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1动能定理(1.2)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课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课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课《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武汉市第三中学郑愈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表达式,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3、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及复杂的多过程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来归纳整理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中提炼物理模型并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和多过程问题。

【教材分析】《动能动能定理》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理解动能、动能定理,并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考纲对这一部分的要求为2级要求。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视频引入:(首先播放一段精彩的滑雪视频,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问题:运动员最后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具有什么能?(通过学生自学导学案,自主梳理动能的基本内容)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2.表达式:.式中v指速度的大小,一般指对地速度的大小。

3.单位:.4.标矢性:.从视频中提出了一些与动能有关的说法,加深对动能概念的理解!【问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运动员在刚开始下滑瞬间的动能可视为零。

()B.运动员在水平面上向前运动时,具有向前的动能。

()C.运动员在加速下滑阶段,动能增大。

()二、动能定理1.内容: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过程中.2.表达式:.式中W为合外力的功。

①.若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如何计算合外力的功?②.若合外力的功>0,则物体的动能增加;若W=0,则物体的动能不变;若W<0,则物体的动能减小。

③.动能定理不仅反映的是一种功能关系,还反映了一种因果关系,也就是合外力的功是动能变化的原因,所以我们通常把合外力的功写在等式左边,物体动能的变化写在等式的右边。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5篇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篇1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动能动能定理

