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孝义皮影文化及制作工艺
浅析西孝义皮影的艺术魅力
麻纸粘接而成的 , 固定在框架上 ; 窗皮影 戏中的纱窗子的 而纱
屏幕是纱质的。 这两种在人物的外形上 、 唱腔上 以及舞台艺人 而成的 。他们的表演都是利用投射到 “ 窗子” 的影子来表 演 上
帽子 , 表现 出身份 的卑微 和内心的无 助 ; 老寿星 的特点就 比较
突出了 , 额头大而前 凸 , 前 具有 富贵之 象 , 脸上一副满 意的面
狗精 线条繁简并用 , 疏密个 别 , 并且在涂彩 区分部位 , 有浓淡变 化, 使平面的人 物雕刻 出来复有立体感 的感 觉。
三、 山西 孝 义 皮 影 的 艺 术魅 力
( ) 窗皮 腔 影 戏 一 纸
1纸窗皮影戏 简介 、
纸窗皮腔影戏 , 以孝义为 中心辐射周 围各县 , 是个 年代 已
文化 继 续 散 发 灿 烂 的 色彩 。
关键词: 皮影 ; 孝义皮影; 艺术特 色;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 号 :5 8 J2 . 3
一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5 5 1 {0 0 1 — 1 1 0 1 0 — 3 22 1 )7 0 1 — 2
、
皮影戏背景
2 纸窗皮腔影戏 的头饰脸谱 、 纸 窗皮腔影戏 中的皮 影人 物通常是 由九块或十一块组合 结构而成 的, 然而头部是活动安插在一个身段上 的 , 以卸下 可
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在一起 , 并且拥有着 自己独特的魅 力 , 是
我们艺术殿 宝库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 部分 。
皮影戏 中的皮影人物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它 的造 型俊俏 现十分的流 畅, 特别注重人物头饰服饰 中图案 的装饰效 果 ; 从 图案的颜色对 比中,反应了活泼明快的人物性格和演员 的热
LT IERAR Y T HEOR Y
孝义皮影_精品文档
孝义皮影孝义皮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于中国山西孝义地区。
它是一种通过操作手工制作的皮影人物来讲述故事的戏剧表演形式。
孝义皮影的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孝义皮影最初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早期的孝义皮影表演通常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以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尊敬和崇拜。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孝义皮影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艺表演形式,并开始在民间传播和演出。
孝义皮影的制作非常讲究,它使用特制的兽皮或羊皮来制作人物形象。
制作孝义皮影的工艺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剪影、上色、贴背等多个步骤。
皮影人物制作完成后,艺人可以通过手控制线操纵皮影人物的动作,以进行实际的表演。
孝义皮影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技术日臻成熟,传世的皮影人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孝义皮影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进行简单的单角色表演,也可以进行复杂的多角色对话表演。
在孝义皮影的表演中,艺人通常只用手指操控皮影人物的动作,同时用口控制人物的嘴巴,以模仿人物的对话。
孝义皮影表演的技巧非常高超,艺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孝义皮影的剧目内容主题丰富多样,常常涉及历史、神话、传说等各个领域。
孝义皮影的剧目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常常反映了社会人情和道德观念。
通过孝义皮影的表演,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对家庭、友谊、爱情等价值观的思考。
孝义皮影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它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孝义皮影曾多次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世界各国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近年来,孝义皮影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为孝义皮影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孝义皮影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如今,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娱乐的普及,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面临着衰落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孝义皮影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孝义皮影的保护和宣传,培养更多的孝义皮影艺人,并创新孝义皮影的表演形式,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
摘要:山西孝义皮影戏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
山西孝义皮影有“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两个主要的派别。
皮影戏中的人物具有很浓厚的民族气味,使它具有艺术欣赏性和收藏价值。
本文概述了山西孝义皮影戏,对山西孝义皮影戏中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关键词:山西孝义;皮影戏;纸窗皮腔影戏;纱窗碗碗腔影戏;艺术特点皮影戏最先出现在我国秦朝,在宋代的时候达到了鼎盛,在元代的时候已经传到了西亚和欧洲各地。
皮影戏是把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在一起,是世界艺术殿宝库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山西孝义皮影戏的概述山西皮影戏最具代表性的是孝义皮影戏。
孝义皮影戏分为“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两种。
纸窗皮影戏中的纸窗屏幕是用大幅麻纸粘接而成的,固定在框架上;而纱窗皮影戏中的纱窗子的屏幕是纱质的。
这两种在人物的外形上、唱腔上以及舞台艺人结构、舞台设置虽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材料却都是用牛皮雕制而成的。
