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诊改报告精选全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诊改报告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诊改报告一、课程建设调研《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我院早期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后期成为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撑课程。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电气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加工企业,而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学院,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

在“十三五”期间,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将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优先发展电力装备首席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与技术来支撑。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与课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和一定实践能力的专科层次技术人才提供保证,为了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生产企业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的要求,我们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试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按照“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的基本思想,结合我院资源的实际情况,以知识框架为主线,引入典型工作项目,在掌握知识前提下,通过“做”相关任务全面训练职业能力,专业课程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岗位工作项目的执行为主线,在“做”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职业能力。

二、课程现有基础该课程开设以来,经过市场调研,学生就业统计,企业反馈等多种渠道,建立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规划、课程设计和课程标准,而且完善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体系,并为配合理论教学,逐步健全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传感与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原理和性能,掌握常见传感器的使用和测试方法,理解测试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技术。

技能目标:能够独立完成传感器的选型、安装和调试,掌握测试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具备简单的传感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感与测试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测试信号处理和传感系统应用三个方面。

1.传感器原理: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性能。

2.测试信号处理:包括信号的采样、滤波、转换和分析等基本方法,以及信号处理软件的使用。

3.传感系统应用:包括传感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以及传感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传感器原理、测试信号处理和传感系统应用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传感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和测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和网络资源。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传感与测试技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书。

2.实验设备:配备传感器实验箱、信号处理器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传感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和平时成绩四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简介:熊飞丽 , 自动化学院讲师 。
8 2
熊 飞 丽等 ・传感 器与 测试 技术 》 《 课程 教学 改革 研究
电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并结合武器装 备中常用的微光 、 红外探测器件 , 详细介绍其构成原 理 ,以突 出本课 程 的军事 应 用特 色 。通 过 开设 验证 型 、 计 型实 验 , 高 学生 对 本 课 程 的学 习兴 趣 , 设 提 激 发他们 的实践和创新意识 。 通过课程学习 , 应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 构成 、原理和主要特性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测量原 理、 基本技术特性和使用方法 , 了解传感器及测试技 术 在工 程技术 领域 的应 用 特 点 ,重 点使 学生 牢 固建 立对武器装备技术特性的测量和分析意识 ,使其能 主动关 注传感 器 与测试 技 术 的军 事应 用 以及 发展 动
s o t sial . pi t l mi c y
Ke ywo d :s n 0 sa dDee t eT c n q e; e c i gr f r ; e o m f x e i n r s e s r n tc i v e h i u ta h n o m rf r o e p rme t e
S u y o e Re o m ft e Co r e Te c i g o e s r n t c ie t d ft f r o u s a h n fS n o s a d De e tv h h
Te h qu c ni e Xl oNG e F
C a h h n a41 0 3 07, Ab t a t T i a e n r d c s t e d v lp n e d o  ̄io sa d te rd t cie tc nq e Ac o d n o t e r ai f sr c : h sp p ri to u e h e eo ig u n ff s r n h i e e t h i u . c r i g t h e l y o v e t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某种特定物理量的装置,而测试技术则是利用各种手段对传感器进行验证、校准和评估的过程。

本文将从传感器和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是一种将感知到的物理量转化为可用电信号或其他形式输出的装置。

它可以感知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强度、声音等各种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其他设备。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包括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二、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

在工业制造中,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

在交通运输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车辆的安全监测,如制动系统、轮胎压力等。

在环境监测中,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

在医疗健康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

三、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首先,传感器的尺寸越来越小,体积更加紧凑,便于集成到各种设备中。

其次,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不断提高,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测量和感知。

再次,传感器的功耗越来越低,可以实现长时间的运行和续航。

此外,传感器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如无线传输和互联网连接,使得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和共享。

四、测试技术的作用和方法传感器的测试是保证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测试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的验证、校准和评估。

首先,传感器的验证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试和实验验证传感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

其次,传感器的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调整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使之与实际值保持一致。

最后,传感器的评估是指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如灵敏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等。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质量以及精度要求都越来越高,而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则是近几年来在这个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及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传感器类型以及测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应用场景;•掌握传感器信号采集及处理方法;•熟悉传感器测试原理及测试系统的搭建方法;•能够进行传感器性能测试和优化;•能够利用传感器设计和实现基本测量系统。

