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

合集下载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本研究主要以山西省孝义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例,探讨了皮影戏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应用与实践。

通过对该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音乐课程及皮影戏演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皮影戏的传承和创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以下多重意义。

首先,皮影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视听教育方式,音乐教育本身就更加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而皮影戏则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艺术中心,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皮影戏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感。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也日益增强。

皮影戏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代表,不仅能够向外宣扬中国文化,还可以让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认知。

第三,皮影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文化修养。

传统的教育方式通常倾向于灌输知识,而皮影戏则可以通过音乐艺术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从而使其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虽然皮影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承和创新作用,但其实际应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教学中的音乐内容过于狭隘,学生参与度不高,演出水平不尽如人意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保证音乐及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总之,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我们期待着更加繁荣昌盛的皮影戏艺术,也希望通过音乐及艺术教育的手段,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欣赏这一古老而魅力无穷的表演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孝义皮影造型艺术审美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孝义皮影造型艺术审美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孝义皮影造型艺术审美探析作者:刘超英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02期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作为一门起源于民间并一度兴盛的民间艺术,蕴含着多种艺术形式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本文从孝义皮影的造型艺术方面入手,经过全面分析,充分挖掘孝义皮影的艺术审美特点,并从多方面分析孝义皮影艺术审美风格的成因,尝试提出如何使孝义皮影走出传承和发展困境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艺术审美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J8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128-03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艺术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

在过去还没有影视的时代,皮影戏作为民间娱乐活动曾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表演时,艺人们是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人造光源照射白色幕布后面的人物剪影,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地域性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常常流行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一、孝义皮影艺术的内容及特色山西省孝义市被誉为“文化之乡”“戏曲之乡”,皮影,则是孝义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

孝义被誉为是中国皮影戏发祥地,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

当地人喜爱子夏讲学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表演技法,长此以往影乐教的形式逐渐演变为影戏,孝义皮影戏的雏形形成。

在民间也有“无孝不成班”“无孝不成戏”之说。

孝义皮影作为山西皮影的典型代表,其艺术魅力独具特色,它是一种独特的二维图像艺术,突出的特点是影像造型。

据考证,孝义皮影造型在表现形式上深受剪纸的影响,皮影和剪纸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实际上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新时期传承孝义皮影艺术的对策分析

新时期传承孝义皮影艺术的对策分析

新期间传承孝义皮影艺术的对策剖析传承对策一、序言所谓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宽泛流传于民间的一门戏曲艺术,它历史悠长,独具魅力,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绚烂奇葩。

我国皮影戏发源于何时,已经难以考据。

有人提及源于先秦,有人提及源于西汉,但不论怎样,皮影戏凝集了我公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到现在依旧发散着熠熠光芒。

皮影是用皮革资料制作而成的,主要包含牛皮、驴皮和羊皮等,这些资料拥有牢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使用红色、青色、黄色、绿色和黑色这五种纯色,这样能够使投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绚丽多姿。

因为遇到我国传统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皮影戏人物有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型,能够给观众体现别具特点的视觉盛宴。

如今,我国皮影艺术体现出不一样的地方特点,唐山皮影、陆丰皮影、孝义皮影等都拥有独到的风格。

本文试试以孝义皮影在今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孝义皮影的艺术特点孝义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的西南隅,这里山川艳丽、资源丰富、风气朴实,民间艺术异样发达,向来被赞美为“中公民间艺术之乡”。

就地方戏来说,孝义市有山西主要剧种——中路梆子,还有具备浓烈地方特点的汾孝秧歌、皮腔、碗碗腔和皮影戏。

孝义人不单爱看戏,自己也喜爱唱戏,甚至有“无效不可戏”之说。

在品类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孝义皮影是最受孝义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这门艺术集文学、表演、音乐、雕琢等于一体,不单能够表演故事,同时还可以看作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进行赏识,陶冶审美情操。

将牛皮、驴皮、羊皮等资料制作成皮影,再依据戏剧故事的需要,雕琢出各种各种的人物形象,此外还可以够雕琢出花草树木、桌椅板凳、亭台楼阁等场景道具,花式众多且精巧新奇,这些作品还具备斑斓的色彩、雕工细腻,在亮光下能够体现立体感,审美价值非同一般。

就表演来说,孝义皮影拥有操作灵巧、故事奇特等特点,一个戏班只需七八个人就能够开戏,只需两扇门板、六张席子和十根木橼就能够修建一个简单草台,特别易于普及。

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开发现状及策略

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开发现状及策略

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开发现状及策略山西孝义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它以精巧的剪纸和栩栩如生的皮影,再加上精彩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乐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山西孝义皮影艺术一度面临着发展困境,急需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促进其开发和传承。

