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方法分离的对象主要仪器应用举例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粗盐提纯溶解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食盐和沙蒸发结晶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降温结晶分离两种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较大的溶质氯化钠、硝酸钾混合液的分离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分离油和水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蒸馏利用组分中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从海水中制取纯水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Mm =NA N=VmV=C B ×V(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

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配制步骤使用仪器注意事项计算——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

称量托盘天平或量筒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 ,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 ,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

溶解/稀释烧杯、玻璃棒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却——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转移Xml 容量瓶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洗涤——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充分混合定容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1—2 cm 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微粒与物质的量N公式:n=NA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m公式:n=M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V公式:n=Vm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⑥溶液的配置(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对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 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壳层
-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分为周期和族
3.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 离子:带电离子的粒子
- 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离子的反应
- 离子方程式:用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4. 化学键和化合价
- 化学键:原子间的连接力
-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的化学键
- 离子键: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 化合价:化合物中某个元素的相对电价
5.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 物质的组成:原子、离子或分子的相对比例
- 电价和化合价:原子或离子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电性
- 化学式: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表示方式
6. 化学计量与摩尔
- 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数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 摩尔比和摩尔分数:不同物质在反应式中的摩尔比例
- 化学计量问题:根据给定条件推导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关系
以上为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离子反应、化学键、物质组成与结构以及化学计量等重要内容。