教学内容1.传感器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定义及分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传感器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方法2.常见传感器的应用–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3.传感器测试方法–传感器性能测试和指标–传感器应力测试和寿命测试–传感器信号检测方法–传感器校准方法和流程4.基本测量系统设计–传感器信号放大及滤波电路设计–基本测量系统设计流程–数据采集软件开发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课程内容和原理,并且提供相关实例;2.指导学生设计并实现实际的传感器测试系统;3.组织实验演示和实验报告,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4.提供课程资料和练习题,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实验设计作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实验环节将涵盖常见传感器的测试和优化,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传感器性能测试–利用自行设计的测试平台,测量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精度、线性度、静态失调、温度漂移等各项指标;–比较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性能,了解其中优缺点,并进行性能优化。

2.传感器应力测试–同样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模拟不同的应力情况,如弯曲、拉伸等情况下,测量传感器的响应和寿命;–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材质传感器的使用情况及优化方法。

3.基本测量系统设计–设计并实现基本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和滤波,采样和存储等;–从实验中了解不同的放大和滤波电路,对不同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

浅谈《传感器与自动测试技术》课程教学

浅谈《传感器与自动测试技术》课程教学
这些心理需求 , 都会受到学生欢迎 , 从 而调 动 学生 去 主 动学 习 。 问题 是 新 课 程 提 倡 发 挥 学 生 的 主体 . 陛 ,但 以学 生 为 主体 就 是 让 学生讲 和演 吗?现谈 谈 自己 的困 惑。 ( 1 ) 新 课 改 以学 生 为 中 心 就是让学生去讲和演吗? 新课 改后 ,大家都有 一个共 识 ,那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来 ,调 动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 的主体 。有 些教师也是努力去改变原有的教学 模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这种模式 很好 ,学生成 了课堂的主角 ,主观 能动性得到发挥 ,但具体操作 的过 程 中问题就不断涌现了。比如学生 讲 的有点乱 , 本来知识体系较清晰 , 结 果越 听越 糊 涂 ,尤 其 是 学生 向学 生提问 ,问题本身就存在错误 ,还 有学生在讲课中出现 了多处概念性 和知识性 的错误 ,如果教师不予以 及 时 纠正 学 生 就不 知道 有 错 ,如 果 要 纠正 ,一 节课 基 本 都 在 纠错 。 ( 2) 课 堂 越 热 闹 , 师 生 互 动越多 ,越能提高课堂效率吗? 如在 《 近现代 物质生 活和社 会习俗 的变迁 》一课 中,教师在讲 到服装 的变迁时 ,一个学生就穿着 长袍马褂上来了 ,讲到社会 习俗礼 仪的改变 ,讲台上就更热闹了,有 作揖的 、握手的 、拥抱的 ,学生像 看戏而不是在上课 了。这节课课堂 气氛很活跃 ,师生互动 良好,学生 也很轻松 ,问这节课有何收获、学 到 了什么答 日不知道。这种为了表 演而表演 ,不是服务于教学 目标 , 而是图个热闹 ,大家嘻嘻哈哈,表 演一通就完了,气氛是活跃了 ,但 效果何在?学生收获了什么 ,学生 的什么能力得到了提升呢? ( 3 ) 学 生讲 为 主的课 堂如 何把知识 点落实到位 ,如何保证课 堂 的完 整 性 呢? 以学 生为主体 的课 堂形式 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颖 ,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得到释放 了 ,但学生在讲解时问题说不清 , 学生之间的讨论也没有 ,只不过讲 台上换 了个学生而 已,知识点讲不 透,也不能保证课堂的完整性 ,我 们毕竟是要接受高考检阅的,这中 间如何把握? 课 改 带 给 我 太 多 的 收 获 和 感 悟 ,走 这 条 路应 该 是 必 然 的选 择 , 因为这有利于我们人才的培养 ,有 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符合教育 教学发展 的方向。当然课改中的困 惑也需要我们在实践 中不断的积累 经 验 ,去 解 决 它 ! 在 反 思 中 我 知 道 了 自己 的 不 足 ,知道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爱 戴的老师 ,知道了如何才能打造高 效课堂,但知道不一定能做的好 , 前行的路上还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深 思 的东 西 ,我 将 一如 既 往 !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教学思考与实践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教学思考与实践
《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 学 思 考 与 实践 传 教
任 玮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针对传统《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课 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具体措 施及改革所取得的效果。
关健词 : 传感器 教学模式 一、 引言
方式等等。这些实验对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综合能力的 提高作用不大。 三、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 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各类传感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 行了整合, 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主要分成以下几方面: 1. 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 由于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我们对课程结构进 行调整, 采用模块化结构, 一种传感器就是一个模块。我们 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其中几个模块进行组合进行 一至两周的教学, 这样教学实施比较紧凑也比较灵活。 2. 教学内容采用课题形式 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课题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通过完成课题的方式, 学习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在开 始课题之前, 我们先介绍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采用框 图形式将传感器各部分以及前后联系表示出来, 形象直观, 一目了然, 再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简单的定性分析, 让学 生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例如电容式传感器采用这样的
框图表示如图1所示。
随着电子计算机、 机器人 、 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的迅速 发展, 对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感器技术成为现代科学 领域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也成为 自 动控制专业 、 计算机应用、 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课。
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它具有其自 身的特点。 ( 1) 课程内容分散, 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实际应用 中, 传感器作为“ 感觉器官”是将压力、 , 温度、 位移量等信息 (或者被测量)转化成电信号。 而这些转化是利用物理学、 化 学、 生物学现象和效应来进行的, 被测量转化成电信号的方 式是各种各样, 也就是说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 因此 本课程信息量大, 涉及的范围较广, 且各章节教学内容相对 独立, 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2) 实践性强。由于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十分广泛, 大至 数控机床、 汽车, 小至家用电器中都有传感器。因此这门课 程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结合我校的现有的传感器实验器 材, 我校对该课程进行了以下教学思考与实践, 对这门课采 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 原有教学模式 1. 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 课堂组织形式单一 以往这门课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为辅。 教师教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篇一:传感器实验总结】《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总结本学期,担任《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在全体同学的大力配合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到达了实验的预期目的。

