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吉林省吉大附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
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诸如汉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如此独特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
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十分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被垄断,因而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确立,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守,不传他人,只传弟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另一重要途径。
2019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PDF版)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道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填涂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当前,我国分享经济方兴未艾,已经渗透到交通出行、营销策划、资金借贷、餐饮住宿等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然而,社会各界对以分享经济促进绿色发展的探讨相对不够,在实践中分享经济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分享经济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经济。人们通常认为,生活要舒适方便,就必须取得对物品的所有权;物品拥有越多,生活就越舒适、越方便。这是我们熟悉的拥有经济的概念。与此相对,分享经济是只求所用、不求拥有的经济,它把物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予以分离,消费者可以使用物品,但不必拥有物品。这一方面可以使消费变得更加灵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物质生产。从这个意义来看,分享经济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早已存在于经济活动之中,如汽车租赁、图书借阅等。未来,虽然大多数人还将具有占有者和分享者的双重身份,但传统的个人不断购买、占有物品的消费文化将逐渐被提倡分享的消费文化所取代。
分享经济能够用较少的物质存量满足较多的服务需求,这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分享经济通过产品的分享和循环,能够盘活原先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物质存量,满足比原先更多的服务需求,进而降低物质消耗、促进绿色发展。分享经济主要包括生产者对消费者(B2C)的分享和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分享两种类型,它们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绿色发展。例如,在城市交通中,B2C的共享单车可以减少私人对自行车的购买;C2C的汽车分享可以盘活闲置的私人汽车,减少城市汽车保有量。这些都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过去30多年里,我国的城镇化主要是通过土地等要素投入实现城市规模的扩张,与之相伴随的是物质消耗显著增长。今天我们大力推动绿色城镇建设,就是要实现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的转型,发展分享经济可以为这一转型提供重要的实现路径。
2019长春三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附高中知识点
2019长春三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附高中知识点
向学霸进军汇总整理2019长春三模各科试题及答案,考题由知名专家结合了2019高考大纲(考试说明)并依托最新时事为背景出的,通过此次考试,高三的考生可了解自己的复习备考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2019高考复习资料。
2019长春三模各科试题及答案目录一览
2019长春三模(语文科目)试题及答案
2019长春三模(数学科目)试题及答案
2019长春三模(英语科目)试题及答案
2019长春三模(物理/化学/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9长春三模(地理/历史/政治)试题及答案
附: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2019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word版)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道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填涂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当前,我国分享经济方兴未艾,已经渗透到交通出行、营销策划、资金借贷、餐饮住宿等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然而,社会各界对以分享经济促进绿色发展的探讨相对不够,在实践中分享经济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分享经济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经济。人们通常认为,生活要舒适方便,就必须取得对物品的所有权;物品拥有越多,生活就越舒适、越方便。这是我们熟悉的拥有经济的概念。与此相对,分享经济是只求所用、不求拥有的经济,它把物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予以分离,消费者可以使用物品,但不必拥有物品。这一方面可以使消费变得更加灵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物质生产。从这个意义来看,分享经济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早已存在于经济活动之中,如汽车租赁、图书借阅等。未来,虽然大多数人还将具有占有者和分享者的双重身份,但传统的个人不断购买、占有物品的消费文化将逐渐被提倡分享的消费文化所取代。
分享经济能够用较少的物质存量满足较多的服务需求,这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分享经济通过产品的分享和循环,能够盘活原先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物质存量,满足比原先更多的服务需求,进而降低物质消耗、促进绿色发展。分享经济主要包括生产者对消费者(B2C)的分享和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分享两种类型,它们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绿色发展。例如,在城市交通中,B2C的共享单车可以减少私人对自行车的购买;C2C的汽车分享可以盘活闲置的私人汽车,减少城市汽车保有量。这些都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过去30多年里,我国的城镇化主要是通过土地等要素投入实现城市规模的扩张,与之相伴随的是物质消耗显著增长。今天我们大力推动绿色城镇建设,就是要实现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的转型,发展分享经济可以为这一转型提供重要的实现路径。
东北三省三校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五地六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吉林省“五地六校” 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木阅读(木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Z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儿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冋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Z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 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H,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o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
