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秘法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歌诀大全(收藏好了)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歌诀大全(收藏好了)](https://img.taocdn.com/s3/m/8b25f24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7.png)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歌诀大全(收藏好了)说起中医正骨推拿,很多人的感觉就一个字:“神”的确,中医在正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那么关于它的歌诀,你知道哪些吗?中医正骨手法歌诀,值得一看!颈腰椎病定歌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
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
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前后左右都难动。
必是腰四病无疑。
颈椎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要注意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需要学习的知识:1、专业基础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中医学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初步掌握身体上的主要穴位和人体的经络,因为中医推拿是建立在经络、穴位基础上的,做各种手法都是要重点刺激经络和穴位的。
除了这些还要重点学习辩证的知识,中医里面著名的八纲辨证可以帮助大家掌握基础的辩证方法,从而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aa401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a.png)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手法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手法、固定、药物、练功)之一。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旨要》说:“关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归纳为正骨八法。
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症、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一)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 易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脱位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
(二)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
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I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弓[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
(三)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亦恢复满意。
对每一个骨折都应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堡型堂垂婆一若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对位。
所袒功盛菇啦,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还算满意。
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四)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fl磁呈胁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
伤后4〜6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
10天内可考虑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90f01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e.png)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 (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db8cd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5.png)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一、正骨整脊的介绍正骨整脊是指利用手法,以手触及身体的外表,作用于脊柱及其它关节,牵引拉伸和刺激肌肉,以调整或恢复脊椎和关节正常功能的一种手法疗法。
它可以改善人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病痛的目的。
二、正骨整脊的10个手法1、按压。
按压是指使用手指、拇指或手掌,以稳定的力度按压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
2、拉拽。
拉拽是指以轻微的拉力,从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力量,以调整关节的位置,促进关节的活动和维持关节的正确姿态。
3、拍打。
拍打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地拍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4、摩擦。
