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笔记 第三章 选举制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校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政党制度(2008年、2010年武汉大学研;2010年南开大学研;2010年四川大学研;2010年华东政法大学研;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研;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研)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政党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①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利益和统治需要而随时改变政党制度。

②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政府制度一般具有法律明确、具体和特定的规定,而政党制度可以在宪法中作原则性规定,也可能按照宪法惯例而形成,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③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2.国家结构形式(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研;2005年、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研;2010年河北大学研)答: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3.民族的含义(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研;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研;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研)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一般来说,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作为生存空间和自然环境,是民族其他特征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

共同经济生活是形成民族的物质基础。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自考辅导学习资料每章节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自考辅导学习资料每章节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每章节重点第一章1.政治制度的涵义与特征P1-22.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制度是哪些?P2其中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体现在哪里?P33.我国的基本和根本政治制度?P54.行政机构改革的原则P8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P96.改革开发后,我国政府制度改革的成果有哪些?P8-97.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P58.为何要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6第二章1.支配国家整个政治生活的制度P112.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P123.国务院与政务院的区别P154.56年-66年期间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定P175.11届三中全会后政治制度的建设有哪些?P21-226.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任务P25-27第三章1.国家行使的内涵、与国家本质的关系P28-29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P29-303.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P314.中国人大制度的内容和特色P325.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和特点P33-346.我国的国家机构、组成及其设置原则P38-40 (三个原则,具体体现)第四章1.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式、发展和完善P44-47(即选举法和修正案)2.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怎样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P47-513.主持直接与间接选举的机构P51、554.选区划分的三个基本要求P525.直接选举的程序P51-556.人大代表的职权有哪些?P60-617.罢免人大代表的规定有哪些?P62第五章1.什么是人大制度?为何认为它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66-672.全国人大的地位与职权P68-693.全国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方式P69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与职权P73-745.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实行三审制P786.全国人大专委会的工作职责是什么?P82-83第六章1.县级与县级以下的人大机构设置与上级有何不同?P892.可以制定地方性发光的机构有哪些?P85、903.改革开发20年来,人大制度得到的加强与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P1034.我国人大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P97-102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P104-10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重点整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重点整理
第二节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一、普遍原则
(1)中国公民,只有年满18周岁,方可成为选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平等原则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四、秘密投票(无记名投票)原则
五、差额选举原则
第五节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一、改进提出和确定候选人的方式
(二)提名权。
(三)建议、批评权。
(四)询问权。
人大代表在审议议案或报告时,有向本级国家机关提出询问的权利。
(五)质询权。
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开会期间,有权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有关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被质问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
(六)视察权。
人大代表有权依法对本级或下级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监督并促进有关机关、单位的各项工作。
第三章选举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选举和选举制度
选举,是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
选举制度的涵义,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加以理解。从广义上说,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
惯例等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从中义上说,直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从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2.有利于发展经济。3.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4.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二、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组成和职权
(一)地位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按照行政区域分别设立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本行政区域内,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试复习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试复习笔记

1.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各类政治实体加以遵循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2.影响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因素1.以马列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2.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结论3.仿照苏联模式构建行政体制4.战争时代打下的基础5.现实国情的制约6.中国封建主义传统的深刻印记7.国际环境的影响8.受经济体制变化的制约3.中国政治制度各时期的变化1.初创和形成阶段1949—195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到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2.探索与发展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前1954—1957第一部宪法发挥了显著功效,1957年以后出现左倾错误,政治体制高度集权化60年代大调整但未能继续下去3.遭受破坏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使政治制度严重扭曲和破坏,原有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弊端得以恶性发展4.恢复与改革阶段政治制度的全面恢复和政治体制的改革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本政治制度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

⑶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

⑸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

当前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1) 民主的基础更加广泛(2)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利。

(3) 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篇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笔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导论1.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验生活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历史性。

第二,阶级性。

第三,权威性。

第四,层次性。

第五,稳定性。

2.人民民主专政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各项民主权利。

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实行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还规定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

