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来验证某个观点或猜测是否正确【答案】观点(看法);证据;实验。

是否正确,还需要证据来证明。

观点(看法);证据;实验。

,纠正错误。

【答案】不可以;原因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原因,纠正错误。

不可以,原因。

实验中,;;。

)。

;(大;)用刻度尺测斜面上不同位置的距离,用秒表(停表)测量对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

;()大。

13.5=13.5m/s13.5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位小数)。

_________m/s。

,≈3.13m/s;,≈4.76m/s;s,≈5.13m/s;≈4.35m/s。

100=;=;=;=;=;。

100)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C平均速度。

不能代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故A错;B、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故B错;C、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不是同一段路程,无法比较,故D错误。

故选C8.(多选)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得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答案】AD【分析】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公式v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在兔子睡觉的过程中,兔子的速度为0,而乌龟仍然在运动,此过程兔子静止,乌龟有速度.选项C错误;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的时间相同,但兔子通过的路程大,由公式v可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选项D正确.故选AD.9.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答案】B【分析】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 cm+5 cm=45 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 s,滑块的平均速度v9 cm/s.故选B10.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 m 时,用了2 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 m/s B.2 m/sC.1 m/sD.2.5 m/s【答案】C【分析】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 m 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 的平均速度是:v1.5m/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 m/s,因此选项A,B,D 都不正确.故选C11.一艘快艇以90km/h 的速度去追赶离它120km 远处的军舰,快艇实际航行了270km 才追上军舰,军舰的速度多大?【答案】50km/h 【分析】快艇所用时间:t 13h,军舰通过的路程:s 2=270km-120km=150km,军舰和快艇所用时间相同: t 2=t 1=3 h,军舰的速度:v 250 km/h.【能力提升】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 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v 1≠v 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则( )A.甲先到达B 点 B.乙先到达B 点C.两人同时到达B 点D.不知道v 1,v 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 点【答案】A【分析】设A,B 两地间的距离为s,甲从A 地出发到达B 地:v 1×t 甲+v 2×t 甲=s,t 甲;乙从A 地出发到达B 地:t 乙,,∵v 1≠v 2,∴(v 1-v 2)2>0,∴-2v 1v 2>0,2v 1v 2-4v 1v 2>0,2v 1v 2>4v 1v 2,∴(v 1+v 2)2>4v 1v 2,<1,即<1,∴t 甲<t 乙,甲先到达B 地.故选Am/s.0.2v20 cm/s=0.2 m/s.0.2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论:【交流评估】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3.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跟踪训练】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课堂检测1.一小汽车在一段10 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 )A.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B.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小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C.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D.在第1 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 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在记录数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记录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纠正错误.3.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2)从10 m处到2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4)在这40 m内王军同学做的是运动.参考答案自主探究跟踪训练1.刻度尺停表v=2.小3.大课堂检测1.C 解析: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等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故A、B两项错误;小汽车的速度v=36 km/h=10 m/s,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10 m/s×10 s=100 m,故C项正确,D项错误.2.答案:不可以原因解析:实验数据的记录必须符合实验事实,不可以把不合理的数据加以修改,因为不合理数据可以反映实验过程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便于纠正错误,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错误.3.答案:(1)4 (2)6.7 (3)8 (4)变速解析:(1)从起点到10 m处的路程s1=10 m,所用时间t1=2.5 s则平均速度v1==4 m/s.(2)从10 m处到20 m处的路程s2=10 m,所用时间t2=(4-2.5) s=1.5 s.则平均速度v2==6.7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路程s3=20 m,所用时间t3=(6.5-4) s=2.5 s.则平均速度v3==8 m/s.(4)王军同学在40 m内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他做变速运动.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3.知道声速及其应用.4.了解回声及回声测距的原理.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2)完成“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学生讨论、交流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反馈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是( )A.敲鼓时发现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B.扬声器发声时也发现小纸屑在喇叭面上跳动C.将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激起水花D.金鱼缸中的金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中变大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 )A.向暖瓶灌水发声B.敲钟发声C.吹箫发声D.吹笛子发声知识点二: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1)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请另一位同学敲击桌面的另一端.(2)阅读:教材P28演示实验,获取相关信息.(3)思考:为什么钓鱼的人不允许周围的人大声说话?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反馈练习】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我们可以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滴答”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4.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5.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左边的泡沫小球被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右边音叉通过将声波传给了左边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音叉响,小球被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6.阅读教材P30“小资料”获取以下信息:(1)将表中的介质分类,发现可分为、、三类.(2)观察不同介质中声速对应数据,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气体中最.(3)当空气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也不同.(4)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和有关.课堂检测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2.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次敲击声.3.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不能传声.4.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C.真空网D.金属物质网5.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空气、海水、铝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声音能够在任何物质中传播7.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D.车铃周围就没有传声的介质8.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振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9.将电铃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参考答案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振动停止【反馈练习】1.D2.B知识点二介质不能【反馈练习】3.C4.D5.会空气不不会介质6.(1)固体液体气体(2)大小(3)速度(4)340 (5)种类温度课堂检测1.快快3402.两3.真空4.C 解析: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用一层真空网就可以挡住声音,C项正确.5.D 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D项正确.6.D 解析:在教室中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的墙壁与讲话者之间的距离较小,回声传到人耳中的时间小于0.1 s,人耳无法辨清,A项错误;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应在看到发令枪的光和烟时计时,而不能在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因为声音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B项错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C项错误.7.A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手按在车铃上时,会影响车铃的正常振动,从而造成铃声的不清脆,A项正确.8.A 解析:发声的音叉能让人感受到振动,用手按住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A项正确.9.C 解析:电铃振动时,人听到铃声,说明物体振动发声,A项正确;空气被抽走时,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声,B项正确;看到电铃振动,说明光能在透明玻璃中传播,D项正确.。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基础练习)实验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答案】C【解析】解:百米全程用时:t=t1+t2=6s+8s=14s;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00m14s≈7.1m/s。

