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考研华电行管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状元笔记分享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分析
第一章政治
第二章政治 学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政治权力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第三章政治权利
2.1.1复习笔记 2.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2.1复习笔记 2.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3.1复习笔记 2.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5.3.1复习笔记 5.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政治改革
第一章政治革命
第三章政治民主
6.1.1复习笔记 6.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6.2.1复习笔记 6.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6.3.1复习笔记 6.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国际政治行 为
第一章国际政治
第三章国际政治体 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部分
题
政治学
真题
政治学
政治
行为
笔记
考点
书 典型
体系
第版
复习
国际
真题
关系
笔记
利益
内容摘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政治学权威教材之一。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 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本书每章的知识梳理框图,在全方位把握重要考点的同时, 提纲挈领地以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2.整理名校 笔记,归纳考点难点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考点难点进行了整理,对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标记,并将全书 考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以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3.精选考研真题, 补充典型习题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政治学考研真题,并补充了典型习题。大部分试题都附有详细的参考答 案,部分给出了提示。所选习题涵盖的知识点全面,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要深深牢记:考研 不同一般考试,概念题(名词解释)要当作简答题来回答,简答题要当作论述题来解答,而论述题的答案要像是 论文,多答不扣分。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其实很多考研真题就是选自一篇专题论文,完 全需要当作论文来回答)!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一章)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道德政治观分析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
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
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
韦伯,哈罗得。
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管理)【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治管理3.2.1 复习笔记一、政治管理的含义1.含义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管理行为。
在内容上,政治管理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和社会后果。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包括协调和解决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规制和协调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行为,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等行为。
(1)政治管理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
(2)政治管理的重要功能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的内在矛盾。
政治管理以协调纵向和横向的社会利益矛盾,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解决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性。
(3)政治管理的功能,形成了对于政治管理行为的社会衡量标准。
(4)政治管理的行为内容是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和公共事务。
2.特征(1)公共性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主体通过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和方式,因此,政治管理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2)组织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活动来看,任何管理都是通过特定的组织进行的。
管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的贯彻,对于管理对象及其行为的规制,都是以组织的形式实施的。
因此,作为特定类型管理的政治管理,具有特定的组织性。
(3)责任性政治管理根据社会要求确定和承担的公共目标和公共职能,其凭借实施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会转而形成政治管理的政治和社会公共责任,由此构成了政治管理的责任性。
(4)服务性对于社会生活和发展来说,对于政治权力主体及其成员来说,管理意味着服务。
政治管理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因此,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特点。
(5)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政治管理行为是政治权力主体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是政治权力意志和要求的社会体现,因此,在社会共同利益的多重价值和政治权力的多重功能中,政治管理行为力求实现的是社会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的价值,因此,它以这些价值作为行为的基本取向。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王浦劬第三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包括:其一,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二,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其三,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传方式;其四,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这些定义描述了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不同侧面,强调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但这些定义也存在着缺陷:其一,他们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背景;其二,他们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其三,他们把人们的政治认识和政治学习看作消极接受的过程,而忽视了人们在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与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5.政治社会化具有手段性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本身并不具有目的的意义,而只具有手段意义。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政治文化是通过特定的媒介传递的,因此政治社会化也是通过这些媒介完成的。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团体,都有可能为公民提供政治信息、传递政治文化,成为影响社会成员政治意识的媒介。
1.家庭。
这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2.学校。
在确定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特定的政治符号。
4.大众传播工具。
5.社会政治组织。
6.政治实践。
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利益因素。
