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2.说“朦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3.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4.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5.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6.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7.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8.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9.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10.论《诗经》中的爱情诗11.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12.论《韩非子》寓言的艺术成就13.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4.苏轼诗歌的理趣15.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6.《西厢记》的语言特色17.《三国演义》和三国戏18.论《青春之歌》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19.《创业史》的艺术特色再分析20.论《百合花》的艺术风格21.论苏叔阳的欢剧创作22.席勒《阴谋与爱情》人物形象分析23.论浪漫主义思潮的思想根源24.《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25.古汉字形义释与文献阅读26.古今义异词概析27.茅盾《子夜》的修辞特色28.巴金锤炼词句举要29.论《诗经》比兴手法的运用30.从《诗经》到《楚辞》31.曹植诗歌形象的象征性32.三曹的诗风比较33.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内涵34.论杜甫诗歌的人民性35.论茅盾《虹》中主人公的形象36.论巴金《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37.论余华小说创作的演变发展38.《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新解39.《计三观卖血记》中的“血”的释义40.《在细雨中呼喊》“成长的烦恼”41.《活着》体现的生命意义42.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43.论“玉篇三章”中女性命运的根源44.论鲁迅的《药》中血的含义45.《在酒楼上》的诗学解读46.鲁迅的《野草》中各篇章解析47.“水”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48.沈从文作品的风俗描写49.《呼兰河传》的叙述人称论析50.论《呼兰河传》中的叙述情调51.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转载)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1文学编一、文学史篇1 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2 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3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4 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5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6 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7 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8 论“革命传奇”小说9 论“样板戏”10 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11 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12 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13 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14 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15 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16 论“文革”叙述模式17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18 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19 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20 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二、文学思潮论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2 “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3 “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4 “乡土小说”派创作探5 “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6 论“朦胧诗”7 论“后朦胧诗”8 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9 论新历史小说10 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11 论“寻根文学”思潮12 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三、作家论1 鲁迅小说创作论2 鲁迅散文创作论3 郭沫若创作思想论4 郭沫若创作论5 茅盾创作思想论6 茅盾评论特色论7 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8 巴金小说创作论9 老舍的平民观探10 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11 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12 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13 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 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15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 赵树理模式得失探17 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选择一个角度)18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选择一个角度)19 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选择一个角度)20 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1 论艾青的艺术追求22 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四、作品篇(小说)1 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2 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3 浅论叶圣陶《倪焕之》4 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5 茅盾未完成小说探6 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7 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8 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9 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10 《边城》人物与符号论11 张恨水《啼笑因缘》论12 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析13 钱钟书《围城》失探14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15 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 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17 论方方的小说18 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20 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1 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22 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23 论杨绛的《洗澡》24 论贾平凹的《废都》(选择一个角度)25 论王安忆的《长恨歌》(选择一个角度)26 论陈忠实的《白鹿原》(选择一个角度)27 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28 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29 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30 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31 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32 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33 论王蒙式创新小说34 论王小波式的幽默35 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36 苏童小说的创作论37 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38 王朔故事叙述模式39 论刘震云《手机》40 论卫慧的小说创作41 论韩寒的小说创作42 论棉棉的小说创作43 论海岩的小说创作44 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45 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46 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47 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48 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49 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50 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51 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52 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53分析茅盾之《子夜》作品篇(诗歌)1 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2 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3 论戴望舒的诗4 论徐志摩的诗5 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6 论小叶诗人7 论穆旦的诗8 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9 论舒婷的诗歌创作10 论顾城的诗歌11 论多多的诗歌12 论海子的诗歌13 论郭小川的诗14 论冯至《十四行集》15 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16 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17 分析臧克家的诗歌作品篇(散文)1 论鲁迅的《朝花夕拾》2 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3 论林语堂的《剪拂录》4 论何其芳的《画林录》5 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6 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7 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8 论刘白羽的散文9 论秦牧散文的联想10 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11 论素素的散文12 论石娃的散文13 论史铁生的随笔14 论刘亮程的散文15 论巴金的《随想录》16 瞿秋白散文之分析作品篇(剧本)1 曹禺《雷雨》周萍论2 蘩漪悲剧探3 论郭沫若的《屈原》4 《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5 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6 《白毛女》艺术魅力探7 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五比较论1 论存在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的影响2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3 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4 曹七巧与三仙姑异同论5 论蘩漪与陈白露性格的异同6 李瑞珏与薛宝钗思想性格异同论7 孙犁、刘白羽的小说风格之比较8 比较《雷雨》与《北京人》六古代文学篇1 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2 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3 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4 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5 论《孟子》的论辩艺术6 论《庄子》的想象艺术7 论“汉赋”的铺叙艺术8 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9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0 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11 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12 论骈文的艺术美13 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14 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15 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16 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17 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18 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19 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20 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21 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22 《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23 “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24 “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5 《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26 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27 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28 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29 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30 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31 《红楼梦》的艺术结构32 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33 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34 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35 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36 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37 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38 杜甫韩愈比较论39 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40 温(庭筠)韦(庄)比较论41 《诗经》雅颂诗试论42 《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43 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44 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45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46 汉代郊庙歌辞试论47 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48 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49 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50 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51 论阮籍的《咏怀》诗52 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53 “文笔之辩”之我见54 《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55 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56 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57 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58 王维“诗中有画”试议59 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60 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61 李白与民歌62 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63 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64 “以文为诗”刍议65 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66 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67 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68 “词别是一家”之我见69 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70 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71 论苏辛词的不同72 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73 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74 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75 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76 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77 董西厢论78 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79 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80 关汉卿杂剧的结构81 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82 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83 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84 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85 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86 杜十娘形象浅析87 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88 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89 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90 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91 论宋词繁荣的原因92 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93 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94 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95 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96 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97 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98 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99 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10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01 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102 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103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104 李商隐诗中的意象105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106 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107 《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108 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109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110 《桃花扇》的双重主题111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七外国文学篇1 “卡门”新论─梅里美《嘉里曼》人物形象分析2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征3 论卡夫卡的艺术创新4 试论包法利夫人的女性意识5 试论《雷雨》的悲剧主题─《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主题比较6 《老人与海》的深层内涵新探7 《尤利西斯》:空间形式的解读8 二十世纪的“哈姆雷特”《尤利西斯》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9 论《静静的顿河》创作的美追求10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之比较11 论希腊和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12 美狄亚与《氓》中弃妇形象比较13 论果戈理的讽刺艺术14 托尔斯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15 论海明威的冰山原理16 论《简爱》的经久性魅力17 论《百年孤独》的表现手法18 论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世界19 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20 美的徒劳: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浅论21 