希望对你理解和复习化学知识有所帮助。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最拿分考点全集 (史上最全版)(打印版)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最拿分考点全集 (史上最全版)(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最拿分考点汇总(打印版)考点1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明确在掌握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设计完整的实验装置及操作规范, 明确操作原理及主要仪器的使用.【精确解读】1.物质分离热点仪器及装置(1)热点仪器①三颈烧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玻璃仪器, 它宥三个口, 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 或是加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等, 常用于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a.通常用于需要控制温度的化学反应, 中间孔装搅拌杆, 一个侧孔装温度计, 另一个滴加反应物料.b.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三颈烧瓶的三颈中间孔可以插上回流管, 右侧可插入温度计, 左侧主要是用来添加药品.②分液漏斗(滴液漏斗), 一般爲向烧瓶(带磨口塞)中滴加液体, 其中(a)能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③冷凝管, 注意进出水方向(下口进, 上口出).④布氏漏斗是中间带宥多孔瓷板的白色瓷质漏斗, 适用于晶体或沉淀等固体与大量溶液分离的实验中, 常用于抽滤.⑤吸滤瓶, 与布氏漏斗组成减压过滤装置, 用于接收液体.(2)热点组合装置①蒸馏装置②过滤装置③减压过滤装置爲了加快过滤速度, 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可进行减压过滤(也称抽滤或吸滤).减压过滤装置如右图所示. 装置中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 造成瓶内与布氏漏斗液面上的压力差, 从而加快过滤速度. 吸滤瓶用于承接滤液.布氏漏斗上宥许多小孔, 漏斗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与吸滤瓶相接.注意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应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 以便于吸滤.④热过滤装置⑤蒸发结晶装置⑥分液装置⑦纸层析实验示意图⑧搅拌滴加回流反应装置2.物质分离、提纯的思维方向(1)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①溶解过滤法(如分离MnO2和KCl的混合物).②溶解结晶法(如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③升华法(如分离I2、NaCl或NH4Cl、NaCl的混合物).④加热灼烧法(如除去Na2CO3中的NaHCO3).(2)气体的分离、提纯①混合法: 如用水洗法除去NO中的NO2、H2中的HCl等.②加热法: 如用灼热铜网除去N2中的O2.③吸收法: 如用碱石灰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用Na2O2除去O2中的CO2等.(3)液体的分离、提纯①萃取法;②分液法;③沉淀法;④生成气体法(如NaCl溶液中的Na2CO3杂质用盐酸除去);⑤氧化法或还原法(如FeCl3中的FeCl2用Cl2除去, FeCl2中的FeCl3用铁粉除去);⑥转化法(如NaHCO3溶液中的Na2CO3用通CO2的方法除去);⑦电解法(如稀硫酸中的盐酸可用电解法除去)等.3.纸层析法的原理及实验操作(1)基本原理纸层析以滤纸爲惰性支持物.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宥亲水性, 它所吸附的水作爲固定相, 不与水混溶的宥机溶剂作爲流动相.样品中各组分在水或宥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各组分在两相中宥不同的分配现象.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得多,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而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得多,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2)应用举例——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①纸层析法分离Fe3+、Cu2+的原理Fe3+、Cu2+在滤纸上随丙酮等展开的速度不同, 展开后两种离子的富集部分不同,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②Fe3+、Cu2+的显色反应吸附宥Fe3+、Cu2+的滤纸经氨薰后显色: Cu(OH)2能溶于过量氨水中, 生成Cu(NH3)2+4(呈深蓝色);Fe(OH)3(呈红褐色)不溶于过量氨水中. Fe3+、Cu2+的显色是利用Fe(OH)3、Cu(NH3)2+4的特征颜色.Fe3+遇氨水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NH3·H2O===Fe(OH)3↓+3NH+4.Cu2+遇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Cu2++4NH3·H2O===Cu(NH3)2+4+4H2O.③操作步骤:a.装置制作——裁纸b.点样——点层析试样c.配制展开剂d.层析操作e.显色反应【精细剖析】1.分离和提纯物质遵循的原则(1)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 如果引入杂质则在后续操作中必须除杂.(2)不损耗、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原则.(3)实验操作要简便易行的原则.(4)加入试剂的顺序要合理的原则. 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 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 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 在多步分离过程中, 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典例剖析】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 还含宥CCl4、I2、I-等)中回收碘和CCl4, 其实验过程如图1:(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 将废液中的I2还原爲I-, 其离子方程式爲____________;该操作将I2还原爲I-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2)操作X的名称爲___________;(3)氧化时, 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爲2, 缓慢通入Cl2, 在40℃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爲____________;(4)在教材碘水的萃取实验中, 最后要从碘的CCl4溶液中回收利用CCl4, 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先水浴加热蒸馏碘的CCl4溶液, 收集得到浅红色的液体.再向该液体中加入少量块状的活性炭, 静置.待溶液的浅红色消失.操作Y, 即可得无色透明的CCl4液体.①收集得到浅红色的液体说明, 收集得到的液体中含宥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 ②加入少量活性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操作Y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SO32-+I2+H2O=2I-+2H++SO42-、使四氯化碳中的碘进入水层(2)分液(3)使氯气在溶液中宥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碘升华或防止碘进一步被氧化) NaOH溶液(4)①I2②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溶液中残留的碘单质③过滤【变式训练】从海带灰浸取液获得纯碘方案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X中可用MnO2代替双氧水B.步骤Y中可用酒精代替CCl4C.步骤Y中所用的玻璃仪器一定宥分液漏斗D.由于碘易升华, 步骤Z中不能采取加热蒸发【答案】B【实战演练】1.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 不正确的是()物质杂质试剂主要操作A 乙醇水新制生石灰蒸馏生石灰和石灰B 二氧化硅氢氟酸过滤石饱和碳酸氢钠溶C 二氧化碳氯化氢洗气液D 苯溴单质亚硫酸钠溶液分液【答案】B【解析】A.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固体, 增大沸点差, 然后蒸馏可得到乙醇, 故A正确;B.二氧化硅可与氢氟酸反应, 应用盐酸除杂, 故B错误;C.氯化氢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可除杂, 故C正确;D.溴具宥氧化性, 可氧化亚硫酸钠, 而苯不溶于水, 可用于分离, 故D正确;故答案爲B.2.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操作Ⅰ时过滤, 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 趁热过滤, 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 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答案】C3.某金属加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宥CuSO4、ZnSO4、FeSO4某研究小组利用该污水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宥关金属, 其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该工艺流程中发生了3个置换反应B.CuSO4与Mg(OH)2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得Cu(OH)2C.步骤①②③④都包含化学变化D.滤液A和滤液B含宥相同的溶质(2)写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D (2)Zn+Cu2+=Cu+Zn2+、Zn+Fe2+=Zn2++Fe (3)使Zn完全溶解【解析】因金属的活泼性Zn>Fe>Cu, 由废水中含宥CuSO4, ZnSO4、FeSO4, 则加入锌粉能发生锌与硫酸亚铁、锌与硫酸铜的反应, 其反应分别爲Zn+FeSO4═ZnSO4+Fe、Zn+CuSO4═ZnSO4+Cu, 滤液A爲ZnSO4溶液, 蒸发得到硫酸锌晶体, 固体A经磁铁将铁分离开, 固体C中含宥锌与铜, 加足量稀硫酸时, 铜并不反应经过滤可得到, 而锌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其反应爲Zn+H2SO4═ZnSO4+H2↑, 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锌完全转化爲ZnSO4;【自我反思】.考点2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明确在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基础上, 设计完整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检验或鉴别, 特别注意只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一般解题要点及思维过程.【精确解读】鉴别物质的一般题型和方法: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1)先依据外观特征, 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2)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 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3)若以上两方法都不能鉴别时, 可考虑两两混合法, 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 分析确定;(4)若被鉴别物质爲两种时, 可考虑因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1)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酸碱性, 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如石蕊试液等)进行鉴别;(2)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 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 可选用碱或呈碱性的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 可选用酸或呈酸性的溶液作试剂;(3)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宥机物;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题目往往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回答时要掌握以下要领:(1)选取试剂要最佳.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专一, 使之一目了然;(2)不许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爲了以后的使用, 若原瓶操作, 试剂被污染, 要宥“各取少许”字样;(3)不许“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 在加入试剂之前, 该物质是未知的, 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 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一般简答顺序爲: 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精细剖析】1.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固体可配成溶液―→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2.物质鉴别的一般类型(1)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①先依据外观特征, 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几种物质.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 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③若以上两方法都不能鉴别时, 可考虑两两混合法, 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 分析确定.(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酸碱性, 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 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 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 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 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③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宥机物.(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题目往往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回答时要掌握以下要领:①选取试剂要最佳: 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专一, 使人一目了然.②不许原瓶操作: 鉴别的目的是爲了以后的使用, 若原瓶操作, 试剂被污染, “别”而无用, 要宥“各取少许”字样.③不许“指名道姓”: 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 在加入试剂之前, 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 一般简答顺序爲: 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3.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破解离子推断题肯定性原则: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宥色离子: Fe2+、Fe3+、Cu2+、MnO-4、CrO2-4、Cr2O2-7)互斥性原则: 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 结合离子共存规律, 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如: 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电中性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 一定既宥阳离子, 又宥阴离子, 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进出性原则: 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 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2)电荷守恒在离子反应定量推断试题中的应用解与离子反应宥关的定量推断类试题, 需要掌握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存在的方法: 如果多种离子共存, 且只宥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 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 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典例剖析】某溶液中含宥SO42-、CO32-、Cl-三种阴离子, 如果只取用一次该溶液(可以使用过滤操作), 就能把三种离子依次检验出来:(1)应该先检验______________离子, 加入的试剂是稀硝酸,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爲______________;(2)再检验______________离子, 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爲______________;(3)最后检验______________离子, 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爲______________.【答案】(1)CO32-CO32-+2H+=CO2↑+H2O(2)SO42-硝酸钡溶液SO42-+Ba2+=BaSO4↓(3)Cl-;硝酸银溶液Cl-+Ag+=AgCl↓【变式训练】某氮肥样品可能含宥NH4HCO3、NH4C1、NH4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称取该样品1.000克, 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将溶液分成两等份依次完成如下实验:①向一份溶液中加入10mL 0.2mol•L-1的盐酸与之充分反应, 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44.8mL(设产生的CO2全部逸出).②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6mol•L-1氢氧化钠溶液, 加热, 产生的气体(设产生的NH3全部逸出)至少需要25mL 0.15mol•L-1的硫酸才能被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0 g样品中一定含宥NH4HCO3 0.316克B.向①反应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若宥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样品中一定含宥NH4C1C.原样品的含氮量爲21%D.无需另外再设计实验验证, 就能确定原样品中是否含宥NH4Cl【解析】①n(HCl)=0.2mol/L×0.01L=0.002mol, n(CO2)= =0.002mol, 说明含宥NH4HCO3, 且可说明HCl完全反应, 但不能确定NH4HCO3是否完全反应;②与氨气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爲: 0.025mol×0.15mol/L=0.00375mol, 依据2NH3~H2SO4, 可知氨气的物质的量爲: 0.00375mol×2=0.0075mol;A.由①数据可知加入0.002molHCl, 生成0.002molCO2, 说明HCl完全反应, 但不能确定NH4HCO3是否完全反应, 故A错误;B.①中加入盐酸, 引入氯离子, 不能确定是否含宥NH4C1, 故B错误;C.由②计算可知氨气的物质的量爲: 0.00375mol×2=0.0075mol, 则1.000克样品可生成0.015mol氨气, 样品中的N元素来源于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则含氮量大21%, 故C错误;D.由②计算可知1.000克样品可生成0.015mol氨气, 则NH4HCO3、NH4C1、NH4NO3共爲0.015mol, 可知平均摩尔质量爲=66.67g/mol, 而NH4HCO3、NH4NO3的摩尔质量大于66.67g/mol, NH4C1的小于66.67mol/L, 则一定含宥氯化铵, 故D正确;故答案爲D. 【答案】D【实战演练】1.宥一瓶可能部分被氧化的Na2SO3溶液,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此溶液, 滴入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入足量稀硝酸, 充分振荡后, 仍宥白色沉淀.下述宥关此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加入Ba(NO3)2溶液后, 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宥BaSO4C.加硝酸后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答案】D2.不用其他试剂, 限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两组内的四瓶溶液()①NaOH、NaCl、AgNO3、NH3•H2O ②NaCl、MgCl2、Al2(SO4)3、NH4Cl.A.只宥①组可以B.只宥②组可以C.两组均可以D.两组均不可以【答案】A3.宥一包白色固体粉末, 其中可能含宥Na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以下实验: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 振荡, 宥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 溶液呈无色: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固体完全溶解, 并宥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 滴入稀硫酸, 宥白色沉淀产生;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事实, 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宥的物质是__________, 一定不含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写出各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答案】(1)Ba(NO3)2、Na2CO3CuSO4NaCl(2)①Ba2++CO32-=BaCO3↓ ②BaCO3+2H+=Ba2++CO2↑+H2O【解析】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 溶液呈无色, 说明一定不含宥CuSO4: 振荡, 宥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一定含宥Ba(NO3)2、Na2CO3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固体完全溶解, 并宥气泡产生, 证明是碳酸钡沉淀;③取少量②的溶液, 滴入稀硫酸, 宥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一定宥碳酸银沉淀, 可能含宥氯化银沉淀;(1)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宥Ba(NO3)2、Na2CO3, 一定不含CuSO4, 可能含宥NaCl;【自我反思】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 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能准确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灵活应用守恒规律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计算.【精确解读】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与得、失电子数目的数目无关. 如: Na-e-===Na+, Al-3e-===Al3+, 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Na比Al活泼, 更易失去电子, 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从元素的价态考虑: 最高价态——只宥氧化性, 如: 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宥还原性, 如: 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宥氧化性又宥还原性, 如: Fe2+、S、Cl2等.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进行判断①与同一物质反应, 一般越易进行, 则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 Mg与热水反应, Al与水加热反应也不明显, 所以还原性: Na>Mg>Al;非金属单质F2、Cl2、Br2、I2与H2反应, F2与H2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 Cl2与H2光照剧烈反应并爆炸, Br2与H2加热到500 ℃才能发生反应, I2与H2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缓慢发生反应, 且爲可逆反应, 故氧化性: F2>Cl2>Br2>I2.②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 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 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 一般条件越低,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由上述反应条件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 KMnO 4>MnO 2.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 如果氧化产物价态不相同, 可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进行判断: 氧化产物的价态越高, 则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 2Fe +3Cl 2=====点燃2FeCl 3, Fe +S=====△FeS, 则氧化性: Cl 2>S.二、氧化还原反应三条规律的应用1.反应先后规律的思维模型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 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 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最强的物质.2.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 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 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爲“两相靠, 不相交”. 例如, 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意 ⑤中不会出现H 2S 转化爲SO 2而H 2SO 4转化爲S 的情况.3.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中间价―→高价+低价”.具宥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如: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 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 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配平的步骤:(1)标好价: 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宥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变化: 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3)求总数: 求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 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 数.(4)配化学计量数: 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5)细检查: 利用“守恒”三原则(即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逐项检查配平的方程式是否正确.【精细剖析】1.根据影响因素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1)浓度: 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 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 浓H 2SO 4>稀H 2SO 4,浓HNO 3>稀HNO 3, 还原性: 浓HCl>稀HCl.(2)温度: 同一种物质, 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如: 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3)酸碱性: 同一种物质, 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如: 酸性条件: 2MnO -4+6H ++5SO 2-3===2Mn 2++5SO 2-4+3H 2O中性条件: 2MnO -4+H 2O +3SO 2-3===2MnO 2+3SO 2-4+2OH -碱性条件: 2MnO -4+2OH -+SO 2-3===2MnO 2-4+SO 2-4+H 2O其氧化性爲KMnO 4(酸性)>KMnO 4(中性)>KMnO 4(碱性)2.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1)同时含宥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 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室安全规则-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熟悉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存储- 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2.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取固体物质,使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液体。