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有权限行使国家权力,但就“如何行使”以及“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去行使”等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详细的规定。

这需要由其他的制度来具体规定和实施。

3.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秘密投票原则3.行政规章4.政治协商5.首长负责制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中国选举权的平等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继续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4.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请论述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多党制有什么区别?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务院机构经过六轮改革,形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

但现行行政体制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于是在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了有关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方案。

请论述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内容,并评价。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①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②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③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人大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形式,反映着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政权的行使问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三章
3.从国际共产主义的经验来看,共产党在各国执政 的规律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一节 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
二、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别 革命党和执政党的主要区别如下: 首先,任务目标不同 其次,运用的手段不同 其次,组织方式不同 再次,阶级基础不同 最后,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不同
第一节 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 政党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
杨光斌

第一部分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 质与原则
• 第二章 党的中央组织与领导体制 • 第三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
第三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
• 第一节 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 • 第二节 党与人民群众团体 • 第三节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第一节 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 党
第二节 党与人民群众团体
一、人民群众团共青 团、全国妇联、科学技术协会、归国华侨联合会 、工商业联合会、台湾同胞联谊会、青年联合会 。这些群众性团体由特定的成员组成,有各自的章 程、组织机构和政治任务,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 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节 党与人民群众团体
二、党与人民群众团体的关系 在中国,很难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团体 视为独立的社会组织,因为它们的建立者是党和政 府,并且跟党和政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1.利益表达与综合
2.政策执行
3.社会监督
第三节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与一党专政不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主要 有以下两个特点:
• 允许一个以上的合法政党存在,允许它们参 第一 政、议政。
• 其他的合法政党以某种形式与共产党联合, 在中国则为民主协商制度,这样就排除了政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重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重点第一章1、行政管理在国内外学科属性的划分管理学—公共管理—行政管理2、法学---政治学(政治学理论本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国际政治)3、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原属政治学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已归入新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现象及其规律;国家政权及其延伸部分5、制度的定义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制度的特性:客观性、稳定性、强制性6、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7、为什么要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国以来的惨痛教训;以史为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8、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9、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战略意义: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力保证;政治体制改革为现代化提供新动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冲破既得利益集团;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政企彻底分开。

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力保证。

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能够为推动民主政治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他们能够推动社会的必要分化,有助于提高各阶层的知识水平,这是民主化的一个社会基础;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民众从传统意义上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公民意识的觉醒是实现民主化的一个前提条件;再次,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规则和秩序,而法治和秩序恰恰是民主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

课程体系: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机构体制:国家元首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行政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区域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经济特区制度政党制度、军事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0、关于政治的几大主流观点①道德政治论代表人物: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主要观点:道德是政治的基础;政治的目的是使人过上有道德的生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三章

• 一、“选举”、“选举制度”涵义初探 • 1、选举,从词义角度讲,即指选举与举荐。作 为一种政治行为的选举,是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 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 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
• 由此可见,选举的基本要素是主体(选举人)、 客体(被选举人)目的、方式、程序、结果;选 举的根本特征是实现选举人的意志,从而实现公 民选举权这一基本政治权利。
• • • •
• • • •
二、选举程序 直接选举(选民选代表)的程序主要有: 1、划分选区 所谓选区是指选民进行直接选举、产生代表的 基本单位,是代表联系选民,开展经常性工作 的基本单位。 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 分,也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 分“。城镇一般有三类选区: (1)独立选区 (2)联合选区 (3)混合选区
• 2、选民登记 • “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 • “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由选委会 公布” • 3、提出、确定与介绍候选人 • 提名途径三种:(1)政党、团体单独推荐; (2)政党团体联名推荐;(3)选民10人以 上联名推荐,候选人名单应在选举日15日以前 公布而正式候选人应在选举日的5日以前公布。 • 4、投票(选举日)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中中国颁布了两部选举法1953年与1979年作过四次修改19791982199861995一次补充1983年经过二四一变迁我国的选举制度在民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方面逐步有了发展从而有利于坚持完善人第二节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所谓普遍原则即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
第三章
第一节
选举制度
概述
•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 一、普遍原则 • 所谓“普遍原则”,即指选举权和பைடு நூலகம்选 举权的普遍性。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3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3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讲授提纲第三次:2011年10月29日第二章选举制度选举是一种活动形式,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早在原始社会就采取选举的形式产生部落联盟的首领;从当今使用选举形式的广度上看,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等都需要采用选举形式产生自己的领导和领导机关。

