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中的政府责任定位分析——以中日韩之对比为例

合集下载

日语论文:企业社会责任的中日对比

日语论文:企业社会责任的中日对比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企业社会责任的中日对比姓名董妍君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日语年级2008级学号***********指导教师王晓东2012年5月25日企業の社会的責任の中日比較学生氏名:董妍君指導教官:王暁東魯東大学外国語学院学士学位申請論文2012年5月25日毕业论文选题报告摘要: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企业的丑闻事件或者是倒闭事件层出不穷,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到底什么是企业,企业为何而存在?而什么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怎样良好地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呢?本文通过介绍中日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它们是怎样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的,从而比较中日两国之间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抽取出中国企业是否应该从日本企业中学到些什么,从而改善些什么等观点。

关键词:中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比要旨:近来年、国内外における企業の不祥事や倒産事件の発生により、社会に悪い影響を及ぼす。

いったい企業とは何か、誰のために存在しているのか。

そして企業の社会的責任とは何か、責任を履行するためにどうすればいいのか。

小論は中日企業の社会的責任観やその履行を紹介することにより、その違いを比較する。

それに基づいて、その違いから、中国企業は日本の企業から何か学ぶべきなのか、そして何か改善すべきなのかといったものを見つけ出したいのである。

キーワード:中日企業の社会的責任、履行、比較謝辞小論の作成は王暁東先生からご多忙中にもかかわらず、貴重なご指導を承りまして、心から感謝の意をお表し致します。

またこの論文が最初の段階から進行中ご熱心に励ましてくださった方々にもお礼を申し上げます。

目次1.0はじめに (1)2.0先行研究 (1)3.0責任について (2)3.1責任 (2)3.1.1責任とは何か? (2)3.1.2企業の社会的責任とは何か? (3)4.0企業の社会的責任 (4)4.1中国企業の社会的責任 (4)4.1.1中国企業の社会的責任観 (4)4.1.2中国企業の社会的責任の履行 (5)4.1.3企業の社会的責任の履行の実例 (7)4.2 日本企業の社会的責任 (9)4.2.1 日本企業の社会的責任観 (9)4.2.2 日本企業の社会的責任の履行 (11)4.2.3 企業の社会的責任の履行の実例 (12)5.0企業の社会的責任の中日比較 (14)5.1企業の社会的責任の中日比較 (14)5.2中国企業のすべきこと (15)6.0終わりに (15)注釈 (17)参考文献 (18)1.0はじめに近来年、国内外の企業における不祥事や、倒産事件が相次いで起こって、社会に悪い影響を及ぼした。

政府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的角色分析

政府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的角色分析
社 会责 任标 准 ” 念 ;4 听 说 过 跨 国公 司 “ 产 概 2% 生 守 则 ” 念 :6 不 大 清 楚 上 述 概 念 。 可 见 , 概 1% 企
任 的承 担 只能维 持 在一个 低水 平上 ; 业办 社 会 造 企
此时政府应 当及 时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对企业 道德 行 为予 以规范 。国外 企业社 会责 任 在 2 0世 纪 6 0年代兴起 ,0 9 7 ~ 0年代很多 国家都制定 了法律 规 范及相 应 的标 准 , 在社 会 上 大 力 提 倡 企 业道 德 。 比如,93年英 国政府 发表 的 《 司法改革 白皮 17 公 书》 最初涉及企业社会责任 内容, 要求公 司经营者
成经营资源浪费 , 响到企业 生产效率 , 影 危及企业 生存 , 结果是企业不仅不能尽 到社会责任 , 反而给
徐州师 范大学人文社会科 学基金 资助 项 目(4 WA 5 0 X 1 ) 0 X 0 ,4 WB 7
6 3
维普资讯
首先 要确 保公 司成 为 良好 的法 人 , 并把 社 会 责任 视 为 公 司决 策 过 程 中 的一 项 重 要 内容 。这 一 阶段 我 国在 18 9 8年实 施 了《 民所 有 制 工 业 企 业 法》, 全 但

社 会带 来更 大危 害 。有 的学 者 甚 至认 为 : 如果 不 “
存在真正意义上 的企业 , 那么 , 谈企业的社会责任 就 显得 有些 牵强 了 。 [ ” ]
二、 改革开放 以来政府角色缺 失
自 17 改革开放到 2 98 0世 纪 9 0年代 以前 , 企 业承担 , 责任社会承担。改革开放 以后我国 由计划经 济 向市场经 济转 型, 开始实 行 “ 政企 分 开” 国有企业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 , 同时私营 企业、 合资企业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 感受到了竞争的甜头与残酷 , 体会到没有盈利就没 有生存 的基础 , 实现最大限度 的盈利是企业唯一 的 追求 , 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 的关键。 这一阶段是企业原始积累的阶段 , 追求的是暂时的 生存、 短期 的利益而不是长期 的发展 , 当时不完善 的市场秩序、 竞争环境 、 企业经 营者素质都使企业 行为表现出很强 的短期性。因此企业经营重视对

