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是朋友关系。
在744年的时候,杜甫和李白相遇,那时杜甫32岁,李白43岁,两人相差11岁。
当时的李白已经名扬天下,而杜甫在诗坛还只是崭露头角,在当时李白不仅是在年龄上比杜甫大,而且在诗坛上的辈分领先杜甫一个时代。
后来杜甫还写了一首《忆昔》的诗,回忆三人其时同游的情谊:“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诗中写出了他们三人游梁宋时登高赋诗的情景。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是曾经亲密交往的好朋友,诗国的天空中,二星同耀,辉映千古,已然是奇事一,堪称文学史奇迹。
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一见面,就自告奋勇做起了李白的导师,既指点李白的为人处世,又指点李白的诗歌创作,更是出人意料,奇之又奇。
现存杜甫诗歌中,写到李白的作品有如下十余首:《赠李白》(二年客东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送空巢父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苏端复筵简华醉歌》、《梦李白二首》、《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昔游》、《遣怀》等。
这些诗歌中,杜甫表达了对李白诗歌才华的赞赏与批评,表达了对李白人生遭遇处境的不平与担忧。
年龄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却然像仁厚的兄长,像爱才的导师,语重心长,关怀备至。
李白、杜甫第一次会面,是在天宝三载(744)夏天,当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
他们见面的地点是东都洛阳。
李白结束了供奉翰林的长安生活,路过洛阳,准备去梁宋(开封)一带游览。
不知道是什么机缘,已经在洛阳客居两年的杜甫,跟他见面了,并且一见如故,很快便相约同游梁宋。
显然,当时两人的心情都很不好。
李白因为喜欢饮酒,行为傲诞,得罪了高力士等玄宗身边的宠臣,玄宗李隆基也并不真正信任他——可能有担心嗜酒的李白泄露宫闱秘密的因素。
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自求还山。
文雅的说法是“赐金放还”,实际上就是给俩小钱打发他回家。
也就是说,李白“使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了,他入京时“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也沦为大话空言,他一切关于未来的蓝图化为泡影。
杜甫结束为期五六年的齐赵游历回到洛阳,两年时间里,最疼爱自己的姑妈和祖母相继去世。
可能其间家庭经济情况也走了下坡路,过惯公子哥生活的杜甫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这些情况,都反映到了杜甫写给李白的第一首诗《赠李白》中。
本事诗《李白与杜甫》原文及赏析
本事诗《李白与杜甫》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本事诗《李白与杜甫》原文及赏析【导语】:原文李太白1初自蜀至京师2.舍于逆旅。
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和故事_李白和杜甫共见过几次面
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和故事_李白和杜甫共见过几次面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有着“李杜”之称的李白与杜甫,作为占据中国古代诗歌史半壁江山的人物,后世不免将他们两人的文学成就拿来作比较。
而很多不了解历史全貌的人甚至会将其浅显的归类为对手,其实不然,除去文学成就外,两人的感情才是最具争议的话题。
纵观历史,李白与杜甫究竟是塑料友情还是真正的兄弟之谊呢?为何杜甫给李白写了那么多首诗而李白却只回了三首给他?一、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称“谪仙人”,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从小生活在胡人地区,又深受汉人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他豪迈、爽朗、狂放不羁的性格。
李白从18岁起来便有了入仕为官的想法,可碍于商人之子的身份,一直报国无门。
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时年25岁的李白离开蜀地,开始了他多年“仗剑走天涯”的生活。
在往后的日子里,李白一边游历大好河山,一边不断写信向朝廷自荐。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四十二岁的这年,终于迎来了生活的转机。
李白得到玉真公主与贺知章的推荐,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
可这段仕途生涯也并未持续多长时间,仅仅一年半李白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离开皇宫后,拿着唐玄宗赏赐的金子,李白又踏上了他的游历之路。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出生于河南巩县,他从小家境优越,使之有机会学习各种文化典籍,年仅七岁就能作诗。
开元十九年(731年),时年十九岁的杜甫就开始了他的游历之路,先后游历郇瑕、吴越等地。
和李白一样,杜甫也有着入朝为官的想法。
到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结束了他的游历生活,转赴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本以为能一举入仕,没成想却惨遭落第。
科举考试失败后,杜甫又接着开启了他的游历生活,并在齐赵一带一直定居了五年,中间还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千古名句。
二、李白和杜甫虽都生活在唐朝,但两人的年纪却相差了足足11岁,况且两人的生活环境也完全不同,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这就不得不说两人相似的成长经历与共同的爱好了。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李白诗人被誉为诗仙,杜甫诗人被尊为诗史,李白诗人杜甫诗人合称为李杜。
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李白和杜甫的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篇1李白诗人(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有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诗人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诗人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诗人一人。
