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软件设计
软件工程 第八章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第八章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本章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将分析模型转换为设计模型。
如第五章所述,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主要由顶层架构图、用例与用例图、领域概念模型构成;设计模型则包含以包图表示的软件体系结构图、以交互图表示的用例实现图、完整精确的类图、针对复杂对象的状态图和用以描述流程化处理过程的活动图等。
为完成这一转换过程,设计人员必须处理以下任务:(1)针对分析模型中的用例,设计实现方案。
实现方案用UML交互图表示。
(2)设计技术支撑设施。
在大型软件项目中,往往需要一些技术支撑设施来帮助业务需求层面的类或子系统完成其功能。
这些设施本身并非业务需求的一部分,但却为多种业务需求的实现提供公共服务。
例如,数据的持久存储服务、安全控制服务和远程访问服务等。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需要研究这些技术支撑设施的实现方式以及它们与业务需求层面的类及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3)设计用户界面。
(4)针对分析模型中的领域概念模型以及第(2)、(3)两个步骤引进的新类,完整、精确地确定每个类的属性和操作,并完整地标示类之间的关系。
此外,为了实现软件重用和强内聚、松耦合等软件设计原则,还可以对前面形成的类图进行各种微调,最终形成足以构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的详尽类图。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过程如图8-1-1所示。
图8-1-1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过程第一节设计用例实现方案UML 的交互图(顺序图、协作图)适于用例实现方案的表示。
因此,本节首先介绍交互图的语言机制,然后探讨用例实现方案的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包含如下3个步骤:(1)提取边界类、实体类和控制类;(2)构造交互图;(3)根据交互图精华类图。
一、顺序图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表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
在顺序图中,参与交互的对象位于顶端的水平轴上,垂直轴表示时间,时间推移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顺序图中的对象一般以“对象名:类名”的方式标识,但也可以仅采用缩写形式“对象名”或者“:类名”。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首先,感谢您对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的需求。
以下是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的完整答案。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1.1 问题1. 什么是软件工程?答:软件工程是一种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学科。
1.2 问题1. 什么是软件?答: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
第二章:软件过程模型2.1 问题1. 软件过程模型有哪些类型?答:常见的软件过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等。
2.2 问题1. 瀑布模型的特点是什么?答: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模型,以阶段划分为基础,每个阶段的任务在进入下一个阶段前必须完成。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3.1 问题1. 软件需求描述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软件需求描述需要包括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等。
3.2 问题1. 什么是需求跟踪?答:需求跟踪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需求和软件项目中其他相关工件之间的关联,确保需求的准确实现和变更的有效管理。
第四章:软件设计4.1 问题1.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什么?答:软件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确定软件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确保软件满足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第五章:软件测试与维护5.1 问题1. 什么是软件测试?答:软件测试是一种评估和改进软件质量的过程,目的是发现错误并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5.2 问题1. 什么是软件维护?答:软件维护是指在软件交付后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软件进行修改和改进,以满足用户需求和修复错误。
第六章:软件配置管理6.1 问题1.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答:软件配置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软件在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可控性和可追踪性,以及保持软件配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6.2 问题1. 软件版本控制是什么?答:软件版本控制是指对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管理,包括版本的创建、检出、合并和更新等操作。
至此,我们完成了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的完整答案。
软件设计文档模板(带实例)
软件设计文档模板(带实例)1. 引言此软件设计文档旨在提供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详细设计信息。
该文档包含了软件的总体架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内容。
2. 背景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开发一个名为 "软件名称" 的软件。
该软件旨在解决某类问题,提供某类服务。
3. 功能需求以下是软件的主要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 1:描述功能需求 1 的具体内容- 功能需求 2:描述功能需求 2 的具体内容- ...4. 总体设计4.1 架构设计按照所需功能的划分,我们将采用层次化的架构设计。
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层次:层次化的架构设计。
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层次:层次化的架构设计。
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层次:- 用户界面层:处理用户输入和输出- 业务逻辑层:实现软件的核心功能- 数据层:管理和处理数据4.2 模块划分根据软件的功能需求和架构设计,我们将软件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 1:描述模块 1 的功能和作用- 模块 2:描述模块 2 的功能和作用- ...4.3 接口设计在此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
