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学案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
下表是某国企软件工程师2017年全年的收入情况(单位:人民币元)
工资 奖金
为某私企软件开发所得
公司股票收益 房租
60 000 40 000
15 000
20 000
5 000
(1)该工程师的按劳分配收入为多少?非劳动收入为多少?
答案 该工程师的按劳分配收入为60 000+40 000=100 000(元),非劳动
2.按劳分配为主体 (1)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 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 社会提供的 劳(包动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 得,少劳少得。
试判断: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提示 错误。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
(2)财产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 ①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 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 (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 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通俗地说,财产性收入就是人们投资理财所获得的收益。 ②经营性收入是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即 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 收入,通常表现为现金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B.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D.是初次分配中更加注重效率的体现
解析 答案
3.《瞧这一家子》 李家大哥真能干,承包五亩冬枣园。 转让十亩责任田,妻子开了快餐店。 儿子国企技术员,工资奖金照样拿。 炒股还把钱来赚,一家三口忙一年。 挣钱多达一百万,生活和谐又美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Word版含答案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收入与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表明决策层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社会公平。
为此,需要( )①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 改革过程中坚持“提低、扩中、控高”的基本思路③ 落实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④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障财产性税收的足额征缴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我国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
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word复习学案[教案设计doc]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知识结构】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 决定分配, 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要实行 的分配制度。
注意:根本原因(最终原因)——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状况决定的。
直接原因——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注意:(1)判断是否属于按劳分配,应着重把握范围——公有制经济范围(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与农村中联产计酬都属于按劳分配)(2)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不2、按劳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2、税收【知识整合】1、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公平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4)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体现,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5)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从根本说,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高一政治必修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导学案附练习答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导学案一、 本单元复习重难点 1.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2. 理解实现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的措施。
3. 理解财政作用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4. 识记征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二、 复习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本单元基本问题回顾 1. 我国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2. 按劳分配的地位和实行的原因(必要性和意义) 3. 分配方式有哪些?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4.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重视公平问题(为什么,怎么办) 5.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哪些?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影响?6. 财政支出的形式哪些?财政有哪些作用?财政如何调控经济平稳运行?7.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关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8. 依法纳税问题(为什么, 四、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怎么办(义务意识、权利意识) )? 合作探究一 有专家提出,首先要做好“加法”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其次要做好“减法”:降低税收, 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特别要增加就业,保证普通劳动者收入每年都能稳定增加。
让利于民,杜绝平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物价,实现收入“倍增”而不是“被增”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材料中强调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 标? 合作探究二某市政府向社会公布某年度拟办实事“清单”,部分内容如下:一、 新增入园名额 2万个,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50所以上,缓解入园紧张。
二、 新开工保障性住房 16.3万套,竣工保障性住房 8万套。
三、 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开工4条地铁线路。
改善民生办实事,离不开财政的扶持。
请结合材料说明财政的作用。
五、第三单元知识框架图(要求:简洁清晰)六、单元检测题1、巴中市农民收入结构特点:一是以承包责任田的农业收入为代表的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二是以外岀务工收入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比重稳定上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单元综合学案2: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总结·特色讲座知识专题——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运行1.认识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意义环节措施与意义生产措施①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国家应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从而扩大内需,调动劳动者积极性④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3.市场经济三个主体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1)国家:是社会再生产的调控者和引导者,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计划,特别是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与需求,维护社会公平的分配,为社会再生产打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2)企业:是社会再生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但是企业生产必需依据消费者个人消费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
(3)劳动者(消费者):劳动者是企业生产必需的前提条件,劳动者只有实现就业,才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作为消费者,消费趋向引导着企业生产,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并且其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直接影响着消费水平,制约着企业生产。
1.“制造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
A.分配、交换、消费B.分配、交换、分配C.生产、消费、消费D.生产、交换、交换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制造成本价”对应的环节是生产,“批发零售价”对应的是交换环节,故选D项。
答案 D2.视频点播、在线棋牌、微博电视……从最初的多媒体电视到后来的互联网电视,彩电智能化如今已经发展到“云”阶段。
22版: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步步高)
单元综合提升热点3关注民生,促进共享发展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1.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社会保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显现。
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
对因灾因病因残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
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
有人认为,“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因此,应通过社会保障使人民生活都富裕起来”。
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等措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2)但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不会都达到富裕程度,收入分配公平不是平均主义。
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人们创业就业、辛勤劳动致富,而不是通过社会保障富裕起来。
2.“扶贫必扶智”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首个专题研究脱贫攻坚的重要会议。
《经济生活》学案系列: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经济生活》学案系列: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习目标】:1、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地位4、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课前预习】【知识点梳理】(必做部分)一、基础落实(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①(生产力角度)②(基本经济制度角度)(市场经济角度)2、什么是按劳分配?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1)必要性①(由谁决定?)②(前提)③(物质基础)④(直接原因)(2)重要性①(有利于)②(对谁的否定?体现了?)4、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5、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①是对②体现了③有利于【知识点辨析】(选做部分)二、知识拓展(找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⑶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课堂探究】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
