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教案-第四章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王平20091027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土壤与土壤地理学1.1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具有生命力的、由矿物质、有机质、生物、空气和水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和能源,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土壤圈土壤圈是地球的四个主要圈层之一,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

土壤圈位于岩石圈表面,是地球表面的活性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紧密相连,共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1.3 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土壤的分布、形成、演变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土壤地理学关注土壤与环境因素(如气候、植被、地形、母质等)的相互作用,探讨土壤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土壤固相组成2.1 矿物矿物是构成土壤的主要固相成分之一,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成土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是指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矿物,如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

2.1.1 矿物及其鉴别方法矿物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来鉴别;化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矿物的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来鉴别。

2.1.2 常见矿物及其鉴别特征石英:无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泽,硬度7;长石:白色、灰色或粉色,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硬度6-6.5;云母:白色、灰色或黑色,丝绢光泽,硬度2.5-3;高岭石:白色或浅灰色,土状光泽,硬度2-2.5;伊利石:白色、灰色或绿色,土状光泽,硬度2-3;蒙脱石:白色或浅灰色,土状光泽,硬度1-2。

2.2 土壤生物土壤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2.1 土壤生物组成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动物:原生动物、线虫、昆虫、螨类等;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土壤》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土壤》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2.作业提交时,请注意字迹清晰、语句通顺,保持作业的整洁。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4.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土壤数据,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学生对土壤知识的兴趣较为浓厚,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针对学生对土壤资源保护意识较弱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引导,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3.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部分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较为陌生,教师应适时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信息处理技能,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8.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土壤样本有什么不同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土壤》。
(2)分析土壤分布规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土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影响
(1)教师阐述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如土壤肥力、土壤质地等。
(2)介绍土壤侵蚀、污染等环境问题,以及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土壤地理实践教学设计(3篇)

土壤地理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实践教学目的1. 帮助学生掌握土壤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土壤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野外调查、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教学对象土壤地理专业本科生三、实践教学内容1. 土壤地理基本概念与原理2. 土壤形成与分布规律3. 土壤类型及其特征4. 土壤肥力与土壤改良5. 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6. 野外调查与实验操作四、实践教学安排1. 课堂教学:安排12个学时的理论课程,讲解土壤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野外实践教学:安排6个学时的野外调查与实验操作实践。

3. 综合实习:安排2周的综合实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践教学步骤1. 课堂教学(1)教师讲解土壤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土壤形成与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3)介绍土壤肥力与土壤改良、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等相关知识。

2. 野外实践教学(1)教师讲解野外调查与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分组进行野外调查,观察土壤剖面,记录土壤类型、颜色、结构等特征。

(3)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水分测定、土壤pH值测定等实验操作。

3. 综合实习(1)学生分组,确定实习地点。

(2)根据实习地点的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条件,制定实习方案。

(3)在实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土壤肥力评价、土壤污染治理等。

(4)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六、实践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野外实践教学:通过观察、记录、实验操作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综合实习:通过实习报告、实习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实践教学保障措施1. 实践教学场地:学校应提供充足的野外实践教学场地,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2. 实践教学设备: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调查工具等,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土壤地理学精品课程

土壤地理学精品课程

土壤地理学精品课程第一章:引言土壤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土壤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特性和演变过程。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土壤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壤地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土壤的形成与发育2.1 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土壤形成是指自然界中矿物质和有机质在一定的地质、气候和生物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转化为土壤的过程。

本章将介绍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等。

2.2 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土壤发育是指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性、地形、气候、植被和时间等。

本章将重点介绍这些主要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机制。

第三章:土壤的物理性质与特征3.1 土壤颗粒组成与结构土壤是由不同颗粒组成的,包括砂粒、粉粒和粘粒等。

本章将介绍这些颗粒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它们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2 土壤质地与孔隙度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它对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本章将介绍土壤质地的分类与判定方法,以及土壤孔隙度的计算与测定。

第四章:土壤的化学性质与特征4.1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章将介绍土壤酸碱性的原因和判定方法,以及土壤酸碱调节的措施。

4.2 土壤的养分与肥力土壤中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本章将介绍土壤中主要养分的来源和循环过程,以及土壤肥力的评价和调控方法。