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动能动能定理

动能动能定理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用符号E k表示,定义式E k = .动能是量,只有正值;动能是量,因为v是瞬时速度.动能单位:,1 J = 1 N·m = 1 kg·m2/s2.2.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⑴表达式:W合= .⑵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的量度.⑶适用条件:①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②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③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1.关于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B.公式E k = 12m v2中,速度v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且动能总是正值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2.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 = 1∶2,速度之比v1∶v2 = 2∶1.当两车急刹车后,甲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1,乙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2,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l∶l2 = 1∶1 C.l1∶l2 = 2∶1 D.l1∶l2 = 4∶1〖考点1〗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例1】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m v2/2 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m v2/2 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 v2/2 + MgH D.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m v2/2 + MgH【变式跟踪1】人通过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gh + m v2/2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 v2/2C.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 h D.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mgh〖考点2〗动能定理在多过程中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粗糙斜面AB,BCD部分是一个光滑的圆弧面,C为圆弧的最低点,AB 正好是圆弧在B点的切线,圆心O与A、D点在同一高度,∠OAB = 37°,圆弧面的半径R = 3.6 m,一滑块质量m = 5 kg,与AB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45,将滑块由A点静止释放.求在以后的运动中(sin 37° = 0.6,cos 37° = 0.8,g取10 m/s2)⑴滑块在AB段上运动的总路程;⑵在滑块运动过程中,C点受到的压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式跟踪2】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AB与半径R = 0.4 m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O是BCD的圆心,BOD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m = 2 kg的小物块在9 N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B = 5 m,小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2.当小物块运动到B点时撤去力F.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2.求:⑴小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⑵小物块运动到D点时,轨道对小物块作用力的大小;⑶小物块离开D点落到水平地面上的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考点3〗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例3】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 1kg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 = 0时刻开始物块受到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的作用并向右运动,第3 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0,第5 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g = 10 m/s2.求:⑴A与B间的距离.⑵水平力F在前5 s内对物块做的功.【变式跟踪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物块与转轴OO′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转速缓慢增大,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的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最接近()A.0B.2πkmgR C.2kmgR D.12kmgR1.【2012江苏】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时,装置可安全工作.一质量为m的小车若以速度v0撞击弹簧,将导致轻杆向右移动 l /4.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 ⑴ 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求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 ; ⑵ 求为使装置安全工作,允许该小车撞击的最大速度v m ;⑶ 讨论在装置安全工作时,该小车弹回速度v ′ 和撞击速度v 的关系.【预测1】运动员驾驶摩托车所做的腾跃特技表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AB 是水平路面,BC 是半径为20 m 的圆弧,CDE 是一段曲面.运动员驾驶功率始终为9 kW 的摩托车,先在AB 段加速,经过4.3 s 到B 点时达到最大速度20 m/s ,再经3 s 的时间通过坡面到达E 点时关闭发动机水平飞出.已知人的质量为60 kg 、摩托车的质量为120 kg ,坡顶高度h = 5 m ,落地点与E 点的水平距离x = 16 m ,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设摩托车在AB 段所受的阻力恒定,运动员及摩托车可看做质点.求:⑴ AB 段的位移大小.⑵ 摩托车过B 点时对运动员支持力的大小. ⑶ 摩托车在冲上坡顶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2.【2013·北京卷】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两个阶段.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 =kx(x 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 为常量).质量m =50 kg 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 0=0.10 m ;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 全部用于增加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Δt =2.0 s ,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 1.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⑴ 求常量k ,并在图中画出弹力F 随x 变化的示意图;⑵ 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 m ;⑶ 借助F -x 图像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x 1和W 的值. 【预测2】如图所示,光滑半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 ,水平面粗糙,弹簧自由端D 与轨道最低点C 之间的距离为4R ,一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自圆轨道中点B 由静止释放,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到D 点恰好静止.已知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为g ,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⑴ 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和最大弹性势能.⑵ 现把D 点右侧水平面打磨光滑,且已知弹簧压缩时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二次方成正比.现使小物块压缩弹簧,释放后能通过半圆形轨道最高点A ,求压缩量至少是多少?1.足球比赛时,一位学生用100 N 的力将质量为0.5 kg 的足球以8 m/s 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踢出20 m远,则该学生对足球做的功至少为 ( ) A .200 J B .16 J C .1000 J D .2000 J2.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 t 图象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A .在0~1 s 内,合外力做正功B .在0~2 s 内,合外力做正功C .在1~2 s 内,合外力不做功D .在0~3 s 内,合外力做正功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的圆弧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的正上方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 = 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中 ( ) A .重力做功2 mgR B .机械能减少mgRC .合外力做功mgRD .