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另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另外利用休息日为一家外资企业当顾问获得五万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
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李明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李明承包土地的收入妻子开店的收入儿子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儿子炒股的收入女儿的工资女儿当顾问的报酬母亲出租房屋的收入[:高.考.资.源.网]【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我要掌握的内容能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我掌握了吗?(请尝试概括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巩固(必做部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K12学习】《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复习学案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展示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与纳税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配原则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二、考点洞悉考点一分配制度主干梳理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1)基本内容和要求前提:。
(2)必然性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3)意义:。
(4)地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
误区辨析1、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
(注意: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属于非按劳分配。
)2、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注意:个体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等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精题展示1、(XX年高考海南卷)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B)A、社会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产品2、(XX年高考全国卷Ⅱ)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
此作家的稿酬属于(c)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考点二分配原则主干梳理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1)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反之则会。
【创新设计】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总结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单元总结学案1.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温馨提示】 由于企业效益不同,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温馨提示】“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分配主要是国家。
三看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方式进行。
3.财政及其作用4.征税和纳税【温馨提示】 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征税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征税的方式是凭借政治权力和依法取得;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2014·天津高考)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她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 A解析 程秀虽然成为公司股东但未涉及该公司是否上市的问题,所以选择时首先排除④;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程秀的收入都是由该民营公司发放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分红的多少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符合题意。
故选A 项。
2.(2014·天津高考)“自动稳定器”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进经济增长。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是()A.税务总局实施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B.因经济繁荣职工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进入更高等级C.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D.中央银行为应对经济下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知识,题眼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学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回顾网络构建(善于总结,你就成功了一半)一、单项选择题1.小陈在某国家控股公司工作,每月领取一份工资。
他还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得了股息收人。
这表明,决定他的收入的分配方式有( )①按劳分配②按需分配③按平均原则分配④按生产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在我国现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③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收入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⑤股息、利息、债券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3.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要求建成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要求调整和完成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和方式,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同市场经济形成有机统一体。
下列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①大学教师通过购买股票而获利②商品经营者靠走私而获利③房屋所有者通过房屋出租而获利④科技人员依靠科技入股而获利A.③④ B.①③④ C.④ D.①④4.在我国现阶段,不同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
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D.按劳分配与按资金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5.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但由于客观原因,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差距扩大问题。
为此,党和政府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把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C.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D.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6.在现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________决定的。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生活探究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每天一大桶粥还是不够分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换一人。
于是一周下来,每人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再后来他们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匀,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探究问题:这个故事中蕴含的经济道理是什么?提示: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基础构建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需要。
它与有着根本的区别。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保证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基础应用1】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下列能体现在分配问题上坚持维护公平的是A.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B.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C.扶助弱势群体,加大粮农补贴D.降低存贷款利息率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与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程度。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二者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1)学案: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1 含答案
学案1 国家财政学习目标要点晨背1。
识记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等概念,了解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种类。
2.理解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3。
能结合国家财政政策的相关材料,分析说明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我国的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4.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探究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的含义及地位(1)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想一想财政的本质是什么?提示从财政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2)地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2.财政的实现过程(1)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判断国家财政是通过决算实现的。
提示错误。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3.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图示财政对经济调控的过程想一想财政为什么能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示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连续5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后,新疆2015年又投入720亿元财政资金,在天山南北建设安居富民、就业、惠农、环境整治等25类100项民生工程,其中村级惠民项目得到优先安排。
问题探究(1)财政支出有哪些方向?(2)新疆加大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有何意义?答案(1)财政支出主要有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学案基础知识梳理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简单运用)(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现实经济条件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5.按劳分配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的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⑴内容⑵原因和意义二、收入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1.公平的含义2.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4.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5.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⑴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意义②措施⑵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简单运用)1.效率和效率提高2.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⑵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⑶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落实分配政策,提倡奉献精神,倡导回报社会四、财政及其作用1、就是财政,是国家参与的两个方面。