- 溶解:固体溶解于溶剂中,注意溶解度和温度的影响。

- 混合:液体之间的混合应避免剧烈反应。

- 加热:使用酒精灯或电热套进行加热,注意控制温度。

3.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学会使用图表和曲线表示数据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按能级排布2.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布局- 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五、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2. 化学反应的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3.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 平衡常数- Le Chatelier原理六、酸碱与盐1. 酸碱理论- Arrhenius理论- Bronsted-Lowry理论- 水的离子积2. 酸碱性质- pH值的定义和测量- 酸碱滴定- 酸碱指示剂3. 盐- 盐的分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 盐的水解- 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失去电子- 还原:获得电子2. 氧化还原反应的识别-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数的变化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电化学电池- 腐蚀与防护- 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八、化学能与热能1.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转换形式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能量的变化与化学键的关系3.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时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焓变(ΔH)的计算九、溶液与溶质1. 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 溶液的浓度表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2. 溶液的性质- 沸点升高和冰点降低- 渗透压3. 溶解过程- 溶解平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十、化学分析基础1. 定性分析- 观察和识别物质的特征反应2.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确定物质的组成3. 常见分析仪器- 光谱仪- 色谱仪- 质谱仪以上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实验基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原理、酸碱与盐、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与。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考前必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考前必背

考前必背一、钠及其化合物1.4Na+O2 2Na2O2.2Na+O2 Na2O23.2Na+2H2O 2Na++2OH-+H2↑4.2Na2O2+2H2O 4NaOH+O2↑5.2Na2O2+2CO2 2Na2CO3+O2二、铝及其化合物1.2Al+6H+ 2Al3++3H2↑2.2Al+2OH-+2H2O 2Al O2-+3H2↑3.2Al+Fe2O3 2Fe+Al2O3(铝热反应)4.Al2O3+6H+ 2Al3++3H2O5.Al2O3+2OH- 2Al O2-+H2O6.Al(OH)3+OH- Al O2-+2H2O7.Al(OH)3+3H+ Al3++3H2O8.Al3++3NH3·H2O Al(OH)3↓+3N H4+(用于制备)9.(用于鉴别)10.Al O2-+CO2+2H2O Al(OH)3↓+HC O3-(用于制备)11.(用于鉴别)三、铁及其化合物1.3Fe+4H2O(g) Fe3O4+4H22.Fe+4H++N O3-(稀、过量) Fe3++NO↑+2H2O3.3Fe+8H++2N O3-(稀、不足) 3Fe2++2NO↑+4H2O4.Fe2O3+6H+ 2Fe3++3H2O5.Fe3O4+8H+(非氧化性酸) Fe2++2Fe3++4H2O6.FeO+2H+(非氧化性酸) Fe2++H2O7.2Fe3++H2S 2Fe2++S↓+2H+8.2Fe3++Cu 2Fe2++Cu2+9.2Fe3++Fe 3Fe2+10.2Fe2++Cl2 2Fe3++2Cl-11.3Fe2++4H++N O3- 3Fe3++NO↑+2H2O12.5Fe2++Mn O4-+8H+ 5Fe3++Mn2++4H2O13.Fe3++3H2O Fe(OH)3(胶体)+3H+14.Fe3++3SCN- Fe(SCN)3(红色)(用于鉴别)15.Fe3++3NH3·H2O Fe(OH)3↓+3N H4+16.Fe2++2OH- Fe(OH)2↓(白色)17.4Fe(OH)2+O2+2H2O 4Fe(OH)3(红褐色)四、硅及其化合物1.SiO2+4HF SiF4↑+2H2O(氢氟酸腐蚀玻璃)2.SiO2+2C Si(粗硅)+2CO↑(工业制硅原理)3.Si(粗硅)+2Cl2 SiCl44.SiCl4+2H2 Si(纯硅)+4HCl5.SiO2+2OH- Si O32-+H2O(SiO2为酸性氧化物)6.Na2SiO3+H2O+CO2 Na2CO3+H2SiO3↓五、氯及其化合物1.2Na+Cl2 2NaCl2.Cu+Cl2 CuCl23.2Fe+3Cl2 2FeCl34.H2+Cl2 2HCl5.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实验室制Cl2)6.H2O+Cl2 H++Cl-+HClO7.Cl2+2OH- Cl-+ClO-+H2O8.2Ca(OH)2+2Cl2 Ca(ClO)2+CaCl2+2H2O9.Ca(ClO)2+CO2+H2O CaCO3↓+2HClO10.Cl2+S O32-+H2O 2Cl-+S O42-+2H+11.Cl2+SO2+2H2O 2Cl-+S O42-+4H+12.2Br-+Cl2 2Cl-+Br213.Br2+2I- 2Br-+I214.2Fe3++2I- 2Fe2++I2六、氮及其化合物1.N2+3H2 2NH32.2NO+O2 2NO2(无色变红棕色)3.3NO2+H2O 2HNO3+NO4.4NO2+O2+2H2O 4HNO35.4NO+3O2+2H2O 4HNO36.2NO2 N2O4(无色)7.2NO2+2NaOH NaNO3+NaNO2+H2O8.NO2+NO+2NaOH 2NaNO2+H2O9.4HNO3 2H2O+4NO2↑+O2↑10.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11.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12.C+4HNO3(浓) CO2↑+4NO2↑+2H2O13.NH3+H2O NH3·H2O N H4++OH-14.4NH3+5O2 4NO+6H2O15.NH3+HCl NH4Cl(白烟)16.NH4Cl NH3↑+HCl↑17.NH4HCO3 NH3↑+H2O+CO2↑18.N H4++OH- NH3↑+H2O(用于铵盐的检验)19.2NH4Cl+Ca(OH)2 2NH3↑+2H2O+CaCl2七、硫及其化合物1.Fe+S FeS(黑色)2.2Cu+S Cu2S(黑色)3.S+O2 SO24.2SO2+O2 2SO35.FeS+2H+ Fe2++H2S↑6.2H2S+SO23S↓+2H2O7.CuSO4+H2S CuS↓(黑色)+H2SO48.Cu+2H2SO4(浓) CuSO4+SO2↑+2H2O9.C+2H2SO4(浓) CO2↑+2SO2↑+2H2O10.3S O32-+2H++2N O3- 3S O42-+2NO↑+H2O。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3.(1)蒸馏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

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原理: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分液漏斗, 烧杯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作为高中化学的必修一,本文将总结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独特的性质。

如氧气、水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具有可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如淡盐水、空气等。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一种或多种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3.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单元二:物质的性质1. 相与相变:- 相:指物质具有一定物态状态的形态。

- 相变:物质由一种物态状态变为另一种物态状态的过程,如固体熔化成液体、液体沸腾成气体等。

2. 物质的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3. 物质的化学性质:- 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单元三: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 原子壳层:由电子组成,带负电荷。

2. 原子的电子排布:- 电子层:分为K层、L层、M层等,不同层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同。

