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方神话的幻灭
东西方神话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神话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神话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神的形象,在西方神话中,神通常被描绘为人的形象,拥有
人类的特征和情感。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和奥林匹斯众神,他
们有着人类的外貌和行为。
而在东方神话中,神往往被描绘为形态
各异的生物,如中国神话中的龙、凤、麒麟等。
2. 神的属性,在西方神话中,神通常具有个人的意志和欲望,
他们经常与人类互动,有时甚至与人类结婚生子。
而在东方神话中,神往往被视为宇宙的力量和自然的象征,他们的行为更加超越个人
的欲望,更注重宇宙的平衡和秩序。
3. 神话故事的风格,西方神话中的故事通常注重冲突和战斗,
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战争的元素。
希腊神话中的战争之神阿瑞斯、爱
与美之女神维纳斯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而东方神话中的故事更注重
道德教化和智慧的传递,如中国神话中的伏羲、女娲等创世神话。
4. 神的地位和影响力,在西方文化中,神往往被视为至高无上
的存在,人们会进行祭祀和祈祷以获取神的保佑。
而在东方文化中,
神的地位相对较低,人们更注重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将神看作是自然力量的象征。
5. 宇宙观念,西方神话中的宇宙观念通常是线性的,认为时间是有起点和终点的,而东方神话中的宇宙观念往往是循环的,认为时间是无限循环的,宇宙的生成和毁灭是不断重复的。
这些例子只是东西方神话差异的一部分,可以看出两种神话文化在形象、属性、故事风格、地位和宇宙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多样性。
论《飘》对美国“南方神话”的解构
论《飘》对美国“南方神话”的解构《飘》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一部历史小说。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南方少女斯嘉丽·奥哈拉的故事,以及她在这段历史时期里的爱情、亲情、友情等人生经历。
同时,这部小说也对当时的美国南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可以说,《飘》是对美国“南方神话”的一次深度解构。
一、《飘》对南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批判在《飘》中,作者用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各种问题。
通过详细描写南北战争期间,一些南方资本家的利益驱动,士兵们的战争经历,以及各个社会阶层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南方社会的各种弊病。
刻画了南方社会中缺少自由思想、科学与艺术精神,以及对奴隶制度的精神与文化上的支持等等。
这个家族伦理、荣誉感是南方父辈们的一种传统,一种不可违抗的信仰,但其实也包含了许多陈腐的传统,恶俗,比如南方人的乐天、浪漫豁达和自傲,这些都反映了一种价值观的转型与价值观的销声匿迹。
二、《飘》对美国“南方神话”的解构美国“南方神话”是历史上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族神话。
它是自19世纪初南方州在联邦制下独立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认为南方人具有某种独特的精神和品质,这个品质是在英国殖民制度、种植园主社会文化、奴隶制度等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
《飘》通过塑造斯嘉丽等角色,批判性地揭露了美国南方“神话”的种种虚伪与现实矛盾。
首先,小说展现了那个时期的美国南方,在多层次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偏见、歧视和排斥现象,这些现象无疑与“南方神话”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飘》也对南方社会中那种所谓的“人人平等”、“白人至上”的观念进行了批判。
它指责了一个由人们信奉的传统文化目标是为了维护南方统治阶层的利益。
从而使社会中贫富两极分化,种族隔离,对于奴隶制的支持也同时暴露出来。
最重要的一点是,《飘》也反驳了南方所宣传的那种男性的“荣耀”标准。
以斯嘉丽的情感生活作为例子,她友如、妒如、痴如,确实和一个具有男性荣誉感的南方女性相去甚远,她的坚强和一直以来的努力才是实实在在给女性赋权的方法。
波特短篇小说中对美国南方神话的颠覆和重构
《 坟 》 ) 是 关 于 米 兰 达 儿 时 的记 忆 以及 对 周 围 世 界 的懵 懂 不 切 实 际 的幻 想 。他 们 依 然 坚 信 种 植 园 和 过 去 的 传 统 能 够
认 识 ,包 括 其 祖 母 和 黑 人 老 仆 的 生 平 和 经 历 ; 《 老人》
带给 他 们 光 荣 。
蚕 食 , 留 恋 过 去 的 美 好 时 光 ,带 有 悲 壮 色 彩 的 南 方 神 性 ”[ 3 成 就 了一 个 南 方 神 话 。 老一 辈 的 南 方 人 ,极 力 挽 留 种
话’” ] 。波特在 《 老人》 《 旧秩序 》等作品 中所 塑造 的米 植 园 和 奴 隶 制 度 , 他 们 拒 绝 工 业 文 明 的 侵 蚀 ,蜷 于 一 一 角, 兰 达 ,作 为新一代 的美 国青年 ,用 自己的独立 思考重新定 被视 作 “ 神话 ”的南方价值观 念:荣誉 、勇气 、独 立、尊
的 成 长历 程 。 其 中 《 旧秩序 》 中七 个短 篇 小说 ( 分 别 是 方 神 话 作 为 埋 藏 在 旧南 方 人 心 中抹 不 去 的 信 念 ,它 代 表 了 《 源头》 《 旅 程 》 《目击 者 》 《 马戏 团》 《 无 花 果树 》 过 去 的 荣 耀 与尊 严 ,在 工 业 化 的社 会 中 却 成 为 了 一 种 虚 假
部不同于福 克纳等一批 人笔下的 “ 约 克 纳 帕 塔 法 ” , 后 者 义 在 种 植 园 发 展 起 来 , 但 是 民 主 开 放 自由 的 资 本 主 义 仍 然
南 方 生 活 方 式 的 稳 定 性 与凝 固 “以其 对 南 方 生 活 的经 历 和 理 解 构 筑 了… 个 拒 绝 工 业 文 明 无 法 与 陈 规 旧 习相 抗 争 。 “
南方神话的幻灭_解读_伤心咖啡馆之歌_
收稿日期:2008-09-16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KYF101507037)。