他们的表演都是利用投射到“窗子”上的影子来表演的。
孝义皮影造型粗矿、线条简单、手法夸张,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
随时间的发展借鉴并吸收了陕西等地精细的特点,这就又形成了孝义皮影的新的艺术特点俏丽、活泼、线条繁简并用,并且在涂彩区分部位,有浓淡变化,使平面的人物雕刻出来复有立体感的感觉。
二、山西孝义纸窗皮腔影戏的艺术特点(一)纸窗皮影戏的概述。
纸窗皮腔影戏的故事脚大多都是封神榜戏;音乐唱腔是以小唢呐为主的吹腔音乐,乐器很少,在全国都很罕见,特别有自己的特色;表演技巧使用的是油灯、纸窗。
在皮影人物的胸部都要安装一个主杆,它在屏幕上是不能转身的;人物造型上一般都有九块结构,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皮影人物造型形式,并且很具汉画像石的风韵。
因此,纸窗皮腔影戏属于比较古老的影戏。
(二)纸窗皮腔影戏的头饰脸谱。
纸窗皮腔影戏中的皮影人物通常是由九块或十一块组合结构而成的,然而头部是活动安插在一个身段上的,可以卸下来更换,这样就方便于每一个角色的运用。
山西孝义皮影戏探微
山西孝义皮影戏探微作者:陈红帅武淑红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1期陈红帅武淑红皮影戏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山西孝义皮影戏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其有光有影有唱有演的艺术形式,巧妙地将雕刻、绘画、戏曲、表演结合起来,深受民众的喜爱。
孝义皮影戏的起源孝义皮影戏起源于何时,目前说法不一。
有学者认为孝义皮影起源于战国时期[1],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这一说法缺乏有效物证,尚值得商榷。
另一说法主要依据当地的考古发现资料。
1953年,孝义市张家庄发掘出一座元代古墓,墓壁绘有八幅影人形象,并有题记一则:“元大德二年(1298)五月,王同乐影传家,共守其职。
”1979年,孝义市驿马乡榆树坪村南发掘出一座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古墓[2],墓壁绘有一老者右手举一影人头像,借光审视,似在做雕簇后的工艺鉴定,旁有一妇女注神共鉴。
今孝义市皮影木偶博物馆仍保存该墓出土的皮影头像壁画残片。
20世纪80年代,孝义市新城东北侧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座北宋末期墓葬,墓壁绘有两幅表现乡民生活的壁画。
画中有男子扶犁耕田,女子坐地纺花、织布,数名儿童一起嬉戏玩耍,有吹唢呐者,有手持影人操弄者。
根据以上考古资料判断:至迟在宋金时期,孝义皮影已经发展成熟,并在坊间流行,同时出现专门从事皮影艺术的世家。
无独有偶,在山西省繁峙县天岩村,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的岩山寺,其文殊殿壁画绘有八儿童弄影戏图,至今保存完好。
1981年,在晋南曲沃县裴南庄出土金墓皮影人形和戏曲人物壁画。
由此可见,孝义皮影起源早于12世纪上半叶,其发展与流行同山西其他地方的状况基本一致。
孝义皮影戏的发展脉络孝义皮影戏有两大流派,一为皮腔纸窗影戏(图1),二为碗碗腔纱窗影戏(图2)。
二者演出形式与发展脉络不尽相同。
皮腔纸窗影戏流传年代久远,但最早出现时间并无记载[3]。
它是民间艺人用牛皮或驴皮雕镂成各种人物、动物和场景作为演戏的道具,并用孝义当地的语言和演唱方法创作的一种旋律和唱腔,地方韵味浓郁,称为皮腔。
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
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摘要】山西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该戏曲起源于山西孝义县,因其精湛的皮影技艺和独特的演出形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从历史沿革、表演形式、剧本内容、人物形象和音乐表演等方面对山西孝义皮影戏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孝义皮影戏以其细腻的刻画、丰富的内容和动人的音乐表演而脱颖而出。
山西孝义皮影戏具有独特的民间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键词】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历史沿革、表演形式、剧本内容、人物形象、音乐表演、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皮影戏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一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被视为民间艺术的珍宝之一。
山西孝义皮影戏的发展受到了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演出形式、剧本内容、人物形象、音乐表演等方面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
这些特点不仅展现了孝义皮影戏的传统魅力,也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风貌。
通过对山西孝义皮影戏的深入了解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把握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对于传承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和传播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完。
2. 正文2.1 山西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沿革山西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表演形式之一,起源于山西孝义。
据传,孝义皮影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是当地人民在农闲时节采用手工艺和民间艺人表演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义皮影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明清时期,孝义皮影戏逐渐向外传播,受到了其他地区的影响和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
近现代,山西孝义皮影戏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在演出形式上,孝义皮影戏加入了更多的舞台道具和灯光效果,使得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观赏性。
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开发现状及策略