至悲至美的境界:析《静静的顿河》中的女性之死22 安娜与娜拉形象比较23 论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24 《高老头》人物形象论25 论《飘》斯佳丽形象26 论《雪国》中驹子形象27 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28 卡列宁与海尔茂形象比较29 苔丝形象之我见文论与写作篇1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2 阅读教学新思维、新策略3 作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4 综合性学习新思维、新策略5 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6 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7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8 教学从教师“独白”向师生平等“对话”转变的条件9 如何看待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0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1 班主任工作艺术12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13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14 言情小说研究(选择一个角度、作家)15 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比较研究16 王小波小说研究17 陶渊明诗歌研究18 道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19 佛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20 儒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21 小说结构学研究22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23 苏东坡诗词研究24 王维诗歌论25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2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困境与出路27 毛泽东与邓小平文艺思想比较28 邓小平文艺思想及其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影响29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30 鲁迅的“革命”观31 《野草》研究32 鲁迅杂感的思想意义和文学意义33 现代主义诗歌在当代的发展34 论现代性汉诗的“民间”性质35 廿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汉语诗歌新格局及其意义的研究36 “中间代”诗人研究37 “70后”诗人研究38 中国古典诗学之现代性转换39 论我国新时期的诗歌创作40 我国新时期戏剧创作嬗变研究41 论我国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审美态势42 新时期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研究43 新时期文艺思潮嬗变浅论44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教育发展研究45 中外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46 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对基础教育课程革新的缺失性研究47 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对基础教育课程革新的适应性研究48 论教师专业化与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49 美学与教学实践50 美学与教育实践51 美育与素质教育52 大、中、小学美育状况调查53 美学与人生54 论述某一美学家的美学思想55 论述某一美学原理、美学命题或美学概念的涵义及价值56 对当代某一文化现象(如流行小说、流行音乐)的美学分析57 审美心理研究58 中西美学比较(某一角度)59 识字教学的情感探索60 论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61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自由式写作62 语境----文言文阅读中的特定背景分析63 高中新课标中的诗歌阅读指导探索64 高中新课标中的戏剧阅读指导探索65 王安忆创作研究66 池莉创作研究67 徐坤创作研究68 陈染创作研究69 李肇正创作研究70 孙惠芬创作研究71 女性小说创作类型研究7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状研究73 马列文论相关专题研究74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相关专题研究75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汉语篇1论汉民族思维方式对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2谈古今汉语词形的演变3 《现代汉语》教学方法改革4论语境与修辞的关系5试论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6 试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7 古今词汇的词义比较研究8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9谈避讳与中国古代文化10论汉语的言语风格及其文化内涵11 汉字结构与汉文化12 汉字与古代社会生活13 试论偏义复词的类型及成因14 常用汉字文化解析15 汉字与汉民族的美意识16 从“示”部字看古代信仰崇拜17 汉字结构的语义关系分析18 述宾结构带宾语研究19 词性变化与语法结构的关系20 试论省略与语法结构的发展21 名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及区别22 汉语成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关系23 汉语新词语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点24 论兼语句式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式的主要区别25 庄子的修辞观26 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27 谈谈钱钟书《围城》中的修辞运用28 广告语言的艺术美29 小议教育评价语30 谈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31 网络语言32 老舍语言风格谈33 汉字中的阴阳文化论34 论广告用语的修辞效果35 试析上古语音至中古演变规律36 近体诗格律论37 谈谈“之”的用法38 论词义与现实的关系39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40 论推广普通话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41 《说文》读后42 “平仄”刍议43 现代汉语语义场研究44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研究45 语言的文化现象研究46 粤语次方言研究(或湛江地区粤方言研究)47 现代汉语义素研究48 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研究49 同义词研究50 修辞格的比较研究51 现代汉语语境研究52 普通话测试研究53 素质教育的哲学研究54 从文学的意象角度赏析毛泽东诗词作品55 从汉字的特征看汉民族思维的特点56 论苏轼的作品与人品57 汉字与文化58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含蓄美59 《长恨歌》主题与艺术特色论60 《春江花月夜》意境美管见61 试论人文素质之重要性62 老舍的语言艺术63 陈染作家作品论64 池莉小说的艺术特色65 论汪曾祺小说艺术特色66 亦舒小说的艺术特色67 三毛小说论68 《围城》的比喻艺术69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语言艺术比较70 余华小说论71 《红楼梦》的修辞艺术72 古汉语特殊语序述论73 论古今称数法之异同74 《围城》语言艺术论75 广告语言艺术/广告修辞艺术76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77 论矛盾语义的文化成因78 论文学语言与民族文化79 论汉语谐音修辞与民族文化80 汉字构形与文化研究81 试论某个虚词的用法82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过83试论传统“六书”的优缺点84 老舍的语言艺术85 豪放词风与婉约词风的语言特征86 白话与粤方言的联系与区别87 湛江地区口语对古语词的保留88 自由诗对格律诗借鉴和发扬89 汉语成语中传统文化的透视90教师语言风格类型研究91 高师教育教学对中学课改的适应92 语言课教学中的文学和文化93湛江地区基础教育现状与课程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选题说明:以下选题仅供参考,学生选题不能雷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第一类:汉语言文字类1、某地(如安顺市、普定县等)社会用字规范情况调查报告;2、也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3、××(地点)方言的亲属称谓词4、汉字的发展与未来5、虚词和汉语的语法形式6、汉字简化问题的探讨(汉字回到繁体,还是坚持简化)7、网络语言研究(就某一方面进行探讨)8、广告语言与传统文化9、同音词在语言交际中作用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11、先秦某一专书的状语研究;12、《说文解字》的某一部首(如“木”部)的语义场研究13、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关系14、某一部专书的语言现象研究15、×××县×××地的方言(词汇、语义、语法)研究16、初中(高中)语文中古文教学研究——以《×××》为例17、《×××》(某一部专书)的注释商榷18、“×”(某个虚词)的语法化过程探析19、(某一部首、某个)汉字和汉文化20、诗经中的特殊语法。
21、古书中的偏义复词22、古书中特殊的句式现象研究1、简述语言的社会性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体现2、新词初探3、从诗词欣赏看汉字的韵律美4、浅论修辞手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5、古今汉语语法比较6、简论繁体字的存在价值7、音位――汉语语音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8、浅说语境9、浅论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10、试论语言的间接表达11、屯堡方言调查12、复句简说13、成语中的大学问14、《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15、浅论汉语中的岐义现象16、怎样学习多义词17、汉语语法中两种析句方法的比较18、简论汉语学习与写作的关系19、汉语学习方法简论20、浅论标点符号于语言表达的关系21、网络语言特征初探22、浅论语句重音在朗读中的作用23、新闻流行词语的特点及其规范24、浅析手机短信的特征25、成语活用浅析26、标点符号的特殊功用浅析27、对联中修辞手法的运用28、浅谈文章标题的语言艺术29、谈浅广告用语的含蓄30、口语停顿的修辞功能31、汉语错别字浅析32、歇后语漫谈33、×××作家(作品)语言风格初探34、校园流行语浅析35、网络语言流行的利与弊36、人名、地名与修辞37、新辞格初探38、浅谈对偶的基础39、汉语幽默表达艺术40、汉语姓氏(姓名)表达的社会意义41、浅论语序与虚词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作用42、浅谈语音(文字、词语)推敲的艺术43、简述数量词语在表达中的重要作用44、张爱玲小说比喻艺术之研究45、浅论汉语表达的委婉艺术46、浅论文章修改的修辞意义47、手机短信中修辞手法的运用48、汉语问候语及其社会意义49、猜谜――汉语字词的另类作用50、略论修辞的交际效果51、xxx方言调查52、社会用字调查53、汉语语法在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54、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病句修改55、多音字浅谈56、浅谈双关修辞格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57、公益广告的间接表达艺术58、简论汉语幽默的表达艺术59、中职语文教育如何体现语言和思维的作用60、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语言的影响61、汉语语词意义的转变和发展62、汉字简繁问题的探讨——汉字应该回到繁体63、排比句初探64 坚持汉字的简化第二类:文学类(一)古代文学方向1、民间运用对联的习俗2、屯堡村民的祭祀风俗3、安顺的石头文化艺术4、苗族蜡染图纹的特征5、布依族的铜鼓文化6、安顺民间说唱艺术7、《氓》与《谷风》中的女性形象8、《离骚》中的屈原形象9、富于传奇美的冯谖10、阴险伪孝的郑伯11、苏秦与鲁钟连的形象比较12、《史记》中的项羽与刘邦13、刘兰芝的悲剧性美14、宋江的两面性格15、《左传》中的委婉语16、《战国策》的故事化手法17、原始神话的夸张与写实18、古神话在《九歌》中的作用19、《战国策》的外交技巧20、文辞清美的抒情小赋21、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22、柳永词的语言特征23、汉大赋的成就与不足24、《史记》、《汉书》之比较25、《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26、《史记》的记人叙事艺术27、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28、《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地位29、《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30、《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31、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2、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33、曹操与诗文革新34、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5、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6、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37、比较曹丕、曹植文学观的异同38、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39、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0、曹植诗风的衍变41、论“魏晋风度”42、论鲍照的七言乐府43、初唐四杰的地位44、论李白的山水诗45、论李白的自由精神4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47、论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48、论王维与孟浩然诗歌的异同49、论李贺诗的怪诞50、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51、论白居易的新乐府52、论白居易的感伤诗53、杜牧的史论诗54、论韩愈散文的特点55、唐传奇的审美风格56、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57、唐传奇的叙事特征58、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59、唐传奇的抒情特征60、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61、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62、唐代散文家研究63、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64、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65、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66、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67、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68、论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69、元代散曲的情感趋向70、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71、《三国演义》:悲剧意识/战争描写艺术/叙事特征/人物论72、《水浒传》:作者与成书/叙事方式/语言风格/人物论73、《西游记》:孙悟空人生道路的哲学意蕴/戏剧色彩与幽默风格74、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75、“三言”“二拍”:市民文学特色/经商题材与文人心态/冯梦龙的俗文学观76、论公案小说的价值定位77、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78、明代唐宋派的文学主张与诗文成就79、《聊斋志异》:痴情女性/书生形象/花妖狐媚与人物塑造80、从《聊斋》看中国民间信仰81、《儒林外史》:戏剧形式与悲剧内涵/讽刺艺术82、《红楼梦》:悲剧意义与文化内涵/妇女观/梦幻与色空/叙事方式/语言艺术/宝玉论/钗黛比较/续书与改编得失论83、《红楼梦》与《金瓶梅》比较谈84、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85、论某一地方戏86、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二)现当代文学方向1、论张恨水《啼笑因缘》中的爱情模式2、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3、《孔乙己》的叙事艺术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5、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的运用6、论艾青诗歌的忧郁色彩7、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8、戴望舒诗歌的情感倾向9、胡适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10、论郭沫若诗歌中的泛神论思想11、试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12、论林徽因的小说创作13、论丰子恺散文的宗教思想14、沙汀小说的语言特点15、论夏衍的戏剧创作16、试析丁玲小说中的心理描写17、解放区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18、早期的封建复古派19、郁达夫身边小说的特征20、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21、从《论语》看孔夫子的悲情22、从《道德经》看老子的乐观23、庄子的艺术观及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24、从孟子的书生气看中国的“士”及“知识分子”25、禅在中国艺术中的体位26、论鲁彦周的小说创作27、论杨绛的小说28、论杨沫的《青春之歌》与成长小说29、论汪曾祺的小说30、文革地下文学的文学价值31、革命样板戏重评32、文革时期“红卫兵”写作研究33、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34、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35、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36、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7、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8、论新生代诗歌中的荒诞主题39、评当代诗歌的叙事化和口语化现象40、论当代诗歌的民间立场41、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42、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43、刘恒小说的生命意识44、评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45、评迟子建的小说46、评近年来的反腐小说47、论张中行的学者散文48、论李昂的新女性小说49、论当代文学中的生态意识50、网络文学的当代发展初探(三)外国文学方向1、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推荐优秀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推荐优秀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本篇文章整理了300个优秀的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希望给正在写论文过程中遇到题目选题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
1、中文句法建构中的声象与意象--四字格功能研究2、复句类型的当代流行构式研究--以“X虽易,Y不易,且A且B”的功能及其演化为例3、“于/於”字介宾补语历时比较及其认知分析--以《左传》与《搜神记》为例4、殷商介词的甄辨及确认5、试论《马氏文通》“统之”“总之”等连字的归属6、现代汉语独立“的”字结构的功能视角研究7、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8、试论农村宣讲语言的乡土性9、明清时期“V为”结构中的动词“V”10、巢湖方言词汇特点初探11、英汉重叠词的构词、语义及语用对比研究12、浅析汉字“前”在汉日语中的空间认知语义差异13、汉藏语码混用现象分析--以拉萨社区调查为例14、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体育文化融合的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体育元素呈现方式的探析15、《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疑难字考辨16、汉语名词短语左递归现象的“Ground-to-Figure”假说17、从现代汉字的构形理论看字谜的设置方式18、汉文佛典异文字际关系考19、关于网络暴力语言界定与分类的探讨20、《说文解字》引《论语》考释21、中日数字文化观比较分析22、认知隐喻在小品中的幽默功能--以《情感快递》为例23、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24、课堂讨论模式中教师提出并群集问题的策略研究25、粤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差异26、英汉语篇关联词对比研究27、中日同形语的误用28、英汉层级形容标记性成因探究29、浅析汉语中的惯性压制现象30、“难道”的词汇化研究3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32、量词“台”的发展演变33、社会语言学下的电商广告语分析34、汉日敬语表达异同的探究与分析35、关联·顺应模式下的网络暴力语言模因探析36、汉语口语课堂活动参与度问卷调查报告--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37、“淘宝”对话语篇的连贯性研究38、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中日色彩语码考察研究--以紫色为例39、异写字与异构字考论40、基于能力培养的中文专业实践性教学路径研究41、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调查与反思42、高职公文写作思维培养教学探究43、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大学语文微信教学初探44、高职院校阅读与写作有效教学途径探析45、山东方言区习得普通话的难点与要点46、潮州方言中词的文化理据--以食物名称为例47、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48、“NP_1+对+NP_2+?”