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思想)【圣才出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思想)【圣才出品】第二章政治思想5.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思想的含义定义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政治思想的含义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特性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内容结构政治思想的结构思维结构理论层次结构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依据政治思想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划分政治思想的类型依据政治思想本身的思维结构和研究方法来划分依据政治思想内容所反映的统治阶级利益要求和所维护的统治阶级利益来划分发展过程起源和发展启示政治思想的反映特定的利益要求,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发展和作用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作用对人们认识政治现实起着重要的作用统领着人们的政治意识政治思想1.政治思想的定义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2.政治思想的特性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除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外,还具有如下特性:(1)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实的理性思考,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政治思想具有政治理性认识的特点。
政治思想的理性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
②政治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③政治思想是合乎逻辑的观念体系。
(2)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象所持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具有明显的利益性。
政治思想的利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对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不同主张的人们,具有各自不同利益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
②不同的政治思想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③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
(3)政治思想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政治思想不仅是人们的认识现象和精神现象,也是特定的政治现象,政治思想是关于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认识,政治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对于所有社会现象的思想意识,而仅仅是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思想认识。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二章背诵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二章背诵笔记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二章)第二章:利益与政治第一节:利益的涵义一、利益的本质1、利益的形成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从人的需要到人的生产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
在理论意义上,这个过程可以按五个步骤说明:(1)人的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
需要是人对于所需对象的欲求,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事实,“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2)需要的满足使得人们“需要在他之外的自然界、在他之外的对象”。
满足需要的途径问题使得人必须建立与自然的联系,从而把从事生产的问题提上了历史日程。
(3)在生产中,人们的生产能力限制着其需要的满足,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水平的限制和社会组织方式的限制。
人们在改进生产工具的同时,改进生产的社会组织方式,这就使得他们必须进行协作性生产。
(4)协作性生产使得人们之间建立了社会联系。
这种联系起初是简单的血缘联系。
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人类发展出了各种社会群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5)人们的社会关系形成后,使得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具有了社会内容和特性:它要求通过社会途径实现;它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它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这种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就是利益。
2、利益定义的理解从对利益形成过程的分析可见,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从这一定义可见,利益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1)利益的心理和生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
需要是利益的主观基础,利益是需要的社会形态。
而“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动物”。
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利益内容的无限丰富多样性。
(2)特定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详解版背诵笔记(第7—9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7—9章)第七章:政治团体第一节:政治团体的含义一、政治团体的含义1.政治团体的含义政治团体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和组织现象。
不少政治学家试图对其含义进行确定和概括,比如认为政治团体是任何一群为了争取或维护某种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行动的人;认为政治团体是一群人联合起来为了追求特定利益而对于政治过程施加压力的过程;或者认为政治团体是特定利益表达和要求的非政府的实施组织。
如此等等。
关于政治团体含义的这些确定,或者是过于宽泛而没有区分政治团体与社会团体,或者是没有指明政治团体的基本特征而把政治团体混同于其他政治组织。
按照政治团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目标、实际功能和活动特点,可知政治团体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按照特定利益结合在一起,通过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以实现自己利益目标和要求的团体。
2.政治团体的产生原因在现代社会,政治团体的形成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利益的多样化、政治权力对社会作用的增强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政治团体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利益复杂化、多样化的产物。
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使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提高,社会利益结构日趋分化,人们的利益内容不断更新。
因此,人们往往结成特定的团体,并介入政治过程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其次,政治团体的形成与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扩展和增强密切相关。
政治权力的扩展、政府政策作用的增强,使得各个社会阶层、集团、行业利益的实现受到政治权力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因而以特定团体的方式向政府表达利益与要求。
再次,政治团体的发展是以民主政治为制度条件的。
西方的民主政治具有虚伪的形式性,但是这种形式民主的分权制度和权力间的制衡,给政治团体寻求影响政治的途径提供了形式可能。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中的不同阶层和不同方面组成的政治团体,从不同的行业和方面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利益与要求,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管理)【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管理3.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内容可以和政治统治一章对比记忆。
主要考查政治管理、政治规划、政治监督等的含义。