本文将对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发展这项传统艺术。

1. 传统技艺传承困难山西孝义皮影艺术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品,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于这一传统艺术的兴趣逐渐淡去,导致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困难。

许多老一辈的皮影艺人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窘境,这对于传统技艺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阻碍。

2. 缺乏现代化宣传和推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皮影表演在当今社会已经显得有些过时,因此缺乏现代化的宣传和推广成为了山西孝义皮影艺术发展的一大瓶颈。

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而传统的皮影表演形式需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3. 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山西孝义皮影艺术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

与许多新兴的娱乐项目相比,传统的皮影表演在吸引观众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传统的技艺如何在市场上寻求突破,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成为了摆在该行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1. 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在促进山西孝义皮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通过开办相关的培训班、学校内课程、社区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更多的皮影传承人才。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推动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

2. 提升宣传和推广的现代化水平为了更好地推广山西孝义皮影艺术,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多媒体平台,将皮影艺术与新媒体相结合,通过网络、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可以通过赛事、广告、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加对皮影艺术的曝光度,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县是山西省的一个县,也是中国的皮影戏之乡。

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

本文从“非遗”语境下的视角,对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和传承进行了探讨。

1.音乐风格孝义皮影戏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丰富多彩。

其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常规音乐,如敲锣打鼓、古箏、琵琶等传统乐器;另一种是皮影戏独特的音乐配乐。

前者主要负责场上气氛的营造和节奏的掌控,而后者则是配合皮影角色和情节的变化,包括伴奏乐和间奏乐。

2.音乐表现形态孝义皮影戏的音乐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有歌唱、念白、吟唱、说唱、吟诗等多种表现形式。

其中,念白是皮影戏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皮影戏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念白一般由儿童演员进行,另有一些老艺人也进行念白表演。

由于皮影戏的剧情具有情景转换的特点,因此念白的语调十分重要,能够营造出相应的情境与氛围。

折子戏是孝义皮影戏的一种表演形式,是指以选自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为素材的短剧。

在折子戏表演中,音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中途的小幅度伴奏音乐佐以说唱,将戏曲节奏点亮,代表戏中角色的音调、音量、音色多方面的特征都由音乐在声音的形式上面体现出来。

此外,孝义皮影戏音乐在配合皮影变化的过程中,还常常运用“断奏法”和“托奏法”这两种技法。

前者通过演奏突然而戛然结束的乐声来表现剧情的紧张、悬疑;后者则是通过演奏持续而不断的乐声,强化角色情感的表现和推动剧情的发展。

二、孝义皮影戏的传承孝义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悠久,已有400多年历史。

然而,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边缘化,以及舞台表演的市场化、娱乐化,孝义皮影戏目前正处于面临生存困境的境地。

针对这一情况,孝义皮影戏的传承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1.传承形式孝义县成立了皮影戏研究所,培训了一批皮影戏演员,并将皮影戏教育纳入了学校课程。

孝义皮影戏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文化部门对孝义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予以了大力支持。

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

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

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摘要】山西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该戏曲起源于山西孝义县,因其精湛的皮影技艺和独特的演出形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从历史沿革、表演形式、剧本内容、人物形象和音乐表演等方面对山西孝义皮影戏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孝义皮影戏以其细腻的刻画、丰富的内容和动人的音乐表演而脱颖而出。

山西孝义皮影戏具有独特的民间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键词】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历史沿革、表演形式、剧本内容、人物形象、音乐表演、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皮影戏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一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被视为民间艺术的珍宝之一。

山西孝义皮影戏的发展受到了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演出形式、剧本内容、人物形象、音乐表演等方面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

这些特点不仅展现了孝义皮影戏的传统魅力,也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风貌。

通过对山西孝义皮影戏的深入了解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把握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对于传承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和传播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完。

2. 正文2.1 山西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沿革山西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表演形式之一,起源于山西孝义。

据传,孝义皮影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是当地人民在农闲时节采用手工艺和民间艺人表演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义皮影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明清时期,孝义皮影戏逐渐向外传播,受到了其他地区的影响和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

近现代,山西孝义皮影戏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在演出形式上,孝义皮影戏加入了更多的舞台道具和灯光效果,使得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观赏性。

山西孝义皮影工艺初探

山西孝义皮影工艺初探

山西孝义皮影工艺初探作者:任路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山西皮影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了中国皮影艺术殿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

对山西皮影的工艺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复原、记录、传承这一宝贵的传统工艺,进而对山西皮影工艺的历史流变和演进进行考察、解读。

关键词:皮影戏;工艺特征;制作工艺1、山西孝义皮影戏简介山西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