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开发现状及策略山西孝义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对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推动该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
1. 传统技艺传承困难山西孝义皮影艺术源远流长,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影响,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难。
年龄较大的皮影艺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很少愿意学习和从事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传统的皮影制作工艺需要费时费力,制作工具和材料也愈加难以获取。
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困难。
2. 缺乏市场认可由于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传承面临困难,导致该艺术形式的市场认可度较低。
很多人对该艺术形式并不了解,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使得孝义皮影在市场上的表现和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难以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3. 缺乏专业机构支持目前,山西孝义地区缺乏专门的机构或组织来支持和推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缺乏专业的机构支持不仅限制了该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也影响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为了解决传承困难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传统技艺传承。
可以借助当地政府的支持,设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可以通过开展皮影艺术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
为了提高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市场认可度,可以通过举办皮影艺术展览和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的宣传和推广,增加艺术形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提高孝义皮影的专业化水平和推动其发展,可以建立专门的皮影艺术研究机构或组织,为该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可以鼓励相关院校和教育机构开设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培养更多的皮影艺术人才,推动该艺术形式的专业化发展。
论孝义皮影戏艺术特征
论孝义皮影戏艺术特征■ 陈 强摘 要:孝义皮影戏有皮腔纸窗皮影戏和碗碗腔纱窗皮影戏,是雕刻、音乐、文学、表演、光学等结合的民间艺术,光和影的艺术上演了一幕幕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剧情。
本文从孝义皮影戏的制作、剧目、表演、音乐等,分析孝义皮影戏的独特视觉魅力。
关键词:孝义皮影;音乐;造型皮影戏历史悠久,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老剧种之一。
《东京梦华录》卷五:“崇、观以来,在京瓦肆技艺:……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影戏。
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其馀不可胜数。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1]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姜白石有诗云: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
”[2]这些记载都可以看出,宋代皮影戏已经成熟和盛行,皮影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孝义皮影戏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中国皮影最早发源地之一,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孝义居义村的“三贤设其影乐”、文庙的“三贤演其影乐”碑记可看出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悠久。
孝义在战国时期属魏国,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带其门徒田子方、段干木到孝义讲学,传授孔子的儒家学说,利用皮影戏招揽众人来听讲,从而创建了影戏,至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3]。
侯丕烈根据孝义居义村庙中石碑文字记载的研究,在《中国孝义皮影》中推断:“孝义是中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发明的影戏,且在公元前440年左右留在了孝义。
中国皮影于北魏时期发祥于孝义的观点,即孝义皮影是中国皮影的源头之一。
”[4]孝义皮影戏古老厚重,其艺术特征与山西其他戏曲剧种互相影响。
孝义皮影戏的艺术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孝义皮影戏人文和地理环境孝义皮影戏诞生于三晋宝地孝义。
孝义地处黄河流域,汾河穿越而过,背靠吕梁山脉中段,有低中山区、丘陵区、台塬区和平原区等,既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又有适宜人居住的平原地带。
孝义皮影戏遗产概述
孝义皮影戏遗产概述1.引言1.1 概述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是山西省孝义市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情感的传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内涵而备受瞩目。
孝义皮影戏起源于中国古代,追溯到了明代,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戏曲形式将故事情节通过皮影的投影方式呈现给观众。
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根据剧情需要,投影到白色的布幕上。
艺人们巧妙地运用手法,将各种故事情节通过影子的变化和人偶的移动展示给观众,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
孝义皮影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有在台上演出的舞台皮影戏,还有在民间庙会、婚丧嫁娶等各类场合上演的门市皮影戏。
