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复习导引苏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素材苏教版
《晏子使楚》研习1.简要概括本文内容: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用橘枳因水土不同而导致味道不同的事例,类比推理出齐楚民风不同而导致人民品质不同。
如此巧妙的挫败了楚王了阴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研习2.如何评价晏子和楚王?晏子: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具有爱国情怀、勇于维护国家尊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
楚王: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自作聪明,同时还具有自知之明,较为坦率的性格特征。
研习3.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么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呢?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把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研习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观点一:我认为是善意的,是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习辞者也”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观点二:我认为是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使经过周密布署的,且目的相借羞辱晏子进而羞辱整个齐国。
研习5.楚王和臣下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应该说,楚王的初衷是针对晏子的,可以从“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中看出来。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晏子,也就是侮辱了齐国。
而且,楚国的谋划,“齐人固善盗乎”一句,这就是针对齐国了。
研习6.学习本文以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1)在与人交往中,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能仗势欺人,不能得理不饶人,学会坦诚和宽容。
(2)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做人要不卑不亢。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练习苏教版
文言文复习(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诣.王(yì)曷.为(hé)为枳.(zhǐ)非所与熙.(xī)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习辞..者(熟练)(言辞)今方.来(将要)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何坐.(犯罪)诣.王(到)固.善盗(本来)叶徒.相似(只)其实.味不同(果实)所以然...者何(……的原因)(这样)圣人非所熙.也(同“嬉”,开玩笑)反取病.焉(辱)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字.⑴之楚王闻之.(这件事)⑵为为.其来也(相当于“于”)齐之.习辞者也(的)何为.者也(做)吾欲辱之.(他,代晏子)生于淮北则为.枳(结出)⑶使:晏子使.楚(出使)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让)5、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⑵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文: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的面前.⑵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⑶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⑷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 莫非(难道)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⑸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八班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基础过关苏教版
《晏子使楚》一、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1.晏子使.楚 2.王曰,何坐.3.齐之习.辞者 4.今方.来5.坐盗. 6.吏二缚一人诣.王7.齐人固.善盗乎 8.避席..对曰9.叶徒.类似 10.其实.味不同11.缚者曷.为者也 1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3.圣人非所与熙.也 14.寡人反取病.焉二、从以下选项当选出与例句中“之”含义相反的一项()例句:“齐之习辞者也”A.楚王闻之B.吾欲辱之C.婴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选出句子停顿有错的一项()A.吏/二缚一人/诣王B.其/实味不同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四、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叶徒类似,其实味不同。
3.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五、思考以下各题。
1.选出以下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打算性的作用。
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答: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答:4.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是如何挫败他的诡计的?答:5.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的呢?答:6.历史上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保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试举一例:答:7.你爱好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答:《晏子使楚》基础过关参考答案一、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1.晏子使.楚出使 2.王曰,何坐.犯罪3.齐之习.辞者熟练 4.今方.来将要5.坐盗.偷窃 6.吏二缚一人诣.王到7.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8.避席..对曰离开坐位,表示慎重9.叶徒.类似只 10.其实.味不同果实11.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1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13.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14.寡人反取病.焉辱二、从以下选项当选出与例句中“之”含义相反的一项( D )例句:“齐之习辞者也”A.楚王闻之B.吾欲辱之C.婴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选出句子停顿有错的一项( A )A.吏/二缚一人/诣王B.其/实味不同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四、翻译以下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晏子使楚》复习导引 苏教版
《晏子使楚》复习导引--------《晏子春秋》原文、译文对照翻译1、晏子将使..楚。
解释:将:将要使:出使翻译: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2、楚王闻之..也?”...(3),何以..,谓左右曰:“晏婴,齐之.(2)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解释:闻:听说之:代词,代晏子将使楚的消息之(2):的习:熟练辞:言辞……者:……的人今:现在方:将要欲:想要之(3):代词,代晏婴何以:以何以:用也:呢翻译: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3、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解释:对:回答为:在这里相当于“于”。
其:代词,代晏婴。
缚:捆绑翻译: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4、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解释:为:做坐:犯罪盗:偷窃翻译: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5、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解释:赐:赏赐,请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翻译: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6、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解释:曷:同“何”,什么。
固:本来。