作者简介:田颖(1977 ),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南方神话的幻灭解读 伤心咖啡馆之歌!田 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18)摘要: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第二代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文学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她不仅秉承了自威廉∃福克纳以来美国南方文学的传统,而且更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先行者。
在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南方文学后现代时期的嬗变已初见端倪,麦卡勒斯向∀南方神话#的宏大叙事开战,揭示了神话幻灭之后南方社会生活的巨变,反映了现代文明对人的精神和传统的侵蚀。
关 键 词:麦卡勒斯;南方神话;南方家庭罗曼司;南方文艺复兴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24(2008)12-0145-03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第二代作家,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在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备受争议,一方面美国当代重要作家戈尔∃伐达尔称她为∀南方最伟大的,最孚众望的作家#[1];但另一方面,很多评论家们把麦卡勒斯置于第一代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盛名阴影之下,∀不能确定她是一名主要作家还是次要作家,现代主义作家还是乡土作家#[2]。
她的中篇小说 伤心咖啡馆之歌!(1943)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由于作家本人曾在剧作 美妙的平方根!的序言中写道:∀我的中心主题是精神隔绝主题(spi ritual isolation)。
当然,我总是感到孤独。
#[3]因此评论家们多把∀精神隔绝#作为这部小说评论的关键词,他们从作品的怪诞风格入手,把它归类于南方哥特式小说,探讨其中的孤独和异化主题。
然而,正如麦卡勒斯本人所说,∀这样的标签%%太不合适了。
#[4]给作品贴标签的结果就是把孤独和异化解读成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泛化了麦卡勒斯作品的主题,使得作家的创作范围显得狭小单一。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11、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有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运动,由可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张。
运动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的反叛精神。
它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强烈影响。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场运动只局限在文学领域,到80年代中期便开始衰退。
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
12、感伤主义 :亦称“主情主义”、“前浪漫主义”,因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它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感伤情绪。
这一派作家用感情和仁爱代替理性作为批判工具,着意刻画人的内心活动和描写人的不幸遭遇,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不少作品常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调。
感伤主义影响了狄德罗、卢梭等作家,对浪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13、湖畔派: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等,因憎恶资本主义而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同时创作了大量歌颂大自然、缅怀中古,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
这些人被称为“湖畔派”。
他们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在推动英国诗歌的改革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方面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
14、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指拜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类艺术典型。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感、蔑视、性格阴郁孤傲、追求自由,具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反叛精神,伤感情调很重。
他们有时候挺身而出保护被压迫者,反抗强暴者,但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
《盗贼》中的康拉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拜伦的大本分作品都有这类典型。
1.《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90多部小说的总题名。
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六个场景,包括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
巴尔扎克采用分类编目和人物再现的方法,将各部小说串连起来,建成《人间喜剧》这座文学大厦。
生存绝地中的死亡突围--从空间批评看尤多拉韦尔蒂笔下的南方畸形人
生存绝地中的死亡突围———从空间批评看尤多拉韦尔蒂笔下的南方畸形人胡燕(北京邮电大学,北京100876)【摘要】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别具一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她的南方畸形人故事。
将文本的解读置于其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韦尔蒂的《绿帘》颠覆了美国南方等级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传统的侵蚀,解构了“南方神话”的宏大叙事,通过塑造小说中一个又一个的畸形人形象,作者建构了一个神话幻灭之后的“真实南方”,用作品见证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嬗变。
