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众行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
• 当情境模糊不清时,这是最关键的变量;
• 当情况处在于危机时刻,如美莱村屠杀事件;
• 当别人是专家时。
25
2、个体因素
1、个体因素:自我意识
• 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做事情往往按照自己的方式, 不太会从众。
• 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人往往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 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所以从众的可能性比较大。
32
从众与顺从
顺从
• 顺从(compliance) • 个体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事情,尽管有时候并 不情愿如此
外界压力 从众 不明确
行为 自觉自愿
顺从
明确
非情愿
34
顺从
• 如何影响他人 • 企业管理者对下属 • 我只是简单地命令他们按我要求去做 • 我以十分谦逊的方式来要求他们按要求工作 • 我会对我要求的原因进行解释 • 情侣之间相互影响 • 我会发脾气,然后要求他屈服 • 我表现得十分好,以至于她不能拒绝我的要 求 • 我们会对我们为什么不能意见一致进行讨论
1974, 1976)
Stanley Milgram (1933-)
44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 实验考察了当权威的要求与道德的要求抵触时会 发生什么行为 —— 服从。该实验的道德伦理问题: 被试的服从令研究者忧心忡忡;对该实验的批评 者认为被试的自我概念会因此会改变。
45
实验设计:
• 实验目的:电击惩罚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 教师和学生:教师——真被试,学习者—— 实验 助手 • 如果学习者答错了,教师就给予电击惩罚,电压从 15伏到450伏不断加大
女大学生的标 配服装
1
2011年3月17日,北 京某超市顾客排队 购买食盐 。
2
• Medalia等人(1958)发现,1954年3月底,西雅 图一家报纸报道距北方80英里的一个城市里汽车 挡风玻璃被损坏的现象。4月14日,距约65英里 的地方又发生了一起挡风玻璃损坏事件。一天后, 距离45英里的地方又有人报告挡风玻璃损坏。 • 西雅图市长向艾森豪威尔总统发出了求助。
6
一、从众
• 从众
• 从众:个人受他人行为的影响,根据他人而做出 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 服从:由明确的命令所引起的顺从行为。
• 接纳:由于真诚的相信他人的言行的正确性而顺 应他人的行为。
7
你还做过什么 从众行为?
择业从众
恋爱从众
考研从众
8
二、从众的原因
• 我们相信其他人对一个模糊情景的解释比我们自
• 预测: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停止给予电击?
• 大学生: 135v • 白领估计只有1‰的人会到 450v
46
实验被试
职业 熟练和不熟 练工人 推销员、商 人和白领工 人 专家 人数 百分比
20-29岁
30-39岁
40-50岁
人数
百分比
4 3 1
5 6 5
6 7 3
15 16 9
但是,阿希布置了一个实验情境,那七个人是故意安排好的,阿希让这七个 人都说右边卡片中第一条线跟左边卡片中的线一样长。等这些人都说完了, 阿希让蒙在鼓里的被试回答这个问题。 你猜,被试是怎么回答的?
12
阿什的实验(1952年)“ 三垂线”实验: 判断直线是否等长
怎么可能,难道我 眼睛有问题?
13
两个实验有何不同?
何时人们会顺从规范性社会影响
• • • • • • 1、团体的人数是三人或者更多时; 2、团体很重要时; 3、人们在团体中没有同盟时; 4、团体的文化是集体主义时; 5、低自尊的人。 6、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从众
23
(5)信息性社会影响
信息性社会影响:当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 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时他们对我们的 影响。 此时,想做出正确的行为导致了接纳;即我 们从众是因为我们相信其他人对一个模糊情境的 解释比我们自己更正确;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 一个更适当的行为方式。 当任务难度比较大,个体感到自己无力胜任, 个体关心行为的正确性时,就会产生高程度的从 众行为。
从众率(%) 31 32 34 51
29
三、我们如何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 • •
•
逆反 个体非常看重自己的自由感和自我效能感 逆反心理理论——人们确实采取行动来保护他们 的自由感,这已被数个实验研究所证实。 反从众和“回飞镖效应”。
30
坚持独特性
• 似乎我们并不喜欢太离群,但我们大家都希望与众不同, 并关注自己如何与众不同,——正确方向上的与众不同, 即我们要好于众人。
20
“飞车少年”的悲剧为什么不断重演?