另外,政治管理的特点、职能、方式及作用通常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需要熟练掌握。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管理的含义和特征(见表3-3-1)★★★★表3-3-1 政治管理的含义和特征精选习题【判断题】政治管理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
(对外经贸2013年研)点拨:政治管理要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社会的管理,必须以效率和公平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考点二: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见表3-3-2)★★★★表3-3-2 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技能提升:政治管理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更为明显,俞可平教授提出的从“治理”到“善治”观念对改进和提升我国的政治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精选习题【判断题】政治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
(对外经贸2014年研)点拨:政治管理的职能包括实现社会共同利益以及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两个方面。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考点三: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见表3-3-3)★★★★表3-3-3 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技能提升:伴随着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形态到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政治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这要求推进政治管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我国的政治管理方式从国家的单一结构到国家—社会二元结构的变化,体现了政治管理形式与时俱进的特点和要求。
精选习题【判断题】从管理行为过程方式来看,政治管理的方式主要有政治规划、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指挥和政治监督。
(对外经贸2017年研)点拨:要区分管理行为过程和政治行为方式。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简答题】在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管理各有什么特点?(中山大学2017年研)点拨:自然经济条件下政治管理的人治色彩浓厚;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管理主要以法治方式进行。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三章、第四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三章)第三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涵义一、政治权力的本质1、政治权力的形成分析分析政治权力形成的逻辑过程,可以了解政治权力的本质:(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利益。
在社会生活中,利益的实现是利益主体自觉能动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是调动其有效资源,并将其有机地凝聚成特定的实际力量,以此为凭借展开谋利活动,利益主体因此成为能动的利益主体。
(2)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利益关系。
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能动的利益主体会形成不同的实际力量,并且形成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能动的利益主体转变为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力量主体。
(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是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产生了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
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会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双方力量均衡,一是一方的力量超过另一方,并形成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当后者出现时,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成为政治权力,其主体也转变为政治权力主体。
在社会生活中,群体力量天然大于个人力量,全社会的力量天然大于其他群体力量。
因此,在力量对比关系发生时,相对于个人力量的群体力量、相对于个人和群体力量的社会力量这种公共力量天然地成为政治权力。
在实际力量转变为政治权力的过程中,各种力量对比关系的交汇点上必然是某种公共力量,因此,政治权力形式上总是公共权力。
由此可见,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1、客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其主要有:(1)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生产资料对于政治权力具有根本的意义,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政治学原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笔记一、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主要考查政治学的基础概念,要着重了解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以及政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同时,通过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四方面的比较,明确政治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作用。
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章节,考试难度一般,考生在复习时要重在理解,注意细节。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的含义★★★1五种主要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见表1-1-1)表1-1-1 五种主要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技能提升:(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还有博弈政治观。
在政治博弈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规则。
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是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
(2)戴维·伊斯顿在《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中将政治视为对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
他强调资源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了解他对政治的输入、输出、反馈系统的分析可以加深对这一政治观的理解和把握。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见表1-1-2)表1-1-2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技能提升:在马克义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人们往往重视经济对政治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指出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SSP范式:制度环境(Situation)→制度安排(System)→制度绩效(Performance)。
3政治的定义(见表1-1-3)表1-1-3 政治的定义技能提升:政治包括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这三种基本关系。
结合拉斯韦尔所说,政治是关于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可知政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精选习题【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的法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等都认为,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对外经贸2017年研)点拨:马基雅弗利和马克斯·韦伯都是权力政治观的典型代表。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育明考研:2014年华北电力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华北电力大学行管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7月1日前购买8折优惠育明教育行管专业资深专家徐老师以及13年7名育明考到华电行管360分以上的学员综合分析:整体看来,2013年的华北电力大学行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的难度并不大,基本上还是延续着往年的难度,所以,2014年的华电考研的复习还是要以基础为关键点,打好基础。
