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 第16讲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合集下载

我国土壤类别

我国土壤类别

我国土壤类别
我国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等。

其中,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都是中国的主要土壤类型。

此外,中国六大土壤类型自南而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或褐土)、暗棕壤,自东而西有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以至灰漠土和灰棕漠土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查阅关于我国土壤类别的研究文献或咨询专业的地理学家。

第16讲 植被与土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第16讲 植被与土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茎花
茎果
板状根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板状根
板状根可以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 致的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 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 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 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茎花
茎花的出现,是因为部分树木处于森林的最下层,
不免受到上层大乔木的影响,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
一、植被
3.形成过程: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
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4.垂直结构: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
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 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即大 多数植物群体都有高度上的分化或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种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 间关系的特殊形式。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 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 垂直结构越丰富
叶片厚、有蜡质层
反射阳光,减少蒸腾,抗旱
叶子细小
防蒸腾,防热量散失
茎粗壮
储水量大
倾斜
当地风力大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世界主要陆地植被包括森林、草 原与荒漠等。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 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包括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等。草原植被包括热带 草原、温带草原等。荒漠包括热带、 亚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
沿海地区 城市
主要生态功能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阻挡海风、保护农田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拓展4:森林的环境效应

土壤分类分布

土壤分类分布

土纲
人为土
灰土
火山灰 土
铁铝土
诊断层或诊断特征
6.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范围内粘粒≥30%,且无 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土壤干燥时有宽度>0.5cm 的裂隙,和土表至100cm范围内有滑擦面或自吞特 征. 7.其他土壤有干旱表层和上界在土表至100cm范围 内的下列任一诊断层:盐积层、超盐积层、盐磐、 石膏层、超石膏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粘 化层或雏形层. 8.其他土壤中土表至30m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土表 至75cm范围内有碱积层. 9.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范围内有一土层厚度 ≥10cm有潜育特征.
半湿温钙层土
黑钙土
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
淡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盐化黑钙土、 钙 半干温钙层土 栗钙土 碱化黑钙土 栗钙土、暗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 栗钙土、盐化栗钙土、碱化栗钙土、 土 半干温暖钙层 土 黑垆土 黑垆土、粘化黑垆土、潮黑垆土、黑 麻土 栗褐土 栗钙土性土 栗褐土、淡栗褐土、潮栗褐土
棕漠土
棕漠土、盐化棕漠土、石膏棕漠土、 石膏盐磐棕漠土、灌耕棕漠土
土 质 初 育 土
黄绵土 红粘土 新积土 龟裂土 风沙土
黄绵土 红粘土、积钙红粘土、复盐基红粘土 新积土、冲积土、珊瑚砂土 龟裂土 荒漠风沙土、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滨海沙土



石 质 初 育 土
石灰(岩)土 火山灰土 紫色土 磷质石灰土 石质土
灰化土 漂灰土
半淋溶土(褐) 燥红土 褐土 灰褐土 黑土
钙层土
漠 土
黑钙土 栗钙土
黑垆土
褐土
灰钙土
灰漠土 灰棕漠土 棕漠土
土壤发生学分类不足之处
• 发生分类重视生物气候条件,而忽略时间因素; • 发生分类强调土类的中心概念,但土类之间的界 限不太清楚,使分类模棱两可; • 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难以建立计算机信息系 统等。 • 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的土壤系统分类得到了迅速 发展,很多国家及联合国土壤图例单元已应用定 量的系统分类,这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土壤学家与 国外同行的交流。

(完整)《土壤学》教学大纲

(完整)《土壤学》教学大纲

《土壤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并掌握土壤的基本组成份和土壤主要特性。

牢固树立土壤作为一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在整个生态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土壤资源形成的自然要素及社会经济特征、掌握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掌握土壤的主要形成过程、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制、系统分类法的分类依据、掌握中国土壤资源的地理优势、开发特点、中国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对策、世界土壤资源的现状及变化。