本文旨在通过空间理论来分析尤多拉·韦尔蒂的《绿帘故事集》中的三个代表作《克莱蒂》、《绿帘》和《旅行推销员之死》,以此来展示主人公从迷惘到顿悟、解困的过程。
【关键词】《绿帘》;迷惘、顿悟、解困;怪诞;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8)05-0051-021974年,法国现代哲学家列斐伏尔发表了他的新作品《空间的生产》,在这本书中,他表达了自己对于“空间”的独特的见解。
空间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统一体。
列斐伏尔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空间,他认为任何空间都是由空间实践(spacial practices ),空间的表征(representation of space )和表征的空间(space of representation )三种相互关联的空间辩证地混合而成。
本文将从具体存在的物理空间,人物构建的社会空间和表征叙事艺术的精神空间来分析尤多拉·韦尔蒂的《绿帘故事集》中的三个短篇小说。
首先,是空间实践方面。
作者用环境的幽闭来体现人物思想的压抑。
文学作品里所描述的自然、人文环境都带有一定的隐喻意义。
这些景观就是列斐伏尔所诠释的物理空间,它打破了传统文学仅把自然、人文环境当做事件发生的场所,从而使空间成为文化和文学意义的重要载体。
人类能够感知到的空间即空间的实践,它是一种具体化的社会生产和经验的空间。
福克纳小说中南方女性神话的破灭
福克纳小说中南方女性神话的破灭
钟京伟 郭继德
内容提 要 : 女性 神话 实 际上是 男权社 会对 女性 的性压 抑
神话 的 中心 是 绅 士 们 但 是 随着 南方 种
有义 务在女 性 周 围架筑 高墙 , 保 护她们 的 贞操 , 以满足他 们 的私欲 入精 神 的荒 原 这 就是 福克 纳小说 所 表达 的道德 范 式 女性 神话 毁灭
植 园社会的没落, 绅士的骑士风度荡然无存 , 女性神话也随之打破 , 绅士和淑女都坠
关键 词 :福 克 纳
作者 简 介 :钟 京伟 , 上海 外 国语 大 学博 士生 , 山东建 筑 大学外 国语 学院讲 师 , 研 究 方 向为美 国 南方 文学 ;郭继德 , 山东 大学 外国语 学院教授 , 博 士 生导 师 , 主 要研 究美 国
贞世 界 前 者是 虚构 的理 念世 界 , 后 者则 是身感 的现 实世 界 昆丁处 于两 个世 界 的 博斗之 中 ,
前者促使他保护 由外部势力的侵袭而受到威胁 的女性贞洁, 后者使他渴求凯蒂的母爱而导致 乱 伦欲 念的 固定 昆丁与 凯蒂 的情感 悲剧 正是 在两 个世 界的夹 缝 中展开 昆丁生存空间的狭小使他展示个人理想的愿望显得有些声嘶力竭 女性贞洁的传统观念 不仅被外部世界否认 , 而且在种植园家族内部趋于崩溃 昆丁的父亲康普生先生认为 , 没有必 要 为 已经 失去 的和 将要 失去 的 东西而 苦恼 没 有必 要 将道 德 信 仰强 加 于 人 生 , 因 为现 实 生 活
充当母亲角色 ,指挥昆丁 班吉等做游戏 , 在游戏冲动中体验做母亲的心情
不来看我们 了,
情结
大家还得听我指挥 (( 喧哗与骚动 8 ) ( 4
凯蒂还喜欢 照顾 白痴弟弟班吉,
玛雅帝国的末日神话
玛雅帝国的末日神话玛雅帝国的末日神话2012-12-19 09:39:00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
——玛雅谚语当生态体系终于崩溃时,战争使一个巨大的玛雅帝国选择了自相残杀。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指出,所有的文明最终都死于自杀。
灾难既是人类的开始,也必将成为人类的结束。
作为一种嗜好记忆和历史的动物,关于末日的想象已经成为人类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晚期,现代人类已经走出非洲,遍布整个欧亚大陆。
因为大部分水以冰山的形式存在,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要低100多米;也就是说,如今的日本海峡、英吉利海峡和台湾海峡在当时都是陆地,人类因此可以从欧亚大陆步行到达日本、台湾和不列颠。
美洲大陆与欧亚大陆原本就是一块大陆,在发生地壳断裂之后,仍然有白令陆桥相连。
就这样,现代人类在最晚15000年前,从远东地区穿越白令陆桥到达美洲,然后逐渐南下扩散,遍布整个美洲大陆。
冰河纪结束后,地球温度上升,冰山融化,开始进入大洪水时代。
《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洪兴注曰:“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
”玛雅圣书这样记载:“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一场大洪灾……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更成为大洪水时代的经典。
在大陆陷入洪水浩劫之时,海平面迅速上升,白令陆桥被淹,变成白令海峡,从此美洲大陆与欧亚(非)大陆彻底隔绝,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神奇的玛雅欧洲、亚洲和非洲其实是完全连在一起的一个完整大陆,与其说地中海是一个天堑,不如说是一个交通路口。
在地中海周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成为最早的人类文明,紧接出现了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和东方文化。
在与欧亚非大陆完全隔绝的美洲,这里的人类文明同样星光灿烂,印加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美洲文明。
玛雅帝国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的大部分地区。
美国神话故事
美国神话故事美国神话故事源远流长,融合了多种文化和传统,反映了美国人民的信仰和价值观。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
下面,我们将带您走进美国神话故事的世界,一探其中的奥秘和魅力。
首先,我们来谈谈美国原住民的神话故事。
美国土著民族的传统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动物和生活的理解和崇拜。
比如,印第安人的传说中有关于大自然的神话,他们相信大地、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有自己的神灵,掌管着自然界的一切。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土著民族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也能体会到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其次,我们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开拓者精神和传说。
