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检测2.4《全球气候变化》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人教版)练习:2.4全球气候变化_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基础夯实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据此完成第1~2题。
1.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利大于弊2.A,完成第3~4题。
(导学号51340039)3.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情况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4.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4.C,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1.1~1.5 1.6~2.0(3)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能力提升据国际文传电讯报道,除了大气中CO2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外,封存于北极海底的甲烷由于冰层融化而被大量释放,题。
6.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7.近百年来,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②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③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④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大气热量A.①②B.③④C.①③7.C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4《全球气候变化》4 Word版含答案
2.4 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类型的判读(测)(解析版)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2.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答案C C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
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
据此回答3-4题。
国家孟加拉国印度马达加斯加尼泊尔莫桑比克气候变化脆弱1 2 3 4 5性指数排名国家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167 168 169 170 171性指数排名3.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A.台风天气B.干热天气C.寒潮天气D.暴雪天气4.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A.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答案B D图2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2完成5~6题。
5.该地冬季主要受A.东北信风的影响B.东南信风的影响C.西风的影响D.极地东风的影响6.利用典型的农产品,该地可发展的工业是A.甘蔗制糖B.蚕丝纺织C.甜菜加工D.葡萄酿酒答案C D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4 全球天气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据历史资料记录,黄河流域从前有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天气情况可能是 (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解析:本题是依照所供应的地理现象,反推气温特色。
由于象、水牛和竹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动植物,所以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必然比现在高,降水也比现在多。
答案: D2.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由于 ( )A. 吸取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C.强烈吸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经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解析:本题观察了二氧化碳以致全球变暖的原理。
二氧化碳之所以能以致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自己虽不能够直接吸取好多的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但是却能强烈吸取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尔后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能量反射给地面,进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答案: C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涨、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碰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忧的国家是 ( )A. 中国B.印度C.印度尼西亚D.南非解析:本题本质观察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形地势方面的地理特色。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涨,沿海低地首当其冲,中国、印度、南非诚然都是沿海国,但是他们好多国土的地势其实不很低。
而关于国土主要由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来说,海平面的上涨必然淹没其特别多的国土面积。
答案: C4.19 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 )A. 颠簸下降现象B.颠簸上涨现象C.变化平稳D.变化不定第1页/共8页解析: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40 年代,是世界天气增暖的时期; 20 世纪 40 年代此后,全球天气逐渐变冷;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渐上涨,并呈加速态势;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明显超出 20 世纪 40 年代,地球天气进入近来 1 000 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
2.4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1.读近百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图,回答下题。
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B. 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C. 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D. 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2.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回答下列各题。
29. 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A. 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 合理开发水能D. 积极植树造林30.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A. 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 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C. 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 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3.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A. 气候变暖B. 酸雨危害C. 风速加大D. 降水变化4.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对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助长作用显著,增产达10%~50%。
然而,这种助长作用,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
下图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05年)。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2.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④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3.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A. 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普遍降低B. 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量明显增加C. 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D. 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5.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的波动,总体上气温呈上升趋势。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4【同步练习】《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1.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没有明显变化B.气候变化主要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距今两亿年以来全球气候一直在变暖D.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为()A.海南岛的面积会增大B.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上升C.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以南偏移D.温带季风区将变得更加湿润4.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①剧了风暴潮灾害②加大了洪涝威胁③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徙④引发海水入侵⑤引发土壤盐碱化⑥海岸侵蚀加剧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④⑥5.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20年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正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上升。
下列措施中,对缓解其山顶冰雪融化可行的是()①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②改善能源结构,利用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④实行人工造雪,增加储冰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下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图中字母所示环节中,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最关键的环节是()A. AB. BC. CD. D8.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B.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C.开展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湿地调节功能D.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读“北极冰层变化图”(2019年~2019年),完成1~2题。
