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赤血残阳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
后含物:细胞生活过程中,不仅为生长、分化提供养料和能量,同时也产生贮藏物质、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废物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2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
3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加厚,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4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表现在内部生理变化和形态外貌变化两个方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12.细胞全能性:任何一个生活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
组织:在多细胞生物体中,在个体发育上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细胞群或细胞组合。
14.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是由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
15.维管组织:由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
16.维管系统:一个器官或一个个体中的维管束的总称。
侵填体:由于导管的成熟老化,在其周围的薄壁细胞体积增大,从导管侧壁的未增厚区域侵入导管腔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囊状突出物,后期常为单宁、树脂等填充,将导管阻塞而失去输导功能。
19.胼脂体:在筛管成熟的过程中,筛板上围绕筛孔积累胼脂质,进而形成垫状结构而阻塞筛孔,使筛管失去输导能力,这种垫状结构称为胼脂体
2.简述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根据位置和来源不同,分生组织各分为哪几类?
答: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除有持续分裂能力为其主要特点外,一般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通常缺少后含物,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或只有极小的前液泡和前质体存在。分生组织的上述细胞学特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形成层细胞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木栓形成

层细胞中可以出现少量叶绿体;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顶端分生组织的局部细胞可能出现厚壁特征。
根据位置不同,分生组织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根据来源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5.植物细胞壁由哪几层构成?各有何特点?
答:植物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构成。胞间层位于相邻两个细胞之间,主要化学组成为果胶质,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随着植物细胞增大,胞间层也被拉大。初生壁位于胞间层和次生壁之间,是细胞体积增大时产生的壁层,初生壁一般较薄,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构成,具有延展性和韧性,细胞增大时可以增大。次生壁是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纤维、石细胞、导管、管胞等)才具有的壁层,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一般较厚,不具有延展性和韧性。
6. 从细胞形态和在植物体内分布部位分析,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何异同点?
答:厚角组织细胞成熟后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有活的原生质体,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厚角组织一般分布于正在生长的茎和经常摆动的叶柄等部位,具有巩固和支持的作用。厚壁组织细胞成熟后,细胞壁一般有次生壁加厚,没有活的原生质体,成熟后的厚壁组织是只有细胞壁的死细胞,没有分生潜力。厚壁组织包括石细胞和纤维,石细胞分布于植物的各种器官,纤维分布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
7. 说明双子叶植物维管束的组织构成。
.答:双子叶植物维管束由木质部、维管形成层和韧皮部构成。木质部由机械组织、薄壁组织和输导组织组成;维管形成层是分生组织;韧皮部由输导组织、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构成。所以,构成双子叶植物维管束的组织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薄壁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8. 何谓细胞全能性?它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生活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细胞全能性对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的建成、生物遗传工程以及在生产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已为细胞、组织培养所证实,并已成为一些作物、花卉等植物的快速繁殖手段应用于生产实践。
器官:器官是生物体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植物体内,以营养生长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称为营养器官,如根、茎和叶;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器官称为生殖器官,如花、果实和种子。
2.种子: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经过受精而发育形成的结构。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3.幼苗:种子萌发后由

胚长成的独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为幼苗。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萌发时,由于胚体各部分,特别是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长成的幼苗在形态上也不一样,可分为两类: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
4.种子休眠: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后产生的种子,脱离母体后仍不能立即萌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才能萌发形成幼苗。
5。上胚轴:在种子的胚中,从子叶节到胚芽的一段胚轴。
6.下胚轴:在种子的胚中,从子叶节到胚根的一段胚轴。
7.有胚乳种子:成熟后种子内有胚乳的叫做有胚乳种子,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如小麦、玉米、蓖麻的种子。
8.无胚乳种子:在被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中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成熟后的种子没有胚乳,叫做无胚乳种子,如大豆、黄瓜的种子。
9.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下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和子叶推出土面,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
10. 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上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推出土面,而子叶留在土壤中,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
11. 通过组织培养诱导产生胚状体,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人工种皮)加以包裹,从而获得可以代替种子的人工培养物。
12. 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入生理活跃状态,开始生长,并形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这一过程称为种子萌发。
表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种皮:保护作用
胚芽
答:种子 胚 胚轴 幼苗的原始体
胚根
子叶
胚乳:贮藏营养物质
2. 简述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答:种子萌发的主要外界条件有:水分、氧气、温度。
(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干燥的种皮经水浸润后,结构松软,氧气才易进入, 同时,胚根、胚芽才能突破种皮,种子萌发时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必须以水作为 介质。
(2)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时,一切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的供应,而 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则必须有氧气才能完成。
(3)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温度。种子萌发时内部进行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需要各种酶作为催化剂,而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必须在适当的温度范围才具有催化活性。
3. 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哪里?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种子萌发过程中,如果下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和子叶推出土面,则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如果上胚轴生长速度快,将胚芽推