• 20世纪90年代,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十来岁的少 男少女热衷于一项危险而鲁莽的游戏:就是在火车车 顶上“冲浪”。虽然平均每年因此丧生的青少年达到 150人,另外还有超过400人因为摔下火车或撞上 3000伏特的电缆而受伤,然而这项游戏却仍在继续。
21
22
• 似动实验 • 缺乏稳定的参照点 • 情境模棱两可,参加者无法做 出绝对肯定的判断 • 团体的判断成为判断标准 • 线段实验 • 正确答案非常明显 • 社会压力与社会规范
信息性 社会影响
规范性 社会影响
14
(二)影响从众的因素
• 情境因素 • 团体规模 • 团体一致性 • 团体凝聚力 • 规范性社会影响 • 信息性社会影响 • 个体因素 • 自我意识 • 保持自身独特 性的需求 • 个体的控制愿 望
10
研究结果
单独观察光点时, 个人判断差别很 大。当人们组成 团体并能够听到 别人报告的估计 值时,会顺应团 队对光点移动距 离的估计。 群体规范一旦形 成,即使被试单 独一人时,仍继 续使用。
11
2.阿希实验
左边这条线,和右边中 间这条线,哪条更长?
阿希安排被试坐在一张有七个人的桌子旁,首先看左边这张卡片,再看右边 这张卡片,然后回答我们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明显,右边卡片的中间这 条线跟左边卡片上的线是一样长的。
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规范性社会影响
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1、社会规范:一个团体关于可接受的行为、价值观和信念的 内隐和外显的规则。 2、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提出:“与群体保持一致”, 即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赏经常是个体从众的原因。个体 若偏离了群体规范,常要付出情绪上的代价——有时还会迫 使人们支持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或至少压制自己的反对性意见, 从而导致了服从。
WHY???
3
从众好不好?
做多数人做的事,人们就会赞赏你。
人们的想法都一样并不一定最好, 意见不一致,才有了赛马。
懦弱、没有主见的表现?
从众会给个体带来好处吗?
4
社 会 心 理 学
第3讲
从众行为
5
本章内容包括:
• • • • 什么是从众 经典的从众研究 什么因素引起了服从 我们如何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27
3、个体因素:控制愿望
• 让被试评价一些卡通片的可笑程度(实际上这些 卡通片并不可笑),发现,在单独评价时,控制 愿望高或低的被试没有显著差异,在团体评价时, 控制愿望高的人不大会去附和别人的较高评价, 而是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28
社会压力:文化差异
国家或地区 黎巴嫩 香港 巴西 班图
情境因素:团体规模
• 米尔格拉姆的现场研究(1969)
让人停留在纽约繁 忙的人行道上并抬 头观望,过路人是否 会模仿 过路人模仿的百分 比随着群体规模逐 渐增加到5人而增 加
17
(2)情境因素:团体的一致性
• 当有一人与群体意见不 同时,从众率会比通常 下降达 75%,无论持异 议者是令人尊敬的专家 还是普通人
26
2、个体因素: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
• 有些人不从众,是为了保持自身独特的自 我同一性。 • 让被试相信自己最重要的10个态度与另外 1000个大学生的态度有的不同,有的完全 相同。让被试参加从众实验,结果发现, 被告知与他人态度差异极大的被试,往往 通过不接受他人的影响来保持自我同一性 (Snyder, 1980)
实例(父母对孩子)
如果你这周能坚持每天晚上刷牙, 周六就带你去迪斯尼 如果你不刷牙,就不允许看电视 牙医说你必须坚持每天刷牙两次 如果你不刷牙,就会长虫子,那 就只好拔牙了 你表姐总是坚持每天刷牙两次 我是你妈妈,我现在就要求你去 刷牙,立即去! 盲人请求你帮助过马路
36
使他人顺从的技巧
• 得寸进尺法/登门槛效应 • 以退为进手法 • 低球手法 • 并不止是这些技术
31
• 抵制不合理或不正确的信息性社会影响是可能的。
• 美莱的案例中,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参与了暴行。一名中士 说他被命令去“摧毁村庄”,但是他就是拒绝了这个命令;另一 个士兵,看到其他士兵正向平民开火,就故意射伤自己的脚,这 样他就有借口从屠杀的现场撤离。一名直升机驾驶员,看到这恐 怖的一幕,立即着陆,抓起15名越南儿童,将他们带到森林深处 的安全地带。因此,这些士兵就拒绝了其他人看似正确的行为。 相反,他们信赖自己判断和道德感,从而拒绝参与对平民的大屠 杀。