土壤资源利用的限制因素、系列规划和多目标决策、全国土壤资源的类型、各土纲、土类的主要形成条件和过程、土壤性质以及利用改良途径、掌握全国的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土壤学部分)本章重点、难点:土壤的基本概念、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本章教学要求:需要牢固掌握“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了解土壤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习题要点:1、什么是土壤和土壤肥力?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的重要意义?3、土壤学有哪些研究内容?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如何?第一章土壤矿物质第一节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1、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2、土壤矿物质组成习题要点:土壤矿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第二节粘土矿物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2、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习题要点: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如何?第三节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1、风化和成土作用与粘土矿物组成的关系2、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习题要点:什么是风化作用?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如何?本章重点、难点: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土壤母质的来源,土壤母质与岩石、矿物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通过风化作用将岩石逐渐解体的分解破碎的过程,了解各种风化作用的类型、作用特点、风化产物以及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了解岩石风化物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搬运一沉积下来的堆积物。

09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人为土纲)

09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人为土纲)

这些土壤的共同特征是:
第一,具有一定深厚的熟化土层,熟化土 层的标志是具有适量的土壤活性腐殖质、良好 的水稳性团粒结构,近于中性的 pH 值和高量的 (如> 80 ~ 100mg/kg )有效磷,以及一个良好 的微生物区系。 第二,土壤具有较高的缓冲能力,即具 有良好的综合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的能力, 使作物根系具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良好的土域生 态环境。
( 3)起浆性与僵性:一般质地粘重,主要由于粘土 矿物不同而在水分物理性状方面的反映,前者以2:1 型为主,后者以1:1型为主。
(4)淀浆性与沉沙性:一般质地较沙( SiO2含量在 70%以上),主要由于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的差异而形 成不同的水分物理性状。前者的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约 为2:1;后者多为5:1。
最为集中。
凡能保证温度、水分条件和具有能保水的地形 条件,均种植水稻。
不同的地形和水分类型形成不同的水稻土类型
1、低山丘陵: 降水 、枯水段、地表水型水稻土、氧 化型 2、平原: 灌溉水、降水、地下水0.8-1.5m、良水型水 稻土 、氧化还原型 3 、湖荡洼地:地下水、降水、地下水 0.0-0.8m 、地 下水型水稻土、还原型
2、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与母土(不包括有机土)相比,水稻土有利于 有机质积累,故有机质增加。
3、盐基淋溶与复盐基作用: 种稻后土壤交换性盐基将重新分配,一般饱和 性土壤盐基将淋溶,而非饱和土壤则发生复盐基作 用,特别是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以后。
4、铁、锰的淋溶与淀积: 在还原条件下,低价的铁、锰开始大量增加,特 别与土壤有机质产生络合而下移,于淀积层开始淀积, 而且锰的淀积深度低于铁。一般铁、锰含量在耕作层 较低,淀积层较高,潜育层最低。 铁、锰的淋浴可以导致“白化土”作用的发展, 这方面可参考R.Brinkman有关铁解作用的学说。 白土形成的三个阶段(不要求掌握): ( 1 )铁、锰的淋溶与淀积:铁锰还原,胶膜溶 解,结构破坏,粘粒悬浮; ( 2 )粘粒的淋移淀积:分化出白色粉砂层和粘 重黄泥层,上层滞水; ( 3 )粘粒矿物的蚀变:吸收复合体上的盐基被 氢取代,矿物晶格破坏,出现硅粉。

不同颜色的土壤

不同颜色的土壤

1、认识土壤也许在你的印象中,土壤就是灰灰黑黑的。

其实不然,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有名”的有东北的黑土,中南地区的红、黄壤,四川地区的紫色土,除此之外,土壤还有黄、白、蓝、深蓝、灰蓝、青、灰白、棕色、黄棕、红棕、暗棕等等。

究竟是什么神奇的魔法如此“巧夺天工”把土壤涂抹得这么“五颜六色”呢?颜色各异的土壤在我国,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在我们的国家,土壤的分布是有规律的:(1)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在空间的规律性分布称为土壤分布的地带性。