主要活动场所在民间,在农村,是山西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

山西皮影起源很早。

从1980年10月,在孝义县西约五十华里许榆树坪村南,金正隆元年七边形砖砌单室墓中出土的皮影头像壁画可知,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宋金时期,孝义皮腔纸影戏已然有之,是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皮影。

山西皮影戏,主要活动在晋中、晋南以及吕梁、晋东南、晋北部分地区。

晋中一带,皮影戏班社甚多。

数百年来,它以孝义为中心。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陈龙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关于山西皮影的研究及分析_研究报告_

关于山西皮影的研究及分析_研究报告_

关于山西皮影的研究及分析提要: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民间戏曲艺术中,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曲种,是集音乐、表演、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皮影戏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皮影戏每到一处,都和当地的民俗传统、文化艺术、方言音韵等紧密结合而落地生根,在其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和绚丽多彩的形式。

本文在艺术学的立场上对皮影艺术做进一步的思考。

经过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的积淀,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与其他民间艺术的造型既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又拥有相对特殊和独立的造型体系。

皮影源于汉,至今的繁荣.本文主要从皮影的特征、,造型手法、文化派别、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关键词:山西皮影,造型手法,文化的传承性,派别.引言:如果我们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作一简单的梳理,那么民俗文化毫无疑问占有极大的比重。

这是因为,在中华民族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这种地域范围广阔的多样性文化,其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反映了精神和信仰等深层次的信息。

也恰恰因为这种文化贯穿于大江南北,容纳了诸多的差异,所以给后人研究和保护这份“特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但同时,发掘、整理、展示又成为一种必须。

所谓皮影: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影屏戏曲艺术形式之一,经过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的积淀,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与其他民间艺术的造型既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又拥有相对特殊和独立的造型体系。

皮影源于汉,至今繁荣不衰。

一、山西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山西皮影:历史悠久,在民间流传甚广.兴于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

南路即晋南皮影,分布在候马、运城、临汾、新锋、曲沃等地,造型受陕西东路皮影影响,影人高约33厘米,装饰性强;北路即晋中皮影,分布在孝义、文水、广灵、灵丘、浑源、代县等地,影人造型和演出风格受北京西城派皮影影响也是作为人类群体文化现象的民间巫俗和民间艺术的基本内涵;因此,陇东皮影的产生,实质上是当地人们对生命崇拜的反映,体现了民间艺术的主题意识。

论孝义皮影戏艺术特征

论孝义皮影戏艺术特征

论孝义皮影戏艺术特征■ 陈 强摘 要:孝义皮影戏有皮腔纸窗皮影戏和碗碗腔纱窗皮影戏,是雕刻、音乐、文学、表演、光学等结合的民间艺术,光和影的艺术上演了一幕幕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剧情。

本文从孝义皮影戏的制作、剧目、表演、音乐等,分析孝义皮影戏的独特视觉魅力。

关键词:孝义皮影;音乐;造型皮影戏历史悠久,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老剧种之一。

《东京梦华录》卷五:“崇、观以来,在京瓦肆技艺:……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影戏。

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其馀不可胜数。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1]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姜白石有诗云: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

”[2]这些记载都可以看出,宋代皮影戏已经成熟和盛行,皮影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孝义皮影戏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中国皮影最早发源地之一,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孝义居义村的“三贤设其影乐”、文庙的“三贤演其影乐”碑记可看出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悠久。

孝义在战国时期属魏国,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带其门徒田子方、段干木到孝义讲学,传授孔子的儒家学说,利用皮影戏招揽众人来听讲,从而创建了影戏,至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3]。

侯丕烈根据孝义居义村庙中石碑文字记载的研究,在《中国孝义皮影》中推断:“孝义是中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发明的影戏,且在公元前440年左右留在了孝义。

中国皮影于北魏时期发祥于孝义的观点,即孝义皮影是中国皮影的源头之一。

”[4]孝义皮影戏古老厚重,其艺术特征与山西其他戏曲剧种互相影响。

孝义皮影戏的艺术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孝义皮影戏人文和地理环境孝义皮影戏诞生于三晋宝地孝义。

孝义地处黄河流域,汾河穿越而过,背靠吕梁山脉中段,有低中山区、丘陵区、台塬区和平原区等,既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又有适宜人居住的平原地带。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皮影戏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而在山西孝义,皮影戏更是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据了解,早在清朝末年,孝义的皮影戏就已经在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当地民众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在孝义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直以来都在传承并弘扬着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们接触和了解皮影戏,学习其表演技巧和传统曲目。

学校还会定期邀请本地知名的皮影戏表演团体来学校进行演出,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皮影戏的魅力。

通过这些方式,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皮影戏形式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山西孝义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将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创新。