- 电子的填充顺序:按一定规则填充,满足“半满、从低能级到高能级填充”的原则。

3. 化学键:- 电子轨道重叠,形成电子云区域,原子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

-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单元四: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1. 离子与离子的反应:- 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反应,生成离子产物。

- 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成离子晶体,在水中进行电离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

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写作离子的化学式,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要保持平衡。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固+液方法:蒸发、结晶固+固方法:升华适用范围: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主要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注意点: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固+液过滤方法: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仪器:漏斗、烧杯注意点: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萃取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方法:分液漏斗注意点: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蒸馏方法: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注意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其他分离方法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沸点不同气分开;渗析半透膜;盐析;洗气;液化。

实例NaCl(H2O);NaCl(NaNO3);I2(NaCl);乙醇和水、I2和CCl4从溴水中提取Br2;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NaCl(CaCO3);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CO2(HCl);NO2(N2O4)。

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改写以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加热混合物的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例如,石油的分馏可以使用分馏方法。

以下是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和检验方法:1.常见气体的检验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注意,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呈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呈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不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比例。

-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以物理方式混合而成的物质,其化学组成比例可以变化。

2. 物质的三态及状态变化- 物质可以存在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变的形状,气态具有可变的形状和体积。

- 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发生状态变化,如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沸腾,气态到液态的凝华等。

3. 原子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无电荷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具有正电荷。

- 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能级上,具有负电荷。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相同元素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还可以根据其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等进行分类。

5. 元素的化学式和化合价- 元素的化学式表示元素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 元素的化合价表示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原子的电荷数目。

- 通过电子的失去、获得或共享,元素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6.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由于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而导致物质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质量守恒,即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 氧化指原子、离子或分子失去电子,还原指原子、离子或分子获得电子。

-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8.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结合力。

-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 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物质是能够被人体感知的一切东西。

化学通过对物质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环境。

2. 物质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物质的微观世界是由微粒组成的。

而宏观世界则是我们所能感知的,我们所能看到、摸到的物质。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3.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其组成和性质都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具体形式。

4. 物质的分类化学中,物质主要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

5. 化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化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实验、归纳法则和理论分析。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验,人们才能发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归纳法则是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人们总结出的一些定律和规律,以对物质的研究。

理论分析是对归纳法则进行理论分析,从而推理出一些基本规则和原理,以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结构在化学中,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2. 电子结构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电子结构是由几个能级和能级上的电子数决定的。

3. 元素的性质元素是由相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构成和电子结构决定的。

元素的性质可以通过周期表来归纳总结。

4.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性质是由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决定的。

化合物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的特性。

5.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条件下,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熔点等;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特性。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梳理
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的尺寸、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卤素、氧族元素的性质,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及它们的性质,电子云模型,共价键的性质。

4.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基本术语,化学计量关系,摩尔
及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计算质量之间的转换。

5. 气体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性质,浓度、体积与摩尔质量的关系。

6.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7.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原理,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的计算,变温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假设与化学平衡的位置。

8. 水与溶液:水的结构,溶液中物质的状态,溶液的浓度。

9. 酸碱及其溶液:酸碱的性质与定义,酸碱反应的本质,强弱酸碱的判断,酸碱溶液
的浓度。

10. 离子反应与结构:离子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的平衡,离子的水合反应。

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的梳理。

具体能否用于学习还需参考对应教材内容。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一、物理性质:1、色态:均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2、密度:按由上到下的规律排列,其密度遵循由小到大的趋势,但钾钠反常。

3、熔沸点:由上到下依次降低。

二、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目均为1,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

2、原子结构的递变性:由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电子越易失去,还原性越强。

点燃三、化学性质: 4Li+O2 === 2Li2O点燃与氧气发生反应 2Na+O2 === Na2O2点燃 1、与非金属反应 K+O2 === KO2(超氧化钾)Rb、Cs氧原子的个数比越来越大与Cl2、S反应只有一种产物2、与水反应:Li与水反应较平稳,而K与水反应有可能爆炸,Rb、Cs遇水就爆炸,均生成强碱(LiOH是弱碱)ROH三、焰色反应1、焰色反应:用于检验元素(化合物固体、溶液、单质)2、Na为黄色,K为紫色(透过蓝钴玻璃)3、钴玻璃的作用:滤去黄色排除Na 的干扰必修一化学基础知识一、二氧化硫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 ===(点燃) 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

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SO2+H2O 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 == 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高中化学必修一核心知识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核心知识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核心知识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是研究化学的基础,本文将对该教材的核心知识进行总结。

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
1. 原子与分子
-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 元素与原子: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

- 分子结构: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相对稳定。

2. 物质的状态变化
- 固体:分子之间结构稳定、排列有序,保持形状和体积。

- 液体:分子之间结构不稳定,会发生流动,但保持一定的体积。

- 气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运动自由,无固定形状和体积。

3. 反应与能量
-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生成新物质、质量改变、能量释放等。

- 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释放或吸收,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正反两方向相等时达到的状态。

4. 溶液与酸碱
-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 酸碱理论:包括阿兰尼乌斯酸碱理论和布朗酸碱理论。

- pH值:用于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值越小,则溶液越酸;pH值越大,则溶液越碱。

以上是对高中化学必修一核心知识的简要总结。

希望本文能够对研究该教材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内容为总结,未涉及具体知识点的详细细节。

阅读原教材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知识扩展。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mol)。

2.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每升(mol/L)。

4. 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4.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三、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A族和B族的元素。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和镧系之间的元素。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五、酸碱与盐1.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2. 氧化剂:获得电子的物质。

3.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七、化学能与热力学1. 化学能:化学反应中储存或释放的能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八、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操作: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知识。

2. 实验仪器: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数据的处理:数据记录、计算和分析。

九、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一、重点聚焦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二、知识网络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1.实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1)创伤急救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