包括输入参数、输出结果以及接口调用规范等。
5. 详细设计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详细描述每一个模块的实现细节。
包括算法设计、数据结构、关键代码等。
5.1 模块 1- 描述和目的:此部分描述模块 1 的详细设计,并阐述其设计目的。
- 算法设计:描述模块 1 中关键算法的实现细节。
- 数据结构:描述模块 1 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类型和存储方式等。
- ...5.2 模块 2- 描述和目的:此部分描述模块 2 的详细设计,并阐述其设计目的。
- 算法设计:描述模块 2 中关键算法的实现细节。
- 数据结构:描述模块 2 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类型和存储方式等。
- ...6. 测试计划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6.1 功能测试- 描述:本部分描述功能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测试方法。
软件工程导论课件第8章
5. 数据重构 对数据体系结构差的程序很难进行适应性和 完善性维护,因此,数据体系结构比源代码对程序 的长期生存力有更大影响。 数据重构是一种全范围的再工程活动。由于 数据重构对程序体系结构及程序中的算法有很大影 响,对数据的修改必然会导致程序体系结构或代码 层的改变。
3
2.适应性维护 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界面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称为适应性维护。包括: (1)因硬件或支撑软件改变引起的变化; (2)将软件移植到新的机种上运行; (3)因数据环境的变化而做的变更。 这类维护大约占软件维护总工作量的25%。
4
3.完善性维护 为了满足用户要求,就得对软件进行修改和 扩充,我们称这种维护为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 主要包括: (1)提高处理效率; (2)提高性能。 在整个维护工作中, 完善性维护大约占50% 左右,区居第一位。
3. 逆向工程 软件的逆向工程是,分析程序以便在比源代码 更高的抽象层次上创建出程序的某种描述的过程, 也就是说,逆向工程是一个恢复设计结果的过程。 4. 代码重构 某些老程序的体系结构比较合理,但是,一些 模块的编码方式却是难于理解、测试和维护的。在 这种情况下,可以重构这些模块的代码。 通常,代码重构并不修改程序的体系结构,它 只关注个体模块的设计细节以及在模块中定义的局 部数据结构。如果重构扩展到模块边界以外并涉及 软件体系结构,则重构变成了正向工程。
13
(四)软件维护过程 维护过程的实质是对软件定义和开发过程的修 改和压缩。维护过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维护机构, 填写维护报告和评价,为每个维护要求规定一种规 范化的处理序列,建立对维护活动的登记制度及规 定评价复审的标准。 1.维护组织 机构中有一名维护管理员总负责,每项维护要 求都通过维护管理员转交给相应的系统管理员去评 价。系统管理员对维护任务做出评价之后,由变化 授权人决定应该进行的活动,最后由系统管理员去 执行维护任务。
软件工程第8章详细设计
WHILE Q
F
G N
例2:以下是两个程序流程图,试用PAD图表示。
开始 在工资档案中读一条记录
是文件结束位置吗?Y
N 计 算 工 资 档 案 各 项 基 本 数 据 之 和 并 存 入 pay
num = 当 前 职 工 号
在 奖 金 发 放 表 中 查 找 职 工 号 与 num 相 同 的 记 录
五种基本控制结构:
示例
程序流程图的规定符号
1)顺序型结构 顺序结构由带箭头的控制线依次连接几个处理方框构成。
处理1 处理2 处理n
…
例题
2) 选择型结构 选择型结构是流程图中最为常用的结构,其结构构造有两种,一种是条件选择结构又称为IF-
THEN-ELSE结构,使用菱形表现逻辑判定条件,条件结果决定选择两个处理方框中的一个。
种条件组合相对应的动作。
所有条件
条件组合矩阵
所有可能的 动作列表
与每种条件组合 所对应的动作表
国内乘客 头等舱 残疾乘客 行李≤30kg
免费 (W-30)*2 (W-30)*3 (W-30)*4 (W-30)*6 (W-30)*8 (W-30)*12
TTTTFFFF
TFTFTFTF
FFTTFFTT
TF F F F F F F F
找到了吗?
N
显示错误
Y 计 算 各 项 奖 金 总 和 并 存 入 bonus
应 发 工 资 = pay+ bonus
读下一条记录
结束
在工资档案中读一条记录
是文件结束位置吗?
计 算 工 资 各 项 基 本 数 据 之 和 并 存 入 pay
num = 当 前 职 工 号
在 奖 金 表 中 查 职 工 号 与 num 相 同 的 记 录
第8章-WinCC开发软件简介
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WinCC组态界面
本章小结
WinCC采用了当今流行的面向对象的 技术,很类似流行的Visual Basic语言。对 象的属性可以进行设定或编程以实现对该 对象的动画及事件的触发,内嵌的MS C语 言减少了开发者的学习时间,并增加了其 灵活性。
如果对于Windows的SDK编程熟悉的 话,WinCC中调用Windows系统的API函 数完全可以实现像VB、VC等高级语言所 能实现的功能。但WinCC在开发时间和易 用性、稳定性上要优于以上两种语言,因 为它是针对工业现场设计开发的。
西门子视窗控制中心(Windows Control Center,WinCC)是1996年进入 世界工控组态软件市场的HMI/SCADA软 件。
WinCC的特殊功能之一是其整体开放 性。
WinCC是Windows环境下面向对象的 32位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它适合任何自动 化控制系统,并具有如下特点。
图81单容下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图82新建工程图83定义变量图84变量属性设置图85开发系统画面的建立图86开发系统初始画面的建立图87图库管理器的打开图88添加所需组件图89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wincc组态界面本章小结wincc采用了当今流行的面向对象的技术很类似流行的visualbasic语言
(5)WinCC是一个模块化的自动化 组件,可以灵活地进行扩展;众多的 选件和附加件扩展了它的基本功能, 如:服务器系统、冗余系统等。
WinCC基本系统是很多应用程序的核 心,它包含以下9个部件。
(1)变量管理器(tag management) (2)图形编辑器(graphics designer) (3)报警记录(alarm logging) (4)变量归档(tag logging)
天津大学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concepts of software, objec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raditional procedure-oriented soft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object-oriented soft development methods, so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ethod to develop high quality software. By learning the software develop process and process management technique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how to conduct software metrics and management, how to take quality assurance activities, so the students can plan and manage softwar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effectively.