因为华电并不对外公布参考书目,育明教育根据内部信息和7年的辅导经验,为2014年准备考取华电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最权威的参考书目以及内部信息,希望能给14年准备考研的学生带来最大的帮助。
2014年华北电力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笔记及历年真题解析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育明教育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 道德政治观分析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
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纲目用书笔记(已经整理的9.2)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纲目用书笔记(已经整理的9.2)政治学基础笔记王浦劬《政治学基础》,也参考了王惠岩《政治学原理》政治学概论一、名词1.行为主义政治学2.后行为主义3.政治哲学复兴二.回答1.什么是政治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学的学科体系4.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5.简述行为主义政治学6.学习研究政治学的目的,意义方法7.现代研究政治学的技术手段有那些8.21世纪我国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迈出新的步伐三、课堂思考题1.怎样理解政治的含义2.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4.人类社会中产生了哪几种政治学说以及如何评价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其他政治学的区分(或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的变革)政治关系一.名词1.政治关系2.政治结构3.利益集团的关系4.政党5.民族6.民族关系二.回答1.列宁的阶级关系与特定生产关系的四种状态2.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和特征3.利益集团与阶级的区别4.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区别5.政治官员之间的关系,政治官员与政治家与公民的关系6.不同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7.政治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理解三.思考题1.政治关系的含义和本质2.政治关系的特征3.政治关系的结构是怎样的4.国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一般存在哪些形式5.各种社会存在的政治关系有哪些特点政治权利一.名词1.政治权利2.政治权利的制约3.国家权利二.回答1.政治权利的特征2.政治权利的类型3.国家权利的特征4.国家权利的产生及其基础5.国家权利的途径、作用、功能、结果6.政治权利的分配方式有哪些7.资本主义分权制衡模式都有那些典型类型三.笔记思考题1.怎样理解政治权利的含义、本质2.政治权利的特征3.获取政治权利的途径有那些4.政治权利有哪些类型5.政治权利的作用原则6.政治权力的职能7.政治权力的分配有哪些形式政治体系一、名词1.国家2.国体3.政体4.国家职能5.国家的结构形式6.单一制7.复合制8.国家机构二、回答1.氏族组织的特点2.有关对国家理解的不同观点3.国家职能的范围4.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5.国家消亡的条件、途径、历史必然性6.中西封建制国家的比较7.如何理解福利国家8.方宏观政治学领域流行的国家分类9.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0.马克思关许政体划分的标准11.人类发展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政体12.国家机构的马克思主义划分原则13.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活动的依据和原则三、课堂思考1.国家的本质2.如何看待国家职能的转变3.国家消亡的途径4.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那几种政权形式5.比较中西封建制国家6.国家权利的特点7.国体与政体的关系8.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政治行为一.名词1.政治行为2.政治冲突3.政治革命4.政治起义5.政治暴乱6.政治不服从7.政治资源8.统治秩序9.工具主义马克思主义10.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二.回答1.政治冲突的构成基本要素2.政治不服从与政治冲突的区别3.政治冲突的动因4.政治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原因5.政治冲突的功能6.政治冲突的结果7.政治革命的特征8.政治起义的特征9.无产阶级统治论的建立基础10.政治统治的本质、内容。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状元笔记,政治学基础重点摘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考研复习笔记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了解)第二章政治学第一节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一、政治学的涵义由于人们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同,因而对于政治学的定义各不相同。
政治学的定义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
政治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1、按政治学的本质属性划分,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两大类。
2、按政治学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治学。
4、按照政治学研究学对象的状况来划分,以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在我国政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把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政治学基本理论。
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等五大类。
其中政治学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学原理就其内容来看,具有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等特性。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掌握)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
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
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全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而经济利益和要求只有通过国家政权的到集中体现和实现。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有其客观内容。
人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样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级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
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重点笔记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2016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重点总结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三章政治民主第一节政治民主的含义一、政治民主的定义“民主”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于中西文化中,并且都与社会政治生活相联系。
不过古代中西方文化中各自的“民主”概念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
在人类政治学说史上,诸多政治思想家分别对民主的涵义作出过各种不同的论述和界定。
1.民主是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政治统治。
此民主观以虚构的社会契约为前提,因而显然具有唯心主义性质。
同时,他所说的人民缺乏社会历史内容,因而也是含糊不清。
2.民主是人民投票决定权力的归属。
民主的现实含义应该是人民有权通过投票决定由谁来充当政治精英。
但是精英民主理论是西方民主理论的倒退。
3.民主是多种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
多元民主观用利益团体代替阶级,实际上掩盖了民主的阶级内容和阶级性质。