故选:C。

2.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1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20km/h B.4m/s C.2m/s D.10km/h【答案】B【解析】解:王海通过的路程s=1km=1000m,运动时间t=4min=240s,王海的平均速度:v=st =1000m240s≈4m/s=14.4km/h。

故选:B。

3.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若某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又以同方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则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4.4m/s B.15.4m/s C.14.33m/s D.14.66m/s【答案】A【解析】解:设全程为s,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由v=st 可得,所用时间:t1=13sv1=s3×12m/s;又以同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所用时间:t2=23sv2 =2s3×16m/s;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st1t2=ss3×12m/s2s3×16m/s=14.4m/s。

故选:A。

4.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且v=3v1,则v1与v2的比值是( )A.1:5B.1:3C.2:1D.1:2【答案】A【解析】解:设前一半时间为t由v=st 可得,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1=v1t;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2=v2t;全程的平均速度:v=s1s22t =v1t v2t2t=v1v22;由v=3v1可得:v1v22=3v1解得:v1v2=15。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时练(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时练(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1.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物体在前8m的路程内速度为4m/s,后12m的路程速度为3m/s,则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2.一辆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为28m ,后3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物体在这8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

3.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着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的情景,列表如下。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时间0 10 20 30 40 50路程0 1.20 3.42 6.12(1)请你根据图9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运动,(填“匀速”或“变速”)蜗牛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是 cm/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cm/s。

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5.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

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7.小宇跟小丽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宇都比小丽提前10m到达终点。

若小宇退后10米,再同小丽比赛(两人同时起跑,且两人的平均速度和原来一样),结果是()A.小丽先到达终点B.一起到达终点C.小宇先到达终点D.无法确定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一、选择题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2、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9、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摩擦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11、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_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1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斜面应保持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2)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3)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14、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滑下,计时的秒表每格为1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15、如图11所示实验装置,测得斜面长0.9m ,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5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1.4 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1.4  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如图图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2.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1 h,前20 min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的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 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3.运动会上男子100 m决赛中,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 m、80 m、100 m处的时间。