《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三版)》,Pfleeger.S.L,Atlee.J.M.著,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6 年 9 月。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
TU Syllabu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Code:
2160288
Semester Hours: 56
Chapter 2 Software Process Software Process Model 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 Process RUP CMM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系统物理模型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与设计
总结词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 心,其选择与设计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在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数据量、 数据类型、数据安全性、并发访问以及与其他软件的 兼容性等因素。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 MySQL、SQL Server等。在数据库设计时,需要建 立合理的数据表结构、数据关系以及索引等,以提高 数据的查询效率和处理速度。同时,还需考虑数据的 备份、恢复和容错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通过合理的物理配置和布局,系统物 理模型可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 的运行效率。
控制项目成本
通过合理的资源规划和预算分配,系 统物理模型有助于控制项目成本,避 免资源浪费。
系统物理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
系统物理模型应适应组织的业务需求和发展 变化,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可扩展性
系统物理模型应具备可扩展性,能够支持未 来的业务增长和技术发展。
据存储、软件组件等。
系统物理模型将逻辑模型转换为实际的物理实现,为系统的实
03
施提供具体的指导。
系统物理模型的重要性
指导系统实施
系统物理模型为系统实施提供了具体的 指导和规范,确保系统的建设符合设计
要求。
确保系统可靠性
系统物理模型关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组成,能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优化系统性能
总结词
操作系统的选择与配置是系统软件设计的基础,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扩展性以及与硬件的兼容性。
详细描述
在选择操作系统时,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评估,如Windows、Linux、Unix等操作系统各有优缺点,需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配置操作系统时,需要设置合理的用户权限、防火墙规则等安全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 性。同时,还需对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软件工程各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个三分 五个十五分第一章 绪论1. 软件2. 文档3. 软件工程4. 软件工程过程5. 软件生存周期6.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第二章 软件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开发计划1. 投资回收2. 纯收人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2. 数据流3. 数据字典4. 加工5. 数据流图第四章 软件概要设计1. 模块2. 模块化3. 抽象4. 信息隐蔽5. 模块独立性6. 耦合性7. 无直接耦合8. 数据耦合9. 标记耦合10. 控制耦合11. 公共耦合12. 内容耦合13. 内聚性14. 偶然内聚15. 逻辑内聚16. 时间内聚17. 通信内聚18. 顺序内聚19. 功能内聚第五章 软件详细设计1. PAD2. 过程设计语言(PDL)第六章 软件编码1. 程序设计风格2. 程序可移植性第七章 软件测试1. 语句覆盖2. 判定覆盖3. 条件覆盖4. 判定/条件覆盖5. 条件组合覆盖6. 路径覆盖7. 环路复杂性8. 黑盒测试9. 白盒测试10. 驱动模块11. 桩模块12. 单元测试13. 集成测试14. 确认测试15. 调试第八章 软件维护1. 维护2. 校正性维护3. 适应性维护4. 完善性维护5. 预防性维护6. 软件可维护性第九章 软件开发的增量模型1. 原型第十章 面向对象的方法1. 对象2. 类3. 消息4. 方法5. 继承性6. 单重继承7. 多重继承8. 多态性9. 抽象10. 信息隐藏11. 链12. 关联第十一章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1. 软件可靠性2. 效率3. 可维护性4. 可移植性5. 可互操作性6. 适应性7. 可重用性8. 软件设计质量9. 软件程序质量10. 冗余第十二章 软件工程管理1. 软件配置管理2. 软件配置项3. 基线4. 文档第十三章 软件开发环境1. 软件开发环境2. 软件工具3. CASE4. CASE生存期5. CASE工作台软件工程自考名词解释答案第一章 绪论1. 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2. 文档是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的方案或图形资料.3. 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4. 软件工程过程规定了获取,供应,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时,要实施的过程,活动和任务.5. 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得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6.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第二章 软件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开发计划1. 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2. 在整个生存周期之内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不甘落后将用户非不甘落后 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2. 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项组成.3. 数据字典(Data Dic onary, 简称DD)就是用来定义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的,它以一种准确的,无二义性的说明方式为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维护提供了有关元素的一致的定义和详细的描述.4. 加工又称为数据处理,是对数据流进行某些操作或变换.5. 数据流图,简称DFD,是S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第四章 软件概要设计1. 模块在程序中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或者是单独命名和编址的元素,在软件的体系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2.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要求的功能.3. 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性而暂不考虑它的细节,不考虑其他因素.4. 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5. 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6. 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序的一种度量.7. 无直接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分别从属于不同模块的控制与调用,它们之间不传递任何信息.8. 数据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的值传递.9. 标记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如高级语言的数组名,记录名,文件名等这些名字即为标记,其实传递的是这个数据结构的地址.10. 控制耦合指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如开关,标志等),被调模块通过该控制变量的值有选择地执行块内某一功能.11. 公共耦合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公共数据环境可是是全程变量或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内存的公共覆盖区及任何存储介质上的文件,物理设备等(也有将共享外部设备分类为外部耦合).12. 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或通过非正常口转入另一个模块内部,这种模块之间的耦合为内容耦合.13. 内聚块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14. 偶然内聚指一个模块内的各处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15. 逻辑内聚指模块内执行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通过参数确定该模块完成哪一个功能.16. 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17. 通信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有时称之为信息内聚),或者指各处理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18. 