在美国西部的开拓时代,许多英勇的探险家和冒险家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比如,有关于勇敢的牛仔、无畏的探险家、以及对抗恶势力的英雄传说。
这些故事中充满了对自由、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赞美,也反映了美国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和向往。
此外,美国的神话故事还包括了一些现代的传说和神秘故事。
比如,有关于超级英雄、幽灵鬼怪、外星人和未解之谜的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但却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民的文化和生活。
它们不仅成为了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美国人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美国神话故事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美国人民的信仰、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虚构的传说,更是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人民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神话故事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智慧。
安然审计案例-安然公司事件详细分析
谢谢观赏
安然事件剖析
一、安然事件背景 二、舞弊手法透视 三、美国的态度
1、安然公司简介
成立-1930年,总部-美国休斯敦。
主营-天然气、电力
地位-《财富》500强位居第七,股票-蓝筹股
2.安然神话的幻灭
安然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在美国这样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奇迹频生 的国家,也绝对称得上是个商业神话。它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眼光,也寄托 了众多投资者发财的希望。然而,这一切是如此的短暂,当安然公司发表 200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财务报表后,安然帝国的崩塌就开始了。
➢ 安然的核心文化就是盈利,甚至可以说是贪财。在安然,经营 者追求的目标就是“高获利、高股价、高成长”。《财富》杂 志撰文指出:正是由于安然公司的主管们建立了以赢利增长为 核心的文化,经理们才有了很大的动力去涉险,安然追求的目 标最后也只剩下一个,那就是赢利。
➢ 安然的公司精神就是冒险。安然鼓励的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利润 的冒险精神,用高赢利换取高报酬、高奖金、高回扣、高期权。 安然甚至把坚持传统做法的人视为保守,很快将其“清理”出去。 同时安然内部不断地进行着“大换血”,而招进的新人大多是工 商管理硕士,一进门就会立即获得五百万元的炒作能源期货大权。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5.1 01.7.2 01.9.4 01.11.1 01.12.3 02.3.31
丑闻曝光前后的安然公司股价走势
美国南方神话的幻灭——试论《押沙龙,押沙龙!》的解构主义解读
人. 尤 其 是 白人 、 奴 隶 主 贵 族 和 他 们 的 后 代 的立 场 来
看, 这 是 一个 被 压 抑 的南 方 。
解构主义兴起于 2 0世 纪 6 0年 代 ,盛 行 于 7 0年
代。 解 构 主 义 是 一个 由法 国后 结 构 主 义 哲 学 家 德 里 达
阳伞 , 一尊个 人专用夜壶 ” , 孤 傲 地 搬 进 了萨 德 本 百
一
、
前 言
里 地 。在 战 后 . 萨德 本 归 来 并 用 侮 辱 式 的 方 式 向她 求 婚时, 她 那 惯 有 的 在 体 面 南 方 家庭 中养 成 的 “ 南 方 淑
美 国 南方 文 学 形 成 于 2 O世 纪 2 0年代 , 这 一 时 期
三、 贵 族 神 话 的 否 定
方. 它 折 射 了美 国 南 方 的 历 史 和现 实 , 尤 其 是 南 北 战
争之后一直到 2 0世 纪 的 南 方 社 会 图 景 。从 美 国 历 史 来看 . 这 是 一 个 被解 放 了 的南 方 . 但 是 从 南 方 一 部 分
贵 族 神 话 是 指 作 者 在 创 作 过 程 中不 自然 地 美 化 贵族 、 神化贵族 , 即使 是 批 判 , 也 是建 立 在 疗 救 的希 望
豪、 同情 、 怜 悯 之心 和牺 牲 精 神 ” 【 在贵族身上回归。 在
这 类 神话 中 , 有 白人 贵 族 、 穷 白人 和 黑 人 。 黑 人 和穷 白
所创 立 的批 评 学 派 。 解 构 主 义 作 为 反对 结 构 主义 的学 人 对 贵 族 保 持 着 忠顺 的 态度 ,衬 托 着 贵 族 的影 响 力 。 派而存在 , 因 此 解 构 主 义认 为 结 构 没 有 中 心 , 结 构 也 但 在 《 押沙龙 , 押沙龙 ! 》 中, 穷 白人 沃 许 和 种 植 园 贵 族 不 是 固 定 不 变 的 。解 构 哲 学 , “ 恐 怕 就 是 以那 种 最 忠
《乐观者的女儿》的女性成长主题解析
yuwenjianshe001@35《乐观者的女儿》的女性成长主题解析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 李萍摘要:尤多拉・韦尔蒂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坛的才女,擅长运用朴实的题材表现深刻宽广的主题。
《乐观者的女儿》围绕美国南方麦凯尔瓦家庭的婚姻生活状况展开,用简单的家庭生活故事反映南方的时代变迁。
作品中的三位女性形象——母亲、继母和女儿的经历折射出南方淑女神话的破灭,南方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南方职业女性的产生,体现了南方女性的精神成长之路。
关键词:淑女神话 女性意识 职业女性引言尤多拉・韦尔蒂是“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后起之秀,早期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用镜头纪录了密西西比小镇从繁荣走向衰败的历程;后来潜心写作,从女性视角出发洞察周边世界,描述南方小镇普通人的情感交流和生活点滴。
韦尔蒂的作品继承了美国南方文学的悠久传统,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被彼得・史密特称为“20世纪美国文坛上女性乡土文学传统最出色的继承者”之一。
面对美国南方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韦尔蒂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凭借敏锐的社会观察力给予了客观而冷静的审视。