摩擦是指以手掌或手指,用缓慢而均匀的力度摩擦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改善肌肉的状态,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5、搓揉。
搓揉是指以拇指、手指或手掌,用均匀的力度,沿着脊椎或关节的曲线运动,以刺激肌肉,增加肌肉的弹性,减弱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6、拉拔。
拉拔是指以手掌、手指或拇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由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拉力,促进肌肉的放松,以改善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7、捏拿。
捏拿是指以手指或拇指,用持续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按摩、揉搓或拉拔,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8、滚筒。
滚筒是指以手掌或手指,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轻微的力度,进行转动滚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9、拨动。
拨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拨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弱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关节的活动,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10、抖动。
抖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的抖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10f6d3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a.png)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中医正骨手法中,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
“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
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
“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
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
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
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
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5.分法:实际是从卡法和挤法衍化而来,利用两并列骨之间隙,借助于指力与物体加压,以保持骨间隙组织持续张力。
对于并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 旋法: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之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旋转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体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纠正前后错位下陷之骨端,恢复原有位置。
8. 靠法:属于“夹缚”范畴,既是正骨手法的补充,又有固定的作用。
在具体应用中靠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挤、旋等各种手法的综合应用。
本法适用于纠正骨折的残余移位畸形。
简述正骨八法
![简述正骨八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c789f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7.png)
简述正骨八法
正骨八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手法疗法,主要用于调整人体骨骼结构、纠正姿势和改善运动功能。
以下是对正骨八法的简述:
1. 推法:通过手掌、拳头等部位对患者的关节、肌肉进行推按,以缓解疼痛和恢复活动度。
2. 按法:用手指、手掌等部位对患者的经络穴位进行按压,以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3. 拉法:利用手部和身体的重量对患者的肌肉和韧带进行拉伸,以增加关节的灵活度和伸展性。
4. 针法: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可以使用针灸技术来治疗骨骼肌肉疾病,比如针刺关节周围组织来缓解疼痛。
5. 扭法:用手部或身体的力量对患者的关节进行扭转,以调整骨骼结构和改善姿势。
6. 摇法:通过摇晃患者的身体来缓解肌肉疼痛和增强运动能力。
7. 颤法:使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肌肉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震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8. 按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揉捏和按摩,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能力。
- 1 -。
正骨十四法