顺序内聚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前一功能元素的输出就是下一功能元素的输入.19. 功能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缺一不可.因此模块不能再分割.第五章 软件详细设计1. PAD图指问题分析图(Problem Analysis Diagram),是一咱算法描述工具,它是一种由左往右展开的二维树型结构.PAD图的控制流程为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地执行.2. 过程设计语言(Process Design Language,简称PDL),也称程序描述语言(Program Descrip on Language),又称为伪码.它是一种用于描述模块自法设计和处理细节的语言.第六章 软件编码1. 程序设计风格指一个人编制程序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习惯逻辑思路等.2. 指程序从一个计算机环境移值到另一个计算机环境的容易程序.第七章 软件测试1. 语句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2. 判定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表达式至少获得一次”真”和”假”值,从而使程序的每一个分支至少都通过一次.3. 条件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工中每个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出现一次.4. 判定/条件覆盖标准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出现一次,并使每个判定表达式所有可能的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5. 条件组合覆盖是比较强的覆盖标准,它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的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6. 路径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被测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7. McCabe定义程序图的环路为程序图中区域的个数.区域个数为边和结点圈定的封闭区域数加上图形外的区域数1.8. 黑盒测试是功能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9. 白盒测试是对程序中尽可能多和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10. 驱动模块是用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调用模块的模块,功能要比真正的上级模块简单得多,它只完成接受测试数据,以上级模块调用被测模块的格式驱动被模块,接收被测模块的测试结果并输出.11. 桩模块用来代替被测试模块所调用的模块它的作用是返回被测模块所需的信息.12. 单元测试指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从而发现模块在编码中或算法中的错误.13. 集成测试是指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测试,故也称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14. 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是为了检查软件的功能与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符合所进行的测试.15. 调试是为了确定错误的原因和位置,并改正错误所进行的工作,因此调试也称为纠错.第八章 软件维护1. 在软件运行/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修改就是维护.2. 为了识别和纠正错误,修改软件性能上的缺陷,应进行确定和修改错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校正性维护.3.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据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应用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称为适应性维护.4. 在犯罪分子件运行时期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要求与性能要求.这种增加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提高软件运行效率而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5.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称为预防性维护.6. 软件可维护性是指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第九章 软件开发的增量模型1. 软件开发中的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第十章 面向对象的方法1. 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飞机等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2. 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3. 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构造叫做消息.4. 类中操作的实现过程叫做方法,一个方法有方法名,参数,方法体.5. 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6. 在类层次中,子类只继承一个父类的数据结构和方法,称为单重继承.7. 在类层次中,子类继承了多个父亲的数据结构和方法,称为多重继承.8. 多态性是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用户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结果.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多态性.9. 抽象是指强调实体的本质,内在的属性,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属性.10. 信息隐蔽是指所有软件部件内部都有明确的范围以及清楚的外部边界每个软件部件都有友好的界面接口,软件部件的内部实现与外部可访问性分离.11. 链表示对象间的物理与概念联结.12. 关联表示类之间的一种关系,就是一些可能的链的集合.第十一章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1. 软件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不出故障,持续运行的程度.2. 为了完成预定功能,软件系统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和程序代码数量的程度.3. 找到并改正程序中的一个错误所需代价的程度.4. 将一个软件系统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中运行时所需的工作量.5. 将一个系统耦合到另一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6. 修改或改进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所需工作量的程度.7. 一个软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8. 设计的规格说明书要符合用户的要求.9. 程序要按照设计规格说明所规定的情况正确执行.10. 冗余是指实现系统规定功能是多余的那部分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信息和时间.第十二章 软件工程管理1. 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是一组管理整个软件生存期各阶段中变更的活动是一组管理整个软件生存期各阶段中变更的活动2. 软件配置项是软件工程中产生的信息项,它是配置管理的基本单位.3. 基线是软件生存期中各开发阶段的一个特定点,它的作用是把开发各阶段工作的划分更加明确化,使本来连续的工作在这些点上断开,以便于检查与肯定阶段成果.4. 文档是指某种数据媒体和其中所记录的数据.在软件工程中,文档用来表示对需求,工程或结果进行描述,定义,规定,报告或认证的任何书面或图示的信息.它们描述和规定了软件设计和实现的细节,说明使用软件的操作命令.第十三章 软件开发环境1. 软件开发环境是相关的一组软件工具集合,它支持一定的软件开发方法或按照一定的软件开发模型组织而成.2. 软件工具是指为支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维护,模拟,移植或管理而研制的程序系统.3. CASE是一组工具和方法的集合,可以辅助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软件开发.4. 一个组织中的CASE系统从被始需求到完全废弃这一生存期.5. 一个CASE工作台是一组工具集,支持像设计,实现或测试等特定的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后练习部分答案
(3)继承。类之间的继承关系是实现现实世界中遗传关系的直接模拟,它表示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属性和操作的共享,即子类可以沿用父类(被继承类)的某些特征。子类也可以具有自己独有的属性和操作。
(4)聚集。除遗传关系外,现实世界中还普遍存在着部分整体关系。这种关系在面向对象方法学中表示为类之间的聚集关系。在聚集关系下,部分类的对象是整体类对象的一个
(3)类图和对象图的联系:对象是类的实例,对象图也可以看做类图的实例,对象之间的连接是类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实例。对象图描述在特定时刻和特定环境下,类图中类的具体实例以及这些实例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能帮助人们理解一个比较复杂的类图。
(4)类图和对象图的区别:对象的名字下面要加下划线,对象名称后可以注明所属的类。在一个对象图中可以同时出现一个类的多个实例。
5 需求文档正式进入了配置库。
第四章作业
2、用例分析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理解业务领域和初步需求描述文档,更准确地使用用例图描述系统需求,作为后续分析和设计活动的依据。
3、什么是概念模型设计?为什么需要建立软件概念模型?