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

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

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考点2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能准确应用常见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明确各公式应用的条件, 特别是明确微粒之间的关系及气体摩尔体积的适应条件、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精确解读】一、概念归纳1.物质的量: 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 n; 单位: mol.2.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符号: mol.3.阿伏伽德罗常数: 实验测定12g12C中所含C原子的个数.符号: N A; 单位: mol -1.4.摩尔质量: 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 M; 单位: g/mol.5.气体摩尔体积: 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 V m; 单位: L/mol.6.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 c; 单位: mol/L.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精细剖析】1.具体对"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的理解:①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 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标准状况下, 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所以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mol.②标准状况: 指0℃、1.01×105Pa的状态.温度越高, 体积越大; 压强越大, 体积越小.故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值不一定就是"〞.但假设同时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或是降低压强和温度, 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有可能为.③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 , 也可能不为.如在室温(20℃, 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是24L.④此概念应注意: ①气态物质; ②物质的量为1mol; ③气体状态为0℃和1.01×105Pa(标准状况); ④体积是近似值; ⑤V m的单位为L/mol和m3/mol.⑤适用对象: 纯洁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 容器的体积固定, 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 那么反响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假设产物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 那么气体的质量是反响前气体质量的4倍, 化学反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那么A的质量为B的质量的3倍, 在生成物中A的质量分数为75%, 由于不能确定A和B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那么不能确定A、B的摩尔质量和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常见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1 )同温同压时: ①V1: V2 =n1: n2 =N1: N2②ρ1: ρ2 =M1: M2③同质量时: V1: V2 =M2: M1(2 )同温同体积时: ④P1: P2 =n1: n2 =N1: N2⑤同质量时: P1: P2 =M2: M1(3 )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⑥ρ1: ρ2 =M1: M2 =m1: m2.【典例剖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B.非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必定不是C.氦气含有N A个原子, 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D.任何状况下, 1molCO2和18gH2O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mol, 故B错误; C.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故含N A个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 故C正确;D.18g水物质的量==1mol, 二氧化碳和水物质的量相同, 所含分子数相同, 都是三原子分子, 所含原子数相同, 故D正确; 故答案为B.【答案】B【变式训练】以下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 体积相同的O2和N2B.质量相等, 密度不等的N2和COC.体积相等, 密度相等的CO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解析】B【实战演练】1.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 一个装有C2H4, 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 两瓶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质量B.密度C.碳原子数D.原子总数【答案】C【解析】同温同压下, 两个储气瓶的容积又相等, 所以两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就相等, 即两瓶内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C2H4、C2H2、C2H6每个分子中的C原子数都是2, 所以碳原子数相同, 根据m =nM, 两瓶中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的瓶子M无法确定, 所以m无法判断, 据ρ =, V一定, m无法判断, 所以ρ无法判断, C2H2和C2H6的量不确定, 所以原子数也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C.2.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 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60gC.1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g/molD.6g A个偏二甲肼分子【答案】B3.含有MgCl2、NaCl、Na2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 其中含有Cl -, Na +为2mol, Mg2 +, 那么SO42 -的物质的量为()A.0.6mol B.0.7mol C.1.2mol D.1.0mol【答案】A【解析】含有Cl-, Na+为2mol, Mg2 +, 设硫酸根离子为xmol, 由电荷守恒可知, 2mol×1 +0.5mol×2 =1.8mol×1 +x×2, , 故答案为A.【自我反思】考点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能准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 明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其常见问题和考前须知, 及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题的一般注意点.【精确解读】1.阿伏伽德罗常数:(1 )概念: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12C所含的原子数, 约为6.02×1023, 符号为N A.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2 )单位: mol -1;2.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得, 67×1023 mol -1.【精细剖析】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其常见问题和考前须知: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③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④注意可逆反响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⑤注意物质的结构: 如Na2O2是由Na+和O22 -构成, 而不是有Na+和O2 -构成; 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 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 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 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 A, 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 A等.【典例剖析】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常温常压下, 64gS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B.常温常压下, 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 AC.1mol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响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 AD.1mol•L -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2N A学反响中失去2个电子生成Mg2 +, 那么1 mol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响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 A, 故C正确; D.没有溶液的体积, 无法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数目, 故D错误; 应选C.【答案】C【变式训练】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molN2与4 molH2反响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 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 4A【答案】A【实战演练】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常温下, 23gNO2含有N A个氧原子B.1L0.1mol•L -1A个OH -C.常温常压下, 4含有N A个CCl4分子D.1mol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响, 转移2N A个电子【答案】A【解析】A.常温下, 23 g NO2含物质的量为, 含有N A个氧原子, 故A正确;B.1 L 0.1 mol•L-1氨水, 含有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氨水是弱碱, 不能完全电离, A个OH -, 故B错误; C.常温下, 四氯化碳为液态, 22.4 L CCl4的物质的量不为1 mol, 故C错误; D.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响: 2Fe2 + +H2O2 +2H + =2Fe3 + +2H2O, 1 molFe2 +转移N A个电子, 故D错误; 故答案为A.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02×1023)()A.在标准状况下, 22.4L苯所含分子数目为6.02×1023, 失去电子数目为0.2×6.02×1023C.在常温常压下, 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为6.02×1023D.1mol/LK2SO4溶液所含K +数目为2×6.02×1023【解析】A.标况下苯不是气体, 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故A错误; : , , 失去电子数目为0.2×6.02×1023, 故B正确; C.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32gO, 含有O的物质的量为: =2mol, 所含原子数目为2×6.02×1023, 故C错误; D.没有告诉1mol/LK2SO4溶液的体积, 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的数目, 故D错误; 故答案为B.【答案】B3.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响, 生成SO3A22B.一定条件下, 2完全反响生成AC.25℃时, 0.1mol•L -1Na2S溶液中含有Na +AD.将1mL5.68mol•L -1的FeCl3饱和溶液制成胶体, A个Fe(OH)3胶体【答案】B【自我反思】考点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方法, 特别注意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的易错点.【精确解读】1.物质的量浓度:(1 )概念: 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用符号c B表示;(2 )单位: 常用单位为mol/L;(3 )计算公式: c B =n B/V.注意: 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 而不是溶剂的体积.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1 )将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时, 首|先要计算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换算成相应物质的量, 有时还需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溶液的体积, 最|后才换算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2 )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 首|先要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溶质的质量, 有时还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 然后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n =m/M =V•ρ•w•1000/Mc =n/Vc =(V•ρ•w/M)/V =V•ρ•w/MV【式中: ρ -溶液的密度, 单位为g/mL或g/cm3, w -溶质的质量分数, M -溶质的摩尔质量, 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精细剖析】1.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易错点: (1 )准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运用公式转换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 )溶液的浓度与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多数溶液浓度越大, 密度越大, 但氨水、酒精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2.物质的量溶液计算解题关键时灵活运用分式, 并紧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始终注意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如根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计算体积时一定要将mL转换为L, 另外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转换时可设定一个具体的的溶液体积或一定质量的溶液, 这样可使计算数据化, 防止字母化, 可降低计算难度.【典例剖析】以下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 -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50 mL 1 mol•L -1的NaClB.75 mL 2 mol•L -1的NH4ClC.100 mL 3 mol•L -1的KClD.150 mL 2 mol•L -1的CaCl2【答案】C【变式训练】以下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肯定为1mol/L的是()A.将40g NaOH固体溶解于1L水中B.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C.将1L10mol/L浓盐酸与10L水混合D.10g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解析】D【答案】A.4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不是1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故A错误; B.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等于1mo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故B错误; C.混合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0L, 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混合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故C错误; D.10g, ,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实战演练】1.假设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 且知2a =b, 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A.2w1 =w2B.2w2 =w1C.w2>2w1D.w1<w2<2w1【答案】C【解析】设质量分数w1的氨水密度为ρ1g/mL, 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为ρ2g/mL, 质量分数w1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a =mol/L, 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b =mol/L, 由于2a =b, 所以2×mol/L =mol/L, 故2ρ1w1=ρ2w2, 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所以ρ1>ρ2, 故w2>2w1, 应选C.2.以下溶液中,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的是()A.10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B.将80g 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溶液100mL加热蒸发掉50g水的溶液3D.标况下, 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答案】C3.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 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那么以下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A.0.01 mol/L的酒精溶液B.0.02 mol/L的Na2SO4溶液C.0.02 mol/L的KNO3溶液D.0.03 mol/L的氨水【答案】B【自我反思】考点5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准确理解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明确胶体与溶液的鉴别方法, 掌握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拟等. 