论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转变问题

论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转变问题

论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转变问题内容摘要:企业自主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处于主体地位,且其与政府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因此,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时,政府应发挥其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把握好政府作用的着力点,使其减少对企业创新的限制,又力求政府行为与未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着力构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激励,将企业自主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政府政府行为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在经济生活中,自主创新是具有较高外部经济性的活动,仅靠市场很难使其处于社会需求的最优水平,因此必须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后发国家在实现经济赶超时,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角色决不仅是旁观者,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增强从来都是与坚定的国家意志相生相伴的。

政府作为提供企业外部环境的主体,通过政策措施,能够对企业自主创新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为行政机关,我国政府的责任是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履行职责及发挥作用。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所要发挥的作用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重新调整和配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以及运行机制,改变实现政府职能的手段和方式。

纵观整个国家创新活动,笔者认为,政府在自主创新中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体制转型时期,政府对于自主创新更是责无旁贷,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都是重要之手,两者不可偏废。

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政府应从以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条件、环境和提供服务为主。

因此可以说,创新活动必然要以政府合理发挥其作用为基础。

政府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

中日中小企业财政政策支持比较与启示

中日中小企业财政政策支持比较与启示

免 技 术开 发税 费 ,对 I T投 资 减税
力 度 更 大 。二是 关 于 创 业 。我 国
果不显 著 。2 0 1 5年 , 我 国中小 企
业各类专项资 金总 额约 6 8 0亿元 。 ,
量的优 惠体 系 。 2、 两 国都制 定 大量鼓 励创 新 、
仅 对 下 岗 再 就业 等特 殊 群 体 创 业 给 予 优 惠 ,部 分 省 份 对 新 创 办 的 小 微 企 业 实 行 退 税 ,而 日本 对 所 有风 险投 资者 实行 “ 天 使税 制 ”, 对创 业者 不征税 ,对 出资者征 税 ; 对 创 业 设 备 投 资 减税 。三 是 关 于 融 资 。我 国 小 微 企 业 借 款 合 同 免 征 印花 税 ,f _ B/ J \ 微 企业 贷款 满 足 率 很低 ,这 种优 惠实 际意 义不 大 : 我 国还 对 中小 担 保 机 构 免 三年 营 业 税 ,减 免部 分 金 融机 构 营 业 税 税 率 ,运 行 所得 税前 扣 除 中小 企 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赔偿准备、 责任; 佳备 金 。我 国为 解 决 中小 企
业 减 半 征 收 所 得税 ,并 允 许 困 难 企 业 延 期 缴 税 ;日本 对 中 小 企 业
GDP,5 0 % 以 上 的 税 收 ,6 2 %
的 发 明 专 利 。但 中 小 企 业 天 然具 有 脆 弱 性 和 不 稳 定 性 ,需 要 加 大
中 小 企 业 财 税 扶 持 力 度 。总 理 在 2 01 7年 的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提 出 持 续 推 进 大 众 创 业 、万 众 创 新 , 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 , 使 小 企 业 铺 天 盖 地 ,市 场 活 力和 社 会 创 造 力 竞 相 进 发 。加 强对 中 小 企 业 尤 其 是 小 微 企 业 的 财税 政