中NP位置的特点49、词语模“X虫”分析50、试析清代朝臣受命应答之辞--“嗻”51、广告语创意中成语的语义活用现象52、河南出土两汉买地券词语笺释53、量词“部”的来源、用法及认知阐释54、《现6》《牛8》多义词义项数目异同研究55、古汉语里的纵向时间表达56、试论早期致使义处置式的产生和来源57、《经典释文》中的“又音”与音义匹配58、《曲韵骊珠·恤律》与《中原音韵·鱼模》之比较59、论南部吴语齐韵的读音层次60、“第七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征文61、论修辞手段对表现《女神》“天人合一”境界的作用62、试论训诂与方言的关系--兹以安庆方言为例63、《越中名胜杂说》校札64、明清石刻俗字考释十题65、论新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66、再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67、任务型口语课上的聚焦于形--以任务型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68、影响任务型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因素69、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还是作为教学途径70、“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汉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71、非目的语环境下的零起点汉语口语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以《长城汉语》为例72、新形势下短期来华“深接触”汉语项目的模式化构建--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暑期AP项目为例7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目的、标准和特点74、辅助虚词教学的重要思路--编写一本常用虚词用法词典75、关于汉语(二语)教学语法体系及标准建设的几个问题76、数字词汇化现象简析77、汉语教材中语法教学失误举偶78、任务复杂度对对外汉语写作任务中语言表现的影响79、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制度保障--基于英国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与启示80、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轻松学中文》《HSK标准教程》入选美国三个州教育部门教材推荐目录81、客家委婉语与现代英语委婉语82、郑玄的方言观、方言研究材料和方言分区观新考83、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84、英汉网络新词汇文化理据对比研究85、民国时期婚丧庆吊文告与语言生活--以潮汕地区报纸为考察对象86、基于成人教育的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87、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策略探析88、汉字发生同构律89、理解成语不要以今释古90、黄石市非师范生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91、教学模式讨论和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环境建设92、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对话93、我国汉语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94、汉语教学模式的集成、创新和优化95、试论语言项目视角下国际汉语有效教学模式研究96、“学伴用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97、试论汉语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确立98、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汉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99、现代汉语祈使句的句末助词“吧”语用功能探析100、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评《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101、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02、“你这个n”中的构式压制理论析微103、《世说新语》名词做状语现象浅析104、试论“星”的量词属性105、留学生汉语阅读的元认知研究106、“童化”语言的表达功能及流行机制107、值得商榷的地方108、“更”字阵中,“诗词大会”全军覆没109、汉字的意象性与情感表达的模糊性和空间性110、基于语义分析的“现代汉语”课外作业设计研究111、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112、呼和浩特汉语方言特点113、从抑扬顿挫的粤语吟诵114、女性称谓之嬗变:“小姐”之“前世”“今生”与“来世”115、“狗”的类词缀化及相关问题研究116、“快乐”与“开心”的多角度辨析117、郦道元《水经注》中汉语语音现象再探讨118、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之初探119、《围城》中动词“打”的论元结构分析120、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121、小议网络潮词“给力”122、静宁方言四字俗语浅析123、汉语联接系统中“说”的功能阐释: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124、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启示125、陆川粤语“着”字被动句研究126、副名组合存在的合理性127、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128、单音指示词与双音指示词的功能差异--“这”与“这个”、“那”与“那个”129、动词重叠的句法分析130、“我别VP(了)”的构式整合机制及其语用价值131、“无定居末”与“无定居首”--汉语中两种表存在的句式132、“蛛丝马迹”本无“马”133、从汉语动词的阶段性看“了1”的语义功能134、跨层词汇化中语义的来源、获得与变化135、汉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名名组合的理解136、意大利学习者初级汉语口语词汇能力发展研究137、汉语动结式二字词组及其教学处理138、Focuson Form和Focuson Forms两种教学法对汉语二语词汇学习的影响139、《文献语言学》第一辑在中华书局出版14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语素法”适用性研究14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声母教学策略142、高职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提高方法探析143、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144、任务型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中文专业教学中的应用145、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146、二语教学目标与中文教师的文化意识147、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148、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审美观念的跨文化传播--以服饰和化妆为例149、“汉堡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15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151、“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新路径152、国别化单出口: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汉语师资实训新探索153、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54、对外汉语教材的标点符号问题155、2004~2014年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情况述评156、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重心之反思157、拉丁化:党的语言政治的实现路径158、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需求研究159、一部打通古今的古籍整理力作--《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评介160、大学语文写作技巧之理解与运用161、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部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162、浅谈写作课程大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体现163、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汉字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164、《楚归晋知罃》中“及”字注释商榷--以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为例165、文化差异对委婉语使用的影响166、新时期汉语词汇词义变异研究167、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研究168、刍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169、申论写作教学初探170、对大学语文写作错误的分析171、浅谈塔城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面授辅导172、《汉语大词典》书证引古典文献失误拾零173、崇仁方言音系及音韵特点174、从“臣妾”一词探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175、汉语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机制探讨176、连动结构的范畴化研究177、概念合成理论下电视节目名称中的隐喻解读--以央视少儿节目名称为例178、“北京之旅”旅游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179、关于现代汉语修辞教学的思考180、对春联和年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81、A Comparison of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182、《门》若干镜头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83、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ical SpeechesBased on 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184、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185、介词“于”语法化再谈186、语言对比视角下汉语研究的新成果--字本位汉语语言学理论论要187、“我给你说”的语用功能考察188、北京话“比”字句及其演变(1750~1950)189、网络词族“X帝”的认知研究190、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用语差异研究191、温州吴语声调的EGG研究192、《南齐书》“治瓜”、“治爪”考辨--兼及《南史》“翦瓜”193、元杂剧中的典型设问及其语用价值194、网络流行语衍生、传播的理据和方向195、从汉字、成语隐喻看诚信概念隐含的结构维度196、“味其道”与“理其道”(二)--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197、《篆隶万象名义》抄本文字的笔画组合及特征198、汉字起源研究述评199、沿河土家族山歌的辞格分析200、《大唐西域记》异文考辨201、高职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提高方法探析202、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203、任务型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中文专业教学中的应用204、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205、二语教学目标与中文教师的文化意识206、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207、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审美观念的跨文化传播--以服饰和化妆为例208、“汉堡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209、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210、“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新路径211、国别化单出口: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汉语师资实训新探索212、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213、对外汉语教材的标点符号问题214、2004~2014年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情况述评215、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重心之反思216、拉丁化:党的语言政治的实现路径217、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需求研究218、Ai Weiwei:Tiger,Tiger,Tiger219、一部打通古今的古籍整理力作--《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评介220、大学语文写作技巧之理解与运用221、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部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222、浅谈写作课程大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体现223、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汉字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224、《楚归晋知罃》中“及”字注释商榷--以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为例225、文化差异对委婉语使用的影响226、新时期汉语词汇词义变异研究227、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研究228、刍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229、申论写作教学初探230、对大学语文写作错误的分析231、浅谈塔城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面授辅导232、《汉语大词典》书证引古典文献失误拾零233、汉语学习者“听电话”表达方式的偏误分析234、从“臣妾”一词探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235、汉语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机制探讨236、连动结构的范畴化研究237、概念合成理论下电视节目名称中的隐喻解读--以央视少儿节目名称为例238、“北京之旅”旅游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239、关于现代汉语修辞教学的思考240、对春联和年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241、A Comparison of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242、《门》若干镜头的多模态话语分析243、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ical SpeechesBased on 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244、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245、介词“于”语法化再谈246、语言对比视角下汉语研究的新成果--字本位汉语语言学理论论要247、“我给你说”的语用功能考察248、北京话“比”字句及其演变(1750~1950)249、网络词族“X帝”的认知研究250、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用语差异研究251、温州吴语声调的EGG研究252、《南齐书》“治瓜”、“治爪”考辨--兼及《南史》“翦瓜”253、第二人称有标记用法及其动因254、网络流行语衍生、传播的理据和方向255、从汉字、成语隐喻看诚信概念隐含的结构维度256、“味其道”与“理其道”(二)--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257、《篆隶万象名义》抄本文字的笔画组合及特征258、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59、沿河土家族山歌的辞格分析260、《大唐西域记》异文考辨261、现代汉语倒序词研究262、《说文解字·羊部》词命名研究263、《广雅疏证》校勘用语“讹作”研究264、上古汉语定语后置结构分析265、应用写作课程的问题及策略266、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建设新思路267、基于学科意识分析对外汉语教学26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教学研究269、新形势下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初探270、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块教学271、现代汉语状语和状动结构研究评述272、基于就业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273、初级留学生习得“二”和“两”偏误案例分析及解决对策274、论黄伯荣《现代汉语(修订四版)》教材语料时代性的局限275、概念整合:汉语二语学习者习得易混淆词的认知机制276、武汉市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江汉区10所小学为例277、汉语“吗”与印尼语“Kah、Apa、Apakah”疑问句的比较278、“就是”的语篇衔接功能考察279、汉语定语从句的特征核查分析280、析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281、提高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282、广告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283、我国对俄中小学汉语教材编写的优点、不足及对策--以《汉语新起点》为例284、图像时代浅阅读、浅写作的危害及其超越285、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国际化传播研究286、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推进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以安徽文化为例28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汉语模拟教学思考--以百色学院为例288、“呵呵”如何成为网络伤人用语--基于评价理论的诠释289、“X就是任性”流行的语言模因论解析290、翁源客家话见组声母今读研究291、电白霞洞闽客双方言词汇比较接触研究292、汉语阅读课程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293、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教学研究294、高职语文教材建设思考295、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案例研究--以《光荣岁月》为例296、模因论的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297、浅析新时期现代汉语的变异298、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299、英汉名词动用习得中的认知转喻阐释300、字谜歌谣中的减笔。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9、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10、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路径探析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37 “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互联网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体验研究2、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3、英语语言文学对优化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研究4、从汉语言文学角度看中国商文化在铸造礼器上的传播5、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6、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启示分析7、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8、浅谈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写作9、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10、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学科融合模式探讨11、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的相关思考12、鸠摩罗什译经与汉语言文字传播13、再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14、视障大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能力条件研究15、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16、试论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17、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分析18、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探讨19、浅谈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探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21、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23、浅议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作用24、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25、高职汉语言文学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26、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27、新时期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和体验探究28、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29、我国汉语言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30、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31、明清世情小说“女性”审美考究反观现代汉语课程“人文”性32、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解析33、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浅谈34、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35、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36、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性浅探37、麦家小说《解密》互文性及其英译研究38、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39、多民族文学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40、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之路4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区别和联系4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43、对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44、基于立人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45、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46、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47、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48、文本背后的政治:唐古拉斯之《中国文学》剖析49、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探析50、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1、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略说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汉语文化负载下的中国式英语5、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6、汉语言视角下的聋生心灵关怀7、汉语言的隐喻特性8、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9、