同时他把民主决策看作各利益团体的相互作用,也忽视了政治权力的特殊决策地位和作用4.民主就是人民参与政治决策。
民主参与观以参与或参与影响决策作为民主的标志,实际上忽视了民主政治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因而,他所定义的民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主的内涵的论述:1.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统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统治3.1.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统治的含义1.政治统治的含义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
而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和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的关系。
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统治行为。
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1)政治统治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2)政治统治的政治功能是对于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控制和约束;(3)政治统治的行为内容是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
2.政治统治的特点(1)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政治统治行为的诸方面因素,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体现的诸多具体实际行为,其轴心和指南都是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的维护和政治权力主体意志和要求的贯彻。
(2)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为使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政治权力主体必须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这一转化就成为政治统治行为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3)政治统治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政治权力关系向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转化,必须要以道德层次上的政治正当性为伦理和精神依据。
而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强化,同样需要政治正当性的伦理依据。
(4)政治统治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政治统治行为转化政治权力关系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活动,在其现实性上,经常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构建和维护政治秩序的活动。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道德政治观1.孔子:“政者,正也。
”-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神权政治观1.托马斯.阿奎那:“君受神权”、“天人感应”黑格尔:绝对精神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五)其他观点: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克思主义政治观(一)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三)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四)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三、政治的定义(一)政治的涵义政治的涵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政治权利第一节政治权利的涵义一、政治权利的定义西方学者对权利的定义繁多,主要有:1、权利天赋说;2、权利自由说;3、权利利益说;4、权利力量说;5、权利平等说。
这些定义都没有能揭示权利的社会本质及其社会基础。
确定和把握权利的本质含义,需要从权力产生的社会利益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1.权利产生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2.权利产生和形成的深厚根源是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这些利益要求构成了权利的本质内容3.权利形成的前提是政治权力的确认和保障4.权利起源于不同利益基础上的不同力量,即政治权力之外的单个社会成员和其他社会群体由此,所谓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利不仅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资格,而且是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资格。
从权利形成的利益基础来分析,权利是社会成员对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的主张资格,而由于政治生活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则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是共同利益。
就其基本内容而言,政治权利既是社会成员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也是主张不同利益的共同规范的法定资格;就其范围和层次而言,政治权利通常即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和层次上的这种法定资格;就其历史进程而言,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主张这些共同利益的政治权利也相应的具有特定的历史内容和范围。
从权利形成的政治权力前提来分析,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综上,政治权利就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利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
对于政治这一定义可以作如下理解:1.政治权利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求2.政治权利以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为前提条件和后盾力量。
3.政治权利体现着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4.政治权利是法定的资格性规定,实现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通过政治生活实现利益的中介二、政治权利的特性政治权力的根本性质决定着政治权利的根本性质,因而政治权利相应地具有奴隶社会政治权利、封建社会政治权利、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和社会主义政治权利之分。
政治权利的这些阶级特性,是其根本特性。
而单个的社会成员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集中的政治权力对于分散的社会成员的权力确认,成为政治权利形成过程中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而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特性和政治权力的特性经过这一矛盾运动过程,转化形成政治权利的其他特性:1.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
政治权利的相对个体性,是指政治权利属于相对共同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政治权利,而且政治权利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相对共同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权力实现。
一方面,在权力的所属意义上,政治权利是属于相对个体的权利;另一方面,在权利实现的意义上,政治权利最终要落实为相对个体实现的权利政治权利的相对个体性,也是政治权力的主体利益性在社会成员政治资格上的转化,政治权力的主体利益实际是共同利益,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世纪发端于同一个共同利益,而政治权力对于政治权利主体主张共同利益的资格的确认,实际是确认各单个政治权利主体对于这种同一个共同利益的主张资格。
政治权利的主体相对个体性,使得政治权利的形式具有相对个体性,而内容具有公共性,所以政治权利的存在具有相对个体性,而其行使具有公共性。
2.政治权利具有法定规范性政治权利的规范是由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转化来的法定资格,并以政治权力为后盾,因此它是一种强制性规范。
政治权利的规范性,导源于政治权利主体所处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非市场实现性。
在政治权利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共同利益的非市场实现性,转化为作为相对个体的政治权利主体的行为原因政治权利主体的规范性,也是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在政治权利主体法定政治资格上的转化,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固然是政治权利规范性的直接来源和后盾,但是,政治权利的规范性却是政治权力以法律或法规形式在作为相对个体的政治权利主体资格上的还原。
