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区域经济运行要素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第3章:区域经济运行要素分析

第3章:区域经济运行要素分析

2、人力资源流动


区域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和部门之间的人力 资源转移是在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实现人 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 形式。 人力资源的流动远远超过仅作为一种劳动力 的作用,其流动必然还会带来技术、资金和 文化的流动与传播。

从人力资源流动的层次来分,又可分为人才 流动和一般的人力资源流动。人才指人力资 源中相对精英的部分,多指具备一定高层次 知识的科学家或技术人员等。一般的人力资 源流动,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流动等。
1、要素流动与流量经济
流量经济:指一个城市或地区以相应的平台和 条件,吸引和集聚区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 术、信息等经济要素,并在区内重组、融合、运 作、增值。通过有序、规范、高效的流动,使各 要素的能量增大、能级提高,从而促进相关产业 的发展和相关服务功能的增强,由此实现该城市 或地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发展,并以 扩大的经济能量向周边地区乃至更远地区流动与 辐射。
WHY
第一,资本市场筹资推动的资金流入。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导致的资金流入。 第三,银行系统资金调度的资金东流。 第四,商品交易导致的资金东流。

4、技术创新与扩散
技术,指为制造特定产品所需要的管理、组 织以及技能方面的知识。其即可以独立的存 在,可以寓于其他的生产要素之中。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 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生产函数中,技术作为 时间变量出现。即: Y=F(L, k, t)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要素 流动
自然资源丰富但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西 部地区,在实现资源优势产业的实现上 主要采用资源转换型模式。
资源优势: 矿产、生物、水力、土地、旅游等资源 “富饶的贫困”?
潜在经济优势≠现实经济优势 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劳动力,技术创新与经济要 素(资金)“错位”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PT精选文档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PT精选文档
2
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 (1)产业结构特色(常以第二产业为主) 完整的产业结构(主导或支柱产业、辅助产业、基 础设施产业); 构建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区域特 色产业部门结构。 (2)产业布局特色(通常,依区域发展阶段而布局) 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产业布局具有分散性; 工业化阶段,围绕城镇体系布局产业结构。
5
(三)区域市场化水平分析 1、市场化水平受需求规模、市场层次、市场环境、市场意 识等影响 2、市场化水平对经济活动有多方面的影响(见P70-71)
(四)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分析 1、基础设施配置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 2、社会基础设施(狭义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 狭义基础设施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分析 社会基础设施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分析 3、社会基础设施分析(现状水平、存在问题、需求预测)
一、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的常用指标 (一)人口数量分析指标 1、性别构成的相对数 某时期某地区男性(女性)数量 X100%以女性为100考虑)
性别比=
某时期某地区男性人数 X100% 女性人数
一般地说,人类的性别比是固定的,105:100 性别比高低对发展轻重工业及人口管理有影响
9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一、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的常用指标 (一)人口数量分析指标 1、性别构成的相对数;2、性别比 3、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抚养比、老少比) 4、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生育率) 5、人口的机械增长率 6、适度人口与人口或容量承载力 (二)人口质量分析指标 1、职业构成;2、身体素质(婴儿平均期望寿命) 3、文化技术素质(文化人口比重、文化程度构成、教育普 及程度) 4、人口思想素质(社会风气评判) 10
结论:区域分析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寻找区域发展的特色, 走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来提升区域地位 思考:怎样表述某个区域特色的内涵? 如,福州市区域文化特色的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讲义(PPT 123页)

区域经济发展讲义(PPT 123页)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2)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3)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 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 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 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 的重心。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 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 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 互动的。
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 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
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 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经济 总量的更快增长。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 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 收入· · · · · ·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 — 低购买力—投 资引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
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观察,这两个循环都是 从低收入又回到低收入,不断地恶化。并且,它们 在“低收入”处相连接,相互影响、强化,使经济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理论内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 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 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 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 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 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 大的自然环境。
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 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总结词
区域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此外,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THANKS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总结词
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农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总结词
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城市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城市资源,通过城市化进程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总结词
点轴开发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开发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它强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点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同时以轴为通道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详细描述
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点,以点为中心集聚资源和人口,形成增长极。同时,通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轴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这种点轴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和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政策倾斜、技术水平等不同因素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
表现
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经济学教学幻灯片-区域经济开发

区域经济学教学幻灯片-区域经济开发
展。
创新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的核心动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 、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区域经济开发的方 式和手段,提高开发效率和水平。
未来区域经济开发将更加注重开放合作,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与 交流,拓展发展空间和机遇。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合作与竞争
合作
区域经济开发需要各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形成合力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建立城市间合作机制,实现了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竞争
区域经济开发中,各地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
区域经济开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聚、提 升创新能力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不同区域的经济开发模式和路径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区域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选择 适合的开发模式和路径。
政府在区域经济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创新与创业
创新
区域经济开发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和转型。例如,京津冀地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
创业
区域经济开发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吸引了大 量的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创业。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 优化创业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
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开发的策略 和建议
区域经济开发的意义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3区域经济分析3区域经济分析.ppt