舞台皮影戏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不断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而门市皮影戏则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并通过各种手法将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让孝义皮影戏的艺术之美深入人心。
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独具一格的形象表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为了保护和传承孝义皮影戏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他们积极组织培训班和考核评比等活动,传承孝义皮影戏的技艺和经验。
同时,还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孝义皮影戏。
总之,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支奇葩,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积极保护和传承,相信孝义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将继续在世代相传中闪耀光芒,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全文的内容,确保文章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孝义皮影戏的历史背景2.2 孝义皮影戏的表演形式3. 结论3.1 孝义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3.2 孝义皮影戏的艺术价值文章结构部分旨在说明本文的整体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
匠人技艺 执着心路——孝义皮影制作工艺流程简述
PAGE24匠人技艺 执着心路——孝义皮影制作工艺流程简述孝义皮影作为演皮影戏最主要的道具,也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品,该皮影做工精细,选料考究,有严格的工艺流程,。
孝义皮影中的影人造型,由头楂、影身两部分组成。
影身可分为上身、下身、臂、腿、手等,各部位关节灵活,并且采用阴雕、阳雕的技法,繁而不乱,简而不疏,刀法屡利,色彩简练,凸显着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的内涵,粗犷奔放,质朴古拙,写意传神。
影人头楂除生、旦、净、末、丑外,还有仙佛、妖魔等,头楂插在影身的颈套里,根据角色的需要任意更换,与影身组合成扮相不同、形态各异的影人。
演出时,影人在表演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的透射映现在屏幕上,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的配合,作出坐、卧、行、走、踢、打、翻转、提袍甩袖、腾云驾雾等各种动作,成为栩栩如生的戏剧表演形式。
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制作过程极为复杂。
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8个步骤。
1.选皮:制作皮影的材料有很多种,包括羊皮、牛皮、驴皮等,选材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山西皮影较多使用生牛皮,尤其是公牛背上的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
2.制皮:传统的制作工艺需将牛皮固定在树干上,用刮刀一点一点刮掉表面的杂质。
如今,这道工序已经由机器加工取代,艺人只需用砂纸对提前加工好的牛皮,进行进一步打磨即可,打磨至皮子变亮变透明,近似玻璃,更易雕刻。
3.潮皮:磨好的牛皮用湿布擦拭,使其变得潮软。
再用木板压制,这样可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也能解除皮质的收缩性,方便下一步描绘。
皮影制作工具选皮制皮潮皮PAGE 25科学之友 2017.114.过稿:这步也叫“描图样”,雕刻艺人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这些图稿从清朝开始,世代相传。
描时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按照样谱的图案分别描绘在皮面上。
5.雕刻:孝义皮影运用独创的推皮走刀法,体现了艺人们高超的手艺。
刻法主要分为实线和虚线,实线去皮留线,造成镂空效果,虚线去线留皮,造成实体效果,虚实对比、阴阳互补的民间哲学在皮影的雕刻工艺中完美体现。
山西孝义皮影工艺初探
山西孝义皮影工艺初探作者:任路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山西皮影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了中国皮影艺术殿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
对山西皮影的工艺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复原、记录、传承这一宝贵的传统工艺,进而对山西皮影工艺的历史流变和演进进行考察、解读。
关键词:皮影戏;工艺特征;制作工艺1、山西孝义皮影戏简介山西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
主要活动场所在民间,在农村,是山西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
山西皮影起源很早。
从1980年10月,在孝义县西约五十华里许榆树坪村南,金正隆元年七边形砖砌单室墓中出土的皮影头像壁画可知,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宋金时期,孝义皮腔纸影戏已然有之,是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皮影。
山西皮影戏,主要活动在晋中、晋南以及吕梁、晋东南、晋北部分地区。
晋中一带,皮影戏班社甚多。
数百年来,它以孝义为中心。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陈龙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孝义皮影戏调研报告
孝义皮影戏调研报告孝义皮影戏调研报告一、引言皮影戏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而孝义皮影戏作为其中的一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具魅力的表演方式备受瞩目。