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10、社会化汉语言水平测试研究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机理12、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13、英语外来语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14、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15、汉语就是意识形态--汉文化语言的学与汉语言文化的学16、基于扎根理论的品牌口号汉语言学特征研究17、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18、以历史维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19、汉语言文化中的传统时间观20、百年来中国汉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2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22、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3、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24、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25、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26、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27、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28、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29、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0、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31、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3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3、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4、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35、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36、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37、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38、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39、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40、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41、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42、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43、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44、汉语言规范化论略45、论经济机制在汉语言中的表现46、中国艺术传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交织47、探求唐诗的文化传统暨汉语言特点--叶萌教授《唐诗的解读》评介48、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9、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50、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1.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的研究: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选取一位著名的古代诗人、一种特定的体裁或者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对其意境、内涵、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2. 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中国古代散文是一种以散文方式表达的文学体裁,涉及各个领域,如自然、人物、社会等。
可以选取一位著名的古代散文家、一种特定的主题或者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对其文风、思想意义、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3.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选取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如杨贵妃、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分析其形象的塑造手法、社会背景以及对于女性地位的影响等。
4.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许多冲突和融合,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如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观、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等,对其冲突与融合进行分析和探讨。
5.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中国文化产业涵盖了文化艺术、传媒、设计等多个领域,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如电影、音乐、时尚等,对其发展现状、市场竞争、创新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
6. 中国古代戏曲的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是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京剧、昆曲、豫剧等。
选取一种特定的戏曲形式,分析其起源、发展、艺术特点等,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7. 现代汉语语法演变与应用: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其规律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变化。
8.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选取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现象,如孝道、礼仪、风水等,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发展和影响。
9. 中国古代文学的对外传播与接受:选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接受方式以及对海外文化产生的影响。
10. 当代中国小说的研究:选取当代中国小说中的一位著名作家、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分析其中的思想内涵、艺术手法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①《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②现代汉语中的网络新词研究。
③《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与社会价值观。
④汉语方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与变迁。
⑤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分析。
⑥鲁迅小说中的现代性探讨。
⑦《西游记》中的宗教元素分析。
⑧现代汉语广告语言的特点与效果。
⑨《三国演义》中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⑩汉语中的成语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11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性别角色研究。
12 现代汉语中的语言变异与社会因素。
13 《聊斋志异》中的超自然元素分析。
14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
1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
16 《金瓶梅》中的日常生活描写。
17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18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历史与虚构。
19 汉语中的谚语及其文化价值。
20 现代汉语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与挑战。
21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观念。
22 汉语中的反语现象研究。
23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城市形象。
24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
25 汉语中的语言礼貌现象。
26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
27 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汇研究。
28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29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多媒体应用。
30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31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影响。
32 中国现代剧作中的社会问题探讨。
33 汉语中的比喻与隐喻现象。
34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旅行主题。
35 现代汉语中的语言简化趋势。
36 《山海经》中的神话与文化。
37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38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39 汉语中的双关语现象研究。
4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改编。
41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创新方法。
42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政治批判。
43 汉语中的语音变化与发展。
44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自然主义。
4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习惯研究。
46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道德观念。
47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分析。
48 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表现。
49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资源开发。
中文系论文题目汇集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汇集古代汉语文字1.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 论汉字的性质4.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5.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6.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7.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8.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9.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10. 形声字起源试论11.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12.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13.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4.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5.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6.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7.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8.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19.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20. 《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21. 《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22.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3. 《说文》省声研究24. 许慎六书说论评25.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26.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27.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28.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29.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30.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词汇、词义31. 先秦同义复词研究32. 先秦偏义副词研究33. 先秦变义副词研究34. 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35.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36.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37.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38. 《诗经》连绵词研究39. 《诗经》叠音词研究语法、虚词40. 《论语》判断句研究41 .《论语》祈使句研究42. 《论语》疑问句研究43. 《论语》句法研究44. 《左传》“焉”字研究45 .《左传》“之”字研究46 .《左传》中语气词“也”47. 《左传》判断句研究48. 《左传》祈使句研究49. 《左传》疑问句研究50. 《左传》被动句研究51 .《战国策》中的“是”字52. 《孟子》中的“之”字53. 《孟子》中的“其”字54. 《韩非子》中的被动句55•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56. 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57. 《荀子》副词研究58. 主谓间“之”字探源59.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60.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61. 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62.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63.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64.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65. 秦双宾语句的类型66. 被”字的词义演变67. 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68. “是”的用法及其发展修辞69. 《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70. 《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71. 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训诂72.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73.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现代汉语新词语、新现象1. 网上聊天语言的特殊语境和交际特色2. 网络语言特点探微3. 谈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4. 由“霸” / “吧” / “零”构成的新词语(可选一个)5. 形形色色的“族”(如:啃老族、月光族等)6. 新新人类和他们的流行语7. 谈字母词问题8. 我看校园流行语9. 我看手机短信的特点10. 现代汉语新词语探析11. 网络语言的特点12. 谈谈生造词现象13成语误用分析词汇14. 成语的特点分析15. 惯用语的特点分析16. 歇后语的特点分析17. 成语的类型和特点18. 音译外来词的特点19. 缩略语使用的特点及其规范问题20. 歇后语的构造方式及特点21. 禁忌语与中国文化22. 谈谈汉语亲属称谓23汉语中的色彩词研究汉字24. 汉字的构造方式25. 汉字与中国文化26. 汉字规范点评语用、修辞27. 汉语修辞手法的种类28. 现代汉语的委婉语29. 汉语歌词的特点30. 现代汉语礼貌用语的特点31. 言语幽默效果探讨32. 广告语的修辞方法33. 谈广告中的活用成语现象34. 小议汉语广告语35. 谈谈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 万言36. 谈小品中的东北方言的艺术情趣37. 谈谈家乡话的方言词汇38. 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及特点其他39. 汉英招呼语的差异40. 汉英语法特点比较4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42. 谈“副+名”结构(如:很中国、很女人等)43. 谈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44. 会话中的肯定性应答研究45. 会话中的否定性应答研究46.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成语应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1. 略论《左传》的叙事性特征。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精选)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一1、析古今名词的异同2、析古今动词的异同3、析古今形容词的异同4、论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5、析古代汉语表第三人称的代词“之”和“其”6、论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的语法联系7、论汉语的被动句式的发展变化8、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9、“被”字已产生后在口语和白话里的使用分析10、古今表疑问的表达形式异同二1、文学理论:(1)一般理论(如形象的构成,细节、对话、抒情等等)(2)作家心理特征(3)文学流派(4)文学形式,如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2、现当代文学评论(5)文学思潮评论(6)当代小说作家评论(一个作家,一类作家,一个侧面,如鲁迅、巴金、张洁、曹禺、郭沫若、王蒙、苏童、余华等等)(7)当代散文家及散文研究(如余秋雨、王小波、刘亮程等等)(8)现代诗歌及诗人研究(如舒婷等等)(9)其它作品评论(一部作品,一组作品,一篇作品,作品改编成电影)3、西方文学作家和作品评论(10)俄国作家作品研究(11)法国作家作品研究4、中学语文教学(12)课本研究(13)教学法研究(14)作文教学研究5、其它任选三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文艺运动研究如: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延安文艺运动与十七年文学、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胡风文艺批判运动中的理论分歧,等等。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现象研究如:革命加恋爱小说创作的历史演变、“朦胧诗”论争的历史评价、论先锋作家写作策略的转换、当代女性小说研究、作者低龄化现象之我见,等等。
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社团研究如:学衡派与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新月社的诗歌理论及其创作、语丝社散文的独特品格、左联的出现对中国文学历史进程的影响,等等。
4、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研究如:鸳鸯蝴蝶派的消亡与新鸳鸯蝴蝶派的兴起、象征诗派的文学史意义、京派小说与传统文化、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九叶诗人的艺术追求,等等。