2、称作财政预算,叫国家决算。
3、财政的作用:(1)、(2)、(3)、五、财政收入与支出(识记)1、就是财政收入,它可以分为、、、四部分。
其中是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和。
3、就是财政支出,它分为几方面。
4、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包括三方面。
六、税收及其种类(一)税收的基本特征1.税收的含义:税收主体(谁在收税?):税收目的(为什么收税?):征税手段(怎么收税?):。
税收地位:。
2.税收与国家、税法的关系3.税收的基本特征(1)特征:税收具有、、、。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的主要标志。
(2)三者关系:①区别(含义不同)②联系(二)我国税收的种类1.税收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为、、、、。
2.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七、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理解)1.我国税收的性质:思考: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学案答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学案答案基础训练题1.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分好“蛋糕”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大的问题,①②适合题意;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是错误的;企业制定工资方案,提高最低工资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政府只能宏观调控,④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B。
考点:收入分配的公平2.C【解析】试题分析:投资股票可能有两部分收入:一是股息和红利,源于企业利润;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
小张是把股票卖出得到的收益,属于股票买卖的差价所得,这种收入属于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所得,故C适合题意。
考点:股票、分配方式3.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示意图表明环节较多,层层加价导致药价偏高,背离市场价值规律,不能完全依靠医保全额报销,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药价过高不是药厂环节成本高利润高,而是中间环节多,加价多,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医生环节成本不高,而是中间环节价格高,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环节多,加价多,所以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防止屡次加价,故入选。
本题选D。
考点:市场秩序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做本题不仅要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还要对税收的三个特征准确理解。
诗句的大体意思是即便是躲进深山老林里,也逃脱不掉应缴税收的征收,说明我国税收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征收的,具有强制性,B正确;AC与题意不符;D不是我国税收的特征,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
5.C【解析】试题分析:税的征收是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在征税之前,征税对象、征税税率都是固定的,未经允许不能随意更改,故上述材料表明税收具有固定性。
选项A、B不符合主旨,故排除;选项D不是税收的特征,故排除。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1)学案: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2 含答案
学案2征税和纳税学习目标要点晨背1。
识记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2.理解税收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3。
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和作用。
4.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5.正确区分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2。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征收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3.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探究一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判断税收收入就是财政收入。
提示错误。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税、利、债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形式,但税收收入不等于财政收入。
税收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2.税收的基本特征(1)内容: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判断税收的强制性,就是要求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提示错误。
税收的强制性,不仅体现在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还体现在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2)联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想一想税收的固定性是不是意味着税收是一成不变的?提示不是.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税收会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作出调整。
3.税收的种类(1)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2)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判断提示错误。
征税对象是征税所指向的客体,表明对什么东西征税。
征税对象可以是商品、所得财产,也可以是资源、行为等。
纳税人是缴纳税款的主体。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学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自主复习案1自主探究:材料1:财政部网站裁文指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实现公平。
据此有人认为,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现。
材料2: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差距合理区域的上限);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垄断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的合理性。
(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8分)自主小测:1.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分配的基本原则。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000元。
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是( )A.29760元; 17000元 B.49760元;20000元C.48800元;20000元 D.44260元;3000元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下列对于这一原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信息和管理等②参与收益分配的各类生产要素应得到相应的报酬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④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4.下列选项中体现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某省财政加大了对失业人员的补助力度 B.某公司提高对公司负责人的奖励标准C.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D.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周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当堂反馈1.《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表明决策层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社会公平。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Word版含答案
收入与分配1. 某农民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该农民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该农民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 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③ 属于按劳分配④ 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2. 右边漫画主要体现了财政( )A. 是提高社会效率的重要措施B. 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C. 能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D. 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3. 为了让科技真正进村入户,某农科院把农民和科技人员“捆绑”在一起,使农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员的利益统一起来。
这种“捆绑”不是生拉硬扯,而是要建立一种符合市场原则的激励机制。
这里所说的“统一”,从经济学上看就是( )A. 按土地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B.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C. 按信息要素分配与按技术要素分配的统一D. 按资本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统一4. 某家庭有甲、乙两劳力,城镇化建设中,该家庭承包的6亩地以每年每亩1 100元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经营。
当年该公司聘用甲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 200元;乙在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工资、薪金年收入30 000元,当年乙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 000元。
则该家庭当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为( )A. 1.55万元B. 2.4万元C. 1.74万元D.4.85万元5.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不属于再分配手段的是( )A. 最低工资保障B. 最低生活保障C. 税收D. 社会保险6. 浙江依托财政支持,在全省范围内发放1亿元科技创新劵,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共计约有50万家企业受惠。
这表明( )A. 财政能够促进经济平稳运行B. 财政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C. 中小微企业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D. 创业创新离不开国家行政手段的调控7. 从一个水龙头打水,有人用大桶,有人用小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学案答案基础训练题1.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分好“蛋糕”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大的问题,①②适合题意;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是错误的;企业制定工资方案,提高最低工资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政府只能宏观调控,④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B。
考点:收入分配的公平2.C【解析】试题分析:投资股票可能有两部分收入:一是股息和红利,源于企业利润;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