克服摩擦力做功mgR /2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 后以速度v 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 = 1.4 m ,v = 3.0 m/s ,m = 0.10 kg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5,桌面高h = 0.45 m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⑴ 小物块落地点到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 ;⑵ 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 k ; ⑶ 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v 0.参考答案:1.运动 12m v 2 标 状态 焦耳2.变化 12m v 22 – 12m v 12 变化1.AC ;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运动物体都具有动能,A 选项正确;动能表达式中的速度v 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但参考系不一定是地面,B 选项错误;速度是矢量,当其只有方向发生变化时,动能不变化,此时物体并处于平衡状态,选项C 正确,D 错误.2.D ;由动能定理,对两车分别列式– F 1l 1 = 0 – m 1v 12/2,– F 2l 2 = 0 – m 2v 22/2,F 1 = μm 1g ,F 2 = μm 2g .由以上四式联立得l∶l D 是正确的. 例1 BD ;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W N – mgH = m v 2/2,即W N = mgH + m v 2/2,选项B 正确、选项A 错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 T – (m +M )gH = (m + M )v 2/2,即W T = (m + M )v 2/2 + (M + m )gH > m v 2/2 + Mgg ,选项D 正确、选项C 错误.变式1 BD ;物体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W 合 = W F - W f –mgh = m v 2/2,其中W f 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人对物体做的功即是人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所以W 人 = W F = W f + mgh + m v 2/2,A 、C 错误,B 、D 正确.例2 ⑴ 由于滑块在AB 段受摩擦力作用,则滑块做往复运动的高度将越来越低,最终以B 点为最高点在光滑的圆弧面往复运动.设滑块在AB 段上运动的总路程为x.滑块在AB 段上受摩擦力,F f = μF N = μmg cos θ ① 从A 点出发到最终以B 点为最高点做往复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cos θ – F f x = 0 ② 联立① ② 式解得x = R /μ = 8 m .⑵ 滑块第一次过C 点时,速度最大,设为v 1,分析受力知此时滑块受轨道支持力最大,设为F max ,从A 到C ,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 F f l AB = m v 12/2 ③ 斜面AB 的长度l AB = R cot θ ④ 根据受力分析以及向心力公式知F max – mg = m v 12/R ⑤ 代入数据可得F max = 102 N .当滑块以B 为最高点做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过C 点时速度最小,设为v 2,此时滑块受轨道支持力也最小,设为F min ,从B 到C ,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1 – cos θ) = m v 22/2 ⑥ 根据受力分析及向心力公式有:F min – mg = m v 22/R ⑦ 代入数据可得:F min = 7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C 点受到的压力最大值为102 N ,最小值为70 N .变式2 ⑴ 从A 到B ,根据动能定理有(F – μmg )x AB = m v B 2/2 代入数据解得v B = 5 m/s .⑵ 从B 到D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 ·2R = m v D 2/2 – m v B 2/2 得v D = 3 m/s ;在D 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 N + mg = m v D 2/R 得F N = m v D 2/R – mg = 25 N .⑶ 由D 点到落点小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 2R = 12gt 2 得t =4Rg= 0.4 s ;水平地面上落点与B 点之间的距离为x = v D t = 1.2 m .例3 ⑴ A 、B 间的距离与物块在后2 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在后2 s 内物块在水平恒力作用下由B 点匀加速运动到A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 μmg = ma ,代入数值得a = 2 m/s 2,所以A 与B 间的距离为s = at 2/2 = 4 m .⑵ 前3 s 内物块所受力F 是变力,设整个过程中力F 做的功为W ,物体回到A 点时速度为v ,则v 2 =2as ,由动能定理知W - 2μmgs = m v 2/2,所以W = 2μmgs + mas = 24J .变式 3 D ;在转速增加的过程中,转台对物块的摩擦力是不断变化的,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在转台上即将滑动,说明此时静摩擦力F f 达到最大,其指向圆心的分量F 1提供向心力,即F 2 = m v 2/R ① 由于转台缓慢加速,使物块加速的分力F 2很小,因此可近似认为F 1 = F f = kmg ② 在这一过程中对物块由动能定理,有W2 由①②③知,转台对物块所做的功W 1 = kmgR /2. 1.⑴ 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弹力F = kx ① 且F = f ② 解得 x = f /k ③⑵ 设轻杆移动前小车对弹簧所做的功为W ,则小车从撞击到停止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fl /4 – W = 0 – m v 02/2 ④ 同理,小车以v m 撞击弹簧时,–fl – W = 0 – m v m 2/2 ⑤解得v m =mflv 2320+⑥ ⑶ 设轻杆恰好移动时,小车撞击速度为v 1,则有m v 12/2 = W ⑦ 由④⑦解得v 1 =mflv 220-. 当v <m fl v 220-时,v ′ = v ;当m fl v 220-≤ v ≤m fl v 2320+时,v ′ =mfl v 220- 预测1 ⑴ 由功率公式得P = F v m ,到B 点达到最大速度时有F – f = 0由动能定理得Pt 1 - fx AB = (m + M ) v B 2/2,解得x AB = 6 m . ⑵ 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 mg = m v m 2/R ,得F N = 1800 N .⑶ 竖直方向可得t =2h g = 1 s ,则在E 点的速度v 0 = xt= 16 m/s ;从B 到E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Pt 2 – W f –(m + M )gh = 12(m + M )v 02–12(m + M )v m 2,解得W f = 30960 J .2.⑴ 床面下沉x 0 = 0.10 m 时,运动员受力平衡mg = kx 0 得k = mg /x 0 = 5.0×103 N/m ,F – x 图线如图.⑵ 运动员从x = 0处离开床面,开始腾空,其上升、下落时间相等h m = 12g ⎝⎛⎭⎫Δt 22= 5.0 m .⑶ 参考由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的方法,F – x 图线下的面积等于弹力做的功.从x 处到x = 0,弹力做功W T ,W T = 12·x ·kx =12kx 2,运动员从x 1处上升到最大高度h m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12kx 21 – mg (x 1 + h m ) = 0 得x 1 = x 0+x 20+2x 0h m =1.1 m ;对整个预备运动,由题设条件以及功和能的关系,有 W + 12kx 20 = mg (h m + x 0) 得W = 2525 J ≈ 2.5×103J . 预测2 ⑴ 设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对小物块,从B 到D 再压缩弹簧又被弹回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R - μmg (4R + 2x ) = 0 解得x = 0.5R ;小物块从压缩弹簧最短到返回至D ,由动能定理有 E p – μmgx = 0 解得E p = 0.1mgR .⑵ 设压缩量至少为x ′,对应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 E p ′/E p = x ′2/x 2,小物块恰能通过半圆形轨道最高点A ,则mg = m v A 2/R ,小物块从压缩弹簧到运动至半圆形轨道最高点A ,由动能定理有E p ′ - μmg ·4R- 2mgR = 12m v A 2 联立解得x ′ = 332R .1.B ;忽略阻力,由动能定理得,学生对足球所做的功等于足球动能的增加量,即W = m v 2/2–0 = 16 J ,故B 正确.2.AB ;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0~1 s 内,速度增加,合外力做正功,A 正确.1~2 s 内动能减小,合外力做负功,0~3 s 内,动能增量为零,合外力不做功,而0~2 s 内,动能增大,合外力做正功,故B、C、D均错.3.D;小球到达B点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只受重力作用,根据mg = m v2/R得,小球在B点的速度v = gR.小球从P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 = mgR,故选项A错误;减少的机械能ΔE减= mgR - m v2/2 = mgR/2,故选项B错误;合外力做功W合= m v2/2 = mgR/2,故选项C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mgR - W f = m v2/2 – 0,所以W f = mgR - m v2/2 = mgR/2,故选项D正确.4.⑴由平抛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h = 12gt2,水平方向s = v t,得水平距离s=2hgv = 0.90 m.⑵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E k = m v2/2 + mgh = 0.90 J.⑶由动能定理,有–μmgl = m v2/2 –m v02/2,得初速度大小v0 = 2μgl+v2 = 4.0 m/s.。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动能 动能定理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动能 动能定理