42
服从权威
• 合法权威: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 服从权威(Obedience)
• 服从是任何文化都崇尚的社会规范,使社会良 好运作的基本前提 • 但是,人类社会不乏由于服从带来的严重甚至 悲剧性的后果
43
服从权威的经典实验
• 服从行为 • 权威的命令非常荒谬时, 为什么大多数人仍然服从? • 服从的人是疯子吗? • 普通人会服从权威吗? • 米尔格拉姆的经典研究(1963,
41
• 《生死朗读》对那段惨绝人寰往事的观点非常独 特:它不再关注那些惨无人道的罪行,也没有惨 烈的画面作为刺激,而是全心全意把焦点放到了 普通人身上,通过他们的转变来折射出那段罪恶 的往事。“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是刽子手,更多 的人都是不知不觉就参与到了罪恶之中,像汉娜 一样,”斯蒂芬· 戴德利说,“他们其实也是受害 者,只是没人关注过他们而已。而实际上他们往 往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代价。”
37
从众、顺从、服从
一种特殊的从众行为:服从权威
39
“纳粹”“凶手”“集中营的女看守”
40
• 这种麻木既弥漫在集中营的施害者身上,也弥漫在受害者身上;弥漫 在法庭上的审判者身上,也弥漫在被告身上;弥漫在每一个普通人的 生活中。(小说比电影更清楚地展示了这一关键内容,电影中只出现 了一个在法庭上织毛衣的被告形象)。 • 在集中营里,无论囚犯还是看守,他们要继续自己的生活,一天一天 地活下去,就不得不把毒气室和焚尸炉——杀戮和死亡看做是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不得不把他们自己的作用看得很轻,不得不像被注射了 麻醉药或喝醉了酒一样让麻木状态占据自己。 • 在这种共享的麻木之上,他们形成了一种使恶得以日常化的合作关系。 在这种环境中,是非、善恶、生死等基本伦理问题都消失了,只剩下 各种本职工作的日常计较。
多数一致
• 即使持异议者的答案也 是错误的,也会降低从 众比率
• 团体中的同盟 • 当拥有同盟时,即使 参加同盟的人数处于 劣势,仍能起作用
一个异议者
15 of 15
18
(3)情境因素:群体凝聚力
• 群体凝聚力 • 凝聚力:群体对个体的吸引程度 • 群体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就越大 • 对群体的承诺 • 承诺:个体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倾向性 • 个体对群体的承诺越强,其感受到的顺从于群 体规范的压力就越强
15
1.情境因素
(1)情境因素:团体规模
米尔格拉姆的现场实验
楼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于1969年做了 一个现场实验。他让实验助手在纽约闹市区的 街道旁仰望某高楼的六楼窗户,发现过往的行 人不期而然地也朝窗户望去,并且安排站在那 里的人群越大,就有越多的过路者受影响,随 16 着他们看那扇窗户。
35
顺从
社会影响力的7个来源 影响力来源
回报 强迫 专家意见 信息 参照影响力 合法权威 无助
定义
基于提供或许诺正性结果之上 的影响力 基于施加威胁之上的影响力 基于专门知识和能力的影响力 基于信息内容本身的影响力 基于对他人或者群体的认同的 影响力 基于施加影响者拥有做出要求 的权利和权威的影响力 社会责任规范的影响
己的解释更正确,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一个适
当的行为方式。
9
(一)从众经典实验
1.谢里夫的似动现象研究
• 第一阶段 • 被试在一间完全黑暗的房间里集中注意4.5米开 外的一个光点。光点看上去象是在移动 (似动 错觉)。要求被试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 • 第二阶段 • 让被试与其他两位都经历过第一阶段的人组成 群体,每人都大声说出自己的判断 • 对光点移动距离的估计渐渐汇聚成群体标准 (M. Sherif, 1936)
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
• 当情境模糊不清时,这是最关键的变量;
• 当情况处在于危机时刻,如美莱村屠杀事件;
• 当别人是专家时。
25
2、个体因素
1、个体因素:自我意识
• 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做事情往往按照自己的方式, 不太会从众。