【精确解读】一、胶体的性质与作用1.丁达尔效应: 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会使光发生散射, 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 胶体粒子在做无规那么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 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①定义: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外表积, 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那么说明: 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 AgNO3与KI反响, 生成AgI 溶胶, 假设KI过量, 那么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 -而带负电, 假设AgNO3过量, 那么AgI吸附过量的Ag +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I.一般来说,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Ⅱ.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Ⅲ.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 一端有-NH2, 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Ⅳ.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 无电泳现象, 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别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Ⅱ.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Ⅲ.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Ⅳ.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Ⅴ.石油工业中, 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别离.Ⅵ.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 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 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别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 外界条件的改变I.加热: 加速胶粒运动, 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Ⅱ.加强电解质: 中和胶粒所带电荷, 减弱电性斥力.Ⅲ.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相互中和, 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 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 制作豆腐; 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 三角洲的形成;二、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浆、研墨), 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 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一会儿, 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Fe3 + +3H2O =Fe(OH)3(胶体) +3H +;3.复分解法:AgI胶体: 向盛10mL 0.01mol•L -1 KI的试管中, 滴加8~10滴0.01mol•L -1 AgNO3, 边滴边振荡, 得浅黄色AgI胶体; 离子反响方程式为Ag + +I - =AgI(胶体)↓;硅酸胶体: 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 -1HCl, 参加1mL水玻璃, 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SiO32 - +2H + +2H2O =H4SiO4(胶体)↓;注意: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 以免生成沉淀;三、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 淀粉胶体.特殊的, 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 而带正电或负电, 假设KI过量, 那么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 假设AgNO3过量, 那么因吸附较多Ag +而带正电.【精细剖析】1.胶体中的胶粒可能带电, 但胶体是电中性的;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等;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能透过滤纸, 可利用渗析方法提纯胶体, 不能用过滤操作提纯胶体;3.丁达尔现象只能区分胶体和溶液, 不能区分胶体与浊液;4.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拟: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 (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 它是不可逆的.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参加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 盐析是因为参加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周围的水膜, 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 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 所以盐析是可逆的, 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典例剖析】以下有关Fe(OH)3胶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Fe(OH)3胶体带电可以导电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制备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煮沸的NaOH溶液中【剖析】A.胶体不带电, 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 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微粒吸附带电离子, 故A错误; B.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故B正确; C.胶体粒子的大小通常在1~100nm之间, 故C错误; D.制备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煮沸沸水中加热到红褐色得到胶体, 故D错误; 故答案为B.【答案】B【变式训练】以下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B.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 可使开到处的血液迅速凝固, 减少失血C.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堵塞D.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盐酸得澄清溶液【解析】D聚沉的原理, 故B错误; C.不同牌号的墨水属于不同胶体, 混合使用会发生聚沉, 故C错误;D.氢氧化铁可与盐酸反响, 与胶体性质无关,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实战演练】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明矾与水反响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 可用于水的净化B.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分散系时, 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 是利用了电泳原理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答案】D2.日常生活中的以下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将盐卤或石膏参加豆浆中制成豆腐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 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参加NaOH溶液, 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清晨, 阳光穿过树林枝叶间的间隙形成"光柱〞【答案】C【解析】A.豆浆是胶体, 遇电解质发生聚沉, 故A错误; B.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发生聚沉, 故B错误; C.FeCl3溶液中参加NaOH溶液发生反响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与胶体无关, 故C正确; D.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就是胶体具有的丁达尔效应, 涉及胶体性质,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3."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 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假设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某分散剂中形成均一较稳定的体系, 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答案】B【自我反思】.最|根底考点系列考点6 离子反响与离子共存【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离子反响与离子共存, 明确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的无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与有条件离子共存的类型, 离子反响的判断方法及注意点.【精确解读】1.离子反响: 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响;2.离子反响的实质: 反响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3.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物质(沉淀);②生成易挥发物质(气体);③生成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等);4.无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1 )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响,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有气体产生.如CO32 -、SO32 -、S2 -、HCO3 -、HSO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不能大量共存;②有沉淀生成.如Ba2 +、Ca2 +等不能与SO42 -、CO32 -等大量共存; Mg2 +、Fe2 +、Ag +、Al3 +、Zn2 +、Cu2 +、Fe3 +等不能与OH -大量共存; Pb2 +与Cl -, Fe2 +与S2 -、Ca2 +与PO43 -、Ag +与I -不能大量共存;③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 -、CH3COO -、PO43 -、HPO42 -、H2PO4 -、F -、ClO -、AlO2 -、SiO3 -、CN -、C17H35COO -、等与H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 -、HPO42 -、HS -、H2PO4 -、HSO3 -不能与OH -大量共存; NH4 +与OH -不能大量共存;④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 -、S2 -、CO32 -、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如Fe3 +、Al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 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响.如3AlO2 - +Al3 + +6H2O =4Al(OH)3↓等;(2 )由于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具有较强复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 -、HS -、SO32 -、I -和Fe3 +不能大量共存.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复原反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 -、ClO -与S2 -、HS -、SO32 -、HSO3 -、I -、Fe2 +等不能大量共存; SO32 -和S2 -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 但在酸性条件下那么由于发生2S2 -+SO32 -+6H + =3S↓ +3H2O反响不能共在.H +与S2O32 -不能大量共存.(3 )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例: Al3 +和HCO3 -、CO32 -、HS -、S2 -、AlO2 -、ClO -等; Fe3 +与CO32 -、HCO3 -、AlO2 -、ClO -等不能大量共存;(4 )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响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 +、Fe3 +与SCN -不能大量共存; Fe3+与C6H5O -不能大量共存;5.有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1 )溶液无色透明时, 那么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如Cu2 +、Fe3 +、Fe2 +、MnO4 -;(2 )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 -反响的离子, 如Fe3 +、Fe2 +、HCO3 -、NH4 +、Al3 +;(3 )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 +反响的离子, 如HCO3 -、CO32 -、S2 -、CH3COO -、AlO2 -;【精细剖析】1.离子反响的判断方法:离子反响指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响.离子反响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 常见离子反响多在水溶液中进行.根据反响原理, 离子反响可分为复分解、盐类水解、氧化复原、络合4个类型; 也可根据参加反响的微粒, 分为离子间、离子与分子间、离子与原子间的反响等.极浓的电解质跟固态物质反响时, 应根据反响的本质来确定是否属于离子反响, 例如: 浓硫酸跟铜反响时, 表现的是硫酸分子的氧化性, 故不属于离子反响; 浓硫酸跟固体亚硫酸钠反响时, 实际上是氢离子跟亚硫酸根离子间的作用, 属于离子反响.此外,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也能发生离子反响.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①酸性溶液(H +)、碱性溶液(OH -)、能在参加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 +或OH - - =1×10 -10mol/L的溶液等;②有色离子MnO4 -, Fe3 +, Fe2 +, Cu2 +, Fe(SCN)3 +;③MnO3 -, NO3 -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④S2O32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S2O32 - +2H +=S↓ +SO2↑ +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影响.如: Fe2 +与NO3 -能共存, 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 +、NO3 -、H +相遇)不能共存; MnO4 -与Cl -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 S2 -与SO32 -在钠、钾盐时可共存, 但在酸性条件下那么不能共存;(2 )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 +)共存, 如HCO3-+OH -=CO32 -+H2O(HCO3 -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 - +H + =CO2↑ +H2O.【典例剖析】某溶液中有NH4 +、Mg2 +、Fe2 +和Al3 +四种阳离子, 假设向其中参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微热并搅拌, 再参加过量盐酸, 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组合是()A.NH4 +、Mg2 +B.Mg2 +、Fe2 +C.NH4 +、Fe2 +D.Mg2 +、Al3 +【剖析】混合溶液中参加过量的NaOH并加热时, 反响生成的氨气逸出, 并同时生成Mg (OH)2、Fe(OH)2沉淀和NaAlO2, Fe(OH)2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 迅速氧化生成Fe(OH)3, 再向混合物中参加过量盐酸, 那么Mg(OH)2、Fe(OH)3和NaAlO2与过量酸作用分别生成MgCl2、AlCl3、FeCl3, 那么减少的阳离子主要有NH4 +和Fe2 +, 故答案为C.【答案】C【变式训练】常温下, 以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Fe3 +、Mg2 +、SCN -、Cl -B.c(H +)/c(OH -) =1×10 -12的溶液中: K +、Na +、CO32 -、NO3 -C.c(Fe2 +) =1mol•L -1的溶液中: K +、NH4 +、MnO4 -、SO42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Na +、NH4 +、SO42 -、HCO3 -【答案】B【实战演练】1.常温下, 以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滴人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 K +、Na +、Cu2 +、SO42 -B.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 K +、CO32 -、NO3 -、AlO2 -C.水电离产生的.(H +) =10 -13mol/L的溶液中: Na +、Cl -、NO3 -、CH3 COO -D.pH =l 的溶液中: Na +、Fe2 +、NO3 -、Cl -【答案】B2.某无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4 +、H +、Clˉ, 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O32ˉB.OHˉC.Cu2 +D.Al3 +【答案】D【解析】题中H +、NH4 +与OH -反响, NH4 +与OH -而不能大量共存, Cu2 +有颜色, 那么A、B、C 错误, Al3 +与NH4 +、H +、Clˉ不发生任何反响, 可大量共存, 故答案为D.3.