图5—3—15.3 动能 动能定理一、考点聚焦动能 做功跟功能改变的关系 II 二、知识扫描1、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动能的表达式为:E k = 单位: ,符号: 。

动能是 (标、矢)量。

2、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 。

表达式:W =3、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

(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

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

(3)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

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 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αcos ⋅⋅=S F W 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能由动能定理求解。

三、好题精析例1、如图5—3—1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4m 处由静止滑下,若动摩擦因数均为0.5,斜面倾角370,斜面与平面间由一段圆弧连接,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例2、 长为L 的细线一段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细线被拉直,并处于水平位置,球处在O 点等高的A 位置,如图5—3—3所示,现将球由静止释放,它由A图5—3—4运动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在增大 B 、一直在减少 C 、先增大后减少 D 、先减少后增大例3、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拴在细绳的一端,另一端用大小为F 1的拉力作用,在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 1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5—3—4所示。

今将力的大小改为F 2,使小球仍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但半径为R 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探究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探究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探究动能定理》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o掌握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o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释和计算有关物理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让学生感受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重要性。

o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深入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动能定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推导和复杂问题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斜面、光电门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实验演示、例题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回顾功和能的关系,引出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物体为什么能够运动吗?动能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讲解o动能的概念:解释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o动能定理的推导:通过理论推导,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强调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o动能定理的应用:通过举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动能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变力做功、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等。