(2)水平地带性(3)垂直地带性(vertical zonality):按照海拔高度有规律的分布特征。

(4)土壤区域地带性:在土壤纬度区域内,按照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

呈现规律性分布。

显域土:在一定生物气候带、深受气候、植被等地带形成土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如红壤、黄壤、棕壤。

隐域土:地形、母质、地下水等区域性因素超越气候、植被等地带性成土因素而形成的土壤,沼泽土、盐土、碱土、石灰岩土。

泛域土:分布于任何地带,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冲积土)2、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原来是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动植物残体所演变成的土壤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源泉。

土壤腐殖质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

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长粮”的农谚就是这么来的;而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灰漠土。

从灰到黑的颜色,则随着腐殖质含量的升高呈梯度变化,是不是很有趣呢?3、土壤颜色有什么作用?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

根据土壤的颜色,不但可以判断出土壤大致肥瘦的情况,“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合适的作物,还便于“对症下药”,对土壤进行改良。

土壤地理学 第16讲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土壤地理学  第16讲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壤层。因灌淤土多分布于洪积冲积平原,故下伏母土层多为
不同的洪积冲积土层。
第二节 灌淤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ຫໍສະໝຸດ 第二节 灌淤土五、亚类划分
普通灌淤土
潮灌淤土
灌淤土
表锈灌淤土
盐化灌淤土土
第三节 菜园土
菜园土是人工长期种植蔬菜而形成的高度熟化的人
工土壤。
频繁的土壤耕作,大量的施用动物性氮、磷肥料以
及频繁的灌溉,成为人工土壤中熟化度最高的土壤。
菜园土在熟化发育过程中剖面层次分化为人工腐殖 质层、熟土层、耕作淀积层及稳定层四个层次。前 两 层 总 厚 度 超 过 50cm , 故 总 称 厚 熟 表 土 层 (Plaggen epipedon)。
思考与作业
人为土定义。
人为土纲包括哪些土类?
水稻土的 剖面结构与特征。
第二节 灌淤土
四、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淤土剖面形态比较均匀,上下无明显变化。剖面可分为灌淤 耕层Pip-灌淤心土层Pi(B)-下伏母土层Db(C)三个层段。
前两个层段合称为灌淤土层。Pip:(15~20cm),多属壤
质上,灰棕或暗灰棕色,疏松,块状或屑粒状结构。 Pi ( B ,厚 50cm 左右),淡灰棕或灰棕色;有机质含量高者。质 地多属壤质土。较紧实,块状结构,有的呈鳞片状结构,结 构面上有胶膜。Db(C):即被灌淤土层所覆盖的原来的土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电子教案
主讲教师:寇太记
E-mail: tjkou@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土壤地理学》(第一版,张凤 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而制作 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 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 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 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土壤分类沿革

土壤分类沿革

土壤分类沿革土壤分类是依据土壤性状质与量的差异,系统地划分土壤类型及其相应的分类级别,从而拟定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分类不仅是在不同的概括水平上认识和区分土壤的线索,也是进行土壤调查、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交流有关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实践研究成果以及转移地方性土壤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依据。

土壤的分类,对于合理规划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土壤的分类是怎么发生的呢,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下边请跟随小编一起乘上历史的马车,来追溯一下中国土壤分类发展的历程吧。

一、夏朝的土壤分类中国的土壤分类,一直可以追溯到夏朝。

相传,大禹在长期的治水工作中,走遍了全国,并进行土壤调查。

而且在治水的同时,注意发展生产,当治水治到哪里,农业生产就展到哪里。

《禹贡》中把全国土壤分类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将土壤颜色分为:黑、白、赤、黄、青。

将土壤性质和质地分为:壤(缓和状)、坟(轻飏状)、埴(粘滞状)、黎(疏刚状)、涂(卑湿状)。

结合质地和颜色将各州的土壤分为:壤、黄壤、白壤、赤埴坟、白坟、黑坟、坟垆、涂泥、青黎九种。

再根据土壤肥力将其分类三等九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禹贡》中分类是世界上土壤分类的最早记载。