有M、N两溶液, 各含以下14种离子中的7种: Al3 +、Cl -、Na +、K +、NO3 -、OH -、S2 -、MnO4 -、Fe3 +、AlO2 -、CO32 -、NH4 +、SO42 -、H +.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 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那么N溶液里的阴离子应该是()A.OH -、S2 -、CO32 -B.MnO4 -、SO42 -、NO3 -C.Cl -、NO3 -、SO42 -D.AlO2 -、MnO4 -、SO42 -【答案】B【解析】由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响可知, Al3 +、Fe3 +、NH4 +、H +与OH -, 不能大量共存, 且M 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所以Al3 +、Fe3 +、NH4 +、H +在N溶液中, OH -在M溶液中, 由此知, M溶液呈碱性, N溶液呈酸性; N溶液呈酸性, 能和酸反响的离子AlO2 -、CO32 -、S2 -不能在N溶液中, 只能在M溶液中, 高锰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 不能和氯离子、硫离子共存, 所以氯离子和硫离子存在于M溶液中, 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Na +、K +也在M溶液中, M、N两溶液各含以下14种离子中的7种, 所以NO3 -、SO42 -在N溶液中; 由以上分析知, M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 Cl -、Na +、K +、OH -、S2 -、AlO2 -、CO32 -.N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 Al3 +、NO3 -、MnO4 -、Fe3 +、NH4 +、SO42 -、H +, 故答案为B.【自我反思】考点7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 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及离子方程书写的能力突破.【精确解读】1.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响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响的式子;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 )书写规那么:①单质、氧化物、不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及水等)不能拆开来写.如Cl2、Na2O等不可以拆开写成Cl -、Na +、O2 -; BaSO4不可以拆开写成Ba2 +、SO42 -形式.②易溶于水, 易电离的物质的离子符号的改写同电离方程式中的离子形式.如NaHCO3改写Na +、HCO3 -; NaHSO4应改写Na +, H +, SO42 -;③微溶物, 假设出现在反响物中一般改写成离子符号(悬浊液除外); 假设出现在生成物中一般不改写;④固体与固体物质反响不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制取NH3的离子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 +2NH3↑ +2H2O⑤浓H2SO4、浓H3PO4一般不拆开写成离子形式; HCl、HNO3无论浓稀, 均应改写成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考点2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能准确应用常见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明确各公式应用的条件, 特别是明确微粒之间的关系及气体摩尔体积的适应条件、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精确解读】一、概念归纳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n;单位:mol.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符号:mol.3.阿伏伽德罗常数:实验测定12g12C中所含C原子的个数.符号:N A;单位:mol-1.4.摩尔质量: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5.气体摩尔体积: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 m;单位:L/mol.6.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c;单位:mol/L.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精细剖析】1.具体对“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的理解:①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 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标准状况下, 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所以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②标准状况:指0℃、1.01×105Pa的状态.温度越高, 体积越大;压强越大, 体积越小.故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值不一定就是“22.4L”.但若同时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或是降低压强和温度, 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有可能为22.4升.③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体积可能为22.4L, 也可能不为22.4L.如在室温(20℃,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是24L.④此概念应注意:①气态物质;②物质的量为1mol;③气体状态为0℃和1.01×105Pa(标准状况);④22.4L体积是近似值;⑤V m的单位为L/mol和m3/mol.⑤适用对象:纯净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 容器的体积固定, 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 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若产物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 则气体的质量是反应前气体质量的4倍,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则A的质量为B的质量的3倍, 在生成物中A的质量分数为75%, 由于不能确定A和B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则不能确定A、B 的摩尔质量和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常见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⑤同质量时: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典例剖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 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B.非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必定不是22.4LC.氦气含有N A个原子, 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D.任何状况下, 1molCO2和18gH2O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22.4L/mol, 故B错误;C.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故含N A个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 故C正确;D.18g水物质的量==1mol, 二氧化碳和水物质的量相同, 所含分子数相同, 都是三原子分子, 所含原子数相同, 故D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B【变式训练】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 体积相同的O2和N2B.质量相等, 密度不等的N2和COC.体积相等, 密度相等的CO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解析】B【实战演练】1.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 一个装有C2H4, 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 两瓶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质量B.密度C.碳原子数D.原子总数【答案】C【解析】同温同压下, 两个储气瓶的容积又相等, 所以两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就相等, 即两瓶内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C2H4、C2H2、C2H6每个分子中的C原子数都是2, 所以碳原子数相同, 根据m=nM, 两瓶中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的瓶子M无法确定, 所以m无法判断, 据ρ=, V一定, m无法判断, 所以ρ无法判断, C2H2和C2H6的量不确定, 所以原子数也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C.2.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 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60gC.1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g/molD.6g偏二甲肼含有1.2N A个偏二甲肼分子【答案】B3.含有MgCl2、NaCl、Na2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 已知其中含有Cl-为1.8mol, Na+为2mol, Mg2+为0.5mol, 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A.0.6mol B.0.7mol C.1.2mol D.1.0mol【答案】A【解析】含有Cl-为1.8mol, Na+为2mol, Mg2+为0.5mol, 设硫酸根离子为xmol, 由电荷守恒可知, 2mol×1+0.5mol×2=1.8mol×1+x×2, 解得x=0.6mol, 故答案为A.【自我反思】考点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能准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 明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其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及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题的一般注意点.【精确解读】1.阿伏伽德罗常数:(1)概念: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 约为6.02×1023, 符号为N A.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2)单位:mol-1;2.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得, 到目前为止测得比较精确的数据是6.0221367×1023 mol-1.【精细剖析】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其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③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④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⑤注意物质的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 而不是有Na+和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 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 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 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 A, 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 A等.【典例剖析】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 64gS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B.常温常压下, 22.4L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 AC.1mol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 AD.1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2N A学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生成Mg2+, 则1 mol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 A, 故C正确;D.没有溶液的体积, 无法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数目, 故D错误;故选C.【答案】C【变式训练】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 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 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实战演练】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 23gNO2含有N A个氧原子B.1L0.1mol•L-1氨水含有0.1N A个OH-C.常温常压下, 22.4LCCl4含有N A个CCl4分子D.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 转移2N A个电子【答案】A【解析】A.常温下, 23 g NO2含物质的量为=0.5mol, 含有N A个氧原子, 故A正确;B.1 L 0.1 mol•L-1氨水, 含有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氨水是弱碱, 不能完全电离, 所以含有小于0.1N A个OH-, 故B错误;C.常温下, 四氯化碳为液态, 22.4 L CCl4的物质的量不为 1 mol, 故C错误;D.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1 molFe2+转移N A个电子, 故D错误;故答案为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02×1023)()A.在标准状况下, 22.4L苯所含分子数目为6.02×1023B.2.4gMg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 失去电子数目为0.2×6.02×1023C.在常温常压下, 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为6.02×1023D.1mol/LK2SO4溶液所含K+数目为2×6.02×1023【解析】A.标况下苯不是气体, 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故A错误;B.2.4gMg 的物质的量为:=0.1mol, 0.1molM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0.2mol电子, 失去电子数目为0.2×6.02×1023, 故B正确;C.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32gO, 含有O的物质的量为:=2mol, 所含原子数目为2×6.02×1023, 故C错误;D.没有告诉1mol/LK2SO4溶液的体积, 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的数目, 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B3.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密闭容器中盛有0.2molSO2和0.1molO2, 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生成SO3分子数为0.2N AB.一定条件下, 2.3g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C.25℃时, 0.1mol•L-1Na2S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2N AD.将1mL5.68mol•L-1的FeCl3饱和溶液制成胶体, 可得到0.00568N A个Fe(OH)3胶体【答案】B【自我反思】考点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方法, 特别注意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的易错点.【精确解读】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用符号c B表示;(2)单位:常用单位为mol/L;(3)计算公式:c B=n B/V.注意: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 而不是溶剂的体积.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1)将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时, 首先要计算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 换算成相应物质的量, 有时还需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溶液的体积, 最后才换算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2)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 首先要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溶质的质量, 有时还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 然后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n=m/M=V•ρ•w•1000/Mc=n/Vc=(V•ρ•w/M)/V=V•ρ•w/MV【式中:ρ-溶液的密度, 单位为g/mL或g/cm3, w-溶质的质量分数, M-溶质的摩尔质量, 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精细剖析】1.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易错点:(1)准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运用公式转换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2)溶液的浓度与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多数溶液浓度越大, 密度越大, 但氨水、酒精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2.物质的量溶液计算解题关键时灵活运用分式, 并紧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始终注意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如根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计算体积时一定要将mL转换为L, 另外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转换时可设定一个具体的的溶液体积或一定质量的溶液, 这样可使计算数据化, 避免字母化, 可降低计算难度.