为了更好地了解孝义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演员培养和市场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历史渊源孝义皮影戏源于山西孝义,起源于清代,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传统的孝义皮影戏使用纯手工制作的皮影,表演内容包括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通过皮影的移动和投射,将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表演形式1. 皮影制作:孝义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挑选优质牛皮、雕刻出精美的形状,并绘制上色。
经过制作过程,每个皮影都独一无二。
2. 表演技巧:孝义皮影戏的表演技巧独具特色,演员要通过手的灵活运动控制皮影的动作,同时配以丰富灵动的声音,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角色形象。
3. 背景音乐:孝义皮影戏通常伴有独特的背景音乐,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营造出戏剧效果,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四、演员培养1. 传承困境:由于孝义皮影戏表演技巧较为复杂,传承过程中存在传师不易,学习周期长、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后继乏人的情况较为普遍。
2. 培养措施:针对孝义皮影戏的传承困境,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大了对孝义皮影戏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办培训班、设立奖学金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
五、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1.市场需求: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的转变,孝义皮影戏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一些古装剧、历史剧等类型的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孝义皮影戏的传播和发展。
2. 发展前景:尽管孝义皮影戏面临诸多困难,但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传承创新和文化推广,孝义皮影戏有望在今后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六、建议1. 制定保护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孝义皮影戏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传承和发展。
皮影制作方法
皮影制作方法
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而制作皮影则是皮影戏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皮影制作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材料。
制作皮影所需的材料有,兽皮、剪刀、刻刀、细麻绳、颜料和画笔等。
选择质地柔软的兽皮,然后将其晾干,以便于后续的制作工序。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皮影的图案。
在兽皮上绘制出我们想要的图案,可以根据传统皮影戏中的角色来设计。
在绘制图案时,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和整体的比例,确保图案清晰美观。
然后,我们要进行剪裁和雕刻。
根据设计好的图案,用剪刀将兽皮裁剪成相应的形状。
接着,用刻刀将图案雕刻出来,要小心谨慎,以免损坏皮影。
接下来,我们需要上色。
用颜料和画笔为皮影上色,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传统的色彩搭配来进行。
上色时要注意色彩的均匀和清晰度,以及色彩的搭配和层次感。
最后,我们要进行装配。
将制作好的皮影用细麻绳固定在竹框架上,确保皮影可以灵活地摆动和展示。
同时,要注意皮影的张力和稳固性,确保在表演时不会出现意外。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制作一幅精美的皮影了。
当然,制作皮影需要耐心和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
总结一下,皮影制作的方法包括准备材料、设计图案、剪裁雕刻、上色和装配等步骤。
制作皮影需要技巧和耐心,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制作出更加精美的皮影作品。
制作皮影的技巧
制作皮影的技巧制作皮影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它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制作皮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下面将详细介绍制作皮影的技巧。
首先,制作皮影的材料非常重要。
传统的皮影使用的是牛皮,选用柔软、均匀的牛皮,质地要细腻,厚度要适中,不宜过薄或过厚。
现代制作皮影还可以选择其他材料,如羊皮、山羊皮、鹿皮等。
其次,制作皮影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主要工具包括切割工具(如刀具、剪刀等)、雕刻工具(如刻刀、雕刻刀等)、绣针和线等。
这些工具需要保持锋利和干净,以确保制作出高质量的皮影。
制作皮影的第一步是设计图案。
绘制皮影的图案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设计师要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进行创作。
图案的设计要求线条简洁明快,轮廓鲜明,便于后续的剪裁和刻画。
在绘制完图案之后,需要将图案转移到牛皮或其他材料上。
可以将图案放在透明纸上,通过透明纸的边缘用铅笔、油墨笔等工具描绘出清晰的线条,然后将图案反面放在牛皮上,用反面贴紧,用细针将线条上的纹路轻轻地刺到皮子上。
这样,在皮子上就会留下图案的轮廓线。
完成这一步骤后,画家可以根据轮廓线来进行后续的剪裁和雕刻。
剪裁是制作皮影的关键步骤之一,它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和耐心。
在切割牛皮之前,需要将牛皮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便于操作。
然后,按照图案的轮廓线,用剪刀或刀具沿轮廓线进行切割。
切割时要保持手稳,刀口要顺利,切割的路径要一致。
在剪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手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避免切割得太深或者切断了。
在切割前,可以先在剪切线上进行试剪,找出合适的剪切角度和力度,然后再进行正式切割。
剪裁完成后,剩下的工作就是雕刻细节。
雕刻细节要求有一定的雕刻技巧和经验。
雕刻工具的选择要根据需要雕刻的细节来选取,如刻刀、雕刻刀等。
雕刻的过程要有耐心和细致,先从浅到深,分步进行。
要把握好力度和深度,保持手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雕刻完毕后,需要对皮影进行上色。
