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第六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红壤类土壤(铁铝土)

铁铝土:又称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包括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和黄壤等4个土类。铁铝土由于它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所处地形又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故其开发利用价值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壤资源。共性:①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铁、铝,是不同程度富铝风化的产物;②主导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大多数具有多元发生,即形成于古老富铝风化壳。

1.分布情况

呈三个土壤带分布于我过南方:

(1)北纬22°以南砖红壤广东雷州半岛、海南、滇南及台南等地

(2)北纬22°—22°赤红壤南岭山脉以南(广东西部和东南部、广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云南部分地区)

(3)北纬22°—22°红壤和黄壤大巴山和长江以南地区

其中红壤主要分布于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黄壤主要分布于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2.形成条件

砖红壤:热带雨林、季雨林。

赤红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

红壤和黄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偏干,黄壤偏湿)。

3.基本成土过程

3.1脱硅富铝化过程

(1)脱盐基酸化,肥力下降

(2)铁铝相对富集,形成铁铝残余聚积层。表现为铁子、铁盘等结核。粘粒的硅铝率(Ki =SiO2/Al2O3)和硅铝铁率(Saf=SiO2/R2O3)的不断降低,粘粒矿物由2:l型向1:1型和铁、铝氧化物简单化的矿物演变。

(3)形成大量的游离氧化铁(铁的游离度):砖红壤:85%;红壤:50%-60%。进而使土壤染成不同颜色。

赤铁矿赤褐铁矿针铁矿褐铁矿

Fe2O3Fe2O3.5H2O Fe2O3 H2O Fe2O3.1.5H2O Fe2O32-n.H2O

红色红棕色黄棕色黄棕色黄色

(4)随着粘粒Ki值降低,粘粒矿物简单化,胶体品质变差,负电荷减少,并产生正电荷,净负电荷减少,保肥力减弱。

3.2我国几种土壤的脱硅富铝化特征

(1)我国大面积红壤具有深厚的红色土层,受到古气候的深刻影响,其粘粒Ki值较低。

土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

Ki值 1.5-1.8 1.7-2.0 1.9-2.2 2.0-2.5

(2)脱硅富铝化程度不同,粘粒矿物的组成也不同

3.3养分的生物富集过程

养分的循环迅速而强烈。体现:

(1)合成量大

(2)分解速度快

(3)耕层富盐基作用耕层富盐基作用(生物自肥作用):植被将分散下移的养分集中地表而表土养分含量增高的过程。

4.砖红壤

4.1分布

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滇南及台南等地,大致在北纬220°以南。

4.2成土条件

气候: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节变化明显;年均温22~25℃,最冷月(1月)均温>18℃,≥10℃积温7500~9500℃;年降水量一般为1500~2000毫米,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少雨多雾,季节分配不均。

植被:热带雨林、季雨林。主要树种有樟科、无患子科、大戟科、番荔枝科、茶科和山毛棒科等,林木层次复杂,附生及藤本植物很多。

地形:多属丘陵台地。

成土母质:岩浆岩、沉积岩风化物和老冲积物。

4.3基本性状

4.3.1土壤的剖面特征

土体构型:A0 –A– B – BC – C 厚度可达3米以上

A0:枯枝落叶层,厚度2-3厘米;

A:腐殖质层,暗红棕色或灰棕色,厚度为15-30厘米,核状或团粒状结构,疏松而多根系;

B:铁铝氧化物聚积层,棕红色或赭红色、紧实粘重,厚度不一,多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明显的暗色胶膜,下部有时出现铁质结核、铁盘或红黄色斑状网纹层(Pl:Plinthite);

BC:过度层;

C:母质层。暗红色或红色,夹半风化的母岩碎块。

网纹层(Pl:Plinthite)

网纹层的产生:

①质地粘重,土层深厚,水分沿着弯曲孔隙或根孔下渗而发生不均匀性移动。水流经多的地方,铁、锰还原溶解和移动强,土体发白;水流经少的地方,铁、锰还原溶解和移动弱,土体或红或黄;产生的杂色层次称网纹层。