任何选举都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则,但并非所有选举都是国家政治制度意义上的选举制度。

本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意义层面的选举制度。

一、当代中国选举制度概述二、当代中国的选举过程三、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思考参考书目: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2、杨光斌、李月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曹沛霖、陈明明、唐亚林:《比较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徐育苗:《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网站:一、当代中国选举制度概述(一)关于选举1、一般意义上的含义:中国“选择、推荐”,西方elect“选择、挑选”。

政治行为上的含义: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

包含的内容:选举的主体、客体、目的、程序等。

注意:区别选举与贿选、指选。

现代意义上的选举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

民主政治的真谛在于反映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意志是众多个人意志的提炼、整合,选举的过程便是提炼、整合的过程。

如果这一过程中,个人意志得不到表达,便没有所谓的个人意志整合而成的共同意志,自然,选举便失去了民主的含义。

由此引出问题,如何界定选举人的意志?2、选举的意义:(1)选举使公民直接参与了政治权力的分配,使政治权力获得了最大的合法性。

(人民主权从理想变为现实,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获得合法性的途径。

)(2)选举不一定选出最优秀的政治家,但是不会选出最平庸的人。

(3)选举是公民政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技能。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典型题详解 论述题)【圣才出品】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典型题详解 论述题)【圣才出品】

三、论述题1.试论述世界上都有哪些类型的政体?答:从古至今,国家政体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和共和制。

(1)君主制的基本特征,一般是以世袭产生的、终身任职的个人掌握全部或部分最高权力。

根据君主的实际权限,它又分为“专制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类。

①专制君主政体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常见政体,其主要特征是君主拥有绝对的至上权力,君主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君主不受任何人或机关的限制和监督,中国历朝皇帝都是专制君主。

专制君主政体有两个变种:a.等级君主政体:为了协调社会利益矛盾,君主建立由僧侣、贵族、商人、市民等组成的等级会议作为咨询机关,该机关一般享有纳税批准权。

这一政体曾存在于中世纪以后的西欧诸国;b.贵族君主政体:最高国家权力名义上掌握在君主手中,实际上君主却受着他人的幕后操纵。

②立宪君主政体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它通常存在于资产阶级在进行政治革命时力量并不十分强大,革命以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妥协而告终的国家,立宪君主政体本身就是这种妥协的产物。

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按照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立宪君主政体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a.二元君主政体形式上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限制,可是,实际上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钦定宪法权等权力。

二元君主制一般存在于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相对软弱的国家。

b.议会君主政体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一般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

议会君主政体的议员是选举产生的,并有特定任期,君主则是世袭终身任职的,因此,议会君主政体只是部分意义上的残缺的君主制。

这种政体通常是那些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不够彻底的国家采用的政体形式,当代的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仍然保留着这种政体。

(2)共和制是通过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而且实行任期制的一种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自考小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自考小抄

科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1.制度及政治制度的含义。

1.2.为什么说在社会各项制度中,经济制度起根本的决定作用?1.3.简述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1.4.简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5.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什么?2.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可分为哪几个发展时期?2.2.简述1956—1966年,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2.3.简述“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2.4.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有哪些显著特点?2.5.简述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主要论述。

3.1.政体分为哪几种?主要从哪些方面区分?3.2.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它分哪几种?3.3.简述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主要职能。