浅谈孝义皮影文化及制作工艺
□曹其其皮影含有乡土文化气息,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其造型特征受地方民俗、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族文化交互碰撞,既有融合,也各具特色。
皮影通过皮影戏的表演,彰显其精巧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全国皮影的故乡,人们对这种表演艺术叫法不同,河北是“滦州影”,东北是“驴皮影”,四川是“灯影戏”,江浙是“皮囡囡”。
而山西孝义皮影则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皮腔纸窗影,二是碗碗腔纱窗影。
前者是孝义土生土长的皮影艺术,后者乃是清代末年由陕西境内传入,又经过与当地皮影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孝义碗碗腔纱窗影。
一、孝义皮影艺术的历史发展因地域环境不同,从皮影艺术风格角度,可分为三支:西北风格、北方风格、西南风格。
其中,西北皮影风格以陕北皮影为代表,皮影造型外形简括,纹样大气,魁伟壮丽,其纹饰繁丽,虚实相得益彰[1]。
山西皮影属于西北皮影的一支,又可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以新绛、曲沃、临汾、侯马、运城等地为代表,北路:以孝义、广灵、灵丘、代县、浑源等地为代表[2]。
孝义皮影属于北路皮影,相传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
当地自古以来民风淳朴,生活简约朴实,推崇“重厚知义,善信好文”的理念;虽然交通相对闭塞,但是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为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孝义皮影人物形象的设计也深受当地人们长相气质、风土人情等因素的影响,皮影造型粗犷,简练夸张,线条遒劲有力,极富韵味。
明清,是孝义皮影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孝义境内皮影班社多达60多家,随后逐渐衰落。
1956年成立孝义县木偶皮影艺术团,“文革”时期撤消,1978年恢复演出。
孝义皮影曾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并赴英国交流访问演出。
1995年,元代遗留的皮影作品“武将赵公明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孝义皮影剧目丰富,现收藏有200余本,这些剧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极具学术价值。
2006年5月20日,备受瞩目的孝义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孝义文化----地方特色
孝义文化—皮影戏
436班殷雍捷
孝义皮影是集文学、音乐、表演、雕刻工艺于一炉的民间艺术,即可表演故事,也可当作独立民间工世美术作品欣赏。
正是它,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我活力,给我乐趣,给我启迪。
它就是我们孝义市的民间艺术文化——孝义皮影。
孝义皮影分皮腔、碗碗腔两种声腔。
皮腔影戏以纸窗亮影,故又称“纸窗腔”;碗碗腔影戏以纱窗亮影,故又称“纱窗腔”。
制作皮影的材料,主要是牛皮、驴皮、羊皮。
孝义皮影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源,因流行与我市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经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
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我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
皮腔是皮影戏的曲调,因孝义皮影音乐以唢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孝义吹腔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吹腔之一。
皮影人像虽然好看,但制作过程很繁琐:首先将皮子进行泡制,再刮薄、磨平,然后,将各种人物的造型用刀具刻凿成型后,再涂上颜色。
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刻成的,需要用五根竹棍操纵。
艺人的手指非常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他们不仅手上的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难度极大,让人佩服。
面对孝义皮影戏,或许听惯了流行歌曲的你会不习惯它那丰富优美的唱腔;或许看惯了电脑特技的你会不能接受它刻工精细,造型秀美的影人儿;也许看惯了那些忧郁、哀伤的“美文”的你会无法接受它生动风趣的对白,但它依然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一分魂宝,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孝义皮影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文化,我于2023年在山西省孝义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孝义皮影社会实践。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观摩等方式,对孝义皮影戏的历史、制作工艺、表演形式以及传承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孝义皮影戏的历史与传承1. 历史渊源孝义皮影戏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据传,孝义皮影戏是由一位名叫张保庆的皮影艺人所创,他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孝义皮影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2. 传承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孝义皮影戏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技艺逐渐失传,许多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无人;另一方面,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使得孝义皮影戏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
然而,尽管面临困境,孝义皮影戏的传承者仍然坚守岗位,努力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孝义皮影戏的制作工艺1. 选材孝义皮影戏的制作选材讲究,主要选用牛、羊、驴等动物的皮作为原料。
皮料需经过严格的选材、浸泡、刮削、晾晒等工序,以保证皮料的质地柔软、光滑。