出土面,而子叶留在土壤中,则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
意义:在农业生产上应注意掌握两种类型幼苗的种子播种深度,一般来说,子叶出土幼苗的种子播种要浅一些,而子叶留土幼苗的种子播种可以稍深,但也要根据种子的大小、土壤的湿度等条件综合考虑,决定播种措施。
初生生长:初生分生组织分裂生长,使根茎不断伸长的过程。
2.初生结构:经过初生生长分化出的结构。
3.次生生长:次生分生组织分裂生长,使根茎不断增粗的过程。
4.次生结构:经过次生生长分化出的结构。
5.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分化发育过程中,位于外面的木质射角处先分化形成,内面的后分化形成。
6.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7.根瘤: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与根瘤细菌形成的共生体。
8.菌根: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
9.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10.不定根: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11.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
12.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
13.须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14.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15.不活动中心: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6.外起源: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的第一至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17.树皮:狭义的树皮指多层周皮的积累;而广义的树皮是指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结构,包括次生韧皮部、皮层和周皮。
18.年轮: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而常有周期性的变化,在一个生长期中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包括早材和晚材)就构成一个年轮,在横切面上,表现为不同颜色的同心园环。
19.髓射线:从髓连接到皮层的射线。
20.维管射线:位于维管组织中的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21.叶痕:叶柄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的痕迹。
22.叶迹:叶柄脱落后,叶痕中留下的维管束的痕迹。
23.定芽:发生的位置固定,包括顶芽和侧芽。
24.不定芽:发生的位置不固定,包括从老根、老茎、叶上发生的芽。
25.鳞芽:芽外面具有芽鳞片包被的芽。
26.裸芽:芽外面没有芽鳞片包被,生长锥外面的幼叶裸露。
27.边材: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树杆的横切面上,靠茎周颜色较浅的木材,具有输导的功能。
28.心材: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树杆的横切面上,靠中心颜色较深的木材,没有输导功能。
29.春材:在春季,维管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木材较多,细胞壁较薄而管径大,木材质地较疏松,颜色较浅。
30.秋材:在夏末秋初,维管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木材较少,细胞壁较厚而管径小,木材质地较坚实,颜色较深。
31.单轴分枝:顶芽的生长始终占优势,这种分枝方式常形成明显的主杆。
32.合轴分枝: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停止生长,或分化为花芽,由顶芽下面的一个侧芽代替生长,生长一段时间后也停止生长,再由其下面的一个侧芽代替生长,以此类推,这种分枝方式常形成庞大的树冠。
33.芽鳞痕:顶芽开放,其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34.内始式:茎的初生木质部在分化发育时,靠中心的先分化成熟,外面的后分化成熟。这种由内向外分化发育成熟的方式,称为内始式,它与根的初生木质部分化发育成熟的方式刚好相反。
35.分蘖和蘖位: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分蘖节(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这种方式的分枝称分蘖。分蘖上又可继续形成分蘖,依次形成一级分蘖、二级分蘖,依此类推,分蘖有高蘖位和低蘖位之分。 所谓蘖位,就是分蘖生在第几节上,这个节位即蘖位。蘖位越低,分蘖发生越早,生长期较长,抽穗结实的可能性就越大。
36.顶端优势: 植物枝条上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却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眼状态。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37.等面叶:叶片中的叶肉组织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或叶片的两面都有栅栏组织的分化。
38.异面叶:叶片中的叶肉组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39.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
40.不完全叶:在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

分中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
41.C3 植物:叶脉维管束鞘由两层细胞构成,外层为薄壁细胞,内层为厚壁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经过C3 途径固定CO2。
42.C4 植物:叶脉维管束鞘由两层薄壁细胞构成,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经过C4 途径固定CO2。
43.叶序:叶在枝条上着生的方式。
44.单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一个叶片的叶。
45.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
46.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一些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体或有少量的叶绿体,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47.离层: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型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溶解,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
48.叶镶嵌:植物的叶由于叶柄长短不等或扭曲方向不同,而使叶片均匀排列互不遮光,使叶片有最大的受光面积,这种现象称为叶镶嵌。
49.异形叶性 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如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50.变态:植物体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器官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称为变态。如洋槐的托叶变为刺。
51.同源器官:具有同一来源、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茎的变态。
52.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
53.额外形成层:在萝卜、甘薯等植物根中,由中柱鞘或次生木质部中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化成为具有分裂能力的形成层,称为额外形成层,也可称为三生形成层或副形成层。
1.根尖分几个区域?试述各区细胞特点及活动规律。
答:每条根的顶端根毛生长处及其以下一段,叫根尖。根尖从顶端起,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等四区。
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外壁有粘液(果胶)易于根尖在土壤中推进、