3.实验探究o利用小车、弹簧、斜面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o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

o讨论动能定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机械能守恒、碰撞问题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方法。

o提醒学生注意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限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6.布置作业o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动能 动能定理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动能 动能定理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三第一轮复习学案《动能动能定理》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2.表达式:E k=__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1 J=1 N·m=1 kg·m2/s2.例1.关于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具有的能就是动能B.速度可以分解,动能也可以分解C.速度是相对的,动能也是相对的D.功是过程量,动能是状态量【小结】:1. 标矢性:速度是______量,而动能是_______量,只有正值。

2. 动能是_________量,速度v要取________速度。

〖练一练〗1. 把一质量1kg的小球以10m/s的初速度平抛,小球的初动能是_______ J,经过1秒,小球没有落地,此时小球的动能是_______ J 。

(g =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二.动能定理:1.内容: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________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_的变化量.2.表达式:W总= ____________________.例2. 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要改变物体的动能,必须有力对物体做功B.表达式中功应为外力的总功或合外力做的功,而动能的变化量为初动能减末动能C.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正功,则物体动能就增加多少;反之,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负功,则物体动能就减少多少D.位移和速度都是相对的,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要选同一惯性参考系,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小结】:①因果关系: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________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是动能变化的量度。

②数量关系:合外力所做的功________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的功.【实例应用】例3. 从视频中抽取简化模型如下,斜面倾角为θ=37o,质量m=50kg的滑雪运动员从高h=6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斜面与水平面上人与雪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斜面与水平面间由一小段圆弧连接,水平滑道长l=5m,不采取其它措施,运动员能否安全停下?(g =10 m/s2)【小结】: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基本步骤:例4.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两个圆形轨道组成,B、C分别是两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半径R1=2.0m、R2=1.4m.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v0=12.0m/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间距L1=6.0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g=10m/s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则B、C间距L应是多少;【小结】:动能定理的优越性: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___________;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____________;力可以是同时作用,也可以是_________作用;对运动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_________处理;只要计算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求_______和,以及表示出___________动能,求动能变化量。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案新人教版

高三一轮复习课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案★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表达式,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和电磁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复杂的多过程问题以及变力做功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复杂应用。

★教学过程:知识点梳理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

2.表达式:E k =12mv 2. (3)单位:焦耳,1 J =1 N ·m =1 kg ·m 2/s 2.(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没有方向。

(5)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 是瞬时速度。

二、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合=12mv 22-12mv 12=E k2-E k1. .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4.适用范围(1) 动能定理适用不同的运动轨迹,既适用于 直线 运动,也适用于 曲线 运动.(2) 动能定理适用不同性质的力,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变力 做功.(3) 各个力的作用阶段可以不同,既可以是 全过程 作用,也可以是 某个阶段 作用.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4. 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 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例题讲析:【例1】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 底端与半径R=0.4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 平滑相连,O 为轨道圆心,BC 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 、C 两点等高。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4.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主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对过程分析能力,以及建立“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的能力【教学重点】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与初末状态的选取【导入新课】☆问题1:重力势能的变化跟重力做功的关系是什么?☆问题2:弹性势能的变化跟弹力做功的关系是什么?☆问题3:猜想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效果问题1: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 增加到v2,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用质量和速度表达)问题2:若上题中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他条件不变,推导合力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问题3:问题2 中的恒定拉力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其他条件不变,推导合力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问题4:一个物体从倾角为θ 的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斜面长L,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推导合力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二、新课学习一动能1、动能的概念2、动能的公式:3、动能的单位:练1:关于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是正确()A、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动能总是正值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练2、一个质量为80kg 的男同学,以1m/s 的速度匀速行走,动能为多大?若一只质量为5kg 的小狗也有同样大小的动能,小狗的速度多大?思考: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动能和速度的关系?4、对动能的理解:三、新课学习二动能定理1 动能定理的内容: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3动能定理的意义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动能当物体克服合外力做功时(合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练3、对于功与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就是能,能就是功B、功可以变成能,能可以变成功C、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D、功是能量的量度练4、一物体速度由0 增加到v,再从v 增加到2v,外力做功分别为W1 和W2,则W1 和W2 关系正确的是( )A、W1 = W2B、W2 = 2 W1C、W2 =3 W1D、W2 = 4 W1练5、一质量为2 kg 的滑块,以4 m/s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 m/s,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做的功为( )A.0B.8 JC.16 JD.32 J【学生合作学习】例题:一个质量为25kg 的小孩从高度为2.0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取g=10m/s2,求:①若滑梯为光滑斜面,小孩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多大?②若滑梯为光滑曲面,小孩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多大?③若滑梯为曲面且不光滑,小孩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m/s,则摩擦力做功为多少?总结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力做功,也适用于力做功;既适用于运动,也适用于运动总结2:体会牛顿运动定律解题和动能定理解题的不同,学会选择练6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 =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102m 时,达到起飞的速度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 倍(k=0.02 ),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总结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作业布置:教材74 页2、3、4 题。