中日韩差异比较

中日韩差异比较

日韩
设计部门能提供系统完整的满足生产部门需要的生产管理数据
生产现场通过规范的信息反馈渠道收集到完整的反馈信息,形成有效的数据管理循环
反馈工时信息收集必须坚持日报制度
工程计划管理完全依据物量、工时、能率等一系列数据计算生产能力,进行生产负荷和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分析
“零库存”理念更关注的是不断降低库存的过程,是一种理想境界,可能永远也达不到,但不断降低库存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零库存”不是不要库存,而是追求库存量最低。库存分为必要库存和多余库存,“零库存”理念主张消除多余库存
我们推行信息化建设,可以缩短这些过程,但绝不能跨越这些过程,特别是不能跨越数据收集、积累劳动力资源管理(工时管理)
原单位
是依据生产任务量的多少合理配置劳动力,保证生产任务和生产资源的动态平衡 工时数代表劳动资源的多少,工时管理属于生产资源管理的范畴 工时数又是付出劳动多少的计量,属于工作量管理的范畴
片面强调专业管理,导致了各部门视实现本部门的管理目标为首要职责,而忽视企业的总体目标 生产中出现问题需要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必须在上层主管领导亲自主持和干预下才能解决 管理流程迂回,问题久拖不决,管理效率低下,对缩短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带来了直接影响
制造
技术
日韩
巨型总段造船法是把由专业分段厂制造的2000-3000吨的巨型总段用浮吊运到总装厂连接成整船
混淆了“工程量”和“工作量” 混淆了劳动力资源管理和生产负荷管理 用定额工时管理代替生产负荷管理 用实动工时数据代替生产实物量数据 传统工时管理的方式难以改变,缺少有效的历史数据的积累 在自身数据积累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工时进行结算,即使使用系统,导致系统难以推行
变“分工”为“合工”,变专项管理为综合管理,减少管理接口,消除无效的管理过程与管理环节 生产管理人员既负责生产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又要负责场地、劳动力、设备等生产资源的配置,保证生产资源和生产任务匹配 打破设计与生产分工管理的界限,把设计看成产品制造的第一道工序,实行设计与生产一元化管理

中日中小企业的比较研究行政论文范文

中日中小企业的比较研究行政论文范文

中日中小企业比较研究行政论文范文大全中日中小企业比较研究一、基本状况比较日本中小企业共508.9万家,占企业数99.7%;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16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72.7%;制造业中小企业生产产值164兆日元,占总产值比重50.8%;零售业中小企业销售额112兆日元,占零售业销售额75.7%。

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目前登记注册中小企业为357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

而中国城镇包括农村进城工作的灵活就业者总计达7000万人。

目前,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1978-1996年间从农村转移出的2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1998年中小企业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60万人。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中小企业在数量比率、促进就业和创造产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非常相近。

比较研究两国中小企业将对借鉴日本先进经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起到积极作用。

二、界定方法比较世界各国政府界定中小企业标准的目的,是为分析把握企业的规模结构,了解不同规模企业情况,为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提供依据。

因为,中小企业不仅户数众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和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由于规模小又是市场竞争的弱者。

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中日两国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确认标准和办法也不同。

日本针对不同行业采用资本额和雇员人数两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其中制造业等行业的资本金为3亿日元以下,批发业的资本金为l亿日元以下,零售业的资本金为5000万日元以下。

上述三类行业的职工人数分别为300人,100人,50人。

服务业的资本金为5000万日元以下,职工人数为100人。

中国于1986年在国务院企业工资研究小组下设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

1988年由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联合制订下发了“关于发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通知”,划分企业类型的对象主要是工业企业,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目前,中国尚未出台专门为中小企业政策服务的企业规模确认标准。

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角色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角色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角色研究田政华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本文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根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要求,分析了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因素。

政府应合理定位自身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的角色,把握社会责任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作用,扮演好规制者、推进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维护公共利益。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政府角色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社会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对股东和非股东所承担的责任。

企业责任分为显性责任和隐性责任,前者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后者包括伦理责任。

经济责任是企业最重要的责任。

经济责任包括:促进社会财富增加,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节能减排。

法律责任包括:依法足额及时纳税;保护员工合法权益;保证产品质量;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标准;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伦理责任包括:协助政府改善社会问题;捐助慈善事业;协助国内科技发展;尊重和善待员工。

二、企业发展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因素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社会经济多个领域,企业具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受制于国家的政策法规、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群体的价值观、利益相关群体的诉求、舆论压力、国际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与自身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企业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政府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体,企业需要在政府的规制下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持续推动,当然也不应盲目地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过分增加企业负担。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使企业承受着沉重的社会负担。

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导致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重组,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社会角色都需要有新的定位,在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合理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多种因素影响着企业责任的状况。

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短期利益的追求也让社会责任有了逃避的机会;媒体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推向公众舆论,企业对媒体的反制减弱了舆论监督的效果;企业品牌形象大大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但企业形象和品牌本身并不总是具有普遍和持久的价值;商业合作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然而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人才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但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同样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定位王锋内容提要:在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上,坚持政府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前提下,将国有企业分为“政策型”和“经营型”两大类,“经营型”企业必须全部推向市场;在我国新政企关系架构中,将政府角色定位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监督者、宏观经济目标的设计者和调控者、市场规划者、产业政策和行业法规的制定者、市场执法和监督者、对外贸易开拓者、社会保障维护者。