第五章:土壤的生物性质与特征5.1 土壤微生物与生物地理学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章将介绍土壤微生物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微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5.2 土壤动物与土壤生态学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土壤动物群落,它们对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分解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章将介绍土壤动物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土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第六章:土壤地理学的应用领域6.1 土壤与农业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的保护教案及反思

土壤的保护教案及反思

土壤的保护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和功能,提高他们对土壤保护的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土壤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土壤保护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和功能2. 土壤退化的原因和危害3. 土壤保护的基本措施4. 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5. 土壤保护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壤的功能、土壤退化的原因和危害、土壤保护的基本措施。

2. 难点: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土壤保护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壤的定义、功能、退化原因、危害以及保护措施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土壤退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土壤保护的措施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土壤保护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退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土壤的定义、功能、退化原因、危害以及保护措施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土壤退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土壤保护的措施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参与到土壤保护活动中去。

7.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土壤保护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土壤保护和土壤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3. 实践活动记录: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对土壤保护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土壤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科学》、《土壤学》等相关教材。

2. 图片和视频:收集土壤退化前后的对比图片和视频资料。

土壤地理学 第四章 土壤资源

土壤地理学 第四章 土壤资源

表5.2 世界主要国家人口与农田、牧场、森林面积
国家 估算人口 数 (1000人) 1085008 25963 242159 283993 23331 农田面积 (1000hm2 ) 100892 46347 189915 232290 10551 人均农田 牧物面积 面积(hm2) (1000hm2 ) 0.0930 1.7851 0.7842 0.8179 0.4522 285690 23900 24147 373133 4428 人均牧场 森林与林 人均森林 面积(hm2) 地 与林地面 2) 积(hm2) (1000hm 0.2633 0.9205 0.9971 1.3138 0.1898 131318 326129 265188 928000 6337 0.1210 12.5613 1.0951 3.2677 0.2716
地球表面面积虽然广大,但是真正可被人类利用的土壤 资源却是相当稀缺的。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三、土壤资源与人类文明
人类与土壤的相互关系是长期喝复杂的。在史前 的原始渔猎时期,土壤只不过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并 不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土壤在人 类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的基本自 然资源是气候和土壤,前者给作物输入必要的能量 和水分,后者是作物生长的基地和供给植物生长所 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介质。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表5.1 世界各大洲土地利用状况(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可耕地 点 总面积 (%) 25.3 25.9 33.5 23.5 27.9 可耕地 占 可耕地 (%) 42 43 13 22 54 未耕地 点 可耕地 (%) 58 57 87 78 46
大洲
总面积
可耕地
已耕地
全世界 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 欧洲

土壤的保护教案及反思

土壤的保护教案及反思

一、土壤的保护教案及反思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八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特性、功能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土地、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土壤保护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壤的特性和功能,土壤保护的方法与途径。

难点:土壤保护的实际操作和意识培养。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壤的特性、功能及保护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土壤破坏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壤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土壤的定义、特性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本质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土壤破坏的原因和后果,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保护的紧迫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壤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植树造林等。

6.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土壤保护的作文,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1.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2. 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土壤保护的认识仍不足。

3. 教学案例和实例选取不够丰富,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1. 优化课堂时间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

2.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选取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感。

九、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土壤保护方面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兴趣,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十、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壤保护,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土壤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土壤污染调查等。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六、土壤的利用与保护教案及反思七、课时:1课时八、年级:八年级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利用方式及其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与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教案-第四章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王平20091027

《生物与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教案-第四章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王平20091027

4.土壤污染的防治(略)
四、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土壤质量指标与评价体系
第四章 作业题
试分析论述铁铝土、钙层土、淋溶土、漠土的 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性状特征。
第四章 讨论题
分析比较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在地理分布、形 成条件和形状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第四章 思考题
1.以中温带土壤为例,试分析论述该纬度地
一、土壤资源的基本特性和价值