![正骨十四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9cfef0cc7931b764ce15c2.png)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2021/5/152021/5/152021/5/15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2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3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4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5
整复后
整复前
手法整复6
整复前
整复后
“正骨十四法”优点
1、操作简单 2、规范合理 3、副作用小 4、临床疗效好 5、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提按升降----
把下移的骨折段向 上提、上移的骨折端同 时向下按、矫正骨折端 的前后、上下移位。术 者利用手指、手掌或前 臂的交叉、对向用力, 以达到“突者复平、陷 者复起”的目的。
利用手掌或手指, 分别置于骨折两端的隆 突处,进行向移位的相 反方向内外用力推端, 把侧方移位或成角移位 的骨折复位。
正骨十四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战 胜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我、 改造自我的过程。在劳动、生活 中、在纷乱战争,创伤骨折是不 可避免的。为了繁衍发展,随着 文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就总 结了一整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正骨十四法”概述
佛山中医院的“正骨十四法”是陈渭良院 长继承已故岭南骨伤名家李广海的疗伤技法精 华,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加以发展、创新 而形成的一套系统完整的正骨诊疗方法。经过 五十二年的临床实践,疗伤数百万例,收到了 良好的疗效。
学中医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决
![学中医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决](https://img.taocdn.com/s3/m/216fa0f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5.png)
学中医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决春分啦春分啦~~随着天气渐渐回暖,人们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多,意外受伤、摔跤导致骨折的几率也明显增加。
我们的古人没有各种检查仪器,如何应对各种骨折呢?其实,中医正骨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博大而精粹,办法良多。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并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进行了详细记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书里“正骨”的那些事儿~~壹头部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
后山骨头后枕骨也凡有伤损,其人头昏目眩,耳鸣有声,项强咽直,饮食难进,坐卧不安,四肢无力,内服正骨紫金丹,外敷乌龙膏,洗以海桐皮汤,以散瘀去麻木止痛。
如误从高处坠下,后山骨伤太重,筋翻气促,痰响如拽锯之声,垂头目闭,有喘声者,此风热所乘,至危之证,不能治也,遗尿者必亡。
惟月芽形者,更易受伤。
如被坠堕打伤,震动盖顶骨缝,以致脑筋转拧疼痛,昏迷不省人事,少时或明者,其人可治,急以凉水蘸发,启开牙关,以酒调八厘散灌之,服后目开痛苦有声,二目流泪,愈见可治之兆,服正骨紫金丹,炒米粥调养可愈。
1正骨紫金丹治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各一两,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二两,丹皮五钱,甘草三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童便调下,黄酒亦可。
2乌龙膏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肿硬青紫。
白及、百合、乳香、没药各五钱,百部、百草霜、白蔹各三钱,麝香一分,糯米(炒)一两,陈粉子(隔年者佳,炒)四两。
共为细末,醋熬为膏。
3海桐皮汤专治一切跌打损伤,筋翻骨错,疼痛不止。
海桐皮、铁线透骨草、明净乳香、没药各二钱,当归(酒洗)一钱五分,川椒三钱,川芎、红花各一钱,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各八分。
共为粗末,装白布袋内,扎口煎汤,熏洗患处。
4八厘散治跌打损伤,接骨散瘀。
自然铜(醋淬七次)、乳香、没药、血竭各三钱,苏木面、半两钱、红花、番木鳖(油炸,去毛)各一钱,丁香五分,麝香一分。
正骨秘法
![正骨秘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8273cc6f1aff00bed51ea2.png)
看他高骨方为定, 高骨偏时骱必偏,高骨正时骱必正, 高骨非是诊脉骨, 手骱底边高骨起, 医人看处要分明,
治法无非用拽直, 且将其骨将上抬,活动频频要仰抑, 将他大拇指来伸, 又伸大拇指下骨, 方才筋骨得和平,
要好且须半月日。 近骱臂骨悬半寸,此骨若损如折骨, 治用薄杉板绑之, 扎缚须教他挺直, 近手扎缚莫太紧,
重用气力只一拽,拽上之时痛不凶。 中臂臼出最难识,屈则难伸伸难屈, 且将好臂比别他,骨子若出自然屈,
令人用手捏上臂,我将下臂用拽直, 举手之中要用巧,须向内边略一侧, 随手屈之又要伸,放手叫他自伸屈,
若还肿胀难屈伸,其中消息要详精, 向内向外频转侧,须审骨节无砖声, 无声无碍好之音。 近手骱出也难认,
按其骨节听其声, 按着之时须用绑,绵絮加之急裹身。 臀髀骨出最难看, 坐得平时无大患, 扶他好足平直立,
放下患足自然见, 膀出侧外骨出里,若内里侧出外面, 令他仰卧端正身, 两手举足用一伸, 随将脚按其内踝,
一拽仍须要屈伸。 惟有膝盖骨无臼,跌失之时难依旧, 用药围定用圈箍, 总然成疾也无咎。 膝盖骨下中臼骨,
正骨秘法
正骨秘法 2009-07-11 04:53 P.M.接骨一道手 中出,须看出臼与折骨, 肩骨跌出最易见,上肩骨子自耸出, 举手不能 上至头,疼痛难熬全无力,
