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急性后循环梗死临床特征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

方法选取88例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0例(56~79岁)和高龄组48例(≥80岁)。

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于病后4周采用Rankin量表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高龄组患者发生房颤、肢体乏力及头晕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预后不良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危险因素方面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差异,并且患者预后效果相对较差。

标签: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表现后循环脑梗死是一种发生在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中的严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极大。

我院对收治的88例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给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8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56~91岁,平均(73.2±3.1)岁。

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0例(56~79岁)和高龄组48例(≥80岁)。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7天内入院治疗,均符合我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存在前循环梗死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资料收集对患者性别、年龄、入院临床表现、既往病史以及家族史、吸烟饮酒史等资料进行记录。

1.2.2 影像学分析依据头颅MRI(磁共振)检查结果对病灶数量与部位进行记录,参照Caplan 研究方法划分后循环脑梗死责任血管,具体为:①近段:病灶部位在小脑后下动脉与颅内椎动脉的供血延髓以及部分小脑;②中段:病灶部位在小脑前下动脉与基底动脉的供血脑桥以及部分小脑;③远段:病灶部位在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吻侧以及发出的穿通动脉供血的枕叶、丘脑、中脑及部分小脑;④混合:同时受累2个及以上血管[1]。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MRI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MRI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MRI分析作者:直玉秋曹桂华于海华【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MRI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85例经MRI证实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85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依次为语言障碍(60%)、肢体无力(57.84%)、头晕(35.14%)、眩晕、(35.14%)、呛咳(30.27%)、呕吐(26.49%)及行走不稳(18.38%)等;临床体征依次为:病理征阳性(65.41%)、构音障碍(52.43%)、中枢性面瘫(48.11%)、肢体偏瘫(44.86%)、舌瘫(33.51%)、眼震(27.57%)、偏身感觉障碍(27.03%)、共济失调(21.62%)、咽反射迟钝(18.38%)、四肢瘫痪(17.30%)、眼肌瘫痪(11.89%)等。

MRI检查单部位梗死多于多部位梗死,其中单部位梗死占72.43%(中脑3例,桥脑89例,延髓19例,小脑18例,枕叶4例,桥延交界1例),多部位梗死占27.57%。

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对其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头颅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关键词】脑梗死;后循环;MRI后循环脑梗死(POCI)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尤其多灶性后循环脑梗死明确的定位诊断更加困难。

往往是一个梗死病灶症状或体征掩盖了另一个梗死病灶的症状或体征。

CT问世以前,对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断局限在经典理论指导下,CT问世以后,发现一些根据临床表现定位大脑半球病变患者CT 没有显示病灶或显示脑干、小脑病灶,由于CT存在颅底伪影干扰,所以CT明确幕下病灶有一定的局限性。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对后循环系统供血区脑梗死诊断的困难。

本研究对PO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提高对POCI的诊断能力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1995年制定的国内后循环梗死诊断标准[1],收集我科2005年1月~12月住院脑梗死患者1491例,经头部MRI证实有后循环新鲜梗死病灶患者185例,占同期住院患者12.41%。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n ,
, L i W e i , L u o R u i ,G o n g T a o ,L u G u i j i n g . J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H o s p i t a l ,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Co r r e s po n di n g a u t h o r : 几 g T ao,Ema i l : gb 2 0 59 8@ s i n o .c o m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p o s t e i r o r
Mi n i s t r y o f H e a l t h ,B e i j i n g 1 0 0 7 3 0 ,C h i n a ; 2 D e p a r t me n t f o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Me d i c i n e , X i a n g y a H o s p i t a l ,
中国心血管杂志 2 0 1 4年 4月第 1 9卷第 2期
C h i n J C a r d i o v a s c Me d , A p i r l 2 0 1 4, V o 1 .1 9,N o . 2