土壤资源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和区别
土壤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 源的基础。 土地资源除土壤外,还包括岩石及其风化物、生 物、地形、气候等。
一、土壤资源的基本特性和价值
2.土壤资源基本特性
(1)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2)具有重复使用性和可培育性
(3)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性,时间上具有季 节变化的周期性 (4)位置上的相对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 (5)不可替代性
二、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一) 世界耕地资源概况 1. 耕地面积小;
2. 分布不平衡,与人口的分布不相适应 (二) 我国土壤资源特点 1.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 3.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 (1) 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小(14.3%)
二、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动植物区系退化,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土壤退化;
人居环境恶化(人类居住风险增加);
土地生产潜力及供养能力下降,导致贫困。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六)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不断恶化 l.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 后,当其含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 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农作物产量和质 量降低,人畜健康受到危害的现象。

地理土壤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地理土壤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 掌握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 认识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土壤资源的认识,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 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土壤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 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教学难点:- 土壤各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 土壤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多少种土壤吗?土壤有什么作用?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土壤的多样性。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土壤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1. 土壤的基本概念:- 向学生介绍土壤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

2. 土壤的物理性质:- 讲解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温度等物理性质。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土壤的物理性质。

3. 土壤的化学性质:- 介绍土壤的有机质、养分、酸碱度等化学性质。

- 讲解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循环。

4. 土壤的生物性质:- 讲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等生物因素。

- 介绍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讲解土壤对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土壤资源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2. 展示成果: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资源的必要性。

2. 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土壤资源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土壤地理学第四章

土壤地理学第四章

《土壤地理学》电子教案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4.4 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4.5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地形)因素4.6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4.7 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4.8 土壤形成的人为因素思考题与个案分析第4章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掌握土壤地理发生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生物气候、母质、地质水文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认识时间与土壤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教学重点成土因素(soil-forming factor) 母质(parent material) 土壤发生(soil genesis) 风化壳(weathering crust)土壤发育序列(soil development sequence) 土壤地形序列(soil toposequence) 土壤年代序列(soil chronosequence)关键词知识结构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4.2~4.6 土壤形成的气候、生物、母质、地形与水文因素4.7 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4.8 土壤形成的人为因素认识土壤发生学说掌握土壤与生物气候、土壤水运动特征,土壤水热状况熟悉土壤时间发育序列及人类对土壤发育的影响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 封 洪堡在《亚洲地质学和气候学片断》中,揭示了欧亚大陆中西部气候与植被的规律性变化;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将广阔地域土壤与其自然条件联系起来,创立了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道库恰耶夫(1881年) 首次建立了П=f(К, О, Г, Б)表示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发生关系。

式中:П表示土壤;К, О, Г, Б分别表示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因素。

道库恰耶夫认为地形只对“隐域土”有重要意义,故未将地形因子列入。

他还提出土壤是一个独立自然体,成为现代土壤科学及土壤地理学的独特研究对象。

美国土壤学家H.詹尼(Jenny H) 对土壤与成土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于1941年发表《Factors of Soil Formation》,提出S = f ( Cl, O, R, P, T, …),简称‘clorpt’函数式,成为土壤形成的通用公式。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4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保护家乡的环境。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1、了解土壤能为人类做什么。

2、认识植被遭破坏后对土壤蓄水能力的损害。

3、研究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4、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学情分析】这一课指导三年级的学生讨论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知道植物能保护土壤,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怎样保护土壤,增强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非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2、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一份努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提出保护家乡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

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泥土、草皮、水壶等。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经常会出现暴风劲吹、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景象。

这种景象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土壤地理学第四章土壤资源

土壤地理学第四章土壤资源
此外,采取等高耕作、深耕松土、施用肥料免耕法以及 采用固沙剂等方法,均可起到防治土壤侵蚀的作用。
二、采用多种措施,改善盐碱土及沙土
改善盐碱土必须是抗旱、治劳、治盐碱相结合,其主要 措施有:
1.冲洗。
4.合理耕作。
2.排水。
5.生物措施。
3.井排井灌。
6.化学改良措施。
在沙漠化治理上,应与区域性的环境保护相结合起来,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主要任务是防风固 沙,在此基础上再采取渗粘土,可引漫淤,施用有机肥料, 施用固沙剂等办法进行改良。
地球表面面积虽然广大,但是真正可被人类利用的土壤 资源却是相当稀缺的。
三、土壤资源与人类文明
人类与土壤的相互关系是长期喝复杂的。在史前 的原始渔猎时期,土壤只不过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并 不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土壤在人 类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的基本自 然资源是气候和土壤,前者给作物输入必要的能量 和水分,后者是作物生长的基地和供给植物生长所 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介质。