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运动员20 m 80 m 100 m小明2.5 s 8.4 s 12.2 s小华2.4 s 8.3 s 11.8 s小刚2.4 s 8.4 s 11.4 s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变速直线运动B.在20~80 m内,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在每段距离内,小刚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D.此次决赛的第一、二、三名分别是小刚、小华、小明二、填空题4.[2020·大庆]如图图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

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m/s。

5.小明乘客车从井冈山前往吉安,客车途经碧溪、禾市。

从井冈山到碧溪的路程为10 km,用时0.2 h,从碧溪到禾市的路程为30 km,用时0.5 h,在禾市站停车5 min后,用时48 min走完了剩余60 km的路程,抵达吉安。

则客车从碧溪到吉安的平均速度是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km/h。

(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三、实验探究题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图示的实验装置,停表每小格表示 1 s(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1)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第1.4课时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利用公式v =s t计算.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可利用公式v =s t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知识点一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原理:ts v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ts v =计算出小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①测量下车下滑时的平均速度;②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实验步骤:(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1。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2。

(5)记录实验数据并求出相应物理量。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21v v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213s s s -=,下半段的速度2121333t t s s t s v --==,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依次是:123v v v >>。

实验结论:小车在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2.注意事项(1)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答: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斜面的坡度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答: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本节的内容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探究,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通过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客观评价结果是本节考查的主要方向,通常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知识点有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读数,速度的计算,误差的分析等,难度一般不大。

一、怎样测量速度实验原理:s vt =。

实验测量器材:刻度尺、机械停表。

我们只需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运动的时间即可算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如果要探究一段路程中速度的变化,只需将经历的路程分为若干段,再分别测出每段的平均速度,即可大致测量出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1.实验原理:s vt =。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过程:a.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和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b.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和所用的时间t2,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3,以及用的时间t3;c.根据记录数据算出两段的平均速度,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分析1.注意事项测s: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

测时间t:(1)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2)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更小,这样小车运动时间更长,误差更小。

2.误差分析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s分得不等、计时不准、测量估读。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01 平均速度的理解典例在线一辆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 s内通过3 m,第2 s内通过6 m,第3 s内通过9 m…,则有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 m/s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C.雪橇前2 m/sm/s【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由题意可知,雪橇每秒内通过的距离不相等,故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第一秒内【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应注意跟据物体的速度公式判断物体的运动,每秒内雪橇通过的路程都不同,找出每段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2021-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2021-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3 m/sB.6 m/sC.6.3 m/sD.0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 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

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 m/sB.9 m/sC.12 m/sD.15 m/s3.右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铅笔的长度是 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cm/s。

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

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

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方法一:。

方法二:。

6.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停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3)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2017·广东广州中考)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

推荐[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2新人教版

推荐[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2新人教版

平均速度的测量题一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题二“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图所示是小球运动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

(1)物体在B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2)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____________cm。

题三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0米/秒C.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20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相距0米题四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cm/s,如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cm,由此可知()A.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1 s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60 s题五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填入下表中。

⑴根据上表的数据,蜗牛是做运动;⑵蜗牛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是mm/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mm/s。

题六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

(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吗?如果会,在什么时刻?(2)小球A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小球B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3)小球A和B曾有过相同的平均速度吗?如果有,在什么时间间隔内?(4)分别求出小球A和小球B在从第3s到第7s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题七如图甲所示,一名运动员在平直的跑道上跑步,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等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由此可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2新人教版

[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2新人教版

平均速度的测量题一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题二“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图所示是小球运动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

(1)物体在B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2)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____________cm。

题三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0米/秒C.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20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相距0米题四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cm/s,如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cm,由此可知()A.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1 s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60 s题五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 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填入下表中。

⑴根据上表的数据,蜗牛是做运动;⑵蜗牛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是mm/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mm/s。

题六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

(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吗?如果会,在什么时刻?(2)小球A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小球B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3)小球A和B曾有过相同的平均速度吗?如果有,在什么时间间隔内?(4)分别求出小球A和小球B在从第3s到第7s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题七如图甲所示,一名运动员在平直的跑道上跑步,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等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由此可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1.4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2 含答案【推荐】.doc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1.4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2 含答案【推荐】.doc