高考复习教案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

高考复习教案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

高考复习教案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名称:物理学高考复习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的概念,能够准确计算物体的动能;2. 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和应用方法;3. 能够运用动能和动能定理解决与物体运动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动能的计算方法;2.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K = 1/2 × m × v²)。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与做功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物体的净功 = 动能的增量(W净= ΔK)。

3. 动能定理的应用:a. 通过动能定理可以推导出力的功与动能的关系,即功 = 动能的增量(W = ΔK)。

b. 利用动能定理可以解决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问题,例如自由落体、斜面上的滑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动能的概念,如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引导学生思量小球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动能的影响。

2. 知识讲解:a. 介绍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b. 讲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和含义,解释物体的净功与动能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的净功,并利用动能定理验证实验结果。

4. 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计算练习题,包括不同情境下的问题,如自由落体、斜面上的滑动等,匡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鼓励学生思量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设计、机械能的转化等。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动能和动能定理进行总结,强调动能的计算方法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实验结论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_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_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郯城第三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动能和动能定理〔2〕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动能的表达式。

2、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能定理确实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实例探究
对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如下列图,质量为m 的钢珠从高出地面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落到地面进入沙坑h/10停顿,那么
〔1〕钢珠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重力的多少倍?
〔2〕假设让钢珠进入沙坑h/8,那么钢珠在h 处的动能应为多少?设钢珠在
沙坑中所受平均阻力大小不随深度改变。

解析:〔1〕取钢珠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整个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WF+WG=△EK=0。

取钢珠停顿处所在程度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参考平面,那么重力的功WG=1011mgh ,阻力的功WF=10
1 Ffh ,代入得
1011mgh 10
1 Ffh=0,故有Ff/mg=11。

即所求倍数为11。

〔2〕设钢珠在h 处的动能为EK ,那么对钢珠的整个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WF+WG=△EK=0,进一步展开为9mgh/8—Ffh/8=—EK ,得EK=mgh/4。

点评:对第〔2〕问,有的学生这样做,h/8—h/10=h/40,在h/40中阻力所做的功为 Ffh/40=11mgh/40,因此钢珠在h 处的动能EK=11mgh/40。

这样做对吗?请考虑。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动能动能定理一。

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

考虑到是高三第一轮的复习,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含义,并通过一定量的问题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培养辩正唯物主义的分析观点。

三、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想:通过习题引入复习内容,然后通过一个练习让学生讨论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同时教师把规范的解题步骤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逐渐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讨论、思考、信息获取、演算、总结及口头表述的方法,突出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相互性,力求改变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上课方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强化双基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基本能力。

教学流程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练习引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复习内容。

以分析做功为线索,通过师生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讨论、发言,总结出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并且通过巩固练习和思考提示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步骤。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动能定理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动能定理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动能定理2高考一轮复习——动能定理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2.熟练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2)动能定理的应用2、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三、考点点拨:1.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2.应用动能定理应该注意的问题3.动能定理在多体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一)考点扫描1、知识整合(1)动能:①物体由于_____运动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②动能的大小:221mv E k。