学校鼓励学生们通过学习皮影戏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学校还尝试将皮影戏与现代媒体进行结合,创作出一些具有现代感的皮影戏作品,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

这种创新方式既传承了皮影戏的传统魅力,又符合了当代学生的审美需求,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情况,我们对当地几所中小学进行了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些学校在音乐教育中确实很重视皮影戏的传承和创新,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些皮影戏的主题活动,如皮影戏表演比赛、皮影戏展览等,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对皮影戏的了解和热爱。

学校还尝试将皮影戏的内容融入到音乐课程中,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皮影戏的浓厚兴趣。

在实践中,学生们逐渐体会到皮影戏的魅力,并在表演过程中获得了不少乐趣。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传统的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创新。

四、总结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孝义皮影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孝义皮影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孝义皮影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孝义,是一个位于山西省的小城市,它以其独特的皮影艺术闻名于世。

皮影是中国汉族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将图案刻在薄薄的牛皮上,配以灯光,通过投影的方式来展现故事和形象。

孝义的皮影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而近年来,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孝义皮影艺术也开始渐渐被应用,为服装设计注入了新的灵感和魅力。

孝义皮影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技艺,它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让服装更具有中国风情,更为服装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感和文化底蕴。

下面将从孝义皮影艺术特点、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孝义皮影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孝义皮影艺术的特点1. 传统工艺技艺孝义皮影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它是以牛皮为材料,在上面雕刻各种形象,然后透过灯光或者其他光源的照射,产生各种色彩和影像。

孝义皮影艺术在制作工艺上讲究技艺和经验,需要雕刻师傅丰富的经验以及对细节的处理能力。

2. 丰富的故事内容孝义皮影艺术的内容多以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

它以独特的手法将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出来,不仅有形象的表现,更有声音的演绎,使得观众在观赏中能够深入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独特的视觉效果孝义皮影艺术是通过搭配灯光、背景音乐等手段,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其画面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情,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种视觉效果也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1. 图案设计孝义皮影艺术中的各种图案形象,如龙、凤、花鸟等,都是服装设计中极为受欢迎的元素。

设计师们可以将这些图案融入到服装设计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服装。

可以将孝义皮影中的凤凰图案运用到旗袍设计中,瞬间为传统的旗袍注入了现代的时尚元素,将中国传统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

2. 材料运用3. 色彩运用孝义皮影艺术中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彩,这些色彩可以被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为服装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和文化底蕴。

山西皮影戏、山西孝义皮影简介,山西皮影欣赏

山西皮影戏、山西孝义皮影简介,山西皮影欣赏

山西皮影戏、山西孝义皮影简介,山西皮影欣赏话题:居家生活李夫人孝义山西山西皮影起源很早。

从1980年10月,在孝义县西约五十华里许榆树坪村南,金正隆元年七边形砖砌单室墓中出土的皮影头像壁画可知,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宋金时期,孝义皮腔纸影戏已然有之,是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皮影。

其次是“孝义碗碗腔”和“曲沃碗碗腔”。

这两种风格不同的碗碗腔纱影戏,据老艺人相传,大约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由陕西传入山西,距今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皮腔纸影戏,是流行在孝义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

因其以白色麻纸做窗亮影,当地群众习称为“纸窗灯影儿”。

又因其演唱时,是以小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学术界称之为吹腔影戏。

山西皮影戏特点:山西皮影,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小戏,在表演时,以驴皮、牛皮刻制的人物、布景和道具搬上舞台,造成影像,亦即“皮影戏”。

这种形像的造型特点是:戏剧中的人物形像都是正面和侧面的。

由于皮影戏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过正侧面的影像的活动展开戏剧情节。

自然,这种美术造型也只能是运用正侧面这种角度才能最为典型地表现出戏剧艺术造型。

由于皮影戏只宜表现高、长度的空间,因而与1、影人造型逼真、体形高大。

从目前收藏的实物来看,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明代之前的影人,以羊皮雕簇,个大在58—60厘米左右,号称二尺影;清代时,影人造型未变,个头缩小到42一48厘米之间,人称尺五影,改用牛皮雕簇;到民国年间,影人竟缩小到30一35厘米之间,习称一尺影,大都仍以牛皮雕制。