1 01 ・

临床研究 .
后循 环脑梗死 的临床特点及 相关危 险 因素分析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房硕在读研究生通信作者:胡沛霖,E m a i l :853776207@q q.c o m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房 硕1,2,胡沛霖2,王建民2,赵晓辉2(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邢台054000) 摘 要:后循环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㊁高致死率的特点,发病后快速有效的血管再通能够降低致死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㊂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为目前的研究热点㊂我们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就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病例选择㊁治疗方法以及围术期常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㊂关键词:脑梗死;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中图分类号:R 7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8-0913-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8.027 后循环脑梗死(po s t e r i o rc i r c u l a t i o n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P C C I ),特别是椎基底动脉(v e r t e b r a l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V B A )急性闭塞严重威胁生命,研究者们一直探索血管内介入治疗(E V T ),随着一些新的血管内治疗器械(支架取栓装置及血栓抽吸装置等)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开通率,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带来了更多希望,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㊂1 后循环血管闭塞现状P C C I 约占脑梗死的25%~40%,70%的P C C I是由动脉动脉栓塞㊁V B A 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造成的[1]㊂对于V B A 这样的大血管急性闭塞,其致死率达到86%,即使是幸存者其严重残疾率也高达65%[2],早期尽快开通闭塞血管,实现有效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的关键[3]㊂目前时间窗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 -T P A )静脉溶栓仍被认为是治疗急性卒中的首选方法[4-5]㊂但是,静脉溶栓由于治疗时间窗窄(r -T P A4.5小时,尿激酶6小时)㊁血管再通率低,仅有少数患者能够从中真正获益,且2/3的患者依然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5],对合并有大血管闭塞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其再通率更低(13%~18%)[6]㊂2 病例选择快速血管再通,实现有效再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的关键,然而即使成功再通,大动脉闭塞的病死率依然超过20%[1],椎基底动脉闭塞(v e r t e b r a l -b a s i l a r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 ,V B A O )则病死率更高,因此如何筛选出合适的病例,怎样使更多患者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㊂2.1 治疗时间 基于精确的发病时间和治疗时间窗来选择是否采取再灌注治疗简单方便,只需进行C T 平扫除外颅内出血,勿需太多复杂的影像学检查,其不足是没有提供个体化的选择㊂目前对于后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最佳时间窗尚无定论,国内外指南均推荐血管内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这可能与P C C I 预后差有关,但这一观点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㊂在国际基底动脉闭塞合作研究[3](B A S I C S )中,在<3㊁3~6㊁>6~9㊁>9小时开始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1个月后预后差的比率分别为62%㊁67%㊁77%及85%㊂对于血管内治疗,M S Ⅲ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再通时间每增加30分钟,获得90天良好预后可能性下降12%,M R C L E A N 试验也得出相似结论,所以必须强调治疗效果的时间依赖性,尽早再通是良好预后的基础㊂2.2 病情评价 后循环A S P E C T S 评分(p o s t e r i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A S P E C T S ,p c -A S P E C T S )类似前循环急性卒中早期C T 评分(A c u t eS t r o k eP r o gn o s i s E a r l y CTS c o r e ,A S P E C T S ),可用于预测V B A 溶栓治疗的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发生率[8]㊂在C T 平扫或C T 血管造影原始图像(C T a n g i o g r a p h y so u r c e i m a g e s ,C T A S I )上行p c -A S P E C T S 评分,p c -A S P E C T S 的评分计为0~10分,每分对应每一侧的丘脑㊁小脑半球㊁大脑后动脉供血区,中脑以及脑桥各为2分;10分表示无任何低密度病灶,预后往往较好;0分预后最差,出血转化的发生率也高㊂这样的半定量评价系统有助于临床预判,联合MR I 的p c -A S P E C T S 可能更加敏感,也能够更好地评估预后㊂㊃319㊃‘临床荟萃“ 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u gu s t 5,2016,V o l 31,N o .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P u e t z等[8]认为C T A S I对缺血性改变的敏感性高于C T平扫,在C T A S I上的p c-A S P E C T S评分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㊂46例基底动脉闭塞(B A O)患者,p c-A S P E C T S评分ȡ8分患者中52%(12/23)临床预后较好,而评分<8分患者中仅有4%(1/ 23)㊂因此,C T A S I p c-A S P E C T S评分可用来鉴别那些即使获得再通也不会获得有利预后的V B A O患者,从而帮助快速筛选合适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㊂2.3影像学评价需有无创影像学证实存在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及有再通价值的大血管㊂采用C T A 或M R A对急性卒中患者进行评价,准确定位闭塞血管及代偿情况,以指导治疗,但不应耽误4.5小时内r-T P A静脉溶栓治疗㊂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 c u t e v e r t e b r a l-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A V B A O)目前尚无多模态影像(C T或M R I)检查进行病例选择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㊂M R-R E S C U和D E F U S E2研究[9-10]通过神经影像筛查出半暗带阳性的患者给予血管内治疗,虽然血管再通率增加,但在神经功能预后上未显示出任何获益㊂E S C A P E㊁E X T E N D-I A 和S W I F TP R I M E研究[9-10]都通过功能影像学检查筛选患者,只有存在缺血半暗带(E X T E N D-I A和S W I F TP R I M E)和(或)侧支循环丰富(E S C A P E)的患者才能入组,其血管内治疗组病死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但却可能排除一些通过血管内治疗而获益的患者,且这些可回收支架的研究均未针对先进的影像学选择标准在早期时间窗或晚期时间窗的应用进行探究,所以除C T/ C T A/M R I/MR A外,其他功能检查如C T P和M R 扩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等用于患者的选择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㊂3血管内治疗方法3.1动脉溶栓无论何种方法,早期再通是V B A O 患者良好预后的强烈预测因素[3]㊂目前专门针对后循环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㊂Z e u m e r等[14]在1983年首次报道了链激酶在V B A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㊂到目前为止多个病例系列研究发表了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结果,这些研究均支持良好再通是好的临床预后的必备条件[15-23]㊂其中最大的研究[23]报道了来自德国5个中心的180例应用尿激酶或链激酶的患者,病死率约43%,完全再通99例(55%),部分再通35例(19%),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研究分析指出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好于未再通患者㊂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没有显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2]㊂L i n d s b e r g 等[21]比较了420例V B O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静脉溶栓76例,动脉溶栓344例,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高于静脉溶栓组(65%v s53%),而两者幸存率分别是50%和45%,良好功能预后率(m R Sɤ2)分别为24%和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基底动脉国际合作研究[22](B a s i l a rA r t e r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o p e r a t i o n S t u d y,B A S I C S)有相似的结果:592例急性起病的B A O患者,其中抗栓治疗(183例)㊁静脉溶栓(121例)㊁动脉溶栓(288例),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高于静脉溶栓组(83%v s71%),预后方面未显示出各种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在溶栓药物方面以上研究仅有少数使用了r-T P A,其数据已不能反映当前的临床实践㊂目前仅有的研究比较了r-T P A和尿激酶及尿激酶原用于动脉溶栓的疗效[24],该研究收集了55例大血管闭塞的患者,33例接受了r-T P A,22例使用了尿激酶㊂18例B A O患者,在血管再通率㊁预后㊁病死率㊁症状性颅内出血等方面差别不大㊂尽管V B A急性闭塞采用静脉途径和(或)动脉途径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良好功能预后率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总体治疗效果仍欠佳[22,25]㊂3.2机械取栓对于机械取栓,除了V B A,现在的研究通常包括其他大血管(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㊂M e r c i回收装置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 D A)认可的机械取栓装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㊂其后又开发了P e n u m b r a系统,是一个利用负压吸取血栓的装置㊂P e n u m b r a装置因其试验证明82%的血管再通率,11%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25%的患者具有较好临床预后而获得美国F D A批准用于血运重建,但是该实验仅仅有11例V B A O的患者被纳入研究㊂第一代及第二代机械取栓装置都有血运重建率低(约50%)㊁手术操作并发症高等弊端,于是又开发了第三代基于支架原理的机械取栓装置㊂其中S o l i t a i r e支架系统最具代表性,2012年发表的S W I F T(关于S o l i t a i rR e t r i e v e r 与M e r c iR e t r i e v e r的头对头研究)研究[26]证实了S o l i t a i rR e t r i e v e r机械取栓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于同年获得美国F D A批准㊂S o l i t a i r e支架系统是一种自膨式可回收镍钛合金支架,与老一代取栓器械(M e r c i)相比,闭塞血管㊃419㊃‘临床荟萃“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6,V o l31,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成功再通及良好预后率相似,但出血并发症㊁病死率更低[27-28]㊂应用该支架系统用于A V B A O患者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最高可达90%以上[28-33],能极大提高良好预后率,显著降低病死率,且相对安全㊂见表1㊂表1S o l i t a i r 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效果(%)研究年份例数再通率m R Sɤ2病死率M o r d a s i n i等[28]20131478.628.635.7E s p i n o s a等[29]20131894.450.022.2高峰等[30]20153093.030.030.0M a t t l e等[31]20112990.045.031.0M o u r a n d等[33]20143174.035.032.0 2015年G o r y等[32]回顾性分析了22例A B A O 患者应用S o l i t a i r e支架取栓治疗的效果,还一并分析了15个研究,共312例A B A O患者,其结果显示:血管再通率达到81%(95%C I=73%~87%),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4%(95%C I=2%~8%),良好功能预后(m R Sɤ2)为42%(95%C I=36%~48%),病死率为30%(95%C I=25%~36%)㊂与以上结果相似(表1),同样支持良好再通是改善预后的决定因素,并且发现年龄和B A远端闭塞与有利的结果显著相关㊂令人振奋的是新近国内高峰等[30]发表了国内V B A O患者使用S o l i t a i r e T M支架取栓例数(30例)最多的报道,并与国际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国内血管内介入治疗也已达到国际水平㊂以上研究均为小样本㊁单中心研究,未来尚需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疗效,相信随着材料科学的改进和术者技术手段的提高A B A O的疗效将更上一层楼㊂另外,国外尚有T r e v o㊁R e v i v e㊁A p e r i o等支架用于机械取栓以及血管内超声分解术碎栓后抽吸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未有使用的报道,这里不再叙述㊂3.3桥接治疗和联合治疗桥接治疗[34-35]是静脉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溶栓和(或)联合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或单纯球囊扩张术)㊂它结合了快速使用静脉溶栓药物和血管内治疗时间窗的延长两大优势,从而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28,36-39]㊂国内李水仙等[38]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对比研究中收集了42例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组24例,后循环组18例,两组间比较后循环血管再通率更高(83.3%v s58.3%),颅内出血发生率更低(0,0%v s20.8%),两组间病死率相似㊂联合治疗组在良好功能预后(m R Sɤ2)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均优于先前常规治疗的报道,认为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大血管闭塞患者预后,且更适用于P C C I的治疗㊂M o h l e n b r u c h等[37]报道了24例A B A O患者,其中21例(87.5%)机械取栓前以静脉r-T P A溶栓桥接治疗,6例患者接受动脉溶栓,7例患者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机械取栓的同时接受了支架植入术,结果显示静脉或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5%,如果算上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则血管再通率达到87.5%,良好功能预后(m R Sɤ2)33%,病死率25%,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其结果显示联合多种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并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㊂D o r n a k等[36]的报道得出相似结论,并且再通时间越短,预后越好㊂国人B A急性闭塞往往是建立在严重V B A狭窄的基础上,天坛医院G a o等[40]报道了13例A V B A O合并重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性V B A狭窄的患者,应用S o l i t a i r eA B支架取栓,取栓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V B A重度狭窄影响远端灌注或30分钟后重复血管造影显示残余狭窄处有新鲜血栓附着,则进行血管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植入术㊂结果显示,13例患者取栓后血管再通分级(t h r o m b o t y s i s i n c e r e b r a l i n f e c t i o n,T I C I)ɤ2,10例患者进行了A p o l l o或W i n g s p a n支架,3例患者进行单独球扩, 13例患者成功再灌注率达100%,症状性颅内出血并发症为0,76.9%的患者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S t r o k e S c a l e,N I H S S)评分下降10分以上,90天良好功能预后(m R Sɤ2)为46.1%,2例患者出现非手术相关死亡㊂认为联合支架取栓和成行术对于合并重度狭窄的A V B A O患者是安全㊁有效的㊂这与高峰[30]㊁吕燕华等[39]的报道相一致㊂总之,A V B A O患者往往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病死率高,第一时间实现血管再通非常重要,更短时间的血管再通㊁更高的血管再通率通常预示更好的预后㊂S o l i t a i r e支架取栓装置为基础的多种方式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及良好功能预后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可作为A V B A O的一线治疗方法㊂另外,在时间节点的把握上,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血管内治疗,均强调了预后的时间依赖性[41-44]㊂所以,应更加重视时间节点的重要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量缩短入院到静脉溶栓㊁血管影像学检查到动脉穿刺㊁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等重要的时间节㊃519㊃‘临床荟萃“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6,V o l31,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点[45]㊂从医院层面成立急诊卒中介入治疗小组,建立神经科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介入导管室多科室合作为基础的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㊂神经科医师常驻急诊科,患者入院时就能够做到快速诊疗,全程陪同检查,快速判读影像及化验结果,强调桥接治疗的重要性,排除禁忌证后立刻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同时无创血管影像学检查筛选出适合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㊁介入小组导管室手术准备均同步进行,使各个治疗节点实现无缝对接,最大限度的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改善预后㊂国际上关于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的时间管理目标见表2[46]㊂表2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的时间管理目标项目时间(m i n)就诊到完成C T检查<25就诊到开始静脉溶栓<60就诊到动脉穿刺<120动脉穿刺到开始取栓<45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904围术期常见问题[47]4.1麻醉方式目前关于麻醉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意见,M RC L E A N试验分析提示,非全身麻醉的患者有更好的3个月功能预后,但麻醉方式没有进行随机化[48]㊂美国一项专家共识[49]推荐对意识水平较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l a s g o w C o m aS c o r e, G C S评分<8分),气道保护性反射缺失,呼吸困难,烦躁不能配合以及出现这些特征的选定的后循环卒中患者进行全身麻醉㊂我国专家共识[47]推荐根据导管室条件㊁医生经验及患者的配合程度可以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㊂4.2动脉溶栓药物包括r-T P A和尿激酶,最佳计量和灌注速率尚不确定,推荐动脉内使用r-T P A总剂量不超过40m g,1m g/m i n;尿激酶总剂量不超过80万U,1万~2万U/m i n,每5~10分钟观察造影结果,以最小剂量达到血管再通标准为宜㊂4.3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推荐使用血管内机械开通治疗的患者,可于术后开始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需要行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可于术前或植入支架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m g及氯吡格雷300m g的负荷量口服或鼻饲,术后持续给予阿司匹林100~300m g/d及氯吡格雷75m g/d,疗程1~3个月㊂4.4肝素急诊血管内治疗术中肝素的使用尚有争议,国际临床研究不建议取栓术中肝素化,以免导致术后出血转化㊂推荐参考剂量50~70I U/k g,静脉注射,维持激活凝血时间(A C T)200~300s㊂4.5围术期血压管理推荐血管内开通治疗前血压控制在180/105mmH g(1mmH g=0.133k P a)以下;血管内开通治疗后,高血压患者应降血压控制在低于基础血压20~30mmH g,但不应低于90/60 mmH g㊂4.6监护病房管理术后至于神经监护病房(N I C U),至少24小时心电㊁血压监护,24内复查头C T和脑血管检查(T C D㊁M R A㊁C T A㊁或D S A),同时神经系统全面体格检查(N I H S S)㊂5展望正如刘新峰教授所言2015年迎来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春天,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光明㊂相信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发展㊁新器材的使用以及工作流程的优化,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定会不断提升,给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受益㊂参考文献:[1] L i n f a n t e I,W a l k e rG R,C a s t o n g u a y A C,e t a l.P r e d i c t o r so fm o r t a l i t y i n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N o r t hA m e r i c a nS o l i t a i r eA c u t eS t r o k eR e g i s t r y[J].S t r o k e,2015,46(8):2305-2308.[2]S c h o n e w i l l e W J,A l g r a A,S e r e n a J,e t a l.O u t c o m e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 b a s i l a r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t r e a t e dc o n v e n t i o n a l l y[J].J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 P s y c h i a t r y,2005,76(9):1238-1241.[3] V e r g o u w e n M D,A l g r aA,P f e f f e r k o r nT,e t a l.T i m e i s b r a i n(s t e m)i n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J].S t r o k e,2012,43(11):3003-3006.[4]J a u c hE C,S a v e rJ L,A d a m s H J,e ta l.G u i d e l i n e sf o rt h ee a r l y m a n a g e m e n to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ag u i d e l i n e 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S t r o k e A s s o c i a t i o n[J].S t r o k e,2013,44(3):870-947.[5] E m b e r s o n J,L e e sK R,L y d e nP,e ta l.E f f e c to f t r e a t m e n td e l a y,a g e,a n ds t r o k es e v e r i t y o nt h ee f f e c t so f i n t r a 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l y s i sw i t h a l t e p l a s e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 s t r o k e:am e t a-a n a l y s i s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p a t i e n td a t a f r o mr a n d o m i s e dt r i a l s[J].L a n c e t,2014,384(9958):1929-1935.[6] A s a d iH,D o w l i n g R,Y a nB,e t a l.A d v a n c e s i n 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 s t r o k e[J].I n t e r n M e dJ,2015,45(8):798-805.[7] K h a t r i P,Y e a t t s S D,M a z i g h iM,e t a l.T i m e t o a n g i o g r a p h i cr e p e r f u s i o na n d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a f t e r 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 s t r o k e:a na n a l y s i so fd a t af r o m 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M a n a g e m e n to fS t r o k e(I M SI I I)p h a s e3t r i a l[J].L a n c e tN e u r o l,2014,13(6):567-574.