3区域经济分析3区域经济分析.ppt

3区域经济分析3区域经济分析.ppt区域经济分析第一节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第三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一、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一)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

(五)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联合国工业组织分类: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10.不能分类的其它活动。

第三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二、经济活动的空间运动三、增长极效应分析四、空间成本分析三、增长极效应分析四、空间成本分析(一)空间成本比较方法(二)最低成本区位与赢利空间(三)空间成本动态分析(四)空间要素替代原理(一)空间成本比较方法(三)空间成本动态分析(二)主导部门的意义A.主导部门的条件1.能有效地吸收新技术;2.具有高度的增长率;3.与其它部门有广泛而强烈的生产联系。

B.主导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那些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前瞻影响: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出现的诱导作用;旁侧影响: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主导部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是通过隶属于它的推动型企业的成长具体发挥作用的。

这种推动型企业往往处于中心地体系中有优良区位的节点位置,拥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它必定是一座大型工厂,或是某些企业的核心机构组成的工业综合体。

(三)增长极的极化效应A.什么是极化效应主导部门中的推动型企及其综合体,一旦配置在区域内具有优越条件的某一节点,这一节点将作为增长极,吸引着周围其它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并产生聚集经济,这一过程及其影响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增长极就是利用聚集经济优势,通过极化效应,而不断成长壮大的。

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由1993年的 0.407上升到2006年的0.47。
(二)综合性指标体系
1.UNRISD的指标体系
UNRISD是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英文缩写(United N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该机构在1970年出版的《社会经济发 展的内容和衡量标准》一书中,提出了衡量区域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 9项社会指标: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人口中在2万人以上居民点居住的人口 所占的比例;人均每天动物蛋白消费;中小学入学人数总和;职业教育入学 人数;每千人中报纸发行份数;每一居室平均居住人数;职业人口中有电、 水、煤气的人的比例;工薪收入者在整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6项经济指标:每个男性农业劳动者的农业产量;人均电力消费;人均钢 材消费;人均能源消费;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人均外贸额。
(4)由于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差异,以及不同 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的问题,有可能使国民生产总值的 统计数据失真,亦即名义上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 产总值间存在差距。
1970年,联合国调查结果说明:①物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 平成正比,经济愈发达,物价愈高,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越 低。②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差价。可以在国际上流通的贸 易商品的国家间差价较小。不能在国际间流通的商品,差 价较大,如房地产商品。服务业的差价最大,可达几倍甚 至数十倍。③物价差距与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成反比。对 外开放程度越小,与国外的经济联系越小,差价越大。
从1985年起,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采用GDP对国民经济运行 结果进行核算。目前,采用的是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SNA)的方法,并采取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方法 制度,各级政府统计局分别核算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分级核 算方法。