若遇此症要医他,手法妙中好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令人两手骑跨抱,坐正其身莫偏侧, 一手将来拽下臂,一手推其肩上骨,
两手一时齐拽动,自然入臼陷充溢。 若用此法未见功,肩下须当用竹筒, 两头随力略抬起,我举两手如上弓,
轻轻拽出向上搀,随用一拽自平复。 如觉指下叽然声,不须放手目暂停, 试看入臼未入臼,妙法无机在性灵。
单落一边用指治,治法无过悉如此, 若医此疾漫心机,心性鲁莽徒然耳。 此诀传来百有年,倭寇烧烬无遗编,
正骨手法歌诀
![正骨手法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b327411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5.png)
正骨手法歌诀
坐卧站立不端正,脊椎偏向一边倾,一三五椎难前后,二四六椎弯曲痛,唯有椎二难旋转,数椎有病柱先变,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腰三左右难转
动,腰五不敢向后弯,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一侧疼痛为腰突,二侧疼痛管狭窄,三点疼痛为膨突,中间疼痛是伤筋,三年以上为增生
,向前弯腰为后突,塌陷后仰为内突,三节一侧为风湿,四五侧痛为肾虚,活动受阻为强直,颈一耳背面麻痺,颈二头痛心不齐,颈三鼻塞眼劳疲, 颈四打嗝肺歪嘴,颈五胃酸肝脏病,颈六咳嗽麻手指,颈七心脏脉硬化,胸一高压血脑溢,胸二抽筋爱感冒,胸三心脏炎腹膜胸四过敏心胆病,胸五肠胃血压低,胸六肝脏有心病,胸七阑尾脚麻痺,胸八寒颤身怕冷,胸九失眠肝头痛,胸十肥胖胃不好,十一寻麻尿病塘,十二前列肾不好,腰一阳
痿肠溃疡,腰二尿床带便秘,腰三腹泻肾炎有,腰四坐骨头痛病,腰五膀痔宮位异,骶一尿频光盗汗,骶二妇科病不轻骶三四五月经多,膀胱痔疮有
炎症,向前弯痛是腰一,左右弯痛二不疑,左右转痛是腰三,四方不敢腰四突,向后弯痛腰五节,椎体偏斜生了病,赶快纠正椎平衡。
论津沽珍本《正骨秘法》挖掘整理对后世津沽伤科推拿的贡献
![论津沽珍本《正骨秘法》挖掘整理对后世津沽伤科推拿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3caa25a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7.png)
·津沽推拿·论津沽珍本《正骨秘法》挖掘整理对后世津沽伤科推拿的贡献*马菲1,李华南2,3,张玮2,3,骆雄飞2,3,董桦2,王金贵2,3,赵毅4(1.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300193;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物效应三级实验室,天津300193;4.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201203)摘要:《正骨秘法》一书为清末民初直隶南乐农民刘闻一所著,记述了家传正骨推拿手法及骨折脱位治疗经验,是当代难得的伤科正骨专著。
文章希冀通过对该书的挖掘与整理能够尽可能全面还原近代直隶津沽地区伤科推拿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津沽伤科推拿理论体系,充实现有治疗方法与手段,提高津沽伤科推拿的临床疗效,以飧后人。
关键词:《正骨秘法》;津沽伤科推拿;学术思想;发展贡献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519(2020)08-0897-04*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推拿学重点学科;天津市级推拿学教学团队项目;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科建设发展基金(XKJJ201705);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
作者简介:马菲(1985-),女,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外治法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王金贵,E-mail :***************;赵毅,E-mail :*****************。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20.08.13天津又名津沽,是最早与西方文明接触的中国城市之一。
同时,辛亥革命后天津作为直隶省(河北省)政府驻地,亦是中西名医汇聚之地。
这种医学文化汇聚效应,吸引了大批的伤科名医。
在20世纪中叶以李氏(以李墨林为代表)、苏氏(以苏宝恒、苏宝铭为代表)和叶氏(以叶希贤为代表)为代表的天津伤科推拿[1],在全国骨伤推拿界享有盛名。
正骨疗法的原理
![正骨疗法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4a946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b.png)
正骨疗法的原理正骨疗法是一种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骨骼及关节位置,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疼痛的传统中医疗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局部上是通过手法调整骨骼和关节的位置,消除局部骨骼和关节的异常压力和拉力,从而促进疾病部位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整体上则是通过调整身体骨骼结构的平衡,恢复健康的脊柱曲度和关节活动度,以调整全身的气血运行和营养代谢,使人体各脏腑功能协调,从而达到调整人体生理机能,增强自身抵抗力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1. 局部调整的原理正骨疗法在局部调整原理上,主要是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局部骨骼和关节的位置来消除异常压力和拉力。
通过对患部的触摸和按压,诊断出患者的骨骼或关节是否存在异常,比如位置错位、损伤或萎缩等情况。
然后通过专业的手法和技术,进行矫正和调整,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理位置,消除异常的压力和拉力,从而使患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疼痛和疾病的目的。