[8] P u e t zV,S y l a j aP N,H i l lM D,e t a l.C Ta n g i o g r a p h y s o u r c e㊃619㊃‘临床荟萃“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6,V o l31,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i m a g e s p r e d i c tf i n a li n f a r c te x t e n t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b a s i l a r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9,30(10):1877-1883.[9] L a n s b e r g M G,S t r a k a M,K e m p S,e ta l.M R I p r o f i l ea n dr e s p o n s e t oe n d o v a s c u l a rr e p e r f u s i o na f t e rs t r o k e(D E F U S E2):a p r o s p e c t i v ec o h o r ts t u d y[J].L a n c e tN e u r o l,2012,11(10):860-867.[10]J o v i n T G,L i e b e s k i n d D S,G u p t a R,e ta l.I m a g i n g-b a s e d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e r a p y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d u e t o p r o x i m a li n t r a c r a n i a la n t e r i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o c c l u s i o n t r e a t e d b e y o n d8h o u r sf r o m t i m el a s t s e e n w e l l: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m u l t i c e n t e ra n a l y s i s o f237c o n s e c u t i v e p a t i e n t s[J].S t r o k e,2011,42(8):2206-2211.[11] G o y a l M,D e m c h u k AM,M e n o n B K,e ta l.R a n d o m i z e da s s e s s m e n t o f r a p i d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E n g l JM e d,2015,372(11):1019-1030. [12] C a m p b e l lB C,M i t c h e l lP J,K l e i n i g T J,e ta l.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h e r a p y f o r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w i t h p e r f u s i o n-i m a g i n g s e l e c t i o n[J].NE n g l JM e d,2015,372(11):1009-1018.[13]S a v e rJ L,G o y a l M,B o n a f e A,e ta l.S o l i t a i r e w i t h t h eI n t e n t i o n f o r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a s P r i m a r y 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 f o r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S W I F TP R I M E)t r i a l: p r o t o c o lf o r a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m u l t i c e n t e r s t u d yc o m p a r i n g t h eS o l i t a i r e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de v i c e w i t hI Vt P Aw i t h I Vt P Aa l o n e i n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I n t JS t r o k e, 2015,10(3):439-448.[14] Z e u m e r H,H a c k e W,R i n g e l s t e i n E B.L o c a li n t r a a r t e r i a lt h r o m b o l y s i s i nv e r t e b r o b a s i l a r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cd i s e a s e[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1983,4(3):401-404.[15] H a c k e W,Z e u m e r H,F e r b e r t A,e t a l.I n t r a-a r t e r i a l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i m p r o v e s o u t c o m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 v e r t e b r o b a s i l a ro c c l u s i v ed i s e a s e[J].S t r o k e,1988,19(10): 1216-1222.[16] B r a n d t T,v o n K u mm e r R,M u l l e r-K u p p e r s M,e t a l.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o f a c u t e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V a r i a b l e sa f f e c t i n g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o u t c o m e[J].S t r o k e, 1996,27(5):875-881.[17] C r o s sD R,M o r a nC J,A k i n sP T,e t a l.C o l l a t e r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a n d o u t c o m e a f t e r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t h r o m b o l y s i s[J].A J N R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1998,19(8):1557-1563.[18]J u n g S,M o n oM L,F i s c h e rU,e t a l.T h r e e-m o n t ha n d l o n g-t e r m o u t c o m e sa n dt h e i r p r e d i c t o r si n a c u t e b a s i l a ra r t e r yo c c l u s i o n t r e a t e dw i t h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 t h r o m b o l y s i s[J].S t r o k e, 2011,42(7):1946-1951.[19] Y uY Y,N i uL,G a oL,e t a l.I n t r a a r t e r i a l t h r o m b o l y s i sa n ds t e n t p l a c e m e n t f o ra c u t eb a s i l a r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J].JV a s cI n t e r vR a d i o l,2010,21(9):1359-1363.[20]S m i t h W S.I n t r a-a r t e r i a l 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f o r a c u t eb a s i l a r oc c l u s i o n:p r o[J].S t r o k e,2007,38(2S u p p l):701-703.[21] L i n d s b e r g P J,M a t t l e H P.T h e r a p y o f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o c c l u s i o n:a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c o m p a r i n g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a n d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J].S t r o k e,2006,37(3):922-928.[22]S c h o n e w i l l eW J,W i j m a nC A,M i c h e l P,e t a l.T r e a t m e n t a n do u t c o m e s o f a c u t e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 i n t h eB a s i l a rA r t e r y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o p e r a t i o n S t u d y(B A S I C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r e g i s t r y s t u d y[J].L a n c e tN e u r o l,2009,8(8):724-730. [23]S c h u l t e-A l t e d o r n e b u r g G,H a m a n n G F,M u l l M,e t a l.O u t c o m e o f a c u t e v e r t e b r o b a s i l a r o c c l u s i o n s t r e a t e dw i t h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f ib r i n o l y s i s i n180p a t i e n t s[J].A J N R A m 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6,27(10):2042-2047.[24]S u g g R M,N o s e r E A,S h a l t o n i HM,e ta l.I n t r a-a r t e r i a lr e t e p l a s e c o m p a r e d t o u r o k i n a s e f o r t h r o m b o l y t i c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i n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A J N R A m 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6,27(4):769-773.[25] O t t o m e y e r C,Z e l l e r J,F e s l G,e t a l.M u l t i m o d a l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i na c u t eb a s i l a r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l o n g-t e r m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 a n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J].S t r o k e,2012, 43(8):2130-2135.[26]S a v e r J L,J a h a nR,L e v y E I,e t a l.S o l i t a i r e f l o wr e s t o r a t i o nd e v i c e v e r s u s t h e M e r c i R e t r i e v e r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i s c h a e m i cs t r o k e(S W I F T):ar a n d o m i s e d,p a r a l l e l-g r o u p,n o n-i n f e r i o r i t y t r i a l[J].L a n c e t,2012,380(9849):1241-1249.[27] R a p h a e l i G,E i c h e l R,B e n-H u r T,e t a l.M u l t i m o d a lr e p e r f u s i o n t h e r a p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o c c l u s i o n[J].N e u r o s u r g e r y,2009,65(3):548-552,552-553.[28] M o r d a s i n iP,B r e k e n f e l d C,B y r n e J V,e t a l.T e c h n i c a l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e c h a n i c a lt h r o m b e c t o m y w i t ht h e S o l i t a i r e F R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D e v i c e i n a c u t e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o c c l u s i o n[J].A J N R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3,34(1):159-163.[29] E s p i n o s aD RM,P a r r i l l aG,Z a m a r r oJ,e ta l.T r e a t m e n to fa c u t e v e r t eb r o b a s i l a r oc c l u s i o nu s i n g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w i t h s t e n tr e t r i e v e r s:i n i t i a l e x p e r i e n c ew i t h18p a t i e n t s[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3,34(5):1044-1048.[30]高峰,孙瑄,莫大鹏,等.S o l i t a i r e T M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7):543-549.[31] M a t t l eH P,A r n o l d M,L i n d s b e r g P J,e ta l.B a s i l a ra r t e r yo c c l u s i o n[J].L a n c e tN e u r o l,2011,10(11):1002-1014. [32] G o r y B,E l d e s o u k y I,S i v a n-H o f f m a n nR,e t a l.O u t c o m e s o fs t e n t r e t r i e v e rt h r o m b e c t o m y i nb a s i l a r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a n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s t u d y a n d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J 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 P s y c h i a t r y,2015,87(5):520-525. [33] M o u r a n d I,M a c h i P,M i l h a u d D,e t a l.M e c h a n i c a lt h r o m b e c t o m y w i t h t h eS o l i t a i r ed e v i c e i na c u t e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o c c l u s i o n[J].JN e u r o i n t e r vS u r g,2014,6(3):200-204.[34] R u b i e r aM,R i b o M,P a g o l aJ,e ta l.B r i d g i n g i n t r a v e n o u s-i n t r a-a r t e r i a l r e s c u es t r a t e g y i n c r e a s e s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a n dt h el i k e l i h o o d o fa g o o d o u t c o m ei n n o n r e s p o n d e ri n t r a v e n o u s t i s s u e p l a s m i n o g e n a c t i v a t o r-t r e a t e d p a t i e n t s:ac a s e-c o n t r o l s t u d y[J].S t r o k e,2011,42(4):993-997.[35] B o n v i n C,M o m j i a n-M a y o rI,S e k o r a n j a L,e ta l.S t r o k es e v e r i t y a n dr e s i d u a l f l o w d e t e r m i n e db y t r a n s c r a n i a lc o l o u r-㊃719㊃‘临床荟萃“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6,V o l31,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 ode du l t r a s o u n d(T C C D)p r e d i c t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a n dc l i n i c a lo u t c o m e d u r i n g t h r o m b o l y s i s[J].JN e u r o l S c i,2010,296(1-2):96-100.[36] D o r n a kT,H e r z i g R,S a n a kD,e ta l.M a n a g e m e n to fa c u t e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oc c l u s i o n:s h o u ld a n y t re a t m e n t s t r a t e g yp r e v a i l[J].B i o m e d P a p M e d F a c U n i v P a l a c k y O l o m o u cC z e c hR e p u b,2014,158(4):528-534.[37] M o h l e n b r u c h M,S t a m p f lS,B e h r e n s L,e ta l.M e c h a n i c a lt h r o m b e c t o m y w i t h s t e n tr e t r i e v e r si n a c u t e b a s i l a ra r t e r yo c c l u s i o n[J].A J N R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4,35(5):959-964.[38]李水仙,郑维红,林威,等.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对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06):336-340.[39]吕燕华,曹亦宾,吕宪民,等.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治疗[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602-605. [40] G a oF,L o WT,S u n X,e ta l.C o m b i n e du s eo fm e c h a n i c a lt h r o m b e c t o m y w i t ha n g i o p l a s t y a n ds t e n t i n g f o ra c u t eb a s i l a r o c c l u s i o n s w i t hu n d e r l y i n g s e v e r e i n t r a c r a n i a lv e r t e b r o b a s i l a r s t e n o s i s:p r e l i m i n a r y e x p e r i e n c e f r o m as i n g l eC h i n e s ec e n t e r[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5,36(10):1947-1952.[41] K h a t r i P,Y e a t t s S D,M a z i g h iM,e t a l.T i m e t o a n g i o g r a p h i cr e p e r f u s i o na n d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a f t e r 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 s t r o k e:a na n a l y s i so fd a t af r o m 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M a n a g e m e n to fS t r o k e(I M SⅢ)p h a s e3t r i a l[J].L a n c e tN e u r o l,2014,13(6):567-574.[42] F o n a r o w G C,Z h a oX,S m i t hE E,e t a l.D o o r-t o-n e e d l e t i m e sf o rt i s s u e p l a s m i n og e n a c t i v a t o r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o u t c o m e s i n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a q u a l i t yi m p r o v e m e n t i n i t i a t i v e[J].J AMA,2014,311(16):1632-1640.[43] G o y a l M,D e m c h u k AM,M e n o n B K,e ta l.R a n d o m i z e da s s e s s m e n t o f r a p i d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E n g l JM e d,2015,372(11):1019-1030. [44]S a v e r J L,G o y a l M,B o n a f e A,e t a l.S t e n t-r e t r i e v e rt h r o m b e c t o m y a f t e r i n t r a v e n o u s t-P Av s.t-P Aa l o n e i n s t r o k e[J].NE n g l JM e d,2015,372(24):2285-2295. [45]刘新峰.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新篇章[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18(11):1121-1123.[46]S a c k sD,B l a c kC M,C o g n a r dC,e t a l.M u l t i s o c i e t y C o n s e n s u sQ u a l i t y I m p r o v e m e n t G u i d e l i n e sf o rI n t r a a r t e r i a l C a t h e t e r-d i re c t e d T r e a t m e n t of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f r o m t h e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 o fN e u r o r a d i o l o g y,C a n a d i a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R a d i o l o g y A s s o c i a t i o n,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a n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R a d i o l o g i c a lS o c i e t y o f E u r o p e,S o c i e t y f o r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A n g i o g r a p h y a n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S o c i e t y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R a d i o l o g y,S o c i e t y o fN 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 f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T h e r a p y,a n dS o c i e t y o fV a s c u l a ra n d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N e u r o l o g y[J].A J N R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3,34(4):E0.[4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0):556-560.[48] B e r k h e m e rO A,F r a n s e nP S,B e u m e rD,e t a l.A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 o f i n t r a a r t e r i a l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E n g l JM e d,2015,372(1):11-20.[49] T a l k eP O,S h a r m aD,H e y e rE J,e t a l.R e p u b l i s h e d:S o c i e t yf o rN e u r o s c i e n c ei n A n e s t h e s i o l og y a n d C r i t i c a lC a r ee x p e r tc o n s e n s u s s t a t e m e n t:a n e s t h e t i cm a n a g e m e n to f e n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4,45(8): e138-e150.收稿日期:2016-04-01编辑:﹏﹏﹏﹏﹏﹏﹏﹏﹏﹏﹏﹏﹏﹏﹏﹏﹏﹏﹏﹏﹏﹏﹏﹏﹏﹏﹏﹏﹏﹏﹏﹏﹏﹏﹏﹏﹏﹏﹏﹏﹏﹏﹏﹏﹏﹏﹏﹏﹏﹏武峪峰(上接第912页)4.3作用特点空腹情况下,口服后30分钟开始起效,2小时后可达到血药峰浓度,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㊂一般空腹服用,每日1次㊂4.4细节提示此类药物起效较慢,需服用数周才明显见效;一旦停用此类药物,其药效也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完全消失㊂此类药物可引起水肿及体重增加,原则上心衰患者忌用㊂5二肽基肽酶-4(D P P-4)抑制剂5.1代表药物西格列汀㊁维格列汀㊁沙格列汀㊁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㊂5.2作用机制 D P P-4抑制剂主要通过减少G L P-1的降解,增加血液中G L P-1的水平间接发挥作用㊂5.3服用方法每日1次,餐前服用为宜;如果餐前忘服,可餐中加服㊂5.4细节提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㊂收稿日期:2016-04-12编辑:张卫国㊃819㊃‘临床荟萃“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6,V o l31,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展性卒中54例相关因素分析