也有用夹纸雕者,但较为少见。

2、影人衣着、图案简括,虚实有致,线条粗犷,疏密相间。

所以,观众有明亮大方、远近清晰之感觉。

3、皮腔纸影戏剧目较为特殊,为别家剧种所没有。

可分两类:一类是迷信思想浓厚的仙魔故事戏。

如:“封神榜”大套戏,全套三十本。

一类是道教传说戏。

如:真武出家、闹东海、霍青气、森罗阵、雅观楼等。

听老艺人说,皮腔纸影戏剧目有近百本,然而传于后世者无几。

据笔者所知,孝义县博物馆仅收集整理到三十多本。

孝义皮影

孝义皮影

239宿舍 折丽霞
•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 人又开始重新活跃 • 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 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239宿舍 折丽霞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发 展,先后组建了专业的皮影演出队和孝义皮影木 偶艺术团,并将现代戏《白毛女》、《赤叶河》、 《血泪仇》等搬上皮影舞台
239宿舍 折丽霞
历史沿革
• 源于汉代,形成于隋、唐,兴盛于宋,鼎 盛于明、清
• 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 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 代已发展成熟
239宿舍 折丽霞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孝义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 时期。孝义皮影班社达到60余个,皮影雕簇技术更为精湛, 剧目日益丰富。因皮影戏演出灵活轻便,富有神奇的幻想, 清嘉庆年间,王妃和阿哥们还把皮影召进皇宫,出资置买 戏箱,重金聘请艺人长期演出
239宿舍 折丽霞
制作工序
其制作一般分为 制皮、落样、雕 刻、敷色、定型、 装订等几道工序
239宿舍 折丽霞
1.制皮
先将羊皮、驴 皮或其他兽皮 的毛、血去净, 然后经药物处 理,使皮革变 薄,呈半透明, 涂上桐油
239宿舍 折丽霞
2.落样
239宿舍 折丽霞
3.雕刻
239宿舍 折丽霞
239宿舍 折丽霞
239宿舍 折丽霞
4.上色
239宿舍 折丽霞
绘画染色也有一定的 讲究,女性发饰及衣 饰多以花、草、云、 凤等纹样为图案
男性则多用龙、虎、 水、云等纹样为图案
239宿舍 折丽霞
5.定型
239宿舍 折丽霞
6.装订
239宿舍 折丽霞
239宿舍 折丽霞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皮影戏是古老的中华传统艺术之一,孝义皮影戏主要有皮腔纸窗影戏和碗碗腔纱窗影戏两种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在我国音乐戏曲中,对于孝义皮影戏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多以孝义皮影戏中的皮影人偶、历史渊源、美学艺术等领域进行研究,对于所用声腔、音乐艺术特点与保护传承措施则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将通过这两个方面,对孝义皮影戏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与探讨。

一、孝义皮影戏概述(一)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作为我国戏曲艺术海洋中的一颗明珠,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孝义皮影戏,可考也有近900年历史了,在宋金时期发展逐渐成熟,到明清时期走向成熟,遍布山西以及周边的省份,据资料记载,在1979年,在驿马乡榆树坪村发掘的一座金代墓葬中有一幅墓壁绘,壁画上有一老者右手高举一酷似皮影的头像正在验光,旁边还有一个妇人帮忙检验,孝义市的皮影木偶博物馆现在珍藏著这幅壁画供人浏览参观,与此同时,孝义市还有类似的壁画被陆续发现。

(二)孝义皮影的特点孝义皮影主要有皮腔纸窗影戏和碗碗腔纱窗影戏两大流派,各派使用的伴奏乐器、人物造型以及演出方式都各有千秋,演唱声腔更是别有韵味,但是也不乏千丝万缕的联系。

1.平民性孝义皮影戏一直都是扎根在民间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每逢过节、婚丧嫁娶,都要请戏班来唱戏,场面红火热闹。

2.精简性皮影戏艺人一般在演出过程当中,需要边控制人偶的活动边演唱歌词,同行内部都流传着“七紧八慢九消停”的俗话,意思是:七个人演出,工作起来紧张;八个人演出,就可以流畅点;而九个人工作起来就轻松的多,所以其演职人员相对精炼。

演出皮影戏仅需要人偶、伴奏乐器和幕布等琐碎道具,设备简单、道具小巧。

3.流动性由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而皮影戏班恰巧具备人员精炼、设备简单和道具小巧的特征,使得其在周围地区都能够来去自如,加之普通民众对皮影戏的热爱,皮影戏班流动性极强,所以对周围县市乃至晋剧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孝义皮影造型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形象塑造的意念化

孝义皮影造型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形象塑造的意念化

孝义皮影造型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形象塑造的意念化、立体表现的多元化和自由化、图案运用的秩序化和灵活化以及人物造型的戏剧化和地域化等方面。

孝义地处吕梁山脉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兼有山川之利。

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以皮影戏独具特色。

当地皮影艺术家侯丕烈先生曾有一文专门考证了孝义皮影的历史,并有“孝义是中国皮影戏发祥地”的推断。

我们且不对此妄加评议,单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而言,其造型语言的丰富生动和地域性特征,足以令人赞叹。