李白诗人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诗人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人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诗人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人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诗人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诗人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人.的巨大影响。
杜甫诗人(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
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李白是唐朝乃至整个古代伟大的诗人,那么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下面是为你搜集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希望对你有帮助!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一个诗仙、一个诗圣,都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唐朝大诗人,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一个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一个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上下难分,文人相吸,他们之间一见如故的真挚友情也是名垂文学史的千古佳话。
李白与杜甫是在杜甫父亲的家中相识的,两个一遇便如知音般相见恨晚,当时的李白已经是声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不过是侵犯权贵被放至山林的默默无闻之辈,但是同为孤僻性格的两人却十分投缘,如同兄弟般珍惜彼此,一起喝酒作诗,十分畅快,在临行分别时还寄诗相赠。
杜甫的诗中表现出了对于李白的极其崇敬,对其诗文的评价也甚是贴切。
李杜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称为继伯牙子期之后的最佳友情了。
但是二人此次一别,就再也没有重逢过了。
也许是中国太大,又或许是二人结识已晚,显得李杜二人之间的交往过于短暂。
在此之后,深情的杜甫一直没有放下对于李白的想念,常于各处写下深刻牵挂的诗句。
而李白呢,他寄情于山河,步履不停,广交友人,而杜甫也成了他漫漫游历长河中的一瓢。
二人互相别无所求,两大才子能有机会相逢相识,便已是世间难得之事了。
李杜二人都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但李白寄情思与山水,四处游历,而杜甫却心系百姓疾苦,揭露暗政。
杜甫的天赋略微不如李,但他勤学严谨,依旧留下了许多不朽佳作。
李白简介李白古代的浪漫诗人,出生于公元701年,家世和出身不详,据说是在西域碎叶城出生的,后来跟着父亲到了绵州昌明。
关于他的高祖有说法是兴圣皇帝,也有人推测是唐太宗的兄弟。
李白五岁的时候开始识字读书,这其中还发生了铁杵磨针的故事。
李白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赋了,并接触到了道教,在游历过相邻周郡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因而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开始远游。
在路上,李白认识了孟浩然、李邕,并在安陆成亲。
从十五岁拜访高官和高人以来,心怀抱负的李白就一直希望自己的才华被人赏识,拜见一些王公大臣,但是都被拒绝了。
杜甫与李白之间的故事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以下是一些关于他们之间的故事:
1. 相遇相识:杜甫和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 年)的洛阳相遇,当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而杜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诗人。
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忘年之交。
2. 同游梁园:李白和杜甫一同游历梁园(今河南商丘),在这里他们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李白的《梁园吟》和杜甫的《赠李白》等。
3. 分离:天宝三载(744 年)秋天,李白和杜甫在山东兖州分别,李白继续他的游历生涯,而杜甫则回到了长安。
4. 思念:分别后,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一直没有减弱,他写下了许多诗歌表达对李白的思念和祝福,如《梦李白二首》等。
5. 重逢:在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和李白在江南重逢,此时李白已经因为参与永王幕府而被流放。
重逢时,两位诗人都已经年老体弱,但他们仍然互相鼓励和支持。
杜甫和李白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的诗歌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他们的友谊也成为了后人所传颂的美谈。
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祖籍为甘肃天水。
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李白五岁发奋读书始于是年。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
李白二十七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成就。
虽然他们的交往和友谊没有直接的历史记录,但根据他们的诗歌和传记,可以推断出他们之间可能有着一定的交往和相互欣赏。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迥然不同,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
但是,他们都以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因此他们可能在这个层面上有共同的语言。
在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常常是通过诗歌来建立的,因此李白和杜甫之间可能也有过一些诗歌酬唱和互相欣赏。
李杜互相写的诗
李杜互相写的诗摘要:一、李白与杜甫的简介1.李白2.杜甫二、李杜互相写的诗1.李白的《赠杜甫》2.杜甫的《赠李白》3.李白的《戏杜甫》4.杜甫的《怀李白》三、李杜互相写的诗的意义1.体现了两位诗人深厚的友谊2.推动了唐诗的发展与繁荣正文: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一段佳话。
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写下了许多关于对方的诗篇。
这些诗不仅体现了两位诗人深厚的友谊,同时也推动了唐诗的发展与繁荣。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丰富多样,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著称。
李白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以关心国家民生为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诗史”。