第一单元课题4《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AB、V BC 和V AC,由图可知()A.V AB最大B.V BC最大C.V AC最大D.V AB、V BC和V AC一样大3.2015年12月10日0时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兴1C”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小明想估算一下运载火箭在发射后的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他上网查到运载火箭全长54.8m.然后从网上下载了“中兴1C”卫星发射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刚发射时和第10s的图片,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值应最接近()A.4m/sB.7m/sC.10m/sD.13m/s4.关于平均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度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C.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必须提出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平均速度就是计算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5.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有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A.3:1B.2:3C.2:9D.9:26.张凯每天都骑自行车去上学,某天他从家到学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天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A.135m/sB.168.7m/sC.2.3m/sD.2.5m/s7.某同学用80s时间从百米跑道一端走到另一端,则()A.第40s时,该同学一定刚好走完一半B.该同学的平均速度是1.25m/sC.该同学作匀速直线运动D.该同学每8s内走过的距离都是10m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8.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①实验原理是v= ;②在实验中除了图的实验器材,还缺少;③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图中的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秒表每格为1s),测出s1=160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m/s,在s1、s2、s3、三段路程中段路程运动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跟踪训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跟踪训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跟踪训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测量平均速度跟踪训练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分)1.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2.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

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

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兔子的平均速度大;C.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3.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则().A.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3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4.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是7.14m/s;B.小明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33m/s;C.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

69m/s; D.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

74m/s 5.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D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6。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1.4测量平均速度双基训练与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1.4测量平均速度双基训练与答案解析

1.4测平均速度一、选择1.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

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A.1.25米/秒B.2米/秒C.7.5米/秒D.0.83米/秒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 1.5m/sB. 2m/sC. 1m/s D .2.5m/s3、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和丙 B.甲和丁C.乙和丙 D.乙和丁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 5m/sB. 10m/sC. 15m/sD. 20m/s5、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6m/s的速度匀速走了120m,然后又以4m/s的速度匀速走了12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5m/s B.10m/s C.2.4m/s D.4.8m/s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二、填空7、一位同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

这位同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m/s。

8、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km/h。

9、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

三、实验探究:1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所示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2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2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2姓名:日期:等第:1、如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则如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像的是()A. B. C. D.2、小东和小文同时从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 C. D.3、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4m/sB. 4.8m/sC. 5m/sD. 6m/s4、甲、乙两辆大巴沿同一路线从莆田开往福州,若它们从莆田到福州的平均速度相等,则它们()A. 从莆田到福州的行车时间一定相等B. 在途中的行车速度一定保持不变C. 在行驶途中两车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 在途中任何一段路程上行驶的快慢程度都相同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不正确的是()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B.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C.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7、某自动扶梯用20s可将站立于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要30s,则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为()A. 50sB. 25sC. 12sD. 10s8、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蜒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面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A. B. C. D.9、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E点的路程为________cm,B点运动到F点的速度为________m/s,请你说说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图所示为小明描绘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记时开始时,即t=0时,甲的速度是__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___m/s.(2)第3s时,甲的速度是__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___m/s.(3)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填:匀速、加速、减速)11、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选填“正”或“负”)方向,其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m/s.12、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1)如图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_____(乙/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3)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______(选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4)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1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我市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4 速度的测量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1.4 速度的测量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1.4 速度的测量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答案】变速,13.5。

【解析】该小汽车在每1min 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3240m240s =13.5m/s 。

2.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答案】C【解析】A 、C 、D. 平均速度是指一个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多个物体,平均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 、D 错误,C 正确;B. 平均速度不是物体经过某瞬间的速度,故B 也错误。