进展性卒中54例相关因素分析
检验 。
2 结 果
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 自S糖 , t 当患 者应用 降 糖药 或胰 岛素
使 糖 过 低 时 , 会 出 现 神 经 系 统 症 状 , 病 情 加 重 J 因 也 使 。 此 , 持 血糖 在 正 常 范 围 十 分 重 要 。 维 长 期 高 血 压 或 应 激 状 态 下 的 高 m 压 都 使 脑 循 环 、 灌 注 脑
( IA ) sC M1 含量 均增加 , 并引起 广泛 的微 I 仉管损伤 , 导致 糖尿 病患者发生脑梗死 , 而脑组织缺 血反过来 进一步促 进 IA C M1
的 表 达 , 成恶 性 循 环 , 终 导 致 卒 中进 展 。 同 时 , 细 胞 所 形 最 脑
13 统计 学 方 法 两组 间 进行 检 验 , 他指 标 应用 t . 其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20 0 5年 7月 至 20 0 8年 7月
3 讨 论
本 组研 究结 果表 明 : 血 管狭 窄 、 血糖 、 当降压 、 脑 高 不 发
热 与进 展性卒 中关 系 密切 , 消化 道 出血 、 内环 境紊 乱 等与 脑
时间从 数小 时到 1 4d不等 , 多发生住发病后 6h至 1周 , 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 , 致残 率和病 死率较高 , 易产生 医疗 容
纠纷。
【 关键词 】 进展性 中; 相火 因素 ; 腑 l管病 n L
目前 , 于进 展 性 卒 中 的相 关 报 道 不 少 , 为 其 发 病 机 关 认 制 复 杂 , 因较 多 , 通 过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5 病 现 4例 进 展 性 卒 中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 部 分 相 关 因素 进 行 分 析 。 对