一、形象塑造的意念化和夸张化孝义皮影为了突破平面影人只能在二度空间里上下移动的局限,艺人们在影人形象的塑造上巧妙地采用了合理的夸张、变形手法,从而增强了影戏表演的可观性和生动性。

其人物的夸张造型,主要是运用线条的变化来实现的。

实线多用于人物面部造型,虚线常施于衣服纹理图案。

人物品行的正邪、相貌的美丑,都是通过线条的曲直、长短、方圆等来表现的。

几乎所有的五官部位,都作了夸张的处理。

首先,人物性格的阳刚与阴柔是以平眉和皱眉来区分的。

譬如:生、末角以平眉细目表现其安详沉着,旦角以弯眉线眼表现其秀丽文静,武士则个个皱眉环眼、英勇刚烈。

其次,影人的嘴巴也有张口和抿口之分。

通常,武将多作张口处理,大额头蒜头鼻以示威武强悍;生旦则多为抿口形象,高额细鼻下朱唇一点,颇有神韵。

丑角的形象塑造更为奇特有趣,或额头突起,或鼻翼张开,或龇牙咧嘴,极尽滑稽诙谐之能事。

孝义皮影的人物一般高只有40厘米至50厘米左右,为了弥补影人体小的不足,因此便突出了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部位——头部。

其头与身的比例通常为1∶4,头部的放大,就给盔帽、凤冠等的精工细雕提供了充足空间,从而增强了头部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二、立体表现的多元化和自由化由于皮影是用平面造型形象在平面的帷帐上表演的艺术,它所有的人、景、物均不讲究三度空间,这就使得孝义影人在很早就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

譬如:在一个人物皮影中,面部为正侧面(俗称五分脸),但盔帽或头饰用的是斜侧视(2/3侧面)。

孝义皮影戏遗产概述

孝义皮影戏遗产概述

孝义皮影戏遗产概述1.引言1.1 概述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是山西省孝义市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情感的传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内涵而备受瞩目。

孝义皮影戏起源于中国古代,追溯到了明代,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戏曲形式将故事情节通过皮影的投影方式呈现给观众。

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根据剧情需要,投影到白色的布幕上。

艺人们巧妙地运用手法,将各种故事情节通过影子的变化和人偶的移动展示给观众,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

孝义皮影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有在台上演出的舞台皮影戏,还有在民间庙会、婚丧嫁娶等各类场合上演的门市皮影戏。

舞台皮影戏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不断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而门市皮影戏则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并通过各种手法将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让孝义皮影戏的艺术之美深入人心。

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独具一格的形象表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为了保护和传承孝义皮影戏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他们积极组织培训班和考核评比等活动,传承孝义皮影戏的技艺和经验。

同时,还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孝义皮影戏。

总之,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支奇葩,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积极保护和传承,相信孝义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将继续在世代相传中闪耀光芒,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全文的内容,确保文章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孝义皮影戏的历史背景2.2 孝义皮影戏的表演形式3. 结论3.1 孝义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3.2 孝义皮影戏的艺术价值文章结构部分旨在说明本文的整体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

山西非遗传统戏剧孝义皮影戏中“形”与“色”的研究

山西非遗传统戏剧孝义皮影戏中“形”与“色”的研究

1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22山西非遗传统戏剧孝义皮影戏中“形”与“色”的研究高 哲摘 要: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代表山西皮影戏,其有着悠久的历史。

按唱腔可分为“皮腔”和“碗碗腔”,“皮腔”为孝义本土唱腔,“碗碗腔”则由陕西传入,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当地的戏曲元素和审美理念。

本文对此进行大致梳理后,从整体块面,形象刻画和场景图案上就其演出时所运用皮影道具的造型加以分析,并从民间用色传统及色彩的搭配入手对孝义皮影道具的用色特点进行研究,并揭示其对艺术创作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孝义;皮影;造型;传统;色彩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高哲(1988-),男,硕士研究生,长治学院讲师。

一、孝义皮影戏的形成背景“皮影戏”是由人在影幕后操作,借助灯光将影具投射到银幕上,并配以音乐和歌唱来展示故事情节的一种戏曲形式。

在其表演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既有民间文学创作又有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

其唱腔、道具、所演的故事内容以及表演者都来自民间,长期以来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关于皮影戏源于何时,历来看法不一。

概括起来大致有着四种说法,分别是“周代说”,“汉代说”,“唐代说”以及“宋代说”。

周代说所依据的是《韩非子·外诸说左上三十二》“客为周君画荚者”故事,其内容说的是周代的一位画师为君王在草本植物所结的果实上作画,要想看清其画作,必须要为“荚”找在一个合适的光线,让光线透过“荚”形成阴影,从而形成一幅画面。