• 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人往往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 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所以从众的可能性比较大。
32
从众与顺从
顺从
• 顺从(compliance) • 个体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事情,尽管有时候并 不情愿如此
外界压力 从众 不明确
行为 自觉自愿
顺从
明确
非情愿
34
顺从
• 如何影响他人 • 企业管理者对下属 • 我只是简单地命令他们按我要求去做 • 我以十分谦逊的方式来要求他们按要求工作 • 我会对我要求的原因进行解释 • 情侣之间相互影响 • 我会发脾气,然后要求他屈服 • 我表现得十分好,以至于她不能拒绝我的要 求 • 我们会对我们为什么不能意见一致进行讨论
1974, 1976)
Stanley Milgram (1933-)
44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 实验考察了当权威的要求与道德的要求抵触时会 发生什么行为 —— 服从。该实验的道德伦理问题: 被试的服从令研究者忧心忡忡;对该实验的批评 者认为被试的自我概念会因此会改变。
45
实验设计:
• 实验目的:电击惩罚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 教师和学生:教师——真被试,学习者—— 实验 助手 • 如果学习者答错了,教师就给予电击惩罚,电压从 15伏到450伏不断加大
女大学生的标 配服装
1
2011年3月17日,北 京某超市顾客排队 购买食盐 。
2
• Medalia等人(1958)发现,1954年3月底,西雅 图一家报纸报道距北方80英里的一个城市里汽车 挡风玻璃被损坏的现象。4月14日,距约65英里 的地方又发生了一起挡风玻璃损坏事件。一天后, 距离45英里的地方又有人报告挡风玻璃损坏。 • 西雅图市长向艾森豪威尔总统发出了求助。
6
一、从众
• 从众
• 从众:个人受他人行为的影响,根据他人而做出 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 服从:由明确的命令所引起的顺从行为。
• 接纳:由于真诚的相信他人的言行的正确性而顺 应他人的行为。
7
你还做过什么 从众行为?
择业从众
恋爱从众
考研从众
8
二、从众的原因
• 我们相信其他人对一个模糊情景的解释比我们自
• 预测: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停止给予电击?
• 大学生: 135v • 白领估计只有1‰的人会到 450v
46
实验被试
职业 熟练和不熟 练工人 推销员、商 人和白领工 人 专家 人数 百分比
20-29岁
30-39岁
40-50岁
人数
百分比
4 3 1
5 6 5
6 7 3
15 16 9
但是,阿希布置了一个实验情境,那七个人是故意安排好的,阿希让这七个 人都说右边卡片中第一条线跟左边卡片中的线一样长。等这些人都说完了, 阿希让蒙在鼓里的被试回答这个问题。 你猜,被试是怎么回答的?
12
阿什的实验(1952年)“ 三垂线”实验: 判断直线是否等长
怎么可能,难道我 眼睛有问题?
13
两个实验有何不同?
何时人们会顺从规范性社会影响
• • • • • • 1、团体的人数是三人或者更多时; 2、团体很重要时; 3、人们在团体中没有同盟时; 4、团体的文化是集体主义时; 5、低自尊的人。 6、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从众
23
(5)信息性社会影响
信息性社会影响:当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 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时他们对我们的 影响。 此时,想做出正确的行为导致了接纳;即我 们从众是因为我们相信其他人对一个模糊情境的 解释比我们自己更正确;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 一个更适当的行为方式。 当任务难度比较大,个体感到自己无力胜任, 个体关心行为的正确性时,就会产生高程度的从 众行为。
从众率(%) 31 32 34 51
29
三、我们如何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 • •
•
逆反 个体非常看重自己的自由感和自我效能感 逆反心理理论——人们确实采取行动来保护他们 的自由感,这已被数个实验研究所证实。 反从众和“回飞镖效应”。
30
坚持独特性
• 似乎我们并不喜欢太离群,但我们大家都希望与众不同, 并关注自己如何与众不同,——正确方向上的与众不同, 即我们要好于众人。
20
“飞车少年”的悲剧为什么不断重演?