2. 整体调整的原理正骨疗法在整体调整原理上,主要是通过调整身体骨骼结构的平衡,恢复健康的脊柱曲度和关节活动度,以调整全身的气血运行和营养代谢。
人体的骨骼和关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在身体某个部位出现骨骼或关节的异常时,会对整个身体的骨骼和关节位置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身体的生理机能。
特别是人体的脊柱作为全身最重要的支撑,脊柱的异常会对全身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此,通过正骨疗法手法对整体骨骼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针对脊柱的调整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恢复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正骨疗法的手法还包括顺骨、协结、推拿、脊柱扭转及拉伸等技术,通过调整人体的骨骼结构,使气血得以畅通,从而对各个脏腑的功能起到协调调整的作用,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促进自愈。
总之,正骨疗法是通过手法调整骨骼和关节的位置,消除异常压力和拉力,使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功能恢复,通过调整整体骨骼结构的平衡,恢复健康的脊柱曲度和关节活动度,达到调整人体生理机能,增强自身抵抗力和治疗疾病的治疗目的。
正脊骨十法是什么?
![正脊骨十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5488cd8844769eae109ed75.png)
正脊骨十法是什么?正脊骨十法是什么?正脊骨法,又称正骨法,临床常用有以下十法。
1、按脊松枢法:是按压脊椎,松解颈胸、胸腰枢纽关节的手法。
此法最早文献记载是《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
《素问•缪刺论》:“数脊椎侠骨,疾按之应手如痛”。
“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称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病在筋,调其筋,病在骨,调其骨,” (《调经论》),清代,咸丰年间,刘闻一著《捏骨秘法》,其专列“捏脊骨法”,“凡背骨疼,何处痛,一定何处高。
治法:用大指向脊骨高处略略一按,与高低脊骨相平,即愈。
”2、寰枢端转法:用于整复寰枢关节错位的方法,用手指端提轻轻旋转复位的手法,此法源于治颈椎创伤,最早记载为元朝李仲南《永类钤方•风损伤折卷二十二》(公元1331年):”凡摔进颈骨……医用手挼搽平正”(挼即按、揉)。
清朝,日本人二宫献彦可在中国学习中医正骨后编成《中国接骨图说》(又名《正骨范》1807 年出版),该书将寰枢椎称之为“旋台骨”,“此骨伤共分五证……而左右废活动者,用熊顾子法第一提之。
左右歪邪,项强不能顾者,熊顾母法提顿之……徐徐抢解整理之”。
3、牵颈折顶法: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牵头颅,另一手沿颈椎推拿折顶的手法。
此法源自《永类钤方》对颈椎损伤的“挼搽法”。
元朝《回回药方》(约1368 年):“若脖项骨节脱了,其治法一人托向前,一人于骨节上缓揉令其软,然后入本处”。
清朝《捏骨秘法》:“捏头项法(二条)凡脖错捩(伤跌),俱是向后错头,必俯而不直。
治法:用左手托住前边,右手向疼处略稍按,按左手稍有知觉即止”。
《中国接骨图说》名“熊顾子法第三”(图1)。
图1、熊顾子法第三4、颈椎旋提法:指将颈椎旋转并向外提起的手法,又称“颈椎旋转法”。
此法最早文献记载是公元610 年,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描述养生方导引法:“一手长舒,仰掌合掌。
一手提颜,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
手不动,两向侧势,急挽之,坐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 这是自我旋转颈椎的手法,其治疗疾病是典型的今天称之为“颈椎病”的症候。
罗氏正骨手法详解
![罗氏正骨手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5f700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1.png)
罗氏正骨手法详解罗氏传统中医正骨“罗氏中医正骨法”,是古老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现代中医领域中的一块瑰宝,因其手法独特,治愈率,深受国内外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罗氏中医正骨以手法治疗复位扶正、接骨、续筋、固定和用药的独到之处,与西方医学骨科相比有很多超越性的优势,是中国传统医药学骨伤科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就是中医悠久历史的文化载体,和亿万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和医学研究价值。
加强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传统中医骨伤科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罗氏正骨指针点穴“指针点穴”是中医正骨大师罗有明独有的一项正骨绝活,是按照人体部位的伤情,用手指取穴、点穴,通过点、按、压等手法冲刺穴位和经络,从而达到医治伤病的效果。
罗有明老太太作为罗氏正骨法的重要传人和杰出代表,她乐善好施,救死扶伤,不求名利的高尚医德也同高超的医术一样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皆称之为“双桥老太太”,誉为“接骨圣手”、“骨伤科圣手”、“仁心圣手”、“良医仁心”,更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誉。
罗有明这个响亮的名字就是周总理1971年接见她时慕名而起的。
1985年7月,遵照周总理生前对有关部门所作的“一定要把罗有明的本事学到手”的指示,按照国建民办的方式,隶属于朝阳区卫生局,非营利性的惟一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正式开业,同时指定罗有明担任院长。