现将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如下:1、实验计划的制定为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环节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安排,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每讲授一段内容,就组织同学们做一次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实验室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的安排〔1〕每次实验前,提前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由班长做好分组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进实验室时,讲清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摆弄实验用品,要严格遵守实验章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

〔3〕实验过程中,认真抓好学生的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杜绝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指导或启发。

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完毕,及时清查实验物品,并催促学生摆放好实验物品,做到物归原位。

另外,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派代表做出总结,谈谈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说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有哪些收获。

小组成员之间先进行互评,然后由教师作出补充,并适当给与鼓励。

同时催促同学课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反思改进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我都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反思,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下次实践课中加以改进。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掌握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测试技术;4.实践操作传感器的测试技术。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1.2传感器的分类与特点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2.2传感器的特点和性能指标分析3.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测试技术3.1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3.2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3.3传感器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3.4传感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3.5传感器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3.6传感器相关测试技术介绍4.实践操作传感器的测试技术4.1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搭建4.2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4.3传感器测试和校准方法4.4传感器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测试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传感器的测试技术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发表观点,启发学生思考和互相学习。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种类和特点。

3.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4.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测试技术。

5.组织学生进行传感器的测试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6.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发表观点。

2.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独立搭建传感器测量系统,进行传感器的测试和校准。

3.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传感器测试技术,分析传感器信号并进行处理。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图 1 电阻应变片的案例式教 学法
3 3 互 动 式 教 学方 式 .
互动式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改变过去教学中传统 的我教你学 的这 种被动模式 , 让学生 能 自己主动 地去查阅资料 和阅读文 献, 能更好地让学生发挥 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 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 提高教学 效果都大有好 处. 教学 中, 在 一般 分为这样几个 部 分,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 , 尤其在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教学内容 的教学上 , 预先指定几个类 型 的传 感器专题让学生 自己去查 阅相
传 感 器 与测 试 技术 课 程 教 学 的实 践 与 创新
陈 超 张 冰 蔚
220 ) 1 03 (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动力学 院 ,江苏镇 江
摘 要
本文结合“ 传感器 与测试技术 ” 的课程特点 , 对该课程 的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与创新. 通
过这些实践 与创新措施 的探索 , 提高 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增强教学效果.
第2 5卷 第 3期 20 0 8年 9月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u a o J ns steo E uao N tr c ne) or l f i gu ntu dct n( a aSi cs n a I it f i ul e
Vo . 5 No 3 12 . S p 20 e ., 0 8
景, 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以及 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
3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的 改 革 与 创 新
3 1 多手 段 辅助 教 学 .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这 门课程 内容 十分丰富和广泛 , 因此在 教学 中, 必须 借助多种手段来 教学. 先在传感器 教学环节 中 , 首 因 为书上一般只有原理 图和相关示 意图列 出 , 了直观和形 象地 让学生 了解相关传感器 的构成 , 程涉及到 的与专业相关 的常 为 对课 用传感器 , 都用传感器 实物、 模型或者相关 图片来演示其 原理 以及 结构. 其次 在教学 中对 于传感器 的应用这 一块 的内容采用 多 媒体教学 方式 , 通过工业 现场录像演示 以及多媒体动画和课件 等方 式 , 样学生 学 习起 来相对 比较容 易接受. 这 在针对 学生 的课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实验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实验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测试技术。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设计方案:实验名称: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综合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2. 学习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3. 掌握常见测试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1. 传感器原理与特性测试:-使用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并比较它们的特性和响应速度。