1.北极冰层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植被增加B.全球变暖C.洪涝灾害D.北极开发2.为遏制北极地区冰层变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B.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C.实行人工降雪D.增加矿物燃料的使用量答案:1.B 2.B3.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A.逐步变暖B.先暖后冷C.逐步变冷D.先冷后暖答案:B下图是“1992年和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4~5题。
4.1992年至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5.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答案:4.D 5.A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7.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答案:6.B7.C8.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雪线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
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主要原因有()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③大量燃烧化石能源④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⑤过度砍伐森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③⑤答案:D个巨大的冰山正在逐渐瓦解。
这个巨大的冰山名为PII-2019,原本是皮特曼冰川(Peterman Glacier)的一部分,但是在今年7月中旬和母体分离开来。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4《全球气候变化》1 Word版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规律是(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D.海平面下降解析:第1题,植物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植物的生长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植物生长越快,该树木年轮由里到外,依次是“疏—密—疏”,说明该树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温暖—寒冷—温暖的交替过程。
第2题,M时期树木年轮变密,反映该阶段气温变低,故引起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
答案:1.A 2.D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极海冰范围达到自卫星时代以来历史第二低水平,表明全球变暖的速度已超乎我们的想象。
由于北极海冰大量融化,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丹麦B.日本C.巴拿马D.加拿大4.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B.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解析:第3题,如果西北通道通航,往来于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船只就不必再通过航程较远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经济收入将减少。
第4题,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减少,温带的范围向阿拉斯加高纬度扩展,会导致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
答案:3.C 4.B5.(2012·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我国科学家发现长江源冰川30年来退缩了约1000米。
其主要原因是( )A.臭氧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气候严寒答案:B6.(2012·山东省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检测学习专用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检测一、选择题读近百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2.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5~6题。
5.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6.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读下图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7~10题。
7.图中正确代表近年来CO2增长曲线的是( )A.A B.BC.C D.D8.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增多③热带雨林的破坏④人口的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②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③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④加强国际间合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 ℃~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精校版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检测2.4《全球气候变化》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B.保护雨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C.内陆国家距海遥远,不必考虑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暖的影响D.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变暖解析:防治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合作,内陆国家和高纬度国家也不例外。
保护雨林可以大量吸收CO2,降低其含量。
全球变暖可能使高纬度部分地区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但却使低纬度地区降水减少,农作物减产。
答案:B读“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示意图”,回答2~4题。
2.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地面下沉D海水膨胀解析:除地面下沉外,其余三个选项都与图瓦卢举国成为“环境难民”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变暖。
答案:B3.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明显的侵蚀作用,如果只考虑这一因素,图瓦卢3~5月份哪一方向的海岸受侵蚀最严重()A.东北岸B.东南岸 C.西北岸D.西南岸解析:3~5月份图瓦卢盛行东南风,使海浪吹向西北,造成图瓦卢岛屿的东南岸易受侵蚀。
答案:B4.气候因素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A.减缓工业化进程B.援助发展中国家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停止使用煤炭,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解析:控制海平面上升的主要适应对策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C5.下图所示曲线反映的城市绿地具有的一项()A.防风固沙,降低沙尘暴的发生频次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D.美化环境,减弱噪音解析:四个选项都是绿地的功能,但与图中COZ浓度变化有关的只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答案:B6.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氟氯烃、一氧化碳等都被称为温室气体,其共同的原因是( )A .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 .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能量C .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 .温室气体相互反应放出能量解析:温室气体通过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全球气候变化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A. 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B. 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C. 甲海拔比乙低D. 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迎风地带2.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受大气干湿状况的影响,干燥状况下约为0.98℃/100米,湿润状态下约为0.65℃/100米。
读某区域地形图(左图)和地形剖面图(右图),若右图所示②地1月、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15℃,则①地7月与1月平均气温年温差最有可能为()A. 6℃B. 9℃C. 16℃D. 20℃3.当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印度半岛盛行()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4.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A. 盛行西风东北信风B. 东南季风极地东风C. 东南季风盛行西风 D. 西南季风盛行西风5.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2)神舟十号飞船于2019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飞船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
对接轨道为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其所在的大气层()A. 位于Ⅱ层顶部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 最低气温约为-80℃D . 最高气温约为40℃6.依据大气运动及气温变化不同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三层,12千米以下称为对流层。
形成该层大气气温垂直递减变化的原因为()A.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B. 该层大气主要热量直接源于地面辐射C. 该层大气主要热量直接源于太阳辐射 D. 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7.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8.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特有B. 雨热同期C. 盛夏伏旱D. 冬雨夏干(2)b地肯定位于()A. 北半球大陆东岸 B. 北半球大陆西岸 C. 南半球大陆东岸 D. 南半球大陆西岸(3)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A. a—b—cB. b—c—aC. c—a—bD. c—b—a9.读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 2.4 全球气候变化