罗氏正骨主讲教授罗东亚:骨伤科主任、国医大学骨伤系毕业、“双桥老太太罗有明的亲侄孙、第七代继承人”、推广'罗氏祖传正骨手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举办讲习班多期,弟子遍及全国各地。
罗教授从事中医正骨专业三十余年、现任中国脊柱诊疗协会副会长、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民建市委常委、政协委员、中国骨伤学会委员、中国骨伤研究会委员。
罗教授1968年出生于著名百岁骨科专家罗有明世家,自幼酷爱正骨医学,自幼跟随姑奶双桥老太太罗有明学习祖传正骨手法,受罗老太太高尚的医德医风耳濡目染,并跟随姑奶接诊患者,深得姑奶罗有明真传和喜爱。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18ec3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1.png)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手法和器械等方式,调整和纠正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治疗疾病和改善身体健康的目的。
具体的中医正骨技术方法包括推、拍、按、揉、捏、拉、扭等手法,以及拔罐、刮痧、针灸等器械方法。
其中,推、拍、按、揉、捏等手法主要用于调整骨骼、关节和肌肉等方面的问题,而拔罐、刮痧、针灸等器械方法则主要用于疏通经络、排毒养颜等方面。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在治疗骨科、神经科、内科等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以及偏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痛经等内科疾病都可以通过中医正骨技术方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总之,中医正骨技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具有调节身体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健康等作用,对于那些需要改善身体状况的人来说,非常值得尝试。
- 1 -。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31b34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4.png)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对于人体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因此,保护膝关节健康非常重要。
正骨手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
1. 拉伸手法拉伸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拉伸肌肉和韧带来缓解膝关节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拉伸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拉伸和损伤。
2. 按摩手法按摩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按摩肌肉和韧带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按摩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按摩和损伤。
3. 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推拿肌肉和韧带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推拿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推拿和损伤。
4. 按压手法按压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按压肌肉和韧带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按压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按压和损伤。
5. 扭转手法扭转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扭转肌肉和韧带来缓解膝关节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扭转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扭转和损伤。
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正骨手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正骨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拉伸、按摩、推拿、按压和扭转,从而避免损伤。
如果您有膝关节疼痛和不适的问题,建议您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正骨治疗。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5ff93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8.png)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一种常见的正骨手法,适用于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等问题。
具体操作时,医师会用手指按摩、揉捏、推拿患者的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减轻疼痛。
二、牵引手法
牵引手法是一种通过拉伸膝关节来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手法。
具体操作时,医师会用手或者特殊的设备将患者的膝关节拉伸,以减轻关节压力,改善关节间隙,促进关节液的循环。