关键词:企业改革政府职能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既有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方式的改善,又有体制环境的变革;体制的转变涉及多种社会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过程中和改革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和政府角色定位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与政府角色定位是相互包容,紧密相连的两个过程。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必然涉及政府在政企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角色的定位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给政府角色定位,弄清楚政府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首先必须理清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和政府功能与角色定位。

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一是从公共行政理论看,政府是为社会运行、发展提供服务的,政府功能应适应其管理、服务社会的需要;只有理清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才能根据需要对政府管理企业的功能进行改造。

二是就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讲,国有企业改革应是政府功能调整的先导;要谈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必须先讲清楚国有企业怎么样改,然后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进行政府角色定位。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思路中体现的政府角色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两种理论思路。

第一种理论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认为国有企业应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企业不能退出竞争性行业,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控制国家经济。

第二种理论是以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突破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和控制地位的传统所有制观念。

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

中日韩国家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中日韩国家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维普资讯
第 3期
(08 3 20 年 月)
中 国科技 论坛
其 产 出 为主体 的科 技 指标 体 系 ,但 基 本上 是 通过 分
本科技指标体系的成熟 , 中也有国际比较部分 , 其 但 与大体 内容一样主 旨在于科技政策诊断。 日 本科技 指标体系框架 由世界科技趋势与 日 本地位 、知识基
2 日本 科学技术指标体 系
日 本从 15 年开始实行科学技术调查制度 , 3 9 成 为O C E D成员后参与 《 弗拉斯卡蒂手册 》 编制 , 并使
用O C E D科技 指 标 ,但并 不 完全 照搬 O C E D的科 技 指标 体 系 , 95年 起 每年 由文 部科 学 省科学 技 术政 18 策研 究所 出版 《 日本 科 学技 术 指标 白皮 书》 标志 日 ,

高新技术 产业化水平
产业化 高新技术 产 业化效益
经济社会 环 境改善 发展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信息化
入/ 总收入
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 高技术增加值率 、 增长/ 经济增长份额 ,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 总收 入利税率
空气质量指数 、 环境污染治理指数 百户居民彩色电视机拥有量 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 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
础人 才 与教 育 、 识生 产 等三 大部 分 1 个方 面 上百 知 1 个 指标 构成 。其 中 , 学技 术综 合 指标 由 1 变量 科 2个 解析 支 持 的创新 能 力评 价综 合指 数计 量 ,1 变量 2个 当中属 于投 入 的指标 有研 究 人 员数 、 理科 学士 数 、 工
投入
万 名就业 人员专利 申请量 、 科研与技术服务业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 、 万人吸纳技

中日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

中日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

中日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摘要:在当前全球经济模式从传统的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研究尤为迫切。

本文对我国和日本的企业环境责任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我国应该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我国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企业环境责任;比较分析20世纪以来,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繁荣。

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膨胀的社会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气候变化、能源枯竭、水域污染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因此,企业界开始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企业环境责任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而我国正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还在恶化,严重威胁到未来发展潜力。

因此,比较研究国内外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差异,了解国外(日本)环保责任发展的历程和新动向,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企业环境责任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初由美国提出,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及日本。

关于企业的环境责任的内涵,国内外诸多学者有各自不同定义,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在本质上基本一致。

一般认为,企业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利益,履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责任制度下的一些重要的制度有:(1)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epr)。

该制度由瑞典经济学家thomas lindhqvist在1990年提出,要求生产者对产品消费后承担回收、处理处置以及再循环利用的责任。

(2)清洁生产制度。

199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清洁生产所下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企业是清洁生产的主体,企业在实施生产行为时必须对生态环境负责。

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探析

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探析

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探析为了提高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效率和效果,深入探讨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以美国、日本、韩国、芬兰四个国家为例,深入分析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程与现状,通过比较发现政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通过战略产业的制定与执行,带动科技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经济的发展为高额的R&D投入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形成了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循环,其中的国家政策,起到了催化剂与稳定剂的作用。

标签:国家建设;基础保障;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清洁、高效、可持续,是全球发展态势,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创新型国家,一般指创新投入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和创新产出高的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芬兰、瑞典等二十几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共性特征主要包括:国家R&D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甚至超过3%,如日本、芬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等等,而我国各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经济、制度、组织、文化、战略等多方面协调运作的系统工程,深入研究成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经验,可以更好的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

1 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世界上较具代表性的创新型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韩国和芬兰等,这些国家具有一些共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创新投入产出衡量创新投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就是R&D强度。