3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精品PPT课件

3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精品PPT课件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2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创新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衰老阶段
兴旺部门
停滞部门
衰退部门
2020/10/15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 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范围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 湖、池州、宣城、滁州等9市 .
发展不具优势产业,将会失败
2020/10/15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41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3.落后国家与地区快速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
政治稳定
科学发展
高效政府
2020/10/15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42
•产业转移
2020/10/15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 硅谷,筑波科学城
2020/10/15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36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020/10/15
二、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37
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
• 萧条区
2020/10/15
– 曾经是纺织、皮革、制造的发达区,但
长期不改第六造章产区域业经济结发展构梯度理论
• 日本:21世纪基本战略
– 缩小化纤、纺织、服装、钢铁、造船、一般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集中力量发展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信息、金融和科技等行业。
• 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开发园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3.2 量态组合与规模经济
量态组合是指区域经济要素在数量比例上相互协调的关 联状态。要素组合时的数量配比规定性,既体现在要素 组合的比例关系上,也表现在诸要素因集聚程度而形成 的规模上。
为支付流动成本和流入地的选择决定了流动者通常是较 高素质的,因此人力资源的流动增大了流入地域的发展 潜力,削弱了流出地域的增长能力,会拉大区域间的差 距。发达地域由于人口稠密和资源缺乏发生不经济现象, 伴随产业的转移,会发生人力资源的“倒流”。
.
3.2.3 资金流动
资金是流动性强的生产要素。资金总是从利润率低的区 域流向利润率高的区域。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资金总体 流向是从落后地区流入发达地区。
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诸要素,彼此在技术性质上相互适 应的关联状态即为质态组合。质态组合的目标是确定怎 样的组合结构,才能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效益。
质态组合的实践形态是结构经济,它是诸要素在特定的 关联方式和比例关系下结成的有机整体,包括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产品结构、出口结构等。
区域经济结构的成长是一个有机化的过程,其本质是区 域经济系统通过自身内部的以及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多环 节的投入产出实现良性代谢,从而实现成长和发育。
经济中心的能量释放有两种形式:一是对经济腹地的能 量辐射或能量传导;二是能量的外向释放所引起的中心 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更新与转换的内向释放。
经济中心的能量集聚和释放是地域经济系统运动的强大 推动力。
要素地域优化组合规律是指生产要素在地域运动过程中 使原有的要素和新流入要素之间具有一种优化组合的内 在必然性。
技术的流向,首先表现为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即技术 流动具有更高的同质性要求,尤其是高层次技术。
其次表现为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带动 技术流动。
第三,不发达地区的技术流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开 发的高层次技术往往流向发达地区。
.
3.2.5 信息流动
信息资源是反映客观事物性质及运动状态的各种信息的 总和。它是以某种方式显示、存贮和传输的人类关于自 然、经济和社会的知识,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
3.1.4 要素地域供求相关律
要素地域供求相关律是指生产要素的地域流动地域生产 要素的供求能力呈线性相关。衡量地域生产要素供求能 力的指标一般有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率和流动安全性等。
地地域生产要素的供求状况,直接规定着要素地域流动 的流向、流量和流距。要素的流向一般总是由要素丰裕 的地域向需求旺盛而要素稀缺的地域流动;要素流动的 流量和流距均与地域要素供求能力呈线性正相关。
资金流动的频率、速度和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
.
3.2.4 技术创新与扩散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的源泉。而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最重要因素则是技术创 新与技术扩散,其物质形态就是科学技术要素流动。
技术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是经济增长和社会 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入时间;其二,时间资源可以在各个经济部门间进行配 置;其三,时间是短缺的:时间不可储藏;时间不可替 代;时间不可透支;时间不可逆向;时间是递减的。 时间要素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不能以独立的方式存在, 是与其他要素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的。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时机、机遇是一种发展要素。
.
3.3 要素组合与区域经济发展 3.3.1 质态组合与结构经济
信息要素往往是依附或渗透于其他生产要素之中,其作 用在于提高这些要素的素质、功能、禀赋以及促进他们 之间的组合。
信息对区域经济成长的作用,可以从信息技术发展进程 和信息产业化两个方面阐释。
.
3.2.6 时间要素
时间是一切物质运动方式或存在的形式。 时间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其一,人类经济活动都必须投
市场机制不健全和要素价格扭曲的条件下(比如政府的 不当干预),要素地域供求相关律会发生变形。
.
3.2 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 3.2.1 物流
物流是区域间自然资源、生产设备和生产成品等的流动, 它将运输、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 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物流的目的是以社会的和经济的合理性为前提,以最低 的成本,高效率的完成物资从提供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空 间位移。
第三讲 区域经济运行要素分析
要素地域运动规律 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 要素组合与区域经济发展 要素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
.
3.1 要素地域运动规律 3.1.1 要素优区位集聚律
生产要素地域运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全方位扩散,二是 优区位集聚。全方位扩散指要素由点——线——面的发 展过程;优区位集聚指要素向一定方位集中,即向最优 区位集聚。
组成地域经济系统的各种要素在地域流动过程中,在时 空上的排列秩序(组合)是地域经济结构系统性质变化 的重要因素。
要素的优化组合主要是通过要素的内在耦合、补偿与替 代功能实现的。要素的相互耦合、补偿与替代,增强了 要素流入地对区外诸要素的吸纳作用,以及对区内诸要 素的自组织能力,即优化组合能力。
.
优区位集聚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要素地域间的运动方 向和速度遵循最小阻力法则,向经济的增长点或发展极 集中,在空间上呈现点状分布的特点。
要素的全方位扩散是要素不断向优区位集聚运动的过程 中逐渐形成的。其过程为:集聚——扩散——再集聚— —再扩散。
.
3.1.2 能量释放的链式规律
能量释放的链式规律反映经济中心能量释放运动的规律。 基本含义是经济中心的能量释放以能量的积聚为基础, 并形成集聚——释放——再集聚——再释放的链式过程。
物流的基本规律是,自然资源由富集区流向贫区;设备 和成品则由经济发达区流向不发达区。
区域贸易可以克服自然资源的地域附着性,是实现资源 在区域间流动的重要手段。
.
3.2.2 人力资源流动
区域间人力资源流动和部门间人力资源的转移是区域经 济运行中实现人力资源在配置以提高其利用效率的基本 形式。
我国区域间人力资源的流向复杂,但主体流向仍然是欠 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或者是人力资源过剩地域向人 力资源稀缺地域流动。区域间收入差异是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