5、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及其创作研究如:王国维文艺观的现代特征、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徐志摩的康桥理想、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沈从文小说中的人性小庙、余华创作中的暴力与死亡、史铁生的生存体验及其创作,等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现代汉语部分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二、写作部分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1. 论艺术真实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17、写作的模仿与创造18、论写作模式19、论写作灵感20、论写作想象21、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22、论文章的开头艺术23、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24、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25、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26、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27、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或其他作品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28、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29、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30、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四、美学部分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六、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八、语言学概论部分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十、语文教学法方向1、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在高师中文系专业课程中的地位2、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3、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4、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5、论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6、试论中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7、要完整地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读《叶圣陶论语文教育》的一点体系9、谈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10、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11、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2、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3、语文教学现代化与教材建设14、谈语文教材的科学使用15、试谈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体系16、简析中学语文课本的“思考和练习”17、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18、略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19、谈语文教学中的讲与练20、“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谈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的关系21、文学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22、阅读教学的整体观23、导读刍议24、阅读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5、说明文教学的探索26、中学文言文教学琐议27、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几点做法28、试论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29、谈预习30、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31、讨论是一种好方法32、朗读教学漫谈33、快速阅读法与阅读能力的培养34、几种阅读方法的比较研究35、作文批改方法初探36、作文讲评之例37、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8、作文教学与智力开发39、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调查研究40、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好形式41、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42、谈中学生课外写作指导43、谈中学生课外听说指导44、语文课词语教学点滴经验45、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46、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向建构47、语文学科教育本质的研究48、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49、阅读教学的课型结构设计50、试评建国以来四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51、新课标之我见5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刘国正等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54、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55、文学社团在语文教育中意义和作用56、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中的作用与局限57、课外阅读与学生成长58、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与意义59、语文教学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60、语文思维培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的探索61、关于卫灿金教授《语文思维培育学》的一些思考62、语文思维的模糊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特征的研究63、语文思维能力的研究64、语文思维品质(或者方法、风格)的研究65、语文思维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66、语文思维教学的步骤和方法67、语文直觉思维(或者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论初唐诗风的新变2、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3、建安诗歌与汉乐府之比较4、论建安风骨的成因5、论曹操6、曹植的诗歌艺术7、论阮籍的思想和诗歌创作8、嵇康《幽愤诗》辨9、左思《咏史》诗论10、玄言诗的再认识11、论中国山水诗的成因12、渊明思想论析13、论陶渊明的归隐14、论陶渊明的田园诗15、陶渊明咏怀诗论16、试谈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创作17、陶诗艺术管窥18、魏晋玄学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19、陶渊明的文化价值20、谢灵运诗歌创作的得与失21、鲍照的诗歌创作及其在文学史的地位22、论“永明体”23、宫体的新评24、暮年诗赋动江关——论庚信25、南北朝乐府民歌异同论26、《世说新语》价值谈丛27、初唐诗风评议28、论“四杰”对南北朝诗风的继承和变革29、何须苛责古人——关于陈子昂评价中的一点质疑30、论唐诗“兴象”31、也谈“盛唐之音”32、佛禅与王维33、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性34、论岑参诗歌的雄奇之美35、高适《燕歌行》论析36、李白生地考辨37、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38、论太白乐府39、李杜绝句比较论40、李白诗歌艺术论41、论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42、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43、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44、杜诗风格论45、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46、论大历诗风47、孟郊诗歌艺术论48、韩愈诗歌的创新精神49、论元和诗变50、论白居易诗歌的成就及艺术缺陷51、论白居易的诗歌主张52、关于《长恨歌》主题的再认识53、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54、论柳宗元的散文创作55、论李贺的诗歌创作56、论杜牧绝句57、李商隐《无题》诗论58、李商隐诗歌的审美特征59、唐传奇散论60、论唐诗的文化传播方式61、论晚唐爱情诗的“托寓”特点62、论南宋词“黍离之悲”主题63、中国古代山水诗文化心态论64、试论白话诗人王梵志的通俗诗65、试论唐太宗李世民对初唐诗风的革新功绩66、试论初唐四杰诗歌在唐前期诗风变革中的作用和意义67、试论陈子昂诗文革新的主张及意义68、试论王昌龄宫怨诗思想与艺术特色69、王昌龄边塞诗简论70、高适岑参边塞诗艺术之比较71、试论文人入幕与盛唐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关系72、试论王维山水诗诗禅相通的特色73、试论李白诗歌的时代特征及艺术特点74、简论杜甫州诗的思想意义75、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76、试论韩孟诗派的思想倾向与文体观念77、试论刘禹锡政治寓言诗的思想与艺术特征78、试论刘禹锡的怀古诗79、试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80、《长恨歌》的思想与艺术论81、试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82、试论唐诗传奇的文化意蕴83、试论李贺诗歌中的时空意识和神话色彩84、试论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85、试论杜牧咏史诗艺术魅力86、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产生及其历史价值87、试论李商隐咏史诗的忧患意识及其艺术表现方式88、试论温庭筠词的历史地位89、试论李煜词情感特征及表现方式90、试论李煜后期词艺术魅力91、试论柳永词在形式与艺术上的革新92、试论晏几道词的抒情方式93、试论东坡词风与儒释道思想的关系94、试论苏轼的豪放词与婉约词的特征95、试论黄庭坚的艳词创作96、试论秦观对婉约词风的继承与发展97、试论周邦彦词的章法98、试论李清照后期词的审美特质99、“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地位100、陆游爱国词的审美特征101、稼轩词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102、试论姜清空骚雅词风的主要特征103、试论南宋遗民诗的思想特征104、《三国演义》的人物和艺术105、《水浒传》的人物和艺术106、《西游记》的人物和艺术107、《红楼梦》的人物和艺术108、《儒林外史》的人物和艺术109、《聊斋》的人物和艺术110、谈谈唐代文学与音乐的关系111、析李商隐《无题》诗艺术表现上的特征112、“四灵”诗宗晚唐与宋初晚唐体的异同113、中晚唐文化转型与词境的建构114、“词为艳科”辨115、谈唐宋词的代言体116、唐宋词中的生命意识和伤春原型主题117、唐宋词中的家园意识和羁旅主题118、唐宋歌妓词中的知己意识和迁谪主题119、唐宋词中的感士不遇心态和悲秋主题120、唐宋词中的归隐主题121、唐宋词中的艳遇主题122、唐宋词中的游仙主题123、唐宋词中的登临心态和怀古主题124、唐宋词中的忧患意识和黍离主题125、唐宋词中的悲剧意识及其自我消解126、浅谈宋代文学的雅俗分流和互渗127、宋代士风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28、“寄托观”与两宋词的发展129、苏(轼)辛(弃疾)词风异同辨130、简论宋词体观念的嬗变131、析“诚斋体”132、析“易安体”133、“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134、谈元好问《中州集》的文化意识135、简论金诗的风貌特征136、谈元散曲的文学风貌137、晚明文学“新浪潮”性质辨析138、《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思想倾向及其成因139、《西游记》的童话性与“童心说”之关系140、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动机与动力141、“三言”、“二拍”所折射的商业伦理142、简析《金瓶梅》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143、简析《聊斋志异》的纪梦性质144、简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5、也谈“女儿是水做的骨头……”——《红楼梦》女性崇拜简析二、现代文学146、漫谈冰心早期散文中的“抒情”147、新女性的觉醒——读庐隐五四时期小说148、论萧红散文文化小说的主观抒情性149、漫谈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150、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51、五四新文学发生学研究152、中国现代作家创作道路论153、论巴金小说的“家庭”涵义演变及其文化意义154、文体的魅力——巴金小说《憩园》叙事学分析155、论曹禺话剧艺术创造的超越精神156、论《北京人》中“北京人”的三重内涵157、沈从文小说意境的原型批评158、论《围城》中人的“生存环境”159、论穆旦诗歌对中国传统诗学规范的超越160、“生命的沉思”——论冯至《十四行集》的现代性特质161、五四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162、周作人散文的闲适品格163、杨朔散文的夸饰性与模式性164、两种历史文本:《苦菜花》与《丰乳肥臀》比较165、通俗文学勃兴的文化意义与价值166、当代校园诗歌态势167、张承志小说中的宗教意识168、公木诗歌的思想之路:激情·理性·智慧169、新时期中国文学中的人道主义170、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启蒙主义思潮171、寻根文学运动的文化选择(可综论亦可以某一作家为例)172、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审美选择(可综论可以某一作家例)173、新时期女性作家论(可选任何一位女作家论述)174、新时期先锋作家论(可选任何一位先锋作家论述)175、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176、试论“新生代”的小说创作177、市场经济与新都市文学(或新市民文学)178、世纪未中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179、余华风格的转变与先锋作家的转向180、我看“现实主义冲击波”181、王朔现象剖析182、余秋雨现象剖析183、王小波的意义184、鲁迅与日本文学185、中日新感觉派小说186、巴金小说研究187、萧红小说、散文研究188、新时期寻根文学论189、论新时期的先锋文学190、论新写实主义小说191、莫言的小说创作192、余华的小说创作193、张承志的小说创作194、贾平凹的小说创作195、张炜的小说创作196、王朔的小说创作197、论九十年代的女性小说创作198、陈染小说论199、林白小说论200、海男小说论201、新生代诗歌创作202、朦胧诗论203、论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204、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205、论九十年代的个人写作206、论九十年代的乡土小说207、论九十年代的都市小说三、外国文学208、莎士比亚悲剧研(《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任选一题)209、勃朗特姐妹研究(《简·爱》或《呼啸山庄》任选一题)210、哈代小说研究(《还乡》或《德伯家的苔丝》任选取一题)211、英国浪漫主义诗论研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济慈等)212、尼采的美学思想与文学批评研究213、“新批评”的诗歌214、诺思罗普·莱的原型批评研究215、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研究216、试论奥尼尔戏剧的古希腊悲剧意识217、论福克纳笔下的“淑女”218、海明威的文体风格219、试析海明威作品中的模糊现象220、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四、写作221、地域文化和小说创作222、诗的节奏初探223、时代的变迁和文体的演变224、鲁迅与矛盾的友谊探源225、鲁迅小说的文体创新五、文艺理论226、论“中和之美”227、白居易《与元九歌》的历史局限性228、《与李生论诗歌》的文学思想倾向229、“童心说”的进步意义230、都市文学的美学意义231、文学叙述与文学阐释232、农业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233、现实主义与现代戏主义比较234、理性批评与感性批评235、典型观念的形而上学内容236、诗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7、新小说的语言习惯238、谈谈多层定语的词序问题239、完成体助词“了”必用、不用、可用可不用的条件240、否定副词“不”和“没”的使用规律241、“一边……一边”和“又……又”的差别242、汉语词类问题研究综述243、汉—英语序对比研究244、汉—英处所表达方式对比研究245、汉语语序研究综述246、动词和动词重叠式的功能比较247、形容词和形容词重叠是的功能比较248、结果补语“成”“上”“着”“了”使用规律初探249、网络语言现象研究250、流行词语研究251、新闻语言研究252、礼貌语言研究253、现代称谓词语研究论文写作要求:1.论文必须由本人撰写,不许抄书或其他文章;2.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结构严谨,联系实际,文通字顺,论文要包括以下内容;目录,正文(引言、一、二、三……、结语),注释(编号、作者、书名或文章题目、出版单位或刊出名、出版时间或刊期、引用页码),参考文献(格式同注释),论文摘要(500字左右);论文字数在5000字左右;3.论文定稿后,打印三份(A4),交到成人教育办公室。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涵盖了汉字的起源、发展,古代文学的创作与研究,现代文学的批评与评价等方面。
在这个广阔的领域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些有关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题目。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这个话题下,我们可以研究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如,我们可以研究甲骨文的发现与破译,探讨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等基本构造,以及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与发展。
二、古代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诗、词、曲、赋等各种文体。
在这个话题下,我们可以研究古代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方法,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比如,我们可以研究唐诗的创作技巧与风格特点,探讨宋词的音韵美与意境表达,以及元曲的舞台表演与戏剧结构等。
三、现代文学的批评与评价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五四运动到当代的作品。
在这个话题下,我们可以研究现代文学的批评与评价,探讨现代文学作品的创新与变革。
比如,我们可以研究鲁迅的文学批评观与文化观,探讨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与主题表达,以及当代诗歌的形式实验与意义探索等。
四、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影响汉语言文学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话题下,我们可以研究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影响,探讨汉字的传播与汉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比如,我们可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探讨汉字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使用与发展,以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国际上的翻译与传播等。
五、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传承汉语言文学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与推动。
在这个话题下,我们可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传承,探讨如何有效地传授汉字的书写与阅读,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如何推广与传承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等。
汉语言毕业论文选题5篇范文
汉语言毕业论文选题5篇范文第一篇:汉语言毕业论文选题中文系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文学方向*** 1.《诗经》的审美特色 2.《诗经》题材内容分类研究 3.论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4.论原始神话的美学价值5.论《诗经》感伤文学的美学价值6.《生民》等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7.略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8.论《战国策》的论辩技巧 9.《论语》的文学价值 10.《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11.庄子散文的思想与艺术 12.试论荀子散文的风格 13.论《离骚》的思想和艺术14.论《九歌》的特色15.论《九章》的抒情艺术16.汉赋作家作品及特色研究17.论《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18.《项羽本纪》的悲剧特色 19.论《史记》中司马迁的自我形象 20.两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21.论刘兰芝形象的典型意义22.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23.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24.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25.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26.论正始诗歌的美学倾向 27.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无我之境”28.论南朝民歌对《诗经》婚恋诗的承继29.二谢诗歌风格比较浅议 30.论《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31.试从魏晋南北朝文学看文人创作心态32.论魏晋南北朝散文创作的美文化倾向 33.论唐代诗赋取士 34.论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35.论唐代科举制度对文学发展的作用36.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37.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38.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浅议 39.论李白儒释道思想内涵 40.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41.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42.论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43.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44.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45.论黄庭坚诗歌对杜甫诗歌的继承与创新46.论大历诗风的意象特征47.论白居易新乐府诗歌内涵48.论白居易的感伤诗49.论李贺诗的怪诞50.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51.杜牧的史论诗52.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53.论唐代古文运动的贡献54.论韩愈散文的“气” 55.论唐传奇的叙事特征56.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57.柳永慢词的创新价值58.苏轼诗歌的审美特征 59.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60.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61.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62.论“易安体”的艺术特征63.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64.论辛弃疾词的审美特征65.浅谈苏辛词风之异同66.花间词与宋词的雅化67.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的意义68.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识69.论《琵琶记》的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70.论《西厢》主题的流变及其意义71.试析曹操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以《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描述为视角7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之浅析73.智慧忠贞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 74.从《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看作者的女性观75.《水浒传》男性英雄视野下的女性观76.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77.《水浒传》中宋江悲剧命运根源探析78.浅谈《西游记》中的道教理想 79.论《西游记》中的五行观念80.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商人特征81.被畸形社会所扭曲的人性──《金瓶梅》潘金莲性格探源82.《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的探析 83.从《聊斋志异》来看女性意识的自觉 84.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85.假宝玉,真顽石——《红楼梦》贾宝玉形象探析86.论《牡丹亭》、《红楼梦》之孝亲意识与中国古代孝文化87.论《红楼梦》中黛玉、妙玉悲剧性格的共同性 88.精美和谐典雅——论《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特征89.论曹雪芹对黛、钗和“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情感态度90.试论《红楼梦》的女性人才观91.从钗黛诗词作品看其性格的异同92.《红楼梦》人物描写中的对比艺术93.《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94.《聊斋志异》中的“狐男”形象 *** 1.