李杜互相写的诗中,李白的《赠杜甫》和杜甫的《赠李白》最为著名。
李白的《赠杜甫》中,他赞美杜甫的才华,将杜甫比作“词源如海”、“笔力千钧”。
而杜甫的《赠李白》中,他称赞李白的诗歌具有“千秋万古为留待”的价值,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白的钦佩之情。
此外,李白还写了一首《戏杜甫》,以幽默、风趣的笔调调侃杜甫。
而杜甫则写了一首《怀李白》,表达了自己对李白诗歌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李白的怀念。
总的来说,李杜互相写的诗不仅体现了两位诗人深厚的友谊,同时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李白杜甫的交往与情谊
李白杜甫的交往与情谊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李白、杜甫的交往与情谊知音故事——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又是交情深厚的好友,他们的友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人传诵的佳话。
唐天宝三年(744)春夏之交,李白与杜甫在洛阳初次相遇,当时李白44岁,杜甫33岁;李白已经名满天下,杜甫还默默无闻。
这年秋天 , 两人相约共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并在这里遇上了另一位诗人高适。
唐代三位了不起的诗人聚在一起,浪游痛饮,畅谈古今,抒怀遣兴,实在是人间不可多得的奇遇。
次年秋天,李、杜两人又结伴游历了齐鲁(今山东)。
这几后,他们再也没有重逢,只是通过诗歌来述说彼此间的友谊和思念。
特别是杜甫,赠李白及怀念李白的诗,留传到今天的还有十多首。
在杜甫抒发友情的作品中,这些诗是写得最为动人的,几乎每一篇均堪称名作。
在李白和杜甫的交往中,首先,我们看到年龄的差异、诗坛地位的高低,一点也没有成为两人间“知音”的阻碍。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是杜甫写两人在一起时亲如兄弟的情形;“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这是杜甫写李白喝酒时可爱的样子。
而李白在表示想念杜甫时,感觉独自饮酒唱歌了无情趣,“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真诚的友谊建立在“知音”的基础上,它不会因为友人遭遇世人的鄙弃而改变。
“安史之乱”中,唐肃宗李亨与他弟弟、永王李璘因权力之争而兵戎相见,李白参与了李璘的军事行动,在李璘失败后成为阶下囚,继而流放夜郎(今贵州)。
在一般人看来,李白此时是一名罪犯,倒霉全是自找的。
但杜甫仍然对李白保持着信任,并且充满同情。
他在《天末怀李白》诗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里“文章憎命达”,意思说有才华的人总是命运多舛;“魑魅喜人过”意思说心思恶毒的小人总是喜欢利用别人的过失加以陷害,对李白的遭遇有十分清醒的理解。
杜甫与李白的故事
杜甫(712年~770年),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
李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此自称青莲居士。
唐代两位顶级诗人,一位“诗圣”,一位“诗仙”,创造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诗歌文学。
两位大诗人一生都曾游遍祖国的奇山秀水,从大自然中汲取了无尽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激情。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至天宝四载(745年)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
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
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
”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
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
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
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与李白意气相投。
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在一起的一段日子里,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分手后,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整理的李白与杜甫关系,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更多相关资料尽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
杜甫在成都做节度使严武的幕客时,生活还算安定。
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这时他们阔别已经十多年了。
想起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好时光,杜甫总感慨不已,颇为怀念。
如今正是仲春时节,蓉城景色秀美,心旷神怡,李白若能来此同游,那该是何等美事。
一代豪放的诗仙,在这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将栖息于何处?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提笔做诗,写了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开头四句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在诗中对李白是这样赞许的:庾信的诗清新而不俊逸,鲍照的诗俊逸而不清新,而李白的诗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风实在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但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
李白与杜甫饮酒作别的诗句
李白与杜甫饮酒作别的诗句
李白与杜甫饮酒作别的诗句《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
744年,李白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当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开封)之间。
两位大诗人终于在梁宋间相会、携手同游。
不久后分手。
745年春,李白与杜甫又在鲁郡(今山东兖州)重逢,同游齐鲁。
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
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
