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四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跟踪检测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
图1
图2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D)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D)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0-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1)题干信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 在黄道上运行”说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太阳在图1的黄道上运行 一周。 (2)图表信息: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20-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 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 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
2~33..图2.D中表3.D示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的箭头,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解析
关闭
答案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4-
时间
变化特点
北半球夏半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
年(春分日至 1 代表日期是 6 月 22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2-
1.由于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远小于地球的23°26',所以月 球表面环境( )
A.昼夜温差小 B.不会产生极昼、极夜现象 C.季节变化小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关闭
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 1°32',则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很小,各地基本都没有季节变化;昼夜温差 大小与大气层厚度和自转周期有关,与黄赤交角无关。
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笔记整理素材
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用于指导农业耕种,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申 遗。读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轨道位置关系图,回答 1~3题。 导学号08620007
1.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依据 A.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C.北极星的周年视运动
() B.月亮的周年视运动 D.地球的周年视运动
2.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温度变化的有 ( )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 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正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正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④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 射点纬度|,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所在纬度,求 出当地的纬度。
2.黄赤交角: 读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回答问题。
6 22 3 21
9 23 12 22
3 21
(1)概念:_黄__道__面与_赤__道__面的夹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南__北__回__归__线__之间往返运 动。
【知识链接】 因黄赤交角存在而产生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组数 据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四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特征与黄赤交角 【必备知识回顾】 1.公转特征: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轨道:近似正圆的_椭__圆__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 点上。 (2)方向:_自__西__向__东__。 (3)周期: _3_6_5_日_6_时_9_分,叫1恒星年。
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相当(如图),与合肥的纬度差相等, 因此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这两个节气合肥的白昼也相等。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年昼夜 等 长。 (2)春太分阳直→射秋北分半球(北,北半半球球昼夏长半夜年短),纬度越高,昼越
长 、夜越 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
②夏(冬)至日:由 北(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
侧递减。
(2)随季北半节球变节化达最: 大值的地区
气
达最小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
夏至日
南半球 各地
各地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冬至日
北半球 各地
各地
二分日 赤道
南北两极点
3.四季的划分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 长 ,太阳高度最 高 的季节
(1)天文四季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 短 ,太阳高度最 低 的季节
考点 一
考点 二
典例剖析
典例 (2015·山东淄博模拟)某同学查询到北京(116°E,40°N)Y月相邻
两天
(R日和R+1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1~2
题。
日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R 05:43:10 18:50:38
R+1 05:41:38 18:51:39
1.Y月是 ( )
考点 二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 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 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考点 一
考点 二
3.昼夜长短计算——看“条件”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 (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昼出长或时日数 落= (地12方-日时出时计间算) ×。2 = (日落时间-12) × 2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气候变化的联系
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是影响气 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的气候变 化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变化、地球自转轴 倾角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VS
联系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不仅影响着 气候的形成,还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可以导致长 期的气候变化,如冰河期和间冰期的交替 。因此,了解地球公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昼夜长短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 倾斜,当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 受到太阳照射的时间长短不同,
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至日
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半球冬季时,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南半球相反
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南半球冬季时,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昼短夜长。
THANK YOU
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动物活动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动物的迁徙和人类的日程安 排。
五带划分
五带划分是根据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 辐射量和地表所接收到的热量变化来 划分的。
五带划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 重要影响,如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 。