3.4.如何认识中国国家军事机关?4.1.简述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过程。

4.2.怎样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4.3.简述选民要成为县级人大代表必须遵循的主要选举程序。

4.4.简述我国选举法关于选区划分的有关规定。

4.5.简述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

4.6.主持间接选举的机构有哪些? 4.7.简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职权。

4.8.怎样认识人大代表的地位?4.9.《代表法》为什么要规定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4.10.简述人大代表必须履行的义务。

5.1.简述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程序。

5.2.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

5.3.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有关内容。

5.4.简述委员长会议的职权。

5.5.简述议案的表决。

5.6.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哪些机构?6.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6.2.简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

6.3.简述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

6.4.哪些国家机关和组织成员可以向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6.5.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怎样提出质询案并接受答复?6.6.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有哪些?其各自职责是什么?6.7.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人大可以设立哪些专门委员会?6.8.简述乡级人大主席、副主席的职责。

当代中 国政 治制度读书笔记

当代中 国政 治制度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在阅读了相关的著作和资料后,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优势。

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民意,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建言献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等形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协商和讨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一制度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这一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各民族在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管理的重要制度。

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等形式。

通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基层群众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这一制度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还包括选举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重要内容。

选举制度保障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保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常考知识点汇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常考知识点汇总

2011年7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常考知识点汇总来源:武汉大学专升本录入时间:2011-06-19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形式一、国家形式的涵义国家形式(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也包括过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的关系:国家本质决定国家形式、国家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起维护国家本质的作用。

国家形式在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

君主制:l 古代:n 等级君主制-中世纪欧洲n 贵族君主制-古罗马n 专制君主制(中国)l 近代:n 君主立宪制u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u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战前日本&一战前德国)共和制:l 古代:n 贵族-古罗马n 城邦君主-古希腊l 近现代:n 议会制-德国n 总统制-美国n 半总统制-法国、瑞典n 委员会制-瑞士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最主要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上。

P3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选择)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中国人大制度的内容和特色P33四点(非重点简答)我国单一制的三种形式:民族区域自治、设立特别行政区、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

P34(选择)第二节当代中国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概念国家机构是形式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只能和外部只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官吏和常备军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

――恩格斯(多选)二、中国国家机构概况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师机关、国家审批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职权是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来行使的。

(2届连任)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

最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最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制度:规范、法度的意思。

二、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政治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从狭义的角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三、政治制度的几个显著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四、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社会领域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成分,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制度。

因此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不一致就要产生矛盾和冲突。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这种相互关系,告诉我们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要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制度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

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意识形态以及传统对政治制度及由政治制度决定的决策活动、实施活动有重要作用。

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

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建立与其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以起到巩固和发展政治制度的作用,在我国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重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学习重点。

一、如何学好这门课要学好这门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这门课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就是说,主要是讲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没有太多的理论阐述。

虽然和政治制度相关的理论问题也有很多,但我们并不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时过多地探讨那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

所以大家应当明确一点,就是只要通过学习,知道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要求。

至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为什么是这样,还可以是什么样,或者说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像这类的问题,有兴趣可以思考,但我们不提倡大家在有限的学习期间,在这方面牵扯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在考核同学们学习的情况时,也不会要求同学们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另外,这门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因此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对有关概念的准确描述和用词的准确、科学、严谨,不能太随意。

(二)合理使用各种媒体的教学资源电大教学的方式是多媒体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可以使用。

目前这门课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文字教材、录象课、网上资源和辅导材料等。

文字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依据,将来我们完成课程学习时考核的内容也全部以这本教材为依据。

所以大家应当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精读文字教材上,一定要把教材读懂、读通。

这门课有录象课18节,由文字教材的主编、北京大学杨凤春老师主讲,它是对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所做的系统、深入的讲解。