答:
概念模型设计:主要针对问题领域中的对象进行描述的设计。
原因:在用户需求和相关的业务领域中,往往有一些全局性的概念对于理解需求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抽取这些概念,研究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2来自面向数据流的设计过程包含哪些步骤?
答:
面向数据流的结构设计过程和步骤是:
(1)分析、确认数据流图的类型,区分是事务型还是变换型。
(2)说明数据流的边界。
(3)把数据流图映射为程序结构。对于事务流区分事务中心和数据接收通咱,将它映射成事务结构。对于变换流区分输出和输入分支,并将其映射成变换结构。
《软件工程》教学教案
《软件工程》教学教案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软件工程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软件工程的重要性1.2 软件生命周期介绍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解释每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和任务1.3 软件工程原则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解释每个原则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需求分析2.1 需求分析概述解释需求分析的定义和目的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2.2 需求收集和分析方法介绍需求收集和分析的主要方法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2.3 需求规格说明书解释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定义和作用介绍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三章:软件设计3.1 软件设计概述解释软件设计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软件设计的重要性3.2 设计方法和工具介绍常见的设计方法和工具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3.3 设计评审解释设计评审的定义和作用介绍设计评审的流程和技巧第四章:编码和实现4.1 编码规范和技巧介绍编码规范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编码技巧和最佳实践4.2 编程语言选择解释编程语言选择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场景4.3 代码复查和测试解释代码复查的目的和作用介绍代码测试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软件维护5.1 软件维护概述解释软件维护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软件维护的重要性5.2 维护活动和方法介绍软件维护的主要活动和任务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5.3 维护策略和计划解释维护策略和计划的重要性介绍制定维护策略和计划的方法和技巧第六章:项目管理6.1 项目管理概述解释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目的强调项目管理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6.2 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介绍常见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6.3 项目计划和监控解释项目计划的重要性介绍项目监控的方法和技巧第七章:软件测试7.1 软件测试概述解释软件测试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7.2 测试方法和策略介绍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和策略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7.3 自动化测试解释自动化测试的定义和优势介绍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第八章:软件质量保证8.1 软件质量概述解释软件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软件质量保证的作用8.2 质量标准和模型介绍常见的软件质量标准和模型解释每个标准的特点和应用8.3 质量保证过程和活动解释质量保证的过程和活动介绍实施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技巧第九章:软件工程伦理和法律9.1 软件工程伦理讨论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强调伦理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9.2 软件法律和知识产权介绍软件法律和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解释软件法律保护的重要性9.3 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解释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的作用介绍实施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十章:软件工程前沿技术10.1 和机器学习介绍和机器学习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强调这些技术对软件工程的影响10.2 云计算和大数据解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介绍这些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场景10.3 敏捷开发和DevOps解释敏捷开发和DevOps的基本概念强调这些方法对软件工程实践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软件工程原则补充说明:软件工程原则是软件工程的基本指导思想,包括模块化、抽象化、逐步求精、局部化、一致性等原则。
软件工程(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1章概述〔习题与参考答案〕[判断题]1. 由于今天个人计算机不断开展壮大,人们不再采用软件团队的开发方式。
〔×〕2. 由于软件是产品,因此可以应用其他工程制品所用的技术进展生产。
〔×〕3. 购置大多数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硬件比软件更昂贵。
〔×〕4. 大多数软件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不需要增强功能。
〔×〕5. 大多数软件系统是不容易变化的,除非它们在设计时考虑了变化。