“汉代说”则是依据司马迁的《史记》记录的是李少翁利用光影为汉武帝的亡妃李夫人招魂的故事,其间李少翁就是利用绵帛剪裁成李夫人的身影,然后利用其光影来取悦汉武帝。

“唐代说”所依据的是佛教中的“俗讲”活动,这一活动是在其进行中配以图画来解释教义,卷动画册其图画会发生变化,这已经非常的接近后来意义上的“皮影戏”了。

而“影戏”这个词真正能从史书上考证则是在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第九卷中,其关于“影戏”是这样描述的“宋朝仁宗时,世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

山西孝义皮影旦角头饰脸谱与其线构成

山西孝义皮影旦角头饰脸谱与其线构成

式的重要造型手法, 存在于绘画、 工艺美术、 建筑装饰以及民
线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产生错觉的元素。 线可以根据 结构表达形式 ; 也可以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组织线; 更可以 通过线的各种特性, 为画面带来了无数可能。 线的构成, 不仅 完成了影人头饰脸谱的造型, 而且作为平面图形而言, 线也 同时构成了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增添了画面的层次。
人物面部表现手法与影人七分
脸的造型手段十分近似 。只是
作者的初衷不同.人物所传达
种什么都想表达清楚的观念 , 将不同视点的印象做了奇巧
首先, 以女将脸谱为例, 影人的面部采用了标准的正侧
的组合, 并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面五分像, 是传统平视体造型手段的表现。而影人头盔部分
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 平面的、 两度空间的画面。 不从

托, 表演时在白色的幕窗上影人面部就会特别清晰 , 从而突
出人物性格
影人头饰脸谱造型透视方法以传统的平视体与立视体 结合的方式, 以传统观念在二维画面上力图产生三维空间的 视觉效果: 线虽是在影人雕刻过程中形成, 但其构成形式却 是根据线的特性为表现影人而使用。
二、 山西孝义旦角头饰脸谱的造型特征
个视点看事物 。把不同视点
所观察和理解的形置于同一画 面。 这样做 , 显然不是依靠视觉
经验和感性认识 。而主要依靠
从造型手段来看, 影人面部一般采用正侧面的五分像, 而 念和思维。如立体主义 ” 大师毕加索的 《 哭泣的女人》 ,
山西孝义
旦 角
回 @ @ 与其 构硫
王 艳
皮影戏经过长期的发展, 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制 , 鲜明
的民族特色, 取得了高度的美学成就。皮影不论流传到哪里 都会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紧密结合, 从而形成了各 自的地域性 特征。在影戏的发展过程中, 皮影逐渐形成了可独立存在的

说明文

说明文

中国皮影戏①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②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

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③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

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④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

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⑤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

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

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⑥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⑦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

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

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

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山西孝义皮影戏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

山西孝义皮影有“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两个主要的派别。

皮影戏中的人物具有很浓厚的民族气味,使它具有艺术欣赏性和收藏价值。

本文概述了山西孝义皮影戏,对山西孝义皮影戏中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山西孝义;皮影戏;纸窗皮腔影戏;纱窗碗碗腔影戏;艺术特点
皮影戏最先出现在我国秦朝,在宋代的时候达到了鼎盛,在元代的时候已经传到了西亚和欧洲各地。

皮影戏是把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在一起,是世界艺术殿宝库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山西孝义皮影戏的概述
山西皮影戏最具代表性的是孝义皮影戏。

孝义皮影戏分为“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两种。

纸窗皮影戏中的纸窗屏幕是用大幅麻纸粘接而成的,固定在框架上;而纱窗皮影戏中的纱窗子的屏幕是纱质的。

这两种在人物的外形上、唱腔上以及舞台艺人结构、舞台设置虽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材料却都是用牛皮雕制而成的。

他们的表演都是利用投射到“窗子”上的影子来表演的。

孝义皮影造型粗矿、线条简单、手法夸张,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

随时间的发展借鉴并吸收了陕西等地精细的特点,这就又形成了孝义皮影的新的艺术特点俏丽、活泼、线条繁简并用,并且在涂彩区分部位,有浓淡变化,使平面的人物雕刻出来复有立体感的感觉。

二、山西孝义纸窗皮腔影戏的艺术特点
(一)纸窗皮影戏的概述。

纸窗皮腔影戏的故事脚大多都是封神榜戏;音乐唱腔是以小唢呐为主的吹腔音乐,乐器很少,在全国都很罕见,特别有自己的特色;表演技巧使用的是油灯、纸窗。

在皮影人物的胸部都要安装一个主杆,它在屏幕上是不能转身的;人物造型上一般都有九块结构,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皮影人物造型形式,并且很具汉画像石的风韵。