钱钟书《围城》的智性之美与谐趣之乐 2.钱钟书《围城》讽刺艺术研究3.丁玲小说描写类型之流变4.巴金小说《寒夜》的沉思意蕴5.老舍短篇小说特色研究6.沈从文短篇小说的乡村叙事7.陈染小说的姐妹情谊书写8.戴望舒诗歌的现代诗情特质9.戴望舒诗歌意象研究10.艾青诗歌意象的忧郁情结 11.冯至《十四行集》的抒情特质 12.杨沫《青春之歌》的激情书写13.杨沫《青春之歌》的成长叙事14.论官场小说的商业媚俗倾向15.徐志摩诗歌特色研究16.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17.论《死水》的艺术活力18.张爱玲散文特色研究19.苏青与张爱玲作品对比研究20.郁达夫作品研究21.萧红作品研究22.鲁迅作品中的意象研究23.赵树理作品研究24.沈从文与湘西文化研究25.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26.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研究27.王安忆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28.余华短篇小说的“流浪意识” 29.秦文君儿童小说研究 30.中国现当代寓言研究31.郑渊洁童话特征研究32.郑春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人物形象研究33.儿童散文的艺术特征研究34.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研究35.迟子建作品研究36.十七年时期散文研究37.《白鹿原》研究38.新时期军旅文学研究39.“新写实小说”研究40.新文学的发生与现代媒介——鲁迅与中国现代报刊41.论第一代女作家的文学创作42.从《尘埃论定》到《空山》——论阿来创作的整体时空结构43.由《妻妾成群》到碧奴——苏童女性题材小说论44.西学东渐——《野性的呼唤》与《狼图腾》比较研究45.20世纪末“美女文学”的生产机制探析 46.论网络文学的得与失47.河南当代作家群新世纪创作研究48.从生态主义视角解读《狼图腾》 49.自由骑士——王小波创作论50.红颜他处应有恨——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51.文学之根——寻根文学再解读 52.宗教与性灵——论《穆斯林的葬礼》 53.城市文学创作与旅游文化关系简论 54.从《一无所有》中看摇滚乐中的个性意识55.浅论王朔的《动物凶猛》的商业写作中的反叛意识56.浅论《我与地坛》中个人对生命的沉思 57.论王安忆《叔叔故事》个人对时代的反省 58.中国近十年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研究59.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60.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池莉作品61.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老舍作品62.清宫历史题材剧研究 63.中国当代穿越剧特点研究64.海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65.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红色经典”改编热66.电影《老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67.探析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化策略68.苏童小说与电影改编69.当下罪案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70.当下悬疑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 71.从《长征》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72.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平民叙事73.从文学到电影:张爱玲电影编剧研究74.张艺谋电影风格论75.论陈凯歌电影风格论76.李安电影风格论77.试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78.试论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79.对某部电视剧(文化方面、人物形象、叙事话语等)研究 ***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16.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7.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8.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19.误会巧合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20.《巴黎圣母院》的主题思想21.高老头形象分析22.奥涅金和达吉雅娜的爱情悲剧23.《双城记》的艺术技巧24.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色25.从《玩偶之家》看“社会问题剧”的特点26.试比较《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奥涅金的形象27.果戈里讽刺的艺术特色28.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二、文艺理论方向1.博客写作研究2.网络写作研究3.80后写作研究4.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研究5.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研究6.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研究7.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研究8.文学的期待视野研究9.文学批评模式研究 10.文学价值取向研究 11.自然美研究 12.社会美内涵研究 13.科技美范围研究 14.艺术美研究 15.人体美尺度研究 16.崇高的审美范畴研究 17.优美研究18.喜剧的审美范畴研究 19.悲剧的审美价值研究 20.文学中的审丑因素研究21.文学中的荒诞因素研究22.气韵内涵研究23.中和内涵研究 24.意境内涵研究 25.《文心雕龙》研究 26.《二十四诗品》研究 27.王国维三种境界研究28.莫言小说的狂欢化叙事的特征及其意义29.当代小说的“乡下人进城”的文化解读30.论贾平凹作品中的意象写实艺术31.张爱玲现象研究32.论新媒介与文学的存在方式33.论网络话语的文化意味 34.从通俗文学看文学与生活关系 35.论视觉文化中的当代文学转型36.民间立场与口语写作:当代诗歌的文化突围37.台湾现代乡愁诗研究38.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性书写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39.余秋雨散文的“寻根”情结 40.论史铁生散文中的诗意美41.萧红小说中的死亡和生存的日常叙述42.中国当代情景喜剧研究 43.论网络游戏与影视作品的互动三、语言类1.试论古代汉语中的几个代词2.古代汉语词义商榷几例(可以某部作品为例)3.先秦偏义复词研究(以某部作品为例)4.试论汉语的被动句式的发展变化5.论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的语法联系6.先秦“其”字结构研究(可以某部作品为例)7.先秦“所”字结构研究(可以某部作品为例)8.《论语》中“者”字结构研究9.《论语》的介词研究10.《论语》的连词研究11.《论语》的语气词研究12.《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探析 13.判断句研究综述14.《论语》中代词(或其它词类)研究1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16.《左传》“焉”字(或其它字)研究17.《左传》被动句研究 18.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19.先秦的假借字与通假字20.《诗经·郑风》语气词(或其它词)研究21.浅析《论语》中“言语类”动词22.近代汉语中的存在句23.近代汉语中的祈使句24.近代汉语中的兼语句25.关于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研究综述26.某部著作里的“比”字句研究27.某部著作里的“连”字句研究28.试论语篇中省略的作用29.试论语音中停顿的作用 30.试论语气词的作用 31.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研究 32.现代汉语兼类词研究33.现代汉语规范化研究34.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35.浅析高中语文对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路与做法36.某一作家作品的言语风格37.某一作家作品的语言特色 38.某一作家作品中的比喻 39.手机短信中的修辞现象 40.广告用语中的修辞现象 41.从修辞效果看商品广告词的成败42.各类商标(如酒、鞋、烟等)的命名及文化特色43.人名中的修辞44.浅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表意45.网名面面观46.儿童用语浅说47.女性语言初探 48.电视栏目名称探析 49.某一民俗中的语言文化50.店名(或牌匾名)的社会文化统计分析51.城市流行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52.校园流行语与当代大学生心理探析53.流行歌曲中歌词的语病探析 54.病句研究的意义55.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调查与研究56.对外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57.对外汉语教师的现状和能力的调查与研究58.试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异同 59.汉俄语言接触问题研究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艺术2.论语文综合性学习3.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途径4.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5.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6.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7.浅谈教材处理的艺术8.试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9.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10.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五、其它1.试论逻辑学在大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2.论逻辑学学习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3.生活中的常见逻辑错误及纠正方法4.修辞的逻辑基础研究5.试论用多重复合判断理论解决多重复句问题的方法6.试论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的关系7.逻辑学中“或”的意义及生活中的常见的错误研究8.生活中的常见的划分错误及纠正方法9.生活中的常见诡辩错误及纠正方法 10.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界定研究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36、多音字浅谈55、人名、地名与修辞24、浅析手机短信的特征61、论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创作特60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52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72论白石词的主要特色57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58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44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比较12从《文选》看萧纲的文学思想60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67论苏轼对词境的开拓73论范成大论范成大79论苏轼史学思想9.9论曹禺的《雷雨》10..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20.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28..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33..论北岛的诗歌创作论“广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83现代白话新诗的艺术流变61多余的人奥涅金的进步性33、论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法32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新发展15.孔子教学观研究66张爱玲的古典情结与现代情结21浅析传统家族本位的宗法观第三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语言:新时期流行语发展与变异微博语境下的言语表达流行语在广告中的运用言语冲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网络语体研究化妆品商标的命名研究鞋类商标的命名研究网络语言中的通假现象研究方文山歌词的修辞学研究淘宝网服饰类广告文案的修辞研究现代美发店店名的修辞研究南阳市街道名研究90后命名的调查研究论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中美领导人新年讲话用语的对比分析论景点广告的语言策略90后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研究论郑渊洁“皮皮鲁”系列作品的语言特色化妆品广告的语言策略网络称谓语研究广告对抗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考察春晚流行语研究近年来汉语外来词汉化现象研究“老师”称谓语的泛化研究环保类标语口号的语言学考察当代女性社交称谓语研究南阳企业内刊编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指向——以***企业为例企业文化在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以***企业为例南阳与襄阳诸葛亮品牌文化比较研究张仲景品牌文化的开发与推广研究南阳旅游文化的现状与对策当今企业文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调查与研究现当代文学:柳青的当下意义——重读《创业史》红色经典的永恒价值——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论新时期文学的自然书写及其审美意蕴永远的“先锋”——论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创新社会转型与“80后”小说创作论九十年代的学者散文论舒婷(北岛、食指)诗歌的人文主义理想追求河南当代小说家(李佩甫、墨白、李洱、周大新、周同宾、乔叶、计文君、南飞雁等)研究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蕴含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怀旧热”现象分析论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网络穿越小说研究微博文学研究穿越题材电视剧热播原因探析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网络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新世纪城市小说研究新世纪农民工形象研究——以近年来的农民工小说为例论现代(或当代)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张炜、韩少功、毕飞宇等)小说创作论新时代女性爱情婚姻观透视——以《新结婚时代》、《裸婚时代》为例论蔡骏的心理悬疑小说论余华小说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论当代小说中的“弑父”情结盆地文化与周大新的小说创作论刘震云小说对人类精神困境的开掘女性作家(池莉、方方、铁凝、陈染、林白、王安忆、北北、盛可以、乔叶等)创作研究新世纪女性文学的走向研究当代小说作者低龄化现象研究从《山楂树之恋》看张艺谋的电影美学史铁生的生存体验及其创作王家卫电影的色彩研究台湾青春偶像剧创作特色研究TVB电视剧创作模式研究阎连科/刘庆邦/刘震云等某部作品的叙事特色(语言特色)革命加恋爱题材作品创作的历史演变网络耽美文学研究古代文学: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论苏轼诗(或词)中的自然美从张先词题序到姜夔词题序——论宋词题序发展演变论姜夔词题序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的咏梅词——论两宋诗词中梅花意象的嬗变论清代公案小说中的清官形象论唐传奇中的负心汉形象论唐诗中的弃妇形象论李白的“水”情结论赋比兴手法对现代歌曲的影响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及现实意义论影视剧《新三国》对《三国演义》的现代改编论影视剧《新红楼梦》对《红楼梦》的现代改编论影视剧《新水浒》对《水浒传》的现代改编论影视剧《新西游记》对《西游记》的现代改编论电影《画壁》对《聊斋志异.画壁》的现代改编网络三国题材小说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网络三国游戏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现代三国评书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汉魏之际“朝露”思想的现实意义曹丕诗文中建功立业精神的现代解读《史记》与影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形象之比较论西门庆形象的现代文化警示意义《左传》中的梦境描写及其叙事意义宋代都市风情词研究论李贺诗中的感官意象唐代寒食诗研究宋代元日词(上元、清明、寒食、中秋)研究(任选一个节日)网络购物广告中的古典文学化用情况研究论唐传奇中的超现实情节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杜甫诗中的和谐文化精神论宋词中的女性美从现代视角看林黛玉薛宝钗性格对命运的影响外国文学: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美狄亚形象骑士文学中的骑士形象与中国侠义小说中侠客形象对比(选两部具体作品对比)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论《罪与罚》对“超人”思想的批判伏脱冷形象与靡非斯特形象比较研究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中国曹禺《雷雨》比较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从《剪刀手爱德华》看哥特小说对电影的影响但丁的《神曲》对电影《七宗罪》的影响伊阿宋与陈世美形象比较中小学教育:多媒体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学龄期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四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语言学方面:1、“对立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汉字和汉文化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4、部件研究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6、如何整理异体字7、如何整理异性词8、规范汉字的研究9、汉字的前途10、“修辞与语境”浅谈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16、谈“成语的活用”17、谈“叠用句”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19、谈“比喻”四、古代汉语方面: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1. 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该论文可以探讨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分析中国电影在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成功、挑战和影响,并研究中国电影在该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
2. 外语教育与文化传承: 该论文可以研究当前外语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探讨如何在外语教育中有效地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培养更具跨文化素养的外语人才。
3. 新媒体时代下的中文写作教学: 该论文可以探讨新媒体时代中文写作的新趋势和特点,研究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提高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4. 中国古代文学的当代意义:该论文可以选取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某一类别或作品,分析其对当代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问题的影响,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5. 中文翻译与文化传播:该论文可以研究中文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中文翻译在西方国家的传播情况和挑战,并提出如何提高中文翻译的质量和效果,增加中文作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这仅仅是几个选题的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并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