〔√〕6. 一般来说,软件只有在其行为与设计者的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成功。
〔×〕[选择题]1. 〔〕因素促使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复杂。
〔D〕A. 计算机内存和存储容量上的巨大增长B. 外部输入/输出选项的更加多样性C. 计算机体系构造方面的深刻变化D. 以上所有选项2. 下面的〔〕不再是现代软件工程师关注的问题。
〔A〕A. 为什么计算机硬件的本钱这么高?B. 为什么软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C. 为什么开发一个软件的本钱这么高?D. 为什么不能在产品发布前去除软件错误?3. 软件会逐渐退化而不会磨损,其原因在于〔〕。
〔C〕A. 软件通常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B. 软件错误通常发生在使用之后C. 不断的变更使组件接口之间引起错误D. 软件备件很难订购4. 大多数软件仍然是定制开发的,其原因在于〔〕。
〔C〕A. 软件组件重用是十分普遍的B. 可重用的组件太昂贵而无法使用C. 软件在不使用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很容易构造出来D. 商业组件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可以得到5. 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
〔C〕A. 软件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面爆发B. 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已经解决了软件危机的问题C.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D. 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产品中存在一系列的质量问题6. 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
〔B〕A. 消除软件固有的复杂性B. 开发高质量的软件C. 努力发挥开发人员的创造性潜能D. 更好地维护正在使用的软件产品7. 〔〕是将系统化的、标准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它包括方法、工具和过程三个要素。
第8章 需求分析与验证
汇总选课计划 Timer
8.1.1 顺序图—“制订选课计划”用例的顺序图
课程注册管理系统中“制订选课计划”用例的时序图 ScheduleManager TimeConflictChecker CourseOffering Schedule DataPersistenceService
前言(续)
需求分析的主要完成者是来自软件开发方的需求工程师, 其他参与者包括软件构架师和利益相关方,以及项目软件经 理和质量保证工程师。与需求获取类似,当待开发的软件是 更大系统的一部分时,系统工程师应在软件需求分析过程中 扮演客户或用户的部分角色。 需求分析活动是在需求获取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 其输入制品与需求获取活动的输出制品相同。在所有这些输 入制品中,用例模型最重要。 需求分析的输出制品主要是软件需求的分析模型,该模 型是需求规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续软件设计、构 造和测试活动的工作基础。
第8章
需求分析与验证
前言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在需求获取的输出制品的基础上,获 得对软件需求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并且将软件需求表示 为面向软件设计人员、易于修改和维护的分析模型。 基于上一章所述的用例模型建立软件需求的分析模型是 需求分析活动的焦点。在用例模型已成的情形下为何还要构 建分析模型?理由有二:
图5-1
1:addCourseOfferings 如果计划已确认, 则报错返回 1.1:<<create>> 1.2:checkConflict 1.2.1:getCourseOfferings
课程注册管理系 统中“制订选课 计划”用例的顺 序图
1.2.2:*[对所有待添加的课程设置][对门已有的课程设置] checkTimerConflictBetween2CourseOfferings 获取当前计划中已有的 所有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第八章
8.1.4、静态分析与动态测试
2、动态测试 (2) 覆盖率分析。覆盖率分析主要对代码的执行路径 覆盖范围进行评估,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 判定-条件覆盖、组合条件覆盖、路径覆盖都从不同 要求出发,为设计测试用例提出依据。
8.1.4、静态分析与动态测试
2、动态测试 (3) 性能分析。代码运行缓慢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问题,且不易发现问题根源。于是查找和修改性能 瓶颈成为调整整个代码性能的关键。
8.2.1、白盒法测试
5. 条件组合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的逻辑覆盖标准更强,它的要求就是设计充 分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试程序中的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 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8.2.1、白盒法测试
5. 条件组合覆盖 例:,共有8种可能的条件组合, 分别是: (1) I>1,J=0 (2) I>1,J≠0 (3) I≤1,J=0 (4) I≤1,J≠0 (5) I=2,X>1 (6) I=2,X≤1 (7) I≠2,X>1 (8) I≠2,X≤1
8.2.1、白盒法测试
2. 判定覆盖 例:为了使R1 到R4 都能执 行一次,下面四组数据可用 来完成判定覆盖。 (1) I=1,J=1,X=1(abc) (2) I=3,J=0,X=3(adc) (3) I=2,J=1,X=2(abe) (4) I=2,J=0,X=3(ade)
8.2.1、白盒法测试
3. 条件覆盖 例:可采用下面的两组数据就 可以达到条件覆盖的标准。 (1) I=1,J=1,X=1 (通过 R1,满足条件:I≤1,J≠0, I≠2和X≤1) (2) I=2,J=0,X=3 (通过 R4,满足条件:I>1,J=0, I=2和X>1)
8.2.1、白盒法测试
第8章应用系统设计举例
B 1
C sin(T )
其振荡频率由系数A、B和C来决定。因此,设计振荡器主要就
第8章:应用系统设计举例—— 正弦信号发生器 设初始值为0,数字振荡器的二阶差分方程形式为:
y[k ] Ay[k 1] By[k 2] Cx[k 1]
利用单位冲击函数性质,即仅当k=1时,x[k-1]=1,得:
为了便于定点DSP处理, 将所有系数除以2,用16位定点表示:
第8章:应用系统设计举例—— 正弦信号发生器
定时器的初值计算
要求:定时器产生25s时间间隔,获得40kHz的采样频率。
定时器的初值计算由下式决定
f clk fS (TDDR 1)(PRD 1)
式中 f clk 为DSP时钟频率, f S 为采样频率。
第8章:应用系统设计举例—— 正弦信号发生器
内存定位文件清单如下:
MEMORY { PAGE 0: VEC: origin = 1000h, length = 0ffh PROG: origin = 1100h, length = 8000h PAGE 1: DATA: origin = 080h, length = 0807fh
第8章:应用系统设计举例——设计基本步骤
第8章:应用系统设计举例——设计基本步骤
8.1 DSP应用系统设计基本步骤
一个DSP应用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 部分。 硬件设计又称为目标板设计,考虑算法需求分析和 成本、体积、功耗核算等。 软件设计是指设计包括信号处理算法的程序,用DSP 汇编语言或通用的高级语言(C/C++)编写出来并进行调 试。这些程序要放在DSP片内或片外存储器中运行,在 程序执行时,DSP会执行与DSP外围设备传递数据或互相 控制的指令。 DSP的软件与硬件设计调试是密不可分的。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8章第一部分 类与对象
class Date
{
public:
Date( );
// 默认构造函数
void setDate(int,int,int); // 设置年、月、日
17
class 类名
{ private:
私有数据和函数
public:
公有数据和函数
};
大括号后的分号“;”是类定义的结束
标志。类的成员分为数据和函数,分别
称为成员数据和成员函数。成员数据描
述类对象内部数据的结构,成员函数则
用于操作类对象的这些数据。
18
class Date
{ public:
Date( );
public: void putname(char *n); void getname(char *n);
private: long num;
public: void putnum(long n); long getnum();
};Leabharlann 24成员数据的说明 一般说来,类中的成员数据可以是任何类
型的。成员数据说明的形式等同C++程序中 一般变量的定义形式。
第八章 类与对象
1
8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发生了 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几乎所 有的程序设计者和系统分析员的工作。面 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就是其中之一。
OOP并不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一 种新概念——关于数据、过程和它们之间 关系的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int X,Y; 只是这里还要使用访问说明符(类型修饰 符)private、public和protected。在说明成员数 据时不再使用修饰符extern、auto、regist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质,才能准确分析和处理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 案。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的整体结构和这种结构为系统
提供概念上完整性的方式。
体系结构可以是程序构件或模块的结构或组织,这些
构件或模块交互的形式以及这些构件所用数据的结构。 体系结构设计可以使用大量的模型来表达。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 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项目的来源和主管 部门等。 1.3 定义: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 语的定义和缩写词。 ●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 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软件开发的标准 或规范。 1.4 参考资料: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 关的批文; 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 计说明书; 测试计划(初稿); 用户操作手册。
软件结构设计过程
设计供选择的方案 选取合理的方案 推荐最佳方案 功能分解和设计软件结构
数据库设计
制定软件设计测试计划 编制设计文档
审查和复审
软件设计质量原则
设计过程不应该受“隧道视野”的限制 设计对于分析模型应该是可跟踪的 设计不应该从头做起 设计应该缩短软件和现实问题的“智力距离”
软件结构图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模块化设计的优化
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 在满足模块化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模块数量,在满
足信息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复杂的数据结构 模块规模应适中 软件结构的深度、宽度、 扇入数和扇出数都要适当 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
设计应该表现出一致性和集成性
设计应该能够适应修改 设计不是编码
在创建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能够评估其质量
应该复审每一步设计,以减少语义性错误
1 范围 1.1系统目标 1.2 主要软件需求 1.3 软件设计约束、限制 2 数据设计 2.1 数据对象和形成的数据结构 2.2文件和数据库结构 外部文件结构 ① 逻辑结构 ② 逻辑记录描述 ③ 访问方法 全局数据 文件和数据交叉索引 3 体系结构设计 3.1 数据和控制流复审 3.2 得出的程序结构 4 接口设计
软件模块化设计
模块是一个独立命名的,拥有明确定义的输入、输出
和特性的程序实体。
把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全部功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合
理地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子功 能,所有的这些模块以某种结构形式组成一个整体, 这就是软件的模块化设计(Modular Design)。
软件模块化设计可以简化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提高软
模块的接口工作量却随着模块数增加而增大。
软件模块化开发存在一个最小成本区,把模块数控制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得到最小的总开发工作量。
模块数与开发工作量
开 发 工 作 量 总成本 最小成本区
接口成本
模块成本 模块数
抽象
分解必然需要抽象的支持。抽象是抓住主要问题,隐
藏细节,这样才能容易分解。 抽象具有不同的级别。
力求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设计单入口、单出口
的模块
软件系统结构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是一种表达,使软件工程师能够分析设