《禹贡》中全面记载了当时全国九州的土壤及其分布情况,是我国最早的土壤地理,大体和我国土壤的分布相符。

二、周朝的土壤分类二千多年千的周朝,也重视土壤分类,在《禹贡》的基础上,《周礼》又根据地形、地势、在九大土类的基础上将九州的土壤按地形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大类。

并按土壤肥力也分为三等,即上地、中地、下地。

三、春秋战国的土壤分类春秋时代,农业生产普遍使用了铁器和耕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管子·地圆篇》根据颜色、结构、孔隙、有机质、盐碱性,并结合地形、水文、天然植被等将九州地区土壤分为18类90种,“九州之土为九十物”,《地员篇》在《禹贡》、《周礼》土壤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叙述了九州各种土壤类型。

(土壤学教学课件)第十六章-我国主要的土壤-4

(土壤学教学课件)第十六章-我国主要的土壤-4
• 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大于分解过程 • 有机质的分解过程中,中间产物的累积
较多。特别是甲烷(CH4)(methane) 水稻田甲烷的释放量占全球的20% ~ 35 mg / m2. h, ~ 1500 kg / ha . yr.
五、元素的活化和迁移
• 比较红壤和水稻土渗漏水中的元素迁 移次序
红壤:Ca>Na>Mg >K >Si >P 、 Mn、Fe、Al
一、水稻土的剖面形态 (一)基本土层: 1. 耕作层(A):表层,厚度20厘米左右,
颜色多变,团聚体以微团聚体为主 2. 犁底层(P):位于耕作层之下。厚度10
厘米左右。较紧实、粘重,棱块状结构。 3. 潴育层(W):位于犁底层之下。具有不
同形态的高价态铁锰的淀积物(铁锰胶膜、 锈纹锈斑、结核)
4. 潜育层(G):长期处于嫌气条 件下形成的蓝、灰色土层。
第六节 非地带性土壤(续) 水稻土和紫色土
水稻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
一、水稻土的概念: 在长期淹水种稻条 件下,具有特有剖 面特征的土壤。
二、水稻土的分布: 与水稻栽培面积一 致。
水稻土的形成过程
一、水耕熟化作用:水稻土在一系 列农业措施下,肥力不断提高的过 程。 pH 值向中性靠拢 有机质含量提高 养分活化 富铝化程度降低…
5. 母质层(C)
(二)水稻土的剖面构型
A
A
A
P
P
C
W
C
C
A
A
P
P
W G
G
A
Ag
G
G
三、水稻土的物理性质
1. 结构特性:微团聚体(水稳性) 2. 通透性:日渗漏量(1~2cm) 3. 软硬度(R):
R 土壤的假容积(A) 土壤的真容积(T)

不同颜色的土壤

不同颜色的土壤

1、认识土壤也许在你的印象中,土壤就是灰灰黑黑的。

其实不然,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有名”的有东北的黑土,中南地区的红、黄壤,四川地区的紫色土,除此之外,土壤还有黄、白、蓝、深蓝、灰蓝、青、灰白、棕色、黄棕、红棕、暗棕等等。

究竟是什么神奇的魔法如此“巧夺天工”把土壤涂抹得这么“五颜六色”呢?颜色各异的土壤在我国,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在我们的国家,土壤的分布是有规律的:(1)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在空间的规律性分布称为土壤分布的地带性。

(2)水平地带性(3)垂直地带性(vertical zonality):按照海拔高度有规律的分布特征。

(4)土壤区域地带性:在土壤纬度区域内,按照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

呈现规律性分布。

显域土:在一定生物气候带、深受气候、植被等地带形成土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如红壤、黄壤、棕壤。

隐域土:地形、母质、地下水等区域性因素超越气候、植被等地带性成土因素而形成的土壤,沼泽土、盐土、碱土、石灰岩土。

泛域土:分布于任何地带,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冲积土)2、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原来是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动植物残体所演变成的土壤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源泉。

土壤腐殖质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

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长粮”的农谚就是这么来的;而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灰漠土。

从灰到黑的颜色,则随着腐殖质含量的升高呈梯度变化,是不是很有趣呢?3、土壤颜色有什么作用?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