太阳直射点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轴的倾斜,同一 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太阳照射的角度 不同,导致季节变化。
不同地区季节相反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的倾斜, 不同地区季节变化相反。例如,北半 球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冬 季时,南半球是夏季。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 中图版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2017·枣庄九中模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
1.如上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甲段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从图中可知,丁—甲段公转速度较快,用时最少。
第2题,从图中可知,地球处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以前,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第3题,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
答案:1.D 2.C 3.D读我国某地2017年高考时间(北京时间)安排表,回答4~5题。
4.2017年高考期间( )A.太阳直射点南移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减小D.北京昼长减小5.6月7日语文科考试结束时,兰州某中学门口指挥交通的交警恰好位于树荫下,其位置最可能类似于图中的( )A.①位置B.②位置C.③位置D.④位置解析:第4题, 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月7、8日,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A、D错误,C正确;地球在7月初公转到远日点位置,公转速度较慢,所以高考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减慢,B项错误。
第5题,兰州位置偏西,当北京时间为11:30时,兰州的地方时还未到11:30,太阳在东南方位,所以影子朝向西北方向,类似于图中的①位置。
答案:4.C 5.A某人于2016年12月随队友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右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从宇宙看地球 第4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优质课件 鲁教版
工作时间,在 M 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
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解析:选 A。M 国国土大部分位于 0°经线和 10°W 经线之间,
主要属于中时区,与北京时间相差 8 个小时。当地时间是 8:00
[自我检测] 读地球自转速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________上线速度最 大;______纬线上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________线速度为 0。 (2)角速度分布规律: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________,均为 ________。
(3)由变式图 b 可知: ①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线速度______________,但是图中 A、 B 两点线速度不同,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②从等值线的排列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__________半球; 从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______和 30°N 之间, 位于________纬度地区。 ③从等值线弯曲状况看,A 处凸向数值小的方向,线速度_____, 说明地势________;而 B 处则相反。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 4 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分析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掌握晨昏线的判
地球运动的地 理意义。
读与应用。 3.分析地方时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地方时、区 时、日期变更的计算。
4.理解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解释相关的地理现
答案:(1)赤道 60° 极点 (2)相等 15°/h (3)①相同 海拔 ②北 60°N 中 ③大 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为了冬季采光,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住
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下表(表中 H 是住宅的高度)。
据此完成 2~3 题。
冬至日正午 城市
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 实际采用
① 24°45′
2.02H
1.7H
② 40°28′
1.18H
1.2H
③ 35°21′
1.41H 1.1~1.2H
④ 26°36′
4.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
(5)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 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 高度为 H,则最小楼间距 L 为:L=hcotH。如下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 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 热 板 与 地 面 之 间 的 夹 角 (α) 和 当 天 的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角 (H) 互 余,即 α+H=90°时效果最佳。如下图:
最长、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的季节 最短、正午太阳高度 最小的季节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3、4、5 月为春季,依次类推,
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 回归线和 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
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 连接而成的线)来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其实 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球俯视图。 如图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 A 的太阳高度角为 90°,从直射 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与直射点距离不断扩大,太阳高度角 也不断减小。相同太阳高度的点连成的线呈同心圆分布,0°等 太阳高度线为晨昏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A.20°
B.23°26′
C.40°
D.无法确定
ppt精选
32
(2)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ppt精选
33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黄赤交角为20°, 而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第(2)题,图示信息表明黄 赤交角减小了,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时,太阳只能直射在南、 北纬20°之间,因而福州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现在大,冬 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应增加,均温将升高。
ppt精选
27
典例导悟 【例1】 (2014·江苏地理)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 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 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1)~(2) 题。
ppt精选
28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ppt精选
9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示意。
ppt精选
10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
ppt精选
11
【特别提醒】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产生昼夜更替的主要 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 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6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定义:绕 太阳 的运动。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练习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练习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练习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基础巩固组](2016·高考上海卷)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完成1~2题。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0°50°40°1.)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第1题,依据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间隔,以及北京纬度为40°N,可计算出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10°N、0°、10°S。