【精品】吉林省吉林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试题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道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填涂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当前,我国分享经济方兴未艾,已经渗透到交通出行、营销策划、资金借贷、餐饮住宿等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然而,社会各界对以分享经济促进绿色发展的探讨相对不够,在实践中分享经济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分享经济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经济。人们通常认为,生活要舒适方便,就必须取得对物品的所有权;物品拥有越多,生活就越舒适、越方便。这是我们熟悉的拥有经济的概念。与此相对,分享经济是只求所用、不求拥有的经济,它把物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予以分离,消费者可以使用物品,但不必拥有物品。这一方面可以使消费变得更加灵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物质生产。从这个意义来看,分享经济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早已存在于经济活动之中,如汽车租赁、图书借阅等。未来,虽然大多数人还将具有占有者和分享者的双重身份,但传统的个人不断购买、占有物品的消费文化将逐渐被提倡分享的消费文化所取代。
分享经济能够用较少的物质存量满足较多的服务需求,这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分享经济通过产品的分享和循环,能够盘活原先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物质存量,满足比原先更多的服务需求,进而降低物质消耗、促进绿色发展。分享经济主要包括生产者对消费者(B2C)的分享和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分享两种类型,它们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绿色发展。例如,在城市交通中,B2C的共享单车可以减少私人对自行车的购买;C2C的汽车分享可以盘活闲置的私人汽车,减少城市汽车保有量。这些都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过去30多年里,我国的城镇化主要是通过土地等要素投入实现城市规模的扩张,与之相伴随的是物质消耗显著增长。今天我们大力推动绿色城镇建设,就是要实现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的转型,发展分享经济可以为这一转型提供重要的实现路径。
精校 Word版含答案---吉林省北大附属长春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寓哲于画,自古而然。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中将山水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应引起艺术界的思考。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昌“以禅喻画”,都在试图以山水画这一艺术载体表达一己之情感,社会之文明,自然之运化。“道”就是自然界的总规律,山水画触及这里,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发展并与古人拉开距离,这就是一个突破口。
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可使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精神之奥义,最大限度地包含反映人类智慧所能认知的深刻哲理,使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审美范畴获得拓展,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结合得不好,会使绘画流于对哲学意念的简单的标签式诠释,从而伤害到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联系哲学思维,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不是强加给观众一堆不知所云的干巴巴的哲学概念。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关系,必然是最大限度地相反相成,二者互相矛盾又互相包容,这是达成视觉与精神圆融关系的关键。
相反相成的概念,是指事物双方是可以互化互生的,在矛盾双方运动到极端状态,互相互生的关系才会发生,艺术上的大美才会出现。比如著名画家黄宾虹画山水画“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典型例子。古人说“执其两端而用中”,矛盾的一方不是尽想着消灭对方。为什么讲和谐社会?要让对方存在,要化相反之力为促进之力。艺术的相反之力,是促进艺术之力,艺术的高层次和谐是靠相反的两极——艺术和精神,在激烈的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2019年长春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语文试卷
长春市2019年高三质量监测(三)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
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矛质的事情。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应将之封闭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的自由选择意志。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被”,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巨大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给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追求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客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把民俗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们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主体性现实境遇和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教和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这个人不仅是抽象的全民族、全人类,而且也是具象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只有兼备了这两种“人的关怀”之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立场才是完整的。
东北三省三校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东北三省三校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作为汉字词汇,在历史上最早是指周代在国都建立的国家官学。18世纪日本出现“国学”学派,以“国学”指日本自己的古学,以与来自中国的学术相区别;受此影响,20世纪初,我国学者提出“国学”的概念,总体上是作为“西学”的对照概念来使用的,其中的“国”是指“本国”,“学”是指学术文化。中国人所使用的“国学”当然是指区别于
外来文化的、中国本有的学术文化,这是近代国学概念产生的最初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性质上,都还只是中国文化“一阳来复”的初始。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
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中国人对传统
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转变
到自觉的过程,国学热所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的开始。在这个意义上,当前的国
学热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初级阶段的文化标志。
同时,国学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对本土的传统资源的热切渴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与人关系的新的变化,也使得青年一代在寻找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