以美国、日本、韩国和芬兰为例,其R&D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尤以芬兰最为突出,韩国次之,美国和日本相对稳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R&D强度均超过了2%,其中日本和芬兰在进入21世纪后已经超过3%。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口圈团田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总体思路是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条是坚持合资合作不放松;一条是坚持自主发展不动摇,在合资合作与自主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自主发展提高合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合资合作培育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条件。

『1:’£写.§i司一AutomobileindustrypolicycomparisonamongChina,JapanandKorea文/刘家磊一、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计划经济时期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集中在卡车方面,没有将产业关联效应强、市场潜在需求大的轿车和小型卡车生产部门作为支柱产业,实施重点倾斜式的扶持发展政策措施。

保护扶持国产轿车发展政策。

进入上过委托外国企业设计开发,然后购买部分核心技术,如,奇瑞与奥地利AVL公司在“ACTELO”发动机方面的委托开发合作等。

二、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恢复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在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带来的“特需景气”刺激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限制进口轿车的措施,并将汽车产业确定下,日本政府为加快卡车等军需物资的生产,制定以扩大融资、降低税收、实施外汇配额制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为支柱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政府在继续扩大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轿车零部件生产的国产化率。

加入WTO后,国家开始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促进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政策。

上世产业政策,揭开了恢复战后日本汽车生产体制的序幕。

1952年日本政府将汽车、钢铁、机床和电气通讯设备等确定为重点产业,在促进研发和设备更新等方面实施更多优惠措施。

保护扶持汽车国产化政策。

上世纪40年代末,日本开始恢复生产轿车,并将轿车产业确定为重要战略性产业。

为保护日本轿车产业,日本通产省通过实施小型轿车进口高关税政策和“外汇配额制”,限制外国整车的进口。

中日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比较分析(doc 9页)

中日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比较分析(doc 9页)

中日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比较分析(doc 9页)中日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比较2002-06-04编者按:企业集团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我国入世之后,国内企业集团将面临国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激烈竞争,企业集团要想长久保持并发挥他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在有效合理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之上。

当今公司治理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共同课题。

但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背景、体制环境的不同,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亦呈现不同的特征,需要有针对性地构筑有效治理机制以实现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

日本企业集团曾取得很大成功的经验,但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我们企业集团的发展虽然与日本企业集团的起点不同、成熟程度不同,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从两国企业集团形成的背景和体制环境的不同进行比较,进而更加透彻地探讨企业集团公司治理问题的根结所在,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以便更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要。

大银行之间竞争激烈,它们之间如果不能相互协调就不能对应大企业旺盛的资金需要,也就不能维护自身的势力范围,因此便出现了围绕势力范围的融资,即系列融资,银行通过向集团内企业发放贷款,确立银行在集团内的主导地位,并与企业建立起长期和稳定的关系。

财阀系集团虽然从名称上看沿袭了旧财阀的商号,但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它废除了财阀家族那种持股公司对直系公司、旁系公司直到子公司进行垂直统治的体制,采取了企业集团内成员企业相互持股、集团内银行系列融资、建立“社长会”等组织形态,形成了日本式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方面是企业结合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日本的产业政策也为日本企业集团的形成和迅速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对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竞争过度的情况,日本的产业政策从主要关注产业结构政策转向既关注产业结构政策又关注产业组织政策,对产业组织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其重点是企业合并和改组,实现资本集中和建立规模经济体制。

日本确立其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是集中优先,并且通过立法的形式使产业组织政策落到实处,如《石油工业法》、《电子工业法》等。

中日韩社会企业哪个做得好

中日韩社会企业哪个做得好

20 CHINA PHILANTHROPIST意韩国《社会企业育成法》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要客观看待这部法的局限性。

《中国慈善家》:这部法具体来说有哪些局限?金仁仙:2015年我发表了一篇论文,梳理韩国社会企业发展的经验。

但那篇论文的内容在今天看来已经不那么新鲜了,因此今年我又新发一篇论文,同样是针对韩国社会企业的分析,但两篇论文的观点不同,后一篇是相对严格的“批判”。

韩国因为社会企业的发展被广泛关注,但很多地方还存在不足。

2007年韩国戴上了“亚洲唯一”这个帽子,但当时韩国政府出台的社会企业相关政策,其实是把社会企业这个概念移植到金融危机期间出台的政策上,这个政策在当时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韩国国内失业问题。

《社会企业育成法》颁布后,虽然社会企业在数量上增长非常快,但大部分社会企业还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另外,只有获得政府认证的企业才能使用“社会企业”这几个字,不然就是违法的,因而很多更有潜力、规模相对较小的创新企业就被忽略掉了。