以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56例临床分析

以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56例临床分析
缺 血 后 脑 组 织 损 害 的 实 质 是 神 经 细 胞 膜 及 亚 细 胞 器 膜 过 氧
管, 改善脑循环 , 对病变部位血管扩张作 用弱, 避 免 脑 盗 血 发
生 。 奥 扎格 雷钠 已广 泛 应 用 于 心 脑 血 管 病 , 单 用 于 急 性 进 展
性 脑 卒 中 的 治 疗 效 果并 不 理想 , T a k a b a t a k e等 ¨ 6 研 究 了奥 扎 格 雷 钠 与 依 达 拉 奉 联 合 治 疗 的疗 效 , 与 奥 扎 格 雷 钠 单 药 治 疗 相 比, 联合治疗优 于单药治 疗 , 尤 其 对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脑 梗
华神经科杂志 , 1 9 9 6 , 2 9 ( 6 ) : 3 8 1 3 8 3 .
症 状 有 改善 作 用 , 可 抑 制 迟 发 型 神 经 元 死 亡 。 脑 梗 死 的基 本
病 理基 础 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在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发 生 发 展 过 程 中, 血小板扮演重要作用 , 当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破 裂 后 , 内皮 下胶原组织暴露 , 同时在 炎性 细胞作 用下 , 血 小 板 黏 附 在 破
小板聚集抑制剂 , 两 者 是 一对 维持 正 常 血 液 循 环 的 重 要 调 节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J ] . No To S h i n k e i , 2 0 0 3 , 5 5 ( 7 ) : 5 8 9
c o mb i n a t i on t h e r a p y wi t h e d a r a v on e a nd s o d i u m o z a gr e l f or a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采用头颅CT或者是MRI、心脏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头颅CTA或者是DSA等检查,并且在入院时、4周后、8周后采用Barthel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对其病变部位、危险因素、以及DSA表现以及预后的关系进行评价。