故选C 。

3.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 点静止下滑,经过B 点到达C 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 、B 、C 三点对应时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 .AB 段平均速度为0.2cm/sC .小车从A 点到C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D .若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AC 段平均速度将偏大 【答案】D【详解】A .小车与斜面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故A 错误;B .AB 段平均速度为 10.00dm-6.00dm2.00dm /s=20cm/s 15:35:2215:35:20AB AB AB s v t ===- 故B 错误;C .小车从A 点到C 点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D .若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的时间偏小,而路程测量准确,由v=s/t 得,AC 段平均速度将偏大,故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速度的测量
题一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221v v + B .2121v v v v + C .2
121)(2v v v v + D .212
12v v v v + 题二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图所示是小球运动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02s 曝光一次。

(1)物体在B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 (2)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____________cm 。

题三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0米/秒
C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20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相距0米
题四
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cm/s ,如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
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cm,由此可知()
A.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
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
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1 s
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60 s
题五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填入下表中。

路程s/mm
⑴根据上表的数据,蜗牛是做运动;
⑵蜗牛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

题六
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

(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吗?如果会,在什么时刻?
(2)小球A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小球B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
(3)小球A和B曾有过相同的平均速度吗?如果有,在什么时间间隔内?
(4)分别求出小球A和小球B在从第3s到第7s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题七
如图甲所示,一名运动员在平直的跑道上跑步,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等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由此可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如图乙所示,一辆小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图中所示是在这条公路上取每1s的时间内小轿车所对应的行驶路程,由此可研究小轿车的运动情况。

(1)运动员在跑步的过程中,在每段相等的时间(2s)内所经过的路程,小轿车在每段相等的时间(1s)内所经过的路程(填“相等”或“不相等”)。

由此,运动员的运动可看作直线运动,小轿车的运动可看作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2)在实际生活中,运动员由起点跑到终点的运动,小汽车由起动到停止的运动属于上述的哪一种运动?
课后练习详解
题一
答案:A
详解:设物体运动的每一半时间为t1,则物体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2t1。

该物体全程的平
均速度为v =
t s =1
2t s s 后前+=122112t t v t v +=221v v +。

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恰好同速度的平均值v =
2
2
1v v +相等,这仅仅是一种巧合,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并非都是物体在全程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题二
答案:(1)2;(2)2
详解:(1)BD 之间的距离为s =9.0cm-1.0cm=8cm=0.08m , 所用时间是t =2×0.02s=0.04s ,
(2)由图知,AB =1.0cm ,AC =4.0cm ,AD =9.0cm , 所以,BC =3.0cm ,CD =5.0cm ; 即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2cm 。

题三 答案:D
详解:由图象知:乙车的s -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乙车处于静止状态,甲车的s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由图象可知,乙车处于静止状
甲在20m 处,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没动,故C 错误;由图象知,经过5s ,甲在20m 处,乙在20m 处,甲、乙两车相距0米,故D 正确。

题四 答案:A
题五
答案:(1)变速;(2)v 1=
11t s =22.2mms 20s =1.11mm/s ,v 2=2
2t s =61.2mm
50s =1.224mm/s
详解:解决问题的技巧是明确运动的物体快慢,从数据中可知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蜗牛是做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可用v =
t
s
进行计算,但要注意的是总路程除总时间,而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如果中途有停顿时间,计算时这个时间也包括在总时间内。

注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机械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题六
答案:⑴第5s 以后A 球超越B 球
⑵小球A 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快;B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⑶小球A 在第3s 到第4s 内的平均速度和B 球相同 ⑷从第3s 到第7s 的时间间隔内, 4.4m ==1.1m /s 4s
A s v =
t ,同理可得=0.8B v m/s 详解:⑴从题图中能直观看出:第5s 以后A 球超越B 球;⑵A 小球在任意相同时间间隔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故A 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快;B 球在任意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则可判断B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⑶小球在第3s 到第4s 内,A 、B 两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运动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则A 球和B 球平均速度相同;⑷从第3s 到第7s 的时间间隔内, 4.4m
==1.1m /s 4s
A s v =
t ,同理可得=0.8B v m /s 。

题七
答案:(1)相等;不相等;匀速;变速(2)变速直线运动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都相等,因此运动员的运动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小轿车跟运动员的运动情况不同,小轿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生活中常见
的运动多数为变速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