再有,《社会《中国慈善家》:韩国在2007年制定了《社会企业育成法》,成为第一个颁布社会企业相关法律的亚洲国家。

相比之下,中国可以借鉴哪些韩国社会企业发展的经验呢?金仁仙:韩国政府在韩国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比较重要,中国现阶段还是大家来“设计”社会企业,但想要得到有效发展,最终还是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

北京在2014年从政府层面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企业”这个概念,这是政府意识到社会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表现,除北京外,广东等省也在积极推动社会企业发展,只是到现在政府还没有相关政策推出。

基金会在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作用匪浅,我相信民间力量会给政府一些有力的推动。

因为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不同,社会企业在每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不同,其本身也没有一个明确定义,有的时候比较混乱,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政府层面来定义社会企业到底是什么,它们可以享受怎样的优惠政策,具体的标准要看每个国家的国情。

基于文化的中日韩企业管理比较研究分析

基于文化的中日韩企业管理比较研究分析

研究方法和范围
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 分析法进行研究。
研究范围包括中日韩三国的企业管理模式 、文化要素、战略偏好和组织结构等方面 。
对中日韩三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 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三国 企业管理的文化背景对企业管理模 式、战略偏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02
中日韩文化特点与企业管理
基于文化的中日韩企业管 理比较研究分析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中日韩文化特点与企业管理 • 文化因素对中日韩企业管理的影响 • 中日韩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文化视角下的中日韩企业竞争力比较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中日韩作为亚洲的三个经济大国,企业管理模 式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
谢谢您的观看
04
中日韩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分析
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和特点
中国企业
家长式管理。强调权威和经验,重视人际关系和 感情联系。
日本企业
年功序列管理。强调忠诚、长期雇佣和内部培训 ,重视团队合作和企业文化。
韩国企业
儒家文化管理。强调和谐、等级和家庭观念,重 视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中日韩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三国企业管理的 差异逐渐显现。
3
研究三国企业管理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趋势,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中日韩三国企业管理的文化要素 、管理模式、战略偏好和组织结构等 方面的差异。
分析三国企业管理的文化背景对企业 管理模式、战略偏好和组织结构的影 响。
探讨三国企业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和发 展趋势,为中日韩三国企业的管理提 供参考。

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合作模式分析

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合作模式分析

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合作模式分析科技创新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话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个领域的发展。

然而,在科技创新中,政府和企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分析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合作模式,并试图找出一种最佳的合作模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

在某些国家,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出资支持科技创新项目。

在其他国家,政府则更多地扮演着协调、监管和引导的角色,确保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符。

在中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对科技的投入和支持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拓展。

技术研发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根本,而知识产权保护则是保障企业创新成果的核心。

市场拓展则是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

因此,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技术研发,还需要涵盖更广泛的范畴。

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合作可以分成多种模式。

其中,政府提供科技经费或科技项目形成的合作模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资助企业开展技术研发项目。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技术创新进程。

此外,政府可以组织企业参与科技攻关项目,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比如,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开展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此外,政府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通过成立技术交流平台,鼓励企业之间进行科技成果交流,推动技术的共享与传播。

政府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合作的另一种模式是技术共享。

技术共享就是指政府和企业通过共享科技资源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以实现更快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政府作为科技资源分配机构,可以提供技术资源,而企业则可以分享其技术资源,两者可以互相提升进步。

政府角色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性分析

政府角色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性分析

政府角色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性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政府角色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政府角色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互动。

在本文中,将对政府角色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首先,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是引导和监督。

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承担引导并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职责。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还应建立监管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企业不仅仅关注经济效益,还注重社会效益。

其次,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是媒介和协调。

政府应促进企业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政府可以扮演搭建平台的角色,促进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社区等相关方进行合作,实现良性互动和共赢。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推动企业与各方共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第三,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是示范和激励。

政府应当树立典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展示企业责任感的典范形象。

政府可以通过表彰先进企业和个人,激励更多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各种奖励和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社会责任层面的投入。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促使企业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向社会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最后,政府角色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政府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时可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力等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和领域多样化,政府可能因职能分工不明确而导致政策执行不力。

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升治理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总之,政府角色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既扮演引导和监督的角色,也扮演媒介和协调的角色,同时还应起到示范和激励的作用。

中、日、韩三国电子政务建设之比较

中、日、韩三国电子政务建设之比较

中、日、韩三国电子政务建设之比较何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0064)E-mail:heping2008@摘要:在介绍日本、韩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和他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取得的一定成果,同时指出中国电子政务存在的许多不足。