【典例剖析】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50 mL 1 mol•L-1的NaClB.75 mL 2 mol•L-1的NH4ClC.100 mL 3 mol•L-1的KClD.150 mL 2 mol•L-1的CaCl2【答案】C【变式训练】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肯定为1mol/L的是()A.将40g NaOH固体溶解于1L水中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C.将1L10mol/L浓盐酸与10L水混合D.10g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解析】D【答案】A.4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不是1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故A错误;B.22.4L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等于1mo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故B错误;C.混合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0L, 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混合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故C错误;D.1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溶液的体积为0.25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 故D正确;故答案为D.【实战演练】1.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 且知2a=b,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A.2w1=w2B.2w2=w1C.w2>2w1D.w1<w2<2w1【答案】C【解析】设质量分数w1的氨水密度为ρ1g/mL, 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为ρ2g/mL, 质量分数w1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a=mol/L, 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b=mol/L, 由于2a=b, 所以2×mol/L=mol/L, 故2ρ1w1=ρ2w2, 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所以ρ1>ρ2, 故w2>2w1, 故选C.2.下列溶液中,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的是()A.10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B.将80g 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C.将0.5mol/L的NaNO3溶液100mL加热蒸发掉50g水的溶液D.标况下, 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答案】C3.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 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A.0.01 mol/L的酒精溶液B.0.02 mol/L的Na2SO4溶液C.0.02 mol/L的KNO3溶液D.0.03 mol/L的氨水【答案】B【自我反思】考点5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准确理解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明确胶体与溶液的鉴别方法, 掌握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等. 【精确解读】一、胶体的性质与作用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会使光发生散射, 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 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 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 AgNO3与KI反应, 生成AgI 溶胶, 若KI过量, 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 若AgNO3过量, 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I.一般来说,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Ⅱ.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Ⅲ.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 一端有-NH2, 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Ⅳ.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 无电泳现象, 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Ⅱ.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Ⅲ.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Ⅳ.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Ⅴ.石油工业中, 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Ⅵ.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 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I.加热:加速胶粒运动, 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Ⅱ.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 减弱电性斥力.Ⅲ.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 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 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二、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 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一会儿, 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 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 边滴边振荡, 得浅黄色AgI胶体;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I-=AgI(胶体)↓;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 加入1mL水玻璃, 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SiO32-+2H++2H2O=H4SiO4(胶体)↓;注意: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 以免生成沉淀;三、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 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 而带正电或负电, 若KI过量, 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 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精细剖析】1.胶体中的胶粒可能带电, 但胶体是电中性的;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能透过滤纸, 可利用渗析方法提纯胶体, 不能用过滤操作提纯胶体;3.丁达尔现象只能区分胶体和溶液, 不能区分胶体与浊液;4.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 (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 它是不可逆的.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 盐析是因为加入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周围的水膜, 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 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 所以盐析是可逆的, 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典例剖析】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Fe(OH)3胶体带电可以导电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0.01-1nm之间D.制备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煮沸的NaOH溶液中【剖析】A.胶体不带电, 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 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微粒吸附带电离子, 故A错误;B.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故B正确;C.胶体粒子的大小通常在1~100nm之间, 故C错误;D.制备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煮沸沸水中加热到红褐色得到胶体, 故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B【变式训练】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B.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 可使开到处的血液迅速凝固, 减少失血C.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堵塞D.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盐酸得澄清溶液【解析】D聚沉的原理, 故B错误;C.不同牌号的墨水属于不同胶体, 混合使用会发生聚沉, 故C错误;D.氢氧化铁可与盐酸反应, 与胶体性质无关, 故D正确;故答案为D.【实战演练】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与水反应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 可用于水的净化B.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分散系时, 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 是利用了电泳原理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答案】D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 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清晨, 阳光穿过树林枝叶间的间隙形成“光柱”【答案】C【解析】A.豆浆是胶体, 遇电解质发生聚沉, 故A错误;B.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发生聚沉, 故B错误;C.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与胶体无关, 故C正确;D.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就是胶体具有的丁达尔效应, 涉及胶体性质, 故D错误;故答案为C.3.“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 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某分散剂中形成均一较稳定的体系, 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答案】B【自我反思】.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6 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 明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的无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与有条件离子共存的类型, 离子反应的判断方法及注意点.【精确解读】1.离子反应: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2.离子反应的实质: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物质(沉淀);②生成易挥发物质(气体);③生成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4.无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②有沉淀生成.如Ba2+、Ca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 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③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④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 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 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C6H5O-不能大量共存;5.有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1)溶液无色透明时,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如Cu2+、Fe3+、Fe2+、MnO4-;(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如Fe3+、Fe2+、HCO3-、NH4+、Al3+;(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如HCO3-、CO32-、S2-、CH3COO-、AlO2-;【精细剖析】1.离子反应的判断方法:离子反应指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 常见离子反应多在水溶液中进行.根据反应原理, 离子反应可分为复分解、盐类水解、氧化还原、络合4个类型;也可根据参加反应的微粒, 分为离子间、离子与分子间、离子与原子间的反应等.极浓的电解质跟固态物质反应时, 应根据反应的本质来确定是否属于离子反应, 例如:浓硫酸跟铜反应时, 表现的是硫酸分子的氧化性, 故不属于离子反应;浓硫酸跟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时, 实际上是氢离子跟亚硫酸根离子间的作用, 属于离子反应.此外,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也能发生离子反应.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②有色离子MnO4-, Fe3+, Fe2+, Cu2+, Fe(SCN)3+;③MnO3-, 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 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 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典例剖析】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阳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微热并搅拌, 再加入过量盐酸, 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组合是()A.NH4+、Mg2+B.Mg2+、Fe2+C.NH4+、Fe2+D.Mg2+、Al3+【剖析】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并加热时, 反应生成的氨气逸出, 并同时生成Mg (OH)2、Fe(OH)2沉淀和NaAlO2, Fe(OH)2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 迅速氧化生成Fe(OH)3, 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 则Mg(OH)2、Fe(OH)3和NaAlO2与过量酸作用分别生成MgCl2、AlCl3、FeCl3, 则减少的阳离子主要有NH4+和Fe2+, 故答案为C.【答案】C【变式训练】常温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CN -、Cl -B.c(H+)/c(OH-)=1×10-12的溶液中:K+、Na+、CO32-、NO3-C.c(Fe2+)=1mol•L-1的溶液中:K+、NH4+、MnO4-、SO42-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H4+、SO42-、HCO3-【答案】B【实战演练】1.常温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滴人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Na+、Cu2+、SO42-B.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K+、CO32-、NO3-、AlO2-C.水电离产生的.(H+)=10-13mol/L的溶液中:Na+、Cl-、NO3-、CH3 COO-D.pH=l 的溶液中:Na+、Fe2+、NO3-、Cl-【答案】B2.某无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4+、H+、Clˉ, 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O32ˉB.OHˉC.Cu2+D.Al3+【答案】D【解析】题中H+、NH4+与OH-反应, NH4+与OH-而不能大量共存, Cu2+有颜色, 则A、B、C错误, Al3+与NH4+、H+、Clˉ不发生任何反应, 可大量共存, 故答案为D.3.有M、N两溶液, 各含下列14种离子中的7种:Al3+、Cl-、Na+、K+、NO3-、OH-、S2-、MnO4-、Fe3+、AlO2-、CO32-、NH4+、SO42-、H+.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 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则N溶液里的阴离子应该是()A.OH-、S2-、CO32-B.MnO4-、SO42-、NO3-C.Cl-、NO3-、SO42-D.AlO2-、MnO4-、SO42-【答案】B【解析】由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可知, Al3+、Fe3+、NH4+、H+与OH-, 不能大量共存, 且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所以Al3+、Fe3+、NH4+、H+在N溶液中, OH-在M溶液中, 由此知, M溶液呈碱性, N溶液呈酸性;N溶液呈酸性, 能和酸反应的离子AlO2-、CO32-、S2-不能在N溶液中, 只能在M溶液中, 高锰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 不能和氯离子、硫离子共存, 所以氯离子和硫离子存在于M溶液中, 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Na+、K+也在M溶液中, M、N两溶液各含下列14种离子中的7种, 所以NO3-、SO42-在N溶液中;由以上分析知, M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Cl-、Na+、K+、OH-、S2-、AlO2-、CO32-.N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Al3+、NO3-、MnO4-、Fe3+、NH4+、SO42-、H+, 故答案为B.【自我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