善:善于翻译: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7、晏子避席..(1)橘,生于淮北则为.(2)枳,叶徒.相似,其...对曰:“婴闻之.,橘生(于)淮南则为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解释: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之:代词,这样的事,指下文“橘生淮南则为橘……其实味不同”则:连词,就为(1):是为(2):变成,变为徒:只其:它们的实:果实所以……者,……的原因然:指示代词,这样异:不同翻译: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文言文复习-《晏子使楚》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文言文复习:《晏子使楚》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社会立足必须学会立志,勤奋才能达到攀登之目标。
下面课件为您推荐苏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文言文复习:《晏子使楚》。
一、文学常识识记。
本文选自《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后人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
晏婴,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二、正确读准字音。
诣(yi) 枳(zhǐ) 缚(f ugrave;)三、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
(2)古今异义词。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3)一词多义。
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盗)(4)特殊句式。
1.何以也宾语前置:以何也。
2.何坐宾语前置: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四、重点词语解释。
1.晏子将使楚使:出使。
2.谓左右曰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习:熟练。
辞:言辞。
4.今方来方:将要。
5.何坐坐:犯罪。
6.坐盗盗: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8.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9.叶徒相似徒:只。
1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病:辱。
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苏教版初二语文晏子使楚核心知识:上学期
苏教版初二语文晏子使楚核心知识:上学期
导读:初二语文晏子使楚核心知识参考: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语文晏子使楚核心知识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晏子使楚》素材 苏教版
观点一:我认为是善意的,是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习辞者也”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
观点二:我认为是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使经过周密布署的,且目的相借羞辱晏子进而羞辱整个齐国。
研习5.楚王和臣下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2)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做人要不卑不亢。
(3)和人交流,注意语气委婉,得体大方,讲究语言技巧,使人易于接受。
(4)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能简单粗暴。
研习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橘化为枳:由于环境变化而品质变坏;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楚王: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自作聪明,同时还具有自知之明,较为坦率的性格特征。
研习3.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么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呢?
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把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研习15.中心思想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陷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研习16.总结全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用橘枳因水土不同而导致味道不同的事例,类比推理出齐楚民风不同而导致人民品质不同。如此巧妙的挫败了楚王了阴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基础知识学案苏教版
《晏子使楚》【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领会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学习重点】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领会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学习难点】积累常见的中考题;领会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教学过程】一、熟读原文,翻译句子、识记重点字词。
1.晏子将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使:出使;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闻之.:代词,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习:熟练;谓……曰:对……说;左右:近旁的人,近侍;齐之.:的;辞:言辞;者:……的人;方:将要;辱之.:代词,指晏婴何以:即“以何”,用什么办法;也:表疑问语气,呢。
3.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为:相当于“于”,在;其:他,指晏子;也:表停顿,不译;请:请允许我做某事;4.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何为:即为何,做什么;5.王曰,何坐?曰,坐盗。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何坐:即坐何,犯什么罪;坐:犯罪;盗:偷窃;6.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
赐:赏赐,给予;7.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酣:酒喝得很高兴;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8.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曷:同“何”,什么;9.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固:本来;善:善于,擅长;10.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晏子使楚》素材 苏教版
《晏子使楚》研习1.简要概括本文内容: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用橘枳因水土不同而导致味道不同的事例,类比推理出齐楚民风不同而导致人民品质不同。
如此巧妙的挫败了楚王了阴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研习2.如何评价晏子和楚王?晏子: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具有爱国情怀、勇于维护国家尊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
楚王: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自作聪明,同时还具有自知之明,较为坦率的性格特征。
研习3.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么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呢?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把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研习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观点一:我认为是善意的,是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习辞者也”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观点二:我认为是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使经过周密布署的,且目的相借羞辱晏子进而羞辱整个齐国。
研习5.楚王和臣下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应该说,楚王的初衷是针对晏子的,可以从“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中看出来。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晏子,也就是侮辱了齐国。
而且,楚国的谋划,“齐人固善盗乎”一句,这就是针对齐国了。