促进离子交换与物质溶解。根冠细胞中有淀粉体,多集中于细胞下侧,被认为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根冠外层细胞与土壤颗粒磨擦而脱落,可由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新细胞,从内侧给予补充。
分生区:(又叫生长点)具有分生组织一般特征。分生区先端为原分生组织,常分三层。分别形成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根冠原和原表皮等初生分生组织,进一步发育成初生组织。
伸长区:分生区向上,细胞分裂活动渐弱,细胞伸长生长,原生韧皮部和原生木质部相继分化出来,形成伸长区,并不断得到分生区初生分生组织分裂出来的细胞的补充。伸长区细胞伸长是根尖深入土壤的推动力。
根毛区(也叫成熟区):伸长区之上,根的表面密生根毛,内部细胞分裂停止,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根毛不断老化死亡,根毛区下部又产生新的根毛,从而不断得到伸长区的补充,并使根毛区向土层深处移动。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地方。
2.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答: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常以根毛区的横切面为例来阐述,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
表皮:为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能吸收水分和溶在水中的无机盐等。
皮层:最外层为外皮层,最内一层为内皮层,其间为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细胞多具凯氏带加厚。皮层是水分和无机盐由根毛向中柱横向输导的途径,并有贮藏功能。
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四部分构成。
1)中柱鞘为一层或凡层薄壁细胞构成,有潜在分生能力,侧根、不定根、乳汁管起源于此,也是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发生之处。
2)初生木质部:由原生木质部(辐射角)和后生木质部构成。成熟方式为外始式。
3)初生韧皮部由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构成。成熟方式亦为外始式。
4)薄壁组织:是维管形成层发生处。分布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
3.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是怎样产生的?
答:在根毛区内,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各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成为维管形成层片段。之后,各维管形成层片段向左右两侧扩展,直至与中柱鞘相接,此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分裂,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至此,维管形成层连成整个的环。维管形成层行平周分裂,向内、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别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即次生维管组织),与此同时,维管形成层也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
在表皮和皮层脱落之前,中柱鞘细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

栓层,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4.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点是什么?
答: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构成。不同点列表如下:
内皮层 初生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 次生结构 髓
双子叶植物根 多凯氏带加厚 多少于六原型 有 有 无
禾本科植物根 多五面加厚 多为六原型以上 无 无 有
5.试述侧根发生的规律。
答:根的初生生长过程中,侧根不断产生。它起源于根毛区中柱鞘一定部位。侧根发生时,中柱鞘相应部位的几个细胞,先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新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侧根原基的生长点进一步分裂、生长、分化,穿过皮层,伸出表皮,成为侧根。
侧根发生的部位,常是二原型根中,发生于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之间或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地方;三原型、四原型的根中,多正对原生木质部;多原型的根中,则多正对原生韧皮部。
6.小苗为什么要带土移栽?果树带土移栽为什么要剪去次要枝叶?
答:根毛的生长和更新对吸收水、肥非常重要。植物移植时,纤细的幼根和根毛,常被折断损伤,大大降低吸收功能,故小苗带土移栽,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以利成活。果树等带土移栽时,幼根、根毛也有受损,为了减少蒸腾面积,苗木移栽后,新根毛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过度蒸腾,而根的吸收能力又很低,则移栽的苗木不易成活。剪去部分枝叶,利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便于成活
7.根系有哪些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何实践意义?
答:根系类型:直根系,常分布在较深的土层,属深根性;须根系,常分布在较浅的土层,属浅根性。
意义:①深耕改土,结合合理施肥,为根系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②须根系的作物与直根系的作物间作或套作,可以增产,同时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显著效果。
8.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表皮(吸收组织)
皮层(基本组织)
中柱鞘(基本组织)

初生木质部 (维管组织)

初生韧皮部(维管组织)

9.为什么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
答: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的主要原因是移栽后的秧苗其根的吸收能力低,新

根毛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待新根毛形成后,秧苗就会正常生长。
10.豆科植物为什么能够肥田?
答:豆科植物的根能与土壤中的根瘤细菌形成根瘤,根瘤具有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气态氮转化成含氮化合物,而小分子的含氮化合物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氮肥,因此,豆科植物能肥田。
11.茎尖分几区?其组织分化过程怎样?
答:茎尖分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分生区在茎尖的顶端一般半球形,由一团原分生组织构成,其有原套、原体的分层结构。原套由一至数层细胞组成,位于表面,而原体是一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由原套包围着。
原套的原始细胞分裂衍生的细胞围绕于四周,成为周缘分生组织区,(在一定位置引起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形成。)原体的原始细胞向中央形成髓分生组织区,向外分裂的细胞加入到周缘分生组织区。
在茎尖顶端后部,周缘分生组织和髓分生组织,逐渐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三种初生组织。在茎尖伸长区,三种初生分生组织衍生而来的细胞生长并逐渐分化出一些初生组织,在成熟区细胞分裂、伸长生长趋于停止,各初生组织分化基本完成,形成幼茎的初生结构。
12.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答: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茎的横切面)由表皮、皮层、中柱(维管柱)三部分构成。
表皮:幼茎最外面一层细胞,细胞外壁有角质层,表皮上有气孔分布,并常有表皮毛等附属物的分化。
皮层: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由多层细胞构成,有多种组织,其中以薄壁组织为主。在靠近表皮的内侧,常有厚角组织呈环状或块状分布,并有叶绿体存在。另还有石细胞、异细胞、含晶细胞、乳汁管等结构散生其中。
有的皮层最里面的一层细胞含有大量淀粉粒,形成淀粉鞘,一般不具典型的内皮层。
中柱(维管柱):位于表皮以内中轴部分,它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组成。多无中柱鞘。维管束椭圆形,环形排列于皮层的内侧。各维管束外为初生韧皮部,内为初生木质部,两者间有一层分生组织细胞即束中形成层,韧皮部为外始式方式发育,木质部为内始式发育方式。髓和髓射线是中柱内的薄壁组织,在幼茎中央的为髓。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和髓的部分为髓射线。
13.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是怎样产生的?
答: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
次生维管组织的产生:束中形成层和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髓射线细胞恢复分裂性能,变成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随即开始分裂活动,较多的木本植物和一些