2. 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连接传感器到数据采集卡或微控制器,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如滤波、采样等。

3. 传感器应用实验:-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利用传感器检测环境参数并控制相关设备的运行。

4. 测试技术应用:-学习使用示波器、多用表等测试仪器对电路进行测试和故障排除,加深对电路性能分析的理解。

实验器材与设备:1. 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等传感器元件2. 数据采集卡、微控制器等数据采集设备3. 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测试仪器4. 电路元件和连接线5. 相关的实验软件和工具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避免对设备和自身造成损坏。

2. 确保实验器材的正确连接和使用,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意外发生。

3. 实验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预期结果:通过该综合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和应用,掌握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习常见测试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际操控传感器和测试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样的综合实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的能力。
2 教学法的改革
21 .直观演示法 由于该课程是工程实践较强的一门课 程,因此要收 集大量的传感器实物 .在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教 学 内客 教 学 方法 调整 诫骚教 学 内客 等。
考核 方式进 行 改革 .
————■ ■—■豳■ 啊啊—■●
探索 总结该 课程的 教学 内容 教学方珐 以及 学生综 合运用知 识的 能力 ,力求 使 学生能轻 松学好该 课程的教学方 法。
节课的开头 ,演示愕感器的 工作过程 ,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 下与学生一起将该传感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O f sno 埘 d tcl eh[ e esP ee ̄ n tcr u ” o i q T ]oe o m p 忡
Ie  ̄ g o t n ̄^ te tah r8 . W n ms ̄ f s埘et 嘣 h ect e晰 t n l e
cas tzhn l eclg s
引言
《 传感 器 与测 试技 术 》是 电 气类 专 业学 生的必修 骨干专 业课 程 ,涉 及传 感 器技 术、检铡 方法 误 差理论 、抗干扰 技术 等。 眩课程主 要讲述 各种传 感器的 结构 原理 、测量 电路 、性 能特点 、应 用 场 合及检测 系统组 成 本课程涉 及内容 广泛 ,不仅 涉及数 学 、物 理 、化学 ,力 学 、电子学 等专 业知 识而 且也涉 及到工 业现场的 一些实际情 况及传感 器材料工 艺 学 ,在整体 的测 试系统 中还运用 到 自动 控 制原理 、计算 机等知识 该 课程理论 难 度 较 大 ,学 生学 习 起 来有 一 定 的 围 难 .但 社会 经 济 生 产 、 生活 、 科研
tc e l s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知识文库 第24期19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赵艳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已成为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必修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十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各种待测信号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并能够根据输出信号,选择合理的控制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具备相关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在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基本上按传统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

即理论学习侧重于信号检测设备的原理,控制手段的理论,实训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使得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考核模式也是由出勤情况,课后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临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无法真正掌握传感器的应用,因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与探索根据相关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课程设计遵循的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课程标准;以企业实际为依据进行内容选取;以实际产品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以产品制作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以项目导向为方法进行教学实施;以多元考核为手段构建考核要求。

1.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力求适应电子产品制造方向的岗位需求,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为依据,以岗位过程性知识为主线,经过往届毕业生信息反馈,结合员工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与企业人员一起探讨,对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构,本着职业能力培养的大目标,精选和提炼教学内容,构建了位置及位移、压力、金属介质材料、温度、流量信号的检测与控制5个学习情境、 16个工作任务,课程内容贴近设备实际现状;理论知识将原有重理论轻实践、按照知识体系划分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按照项目或者工作过程展开,将知识融入到项目或者产品的制作过程中。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论文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论文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论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论文,仅供参考!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论文篇一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讨摘要: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传统授课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应用层面的培养。