(1000hm2 面积(hm2) (1000hm2 面积(hm2) 地
与林地面
(1000人) )
)
(1000hm2) 积(hm2)
中国 加拿大
美国 前苏联 罗马尼亚 原南斯拉
夫 法国 德国 英国 澳大利亚 全世界
1085008 25963 242159 283993 23331
23461
54965 77438 56160 10315 4997609
面积 沙漠化 面积
沙漠 化
2556 62
570
60
380 90
90
80
250 80
52
80

保护土壤资源课程设计

保护土壤资源课程设计

保护土壤资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培养他们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土壤的组成、功能和重要性。

2.掌握土壤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3.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情况和保护政策。

4.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土壤质量。

5.能够提出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并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土壤资源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保护土壤资源行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土壤的组成和功能:介绍土壤的组成、土壤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2.土壤污染及其危害:分析土壤污染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土壤资源的保护:介绍保护土壤资源的方法、技术和政策。

4.土壤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土壤资源保护案例,提炼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土壤资源的保护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

2.讨论法:学生讨论土壤资源保护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土壤资源保护案例,使学生了解保护土壤资源的实际操作。

4.实验法:学生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土壤资源保护导论》等。

2.参考书:提供关于土壤资源保护的学术论文、报告等参考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4.实验设备:配置土壤质量评估所需的实验设备,如土壤筛、电子天平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 soil resource protection 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 soil resource protection 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土壤、生物在地理环境要素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2.掌握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差异性规律,揭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学好地理科学其它课程打好基础。

3.通过实验、实习,让学生掌握实验、实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强化技能训练,加深对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学会土壤与生物资源的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知道如何采取切实有效地合理措施,促进土壤与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联系本地的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39
40
41
42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1]李天杰,赵烨,张科利,郑应顺,王云.《土壤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殷秀琴,侯威岭,李贞.《生物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主要参考书
[1]朱鹤健,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2]潘淑荣,陈炳涛著,《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土壤地理学教案

土壤地理学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土壤地理学院(部):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授课年级:2012级****:**教材名称:朱鹤键等:《土壤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二章土壤的固相组成及诊断特性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和土壤生物体四部分组成。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壤质土壤表土的体积组成第一节土壤矿物土壤矿物来源: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或母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

土壤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组成、性状和功能具有巨大的影响。

土壤矿物分类: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

一、原生矿物1、原生矿物 (primary mineral)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