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1、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略说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汉语文化负载下的中国式英语5、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6、汉语言视角下的聋生心灵关怀7、汉语言的隐喻特性8、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9、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10、社会化汉语言水平测试研究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机理12、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13、英语外来语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14、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15、汉语就是意识形态--汉文化语言的学与汉语言文化的学116、基于扎根理论的品牌口号汉语言学特征研究17、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18、以历史维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19、汉语言文化中的传统时间观20、百年来中国汉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2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22、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3、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24、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25、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26、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27、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28、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29、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0、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31、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23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3、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4、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35、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36、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37、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38、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39、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40、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41、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42、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43、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44、汉语言规范化论略45、论经济机制在汉语言中的表现46、中国艺术传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交织47、探求唐诗的文化传统暨汉语言特点--叶萌教授《唐诗的解读》评介348、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9、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50、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51、浅议修辞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运用52、汉语言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53、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54、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55、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56、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57、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58、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59、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60、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6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62、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63、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464、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65、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分析66、媒体的汉语言传播--以几则实例为证67、汉语言“拿来”二题68、探讨汉语言的民族性69、浅论新时期汉语言文字的大发展70、科技写作中常见病例分析--成分的残缺和多余、图表的多余与重复71、汉英语言中的文化色彩72、从语文教学中感受音乐美73、汉语言远端教育文化圈:一个值得注意的远端教育文化构想74、浅析日常教育中的汉语言地位75、多媒体汉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76、汉语言的艺术化教育77、汉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78、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天命”“性命”“生命”79、论汉语言对亚氏的逻辑思想的应用、阐释与发挥580、寻找汉语言的家园--论任洪渊的诗和诗论81、论汉语言接受主体的文化结构82、论汉语言学习中的准确性83、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84、汉语言中的隐喻特质浅析85、浅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86、中国的汉语言能走多远87、关于高校汉语言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88、勐海汉语发展初探89、汉语言的正确使用--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90、浅释歌唱中的汉语言91、英语教学中汉语的使用92、英语教学中利用和控制使用汉语言的探讨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5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5篇)第一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艺术风格(也可某个人物形象、思想内涵)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4.论废名散文的艺术风格5评铁凝的《玫瑰门》6、论梁斌小说《红旗谱》的艺术风格(也可某个人物形象)7、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方面: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3.论《诗经》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8论唐传中的爱情小说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10.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11.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作用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比较教学法初探试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常中求变,变中守常—语文课堂教学最佳程式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与创新试论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语文教学中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动于中而溢于外—情感与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对中学生的学法指导说明文教学与德育渗透试论语文知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谈语文施素质教育中的思维训练语文教学过程要将两种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小议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语文教学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初探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法新时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改的流变分析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优劣分析论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第二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作品而言)6、作品分析7、某作家或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8、西方现代文论在某作品中的运用及分析(包括:精神分析批评、英美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接受美学批评等批评方法的运用)9、试评方方小说10、试评池莉的小说11、试评先锋派的文学12、当代文学与现实主义13、论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14、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15、通俗文学漫谈16、试论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17、儒道文学观之比较18、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19、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 20、知音的审美赏评方法21、试论韩愈的文体革新理论22、白居易诗论与司空图诗论比较23、明代“真诗在民间”的提出及其影响24、中国古代风格论概述25、说“意境”26、也谈无言之美——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开去27、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28现实主义新论 29现代主义新论30、优美的实质与特征31、崇高的实质与特征32、中西悲剧结局的心理效应33、贾宝玉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34、“意境”与“典型”的比较研究35、中西悲剧观比较36、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研究37、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38、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论39、论审美距离40、审美共鸣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研究41、自然主义新探42、简论形式美43、略论当代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44、自然美的欣赏及其美育价值45、审美知觉的特点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46、美的规律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示47、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8、简评现代文学中的隐瞒化倾向49、文艺批评的功用价值论 50、中西文艺批评方法比较二、语言文字方向1、“说文解字”与汉字规范2、古人用字现象分析(通假、古今、异体、通用字)(可以某一古籍为例)3、古典文献简体转繁体的注意事项4、汉字简化的历程5、成语语义演变析(案例分析,如“水落石出”)6、词语羡余现象研究7、词语考证(如复音词)8、“远上寒山石径斜”之“斜”应该读什么音?(“叶音”与语音演变)9、在语音规范中旧读音应如何处理?10、判断句研究综述11、以“X”为例谈实词虚化的规律(如:被、将)12、元杂剧“得”字补语研究13、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结构分析(介词、连词)14、用典与诗词赏析15、元杂剧的修辞特色(比喻、引用、夸张、对偶)16、影视剧(历史剧)台词字幕错误分析17、新闻标题格律研究18、语文教材、教参文言文注释评析(商榷)19、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中的“通假字”辨析 20、方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21、某某地方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提示:主要从语音的声、韵、调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提出辩正方音的有效方法)22、试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示:一般语文教学存在重写作能力轻口语能力培养的倾向,如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2 活动中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做过哪些尝试,效果及规律)2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分析(提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如何综合内容及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分析要领及原则是什么?试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展开具体论述)24、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变异(提示: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运用往往不合一般语法,这些超出常规现象有些是积极的修辞现象——变异,有些是消极的语病——不规范,如何确立和运用区分变异和语病的标准?请搜集具体语言材料加以分析论述)25、人民日报(或其他报刊)中的语言失误分析(提示:搜集报中字、语、句等语言失误现象并进行分析,也可就其他某一较有影响的报刊搜集材料进行分析)26、广告理论与创造三、古代文学方向(一)1、论《山海经》的生命意识2、论中国原始神话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派3、论中国原始神话的生殖崇拜4、论中国原始神话的审美5、论中国原始神话中的宇宙意识6、论中国原始神话对自然界秩序的认识7、论原始神话中的初期社会矛盾8、论“女娲补天”神话与《红楼梦》补天神话的承传、异同关系9、论原始神话中的男女性别关系10、论中国原始神话与中国地理的关系11、论《诗经》中的个人抒情形象12、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数学意识13、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英雄与美人或才子与佳人关系论14、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论15、中国古代文学中某一作家作品的审丑16、中国古代文学中某类作品的处理悬念17、论《诗经》作品的朦胧美18、论《诗经》中作品的悲剧性色彩19、论《诗经》的情爱描写20、《诗经》的艺术表现或语言表达新探21、《楚辞》中《离骚》、《九歌》、《九章》等具体作品的艺术表现22、先秦神话的人神关系论析23、《山海经》神话的艺术幻想2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分析25、花木兰形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女中豪杰形象的关系26、罗敷是民间女子吗?论罗敷形象的社会意义27、木兰形象与罗敷形象的文学比较28、刘勰《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在意象、想象、篇章结构等某一具体上的比较29、《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具体篇章或某类文章的风格论 30、《史记·酷吏列传》论31、《史记》的悲剧美或喜剧性或英雄人物的类型分析32、论项羽的悲剧33、《史记》的个性化语言34、《史记·刺客列传》论35、《战国策》的策士形象论析,或《战国策》的策士说辞的艺术技巧36、《左传》的战争描写论析37、三曹代表诗作风格比较论38、贾谊《过秦论》或李密《陈情表》的艺术表现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9、《世说新语》代表作品论 40、《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度论41、李白、杜甫代表诗作艺术风格比较论4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表现的人生意识论或人与自然的关系论43、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多家诗作比较或承传关系论析44、诗佛王维诗作的佛影45、王维“诗中有画”诗作的绘画构图论或色彩调配论46、论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作家的群体风格(以代表作为例)与个性差异(以代表作为例)47、唐代“三李”诗作的异同比较48、山水诗作的艺术描写:从汉魏诗作到唐代诗作49、“小李杜”诗风异同论 50、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51、李商隐朦胧诗与现代朦胧诗的比较52、苏东坡、辛弃疾代表诗作艺术特色异同论53、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54、陆游诗中的壮志与恋情55、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56、白居易诗中的山水描写57、白居易诗中的平民意识58、元散曲某一代表作家的作家流派论析59、《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论技巧研究 60、《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思维 61、李白的诗与酒62、宋诗的议论化或散文化论析63、《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64、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或喜剧性)或猴性与人性65、孙悟空(或猪八戒)形象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农民意识66、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67、《红楼梦》的各种人物形象分析(择一即可),或某一情节的艺术表现分析 68、《红楼梦》中代表女性的内美与外美的联系分析69、女性化的贾宝玉及其社会意义或文学意义 70、《聊斋志异》中女性与狐性或野性71、明代唐宋派的诗文成就与文学主张72、元杂剧某一典型人物分析或艺术分析73、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74、论王维与泰戈尔诗作的比较 75、论艺术的快感与美感76、论中西文艺批评方法的异同 77、古今武侠小说承传关系略谈78、历代题画诗论(或某一问题)79、历代咏史诗论(或某一问题)80、历代怀人诗论(或某一问题)81、历代怀古诗论(或某一问题)82、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到七言诗某一问题论析 83、论历代六言诗的代表作家作品84、唐传奇或宋话本的某种、某类作品论析 85、宋词的某一作家作品或某一问题的论析 86、柳永的慢词论析87、宋代慢词的作家作品比较88、宋词的分格—或豪放或婉约或清空或典雅或清殊或旷达或滑稽的分格论析89、宋词与唐词在写作结构上的异同论90、宋词与唐词特色异同论91、元散曲的某一作家作品论92、文天祥诗文作品论析 93、论龚自珍或魏源及其作品 94、论曾国藩的诗文95、历代民歌的某一问题论析96、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某一作家论 97、中国美学史的某一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论98、中国古、近代文学史中的任一作家作品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类体裁的任一问题)99、中西艺术法度论100、中西艺术想象论101、中西艺术意境论102、中西艺术趣味论103、中西诗画异同论104、中西文学中审度意识比较 105、中西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论析 106、中西文学起源论107、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虚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二)1、恣肆奔放纵横开阖——简论李白诗抒情特色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追求在诗歌中的表现3、继三百篇余绪创一代新风——论杜甫诗歌议论物法的运用4、大漠空秋奇情逸发——简论高适的边塞诗5、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论白居易的讽刺诗6、惨痛的亡国之哀深沉的人生体验——李煜词简论7、爱情意识的觉醒与执着追求——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8、执着缠绵刻骨铭心——论李义山《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9、美学境界的新开拓——温庭筠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10、生命意识的悲歌及对渐变的感悟——读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1、旷达的襟怀深情的慰勉——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2、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论苏轼对词内容的开拓13、才情个性——苏轼歌咏自然诗歌简论14、新奇警策深刻精彩——论苏轼哲理诗(论苏轼的议论)15、幽迷凄婉微妙含蓄——简论秦观词16、灵魂精华——论永安词中的“愁”17、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黄庭坚诗歌主张及其实践简论18、简论稼轩词之豪放风格19、稼轩词中的议论和用典20、苏东坡、辛弃疾农村词比较研究21、催刚为柔刚柔相济——论稼轩婉约词22、所有小说、戏剧、传奇等(可作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结构分析等)(三)1、先秦寓言的艺术论2、儒家散文的人生理想3、儒家散文的艺术范式4、庄子散文的人生意义5、道家散文的模糊美6、法家散文的冷峻美7、先秦散文的外交辞令综述8、先秦历史散文的审美特征9、周邦彦词的史性论纲10、辛弃疾词发微(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内容:哲理、宗教、旷达等)11、宋词的“南方色彩”论略12、宋词鉴赏模式论纲13、宗教词初探14、张炎《词源》简论15、李清照《词论》的简论16、王国维《人间词话》窥略17、台州词发微18、唐代古文家传记文学研究19、晚唐传记文学研究 20、传记理论研究21、唐代散文研究22、李渔小说研究23、李渔戏剧研究24、李渔美学思想研究(四)1、如何评价唐代边塞诗?2、论唐人七绝的艺术成就3、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4、论中晚唐咏史诗的美学特征5、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6、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7、李贺诗歌对唐诗风格转变之影响探索8、试谈建安诗歌中的山水景物诗9、陶渊明诗歌中的玄风理趣10、南北朝乐府不同论11、大小谢山水诗不同论12、读元杂剧中水浒戏思想和艺术13、论宋代的爱国诗14、汉代楚歌诗简论15、《史记》与《汉书》的比较研究16、论《史记》史传文的艺术价值17、论晚清宋诗运动18、对“同光体诗”的评价19、论晚清“中晚唐诗派”的诗 20、王鹏运诗歌论21、论晚清“诗界革命派”的诗22、论谭嗣同《莽苍苍斋诗》23、元杂剧研究(可在其中定小题)24、论范成大的使金诗25、论辛弃疾词26、试探江西诗派27、论陆游的爱国诗28、谈谈《水浒传》中的招安29、试谈《西游记》主题 30、《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31、《红楼梦》人物论(可任选其中一个人物)32、论《左传》的成书时代33、论司马迁的世界观34、汉赋的艺术价值35、谈《诗经》中的爱国主义诗篇36、论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37、论建安诗歌为我国抒情诗发展奠定了情景相生的基本特征38、论建安诗歌由质朴趋向华丽的发展39、曹操诗歌如何描写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 40、论曹丕诗歌的语言特色41、论曹植的宴游诗42、论阮籍《咏怀诗》的言、象、意43、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想象44、论陶渊明的《饮酒》诗45、论陶渊明描写**现实诗歌的艺术特色46、论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艺术特色47、论中古诗歌词藻、偶句典故和声律的发展48、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性49、试论李白与魏晋风度 50、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手法51、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特色52、《花间集》作者群的心态分析53、论温庭筠、韦庄词风格的异同54、李煜词的抒情特征55、唐传奇中的妇女形象及唐代知识分子的婚姻理想56、苏东坡词抒情艺术探讨57、辛弃疾登临词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58、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59、论李清照的深层苦闷 60、二晏词比较61、论柳永词的铺叙艺术四、写作方向1、写作的模仿与创造2、论写作模式3、论写作灵感4、论写作想象5、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6、论文章的开头艺术7、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8、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9、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10、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11、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或其他作品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12、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13、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14、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15、分析高晓声或王安忆的短篇小说16、浅谈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艺术进步17、评《芙蓉镇》18、论陆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长篇小说《劫波》的结构艺术 