草本植物,维管束间隔小,维管形成层主要部分是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增添于维管束内,使维管束的体积增大,束间形成层分裂的薄壁组织增添于髓射线。维管束增大,茎得以增粗。许多草本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茎中维管束之间的间隔较大,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增添于维管束内,而束间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则组成新的维管束,添加于原来维管束之间,使维管束环扩大。
次生保护组织的产生:双子叶植物茎在适应内部直径增大的情况下,外周出现了木栓形成层,并由它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三者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一周皮,至于茎中木栓形成层,不同植物,来源亦不同,有最初起源于表皮(如:苹果、梨)的;也有起源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组织(如:马铃薯、桃)或厚角组织中(如花生、大豆)的;还有起源于皮层深处薄壁组织(如棉花)或韧皮部的
14.试述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
答:禾本科植物茎没有皮层和中柱界限,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其茎由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三个基本系统构成。
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有规律排列而成。长细胞是构成表皮的主要成分,其细胞壁厚而角质化,纵向壁呈波状。排成纵列。而短细胞亦排成纵列,位于两列长细胞间,一种短细胞具栓化细胞壁的为栓细胞,另一种是含大量二氧化硅的硅细胞。表皮上气孔由一对哑铃形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的旁侧各有一个副卫细胞。
基本组织: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紧连表皮内侧常有几层厚壁细胞形成的机械组织。中央由薄壁细胞解体的形成髓腔的(如小麦、水稻等)茎中空,不形成髓腔者(如玉米、高梁等)则为实心茎
15.禾本科植物茎为什么可以增粗、长高?
答:禾本科植物茎的每个节间基部都保持居间分生组织,它们的细胞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使每个节间伸长,故禾本科植物得以长高。此外,禾本科植物茎尖叶原基的下面,茎轴外围部位,有初生增粗分生组织以平周分裂为主,使茎尖的直径增大,茎得以增粗。
16.比较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
答: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有:
(1)横切面上分为表皮、皮层、基本组织三部分,没有髓和髓射线的分化;
(2)表皮下常有机械组织,增加茎的机械强度;
(3)为有限维管束,无次生结构;
(4)维管束散生分布
17.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答:表皮(保护组织)
皮层(基本组织)
髓射线(基本组织)
初生韧皮部(维管组织)
形成屋(分生组织) 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维管组织)
髓(基本组织)

18.植物有哪些分枝方式?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上对植物分枝规律的利用。
答:高等植物的分枝方式主要有三种: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分蘖。
①单轴分枝,这种分枝方式有明显的主轴,栽培时注意保持其顶端生长的优势,以提高其品质,如麻类、松、杉、柏等森林植物。
②合轴分枝,这种分枝方式的主干弯曲,株形比较开展,而花芽往往较多,能多结果,在作物和果树中普通存在。栽培时,常采用摘心(如棉花)、修剪(如果树)来控制分枝,使树冠占有适当的空间,有适当的结果面积。
③分蘖:小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的分枝方式,分蘖数目与产量有密切关系,分蘖数目过少影响产量,过多时产生不能抽穗或虽抽穗但不结实的无效分蘖,栽培时,采取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及合理密植等措施,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分蘖,以提高产量。
19.树皮环剥后,为什么树常会死亡?有的树干中空,为什么树仍能继续存活?
答:广义的树皮包括周皮、韧皮部和形成层几部分,其中韧皮部担负有机养料的运输功能,树皮环剥后,韧皮部被破坏,有机养料的运输中断,因此树常会死亡。而有的树干中空,树仍能继续存活,主要原因是因为树干中心的心材本身并不担负水分和无机养料的运输功能,而水分和无机养料的运输主要由边材来完成,因此,树干中空后,并不影响水分和无机养料的运输,树仍能继续存活。
20.试述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答:
根 茎
表皮上有根毛,吸收作用
内皮层细胞有凯氏带
有中柱鞘围着中柱
木质部和韧皮部相间排列
木质部和韧皮部外始式发育
有髓或无 表皮上有少量气孔,主要起保护作用
外皮层有少量机械组织和同化组织