2、原生矿物类型:铝硅酸盐类、长石类矿物、云母类矿物、橄榄石类矿物、辉石与角闪石类矿物、氧化物类、硫化物类和磷灰石类。

3、土壤矿物的风化及稳定性二、土壤矿物的形成与转化1、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2、影响矿物风化因素矿物的组成与结构环境因素3、土壤矿物风化指数硅铝率迁移系数三、土壤次生矿物1、土壤次生矿物:是指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它包括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它们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强烈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又称为黏土矿物2、次生矿物类型易溶盐类: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次生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铝、三水铝石次生铝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硅氧片、水铝片分类:1:1型高岭石类 2:1型蒙脱石类、水云母3、次生矿物的分带性4、在中国次生矿物分布的地带性表现为①新疆、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为水云母地带;②内蒙中部、黄土高原北部和东北西部为水云母-蒙脱石地带;③华北大部和东北平原为水云母—蛭石地带;④北亚热带湿润区为水云母-蛭石-高岭石地带;⑤江南丘陵、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为高岭石-水云母地带;⑥华南及云南南部为高岭石-二三氧化物地带。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少,平原盆地 只占国土面积的26%,丘陵占10%,山地高原占 64%,而且许多海拔在2000米以上。寒漠、冰川有 2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约110万平方公里;石质 山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所以我国土地面积中有 20%开发利用土是有困难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 广阔的丘陵、山地,复杂而多变的山地气候,也为 我国发展多种果林、药材等经济林木以及开发牧场 提供了场所。
世界各大洲土地利用状况(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世界各大洲土地利用状况(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尽管还有14.7%的可耕地有待开发,然而其中有些在现有条件下 是难以利用的土地,例如冻土、沙漠、裸岩、陡坡山地等,真正肥 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大部分已被垦殖,同时耕地的分布又很不平衡, 特别是与人口分布不相适应,非洲、南美洲、大洋洲人口较少,分 别占世界人口的10%,6% 和0.5%,但却拥有大面积的未耕地,那 里未耕地分别为可耕地的78%、87%和86%。亚洲人口占世界的 56%,而可耕地却只占20%,其中77%为已经开垦 。
世界沙漠化范围 (80年代初期)
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
由于土壤侵蚀和垦殖利用不合理,使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 土壤退化实际包括了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等特性劣化综合表征,如表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 短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侵蚀,土层变薄,土壤板结,土 壤碱化、沙化诸方面劣化表征。据艾伦统计,世界土壤资源 养分亏损面积达23%;热带地区中亏损最多的是磷、钙、镁、 锌、硼等;南美酸性土中缺乏氮、磷养分者占90%以上,缺 钙者占70%,缺锌者占62%,故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是当 前土壤退化的主要标志。据B.G.Rozanov报导,世界土壤腐 殖质损失的动态是1万年内损失了3130亿吨土壤有机碳,平 均年损失量为3130万吨,最近300年内土壤有机碳损失了 900亿吨,年均损失量为30000万吨,最近50年内土壤有机 碳的损失量为380亿吨,年均损失量为76000万吨。因此, 由于人类在最近50年内对土壤的影响,现在的腐殖质损失量 比1万年农业文明以来平均腐殖质损失高约24.3倍。这些数 字不一定很准确,但其趋势是很明显的。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设计教学重点:◆土壤剖面。

◆高产肥沃土壤培肥措施。

◆低产田的改良与开发。

教学难点:◆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面叫土壤剖面。

1.自然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自然土壤剖面示意图耕作土壤剖面示意图2.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旱地耕作土壤剖面一般也分为四层:即耕作层(表土层)、犁底层(亚表土层)、心土层及底土层。

耕作层:指经常被耕翻到的土壤表层,厚约15~20cm。

犁底层:是受农具耕犁压实,在耕作层下形成的紧实亚表层。

厚约l0cm。

心土层:是介于犁底层和底土层之间的土层,也叫半熟化土层。

一般厚度为20~30cm。

底土层:位于心土层以下的土层。

一般在地表50~60cm以下。

3.水田土壤的剖面耕作层:通常厚12~18cm,多锈斑。

犁底层:厚10cm左右,青灰色,也多锈斑,可防止水分渗漏过快。

渗育层:是受灌溉水侵润或淋洗影响而形成的层次,厚10~20cm,颜色灰白,夹有少量锈纹、锈斑或铁结核。

潴育层:是受水分侵润,含铁矿物水化而显黄和灰颜色的层次,有大量的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

潜育层:是由于水温、土温过低,通透性不良,还原性物质积聚的层次。

母质层。

二、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一)我国的土壤资源特点我国的土壤资源综合起来有以下特点:1.土壤类型多我国最新土壤分类系统(1995年)将我国土壤分为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个土类、595个亚类,足以说明这一点。