2. 刻制皮影的刻制是孝义皮影戏制作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艺人根据剧本内容,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将人物、动物、景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地刻制在皮料上。
刻制过程中,艺人需遵循一定的比例和规范,以确保皮影的形态准确、美观。
3. 着色皮影着色是制作工艺的又一重要环节。
艺人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根据角色的性格、身份等特征,进行细致的描绘。
着色过程中,艺人需掌握好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皮影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四、孝义皮影戏的表演形式1. 乐器伴奏孝义皮影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其中乐器伴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乐器包括二胡、笛子、琵琶等,为皮影戏的表演增添了浓郁的民间风情。
2. 表演形式孝义皮影戏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
皮影制作工艺
皮影制作工艺引言: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之一,而皮影制作工艺则是皮影戏得以呈现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皮影制作的工艺过程和技术要点。
一、工艺过程:1. 选材:皮影制作所使用的材料是兽皮,常见的有牛皮、羊皮等。
选择质地坚韧、透光性好的兽皮。
2. 制作底稿:根据剧本内容,绘制底稿图案。
底稿图案是皮影制作的基础,需要精确地描绘出每个角色的轮廓和细节。
3. 雕刻:将底稿图案固定在特制的木板上,然后用雕刻刀将图案逐一刻出。
雕刻过程需要注意力集中、手法稳定,以确保刻出清晰的轮廓和细腻的纹理。
4. 上色:雕刻完成后,需要对皮影进行上色。
使用天然颜料,如染料或颜料粉末,将颜色均匀地涂抹在皮影上。
上色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使皮影更加生动、立体。
5. 烘干和整理:上色完成后,将皮影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进行烘干。
烘干后,需仔细检查每个皮影的细节,修整边缘,确保每个角色的形象完整。
6. 绑扎:将制作好的皮影用细线或丝线绑扎在竹竿上,形成完整的皮影人物。
二、技术要点:1. 深浅刻度的掌握:皮影制作中,雕刻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光线透过皮影的效果。
需要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在雕刻时掌握好刻度,使得光线透过皮影时形成丰富的层次感。
2. 上色技巧:上色是赋予皮影生命的重要环节。
要注意控制颜料的浓淡,使色彩鲜艳但不失真实感。
同时,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剧情需要,合理运用不同的色彩,突出角色的个性。
3. 细节处理:皮影制作中的细节处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
需要注重每个角色的神态、表情和服饰细节的描绘。
细致入微的细节处理能使皮影人物更加栩栩如生,增加观赏的乐趣。
4. 竹竿的使用:绑扎时要注意竹竿的选择和使用。
竹竿应该坚硬、细长,适合承载皮影人物的重量。
绑扎时要确保皮影与竹竿的连接牢固,不易松动。
结语:皮影制作工艺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技艺,通过精湛的雕刻和细致的上色,使平面的兽皮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
这种工艺需要艺术家对角色形象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技术,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皮影作品。
皮影制作 非遗文化
皮影制作非遗文化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大众所忽视和遗忘。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文化界人士所关注的话题,而皮影制作正是其中闪光的代表。
皮影制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中国远古时期。
其制作工艺,较为独特,制作出来的皮影艺术品具有观赏价值与文化内涵,引起了国内外爱好传统文化的人们的青睐。
本文将从历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阐述皮影制作的非遗文化。
皮影制作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
而在东汉时期就已流传的“虎形影戏”,也是皮影艺术的雏形。
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皮影戏不需要灯光、音响等设备的辅助,只需要一个人的手和一块白布,就能在光线下投射出形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皮影戏以其形象、传神、简洁而闻名于世。
而其制作过程,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衍生出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比如:选料,配型,刀削,剪线,氧化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配型与刀削。
因为皮影艺术品需要用刀将标准大小的麻花架在白皮下面,然后将皮上的阳线割开,再用针在阳线的两边勾线,最后再割掉多余的白线,形成一个清晰的图案,切割出各种形状的皮片,进行描边缝制,最后粘制在灯芯上即可完成。
而皮影制作的困难,也在于它的开发与推广。
传统皮影戏在大众文化的推广上受制于技术受限,面对文艺复杂的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这种老式的把戏已经“过时”了。
但随着国家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振兴和传承的越来越重视,皮影制作也在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皮影制作也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皮影与人类有着特殊的文化关联,它是一种记录民族历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
皮影中的故事、人物、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比如,在春节时,小皮影艺人会庆祝元宵节,每年都会精心制作神灯。
神灯造型是象征繁荣富贵的老鼠、狮子灯胎。
大众走街串巷猜谜、赏花灯,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文化中吉祥如意的传统。
山西皮影工艺技术初探