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录象课,更好地掌握文字教材的有关内容。

网上教学资源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辅助资料。

目前本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重要的主要有学习辅导和参考资料两部分。

学习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重点提示、自测题、问题解答、名词解释、期末辅导等内容,同学们可以利用它们,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加深对文字教材的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事半功倍,用相对少一些的时间,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要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要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要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政治的含义①政治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②政治与国家、权力、利益、民主、专制等有关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③时代、立场、观点、地位的不同;④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方法各异。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第一、从政治与国家的关系看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

)第二、从政治与阶级的关系看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看政治:马克思主义首先强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和制约政治;其次就是强调政治在一定条件下的反作用,一定条件下的反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再次,强调政治和经济的融合与统一。

第四、从政治与管理看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政治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政治的内容而言,可以说政治就是管理。

当然,这种社会管理职能是为阶级统治服务的。

政治的实际内容,除了阶级斗争之外,主要就是政治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主要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一)、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制度体系)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我国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4)经济形式、经营方式单一化。

4.我国经济制度的作用(1)决定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决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3)决定了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4)也决定了中国的其它政治制度。

4.中国政治制度的和根本特点: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以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根本历史任务的国家政权.5.政治体制:指的是以国体和政体为基础的,反映和体现国体和政体内涵的各种具体的政治组织形式、政治设施、政治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规范体系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提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提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提纲第一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两章的内容,本部分要掌握的重点是我国的国家形式和人大制度的完善。

难点是如何完善我国的人大制度。

一、国家形式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形式和结构形式。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它主要涉及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也就是指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由一个机构集中行使,还是由多个机构分散行使,是由一个人行使还是由一个集体机构行使。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方式。

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自有国家以来,国家政体形式繁杂多样,我们大体上可把数不胜数的政体形式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君主制,一类是共和制。

君主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体形式。

君主一般是世袭的、终身任职的,个人掌握全部或部分国家权力。

君主制又可进一步分为绝对君主制(或者称“专制君主制”、“无限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又称“有限君主制”)。

专制君主制下的君主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全部国家权力于一身,拥有绝对的、超越一切法律和机构之上的权力,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君主政体形式。

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

它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共和制有奴隶制下的贵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共和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原则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形式。

1、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第一、中国的民主基础更广泛。

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

第三、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存在和作用发挥,是我国民主政体的一大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选举制度
一、概述
1.选举与选举制度
(1)选举,是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

这一定义包括五层含义:
①“社会群体”,包括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组织等;
②“全体或部分成员”,涉及到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哪些人有资格参加选举,亦即选举主体问题;
③任何选举都必须预先设定某种方式(如投票、举手、鼓掌、起立等)和某种程序(如划分选区、提出候选人、投票、计票、宣布投票结果等);
④选举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有被选举权的人员中的任何人,这是任何选举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所在;
⑤任何选举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即为了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

选举的基本要素是主体(选举人)、客体(被选举人)、目的、方式、程序、结果;选举的根本特征是实现选举人的意志,从而实现公民的选举权这一现代民主社会中基本的政治权利。

(2)选举制度的涵义,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加以理解:
从广义上说,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
从中义上说,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
从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本章讲的是狭义上的选举制度,其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确定、选举所遵循的原则、选举的组织机构、选举的方式和程序、代表与选民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一般都在各国的宪法、选举法和有关法律中得以明确的规定。

2.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
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发展而来的,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实行了革命政权的选举制度,为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建国大纲——《共同纲领》中规定,新中国实行普选制度。

(2)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当代中国第一部选举法,《选举法》对中国实行普选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作了具体规定,从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的正式形成。

(3)形成于1953年的中国选举制度,有个明确指导思想,即既强调发扬民主,又坚持从实际出发。

选举制度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与保障,自然必须强调发扬民主,然而,民主的实现程度又离不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历史的条件,无视诸条件的制约,急于追求“高度的民主”,只能流于形式而于实质无益,甚至会陷于形式主义而有碍民主实质的体现。

3.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
自1953年选举法实施后的最初十余年间,中国选举制度的贯彻还比较正常,总的来说,各级人大尚能按期改选,但在“文革”时期,中国的选举制度受到了严重破坏,全国几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选举,人大制度亦名存实亡。