最后指明中国的电子政务可借鉴日、韩两国的成功经验,把握好自身优势,找准发展思路,更好地推进本国电子政务建设。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的模型党的十六大对加快推进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移到网上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它所涉及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中国从1993 年开始建设电子政务网关,但是其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更好的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借鉴其他国的成功经验是有必要的。

1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1.1 电子政务的兴起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信息化建设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在政府部门的使用。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大量应用,很多国家开始推行行政事务的计算机化。

以美国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克林顿政府为减少预算赤字、增加经济活力,首次提出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政府”的概念。

此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也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政府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目标。

1.2 电子政务的定义关于电子政务,国内外存在着各种说法, 如“电子政府”( E - government) 、“数字政府”、“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等。

严格来说,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中日韩创造性案例比较研究报告(中文)

中日韩创造性案例比较研究报告(中文)

中日韩创造性案例比较研究报告中日韩专利审查联合专家组 2011该报告仅用于研究目的目录目录 (3)一、引言 (4)二、案例研究结果 (5)案例1 (5)1.1 发明概述 (5)1.2 审查结果 (11)1.3 比较和讨论 (18)2. 案例2 (20)2.1 发明概述 (20)2.2 审查结果 (25)2.3 比较与讨论 (30)3. 案例3 (32)3.1 发明概述 (32)3.2 审查结果 (36)3.3 比较和讨论 (42)4. 案例4 (44)4.1 发明概述 (44)4.2 审查结果 (49)4.3 比较和讨论 (57)5. 案例 5 (59)5.1 发明概述 (59)5.2 审查结果 (62)5.3 比较和讨论 (69)三、结论 (71)*附件:技术特征比较表 (72)一、引言中日韩专利审查联合专家组(下面简称为JEGPE)是在2009年建立的,其目的是促进日本特许厅、韩国特许厅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之间的专利合作,协调三局的审查实践。

在2010年JEGPE对作为专利审查中最常用的驳回理由之一的创造性有关的审查指南和实践做了比较研究。

该研究的结果发现,尽管大部分的审查指南和实践是相似的,但是在评价创造性的程序、现有技术或者公知技术文献的引用和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定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因此,在2010年举行的第二次JEGPE会议上,三局同意针对模拟案例进行创造性案例研究。

该研究的目的是:在三局的上述不同之处在实际的案例审查中起作用的情况下,分析不同的结果是如何得出的。

为进行这次案例研究每个局分别推荐了三个案例,在推荐的九个案例中选择了五个进行比较研究。

其中的三个案例是每个局的优先选择,剩下的两个案例是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取的。

由于这次研究的主要焦点不是检索现有技术,所以也提供了现有技术文件,各个局从中选择了相关的现有技术,并将这些相关现有技术和发明的权利要求进行了比对。

三局依照各自的审查指南和实践评价了选择案例的创造性,并对案例研究的结果和创造性评价中的不同进行了讨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中 日韩 企 业研 发 人员 基 本情 况 对 比
单 位( 。%) 人
1 中 日韩 三 国 企 业 研 发 的 对 比 分 析
企业研 发人 员规模 、研发投 入和 产 出是 反映研 发现状 的主要 内容 ,也 是衡量研 发的基本指标 。 11 企业研发 人员基本情况 比较 . 随着 改革开放 的深入 发展 ,中国企 业研 发人员 的规模
吴 江 ,王 斌 , 申丽 娟
( 南大学 政 治与公共 管理 学院 ,重庆 4 0 1 ) 西 0 7 5
摘 要 :企 业 研 发 是 科 技 活 动 的 核 心 要 素 ,其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可 以 反 映 一 个 国 家 的 科 技 竞 争 力 水 平 。 对 中
日韩 三 国企 业研发状 况进 行 了比较 ,在深入 分析 中国企业在研 发 方 面的差距 的基 础上 ,从政 府 角度提 出了 完善 国家创新 体 系、加 强研 发 队伍建 设等 对策 与建议 。 关键词 :企 业研发 ;政府 责任 ;中 日韩 中图分 类号 : 4 63 F0-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17 4 (0 00 — 0 9 0 10 — 3 82 1)9 0 8 — 4
这一差距 正在逐步缩 小 。第 一 ,国家研发 总投 入不断提 升。
19 9 3年 ,在研发 经费支 出总额方面 ,日本是 中国的 2 倍 , 9
也得到 了快速发 展 ,在 总量上远 远超 过 了 日韩企业 ,但是
在相对指标上还 存在着很 大的差距 。
从 表 1 以看 出 ,2 0 可 0 2年 日本 企 业 研 发 人 员 占全 国研
第 2 卷 第9 7 期
21 0 0年 5月