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而山西皮影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了中国皮影艺 术殿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
对山西皮影的工艺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复原、记录、传承这 一宝贵的传统工艺,进而对山西皮影工艺的历史流变和演进进行 考察、解读。山西皮影主要由以孝义为代表的晋中皮影流派与 以侯马为代表的晋南皮影流派构成,对山西皮影工艺技术的研究 也将以这两大流派为切入点。
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记忆,只有对其进行 充分的研究,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发扬。山西皮影工艺技术在 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总结出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如对 于如何选皮的认识、雕刻方面“推皮法”的使用、上色方面对 红、黑、绿、黄四种基色的偏爱等。
山西出土的诸多金代墓葬壁画所反映的皮影实物,在全国都有着 极高的代表性,为佐证中国皮影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绝好的素材, 同时也显示了山西皮影在中国皮影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 对孝义、侯马两地的实地考察,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详细阐述了 山西皮影的制作工具、流程、特色以及演进,清晰地构建了山西 皮影的制作过程,为更深入地从技术层面认识山西皮影提供了可 能,也为传统手工艺的研究提供一种参考。
其中,孝义皮影分为皮腔纸窗皮影和碗碗腔纱窗皮影两种风格。 纸窗皮影造型粗犷、古朴,是山西皮影的典型代表,纱窗皮影则 多受陕西东路皮影的影响,造型细主要是纱窗皮影,皮影造型基本采取陕西东路皮影造型 的特点,与孝义纱窗影戏皮影造型无二致。本文通过田野调查、 文献查询、实物比对的方式,将孝义纸窗皮影与豫北地区皮影、 侯马皮影与陕西东路皮影、孝义皮影与侯马皮影在材质、尺寸、 造型上进行了比对研究,进而指出其中的异同及其渊源关系,理 清了山西皮影的发展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山西皮影内部 的派系流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曹其其
摘 要: 皮影是一门将雕刻、 剪纸 、 绘画、 戏曲、 音乐、 表演、 光学、 力学等巧妙结合的综合性艺术。 孝义
皮 影有其 独特 的制作 工 艺和 造型 语言 , 是 民 间艺人 们历经 千 百年 薪火 相传所存 留下来 的艺术珍 宝 , 本 文对
为 三支 : 西北 风 格 、 北 方 风格 、 西 南 风格 。其 中 , 西 巧妙 , 唱腔韵 味独 特 , 人们 习惯称 之 为皮 腔 。皮 腔
北 皮 影风 格 以陕 北皮 影 为代 表 ,皮 影 造 型外 形 简 影人 造 型概 括简 约 , 人 物形 态 表现 粗 犷古 朴 , 装饰
括, 纹样大气 , 魁伟壮丽 , 其纹饰繁丽 , 虚实相得益 雕刻 手法 道 劲有力 ,与 当地 的剪 纸 艺术 有异 曲同 彰【 ” 。山西皮 影 属 于西 北皮 影 的一 支 , 又可 分 为南 工 之 妙 。用色 单纯 洗 练 , 多 以黑 、 红、 绿、 橙 几 种颜 北两路 , 南路 : 以新绛 、 曲沃 、 临汾、 侯马 、 运城等地 色进 行 渲 染 , 质朴无华 , 自然 天 成 , 代 表 作 如 上 文 为代表 , 北路 : 以孝 义 、 广灵、 灵丘 、 代县、 浑 源 等地 提到 的武 将影 人 “ 赵公明” , 是 目前 国内 最古 老 的 为 代表 f 2 ] 。孝 义皮 影属 于北路 皮 影 , 相传 最 早起 源 影 人 。此外 , 碗 碗腔 纱 窗皮 影 , 由清代 陕西 艺人 传
于 战 国时期 。当地 自古 以来 民风 淳朴 , 生 活简 约朴 人 , 其 影人 形象 雕刻 精 细 、 繁复 , 刀 法细 腻 , 色 彩渲 实, 推崇 “ 重 厚 知义 , 善 信好 文 ” 的理 念 ; 虽 然 交 通 染 明快亮 丽 。 影 人代表 作 品如清代 “ 文人” 。 该作 品
孝义皮影的文化传承及制作工艺进行探究, 引发A- f I  ̄ 对皮影艺术 的思考 , 使这项民间艺术得以更好地发扬
和传 承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词 : 孝义皮影
造型语言
制作工艺
皮影 含有 乡 土文 化 气 息 ,是一 门古老 的民 间 家 , 随后逐 渐衰 落 。 1 9 5 6年 成立孝 义县 木偶皮 影艺
相 对 闭塞 , 但是 特 殊 的地理 环境 , 也 为特 色 民俗 文 雕刻极为精巧 , 头部发丝毕现 , 历历在 目, 通身雕 化 的形成 提 供 了得 天 独厚 的条件 。 此外 , 孝义 皮影 人 物形 象 的设计 也 深受 当地人 们 长相 气 质 、风 土 人 情 等 因 素 的影 响 , 皮影 造 型粗 犷 , 简 练夸 张 , 线
艺术 , 其 造 型特 征受 地方 民俗 、 地域 环 境等 方 面 的 术 团 , “ 文革 ” 时期撤 消 , 1 9 7 8年恢 复演 出 。孝 义皮 影 响 。中 国幅员 辽 阔 , 民族众 多 , 各 族 文化 交 互碰 影 曾参 加 首届 中国艺 术节 ,并 赴 英 国交 流访 问演 撞, 既有 融合 , 也 各具 特 色 。皮影 通 过皮 影 戏 的表 出 。1 9 9 5年 , 元代 遗 留的皮 影作 品 “ 武将 赵公 明形 演, 彰显其 精巧 的制 作工 艺和 独特 的艺术 魅力 。 在 象” 作 为 邮票 图案被全 国人 民所 熟知 。孝义皮 影剧 全 国皮 影 的故 乡 , 人们 对 这种 表 演艺 术 叫法 不 同 , 目丰 富 , 现 收藏 有 2 0 0 余本 , 这些剧本题材广泛 ,
条道 劲 有力 , 极 富韵 昧 。明清 , 是 孝 义皮影 发展 的 鼎 盛 时期 ,当时 的孝 义 境 内皮 影 班 社 多 达 6 0多 进 行 夸张处 理 ,
断处 , 镂刻技术
额头, 蒜 头鼻 ,
阴阳雕刻 等技
j 亡 世 界m 呵2 0 1 5 . 2 5 5
合, 形成 独具 特色 的孝 义碗碗 腔纱 窗影 。
一
孝义 皮影 分 为两 个 流派 ,皮 腔 纸窗 影 和碗 碗 腔 纱窗影 。 前者 年代 较久 远 , 是 孝义 土生 土长 的皮 影艺 术 。其雕 镂 的 内容 主要 包括 各类 人 物 、动植
、
孝义 皮影 艺术 的历史 发展
因地 域 环境 不 同 , 从 皮 影艺 术 风格 角度 , 可分 物 、 场景 等艺 术形 象 。纸 窗影 方 言浓 郁 , 演 出形 式
河北是 “ 滦州 影 ” , 东北是“ 驴皮影 ” , 四川 是 “ 灯 影 内容 丰富 , 极 具学 术价 值 。 2 0 0 6年 5月 2 0日, 备受
戏” , 江浙 是 “ 皮 囡囡 ” 。而 山西孝 义 皮影 则分 为两 瞩 目的孝义 皮 影戏 经 国务 院批 准 列入 第一 批 国家 大流派 , 一 是 皮腔 纸窗 影 , 二 是碗 碗 腔纱 窗 影 。前 级 非物 质文 化遗产 名 录 。 者是 孝义 土生土 长 的皮 影艺 术 , 后 者乃是 清代末 年 二 、孝义 皮影 的流派及 各 自的造 型特 点 由陕 西境 内传 人 , 又经过 与当地 皮影 文化 的交汇 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