《乐观者的女儿》发表于1972年,于1973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故事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囿于家庭的小悲剧,却是复杂社会的缩影,是南方女性投身时代发展的真实生活写照,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一、南方淑女神话走向幻灭受历史和自然条件影响,美国南方以农为本,单家单户的农业经济和庄园生活造就了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神话。
家庭的基本模式是高尚勇敢、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父亲处于整个家庭的主导地位,而圣洁隐忍、勤劳持家的母亲处于从属地位。
家庭神话主要创建个人性别符码,提供男女行为规范,骑士是男性行为准则,淑女是女性行为准则。
南方淑女是南方自身理想化的产物,有着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南方淑女与种植园神话密切相关,是南方种植园经济的产物。
种植园经济下,南方统治阶级是拥有大量黑奴的种植园主,黑奴承担了一切体力劳动,统治阶级从中解放了出来,才有闲情逸致来精心修饰自己的举止言行,塑造理性化的淑女、骑士形象作为典型形象的规范以供效仿。
福克纳《野棕榈》中的现代主义者
ISSN1009 8976CN22 1322/C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1卷第4期J.ChangchunInst.Tech.(Soc.Sci.Edi.),2020,Vol.21,No.415/3855 58DOI:10.3969/j.issn.1009 8976.2020.04.015福克纳《野棕榈》中的现代主义者收稿日期:2020-07-03作者简介:徐世博(1982—),女(汉),黑龙江哈尔滨,博士,讲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徐世博(长春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春130012)摘 要:现代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的突出特征,本文论述了南方作家福克纳是如何通过他的作品展现和发展其基本理念精髓的。
生于南方的福克纳所处的时代是异化和非理性相结合的,充斥着精神危机的时代。
福克纳对旧南方的神话表现出的是根本性的批判但却饱含着对当时南方重建新秩序的渴盼。
小说《野棕榈》就以人物的潜意识为暗线,揭示现代主义者的道德现状。
指出福克纳对于时代的表征对于历史是一种铭记,对现在乃至未来有警醒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现代主义;福克纳;潜意识;道德囚徒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8976(2020)04 0055 04 威廉·福克纳1949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看作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高峰。
他的小说与南方现代作家考德威尔、高尔登、波特等人的作品属于同时代。
福克纳的广为人知的《喧嚣与骚动》中主体的意识流动的书写被认为是现代派里的典范。
福克纳完成的其他长篇小说和很多短篇小说也从不同程度反映了时代文化背景,诠释了现代主义的一些哲学、心理、语言和艺术等方面的特征。
《野棕榈》(1939)虽然提及的不多,对小说人物的讨论存在争议,也没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托法世系”宏大,但在笔者看来,却是不失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研习的佳例。
一、福克纳与现代主义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的一个小镇。
文学评论的诗意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作为美国南方文学谱系中的一员,相较于福克纳等大家,自然显得小众。
不过小众归小众,在国内学界关于她的研究却并不十分冷清,甚至自有一条延绵不断的学术脉络。
在文学读者群体里,正如麦卡勒斯的重要文集《抵押出去的心》的中译本封底所言,麦卡勒斯享有一份“神秘的宠爱”,她不像斯泰因那么小众,也不像杜拉斯那么大众。
可以说,在文学研究和阅读这两个领域,麦卡勒斯都享有适中的热度。
这样适中的热度,让麦卡勒斯的门前始终有人来人往的热闹,同时也不至于热闹到让“麦迷”们失去“朝圣”般阅读的私密性。
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了学者田颖的专著《南方“旅居者”: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研究》(以下简称《南方“旅居者”》),该书正是在这种适中的热闹里结出的一颗果实。
打开《南方“旅居者”》,我们便赫然看到张德明教授临摹的一幅麦卡勒斯彩色肖像。
用该书作者的话说,画中麦卡勒斯额前“花蕊般的刘海”带着“孩童般的天真”,露出慵懒、不羁、冷峻和坚毅。
作者将这一肖像置于《南方“旅居者”》之首,这既是对麦卡勒斯的冷静观照,又难掩一个“麦迷”的亲近之心,这也预示出《南方“旅居者”》的行文特点—在刻意拉开距离力求精准地剖析研究对象的同时,又始终饱含与作家同声同气的情感反应。
待进入正题之后,《南方“旅居者”》有意识地将自身定位在麦卡勒斯研究的学术脉络中,将全书聚焦在作家麦卡勒斯身为南方“旅居者”的立场和视角,文学评论的诗意作者 王晓雄63 印象大同 THE IMPRESSION OF DATONG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追寻她在逃离和回归南方的矛盾悖论中的写作历程,揭示其小说创作独有的艺术张力—“旅居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的写作立场,对其作品双重的“建构力和破坏力”的深刻理解。
“南方”和“身份”可谓《南方“旅居者”》把握麦卡勒斯的两个支点,继而又衍生为“成长论:一种自反性书写”“空间论:别样的南方景观”“性别论:‘南方神话的幻灭”“种族论:‘林勃之地的放逐”四章的论述。
中美州的神话故事
Ahuizotl(水猴)中美洲神话中的食人水怪,半人半猴,尾部长有一只手,用于攫取水边的人,尤其喜食人的眼、齿和指甲。
有时会用自己的哭声把人引到水边,将人抓住。
Aitvaras(鸡龙)立陶宛传说中的“财神”,在室内时像一只公鸡,到了室外则幻化为龙的模样。
它在某户人家定居下来后通常不会轻易离开,常会给这户人家带来飞来横财,但由于这些钱财大多是偷来的,因此也会给这家人平添很多麻烦。
你可以从魔鬼处购买鸡龙,代价是必须像浮士德那样交出自己的灵魂。
芬兰传说中的恶龙(Ajatar)与它有着相同的渊源,不过这条恶龙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财富,只会生育毒蛇,制造瘟疫和疾病。
Al(埃尔)在古波斯人的传说中,埃尔是半人半兽怪,浑身上下披满毛发,拥有野猪的獠牙,钢铁般坚硬的爪和齿,眼睛象两团烈火,通常居住在沼泽地中,喜食新生的婴儿。