针对此问题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一套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工程思维“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技术等众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现代检测系统通常集光、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开设。

本课程侧重于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理论的传授,重知识,轻技能;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分析笔者在独立学院讲授“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已有四年,最开始沿用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于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差异,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方案不太符合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该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其中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数学推导,而传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普遍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上大篇幅讲解传感器的原理,进行数学公式推导,相比而言传感器的应用通常只是通过一个实例简单介绍,导致最后大多数学生只是粗略地知道该传感器的结构,而不知道如何用,在哪里用。

2.教学模式单一该课程传统上以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将现成的结论、公式和定理告诉学生,学生不能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课程代码: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参加必要的动手实践,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使学生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获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完整概念,在实践中,真正掌握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传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设计原理,对传感器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了解,了解现代新型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方式、原理。

使学生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的应用、开发的综合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对传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的理解,对传感器的技术参数要会求取。

对于常用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要会计算;掌握传感器误差及误差补偿的相关技术。

初步了解近代传感器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以设计型实验为主。

测量位移量实验是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双臂电桥性能实验;测量转速实验是霍尔传感器测量自行车速度实验;测量温度实验是热电偶及分度表应用实验。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先修课程是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同时为后续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等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实验1 金属箔式应变片测位移实验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测量电路。

掌握金属箔应变片、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掌握应用金属箔应变片测量位移量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本实验的主要知识点是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电桥测量电路;重点是电桥测量电路工作原理;难点是电桥测量电路的三种形式——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和全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任何 一 门课 程 , 实 掌 握 其 基 础 理 论 是 必 须 扎
的, 而实践作为最终的教学 目的, 在激发学生兴趣 , 引导学生将知识体 系与工程实际接轨 中起着促 进 作用。因此, 对于这两者 的“ ” 度 的掌握至关重要 ,
既不 能局 限于数 理层 面 的讲 授 , 不可 在理 论 根基 也
程考 核方 式 的有所 侧重 , 在某 种程 度 上压 制 了学 生
是教学安排上 的一大难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的开 设 建立在 数模 电等 专业基 础 课 之上 , 学 生对 但
这些课程的掌握和记忆情况 , 却往往在教学期望之
下, 表现 为学 生对课 堂 内容 的理 解耗 时 且 吃 力 。因
《 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 课程教学模 式创新探讨
朱 立, 李跃忠, 钱 敏 , 夏 洪
( 东华理 -: 机械与 电子工程学院 , rk ̄ 江西 抚州 34 0 4 00)

要 : 传感 器与检测技 术” “ 作为 一门专业应 用性课 程 , 其理论在 工业制 造及科研领域 中均起 着技 术导 向
性作 用。针对综合性强的课 程特点 , 以及传 统教 学方 式在教 学 中凸显 的问题 , 文章 着重从 理论教 学和 实验
教学 两方 面提 出了教 学模 式的创新 , 并对改革 实施效果进行 了分析 总结 。
关键词: 传感墓与检测技术;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6 2 文献标识码 : 文 章编 号:643 1 ( 0 1 0 4 7 -4 G4 A 17 -5 2 2 1 ) 1 ) 70 0
对 自身综 合 能力 的锻炼 。
此, 急需寻求高效直观的授课方式 , 提高课时成效。 教材普遍 以检测原理对传感器分类 , 进行章节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

结合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特点,从设计教学流程、规范教学六大要素、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多元化、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型教学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研究型教学是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1]。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2]。

教学过程则是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交流会话等环境要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可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研究型教学实践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工程实践性强;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本身发展迅速。

结合课程特点,深入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后来又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诺等发展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而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它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间的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成为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2]。

1.1 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2]。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思政建设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思维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领域。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行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更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和实际应用,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职业道德,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政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通过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总学时:课程总计6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54,机动+实践课时10。

标准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与制造专科专业。

2. 课程定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了解和熟悉常用工业传感器及检测方法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合理的传感器实施可靠的检测方案,培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适用于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等专业3年制高职学生,课程应在学完电工和电子学等课程后开设,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工业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具备运用传感器设计简单检测系统的能力,并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分项目标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常用检测量以及相应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②掌握常用检测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2.技能目标①具备搜集和查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的能力;②具备进行简单检测系统设计和确定相应传感器性能指标的技能;○3初步具备简单检测系统的搭建和基本调试手段;3.方法目标①通过常用物理量检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动化运用实例激发学习兴趣;②通过Flash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呈现手段加深学生对检测方法认识。

