化矛盾,使冲突升至巅 峰.问题的最终解决要持续到影片结尾处.喜剧便大团圆、 抱得美人归;悲剧则是死难;正剧多为道德上的回归或一 切归于平常。古典主义叙事经常是双线的.比如:在主线 外加一条复线.可阴谋可爱情。但是从叙事结构来说,古 典主义叙事结构是线性的叙事结构,无论它从哪开场.它 都有时间脉络可循,时空和因果关系清晰明确。 由于古典主义叙事的类工业化生产的性质决定。它的 弊端就是逻辑简单、新意乏陈.基本上看了开头就知道结 尾,只能靠细节和情感乃至挖空心思地编造一些事故来支 撑情节.所谓“长度不够事故凑”,确实存在语义磨损和审 美疲劳。因此,有了个好故事.怎么去建构视听呈现?大 有脑筋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卫·林奇的碎片叙事
作者:范雅婷
来源:《环球首映》2019年第05期
摘要:1990年的《我心狂野》在叙事方法上大胆创新,任意剪辑,随时插叙回忆或幻想以及独具特色的风格在当时收获了3亿美元的票房巅峰。

而《我心狂野》这部电影作为非主流叙事,它又是如何打动观众的?本文将就电影中的后现代叙事以及影像风格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大卫·林奇;碎片化叙事;影像风格
一、大卫·林奇与“我心狂野”
《我心狂野》拍摄于1990年,是由大卫·林奇执导的第五部主打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一对曾经身陷黑暗,但如今为爱痴狂的情侣,为了自己亦或是为了彼此而驾车逃离现世的阻力与阴谋,黑暗混乱贯穿电影始终,但彼此的爱也永久长存。

此片获得了1990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最佳影片,但也是戛纳电影节创办以来争议最大的一部影片。

导演大卫·林奇是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他除了从事导演、编剧工作之外,大卫·林奇还是著名的电视制片人、动画作家、作曲家和摄影家。

这位奇才凭借其独特的技巧成为现代美国电影的复兴者,其超现实主义而颇具个性化的电影风格被电影领域称作“林奇式”。

二、作为个体
林奇安排我们去体验这生命中自带的神秘性,体验作为个体中无与伦比的疯狂“本我”,它体现在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

而《我心狂野》这部影片正是透过性、暴力、死亡等揭示作为个体的神秘性,我们可以从正面人物以及反面人物来分析作为个体而存在于影片中的意义。

(一)自由与信仰
塞勒和露拉,一对精神上绝对平等一致的情侣,曾经都身陷淤泥,如今想要逃离这混乱黑暗的社会,宣扬个性又向往自由;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简直就是在暴动下想要保留的,现代爱情中备受崇拜与向往的正面人物典型。

私人侦探费拉和好女巫,私人侦探算不上是影片中绝对的正面人物,但起码,他所代表的也是为爱痴狂的一类人,可以说他不像塞勒和露拉那样遇见精神绝对一致的人,他向往爱情但又死于失败的爱情,根据导演大卫·林奇的访谈,曾在首映上有一段折磨费拉死去的片段,首映350人观看,有300人受不了而离场反抗,可以说爱的狂野与自由的向往是受世人接受的,而善恶信仰的界限却不容动摇;好女巫,则是出场的另一个正面人物,劝服塞勒找回自己的爱
情,模仿《绿野寻踪》的桥段,但不失为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们对爱情对未来的幻想还是有如童话般美好。

(二)动荡与黑暗
露拉的母亲玛丽埃塔与旧情人马尔切洛,反面人物的代表,在影片中作为极力拆散塞勒与露拉的一对,他们两人的阴谋、曾经的秘密种种,毫无保留的呈现给了观众,走私毒品、谋杀丈夫、雇凶杀人等等社会的阴暗面在两人的身上被放大,导演在对爱情的美好追求之外,可能想表达的另外则是对社会潜在黑暗的曝光。

退伍军人波比、露拉父亲的合伙人普齐、跳舞的胖女人、飞行的女巫等等,影片中的黑暗势力占据了绝对地位,但影片依然饱含着童话般美好的向往。

波比挑逗露拉,诱引塞勒抢劫,可以说波比的出现才是塞勒和露拉中最大的阻力,很不幸,两人都没有通过考验,我仍然向往他们两人的爱情是无与伦比的,但我不相信的是这动荡与黑暗的社会以及暴露的人性与动物性的罪恶根源。

三、碎片化叙事
恐怖、荒诞、暴力、幽默、爱情融于一身,而正如同影片想要表达的狂野即是“不修边幅”,全片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戏剧特征,在戏剧发生、发展过程中不是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往往是通过梦境、幻觉、心理暗示等作为逻辑呈现戏剧冲突。

在表现手法上常采用充满怪诞神秘喻义的布景和道具,强烈刺激观众感官的声音效果以及有一定音乐感,但并无明确逻辑含义的语句排列方式。

(一)塞勒暴力打死黑人
(二)露拉13岁时被父亲合作伙伴强奸
(三)塞勒目睹露拉父亲被烧死的场景
(四)露拉、塞勒驾车逃离追杀
(五)露拉表哥的故事
(六)逃离路上遇到的车祸
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情节,其实表现的正是人物内心极具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影片的碎片化叙事多穿插在男女主人公追求愛和理想的主线当中,揭示了人物心理及世界的纷繁杂乱、奇险陌生,同时有大大增强了影片叙事的审美效果。

四、延续下去的公路电影
(一)意象
火:伴随着烈火,影片开始,之后反复出现的火灾、被点燃的火柴等,这里火是狂野的象征,是欲望的象征,一方面为叙事做铺垫,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人作为动物性的狂野与欲望。

蛇皮衣:个性与向往自由,塞勒两次出狱,身上都穿着他那带有标志性的蛇皮衣,反复强调,衬托出塞勒桀骜不驯的人物形象。

(二)“林奇”主义
在林奇的影片中疯狂表达个人内心是他一大特色,他说讨厌公路电影,讨厌浪费在拍摄公路电影上的时间,但他的电影大多数仍然表现在公路上,尤其是在《我心狂野》中,其中有一个片段给我印象深刻,男女主人公奔驰在公路途中,突然停车,开始了一段肆无忌惮的狂舞,片中人物在宣泄,观众也在宣泄;由此可以看出,林奇所拍摄的公路电影又不单单包含着公路电影的特征,他的公路电影犹如大杂烩一般,不仅仅局限于用叙事加强公路电影的表达效果,同时加入内心情感,使得整部影片充满诡异、阴郁、迷茫、黑色幽默以及童话故事。

大卫·林奇不喜欢强调社会化的人文关怀,他只对人的阴暗内心感兴趣。

在他眼里,社会只是一个虚化的环境和空间或是一种险恶的布局与陷阱,它只能禁锢和摧残人的身体却无法解放人的心灵,而只有爱才是拯救灵魂的最终出路。

参考文献:
[1]克里斯·罗德雷.我心狂野:大卫·林奇访谈录[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Joker.解剖黑暗:大卫·林奇的电影关键词[J].电影世界,2015,08.
[3]禇艳,郭恺.诡异的狂野之徒——大卫·林奇的电影世界[J].电影文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