杜甫因排行老二,所以诗题中称他为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离痛饮离别已经没有几天了,我们一起登临赏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我们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再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逢,重新在一起开怀畅饮。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眼前的泗水秋波荡漾,天边的海色映亮了
远山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离别之后,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现在且痛快淋漓地饮尽手中的酒杯吧!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同样珍视他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的家里相识,两人不仅有诗歌的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
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两人可谓一见如故。
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
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应是很投缘的。
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
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评价甚恰。
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大杜甫11岁,他们常以诗相赠.他们的友谊纯净如水!《杜甫诗集》可以见到10来首,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
但李白写给杜甫的,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就此也可以想见两个伟人曾经的关系。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
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
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
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
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天宝十五载,李白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行动,被唐中央王朝所疾视。
此时的李白是孤独而落魄的,但是,却有一个人,对李白的认识和崇敬并没有随着朝中的舆论而改变。
他写诗为李白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
他说“处士祢衡后,诸生原宪贫。
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意思是李白之下庐山从永王,乃是为生活所迫要讨碗饭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说的是如苏武欲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追随永王也并非是其心甘情愿的,乃至于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李白和杜甫的合称是什么
李白和杜甫的合称是什么李白与杜甫合称什么?李白和杜甫合称为“李杜”,有的人为了区分李商隐和杜牧,也称他们为“大李杜”。
李白的诗词创作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在他注重表现英雄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进行细致的描写。
洒脱的气质、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和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抒情风格的鲜明特征。
杜甫的诗风主要为沉郁顿挫,但早期也有浪漫主义的作品,如《登岳》,诗歌特色有重视叙事,炼字炼句,对仗整齐等。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
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李白的人物评价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
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
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忆李白》)李白杜甫合称什么?李白和杜甫的合称是“李杜”。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世人评价韩愈对李白杜甫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
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李白他被后人誉为什么和杜甫合称"李杜?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人,杜甫被后人誉为诗人。
李白与杜甫初次相见是什么样子
李白与杜甫初次相见是什么样子李白与杜甫都是诗人中的名人,他们有什么羁绊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李白与杜甫吧。
李白与杜甫初次相见是什么样子如果友谊可以贩卖,那么一生的友谊该卖多少钱?对于“大李杜”来说,只是一次面,一碗酒钱。
杜甫初次相遇李白就认定了他是自己一生的知己,即使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酒有知己,对于他来说,人生也足矣了!杜甫和李白李白和杜甫只见过一两次面(次数有争论),就成了一生的知己,绯闻一直流传至今,但历史公认的是,两人是纯洁的男男关系。
杜甫曾在诗中描写过他们初次相识的情形: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认识的时候,是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正因触怒权贵被驱出朝廷,诏许还乡,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在当时很看重杜甫的真诚情谊,他们一见如故,赋诗作歌、亲同手足。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他们同床共游,是二人深情厚谊的写照。
李白大杜甫11岁,当时他已经是诗名远扬的人物了,但他不仅是诗人,还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而杜甫当时还默默无闻,应该算是小鲜肉遭遇了大叔,虽然之前他没有见过李白的庐山真面目,但一直在心里对李白这个人非常崇敬,对李白的诗也评价甚高,在《春日忆李白》中,杜甫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性格豁达不羁,认识杜甫后也并没有在他面前倨傲,互相切磋诗艺,“曾有观点认为,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中,“浮去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与李白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句式相似,视野比以前更开阔了。