③动能是 标量 ,也是状态量。

(2)动能定理:⑴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W=ΔE K总⑵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指出了____功___和____能___的关系,即外力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_____外力做的总功_____来度量。

我们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又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物体动能的变化是指____末动能与初动能的差____。

⑶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____曲线运动___。

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_____变力做功_____。

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做用,也可以______分阶段作用____,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这些正是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所在。

2、重难点阐释(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做多少功?然后求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3③明确物体在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 k2-E k1及其它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2)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要点:①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W合=E k2-E k1,v和s是想对于同一参考系的。

②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可以看做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2023届新高考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21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023届新高考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21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知识梳理·双基自测知识梳理知识点1 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 k =12m v 2。

3.单位:焦耳,1 J =1 N·m 。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5.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 是瞬时速度。

知识点2 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12m v 22-12m v 21或W =E k2-E k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思考:(1)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还适用于曲线运动吗?动能定理适用于恒力做功,还适用于变力做功吗?(2)能对物体分方向列动能定理方程吗?[答案] (1)适用,适用 (2)不能双基自测一、堵点疏通1.—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 √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 ×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 √ )二、对点激活1.(多选)关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 .一般情况下,E k = 12m v 2中的v 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B .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C .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向东和向西运动,动能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当物体以不变的速率做曲线运动时其动能不断变化[解析] 动能是标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动能具有相对性,无特别说明,一般指相对于地面的动能。

故选A 、B 。

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无人机玩“投弹”游戏。

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机械能第2节动能动能定理教案鲁科版

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机械能第2节动能动能定理教案鲁科版

第2节动能动能定理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

公式:E k=12mv2.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且为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

4。

单位:焦耳,1 J=1 N·m=1 kg·m2/s2。

5。

动能的改变: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12m22v—1221v m.二、动能定理1。

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2.表达式:W=E k2-E k1。

3。

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改变的量度.4。

适用条件(1)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

知识解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匀加速运动,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这个过程中力F做的功为W.由于F=ma ,而且22v —21v =2as , 即物体的位移s=22212v v a -=2221()2m v v F -.这个过程中力F 做的功W=Fs,把s 的值代入可得W=12m 22v —12m 21v 。

1。

思考判断(1)只要物体受力且发生位移,则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 )(2)一个物体速度发生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 )(3)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 )(4)如果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 × )(5)物体动能发生变化,合外力的功一定变化.( × )2。

(多选)关于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公式E k =12mv 2中的速度v 一般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B 。

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C 。

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向东和向西运动,动能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D.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动能不同 解析:动能是标量,与速度的大小有关,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公式中的速度一般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故选项A,B 正确.(多选)如图,第一次,小球从半径为R的粗糙四分之一圆形轨道顶端A由静止滑下,到达底端B的速度为v1,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1;第二次,同一小球从底端B以速度v2冲上圆形轨道,恰好能到达A点,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2,则(BCD)A.v1可能等于v2B.W1一定小于W2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动能、动能定理
[高考要求]
动能(A)动能定理(B)
[学习内容]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 k= 。

2、动能是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

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速度v一般指速度。

4、动能是由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大小速率决定的,由于速度是矢量,物体的速度变化,动能不一定变,但动能变,速度一定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B、物体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C、在一同地点相同物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落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动能变化一定相同;
D、在一同地点相同物体以相同速率做平抛运动和做斜抛运动落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动能一定相同:
二、动能定理
1、动能的增量:△Ek2-EK1,△E K为正,表示物体的反之,则表示
2、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等于,即W=
3、注意: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出。

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恒力还是变力,无论是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

4、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和多过程的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a和时间t,或不需求加速度和时间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解法。

例2、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以4m/s 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