研习6.学习本文以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1)在与人交往中,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能仗势欺人,不能得理不饶人,学会坦诚和宽容。
(2)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做人要不卑不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基础知识学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基础知识学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基础知识学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基础知识学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晏子使楚》【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领会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学习重点】1.熟读课文.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领会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学习难点】积累常见的中考题;领会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教学过程】一、熟读原文,翻译句子、识记重点字词.1。
晏子将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使:出使;2。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闻之.:代词,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 习:熟练;谓……曰:对……说;左右:近旁的人,近侍;齐之.:的;辞:言辞; 者:……的人;方:将要;辱之.:代词,指晏婴何以:即“以何”,用什么办法;也:表疑问语气,呢。
3。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为:相当于“于”,在;其:他,指晏子;也:表停顿,不译;请:请允许我做某事;4。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何为:即为何,做什么;5。
王曰,何坐?曰,坐盗。
[精品]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素材苏教版
《晏子使楚》研习1.简要概括本文内容: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用橘枳因水土不同而导致味道不同的事例,类比推理出齐楚民风不同而导致人民品质不同。
如此巧妙的挫败了楚王了阴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研习2.如何评价晏子和楚王?晏子: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具有爱国情怀、勇于维护国家尊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
楚王: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自作聪明,同时还具有自知之明,较为坦率的性格特征。
研习3.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么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呢?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把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研习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观点一:我认为是善意的,是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习辞者也”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观点二:我认为是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使经过周密布署的,且目的相借羞辱晏子进而羞辱整个齐国。
研习5.楚王和臣下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应该说,楚王的初衷是针对晏子的,可以从“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中看出来。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晏子,也就是侮辱了齐国。
而且,楚国的谋划,“齐人固善盗乎”一句,这就是针对齐国了。
研习6.学习本文以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1)在与人交往中,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能仗势欺人,不能得理不饶人,学会坦诚和宽容。
(2)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做人要不卑不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晏子》课文解析 苏教版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课文解析晏子将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闻:听说。
谓左右曰:对手下的人说。
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
习,熟练。
辞,言辞。
方:将要。
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何以,即“以何”。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
)[对:回答。
为其来也:当他到来的时候。
为,相当于“于”。
过王而行:从大王您的面前走过。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 [何为者:(这是)做什么的人?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盗:偷窃。
]【分析】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点明了题意。
“习辞者”从侧面交代晏予的善辩。
楚王与手下人商议,形象地揭露了楚王的无礼,又准确地体现其“无能”。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于喝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吏二:两个小官吏。
古汉语中数词一般放在名词后面,不用量词。
诣(yì):到(文中指到尊长那里去)。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曷(hé):同“何”,什么。
齐人也:省略主语的判断句。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2.10《晏子使楚》文言复习教案 (新版)苏教版
期中复习——文言文(晏子使楚)一、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4、完成拓展练习。
二、复习重、难点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三、知识点回顾⑴整体感知《晏子使楚》这则古诗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
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⑵通假字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⑶古今异义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指辱;今义为疾病)何坐(坐:古义指犯罪,今义为坐下)⑷文章结构: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起因)——楚王和手下预谋侮辱晏子(发展)——晏子反驳楚王(高潮)——楚王低头认输(结局)晏子:机智、善辩、勇敢的政治家、外交家⑸写作技巧: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邪”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得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在反驳过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政治家风度,不辱使命、有理有节的外交家风度跃然纸上。
楚王:趾高气扬、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神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表现无余四、知识检测㈠重点生字、词义使:谓: 3.习辞:坐: 5.缚: 6.避席:熙: 8.诣: 9.固:㈡常考句子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八上文言文部分)1、《晏子使楚》选自《燕子春秋》原文: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这是什么人?’我们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两个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枸橘,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条件不相同。
现在的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东西,进入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苦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同步测试:一、基础知识及应用(课文理解)。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 2.坐() 3.徒() 4.固()(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D.系向牛头充炭直(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复习导引--------《晏子春秋》原文、译文对照翻译1、晏子将使..楚。