• 20世纪90年代,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十来岁的少 男少女热衷于一项危险而鲁莽的游戏:就是在火车车 顶上“冲浪”。虽然平均每年因此丧生的青少年达到 150人,另外还有超过400人因为摔下火车或撞上 3000伏特的电缆而受伤,然而这项游戏却仍在继续。
21
22
• 似动实验 • 缺乏稳定的参照点 • 情境模棱两可,参加者无法做 出绝对肯定的判断 • 团体的判断成为判断标准 • 线段实验 • 正确答案非常明显 • 社会压力与社会规范
信息性 社会影响
规范性 社会影响
14
(二)影响从众的因素
• 情境因素 • 团体规模 • 团体一致性 • 团体凝聚力 • 规范性社会影响 • 信息性社会影响 • 个体因素 • 自我意识 • 保持自身独特 性的需求 • 个体的控制愿 望
10
研究结果
单独观察光点时, 个人判断差别很 大。当人们组成 团体并能够听到 别人报告的估计 值时,会顺应团 队对光点移动距 离的估计。 群体规范一旦形 成,即使被试单 独一人时,仍继 续使用。
11
2.阿希实验
左边这条线,和右边中 间这条线,哪条更长?
阿希安排被试坐在一张有七个人的桌子旁,首先看左边这张卡片,再看右边 这张卡片,然后回答我们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明显,右边卡片的中间这 条线跟左边卡片上的线是一样长的。
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规范性社会影响
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1、社会规范:一个团体关于可接受的行为、价值观和信念的 内隐和外显的规则。 2、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提出:“与群体保持一致”, 即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赏经常是个体从众的原因。个体 若偏离了群体规范,常要付出情绪上的代价——有时还会迫 使人们支持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或至少压制自己的反对性意见, 从而导致了服从。
WHY???
3
从众好不好?
做多数人做的事,人们就会赞赏你。
人们的想法都一样并不一定最好, 意见不一致,才有了赛马。
懦弱、没有主见的表现?
从众会给个体带来好处吗?
4
社 会 心 理 学
第3讲
从众行为
5
本章内容包括:
• • • • 什么是从众 经典的从众研究 什么因素引起了服从 我们如何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27
3、个体因素:控制愿望
• 让被试评价一些卡通片的可笑程度(实际上这些 卡通片并不可笑),发现,在单独评价时,控制 愿望高或低的被试没有显著差异,在团体评价时, 控制愿望高的人不大会去附和别人的较高评价, 而是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28
社会压力:文化差异
国家或地区 黎巴嫩 香港 巴西 班图
情境因素:团体规模
• 米尔格拉姆的现场研究(1969)
让人停留在纽约繁 忙的人行道上并抬 头观望,过路人是否 会模仿 过路人模仿的百分 比随着群体规模逐 渐增加到5人而增 加
17
(2)情境因素:团体的一致性
• 当有一人与群体意见不 同时,从众率会比通常 下降达 75%,无论持异 议者是令人尊敬的专家 还是普通人
26
2、个体因素: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
• 有些人不从众,是为了保持自身独特的自 我同一性。 • 让被试相信自己最重要的10个态度与另外 1000个大学生的态度有的不同,有的完全 相同。让被试参加从众实验,结果发现, 被告知与他人态度差异极大的被试,往往 通过不接受他人的影响来保持自我同一性 (Snyder, 1980)
实例(父母对孩子)
如果你这周能坚持每天晚上刷牙, 周六就带你去迪斯尼 如果你不刷牙,就不允许看电视 牙医说你必须坚持每天刷牙两次 如果你不刷牙,就会长虫子,那 就只好拔牙了 你表姐总是坚持每天刷牙两次 我是你妈妈,我现在就要求你去 刷牙,立即去! 盲人请求你帮助过马路
36
使他人顺从的技巧
• 得寸进尺法/登门槛效应 • 以退为进手法 • 低球手法 • 并不止是这些技术
31
• 抵制不合理或不正确的信息性社会影响是可能的。