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8周后患者的Barthel评分大于85分的有65%(39/60),小于85分的患者有30%(18/60),发生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为5%。

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对其实施检查的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采用CT或者是MRI,而且及时的对患者进行cta检查或者是DSA检查,可以尽快的了解患者的病变范围和具体位置,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的进行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特点;预后【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113-02临床上后循环脑梗死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比较高,而且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1]。

临床上讲后循环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这种系统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组成的,主要作用是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的颞叶以及脊髓提供充足的供血。

因此发生这种疾病后,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才能对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2]。

本次研究特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60例,主要探讨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

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60例,且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不超过3天。

后循环脑梗死例临床与预后探究实践

后循环脑梗死例临床与预后探究实践

后循环脑梗死例临床与预后探究实践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156例临床与预后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56例进行分析,给其采用X线片或CT 检查,采用Barthel评分进行评估,分析其危险因素,观察其病变部位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高血糖、心脏病以及既往卒中病史。

患者Barthel评分有104例>85分,占比为66.7%,有45例≤85分,占比为28.8%,有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5%。

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需要及时采用CT或X线片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提高其预后效果。

标签: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表现;预后情况【Abstract】Objective The clinical and prognosis of 156 cases of posterior.Methods 1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analyzed. X-ray and CT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Barthel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and the location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were 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smoking and alcoholism,hyperglycemia,heart disease,and past history of stroke. There were 10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arthel score >85 points,accounted for 66.7%,45 cases of less than 85,accounted for 28.8%,7 patients died,the mortality rate was 4.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osteriorIt needs to be diagnosed by CT or X-ray in timeTo determine the site of the lesion and to give effective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Key words】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Prognosis后循環的组成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又被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作用是为小脑、脑干、丘脑、枕叶、海马、脊髓以及部分颞叶提供血液。

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方法将发病72 h内住院的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口服,胞二磷胆碱钠静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疗程均15 d,在治疗后测查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有临床实用价值。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超早期溶栓和神经保护治疗,溶栓治疗有时间限制,而无时间限制的神经保护治疗也陷入了困境,常规途径的神经保护药物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效果不理想。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恩必普注射液),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是国际上首个作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个病理环节的创新药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我国原创的抗脑缺血新化学实体药物,属国家I 类新药,具有保护线粒体和改善微循环的独特作用。

丁苯酞软胶囊剂目前在临床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丁苯酞注射液的开发弥补了丁苯酞软胶囊剂在治疗中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吞咽困难患者服药不便及口服生物利用度不理想。

现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药物经济学以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全国核心城市神经科领域专家普遍认可,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相对其它基础药物更适合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使用,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不受溶栓治疗窗的限制,可改善缺血区脑灌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挽救半暗带脑细胞,使患者更大获益,早日康复。

笔者所在科2010年10月-2011年12月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2010年10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

后循环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临床研究

后循环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临床研究

后循环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临床研究【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临床研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08-02椎-基底动脉闭塞临床症状重,有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病死率75%-86%[1]。

动脉内溶栓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将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动静脉溶栓治疗的3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病例一般资料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0-68岁,平均54岁;对照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4-71岁,平均55岁;2组均做心电图,急查血糖,排除低血糖及心脏病引起的症状。

1.1.2临床表现眩晕伴恶心,呕吐20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18例;偏身感觉障碍8例;意识障碍4例;偏瘫6例.发病6h以内接受治疗11例,大于6h7例,其中最长达15h。

1.1.3治疗组与对照组36例患者均行ct检查,除外脑出血及大面积低密度灶并且无动脉溶栓的禁忌证[2],包括:临床症状呈明显改善趋势;有出血倾向;2个月内有手术或外伤史;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治疗前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1.2方法1.2.1对照组即行静脉溶栓治疗组介入前急查免疫四项,凝血四项,心电图和其他必要检查,即建立静脉通路,局部麻醉下行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脑动脉闭塞部位,脑动脉循环代偿情况,找出解释临床症状的责任血管,给予接触性或局部主流动脉溶栓治疗:尿激酶1万单位/分,持续注入,总量50-130万单位,并通过导引导管间歇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临床表现及相关检验,决定尿激酶用量.术后常规扩容,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

后循环脑梗死78例临床预后论文

后循环脑梗死78例临床预后论文

后循环脑梗死7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改变、cta或dsa结果及预后。

方法:收治发病时间85分64.1%,barthel85分50例(641%),barthel<85分24例(308%),死亡4例(51%)。

讨论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最常见的症状为眩晕、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其中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等。

对于老年患者出现眩晕时,应详细地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如颅神经、深浅感觉及共济检查等,对于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患者,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早期明确诊断,以防误诊及漏诊。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其中高血压仍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这与文献报道一致[2]。

对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应重视筛查各种危险因素,及时行头颅ct或mri,心脏及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头颈联合cta或dsa等血管评价等,明确病变的部位、病变的范围与责任血管的关系,从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入手,综合患者发病时间及临床、影像学改变等,及时进行有效的静脉或动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容、控制危险因素、血管内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外科手术、康复等治疗手段等,积极干预病情的进展,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后循环缺血所累及的大脑半球结构主要为枕叶、颞叶内侧及深部丘脑,另外少数还会累及到胼胝体及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脑室旁、扣带回等。

后循环脑梗死的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显示,脑桥、小脑、枕叶及丘脑为后循环梗死的最常见累及部位,后循环脑梗死有意识障碍者,往往提示病灶面积大或病灶范围广。

后循环脑梗死中以脑桥梗死最常见,多发于脑桥的原因考虑与脑桥的供血动脉的解剖特点有关,供应脑桥的动脉如旁正中动脉、短旋支、长旋支等动脉管腔细,侧枝循环少,并且是从基底动脉发出后垂直旁入脑桥内。

后循环脑梗死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后循环脑梗死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 bt c] O j t e oi e gt t e puc fc f nca li ,n aeosh m o s , o b e A s at r b cv T vs a et r et eto ato ao ir nu t bli cm i d ei n t e h h a i e s i g tn tv i n m ys n
i r r r l n t vnu rm o s ct ps r r i u t ncr r fr o P C ) n a—a e a adi r e os ho b l i i au oti r l i ee a i ac n( C I .Meh d Art sete t ti n a t y sn e eoe c ao b ln t i to s r pcv e o i
yn A GH l n t 1 eatetfN uo g , a gh nG nr o i l T nsa 30 , hn a ,W N a 一 g,e a.D p r n o erl y T nsa oge H s t , agh n0 0 0 C i m o n pa 6 a
a ay i a o d ce n6 C a e t wi n e me b t e n 1 d 7 o r . Ac o d n o t erte p u i p r a h, n ssw sc n u t o 0 P CI t n t o s tt ew e 2 a 2 h u s l d pi s h i n c r ig t i r e t a p o c h ha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溶栓组 (0例)和动静脉联合溶栓 治疗组 ( 2 联合治疗组,l 例 ) 0 ,采 用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卒 中量表 ( IS )评 定 NH S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J i a o — d a n , L I UM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l o g y , S i c h u a n U n w e m i t yA il f i a t e dH u a x i H o s p i t a l , C h e n g d u 6 1 0 0 0 0, C h i n a
n e s s ( 4 3 . 6 %) , s l u r r e d s p e e c h ( 3 9 . 7 %) , c r a n i l a n e r v e p l a s y ( 3 8 . 1 %) , u n i l a t e r a l l i mb n u m b n e s s ( 3 3 . 3 %) e t c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 i s t i c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b r a i n s t e m s y n d r o m e w e r e o n l y 1 3 c a s e s . I m a g i n g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 p o n s ( 4 7 . 6 %) t h e m o s t c o m m o n , o f l — l o w e d b y t h e c e r e b e l l u m( 2 7 . 0 %) , o c c i p i t a l ( 2 3 . 8 %) , m i d b r a i n ( 1 6 . 7 %) a n d s o o n . 1 2 6 p a t i e n t s , c l i n i c l a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a