木质部和韧皮部内外排列
木质部内始式,韧皮部外始式发育
有发达的髓和髓射线
21. 如何利用射线来判断木材三切面?
答:射线在木材三切面上的形态特征各异,具此判断木材三切面。
横切面:射线呈放射状,可见射线的长度和宽度。
径向切面:多列细胞整齐排列似"砖墙"与纵向分子垂直,可见射线的长度和高度。
切向切面:射线呈纺锤状,可见其高度和宽度。
22. 比较维管射线与髓射线的异同点。
答:维管射线和髓射线的区别如下:
1)存在部位不同:射线存在于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次生结构中,而髓射线存在于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中。
2)细胞的形状不同:射线细胞在茎的横切面上径向壁比切向壁长的多,而髓射线细胞为一些等径细胞。
3)功能不同:射线主要是起横向运输的功能,而髓射线主要是起储藏的作用。
4)来源不同:射线由射线原始细胞发育而来;而髓射线由初生分生组织发育而来。
5)数目变化不同:射线数目可随茎的加粗而增加; 髓射线分化后数目固定不变。
23.年轮是如何形成的?何谓假年轮?
答:维管形成层在活动时,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春季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直径较大而壁较薄,细胞中沉积的壁物质较少,称为早材;夏末秋初,气温和水分等条件逐渐不适宜于树木的生长,维管形成层的活动逐渐减弱,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直径较小而壁较厚,且细胞中沉积的色素等壁物质较多,称为晚材。同一年内所产生的早材和晚材就构成一个年轮。如果季节性的生长受到反常气候条件或严重的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一年可产生两个以上的生长轮,这种年轮称为假年轮。
24.简述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答: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裸子植物茎的结构与木本双子叶植物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
1)裸子植物的韧皮部主要由筛胞组成,无筛管、伴胞,韧波薄壁组织少,韧皮纤维有或无。
2)裸子植物的木质部无导管,无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少,输水兼机械支持作用靠管胞。
3)裸子植物木射线是单列的。
4)大多数裸子植物茎中具树脂道。
25.根据禾本科植物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在秧田里怎样区分秧苗与稗草?
答:禾本科植物叶一般包括叶片、叶鞘、叶颈、叶舌、叶耳几部分,秧苗的叶包括了这几部分,但稗草没有叶舌和叶耳,据此,可以在稻田里区分秧苗和稗草。
【26.】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适应旱生条件的。
答:叶的形态构造不仅与它的生理机能相适应,而且也与它所处的外界条件(即生态条件)相适应。旱生植物的叶片对旱生条件的适应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1)叶面积缩小,叶片小而厚;(2)机械组织发达;(3)栅栏组织多层,分布在叶的两面;(4)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5)叶肉细胞壁内褶;(6)叶脉分布密;另一种是:(1)叶片肥厚,有发达的贮水薄壁组织;(2)细胞液浓度高,保水能力强。
【27】.简述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答:①叶片较薄,表皮上无角质层或很薄;
②叶肉细胞层数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④叶脉少,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退化。
28.叶的表皮细胞一般透明,细胞液无色,这对叶的生理功

能有何意义?
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表皮以下的叶肉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叶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利于日光透过。日光为叶肉细胞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29】.一般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
答:气孔与叶的功能密切相关。气孔既是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叶下表面避开日光直射,温度较上表面为低,因而气孔多位于下表皮,以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其次当光线很强时,叶上表面气孔关闭,叶下表面气孔仍开张,以进行气体交换,促进光合作用,使植物能更充分利用光能。所以气孔多分布于叶下表皮上。由于气孔的功能是控制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沉水植物叶在水中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溶于水中的气体也不适应于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若沉水叶具有气孔,叶中通气组织内的气体还可能通过气孔而散失,所以一般来说气孔对于沉水植物的叶无生物学意义。
30.松针的结构有何特点?
答:松针叶小,表皮壁厚,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壁向内褶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于叶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属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是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态结构。
31.被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同时它们也有较大的叶,两者间是否存在着联系?
答:被子植物叶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受光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同时也使蒸腾作用加强。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由根部吸收,并通过根、茎木质部运输至叶。叶片具很强的蒸腾作用,木质部的运输能力也相应很强,因为被子植物木质部中运输水分的结构主要是导管。导管由导管分子组成。管胞是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分子,管胞之间通过纹孔传递水分,且管径较小,输水效率较低。而导管分子之间靠穿孔直接沟通,管径一般较管胞粗大,所以具较高的输水效率。导管高效率的输导能力与叶片很强的蒸腾作用相适应,所以被子植物茎内有导管与其具较大的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2】.简述落叶的原因。
答:植物落叶有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日晒雨淋、风吹雨打等机械作用;内因是因为叶片的衰老,在叶柄基部产生了离层,离层的产生是落叶的主要原因。
【33】.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何区别?
答: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梁,其维管束鞘发达,是单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排列整齐,含多数较大叶绿体。维管束鞘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这种“花环”结构是C4植物的特征。C3植物包括水稻、小

麦等,其维管束鞘有两层,外层细胞是薄壁的,较大,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中为少;内层是厚壁的,细胞较小,几乎不含叶绿体。C3植物中无“花环”结构,且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很少,这是C3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特点。
34.怎样区别单叶和复叶?
答:区别复叶与单叶的关键在于区别叶片着生在哪种结构上—是叶轴还是小枝。叶轴与小枝的区别为:(1)叶轴的顶端无顶芽,而小枝常具顶芽;(2)叶轴上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上叶的叶腋都有腋芽;(3)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一般只有叶脱落;(4)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35.试述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构造。
答:双子叶植物叶柄解剖构造和茎的构造相似,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皮层外围有较多的厚角组织,叶柄维管束常半环状,缺口向上。每个维管束内木质部位于韧皮部上方。
双子叶植物叶片解剖构造从横切面可见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构成。
表皮由形状不规则的细胞紧密嵌合而成。其细胞外壁角质层发达。表皮细胞间分散有许多气孔器,气孔器由一对肾形保卫细胞围合而成,表皮上常有表皮毛等附属物。
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由大量含叶绿体的薄壁细胞构成。上部分化为栅栏组织,下部分化为海绵组织。
叶脉:分布于叶肉中,主脉和大的侧脉含1个或几个维管束,上部为木质部,下部为韧皮部,两者间尚存有维管形成层。在脉肋的表皮层下面还有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随叶脉的逐渐变细,维管束的结构趋于简化。首先是形成层和机械组织消失,木质部、韧皮部组成分子逐渐减少。至细脉末端,韧皮部只有数个筛管分子和伴胞,木质部也只有1-2个螺纹导管。
36.试述禾本科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特点。
答:禾本科植物叶片也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但各部分均有其特点。
表皮:有表皮细细胞、气孔器和泡状细胞。其表皮细胞分为长细胞和短细胞两类。长细胞呈纵行排列,其长径和叶片的延伸方向平行,长细胞也可与气孔器交互组成纵列,分布于叶脉间。短细胞又有硅细胞和栓细胞两种,有规则纵向排列,分布于叶脉上方。泡状细胞为一些具有薄垂周壁的大型细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气孔器由两个长哑铃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外侧还有一对菱形的副卫细胞。
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有"峰、谷、腰、环"的分化,排列成整齐纵行。细胞内富含叶绿体。
叶脉:叶脉内的维管束为有