解释:将:将要使:出使翻译: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2、楚王闻之..也?”...(3),何以..,谓左右曰:“晏婴,齐之.(2)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解释:闻:听说之:代词,代晏子将使楚的消息之(2):的习:熟练辞:言辞……者:……的人今:现在方:将要欲:想要之(3):代词,代晏婴何以:以何以:用也:呢翻译: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3、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解释:对:回答为:在这里相当于“于”。
其:代词,代晏婴。
缚:捆绑翻译: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4、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解释:为:做坐:犯罪盗:偷窃翻译: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5、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解释:赐:赏赐,请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翻译: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6、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解释:曷:同“何”,什么。
固:本来。
善:善于翻译: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7、晏子避席..味..对曰:“婴闻之.,橘生(于)淮南则为..(1)橘,生于淮北则为.(2)枳,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解释: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之:代词,这样的事,指下文“橘生淮南则为橘……其实味不同”则:连词,就为(1):是为(2):变成,变为徒:只其:它们的实:果实所以……者,……的原因然:指示代词,这样异:不同翻译: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8、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解释:得无:莫非之:的耶:语气助词,表示反问,可译为“吗”翻译: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9、王笑曰:“圣人非所与(之)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解释:熙:同“嬉”,开玩笑反:反而病:辱翻译: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全书共8卷,215章,每章由一个小故事构成,以晏婴为中心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书中通过记述晏子的言行,对贵族统治的奢侈腐败、劳动人民的饥寒挣扎以及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映。
二、故事发生的背景晏子作为齐国之相出使楚国,此时,齐桓公去世已近百年,齐国称霸的盛世已过,但作为大国雄风犹存,在诸侯逐鹿中仍处举足轻重的地位,楚国自从庄王一鸣惊人之后,迅速跃居五霸之列,国力日强,骄横日盛。
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晏子代表齐国使楚。
三、.重点字词。
1、实词、虚词(1)晏子将使楚()(2)楚王闻之()(3)吾欲辱之()(4)何坐()(5)吏二缚一人诣王()()(6)齐人固善盗乎()()(7)叶徒相似()(8)寡人反取病焉()(9)齐之习辞者也()()(10)缚者曷为者也()(11)圣人非所与熙也()(12)楚王赐晏子酒 ( )(13)谓.左右曰.()(14)为.其来也 ( )(15)得无..楚之水土()2、一词多义⑴之:①楚王闻之: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②齐之习辞者也:的③吾欲辱之:他,指晏婴④婴闻之:这样的事,指下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⑤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⑵其:①为其来也:他,指晏婴②其实味不同:它们3、古今异义(1)楚王闻之,谓左右..曰左右古义:指近侍;今义:表方位。
(2)今方.来方古义:将要;今义:方位。
(3)左右对.曰对古义:回答;今义:正确。
(4)为.其来也为古义:相当于“当”;今义:做。
(5)王曰,何坐.?曰,坐盗。
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
(6)晏子避席..对曰避席古义:离开座位;今义:躲避、席子。
(7)叶徒.相似徒古义:只;今义:徒弟。
(8)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实际上。
(9)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辱;今义:疾病。
四、重点句子翻译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只是叶子的形状很想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五、内容理解1、概括各段内容第一段:写楚国君臣事前的密谋策划:诬齐人为盗。
第二段:写晏子机智地挫败了楚国君臣的阴谋。
2、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一个什么中心?本文写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原句答)“晏子,齐之习辞者也”4、楚王及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出来诬齐人为盗5、楚国君臣是如何安排计谋?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景,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盗,从而戏弄晏子。
6.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楚王明明是栽赃陷害,但晏子又无法澄清事实,就先退一步,假定缚者是齐国人,接着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了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
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
7、请说出文中的“橘”“枳”“淮南”“淮北”各比喻什么?“橘”比喻不盗良民;“枳”比喻盗贼;“淮南”比喻齐国;“淮北”比喻楚国。
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一句话包含了一个什么道理?环境造人9、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楚王这时的表情怎样?心态:想侮辱晏子,反而自取其辱的窘态。
表情:尴尬、难堪。
10、用一句话概括楚王和晏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是一位灵活机智、善于辞令,敢于维护祖国尊严的政治家、外交家(机智善辩)楚王是一位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无能君主。
11、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
楚王:自作聪明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晏子:能言善辩才辩双全能说会道不卑不亢。
12、你认为楚王侮辱晏子是善意还是恶意的?是善意的,因为楚王侮辱晏子的动因只是想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而且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
是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布置的,且目的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齐国的目的。
六、归纳中心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七、拓展延伸1、古今中外有不少像晏子这样的外交家,你能用一句话举出一两个实例吗?(1)张仪说秦连横合纵。
(2)蔺相如完璧归赵。
(3)朱镕基妙答外国记者。
(4)曾经有位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
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2、晏子以类比推理的方法回应了楚王的诬陷,从晏子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遇事沉着机智,为维护本国和自身尊严不卑不亢的据理力争。
八、写作方法(1).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
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2).本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
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九、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人你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
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想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