20、论新诗的音乐美21、论诗歌的意象22、论小说的抒情趋向23、论童话的假定性和逻辑性24、论儿歌的艺术特色25、为何短篇不短26、论短篇小说结构技巧27、谈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28、论唐传奇与中国短篇小说的关系29、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 30、试论小说的叙事艺术31、试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32、论散文的“散”33、论《唐山大地震》的思想艺术成就34、童话的意境35、论写作的自我意识36、谈文章的结尾艺术37、略论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38、论诗歌的音乐美感39、散文的真实性刍议40、论利用转折关头写人的技巧41、从《笑》看冰心早期散文作品的艺术风格42、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43、论文章标题的艺术魅力44、诗歌的音乐美感45、论冰心的散文艺术特点46、论诗歌的象征47、小说的时空艺术58、论小说模式五、现当代文学方向(一)1、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言说——前期丁玲作品诠释2、现代文学中被放逐的一支——鸳鸯蝴蝶小说艺术品格论3、《故事新编》叙事特征4、一个被遗忘的女子——时评梅论5、穆旦乡土诗歌的主题构成6、鲁彦小说的文化诠释7、陆蠡散文审美品格论8、现代情绪的古典包装——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策略9、丰子恺散文综论10、中国都市文学现代与当代之比较11、中国乡土文学现代与当代之比较12、海派研究13、俞平伯创作研究(二)1、鲁迅作品研究(既可以是综合研究,也可以是单篇的作品研究,题目自拟,如《鲁迅小说艺术的独创性》、《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等)2、郭沫若作品研究(要求如上)3、茅盾作品研究(要求如上)4、艾芜作品研究(要求如上)5、觉新——一个矛盾交织的形象6、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7、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8、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9、评《雷雨》中周朴园对待萍的怀念10、《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11、《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12、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13、《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14、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15、莎菲女士之我见16、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17、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18、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19、论莫言的小说20、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21、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22、论《凯旋在子夜》23、论琼瑶的小说24、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25、论《鸡洼窝人家》26、论《棋王》27、论老舍的戏剧观28、论张贤亮的小说29、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30、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31、论舒婷的诗歌创作32、论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33、谈莎红的抒情诗34、论秦似的杂文创作35、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36、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37、李准的小说创作38、秦牧的散文特色39、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40、农村社会建设的领头人——梁生宝、武耕新研究41、闻捷诗歌研究42、郭小川的叙事——《一个与八个》研究43、论《钟鼓楼》44、论《北方的河》45、论王安忆的小说46、论高行健的探索剧47、论新诗潮48、论北岛的诗49、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50、论王蒙的小说51、港台文学研究52、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53、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54、论柯岩的创作55、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56、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57、论刘绍棠的小说58、论刘索拉的小说59、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60、周梅森小说论 61、方方小说论62、第三代小说家研究(余华小说论、苏童小说论、格菲小说论等)63、新生代诗歌论 64、金庸小说论 65、席慕蓉现象研究 66、论谌容的小说(三)1、现代文学作品品格论(择某一作家的系列作品进行症候式的分析和系统化的认论述)2、现代文学作品的重读(运用文学批评新方法,以新思维和新视角重读某一作品)3、现代文学作家创造论(重在考察、探究某一作家的主体精神结构及创造力)六、外国文学方向(一)1、试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的艺术成就2、试论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征3、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一个或几个均可)4、试论《伪君子》的人物形象或艺术特征5、试论《阴谋与爱情》的政治倾向性6、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7、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对照艺术原则8、试论《哈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9、试论雪莱长诗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0、试论巴尔扎克人物描写的个性化11、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12、试论易卜生戏剧的主要艺术成就13、试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4、试论《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5、试论《怎么办》中的“新人”的形象16、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17、试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8、尼洛夫娜形象的典型意义19、《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20、试论泰戈尔后期政治抒情诗的思想意义21、莎士比亚戏剧的心理描写手法22、斯丹达尔与意识流23、巴尔扎克的环境描写24、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意义25、斯丹达尔笔下的贵族女性26、中西作家比较(如论惠特曼与郭沫若的诗作比较等)27、中西作品比较(如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比较等)28、中西文学形象或主题等的比较(二)英美文学部分:1、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探讨2、关于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汉语类论文题目
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论文题目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38.论词汇“一词反义”现象的生成原因;39.试谈汉字对文化的折射反映;40.试谈汉语中语音与语意的关系;41.论中国人见面语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42.试析“毫不┈┈”与“全不┈┈”的关系;43.比较“被字句”与“蒙字句”的联系;44.试谈高校流行词;45.词汇发展规律初探;46.说说词汇研究中的“反推”现象;47.浅谈数词在不同时段的表达方式及手段。
48.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49.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50.说汉语的音节51.说同音词52.说同义词53.说汉语的词类划分54.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55.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56.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57.汉语的借词58.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59.普通话语音研究60.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61.网络汉语研究62.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3.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64.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65.词典释义研究66.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67.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68.汉字和汉文化69.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70.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71.部件研究72.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73.如何整理异体字74.如何整理异形词75.规范汉字的研究76.汉字的前途77.“修辞与语境”浅谈78.“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79.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80.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81.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82.谈词语的“巧妙配合”83.谈“成语的活用”84.谈“叠用句”85.谈“四音节语音段落”86.谈“比喻”87.论汉字的性质88.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8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90.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91.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92.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93.名词化的语篇功能94.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95.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96.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97.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98.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99.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100.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101.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102.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103.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104.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105.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106.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107.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108.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109.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110.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111.汉英“山丘”对比研究112.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113.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114.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115.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116.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117.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118.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119.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120.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121.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122.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123.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124.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125.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126.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27.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128.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129.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130.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131.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132.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133.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134.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35.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136.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137.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138.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139.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140.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141.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中文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简称,它包含: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中国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等几个专业。
因此,中文毕业论文题目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下面列举最新中文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语境研究
2、中国梦宣传融入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
3、天水秦州方言中的“家”
4、基于认知风格的汉字教学浅析
5、声符多义成因及声符义关系探寻
6、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
7、从申论考试看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8、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科学化教学浅析
9、英汉概念隐喻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误解
10、论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
11、基于民族文化的中文禁忌语研究
12、汉语中的前置性修饰语的类型归属分析
13、昆仑神话及其语源探讨
14、含地名的歇后语
1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16、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17、大学语文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18、成都方言词汇中的饮食民俗探究
19、试论现代汉语“X哭了”格式
20、汉语多音字浅析
21、“十年来”和“十来年”
22、“领导”称谓的泛化及其原因
23、《说文解字·竹部》与中国古代信仰崇拜
24、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的思考
25、试论对外汉语中的繁简体汉字教学
26、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27、浅析比较文学与面向世界的中文教育
28、英汉写作差异对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29、浅谈汉字的国际化及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
30、浅谈对外汉语川方言称谓语
31、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32、俄汉语流重音声学实验对比研究
33、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
34、“象形字说”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35、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
36、“莲花落”与“莲花乐”
37、《大学语文》中的古诗文注释商榷
38、写钞本时代异质性文本的发现与研究
39、浅析汉语委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
40、战国时期中山国文字来源浅析
41、基于语言经济原则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42、汉韩主位结构对比研究
43、繁体字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意义研究
44、网络时代的“谣言体”--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45、集合名词与个体量词搭配现象的认知考察
46、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47、网络成语及产生途径分析
48、辞格的视觉修辞效果在广告中的运用
49、句式的视觉修辞在广告中的运用
50、现代汉语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
51、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
52、从语用角度探析林语堂散文的修辞价值
53、浅谈皖北方言的时间表达
54、婚姻中女性对配偶称谓的优化选择
55、韩国中高级水平留学生连词偏误分析研究
56、从甲骨文论早期形声字的声符形化现象
57、喀麦隆汉语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58、从韵律看黄梅戏唱词中的“把”字句
59、四川方言“告”字探析
60、谈《功夫熊猫3》中文配音中的流行语
61、概念隐喻视野下关于女性的英汉谚语对比
62、语气词语内含程度量的考察
63、银川方言四字格词语续释
64、隐喻机制在网络语言词义转化中的促进作用
65、“你看”的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
66、威胁构式“NP+再+VP”探析
67、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
68、《左传》“以”的语法化研究
69、莲花方言完成体标记“呱”和“哩”
70、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应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71、现代汉语语气副词“明明”探析
72、现代汉语“且X且Y”的结构认知
73、汉语“X向左,Y向右”构式的语义认知研究
74、反复量构式“一V_1一V_2”
75、网络流行构式“说好的X呢”的动态建构
76、“被”字句谓语动词特征
77、对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分析
78、襄阳方言“走”字句
79、隐喻认知的文化差异
80、浅谈“囧”字的前世今生
81、黄孝方言NP后的“两个”
82、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
83、歇后语语义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动态特点
84、初探微博语言的构成成分与影响
85、也谈“曾几何时”的语义、音步及注释
86、韩愈实用文的写作理论研究
87、古诗句词语释疑辨义两解
88、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
89、榆林话亲属称谓词“奶奶”语义演变考
90、少数民族学生习得汉语单字调感知实验研究
91、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92、基于案例分析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机智
93、大学古汉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94、文字在现代广告中的视觉修辞研究
95、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
96、浅议开展群众演讲辅导的几点体会
97、“炕”字释义及炕的发展历程、起源地研究
98、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99、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
100、浅探《红楼梦》《雷雨》中语用模糊运用101、从跨文化视角分析汉英恭维语的语用问题102、浅谈“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生成方式103、明代戏剧唱词“含彩词语”的语义研究104、台湾《异体字字典》未认同异体字论析
105、宁波方言使用及认知调查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106、监利方言亲属称谓词选释
107、也谈“使”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
108、方位对举构式形义刍议
109、20世纪80年代以来普通话声母研究综述
110、两广边擦音多方言分布及来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