限维管束。外围有1层或2层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
37.胡萝卜和萝卜的根在次生结构上各有何特点?
答:胡萝卜和萝卜根的加粗,虽然都是由于形成层活动的结果,但所产生的次生组织的情况却不同。胡萝卜的肉质直根,大部分是由次生韧皮部组成。在次生韧皮部中,薄壁组织非常发达,占主要部分,贮藏大量营养物质;而次生木质部形成较少,其中大部分为木薄壁组织,分化的导管较少。萝卜的肉质直根和胡萝卜相反。它的次生木质部发达,其中导管很少,无纤维,薄壁组织占主要部分,贮藏大量营养物质,而次生韧皮部很少。此外,其木薄壁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可转变为额外形成层(副形成层),产生三生结构(三生木质部和三生韧皮部)。
38.肥大的直根和块根在发生上有何不同?
答:肥大的直根即肉质直根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一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其“根头”指茎基部分,上面着生叶;“根颈”指由下胚轴发育来的无侧根部分;“本根”指直根的主体,由主根发育而成。而块根主要是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成。因此,在一株上可形成多个块根。
39.根据已学过的植物形态解剖学的知识,说明植物体是一统一的整体。
答:①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不仅在功能上密切联系,而且在结构上、起源上也是相互联系的。绝大多数的细胞器均由膜构成,各类细胞器的膜在成份、功能上虽有各自的特异性,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都是单位膜。在生理功能上,细胞内的这些细胞器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膜系统在局部区域特化的结果,这个膜系统称为内膜系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内膜系统在原生质体中起分隔、区域化的作用。内膜系统与质膜相连,通过胞间连丝也互相沟通,这就提供了一个细胞内及细胞间的物质和信息的运输桥梁,从而使多细胞有机体成为协调的统一体。②植物的每一器官都由一定种类的组织构成。功能不同的器官,其组织类型也不同,排列方式也不同,但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各器官除了具有功能上的相互联系外,同时在内部结构上也必然是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的,这就是“组织系统”:即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基本(组织)系统。③植物的根、茎、叶构成了其营养器官,其中根茎过渡区的存在,说明了根与茎是一种连续的植物体轴。这样,茎与叶、根、枝的维管组织是相连续的,整个植物体的维管组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④花通常指被子植物的能育茎端及其附属物,它是一种适合繁殖作用的变态枝。植物的繁殖器官(花)和其营养器官也是密切联系的,花的解剖结构亦与茎

、叶的解剖结构相似(如花萼就与叶结构类似)。综合上述,从解剖结构上看,植物体确实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花和果实
一、名词解释
1. 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的花。
2. 不完全花:在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中缺少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的花。
3. 花序:花在枝条上着生的方式。
4. 心皮:是一种变态的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5. 胎座:胚珠在子房内着生的位置。
6. 单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如豆类。
7. 复雌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以构成的雌蕊,如柑桔、苹果、梨等。
8. 传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外力的作用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9. 双受精: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与极核融合,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两个融合过程,称为双受精。
10. 花粉败育:有的植物,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花中的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或正常的精细胞。
11. 雄性不育:有的植物,由于遗传或生理原因,花中的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或正常的精细胞,但雌蕊却发育正常。
12. 无融合生殖:有的植物,不经过雌雄性细胞的融合(受精作用)就能发育形成有胚的种子。
13. 孤雌生殖:有的植物,卵细胞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形成胚,从而形成有胚的种子。
14. 单性结实:有的植物,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可以膨大形成无籽果实。
15. 上位子房:子房仅以底部和花托相连,花的其余部分均不与子房相连。
16. 下位子房:整个子房埋于下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子房以上花托的边缘。
17. 真果: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
18. 假果:有些植物的果实,除子房以外,大部分由花托、花萼、花冠,甚至是整个花序参与发育而成的,如梨、苹果、瓜类、菠萝等的果实。
19. 假种皮:由珠柄、胎座等部分发育而来的,如荔枝、龙眼的肉质可食部分。
20. 外胚乳:有些植物的珠心组织随着种子的发育而增大,形成一种类似于胚乳的组织。
21. 无限花序:开花的顺序是沿花轴由下往上或由边缘向中心开放。
22. 有限花序:开花的顺序是沿花轴由上往下或由中心向边缘开放。
23. 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而形成的果实,如菠萝、桑椹的果实。
24. 聚合果:由具有离心皮单雌蕊的花发育而成的果实,如八角、草莓的果实。
25. 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周期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26. 生活史:由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幼苗经过营养生长,再经过生殖生长,又产生种子和果实,这一从种子到种子