从某时刻起,在物体上作用一个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物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仍为4m/s,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A、16J
B、8J
C、32J
D、0
例3、如图所示,质量m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物体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

现以恒定速率v0拉绳头,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当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α=450时,绳中张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A 、0
B、mv02
C、1/2mv02
D、2mv20
例4、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滑下,经过一段水平距离后停下,如图所示,若物体的水平位移为s,斜面和平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素相同为μ,求证:μ=h/s:
例5、如图所示,一物体从斜面A 点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初动能为40J,经过B点时动能减少了10J ,机械能减少了30J,到达C点时恰好静止。

如果从C点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恰好到A点停止,则它在C点时的初动能为
例6、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
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
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例7、传统的能源——煤和石油在利用过程中将产生严重的污染,而且储量有限,有朝一日将要被开发采尽。

因此,寻找新的、无污染的能源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利用风能发电即是一例,我国已建立一定规模的风能电站。

假设某地强风的风速约为v=20m/s,设空气密度为ρ=1.3kg/m3,如果把通过横截面积为S=20m2的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利用上述已知量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应为P=________,大小约为________W(取一位有效数字)。

例8如图所示,AB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

已知P点与圆弧的圆心O等高,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
(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
(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1(2)、动能定理
1、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它们动能相同,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B.质量小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C.质量大的物体滑行时间长
D.质量小的物体滑行时间长
2、如图,两物体质量相同,它们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 在大小相同的两力F1、F2(图中θ1=θ2)作用下运动了相等的距离,则( ) A.它们的加速度相等 B.两力做功相等
C.两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
D.两物的动能增量相同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缓慢地移动到Q点,此时绳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力F所做的功是( )
A、mgcosα
B、FLsinα
C、mgL(1-cosα)
D、FLα
4、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素相同,在两木块上分别作用一水平力F1和F2,使它们在水平面上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要使它们的动能都达到E, F1和F2所必须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1 = m2且F1>F2,则W1<W2
B、若m1 = m2且F1>F2,则W1>W2
C、若F1 = F2 且m1 >m2 ,则W1>W2
D、若F1 = F2且m1>m2,则W1<W2
5、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两物块A 和B,其质量分别为M 和m,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它们一起前进了S m,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对B 做的
功为( )
A.FS m / ( M+m )
B.μm g s
C.MFS/(M+m)D.0
6、材料相同的两滑块,其质量之比为2∶1,以一定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

若它们在停止前滑行的距离之比为1∶2,则它们的初动能之比为。

若它们滑行的时间之比1∶2,则它们初动能之比为.
7、一颗子弹以700m/s 的速度打穿第一块木块后速度减为500m/s,如果继续打穿第二块厚度相同的木块,它的速度降为。

如果它穿过第二块木块后速度降为300m/s 则第二块木块的厚度是第一块木块的倍,穿过两木块的时间比为。

(设子弹穿过两木块的阻力不变,两木块固定)
8、在距地面12m 高处以12m/s 的速度抛出一个2kg 的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18m/s,人抛物做的功为J,(手抛动物体过程中的高度差忽略不计),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是J。

9、一物体在图所示的轨道上运动,轨道的两侧为圆弧且光滑,中间水平部分长S =2m,物体与水平部分动摩擦因数为0.2,物体自圆弧上高h =0.85m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问物体最后停在何处?
10、如图所示,小木块以初速度V0从A 点进入粗糙的水平轨道AB 段, 然后沿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 运动,最后落到D 点,已知AB=s ,半圆轨道半径为r ,木块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最后落到D 点的速度大小。

11、汽车质量为m ,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所受阻力恒为 f ,经过t 时间后速度达到最大值。

求汽车在t 时间内运动的路程s 。

12、5 吨的汽车后挂着1 吨的拖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和拖车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1倍,突然拖车脱钩,脱钩后汽车保持牵引力不变前进110m 后,司机发现立即关闭发动机,问汽车停止时和拖车相距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