3.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主体的自主性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法定范围内自由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资格,因而它具有权利主体自主性的特点政治权利主体的自主性,是由该权利主体所处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单一性转化而来的,一方面,政治权利主体共同利益的唯一性,需要特定政治权利主体来实现和主张,从而形成了特定政治权利主体主张共同利益的各自法定资格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利益关系中的唯一共同利益向多个政治权利主体主张的共同利益的唯一的转化,使得众多政治权利主体要求在自己法定权利范围内主张共同利益,从而形成了政治权利自主性政治权利主体的自主性,也是政治权力的专属排他性在政治权利主体法定资格上的转化,作为共同力量集中凝聚的政治权力转化为分散的各政治权利主体的法定身份,而政治权力的专属排他性,相应的转化为各特定的政治权利主体在法定范围内对其自由的专属性和对其他社会成员和力量的排斥性,这种专属性和排斥性,构成了政治权利的自主性政治权利的自主性本质上是法定范围内社会成员政治意志的自由,它集中体现为政治权利拥有者选择政治活动及其方式,目的的自由,即在法定范围内从事或不从事政治活动,争取或不争取特定的政治目标以及采取或不采取特定方式进行这种活动的自由。
4.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
政治权利的权利义务统一性,肇始于共同利益的相对独立性。
显然,共同利益的独立性赋予政治权利主体以法定范围内的自由,构成了政治权利中的权利方面;而共同利益的相对性赋予政治权利主体以相应的政治责任,从而构成了政治权利的义务方面政治权利的权利义务统一性,也是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在政治权利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结果政治权利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转化为对应的政治权利的扩张延展性,并形成了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力之间的相互限制,这些限制形成了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对称性,同时形成了政治权利主体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同时政治权利的权利义务统一性体现在:第一,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不可分割和对应存在的,首先,就政治权利主体本身来说,特定政治权利主体的政治资格一经确认,就意味着该主体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同时确立,其次,对政治权力主体来说,特定的政治权利主体的政治资格一经确认,既表明该权利主体具有政治权利,又表明政治权力具有承认和尊重该权利主体政治权利的义务,最后,对其他政治权利主体来说,特定政治权利主体的政治资格一经确认,即表明该主体具有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其他政治权利主体具有承认和尊重该权利主体权利的义务;第二,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互为条件;第三,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在量上是同等的;第四,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最终指向都是共同利益。
5.政治权利具有自由价值性政治权利的特定基本价值,是政治权利主体在法定范围内进行政治生活的自由,政治权利内涵的这一基本价值,是特定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主张共同利益而形成的。
社会政治生活中,共同利益的这些多重价值是由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和政治权利主体的权利非别或者共同承担,自由这一价值是由政治权利独自承担的。
在政治权利形成过程中,利益关系中的共同利益把自己的自由价值让渡给政治权利主体,所以当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主张和要求共同利益时,政治生活中的自由价值,就成为政治权利的基本公共价值。
由此政治权利内涵和体现的政治生活中的自由价值,是共同利益的特定价值在政治权利主体法定资格上的体现。
政治权利的自由价值性,也是政治权力多重职能性在政治权利资格上的转化体现,当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特定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法定政治资格时,就确认了特定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就共同利益是否和如何作为自由的,同时也就把自己的特定职能转化为了政治权利的法定要求和资格主张。
同时政治权利的自由价值,有其特定历史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显然,他与政治权利的归属和享有是一致的,剥削阶级有,劳动人民没有,反之,依然。
政治权利的自由是法定权利范围内的自由,超出这一范围,即为非法放任。
政治权利不过是社会成员主张和实现共同利益的工具第二节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一、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人人都具有的政治资格,氏族成员之间的政治资格是平等的,其政治资格是由道德习俗确定的,其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是完全融合的。
奴隶社会政治权利专属奴隶主阶级所有,它具有宗法等级制特色,政治权利第一次与私有财产联系到一起,其政治权利同政治义务相分离。
封建社会中拥有财产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政治权利,君主享有最大的政治特权,政治权利与官僚等级和僧侣紧密相关,血统也成为政治权利的重要依据,农民享有某些政治权利,但社会地位始终低下。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在形式上体现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不平等,以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表面上的正当性掩盖着资本剥削的不正当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公共权力归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所有,使得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公平性的特点。
社会主义的政治权利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扬弃,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人民真正的政治平等,也是实现人民政治利益和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
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
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讯自由、集会自由等。
(2)诉愿权。
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控告和诉讼权利。
(3)参政权。
大体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
包括人身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自由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参政权的集中体现(3)监督权和罢免权。
前者是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后者是公民按照法定程序对于不合格的人民代表有罢免权利。
(4)诉愿权。
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控告权和要求赔偿权。
三、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1.有利于维护、实现、发展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
政治权利是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因此,它总是体现着这种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它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因而最大限度地为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提供政治可能。
政治权利又是政治权利主体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的资格,因此,政治权利又为社会成员主张和实现共同利益提供了政治可能。
2.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由于政治权利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它以法定的形式规定着政治权力执掌者和社会政治成员政治活动准则,因而有利于保障政治生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意志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