在阿富汗传说中,Al是一些长发飘飘的女妖,指甲很长,喜食尸体上的腐肉。
Alan(亚伦)菲律宾传说中淘气的半人半鸟怪,居住在森林中,脚趾长在手上,手指长在脚上,常常倒挂于枝端。
它们对人很友好,在菲律宾传说中曾经抚养过一些很有名的英雄。
Alcmene(阿尔克墨涅)底比斯国王安菲特律翁之妻,被宙斯诱奸后生下大力神赫勒克里斯。
阿尔克墨涅精通织布,曾向雅典娜挑战织布技巧,因落败而自杀,雅典娜将其灵魂转生为蜘蛛,上半身为女人,下半身为蜘蛛,像蜘蛛一样长有八只脚,生活在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内不停地织布。
传说她会寄生在人的脑中,吞噬人的意志。
Ammut(阿穆特)古埃及的鳄头狮身怪,后半身似河马,喜食腐肉。
传说中它是死而复生的埃及之王奥西里斯(Osiris,在绘画中表现为手持节杖和鞭坐在王位上)的手下,奥西里斯也是古埃及传说中的冥世之王,所有亡灵都必须经冥世法庭的审判,奥西里斯佩带王冠坐在宝座上,宝座旁是Ammut以及由42位冥神组成的陪审团,法庭中央放着一个大秤,秤的一边放上真理之羽,另一边放上受审者的心,被判定有罪的亡灵将成为Ammut的口中餐。
浅论一则美国神话
浅论一则美国神话——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神话原型解读论文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了不起”的美国小说之一,深刻的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
这部小说最引人人胜的地方在于其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许多批评家和读者都称之为“美国神话”。
但是大部分评论文章都简单的把美国神话等同于美国梦,对神话的概念没有进行分析和论证。
本文拟从小说构成的三要素:情节、故事环境和人物三方面出发,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对小说的神话元素加以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确是“美国神话”的范本。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弗朗西斯·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也是美国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描写了20年代贩酒暴发户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幻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
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
《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吸引读者的是它的神话特性,阅读以后给人一种余音缭绕,画面生动的感觉。
这当然归功于菲氏杰出的艺术技巧,但是还不仅如此,这本被美国人誉为“我们文学的永久的纪念碑,国家宝藏”的小说显然被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常耀信在《美国文学简史》中提到“菲茨杰拉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本能的从个人经历中体现了美利坚民族,创造了源于美国生活的神话。
”团查尔斯·施恩曾将说过菲茨杰拉德的罗曼蒂克精神深深感到一种迫切的需求,满足“美国人对于神话的渴望”。
理查德·雷恩也评论到“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将他的主人公提升到了神话高度,将一个人的最深切的梦想代表了美国梦想本身。
”文学批评家在评论这部作品时不约而同的使用了“美国神话”这一概念,然而美国神话不仅仅是美国梦的实现,同时还具备了神话的元素与高度,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可以对神话构成的要素加以分析。
神话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神话原型批评要求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
后现代时期美国南方文学对_南方神话_的解构_李杨
外国文学研究 2004年第2期后现代时期美国南方文学对 南方神话 的解构李 杨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后现代时期美国南方文学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其对 南方文艺复兴 创造的 南方神话 所包含的历史感、南方意识、家庭观念三个经典主题的颠覆和解构,探讨了造成这种原因的社会、时代、阶级等因素,认为当代南方文学在逐渐摆脱其原有的特色,将观察的焦点对准了一个秩序、结构、意义经常受到挑战,传统文化逐渐被当代科技、工业、政治破坏的世界里人的彷徨、无根情绪及支离破碎的生活形态,以及在消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商品化所导致的后果,显现出断裂、动荡、焦虑、浅表等典型的后现代文学特征。
关键词:美国南方文学 南方文艺复兴 后现代美国 南方文学 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80年代。
它于20世纪30年代达到巅峰,形成了评论界称之为 南方文艺复兴 的繁荣景象,涌现了诺贝尔奖得主、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福克纳以及华伦、奥康纳、麦卡勒斯、威尔蒂、斯泰伦、珀西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其奇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历史感、南方意识、家庭观念使其在美国文坛独树一帜。
他们以其对南方生活的经历和理解构筑了一个抗拒工业文明的蚕食,留恋过去的美好时光,带有悲壮色彩的 南方神话 。
作为美国的一个区域,南方的文学成就之大,作家之众多,只有19世纪的诞生了埃默生、霍桑、麦尔维尔的新英格兰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因此,它构成了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南方依然作家辈出,创造着数量众多的文学佳品。
一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生的作家逐渐成为了当代南方文学的中坚力量。
他们以杰出的才华和成就在美国文坛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仅80年代以来,即先后有詹姆斯 麦克佛森(James McPher son)、彼得 泰勒(Peter Taylor)、安 泰勒(A nne Tyler)、理查德 福特(Richard Ford)等获普利策小说奖,沃克 珀西(Walker Percy)、考迈克 麦卡锡(Cormac McCar thy)、俄内斯特 盖恩思(Ernest Gaines)获全国图书奖。