2.山地面积大我国山地占国土面积66%。

3.人均占有量低,低产土壤面积大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0934公顷,是世界平均数的26%,耕地中存在各种障碍因素的低产田约占三分之一,这是开发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4.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耕地不断减少,土壤肥力减退,土壤沙化、污染、侵蚀、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1) 工业三废(尤其是含重金属的废水);
(2) 城市污水和垃圾;
(3) 化肥和化学农药;
(4)病原菌和放射性物质等。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土壤污染的后果
① 土壤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下降;
② 降低农副产品的质量;
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动植物区系退化,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土壤退化;
人居环境恶化(人类居住风险增加);
土地生产潜力及供养能力下降,导致贫困。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六)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不断恶化 l.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 后,当其含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 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农作物产量和质 量降低,人畜健康受到危害的现象。
第二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内 容框架
一、土壤资源的基本特性和价值
二、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壤资源的基本特性和价值
1.土壤资源概念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
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最基本、最广 泛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 部分。
一、土壤资源的基本特性和价值 Nhomakorabea2.土壤资源基本特性
(1)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2)具有重复使用性和可培育性
(3)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性,时间上具有季 节变化的周期性 (4)位置上的相对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 (5)不可替代性
一、土壤资源的基本特性和价值
3.土壤资源的价值(社会、经济、生态价值)
(1)在历史上促成了农业社会的出现,支撑了人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1.土壤退化的概念和标志
概念:指由于土壤侵蚀和垦殖利用不合理,引起土 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养分短缺、土壤结构破坏、土 层变薄、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和沙化等诸方面劣 化的表现。
标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
2.世界和我国土壤退化的表现和严峻形势:越来 越突出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 一是客观原因,即干旱而多风的气候及疏松的 砂质、砂砾质土壤;二是人为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和激发因素,即过度、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包括过 度放牧、过度耕种及砍伐森林等。 2.沙尘暴概念和形成条件 概念:强风把地面的沙或土粒卷扬起来,使空气变 得混浊,能见度小于1000m的一种自然灾害性天气。 形成条件:物质基础:裸露的地表和丰富的沙物质。 热力条件:大风和局地旺盛的对流。
生产性能 :
是指在自然状况下,或自然与人工双重 作用下,土壤能够生长出一定数量的森林、灌木、 草原,并养育动物,生产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 及各种家畜、家禽等的能力。
一、土壤资源的基本特性和价值

土壤资源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和区别
土壤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 源的基础。 土地资源除土壤外,还包括岩石及其风化物、生 物、地形、气候等。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土壤盐碱化加剧
1.现状: 2.次生盐碱化、原因和危害:
概念:是指人为不合理的灌溉及灌溉渠和水库的大量
渗漏,排水不畅,使地下水位迅速升高,地下水沿毛 细管上升蒸发后,将水中盐分积累在地表的现象。

原因:一是渠道渗漏;二是灌溉不当,缺乏排水措施。 危害:使土壤退化,耕地单产下降,甚至颗粒无收。
带内各土类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其性状特征的 经度地带性规律。 2.什么是土壤资源?土壤资源具有哪些基本 特性和价值? 3.土壤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 的问题?请分析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进一步阅读的材料
【1】李天杰、赵烨等编著.土壤地理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鹤健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 1992。 【3】黄昌勇主编.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等编著.云南土壤.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二、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2) 耕地绝对数量很大,人均数量小(仅为世界平 均值的25%); (3)耕地面积分布很不平衡。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都在逐年减少; 人口耕地-粮食矛盾日益突出,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二) 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类文明的发展。
(2)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基本资源。 (3)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 (4)耕地资源是世界土壤资源中最重要、最稀缺的 土壤资源。
二、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一) 世界耕地资源概况 1. 耕地面积小;
2. 分布不平衡,与人口的分布不相适应 (二) 我国土壤资源特点 1.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 3.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 (1) 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小(14.3%)
4.土壤污染的防治(略)
四、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土壤质量指标与评价体系
第四章 作业题
试分析论述铁铝土、钙层土、淋溶土、漠土的 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性状特征。
第四章 讨论题
分析比较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在地理分布、形 成条件和形状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第四章 思考题
1.以中温带土壤为例,试分析论述该纬度地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五)土壤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1.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原因

概念:土壤沙化就是指土地沙漠化,也称土地荒漠 化,它也是干早、半干旱地区土壤资源退化的一种 表现。其定义:干旱、半干早及半湿润地区,在脆 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使生 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原来并非荒漠的地区出现 了类似荒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1.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类型 2. 世界和我国土壤侵蚀现状:越来越严重 3. 土壤侵蚀造成的危害 (1)肥沃的表土大量流失,地力下降,影响农、 林业生产;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泥沙的大量淤积使江、河、湖泊、水库淤积变
浅,影响内河通航,增加洪涝灾害频率,水库丧 失防洪、发电、灌溉等效益,进而给工矿业、农 业、交通运输业带来危害; (3)导致贫困。凡是上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大都 是贫困地区,往往形成“越穷、越垦越流失,越 流失、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