②土壤局部酸度变化,如根际pH放生变化引起铁移动也可产生网纹层。

4.3.2土壤的理化性质

质地:粘重,多为粘土,剖面中粘粒有下移现象;

粘粒硅铝率:1.5-1.8;

粘粒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三水铝石,并含多量的赤铁矿。土体中游离铁的含量较高,而游离硅甚低(占全硅量的1.5%以下);

有机质和全氮: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的含量可达30-50g/kg,高者可达80-100g /kg;全氮可达1-2g/kg

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含量很低,无胡敏酸钙,HA/FA为0.1-0.4;

酸度: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为4.5-5.5;

CEC和BS:CEC多<10cmol(+)/kg土,交换性盐基总量也低,盐基饱和度多不超过30%,交换性钙镁仅2-3 10cmol(+)/kg,97%的交换酸为交换性铝离子。

4.4砖红壤的分类

砖红壤:砖红壤亚类为砖红壤的典型亚类,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南部,以及滇南和台南;

黄色砖红壤:主要见于云南河口和海南的东南部。其年降水量比一般砖红壤地区高500毫米左右。土壤黄化特征明显,B层呈黄棕色或黄色。土壤中游离氧化铁等矿物的水合度较高,粘粒矿物以高岭石和针铁矿为主。其针铁矿含量较典型的砖红壤多15%,而赤铁矿含量则少20%左右。

4.5利用和改良

我国热带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和橡胶主产区;农作物可一年三熟。钾、钙、镁等养分缺乏;无机磷以闭蓄态磷为主;有效硼、锌、铝等的含量低于临界值;酸度过大。

5.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

5.1分布

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南部、广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中南部、云南德宏及临沧地区西南部,大致在北纬22”(23”)至25”之间。

5.2成土条件

气候:年均温20-23℃,>10℃积温6500(6000)-7500℃;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干湿季不甚明显

植被:南亚热带季雨林,沟谷内常有部分热带植物,其南缘植被以热带成分为主,代表的科属有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番荔枝科、龙脑香科等,林内有攀援藤本及附生植物,种类复杂。

地形:多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等风化物

5.2.1土壤的剖面特征

土体构型:A0 –A– B – BC – C 厚度可达3米以上

A0:枯枝落叶层;

A:腐殖质层,灰棕色至灰色,厚度为15-20厘米,多较好的核状结构;

B:淀积层,红色及红棕色,厚度10-20厘米不等,多核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胶膜,土体中常见铁锰结核和红黄等杂色的网状斑纹;

BC:过度层;

C:母质层,暗红色或红色,夹半风化的母岩碎块。

5.2.2土壤的理化性质

质地:酸性岩浆岩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较轻,第四纪红上母质发育者较为粘重;

粘粒硅铝率:1.7-2.0;

粘粒矿物:以高岭石和埃洛石为主,常有少量的三水铝石;

有机质:表层为17.8g/kg ;

土壤腐殖质:HA/FA小于0.5;

全氮:0.87g/kg;

酸度: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为4.5-5.5;

CEC和BS:CEC低,交换性盐基总量也低。盐基呈高度不饱和状态,盐基饱和度多低于30%.

全磷量较低,盐基元素大量淋失,钙、钠只有痕迹,镁、钾也不多。

5.3赤红壤的分类

赤红壤划分为赤红攘、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3个亚类。

5.4利用和改良

赤红壤是我国发展粮食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其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盛产茶、柑桔、荔枝、龙眼、香蕉、木瓜、甘蔗等,还可种植八角、芒果和洋桃等,在云南的赤红壤地区可种植紫胶、三七等,在局部地区还可栽培橡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

6.红壤

6.1分布

东部从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包括江西和湖南两省的大部分,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北部和安徽、浙江等省的南部;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即云南省北部和贵州省南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