后循环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1 De a t n . p rme t
Ce e a n a c o r s i ni s e i rCi c l to i 6 c s s L r br lI f r t Pr g e s o n Po t r o r u a i n: 5 a e IXu n e—y 。 W ANG h n a , S u—z e , AN Xio—y , NG h n hn F a n a NI Z o g—Il L ‘
由( 上表可 以看 出) 在麻醉前 以及 手术结束时 , 组 H 、 P组 问、 内 , 2 RB 组 眈较统计学无显著性 差异 。骨折 复位时 ,I HR明显低于 Ⅱ组 , 组 统计 学分 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 0 0 ) I B P< .5 , 组 P明显高于 Ⅱ , 组 统计学分析具有显 著 性差异 ( 0 0 ) 说 明麻醉过程 中前者 因麻醉药 物而产生 的血压 、 P< . 5 ; 心率 波 动明显小于后者 。 表 2 2组骨折复位时麻醉效果评估 ( %) n.
疗措 施 对预 后 有很 大 帮 助 。
【 关键词 】 后循环 ; 脑梗死 ; 临床分析 d i1 .9 9 ji n 10 o:0 3 6 /.s .0 6—15 .0 10 .0 s 9 9 2 1 .8 5 5
文章编号 :0 6—15 ( 0 1 O 10 9 9 2 1 )一 8—3 5 0 94— 2
医学信 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5 ・ 9 4
N .8 0 1 o0 2 1
M DC L F R _[ N E IA 0 M 1O A1
病例 分析
麻醉可以避免很多全麻及椎管 内麻 醉所产 生的副损 伤和并 发症 , 用药 物 所 相对单 一, 避免 了多种药物对机体 的伤 害及 药物间的相互作 用; 已有研究证 实, 外周神 经阻滞被认为是替代全身 应用阿 片类药 物进行疼 痛治疗 的一种 行之有效 的方 法 , 其中腰丛 神 经阻 滞 已成功 地用 于下 肢 手术 后 的疼 痛治 疗 J 。同时, 腰丛神经阻滞麻醉还有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 防止下 肢血管栓塞 的作用 , 以及费用低廉等等都令患者乐于接受 L 。 4 J 通 过本次 临床研究发现 , 骨粗隆 间骨 折手术治疗方 面, 在股 与腰 硬联合 麻醉相 比 , 腰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之具有类 似的麻醉效果 ; 同时腰丛 神经麻醉 具有对 患者生理状态干预小、 血流 动力学稳定 等优点 ; 且其和全麻 的效果进 行对 比 , 方法可 明显让阿片类药 物的使用 剂量有 所降低 。该 种麻 醉方式 此 由( 上表可 以看 出) 在骨折复位时麻醉效果 评估 方面 , 组麻 醉效果优 良率 可以作 为老年病人单侧股骨粗 隆间骨折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 。 , 2 组间 比较无显 著性 差异( > .5 , P 0 0 ) 说明 2 组具有类 似的麻醉效果 。 参 考 文 献 3讨论 . 1 唐 罗爱伦 , 腰丛神经 阻滞在高龄 患者髋关 节手术 中的 等. 随着外科 领域 手术技术 的断发 展和完 善 , 使得 各种复 杂患者 的手术 越 [ ] 徐仲煌 , 帅, 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1 ,2 2 :2 — 3 . 2 03 ()38 3 1 0 来越多 , 也给麻 醉安全带来新 的问题 和挑 战。老 年人病人 由于心血管 功 这 2 喻万柏. 神经刺 激器定位腰 丛一坐 骨神经联合 阻滞在老年人 能的衰退 , 完全代偿 这种血 流动力学 的波动 。若伴有 心肺功 能障碍 的 [ ] 曾振平 , 不能 下肢手术 的应用. 岭南现代 临床外科 ,00,0 2 :4 2 1 1 ( ) 17—19 4. 患者 , 能会发 生严重 的低血压或其 它麻醉并发症 , 醉风险较大 。而术 中 可 麻 3 神经刺激器定位 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全膝 关节置换术 的观察 大量输 液后 , 虽然可以暂时维持血压 , 椎管 内麻醉作用 消失后又可 引起 回 [ ] 王 宇. 但 研 究. 中外 医疗,00,8 8 . 2 1 0 :5 心血量 增加 , 重心脏 负荷 , 加 甚至诱 发心衰 j 。 a u G a , o e a . h ot i m a l sposo at o I e eo l x — 腰 丛神经阻滞 作用于腰丛神经的外 周 区域水平 , 对交感 神经影 响很 小 , [ ] K l l , uyJC t C,t 1 T eps r ru brpeu( sacmpr 4

浅析5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的关联

浅析5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的关联

2 . 2后循环梗死 的磁 共振成像结果 磁共振成像 结果显示 ,单一病变部 位3例 ,其 中枕 叶5 ,小脑 3 2 例 例 ,丘脑4 ,中脑 1 ,延髓2 ,脑桥 2 ,两个邻 近区域 1例 ,双 例 例 例 例 0 侧病灶 5 。有多个病 变部位 的有2 例 ,均在大脑半 球的6 ,分 别在 例 4 例 大脑半球 、小脑和脑干者 4 ,病变 在大脑半球和脑 干的5 ,在 大脑 例 例
结 果 显示 有 l 例表现 为 多个 病 变部位 。结 论 后 循 环梗 死 患者 的 临床症 状和 体征 可 表现 为 多种 多样 ,典型 表现 有助 于 P C 的诊 断 。脑干 1 OI
病 变的临床 特征 与 MR 检 查结果一 致 性较 多 。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键词 】后 循环 ;脑梗 死 ;磁 共振 成像 关 中图分 类号 :R 4 . 73 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2 1 0 2- 2 61 8 2 1)2 - 1 1 0 9
共 济 失调 89 (/ 6 、脑 神 经 麻 痹 ( 眼神 经 、面 神 经 、外 展神 .% 55 ) 动
/P C 的诊断 ,早期干 预尤为重要 。这就需 要有一 种可靠而 又方便  ̄O I
快捷 的检查手段 , 由于P C 患者行数字 减影血管造 影( A检 查有一 O I DS )
经).% ( 5) 8 9 5 6、饮水呛咳5 %( 5) / . 3 6、交叉性感觉异常3 % ( 5) 4 / . 2 6、 6 /
21 0 2年 7月第 1 0卷 第 2 期 1
善 ,大 部分患者评级 降为 I 级和 Ⅱ ,患者缓慢性心 律失常症状 明显 级 减轻 ,显示出D D D 对该病的 良好疗效。在为期3 月的随访 中 ,仅有一 个 例 患者 出现轻微 并发症 ,说明人体对D D D 的排异性 很低 ,毛继康等 对 植人心脏起 搏器术后 并发症的分析 中发现 ,在保证 良好术后处理 的前 提下 ,可有 效避免患者 的感染 、气胸 、房性快速性 心律失常 的并发 , 保证 了患者 的预后 。双腔 心脏起搏器 安装的关键是 正确穿刺部位 的选 择和心 房、心室 电极 的固定 ,在 围手 术期进行相 应的抗菌 、抗感 染护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病人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病人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病人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王超慧;夏德雨【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15)005【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6年2月在海军总医院诊治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病人72例(后循环组)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72例(前循环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一般资料与生化指标,并分析急性后循环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后循环组中小动脉闭塞型常见,其次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前循环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常见,其次是小动脉闭塞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明显高于前循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LDL-C、CRP、Hcy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0、0.324、0.4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CRP、LDL-C是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临床上以小动脉闭塞型为主,存在Hcy、CRP、LDL-C高表达状况,且Hcy、CRP、LDL-C是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si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PCCI).Methods Used a retrospective study,from September 2012 to February 2016,72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infarction in Navy General Hospita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group,the other 72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group.The clinical features were recorded,general information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compared,and the risk factors of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small artery occlusion type was the most common in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group and followed by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nfarction;and the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type was the most common 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group followed by small artery occlusion,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The two group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triglyceride (TG)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contents compared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homocysteine (Hcy) contents in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group (P<0.05).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LDL-C,CRP,Hcy were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ed to the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r=0.310,0.324,0.442,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cy,CRP and LDL-C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is more with small artery occlusiontype,Hcy,CRP,LDL-C are in the high expression,and the Hcy,CRP,LDL-C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whichcan be used as clinical diagnosis indicators of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总页数】4页(P604-607)【作者】王超慧;夏德雨【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 100048;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R255.2【相关文献】1.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陈玉辉;王音;徐蕾;李伟;罗瑞;龚涛;卢桂静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早期急性肾损伤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郭晓芳;陈鸣;顾勤3.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与前循环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J], 程培丽;刘迎梅;江玲玲;郭晓静4.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汪学军;徐勇忠;许名东;杨水泉;胡朝晖5.2型糖尿病足病人的临床特点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刘帅;廖玉荣;程美玲;宋承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4例