的生活历程,称为植物的生活史。
27. 单体雄蕊 一朵花中雄蕊多数,花药分离,花丝彼此连合成一束或呈管状,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如棉花的雄蕊。
28. 四强雄蕊 一朵花中具六枚离生雄蕊,两轮着生。外轮两枚花丝较短,内轮四枚花丝较长。这种四长二短的雄蕊称为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29. 开花:当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雄蕊的花粉粒和雌蕊的胚囊已经成熟,或其中之一已达成熟程度,花被展开,雄蕊和雌蕊露出,这种现象称为开花。
30. 聚药雄蕊:花丝分离而花药互相联合的雄蕊称为聚药雄蕊,如菊科、葫芦科植物的雄蕊。
二、判断与改错
1.花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
2.既有花萼又有花冠的花称为重被花。
3.单雌蕊子房仅由一心皮构成一室,复雌蕊子房则可以由数个心皮形成数室或一室。
4.当子房为一心皮时,或多心皮多室时,皮数等于子房室数;而当子房具侧膜胎座或特立中央胎座基底胎座时,心皮多数而仅具一室。
5.离生雌蕊也属于单雌蕊。
6.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3条腹缝线。
7.禾本科植物的一个小穗就是一个穗状花序。
8.禾木科植物例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的小穗,实际上是穗状花序,其中颖片是总苞,内、外稃是小苞片和苞片,浆片是小花的花被。
9.成熟的绒毡层细胞一般具双核或多核。
10.花粉粒是由造孢细胞经花粉母细胞阶段发育而来的,花粉粒在发育过程中须从花粉囊壁中的绒毡层细胞取得营养,绒毡层功能失常可能导致花粉败育。
11.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小孢子,每一个小孢子最后发育成具有两个精子的雄配子体(成熟花粉粒或花粉管)。
12.卵细胞具有高度的极性。
13.一个胚囊母细胞只能产生一个胚囊。
14.闭花传粉属自花传粉,开花传粉可进行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
15.花单性是一些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方式之一,但不是异花传粉的必要条件,两性花也能实行异花传粉。
16.卵细胞是雌配子,成熟的花粉粒是雄配子体。
17.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8.合点受精是指花粉管经合点而达胚囊,进而完成双受精。
19.植物异花受粉依传粉媒介的不同,可分为风媒传粉、虫媒传粉、鸟媒传粉和水媒传粉等类型,其中以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为主要形式。
20.花芳香或恶臭,以吸引不同喜好的昆虫前来传粉。
21.花粉粒外壁上的蛋白质和内壁上的蛋白质来源不同,前者来自绒毡层细胞的分泌物,后者由花粉细胞本身合成。
22.有些植物的花序为隐头花序,此类花序的花轴肥大而呈凹陷状,很多无柄小花生于凹陷腔壁上,几乎全部隐没不见。如无花果的

花序。
23.有些植物不产生花器官也能结果,如无花果。
24.佛焰花序属于肉穗花序。
25.胡萝卜的花序为复伞形花序。
26.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花丝联合成2束的雄蕊。
27.花粉管在雌蕊某些组织或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诱导下定向生长。
28.色、香、蜜是虫媒花对引诱昆虫传粉的适应性特征,虫媒花三者兼有,或仅有一、二。
29.无融生殖中,通过无孢子生殖产生的后代为二倍体,是可育的,而通过孤雌生殖或无配子生殖产生的后代是单倍体,高度不育。
30.由珠心或珠被的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胚称不定胚。
31.无配子生殖指由助细胞、反足细胞或极核等非生殖细胞发育成胚的现象。而由珠心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虽无配子参与,但不称无配子生殖而属无孢子生殖。
32.植物在某些情况下,自花传粉较异花传粉更优越。
33.无胚乳种子一般是在胚发育过程中已形成的胚乳,其营养被胚吸收,种子成熟时无胚乳,并非不形成胚乳,但也有些无胚乳种子根本不形成胚乳,即受精极核不发育而退化,如兰科植物。
34.外胚叶是某些单子叶植物胚体上与子叶相对一侧的突起,而外胚乳是具胚乳作用的珠心组织,为部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所具有。
35.外胚乳具胚乳的作用,有外胚乳的种子,可以是无胚乳的,也可以是有胚乳的。
36.未受精也能形成种子的现象叫无融合生殖。
37.无籽果实包括经过单性结实产生的不含种子的果实。因为并非所有的无子果实都是单性结实的产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胚发育受阻也可形成无子果实。
38.植物的珠被仅一层时,种皮也只有一层;珠被二层时,种皮一层或二层。
39.一串葡萄由一个圆锥花序发育而来。因花序轴未参与果实的形成,所以一串葡萄是数个单果的简单集合,而不是复果。
40.种柄是由珠柄发育而来的。
41.凤梨(菠萝)由花序发育而来,属假果。
42.桃的果实是真果,而梨的果实是假果。
43.被子植物的配子体极为退化,不能独立生活。
44.被子植物的孢子体阶段是从合子开始到大孢子母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
花托的形态变化如何使子房和花的其他组成部分的位置也发生相应地变化?由此而引起的具有不同子房位置的花的名称各是什么?
答:被子植物的花托形态多样。花托凸起呈球形或呈圆柱状是原始类型,在此类花托上雌蕊群、雄蕊群、花被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有些植物的花托扁平,雌蕊位于花托中央部位且略高于雄蕊群和花被。当花托呈球形、圆柱形或其它形式的突起时,或当花托呈扁平时,雌蕊着生位置高于花的其他部分,这样的子房位置称子房上位