于是后人猜想,李杜相处的那段时间里,李白帮杜甫改诗。
虽然这一观点有待确认,但我觉得两个同样喜爱诗歌创作的人在一起谈诗论文,肯定会互相切磋。
认识后,两人喝酒论文,李白的诗歌造诣必定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白当时又是诗坛泰斗,诗歌自成一体,作诗经验也比杜甫丰富,所以他会指导杜甫修改诗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以下是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白帝下江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简介
李白杜甫白居易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白居易(772年-846年),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白与杜甫到底相遇几次
李白与杜甫到底相遇几次?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正蹭蹬不遇的杜甫。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人人赞誉;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但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一见如故,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亲如兄弟。
同年秋,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这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著名边塞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翌年即天宝四年(745)秋,李白与杜甫在东鲁(齐州或兖州)第三次会见。
此次李白是从任城赶过去的。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而杜甫则返回京城长安。
此后十余年,他俩就似乎再也没见过面了。
李白死后,杜甫又写诗悼念他,并给予他崇高的评价。
(可奇怪的是,李白在其诗文中似乎从未提及过杜甫。
)但是,前些年学界又有了新的看法:郁贤皓在耿文的基础上认为,李杜初次会面的地点,不在洛阳而在梁宋之间;“齐州之会”是“又一次诗坛两曜与众星相聚的盛会”。
王辉斌亦认为,李白在天宝三年春赐金还山后,即于夏秋之际在梁宋与杜甫初次见面。
这些类似的看法,是李杜只见过两次面。
他们在洛阳初次相见后,便偕同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了。
这就把第一次和第二次并到了一起;后面那一次则没有问题。
而刘友竹又认为,文学史上所谓的大唐“齐州盛会”,其实并不存在。
康怀远则认为,李白与杜甫于天宝末年(即公元756年前后),在京城长安还见过一次面。
那便是他们的“第四次握手”了。
于是,对李白与杜甫的见面次数,学术界就出现了一次、两次、三次、四次4种看法。
李白为什么害了杜甫一生
李白为什么害了杜甫一生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的诗歌风格和人生境遇有着很大的不同。
李白潇洒豪放,喜欢饮酒作诗,游历天下;而杜甫则深沉忧郁,关心国家民生,以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呼吁。
然而,尽管两人在诗歌创作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立场,他们之间却也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李白害了杜甫一生。
首先,李白的成功给了杜甫很大的压力。
李白的诗歌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备受推崇。
而相比之下,杜甫的诗歌却并不为人所重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远不及李白。
这种巨大的差距无疑给了杜甫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在诗歌创作上感到自卑和无力。
他常常感叹自己的才华无法与李白相比,这种自我否定的心态无疑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李白的行为也间接地给杜甫带来了困扰。
李白酗酒放荡,游手好闲,他的不羁行为无疑给了杜甫很不好的影响。
杜甫曾经在诗中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这句诗反映了李白的放荡不羁,而这种行为无疑给了杜甫很不好的示范,使他在生活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杜甫在诗中也曾经写到自己的生活困顿和不幸遭遇,这种困顿和不幸无疑与李白的行为有一定的关联。
最后,李白的成功也使得杜甫在求官方面遭遇了一些挫折。
在唐代,文人要想得到官职,往往需要通过文学才华来获得皇帝的赏识。
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备受推崇,他因此得到了一些官职和荣誉。
而相比之下,杜甫的诗歌却并不为人所重视,他在求官方面遭遇了一些挫折。
这种差距无疑给了杜甫很大的打击,使他在求官方面遭遇了一些困难。
综上所述,李白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杜甫很大的压力,使他在诗歌创作和生活中遭遇了一些困扰。
李白的放荡不羁行为也给了杜甫不好的示范,使他在生活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李白的成功也使得杜甫在求官方面遭遇了一些挫折。
因此,可以说李白害了杜甫一生。
虽然这种害并不是故意的,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杜甫的一生。
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也反映出了文学创作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
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
那年三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位诗人相见。
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
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
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
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境内),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抱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中的《国风》与《离骚》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