又因为是在连续三个月内的测量,可判断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D项正确。
第2题,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太阳直射赤道,且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故此次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秋分日,故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2017·枣庄九中模拟)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如上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甲—乙段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
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
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从图中可知,丁—甲段公转速度较快,用时最少。
第2题,从图中可知,地球处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以前,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第3题,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
答案:1.D 2.C 3.D
(2017·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模拟)右图为北京时间7月14日4:10在巴西东南沿海某地(约22°S,44°W)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4~5题。
4.照片拍摄于当地时间( )
A.13日上午
B.13日下午
C.14日上午
D.14日下午
5.拍摄照片时摄影师站在雕像的( )
A.东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D.西北方
解析:第4题,拍摄地点位于西三区,大约比北京时间晚11小时,大约是13日17时。
第5题,照片显示
拍摄者面向太阳拍摄。
7月份,太阳日落西北,拍摄者面向太阳,站在雕像的东南方。
答案:4.B 5.A
某人于2016年12月随队友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右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照片是他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
A.东B.西
C.南D.北
7.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
A.70°W,75°N B.75°E,80°S
C.75°E,68°S D.105°W,80°S
解析:第6题,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物体影子最短;极地考察应该在极地气温高、昼长较长时;由12月可判断位于南极附近,南极附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影子朝向正南方;图中照片影子在左侧,太阳应该位于右侧;结合方位,可判断该照片是从东方拍摄的。
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拍摄时该地为12时,中时区为7时,则该地经度为75°E;休息12小时后应该是当地0时,物体还有影子,说明该地为极昼;南极圈只有在12月22日为极昼,则12月为极昼,最有可能是较高纬度地区,故选B项。
答案:6.A 7.B
2017年1月1日当地区时8点,我国南极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工作人员在南极冰盖上举行了升国旗仪式。
据此完成8~9题。
8.该日泰山站升国旗时,旗杆影子大致朝向( )
A.东方B.南方
C.西方D.北方
9.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间一般与日出同步,该日,天安门广场和泰山站两地升国旗时间间隔大约为( )
A.0.5小时B.3.5小时
C.5小时D.6.5小时
解析:第8题,1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泰山站应该出现极昼,当地8点,太阳应位于偏东位置,则旗杆影子朝向偏西。
第9题,该地经度为76°58′E,当地8点时,北京时间约为11时;该日北京昼短夜长,日出时刻约为7时左右,故两地升国旗时间间隔大约为4小时,则B项更符合。
答案:8.C 9.B
(2017·邢台模拟)在合肥(32°N,117°E)工作的李先生在国庆假期后第一日7:50(北京时间)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
读图,完成10~11题。
10.李先生走进的大门最有可能是( )
A.甲B.乙
C.丙D.丁
11.李先生所走进的大门较早结束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约为( )
A.10:00 B.12:00
C.14:00 D.16:00
解析:第10题,李先生走进单位时为上午,太阳正在东升。
国庆假期后(10月1日以后)我国已处于冬半年,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因此李先生进入的是东南方的大门。
第11题,图中大楼丁门所在墙体与正南方向夹角大约为30°,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2分钟,可忽略。
当地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2小时后,太阳在天空中南偏西约30°,阳光刚好不能照射丁门,此时当地时间约为14:00。
答案:10.D 11.C
二、非选择题
12.读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和②地的昼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中,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①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第(1)题,图示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图示时刻,晨昏线和北极圈相切于150°E经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太阳直射(150°E,23°26′S);②地所在纬线昼弧=(150°E-70°E)×2,昼弧/15°即可得昼长时数。
第(2)题,热带范围内,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幅越大,大于或等于回归线度数后,变幅为46°52′;除极昼、极夜范围,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第(3)题,②地最靠西,再自转240°,四地就全部进入新的一天。
届时①地进入新的一天已2(30°/15°)小时。
答案:(1)(150°E,23°26′S)43°08′10小时40分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④<①=②=③;昼夜长短变化幅度:④<①<②<③
(3)16 12 23 2
13.读某日南、北两半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是________半球俯视图。
(2)图中D点所在弧线是________(晨、昏)线;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________。
(4)这一天D点白昼长________小时;该日过后,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能正确反映A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是________。
(注:横坐标为北半球节气)
解析:第(1)题,根据乙图中的经度信息可以确定,乙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该半球为南半球,所以甲图为北半球示意图。
第(2)题,甲图示意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而顺着自转方向,D点由夜进入昼,所以这段弧线为晨线,而C点为赤道与晨线交点,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由乙图的经度数值变化,可以推断出A点为135°W,再结合光照图,可推断出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综上可知,C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
第(3)题,乙图示意南半球,甲图示意北半球,则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35°W地方时为12时,所以直射点为(23°26S′,135°W)。
C点地方时为6时,B点比C点晚3小时,所以B点地方时为3时。
A点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2时,经度为135°W,可推出北京时间为12月23日5时。
此时自45°E向东到180°都为23日,因而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35°/360°,即为3/8。
第(4)题,由甲图可以明显看出,D点所在的纬线圈有1/4属于白昼,因而昼长为6小时;冬至日过后杭州昼短夜长,且昼长在不断增长。
第(5)题,A地位于南极圈上,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0°,6月22日至9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12月22日达到最大(46°52′),然后减小,直到次年的6月22日达到最小(0°)。
答案:(1)北
(2)晨西北
(3)(23°26′S,135°W)3时12 23 5 3/8
(4)6 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春分日时昼夜等长
(5)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