,这样的子房称上位子房,这样的花称下位花。当花托中央凹陷,花托杯状,花被和雄蕊群生于杯状花托隆起的四周边缘,雌蕊群的子房生于花托的杯底,子房壁不与花托壁愈合,这类子房的位置仍为上位,这类花称为周位花。当花托呈深陷的杯状,子房着生于花托杯底,子房壁下半部与花托愈合,其余部分与花托分离,而雄蕊群与花被生于子房上半部周围的花托边缘上,这类子房的位置为半下位,这类子房称半下位子房,这类花仍为周位花。当子房壁与杯状花托完全愈合,仅留花柱和柱头突出于花托外时,则子房下位,这类子房称下位子房,这类花因雄蕊群与花被生于子房上方而称上位花。综上所述由于花托具各种形态及花托与子房壁离合情况不同,被子植物花出现了上位子房下位花、上位子房周位花、半下位子房周位花和下位子房上位花四种类型。
3.什么叫传粉?传粉有哪些方式?植物有哪些适应异花传粉的性状?
答:成熟的花粉粒借外力的作用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成熟的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自花传粉。如水稻、豆类等都进行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粒传送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异花传粉可发生在同株异花间,也可发生在同一品种或同种内的不同植株之间,如玉米、向日葵等都进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植物的花由于长期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结果,在结构上和生理上以及行为上产生了一些特殊的适应性变化,使自花传粉不可能实现,主要表现在:(1)花单性,如蓖麻为雌雄同株,柳树为雌雄异株。(2)雌、雄蕊异熟,使两性花避免自花传粉,如向日葵。(3)雌、雄蕊异长、异位,如报春花;(4)自花不孕,如荞麦。
4.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在后代的发育过程中更有优越性,原因是什么?自花传粉在自然界被保留下来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异花传粉在植物界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异花传粉要比自花传粉优越,是一种进化的方式。自花传粉的精、卵细胞来自同一朵花,遗传性差异较小,连续长期自花传粉,可使后代生活力逐渐衰退。相反,异花传粉的精、卵细胞各产生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遗传性差异也较大,经结合所产生的后代具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既然异花传粉有益,自花传粉有害,那么自然界为什么还可见到自花传粉现象呢?这是因为自花传粉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在异花传粉缺乏必需的风、虫等媒介力量而使传粉不能进行的时候,自花传粉则可弥补这一缺点。自花传粉是植物在不具备异花传粉条件下长期适应的结果。况且在自然

界没有一种植物是绝对自花传粉的,它们中间总会有少部分植物进行异花传粉,增强了后代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所以,长期进行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类,仍能普遍存在。
5.各种不同传粉方式的花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何?
答:植物传粉的形式有两种,即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自花传粉是一种较异花传粉原始的形式。自花传粉植物的花均为两性花,其雄蕊的花粉囊和雌蕊的胚囊同时成熟,自交是亲和的。传粉方式与花的形态结构的密切关系在异花传粉植物上得到充分体现。异花传粉主要有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两种类型。风媒植物的花小而多,常密集成穗状花序、葇荑花序等,能产生大量花粉,同时散放;花粉一般质轻、干燥、表面光滑,适应被风吹送。在禾本科植物中,花丝细长,易为风吹动,利于散粉;花柱往往较长,柱头常呈羽毛状,伸出花被,利于承受花粉;花被常退化,花常先叶开放,避免花粉传送受阻挡;常雌雄异花或异株,不具香味或色泽。上述各个方面都是植物适应风媒的特征。适应昆虫传粉的花(虫媒花)一般花冠大而显著,色彩鲜艳,花具特殊的气味(芳香的,甚至恶臭的),往往具蜜腺,均利于吸引昆虫;花粉粒较大,外壁粗糙,有粘性,易粘附在虫体上;花粉粒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可作为昆虫的食物。上述性状皆有利于昆虫传粉。此外,虫媒花的大小、形态、蜜腺位置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典型例子之一是鼠尾草的花形态结构,对蜜蜂传粉的适应。从上述可知,异花传粉的花对其特定的传粉方式存在高度的适应性。但必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特征都是必不可少的,各特征与传粉方式的对应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禾本科植物的花是风媒花,但却是两性的,枫、槭等植物的花也为风媒花,却具花被;柳属植物具葇荑花序,无花被,却是虫媒花植物。
6.什么叫双受精?简述双受精过程的生物学意义。
答:双受精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双受精不仅是一切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也是它们系统进化上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2个单倍体的雌、雄配子融合在一起,成为1个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双受精在传递亲本遗传性,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因为精、卵融合把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双重遗传性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新一代植株,往往会发生变异,出现新的遗传性状。而且,由受精的极核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