因此,纸窗皮腔影戏属于比较古老的影戏。

(二)纸窗皮腔影戏的头饰脸谱。

纸窗皮腔影戏中的皮影人物通常是由九块或十一块组合结构而成的,然而头部是活动安插在一个身段上的,可以卸下来更换,这样就方便于每一个角色的运用。

纸窗影人头饰脸谱都很有汉画像石的感觉,属具象,没有明显分出生、旦、净、丑等角色,然而是根据每个人物的具体职别、个性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影人的造型手法通常采用粗矿夸张,非常强调神似。

而人物总是有大额头,头饰都是向后倾的,采用的方法有阴雕、阳雕、阴阳雕等技法,比如有空脸(阳雕)、实脸(阴雕)、空实脸(阴阳雕)之分。

而皮影脸谱在雕镂时通常是五分脸,比如正侧视(单眼人)、但也有少数的七分脸,这些常常用于刻画奸邪丑怪的人物角色。

(三)纸窗皮腔影戏的身段服饰。

纸窗皮腔影人的体态和服装的装饰通常多用阴雕的手法,但也有阳雕的手法并用。

从皮腔影戏表演的实用性上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透视关系五分脸的头部(大正面的侧视),七分身段(斜方向的侧视)。

在皮影人物的造型表现上,比如头盔脸谱、景物道具、身段服饰等方面都不会离开各种各样的图案装饰,像金鸡独立等等;还有装饰的各种花卉,就像常见的梅花、牡丹花、菊花等等;图案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像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金钱套、鱼肠带、连环套等等。

皮影戏中的图案运用是非常大胆创新的,有些也会夸大或是变形,比如正面的龙头会放在一个侧视的人物的身段上,还有的会把字和花卉以一种巧妙的手法结合雕镂到侧视的人物身段上。

三、山西孝义纱窗碗碗腔影戏的艺术特点
(一)纱窗碗碗腔影戏的概述。

纱窗碗碗腔影戏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方式等等都与陕西那边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后来又在长期的经济上、文化交流上交往平凡,所以纱窗碗碗腔影戏在唱腔音乐、表演形式、故事脚本、人物造型等等方面都与陕西有些相似。

纱窗碗碗腔影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好听,在故事表演上加上了大型景物的运用和玲珑剔透的人物造型,是整个画面更为生动有趣,深受人们喜爱。

(二)纱窗碗碗腔影戏的头饰脸谱。

纱窗碗碗腔影人的头饰脸谱的装饰性特别强,不管头饰是简括还是精细,都非常的玲珑剔透、细腻精巧。

脸谱种类有很多,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

纱窗人物的造型一般额头较大、鼻子尖、嘴很小而且紧靠在鼻子下面,头饰上竖。

纱窗影人不管是用阴雕、阳雕还是阴阳雕,在刻画人物的脸部形象、性格特点都巧妙的运用了线,戏曲中的人物都用线组合刻画,结构非常严谨,写意传神,惟妙惟肖。

由于影人头饰要经常更换,来满足演出的需要,这就要求头饰脸谱刻画、雕刻精巧严格。

这样就会显得程式化,变化就会受到局限。

纱窗碗碗腔皮影人物造型非常丰富,用色也十分鲜亮,人物的个性鲜明,姿态优美,非常耐看,让人感觉如真人一般。

在纱窗碗碗腔皮影人物中,头饰运用非常多,如做皇帝的都要戴皇冠,而通常头顶板的前后都要个挂十几串的珠子,形成珠帘,头顶板有直的、弯的等等,不同的头顶板和珠帘代表不同的地位和做的不同的事情。

(三)纱窗碗碗腔影戏的身段服饰。

纱窗碗碗腔影人的特点是装饰性特别强,这点也体现在了服饰的装饰上,大体上分为男女铠甲、龙蟒官服、裙衩布衣、书生长袍等等。

影人通常为斜侧,称七分身段,为十一块结构组合,有些动作不多的人,可由整体一块雕制或两块、数块组合结构。

在皮影雕镂中短线用的多,常见的一些纹样有短线、月牙纹、月牙点、朵花、云纹、水纹等等。

在皮影制作中镂空线不宜过长,为防止潮热变形断裂,因而大多都用阴雕为主的手法来完成雕刻。

除了上述艺术特点之外,还有山西孝义皮影戏中的景物道具也非常重要,在影戏的道具中,桌椅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

而桌椅也分为许多的种类,桌椅在影幕上要摆放在影幕底部的一条线上。

还有一些盆景花草来做装饰,常在花园亭树、书房绣楼、阁楼金殿等等中摆设。

四、结束语
山西孝义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社会精神财富,是中国稀有珍贵的传统民间艺术,已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此对其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