三、扭转手法
扭转手法是一种通过扭转膝关节来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减轻疼痛的手法。
具体操作时,医师会用手将患者的膝关节扭转,以增加关节间隙,促进关节液的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减轻疼痛。
四、推拿结合松解手法
推拿结合松解手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正骨手法,结合了推拿和松解两种手法。
具体操作时,医师会先用推拿手法按摩、揉捏、推拿患者的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然后再用松解手法松动关节,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以上是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适应症和操作要点,需要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东方柔性正骨口诀
![东方柔性正骨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8bbe91e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2.png)
东方柔性正骨口诀1、总纲东方柔性正骨总纲:悉心软硬结构,洞察力学变化。
把握传变规律,理法东西通达。
——毛泰之老师2、总诀东方柔性正骨总诀闭目冥心,回光朗照;人天合一,内外昭昭。
说骨论要,无有妙窍;错旋壅变,逆顺颠倒。
移骨送筋,层应徼绕;纤指缓进,悦动相邀。
撤领整纠,大有之德;挫锐解纷,一元在抱。
骨脉筋肉,气血贵娇;证构病辨,药辅手到。
手随心动,意得形渺;若即若离,不依不饶。
宗旨所在,丹易黄老;阴阳和合,坤乾泰交。
东方骨道,形神俱妙;水柔善下,卑自登高。
——毛泰之老师3、指推口诀明师玄示指推诀,轻推慢移称绝学;挪骨无须金刚送,柔筋哪堪大力劫。
纤纤玉指缓缓进,斤斤傲骨徐徐归。
抟精凝神回光照,雄关漫道悠悠越。
——毛泰之老师4、推摇口诀横推竖摇,合缝归槽;骨动筋伸,长短相照。
——毛泰之老师5、整体形变口诀形变罩箱笼,圆融有奇功;莫贪独步进,推挤显神通。
6、掌压口诀掌肉含筋敲骨醒,诸骨点头徐徐迎;往复伸缩离合巧,内外复顺节节靖。
——毛泰之老师7、下肢关节顿牵口诀一牵腿脚似决,再牵关节如裂,魂飞魄惊未定,展释灵活无缺。
——毛泰之老师8、抻筋口诀抻筋待融,筋流指空,斤两之力,粘结无踪。
——毛泰之老师9、心法定律认知明理信念笃定躬身践行意识改变能量提升技能达成——毛泰之老师10、四大程序法则东方柔性正骨四大程序法则:撤、领、整、纠——毛泰之老师11、骨盆口诀东方柔性正骨骨盆口诀:骨盆髋骶三块骨,错旋内外分两途。
下力来判盆翘楚,力上由去擎柱舞。
——毛泰之老师12、腰椎口诀东方柔性正骨腰椎口诀:三指抻壁分层进,筋松力撤腰背轻。
腰椎曲序依中骶,盆端盘怡客心欣。
——毛泰之老师13、脊柱内力现象传递口诀东方柔性正骨脊柱内力传递现象及规律口诀脊柱首尾传应力,鸣默相守不离。
——毛泰之老师14、脊柱各区段生理曲度标准口诀东方柔性正骨脊柱不同区段生理曲度标准口诀:腰曲较小以承举,颈曲稍大应目许。
腰挺腔容两曲直,三弯互移有规矩。
——毛泰之老师15、脊柱不同区段生理曲度转化口诀东方柔性正骨脊柱不同区段生理转化口诀:脊柱有曲,三弯互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法也要轻拽入,生肌散抹膏药随, 夏月须当露伤口,香油时上免生蛆, 或有些小碎骨出,不须惊惧耐心医,
诸般骨节俱堪医,天灵盖破无药医, 天柱之骨在顶内,若还跌出极为危。 下颏脱落如何验,口角流涎齿下齐,
口角若正是双落,口角歪斜单落医, 令人背后抱住额,两手捧其腮颊骨, 二大拇指入口中,尽齿根头捏着实,
正骨秘法2009-07-11 04:53 P.M.接骨一道手中出,须看出臼与折骨, 肩骨跌出最易见,上肩骨子自耸出, 举手不能上至头,疼痛难熬全无力,
若遇此症要医他,手法妙中好顷刻。 令人两手骑跨抱,坐正其身莫偏侧, 一手将来拽下臂,一手推其肩上骨,
两手一时齐拽动,自然入臼陷充溢。 若用此法未见功,肩下须当用竹筒, 两头随力略抬起,我举两手如上弓,
重用气力只一拽,拽上之时痛不凶。 中臂臼出最难识,屈则难伸伸难屈, 且将好臂比别他,骨子若出自然屈,
令人用手捏上臂,我将下臂用拽直, 举手之中要用巧,须向内边略一侧, 随手屈之又要伸,放手叫他自伸屈,
若还肿胀难屈伸,其中消息要详精, 向内向外频转侧,须审骨节无砖声, 无声无碍好之音。 近手骱出也难认,
委曲不得反成疾。 又有一种锁子骨,近肩横连在喉侧, 此骨若出无臼藏,若折之时易补葺, 或出或折但X平,
就将围药浓摊匀, 要加绵絮来包裹,更用桑皮按KT 平,抄肩绑缚用脚带,复络患手在胸心。 背梁骨出如何验,
上下参差不得平, 扶正患人席地坐,用布抄胸吊上身, 上身一起骨便见,急将手去X须平。 肋骨折时须指按,
此等虽为跌扑轻, 若要速好也难得。 四肢骨折皮不破,折在中间好调护, 治法轻轻要拽齐,拽其捏平疾不做,
速将围药包裹之,绑板两头齐臼缚。 若是骨子近臼折,绑板须宜透臼结, 委曲臼边板休透,免致筋骨不动活,
如包胀肿并血X,银针挑破生肌抹, 六七日后缚若宽,再换围药随力扎。 又有皮破血淋漓,皮开骨露甚恐危,
看他高骨方为定, 高骨偏时骱必偏,高骨正时骱必正, 高骨非是诊脉骨,手骱底边高骨起, 医人看处要分明,
治法无非用拽直, 且将其骨将上抬,活动频频要仰抑, 将他大拇指来伸,又伸大拇指下骨, 方才筋骨得和平,
要好且须半月日。 近骱臂骨悬半寸,此骨若损如折骨, 治用薄杉板绑之,扎缚须教他挺直, 近手扎缚莫太紧,
此骨生来未易出, 若出之时也可医,用力一伸再一屈, 转侧内外看来由,骨入之时自平直。 脚骱骨出最难医,
一出外边便难入, 此骨若出成疾多,十好三四病六七, 若遇此症要医之,医家全在手指力, 频伸脚背揉宽筋,
大拇指头向一抵, 抵入之时随缚住,围药膏贴两相宜, 若还不入病一世。又有一种模糊疾, 但觉肿痛不出骨,
轻轻拽出向上搀,随用一拽自平复。 如觉指下叽然声,不须放手目暂停, 试看入臼未入臼,妙法无机在性灵。
单落一边用指治,治法无过悉如此, 若医此疾漫心机,心性鲁莽徒然耳。 此诀传来百有年,倭寇烧烬无遗编,
吾今略举其验过,虽为俚语实心传, 若使后人能世习,济人利己两周全。
Hale Waihona Puke 按其骨节听其声, 按着之时须用绑,绵絮加之急裹身。 臀髀骨出最难看,坐得平时无大患, 扶他好足平直立,
放下患足自然见, 膀出侧外骨出里,若内里侧出外面, 令他仰卧端正身,两手举足用一伸, 随将脚按其内踝,
一拽仍须要屈伸。 惟有膝盖骨无臼,跌失之时难依旧, 用药围定用圈箍,总然成疾也无咎。 膝盖骨下中臼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