• 美莱的案例中,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参与了暴行。一名中士 说他被命令去“摧毁村庄”,但是他就是拒绝了这个命令;另一 个士兵,看到其他士兵正向平民开火,就故意射伤自己的脚,这 样他就有借口从屠杀的现场撤离。一名直升机驾驶员,看到这恐 怖的一幕,立即着陆,抓起15名越南儿童,将他们带到森林深处 的安全地带。因此,这些士兵就拒绝了其他人看似正确的行为。 相反,他们信赖自己判断和道德感,从而拒绝参与对平民的大屠 杀。
42
服从权威
• 合法权威: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 服从权威(Obedience)
• 服从是任何文化都崇尚的社会规范,使社会良 好运作的基本前提 • 但是,人类社会不乏由于服从带来的严重甚至 悲剧性的后果
43
服从权威的经典实验
• 服从行为 • 权威的命令非常荒谬时, 为什么大多数人仍然服从? • 服从的人是疯子吗? • 普通人会服从权威吗? • 米尔格拉姆的经典研究(1963,
41
• 《生死朗读》对那段惨绝人寰往事的观点非常独 特:它不再关注那些惨无人道的罪行,也没有惨 烈的画面作为刺激,而是全心全意把焦点放到了 普通人身上,通过他们的转变来折射出那段罪恶 的往事。“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是刽子手,更多 的人都是不知不觉就参与到了罪恶之中,像汉娜 一样,”斯蒂芬· 戴德利说,“他们其实也是受害 者,只是没人关注过他们而已。而实际上他们往 往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代价。”
37
从众、顺从、服从
一种特殊的从众行为:服从权威
39
“纳粹”“凶手”“集中营的女看守”
40
• 这种麻木既弥漫在集中营的施害者身上,也弥漫在受害者身上;弥漫 在法庭上的审判者身上,也弥漫在被告身上;弥漫在每一个普通人的 生活中。(小说比电影更清楚地展示了这一关键内容,电影中只出现 了一个在法庭上织毛衣的被告形象)。 • 在集中营里,无论囚犯还是看守,他们要继续自己的生活,一天一天 地活下去,就不得不把毒气室和焚尸炉——杀戮和死亡看做是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不得不把他们自己的作用看得很轻,不得不像被注射了 麻醉药或喝醉了酒一样让麻木状态占据自己。 • 在这种共享的麻木之上,他们形成了一种使恶得以日常化的合作关系。 在这种环境中,是非、善恶、生死等基本伦理问题都消失了,只剩下 各种本职工作的日常计较。
多数一致
• 即使持异议者的答案也 是错误的,也会降低从 众比率
• 团体中的同盟 • 当拥有同盟时,即使 参加同盟的人数处于 劣势,仍能起作用
一个异议者
15 of 15
18
(3)情境因素:群体凝聚力
• 群体凝聚力 • 凝聚力:群体对个体的吸引程度 • 群体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就越大 • 对群体的承诺 • 承诺:个体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倾向性 • 个体对群体的承诺越强,其感受到的顺从于群 体规范的压力就越强
15
1.情境因素
(1)情境因素:团体规模
米尔格拉姆的现场实验
楼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于1969年做了 一个现场实验。他让实验助手在纽约闹市区的 街道旁仰望某高楼的六楼窗户,发现过往的行 人不期而然地也朝窗户望去,并且安排站在那 里的人群越大,就有越多的过路者受影响,随 16 着他们看那扇窗户。
35
顺从
社会影响力的7个来源 影响力来源
回报 强迫 专家意见 信息 参照影响力 合法权威 无助
定义
基于提供或许诺正性结果之上 的影响力 基于施加威胁之上的影响力 基于专门知识和能力的影响力 基于信息内容本身的影响力 基于对他人或者群体的认同的 影响力 基于施加影响者拥有做出要求 的权利和权威的影响力 社会责任规范的影响
己的解释更正确,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一个适
当的行为方式。
9
(一)从众经典实验
1.谢里夫的似动现象研究
• 第一阶段 • 被试在一间完全黑暗的房间里集中注意4.5米开 外的一个光点。光点看上去象是在移动 (似动 错觉)。要求被试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 • 第二阶段 • 让被试与其他两位都经历过第一阶段的人组成 群体,每人都大声说出自己的判断 • 对光点移动距离的估计渐渐汇聚成群体标准 (M. Sherif,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