《福克纳小说中的美国南方文化与历史背景》
福克纳小说中的美国南方文化与历史背景美国南方的历史背景美国南方是指包括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以及福克纳故乡密西西比州等地区。
在20世纪初,这里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于福克纳的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北战争与奴隶制度废除19世纪时期的美国南方是农业社会,主要依赖种植园经济。
而这一经济模式的核心基石就是奴隶制度,这导致了南北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化。
南北战争(1861-1865)结束后,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但南方社会仍然沉浸在失落的辉煌中,并面临社会和经济重建的挑战。
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接下来几十年里,种族歧视问题以及民权运动成为了美国南部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许多黑人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但在社会上仍面临着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
民权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并为福克纳提供了许多写作素材。
福克纳小说中的美国南方文化福克纳以其深入探讨美国南方文化与心理的小说而闻名于世。
他将南方人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家族关系和社会环境生动地描绘出来。
家族与血缘关系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家族和血缘关系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他通过讲述不同家族之间的争斗、荣耀、堕落和衰落,展示了南方家族关系中复杂而扭曲的心理与情感。
土地与遗产土地是福克纳作品中另一个重要元素。
他描绘了南方种植园经济时代后残存下来的废弃农场和失去往昔辉煌的城市,反映了南方社会在历史变迁中所经历的剧烈变化。
社会问题与心理压力福克纳小说中也涉及了社会问题和个体心理压力。
他刻画了南方社会中的种族隔离、贫困与歧视现象,并探讨了这些问题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压迫。
福克纳小说对南方文化的影响福克纳的作品为研究美国南方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他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南方世界。
福克纳激发了无数后来者对于南方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研究,也为他们提供了深入探索和反思南方社会问题的机会。
总结起来,在福克纳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南方丰富多样、扭曲复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征。
《飘》:美国南方社会与美国内战的反映
飘:美国南方社会与美国内战的反映简介《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19世纪美国南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爱情、战争和勇气的故事。
小说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被改编成著名电影《飘》。
美国南方社会农园经济与奴隶制度19世纪初期的美国南方地区被主要由农庄和种植园组成,以种植棉花、烟草和甘蔗为主要经济活动。
这些农庄依赖廉价劳动力,因此奴隶制度得以存在并发展。
《飘》中描绘了南方社会对奴隶制度的依赖,奴隶主阶级对权力和控制的迷恋。
南方文化与传统观念南方社会注重家族、荣誉、信仰和传统价值观的继承。
男性在社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则被期望从属于男性并履行家庭和社会的期望。
小说中的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就是一个典型的南方贵族女性形象,她勇敢、坚毅,但也受到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限制。
美国内战的背景重塑美国联邦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爆发。
作为经济和社会制度上有着明显差异的北方和南方之间爆发冲突。
北方主要支持现代化、工业化和废除奴隶制度,而南方则反对这些改革。
恶劣战争环境与后果小说中描述了南部民众经历的战争恐怖,生活被彻底颠覆。
无数人士兵丧生、农田遭受破坏,成千上万的妇女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双亲。
小说中的写实与表达《飘》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展示了南方社会及其价值观在内战时期面临巨大变革时骨子里历经磨难后才能焕发出来新生力量的过程;也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在内战和战后的困境中,以及社会层级、种族关系和性别角色等问题上持续存在的复杂性。
总结《飘》作为一部描述19世纪美国南方社会和内战背景的重要小说,通过展现农庄经济、奴隶制度、南方文化、传统观念以及内战的残酷影响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小说通过真实写实的手法人物塑造与情节编排,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心灵深处曲折复杂的变革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南方神话的幻灭
摘要:在美国南方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例如南方淑女、白人至上以及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些神话都是用来维护罪恶的奴隶制。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他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以美国南方神话为主体,高度浓缩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兴衰史。
本文以《押沙龙,押沙龙!》为例,阐述福克纳对南方神话的解构,揭示了南方失败的最终原因。
关键词:《押沙龙,押沙龙!》美国“南方神话”解构主义