计是否满足需求、选择合理的方案和降低风险。
大型软件系统总是被分解成一系列子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子系统
提供一些相关的服务。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过程就是识别出这些子系统,并建
立子系统控制和通信的框架,最后给出软件体系结构 的一个描述。 两类结构模型:
件的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并使软件更容易得到维护。
分解、抽象、逐步求精、信息隐蔽和模块独立性,是
软件模块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软件模块化
采用有效的分解,即“分而治之”,是能够使问题得
以很好解决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一个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模块划
分的数量越多,模块间的联系也越多。
模块本身的复杂性和工作量虽然随着模块变小而减少,
详细设计说明书
2 总体设计 2.1 需求概述 2.2 软件结构:如给出软件系统的结构图。 3 程序描述 3.1 逐个模块给出以下说明: ● 性能 ● 输出项目 ● 功能 ● 输入项目 3.2 算法:模块所选用的算法。 3.3 程序逻辑:详细描述模块实现的算法, 可采用:标准流程图;PDL语言;N-S图; 判定表等描述算法的图表。 3.4 接口 ● 限制条件 ● 存储分配 3.5测试要点:给出测试模块的主要测试
概要设计说明书
4.2 人机界面设计规约 4.3 外部接口设计 外部数据接口 外部系统或设备接口 4.4 内部接口设计规约 5 (每个模块)过程设计 5.1 处理说明 5.2 接口描述 5.3 设计语言描述 5.4 使用的模块 5.5 内部设计结构 5.6 注释/约束/限制 6 需求交叉索引 7 测试部分 7.1测试方针 7.2 集成策略 7.3 特殊考虑
模块内聚性
内聚性是从功能的角度对模块内部聚合能力的量度。 高内聚是模块独立性追求的目标。 分类: 偶然性内聚:模块内的各个任务在功能上没有实质性联系,纯属“偶 然”因素组合了块内各个互不相关的任务。 逻辑性内聚:模块通常由若干个逻辑功能相似的任务组成,通过模块 外引入的一个开关量选择其一执行。这种内聚增大了模块间的耦合。 时间性内聚:模块内的各个任务由相同的执行时间联系在一起。例如, 初始化模块。 过程性内聚:模块内的各个任务必须按照某一特定次序执行。 通信性内聚:模块内部的各个任务靠公用数据联系在一起,即都使用 同一个输入数据,或者产生同一个输出数据。 顺序性内聚:模块内的各个任务是顺序执行的。通常,上一个任务的 输出是下一个任务的输入。 功能性内聚:模块各个成分结合在一起,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显然, 功能性模块具有内聚性最强、与其他模块联系少的特点。
第8章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 模块化设计 软件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式
软件设计概述
软件设计阶段的基本目标是构造系统“怎么做”的模
型描述。 “设计先于编码”,这是软件工程“推迟实现”基本 原则 软件系统设计是把软件需求“变换”为用于构造软件 的蓝图。
“输入”是需求分析各种模型元素 “输出”是软件设计模型和表示
独立的模块由于分解了功能,简化了接口,使得软件比较容易开发;
独立的模块比较容易测试和维护。
模块独立性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 模块自身的内聚(Cohesion)),也称为块内联系或模块强度, 模块之间的耦合(Coupling),也称为块间联系。 模块独立性愈高,则块内联系越强,块间联系越弱。
系统构成模型 系统控制模型
系统构成模型
以数据为中心的结构模型 数据流结构模型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型 抽象机结构模型
以数据为中心的结构模型
由一组子系统构成,子系统交换信息,协调工作有两种基
本方法:
全部共享数据放在一个中央数据库中,所有子系统都能从中
耦合性分类
弱 强
非直接耦 数据耦合 特征耦合 控制耦合 外部耦合 公共耦合 内容耦合 合 弱耦合 中耦合 较强耦合 强耦合
逐步求精
逐步求精,或称逐步细化,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策
略。
逐步求精是人类采用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把一个复杂问
题趋于简单化控制和管理的有效策略。 抽象和精化是互补的概念。
重构
重构是一种重新组织的技术,可以简化构件或模块的
设计或编码而无需改变其功能或行为。
重构是一种改进程序内部结构但不改变代码或设计的
外部行为。 “先使它转起来,再使它快起来”。
软件结构图
软件结构图(Structure Chart, 简称SC)是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
结构,反映了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 软件结构以层次表示程序的系统结构,即一种控制的层次体系, 并不表示软件的具体过程。 件结构一般用树状或网状结构的图形来表示。 软件结构图的主要元素有: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对将要实现的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的数据、系统模块间的接口,以及所采用的算法 给出详尽的描述。
软件设计三类活动
总体设计,也称为概要设计,软件结构设计,或高层设计。 分析需求规格说明 模块划分,形成具有预定功能的模块组成结构 表示出模块间的控制关系 给出模块之间的接口 软件详细设计,也称为(模块)过程设计,或低层设计。 设计模块细节 确定模块所需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等 测试和复审
内聚性分类
弱 强
偶然性内 逻辑性 时间性 过程性 通信性 顺序性 功能性 聚 内聚 内聚 内聚 内聚 内聚 内聚
低内聚
中内聚
高内聚
模块耦合性
耦合性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耦合性的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类型和数目。 分类: 非直接耦合:同级模块相互之间没有信息传递,属于非直接耦合。 数据耦合:调用下属模块时,如果交换的都是简单变量,便构成数据耦合。 特征耦合:调用下属模块时,如果交换的是数据结构,便构成特征耦合。由于 传递的是数据结构,不仅数据量增加,而且会使模块的相关性增加。 控制耦合:模块间传递的信息不是一般的数据,而是作为控制信息的开关值或 标志量。例如,逻辑性内聚的模块调用就是典型的控制耦合。 外部耦合:若允许一组模块访问同一个全局变量,可称它们为外部耦合。 公共耦合:若允许一组模块访问同一个全局性的数据结构,则称它们为公共耦 合。全局性的数据结构可以是共享的通信区、公共的内存区域、任何存储介质 文件、物理设备等。 内容耦合:若一个模块可以直接调用另一个模块中的数据,或者直接转移到另 一个模块中去,或者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则称为内容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