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4例

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4例张玉玺【摘要】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4例单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6%比对照组75.0%高,两组相比较x2=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1、2周后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t值分别为4.31、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且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2【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丹红注射液;长春西汀;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作者】张玉玺【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且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脑血管病学专家组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4],并经MRI或CT检查全部确诊为急性脑梗死,9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最短6h,最长两天。

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6∶28;年龄43~75岁,平均(60.1±5.8)岁;病程6~24 h,平均(16.7±3.4)h。

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3∶21,年龄42~74岁;平均(59.2±2.1)岁;病程6~27 h,平均(16.5±3.6)h。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上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氧气吸入、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常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静脉输入脑细胞营养剂、降血脂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患者血压、血糖高应予以降血压、降血糖,伴有脑水肿患者予以甘露醇等脱水降颅压处理。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所接收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以及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析其症状以及危险因素。

结果:后循环脑梗死常出现的症状有:眩晕、头晕以及肢体无力,其次是语言不清、行走不稳以及吞咽困难。

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以及高血压。

不常见因素:HCY5、以往卒中病史、酗酒、肿瘤8例和心房颤动。

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症状有头晕、眩晕等,危险因素: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以及高血压。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27-01从疾病特征角度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的情况十分相似,但是后循环脑梗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多年来在检查方面主要采用的是CT,这存在较大局限性,而且对后循环脑梗死的研究不多,因此,这也导致人们对后循环脑梗死认识不足。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影像学技术发展成熟并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其中磁共振成像等在临床检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对后循环脑梗死研究逐渐增多,例如便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后循环脑梗死症状、危险因素等[2],在治疗方面提供参考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所接收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两名以上神经科的医师实施诊断,同时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

纳入标准如下:第一,急性缺血性卒中距起病小于7d;第二,通过CT以及MRI检查之后,已经确诊是后循环脑梗死。

排除标准如下:第一,神经功能出现缺损的症状;第二,分水岭区和前循环脑梗死;第三,少见病因,例如血管炎、动脉夹层、脑静脉血栓以及创伤性的血管损伤等。

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6例,女性患者有44例,年龄为40至90岁,平均年龄是(68.3±11.2)岁。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观察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观察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观察后循环脑梗死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梗死。

本人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共32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8-82岁,平均54.8岁。

均经头颅MRI+DWI证实为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病。

1.2 临床表现:50例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分别表现眩晕、共济失调、偏身运动障碍、沟音障碍、呛咳、吞咽困难、偏盲、昏迷。

NIHSS评分分为2-14分。

1.3 方法:全部患者均行头颅MRI(对于有行MRI禁忌征反复复查头颅CT)、MRA进行血管评估,心电图及心脏彩超,颈部血管超声、TCD、CVDI,血压监测,实验室血糖、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相关血液检查。

收集患者的既往史;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纤颤、内分泌系统疾病,吸烟,饮酒、手术外伤史及有无服用抗凝药物病史等病史资料。

对于发病小于6小时证实为脑梗死NISHH评分大于4分患者及排除溶栓禁忌征患者,给予急诊溶栓治疗。

其中病人给抗血小板、抗凝、扩容、活血等治疗。

2 结果2.1 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29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13例,心房颤动6例,其他疾病6例。

2.2 治疗及预后:44例于治疗后7-1d生命体征稳定,出院预后良好,4例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继发性出血、肺部感染等)死亡。

3 讨论后循环脑梗死常起病隐匿,症状轻而在临床经常被忽视,进展加重后再行治疗效果及愈后率低,致残率高。

其占脑梗死20%,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或闭塞,同时伴有颈内动脉病变者,因代偿功能差,更易出现脑梗死。

其次是由于动脉病变及微栓子形成所致。

现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的最重要原因。

椎动脉起始部为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部位,其次为椎动脉第2段(即穿过横突孔部分)以及与BA起始部连接处,但后循环有症状的粥样硬化病变比颈动脉系统少见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例急性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关键词】急性;后循环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后循环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系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部位提供血液供应[1]。

急性后循环梗死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20%,具有临床表现复杂、隐匿性强、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2-3]。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院54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4例,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χ±s)为67.92±1
2.30岁。

急性脑梗死病例入选标准:根据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mri证实,并排除脑出血。

1.2分组根据mri显示的病灶部位进行分组,共分为四组。

a组为近段组,病灶位于延髓、小脑后下动脉分布区;b组为中段组,病灶位于桥脑、小脑前下动脉分布区;c组为远段组,病灶位于小脑上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分布区;d组为混合组,即上述任何2组或3组同时受累。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a组患者数最少,仅占总体的5.6%。

c 组患者数最多,占总体的40.7%。

各组临床症状情况:a组发生率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偏侧肢体无
力、眩晕、恶心呕吐、偏侧麻木。

b组发生率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偏侧肢体无力、口齿含糊、偏侧麻木、头晕(头昏)。

c组发生率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偏侧肢体无力、口齿含糊、偏侧麻木、头晕(头昏)。

各组临床体征情况:a组发生率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偏侧运动障碍、中枢性面舌瘫、眼震、共济失调。

b组发生率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偏侧运动障碍、中枢性面舌瘫、偏侧感觉障碍、眼震。

c组发生率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偏侧运动障碍、中枢性面舌瘫、偏侧感觉障碍、眼震。

3讨论
急性后循环梗死是指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血管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的梗死,病死率约为3.93-4.1%[4]。

由于早期ct技术对幕下梗死病灶诊断不敏感,导致临床对于后梗死的认识不如对前梗死认识清楚。

随着影像学检测技术的发展,ct血管成像(ctr)、mr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均能较好地检查出颅内外血管病变,使得学者对于后循环梗死的脑血管变化、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5-6]。

目前急性后循环梗死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7-10]。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后循环梗死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偏侧肢体无力、口齿含糊、偏侧麻木、头晕(头昏)、眩晕、恶心呕吐等。

临床体征主要为偏侧运动障碍、中枢性面舌瘫、眼震、共济失调、偏
侧感觉障碍等。

参考文献
[1]施国文,熊昕丽,林岩.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5):393-396.
[2]savitz si,caplan lr.vertebrobasiiar disease[j].n engl j med,2005,352:2618-2626.
[3]樊新颖,贾伟,李敏,等.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toast分型特征[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2):154-156.
[4]caplan lr,wityk rj,glass ta,et al.new england medical posterior circulation registry[j].ann neurol,2004,56(3):389-398.
[5]直玉秋,曹桂华,于海华.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mri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4):369-371.
[6]刘洪涛,李若桦,李爱东,等.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13(3):245-248.
[7]朱秀英,李雪亮,牛丽丹.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656-657.
[8]樊新颖,李敏,马敏敏,等.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1):
1122-1125.
[9]庾建英,刘继新,朱沂,等.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对急性后循环梗死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1,23(4):635-637.
[10]夏树箭.前循环、后循环急性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比较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2):121-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