一、前言
美国南方文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以美国南方为写作主体的作家。
其中,威廉·福克纳是就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对于生活在20世纪的南方人,他既深爱着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又憎恨内战前罪恶的各种制度。
于是,带有魔力的“南方神话”作为新时代作家的归属应运而生。
“南方神话”不过是这些制度的缩影。
他对南方有着错综复杂的爱恨感情。
正是这份感情给了福克纳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
因此便有了福克纳是唯一拥有者的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塔法县”。
《押沙龙,押沙龙!》便是其中之一。
“约克纳帕塔法县”是福克纳虚构的一个地方,它折射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南北战争之后一直到20世纪的南方社会图景。
从美国历史来看,这是一个被解放了的南方,但是从南方一部分人,尤其是白人、奴隶主贵族和他们的后代的立场来看,这是一个被压抑的南方。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70年代。
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
解构主义作为反对结构主义的学派而存在,因此解构主义认为结构没有中心,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解构哲学,“恐怕就是以那种最忠实、最内在的方式去思考哲学感念所具有的一定结构的那种谱系,同时也是从某种它无法定性、无法命名的外部着手,以求确定那些被其历史所遮蔽、所禁止的东西,而这种历史是通过对有利害关系的压抑而成就的”。
[1]通过解构主义来阅读就是找到作品中的矛盾点,然后对这些矛盾点加以分析。
本文将对《押沙龙,押沙龙!》中的神话进行解构主义分析。
二、南方女性神话的颠覆
在美国南方文学中,“南方淑女”象征着贞洁、美丽、高贵,而实际上,“南方淑女”不过是美国旧南方神话中的一种,是人们在对所谓美好事物的美化和升华。
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有意颠覆了这个神话。
小说中,作为叙述者的罗莎小姐是“南方淑女”的典型代表。
在她不仅沦为穷人,更是沦为乞丐的同时,她依然保持着“南方淑女”的一贯做派,“拎着一把阳伞,一尊个人专用夜壶”,[2]孤傲地搬进了萨德本百里地。
在战后,萨德本归来并用侮辱式的方式向她求婚时,她那惯有的在体面南方家庭中养成的“南方淑女”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
这对她来说是无法忍耐的,因为贞洁是构成她荣誉和生命的重要因素。
因此她离开萨德本家,回到父亲的故宅,像鬼魂一样度过了余生。
但是,正如康普生先生
所说的:“多年前我们南方人使自己的女眷变成淑女。
然后那场战争来临,是淑女变成鬼魂。
”[2]福克纳通过塑造罗莎小姐这个形象,表明“南方淑女”不过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是其无法摒弃的经济基础;在种植园经济体系下,拥有大批黑奴的种植园主是旧南方的统治阶级。
因此,以奴隶制种植园为基础建立的“南方淑女”是必将衰亡的。
三、贵族神话的否定
贵族神话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自然地美化贵族、神化贵族,即使是批判,也是建立在疗救的希望之上,目的是呼唤他理想中的“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3]在贵族身上回归。
在这类神话中,有白人贵族、穷白人和黑人。
黑人和穷白人对贵族保持着忠顺的态度,衬托着贵族的影响力。
但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穷白人沃许和种植园贵族萨德本之间的关系却打破了这一神话。
沃许依附于萨德本,二十多年来对萨德本唯命是从。
表面上看,萨德本将沃许视做朋友,经常与沃许在花园里饮酒。
南北战争期间,当萨德本离乡作战时,沃许仍然竭力照顾萨德本的家人。
萨德本战后归来,但他的种植园已经荒芜,败落。
尽管如此,沃许依然和以往一样,对萨德本,他心中的“英雄”,忠心耿耿。
当萨德本为了继承人而勾引自己年幼的外孙女米利时,他坚信萨德本会像亲人一样照顾好自己的孙女。
可是,当萨德本得知米利生下的是女儿时,他说:“哎,米利;太糟糕了,你不也是一匹母马。
要不我就可以在马棚里拨给你一间蛮不错的厩房。
”[2]听到
萨德本辱骂米利的话后,沃许感到非常悲伤与失望,他神话般的理想被彻底打破。
他用从萨德本那里借来的镰刀杀死了他所尊重的白人贵族。
萨德本的结局反映了南方贵族对穷白人的利用。
从一方面,揭示了等级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解释了南方失败的原因。
四、种族主义的呵斥
种族主义是南方文学的主题之一。
不仅是黑人,就连血液中含有一点黑人血液的成分,都被归为黑人,就处于社会的底层。
种族主义认为只有在白人的统治下,社会才能发展。
但是福克纳却认为,种族主义是导致南方失败的重要原因。
萨德本白手起家建造的“萨德本百里地”就是毁于萨德本对血统混杂的无法忍受。
在小说的开始,福克纳就暗示了“克莱蒂以她皮肉的色素本身就代表了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
[2]但是,那个一辈子在为萨德本家族服务的萨德本的混血女儿克莱蒂,却成了家庭真正的支撑力量。
她虽是萨德本的女儿,却因为含有黑人成分被归属到了仆人的行列。
她任劳任怨,在内战期间,黑奴都走了,她却留下来,不遗余力地照顾艾伦和朱迪思。
后来她还只身前往新奥尔良,把查尔斯·邦的儿子带回家抚养。
最后,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利益,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由邦和克莱蒂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他们是黑白混血,但是他们的地位同黑人一样低下。
而福克纳通过两个人的塑造,揭露了种族主义必然衰亡的事实,启示了只有黑人和白人真正平等结合才能产生真正有生命力的社会。
五、结语
正如约翰·维克雷所说的:“想靠神话来逃避历史终将是徒劳的。
”[4]福克纳通过对美国南方神话的解构,揭露了奴隶制、等级制度和种族主义的弊端,解释了南方最终失败的原因。
但同时,福克纳也为南方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参考文献
[1] 雅克·德里达.书写与差异[m].张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 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 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 约翰·维克雷.神话与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