Vb _ 7 NO. l2 9
Sce c in e& Te h l yPr g e sa lc c noog o r s ndPo iy
M a 201 y. 0
企 业研发 中的政府 责任 定位分析
以中 日韩之对 比为例
发人 员 的相对 指标水 平 ,让 更多 的研 发人 员投 入到企业 研
发活 动中来 。
企业 为 1 . 58 4万美元 ,韩 国企业 为 88 .7万美 元 ,都远远 高
于中 国企业 的水平( 表 2 。 见 )
收 稿 日期 :2 0 - 6 0 09 0- 9 作 者简介 :吴江(9 5 ) 1 6一 ,男,重庆武 隆人 ,博 士 ,西 南大学政 治与公共 管理 学院教授 、硕 士生导师 ,研 究方 向为政府 管理 与公共政 策 ; 王斌(9 3 ) 1 7一 ,男,陕西汉 中人 ,博士 ,西 南大学政 治与公 共管理 学院 副教授 、硕 士生导 师 ,研究 方向为公 共人 力资 源管理与
数 据 来 源 :《中国统 计年 鉴 20 》 国 际科 学技 术 发展 报 告— 2 0 》 0 5 、《 O3 。
12 企 业 研 发 经 费投 入 比较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增 加研发 经费 的投入 规模 和投 入强 度是一 个 国家 实现 自主创 新 的重要手 段 。与 日韩企 业相 比 ,中国企业 的研 发 投入虽 然还有相 当大的差距 , 与 2 世 纪 9 但 0 0年代初相 比 ,
随着 中 国经 济的快 速发展 ,中国企业 在国际市 场上 的 成本优 势也在逐 渐丧 失 。如果 不高度 重视研 发 ,提高创新 能力 和确立创新 优势 ,那么 中国企业 的进 一步发展 将面 临 严峻挑 战。因此 ,政府在企业 研发 中的责任应该如何 定位 、
如何实施 ,就成 了一个 亟待解决 的问题。
人 员人均水 平计 ,就不 乐观 了。
第 二 , 业 研 发 投 入 的主 体 地 位 得 到 了 体 现 。 国 19 企 中 98
发人 员 比重高 于 2 0 0 4年中 国企业 48 . 4个百 分点 。 企业研 从 发人员密度来看 ,2 0 0 2年 日本企 业员工每千人研发人员 比 例是 2 0 0 4年 中国企业 的 1.9倍 ;2 0 25 0 3年韩 国企业员工每 千人研发 比例是 2 0 年 中国企业 的 48 , 04 .6倍 差距 仍然巨大。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 0 4年 中国企业研发人员 占全 20 国总量 比重 比 19 年增加 了 1 91 9个百分点 ,但 是 ,在 2 0 80 0
年企业研发 投入仅 占全 国研发经 费总投入 的 1 . %,2 0 47 0 03
年 达到 了 6 .0 01 %,增 加 了 4 . 54个百 分点 ,已经接近 2 0 03 年 日本企业 7 .%和韩 国企业 7 . 5O 61 %的 比例 。但是 , 从相 对
多个大 中型企业 中, 能从 事研 发活动 的只有 2 %, 余 7 % 5 其 5
政 府绩效 管理 ;申 ̄
策。
(9 6) 18- ,女 ,河南郑 州人 ,西南大学政 治与公共 管理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 为政 府管理 与公共政
科技 进 步与 对 策
2 1 年 00
表2 03 20 年中日 韩企业研发投入比较
单位( %,万美元)
韩 国是 中国的 1 . ;2 0 8倍 0 3年 ,中国的研发经费支 出总额 达到 了 1 6亿美元 , 8 继续保持 世界第 6 ,日本 1 5 位 3亿美 3 元 ,高居 世界第 2位 ,韩 国 1 0亿美元 ,为世界第 8位 , 6 分别是 中国的 7 和 08 。但若 以国民人均或企业从 业 倍 .6倍
的企 业没有 专门从事 研发 的人员 。 由此 可 以看 出 ,与 日韩
指 标来 看 ,企业 人均研 发经 费还存 在着 巨大 的差距 。2 0 03
年 中 国企业研 发人员 的人均研发 经费为 1 0万美元 ,日本 . 4
相 比 ,要使 中国企业 健康 、持续地 发展 ,必须 提高企业 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