4.素质目标①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对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产业应用所发挥的作用,增加通过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②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有关行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说明:机动课时可安排有关LabVIEW和Python语言的基本课时,以及有关试验安排,共计10个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摘要结合多年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针对课程的特点及现存的问题,对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不仅加强了学生理论素养,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关键词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传感器与检测技课程是我校电子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集成了机械、电子、电路、控制、光学、电磁学等知识,涉及知识面广,且与生产、科研联系紧密。

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开展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心得。

1 理论教学
1.1 以应用为导向的倒叙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理论教学,首先接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大量的数理推导,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兴趣不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传统教学思路做了相应的调整,由应用入手,围绕实例展开原理分析。

比如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讲解,对于初次听到这个名词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更没有人清楚
它的应用场合。

这时教师就会举出超市打印电子称的应用实例,对于这种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应用实例,进一步再给出电子称的传感器内部结构图片,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自制的flash教学动画,用苹果充当重物,随着苹果的纷纷落下,电子称的显示器示数随之改变,形象生动地模拟了电子称的工作过程,通过这样的动画演示,同学都对传感器的工作理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由应用实例引出问题,进而讲述其工作原理,这种倒叙式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带动学生的求知欲,对基本原理的探究更加积极主动,使理论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抽象。

1.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

从2004级开始,尝试应用powerpoint和flash等多媒体软件制作电子教案,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比如对“光栅传感器”的教学,对莫尔条纹的形成机理、光栅尺沿不同方向移动时莫尔条纹的方向性问题,特别是莫尔条纹对位移的放大作用等知识,采用板书教学缺乏形象性,学生根本无法想象其中的规律性。

而通过flash软件制作的演示动画,当两光栅产生相对位移时,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莫尔条纹及其移动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学习兴趣。

本课程的传感器原理部分:包括应变效应、热电效应、压电效应、光电效应、涡流效应等,几乎任何一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都可
以flash 动画动态演示。

2 实验教学
2.1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
验证型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传感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但由于现有的的实验电路多采用模块化设计,只需连接几根导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实验,定量的结果也很粗糙,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


在实验学时有限的前提下,教师积极地进行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针对验证性实验内容,可通过教师(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50页)自制的flash动画和实验录像等手段在课堂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动画能够熟悉实验操作过程,通过录像等资料也能看到实验现象,节省了实验学时,丰富了实验教学手段。

2.2 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在改造验证性实验教学手段的同时,开设研究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能力。

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提供实验室的数十种传感器,能进行温度、湿度、位移、应力、转速和振动的设计性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任务和具体给出的器件,自主确定设计题目,独立设计电路图,自行在实验电路板上调试,老师只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虽然由于硬件设施制约,学生的设计并非尽善尽美,但通过对传感器检测系统的设计,转换电路的搭建,以及整个系统的调试,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在设计中引出相关理论知识点,在设计实现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
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2.3 开发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实验平台
开发和利用虚拟仪器系统是高校进行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所谓虚拟仪器就是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量功能。

利用现有的csy传感器实验仪及其电路模块、ni公司的数据采集卡、pc 机等硬件组建的虚拟传感器实验系统平台的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

首先学生利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必要的放大和滤波等调理电路后,通过安插在电脑中数据采集卡,将调理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的虚拟仪器中,利用虚拟仪器编程完成对被测对象信息的实时采集、显示、存储和处理。

该实验平台可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检测和分析手段,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建立的虚拟电子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代替了实验室的硬件传统仪器设备和元器件,真正体现了虚拟仪器技术“软件即仪器”的优势。

3 实践环节
3.1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竞赛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也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电子信息工程系创立了电子创新设计开发基地,承担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赛前培训教学任务。

近5年学生参加的大赛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飞
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校电子设计竞赛,校“挑战杯”等,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动手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3.2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近年来,在校电子创新设计开发基地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现已建立了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研发中心。

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让学生走入企业,参与工程实践。

校内生产实习与校外工程实习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逐步提升。

4 结束语
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地开发综合性和实验性实验和设计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实验平台,建立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201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东北石油大学重点建设课程项目(2012)
注释
①王建军.《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7(4):105-106.
②葛君山.传感器实验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33):97-99.
③朱立,李跃忠,钱敏,夏洪.《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1.30(1):77-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