(1)1979年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县级,并规定选举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

与此同时,在全面修改1953年的《选举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选举法》。

新《选举法》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选举制度中社会主义民主的程度。

新《选举法》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的变化:
①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
②规定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③规定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
④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
⑤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1人提出,3人以上附议,都可推荐代表候选人;
⑥候选人名额过多时,可以进行预选;
⑦候选人须获全体选民或全体代表的过半数票始得当选;
⑧规定每个少数民族至少要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
⑨规定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宣传候选人。

(2)1986就以下方面对《选举法》又作了进一步修正:
①规定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
②选民或者代表须有10人以上联名方可推荐代表候选人;
③取消预选;
④直接选举中正式代表候选人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差额;
⑤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改为不超过3000人;
⑥规定每一选民接受代为投票的委托不得超过3人;
⑦规定直接选举时,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3)1995年又对《选举法》作了修改与补充、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①规定地方各级人大的代表总名额主要由“基数”与按人口情况而定的“增加数”构成;
②规定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均应选出全国人大代表;
③调整了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间的比例;
④规定各级人大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
⑤调整了选民名单与候进人名单公布的日期;
⑥恢复了间接选举中的“预选”;
⑦完善了“另行选举”、“代表辞职”及“罢免代表”的具体程序;
⑧调整了乡级选举委员会隶属关系。

二、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1.普遍原则
“普遍原则”,即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权利。

这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宪法和《选举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和《选举法》对中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限制仅有两条:
(1)中国公民,只有年满18周岁,方可成为选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可见,从法律到实践,中国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均具有极大的普遍性。

2.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即指每个选民,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不允许任何选民有任何特权,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受到任何歧视。

就选举权而言,《选举法》规定:“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就被选举权而言,在选票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按照得票情况决定当选者。

中国的选举制度并不强调形式上的绝对平等,而是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作了一些变通性规定,现行《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省、自治区、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的名额,均由本级人大常委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城市(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又如,在少数民族代表方面,《选举法》规定,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

这些规定在形式上似乎不平等,但却反映了中国现实的城乡发展状况和民族状况。

这种实质上的平等以形式上的不平等来体现,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程中的阶段性现象,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我国将逐步实现城市化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逐步减小城乡差别民族差别,社会主义民主也将在内容和形式、理论与实践上不断趋于统一。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就选民的角度讲,由选民直接通过投票等方式,选举产生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称直接选举;由下一级代表机关代表选民的意志,选举产生上一级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称间接选举,前者是选民意志的直接表达,后者是选民意志的间接表达。

当代中国从实际出发,一直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1953年选举法规定,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县和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均由间接选举产生。

1979年选举法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规定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也由直接选举产生,
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地方政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广大选民直接选举县人大代表,比起以往只是直接选举乡、镇人大代表来,扩大了直接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有利于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

(2)以往县人大代表对乡、镇人大负责,受乡、镇人大监督,现在,他们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则应该直接对选民负责,直接受选民监督。

(3)县一级政权在中国整个国家政权的组织系统中是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加强了县一级政权的建设,就能推动乡、镇一级的政权建设,同时,能为省级和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省和全国一级政权的建设。

4.秘密投票(无记名投票)原则
秘密投票即无记名投票,是指选举人采取不公开的方式,在选票上只注明自己选中的人,而不签署自己的姓名,并亲自将选票投入密封的票箱,任何人不得在任何时候采取任何方式追查选举人的选举行为。

1979年,中国已基本具备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进行选举的条件,新的《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5.差额选举原则
差额选举,即指提供投票的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代表数的一种选举方式,差额选举给选举人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其民主程度较等额选举(提供投票的候选人数等于应选代表数)更高。

中国从1979年起确立差额选举原则。

为了确保差额选举原则的贯彻,《选举法》作出两项保障性规定:
(1)经费保障,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选举经赞,由国库开支,从而为广大选民和代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