第4课全球气候变化测控导航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66页)(2011长春模拟)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
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
据此回答1~2题:1.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2.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1.D 2.B 第1题,从材料描述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两图所示现象均与全球变暖有关。
第2题,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 ℃~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据此回答3~5题:3.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D.从全球看,利大于弊5.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 )A.高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B.低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减少C.各种能源、电力的生产都会受到制约D.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解析:3.C 4.A 5.D 气候变暖可导致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可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会影响煤炭工业的发展。
(2011安庆模拟)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
读图,回答6~7题:6.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7.图甲所示季节里( )A.黄河下游地区正在收摘棉花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解析:6.A 7.C 第6题,从经纬度和风向可知该地有时受西北风影响,有时受高压影响,结合选项可知为地中海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
B.保护雨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C.内陆国家距海遥远,不必考虑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暖的影响
D.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变暖
解析:防治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合作,内陆国家和高纬度国家也不例外。
保护雨林可以大量吸收CO2,降低其含量。
全球变暖可能使高纬度部分地区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但却使低纬度地区降水减少,农作物减产。
答案:B
读“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示意图”,回答2~4题。
2.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地面下沉D海水膨胀解析:除地面下沉外,其余三个选项都与图瓦卢举国成为“环境难民”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变暖。
答案:B
3.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明显的侵蚀作用,如果只考虑这一因素,图瓦卢3~5月份哪一方向的海岸受侵蚀最严重()
A.东北岸B.东南岸 C.西北岸D.西南岸解析:3~5月份图瓦卢盛行东南风,使海浪吹向西北,造成图瓦卢岛屿的东南岸易受侵蚀。
答案:B
4.气候因素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A.减缓工业化进程
B.援助发展中国家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停止使用煤炭,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
解析:控制海平面上升的主要适应对策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C
5.下图所示曲线反映的城市绿地具有的一项()
A.防风固沙,降低沙尘暴的发生频次
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D.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绿地的功能,但与图中COZ浓度变化
有关的只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答案:B
6.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氟氯烃、一氧化碳等都被称为温室气体,其共同的原因是( )
A .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B .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能量
C .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 .温室气体相互反应放出能量
解析:温室气体通过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C
7.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
①全球地表径流增多 ②海洋蒸发量减弱,降水量增加 ③海水温度增高膨胀所至 ④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解析: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但直接原因却是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
要求在审题过程中注意题干中的叙述。
答案:A
读下图,回答第8~10题。
310320
330
340
350
360
370
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年CO 体积分数(10)
2-6
全球大气CO 体积分数变化曲线
2a
-0.6-0.4
-0.2
0.0
0.2
0.4
0.6
1850190019502000气温变化(℃)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
b
气温变化(℃
)
0年气温变化曲线
8.20世纪60年代后:
A 、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 、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 、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 、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9.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D、近三十年,大气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10.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答案:8.AC9.BD10.AD
解析:第8和9小题,通过读图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第10小题,读图a、b可以得出全球大气CO2体积分数在持续增加,目前全球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随着温度的增加,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从而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同时由于温度的增加,还会使部分极冰融化,格陵兰岛冰盖面积不断减小。
黄河三角洲向海洋继续推进与水土流失的程度、水流、水量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升高无关,大气层频发强磁暴与太阳活动有关,与气温升高也无关。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1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答案:11.D12.B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1880—1900年气温变化幅度约为0.4℃, 1920—1940年气温变化幅度约为0.54℃, 1958—1978年气温变化幅度约为0.2℃,1978—1998气温变化幅度约为0.7℃。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A项的因果关系错误。
根据水平衡原理,全球的平均降水量应是不变的,所以C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大陆冰川面积缩小,因此D也是错误的。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
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
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
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了目前的9000对左右。
(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
(2)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除资料中显示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方面?
(4)你认为如何来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总结,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全球变暖。
(2)人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大量地毁坏森林植被。
(3)引起积温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引起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4)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减少排放,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也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加快沿海地区防护堤坝的建设,防止海水人侵;还可以有计划地培育、改良农作物的品种,以适应逐渐变化的气候环境。
14.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所示十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是________.最小的亚洲国家是是________。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是____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是___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52.2%、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其主要的原因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大气中CO。
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以下哪个城市带来较大的影响()A.北京B.上海C.太原D.兰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既要仔细读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又要结合题干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答案:(1)欧洲北美洲亚洲
(2)美国印度
(3)中国煤炭
(4)法国核电所占比重大
(5)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过度破坏森林
(6)产生温室效应,世界气候变暖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