小张是把股票卖出得到的收益,属于股票买卖的差价所得,这种收入属于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所得,故C适合题意。
考点:股票、分配方式3.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示意图表明环节较多,层层加价导致药价偏高,背离市场价值规律,不能完全依靠医保全额报销,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药价过高不是药厂环节成本高利润高,而是中间环节多,加价多,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医生环节成本不高,而是中间环节价格高,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环节多,加价多,所以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防止屡次加价,故入选。
本题选D。
考点:市场秩序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做本题不仅要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还要对税收的三个特征准确理解。
诗句的大体意思是即便是躲进深山老林里,也逃脱不掉应缴税收的征收,说明我国税收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征收的,具有强制性,B正确;AC与题意不符;D不是我国税收的特征,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
5.C【解析】试题分析:税的征收是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在征税之前,征税对象、征税税率都是固定的,未经允许不能随意更改,故上述材料表明税收具有固定性。
选项A、B不符合主旨,故排除;选项D不是税收的特征,故排除。
答案选C。
考点:税收的特征6.A【解析】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所以A错误,BCD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A。
7.A【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管理人员的薪酬是按生产要素中的管理要素分配,故入选。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不是按劳分配,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能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8.A【解析】试题分析: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通过对四幅图中财政收支差额的计算,甲图的财政收支差额为0.1亿元,乙图的财政收支差额为0.3亿元,丙图的财政收支差额为5亿元,丁图的财政收支差额超过5亿元,所以甲、丙属于财政收支平衡,由此可见,甲图与乙图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财政收支平衡9.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基本的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方式。
从分配方式看,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的劳动收入。
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的分配制度10.D【解析】试题分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工资5000元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但2万元红利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标价5760应该是价值尺度职能;选项C说法错误,股票的收益方式由两种,也可能是红利或股息收益。
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的知识。
11.C【解析】试题分析:在收入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提供物质基础;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②与题意无关,舍去②,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2.C【解析】试题分析: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工资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和工资标准等进行平等协商,并在此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制度。
这一制度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有利于实现初次分配中的公平,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均不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
13.D【解析】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为缩小收入差距,应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同时通过促进中低收入职能工资合理增长,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故入选。
①④选项观点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在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收入分配公平并不是让每个市民都能平均享用基本公共服务,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就业、收入分配公平的实现14.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分配方式存在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而不是按劳动分配,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年终奖收入发生在公有制经济,且是通过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故入选。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公司客服年终奖,是劳动所得,并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年终奖是劳动所得,而不是偶然所得,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分配方式15.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实际就是要实行收入分配的公平,而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并没有促进作用,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要求再分配措施,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属于初次分配范畴,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完善税收、社保机制,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同时属于再分配范畴,故入选。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增加居民投资收益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的公平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强调的是分配公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降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及健全转移支付调节机制等均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由此可见,①③④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中“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措施与缩小收入差距并无直接关系,故②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
17.A【解析】试题分析:由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可以推出银行利率下行的说法错误,选项B排除;选项C 说法错误。
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得出减少财政支出的说法错误,应是增加,故排除;选项D和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8.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财政赤字并不能增加社会总供给,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财政赤字并不能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财政赤字并不能抑制通货膨胀,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故入选。
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财政赤字19.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大幅度提高税率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不合理,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合理,故入选。
C选项观点错误,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并不会增加财政收入,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并不是增加财政收入,故排除。
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财政收入20.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扩大,是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不是国债收入,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重点并不是强调财政收支平衡是否存在,而是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表明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财政政策21.B【解析】试题分析:财政具有下列三个作用:一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如财政加大对教育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投入;二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如加大对基础设施,能源、水利、通信等方面的投入;三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如财政可以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
因此,题干中体现了财政的第一个作用,B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相关知识。
22.D【解析】试题分析: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营改增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同时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故入选。
②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营改增并不能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营改增有利于强化监管,但并不能避免偷税漏税,故排除。
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避免偷税漏税的说法明显绝对化。
考点:本题考查营改增的意义23.D【解析】试题分析: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有利于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D 说法正确;营改增只是一些行业的征税税种的改变,没有增加新的税收来源,A说法错误;营改增和财政支出无关,C说法错误;B夸大了营改增的作用,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征税与纳税。
24.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的关键是抓住“免征”二字所针对的对象,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12年及以后年度发行的地方债券利息收入所得免税,对企业和个人来讲是有利的,能够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个人收入,①②正确;免征这些税,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地方政府收入的增加,③④错误。
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征税与纳税。
(二)高考题、高考模拟试题1.【破译思路】本题主要是考查关于财政政策的知识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实施宏观调控,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故正确答案为B。
2.选C。
2010年财政收入过大,显然与居民收入差别悬殊,故A排除;B的说法不科学,应为“该省居民收入水应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势必造成居民的收入减少,从而影响个人的购买力的增加,故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