根据土壤的颜色,不但可以判断出土壤大致肥瘦的情况,“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合适的作物,还便于“对症下药”,对土壤进行改良。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土壤(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土壤(解析版)

植被与土壤土壤1.红壤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当地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红壤。

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当地人们因地制宜,通过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对红壤进行了改良,并种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既保持了水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

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

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公里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线,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2.黑土黑土,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粮仓的命根子。

寒地黑土是指发育在北纬40°~50°之间的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具有深厚腐殖层的高寒黑色土壤。

寒地黑土之所以呈现出“纯黑色”,是因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寒地黑土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组成,按照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等类型。

世界上仅有三大寒地黑土分布区,分别是欧洲的乌克兰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和亚洲中国的东北平原。

中国寒地黑土区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广义的黑土区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黑土区面积位列世界第三位,是我国的“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

寒地黑土的形成与气候及地质条件密不可分,它的成土条件是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严寒干燥,且地面排水不畅形成上层滞水,因此黑土仅能形成于四季分明的寒温带地区。

高中地理土壤ppt

高中地理土壤ppt

高中地理土壤1.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可供植物生长的固体表层,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组成。

1.1 无机物质无机物质主要是由岩石矿物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分解而成的。

它们包括砂、粘土和淤泥等。

1.2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主要由植物和动物的尸体、排泄物以及残留物和腐殖质等组成。

1.3 水和空气水和空气是土壤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在土壤中的含量决定土壤的湿度,而空气则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呼吸性。

2. 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地形、气候、植被和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2.1 地形地形的不同会对土壤的形成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山地区,由于水流的冲刷和物质的堆积,形成了山地土壤。

2.2 气候气候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在热带雨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酸性。

2.3 植被植物的分布和类型也会影响土壤的形成。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有不同的适应性。

2.4 地质地质过程对土壤的形成和演化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沉积作用会形成沉积土壤。

3. 土壤的分类土壤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土壤分类方式:3.1 按照颜色土壤可以根据颜色分为红色土壤、黄色土壤、黑色土壤等。

3.2 按照质地土壤可以根据质地分为砂土、粘土、壤土等。

3.3 按照成分土壤可以根据化学成分分为酸性土壤、中性土壤、碱性土壤等。

3.4 按照用途土壤可以根据用途分为农田土壤、园林土壤、工业用地土壤等。

4. 土壤的功能土壤不仅支持着植物的生长,还具有很多其他的重要功能。

4.1 水分调节土壤具有优良的储水和排水能力,可以调节地表水分的供需平衡。

4.2 养分供应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营养源,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4.3 保持生物多样性土壤是生物的栖息地之一,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4 空气调节土壤中的空气能影响植物的呼吸和通气,对维持植物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5. 土壤保护与治理土壤的保护与治理是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关系到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植被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植被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5.2 土壤
土壤的概念 •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土壤的观察
稻田土壤,2022年11月26日拍摄于古县
土壤的观察
坡地土壤,2020年12月9日拍摄于曹山
土壤的观察
古县稻田土壤
曹山坡地土壤
活 动 一:
•看一看,想一想,土壤有什么特征? •猜测一下,土壤为什么呈现出这个特征?
岩石
母质 低等植物 土壤
土壤
土壤的形成
活 动 二: •说明各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成土母质
人为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因素
时间因素
SOIL
气候因素
地貌因素
成土 母质
•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 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稻田土壤
坡地土壤
•是黏土好,还是砂土好?
土壤的观察--剖面构造 耕作土壤
耕作层
60cm
犁底层 自然土层
土壤的观察--剖面构造 森林土壤
90cm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土壤的观察--剖面构造
原始 阶段
幼年 阶段
壮年 阶段
老年 阶段
裸露 风化作用 成土 微生物 原始 高等植物 成熟
云南东川红土地
东 北 分布于东北平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 黑 土 壤之一,非常适合植物生长。
•土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 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差异。
东北平原黑土地

高中地理《土壤》PPT课件 人教版

高中地理《土壤》PPT课件 人教版

二、综合题
下面是土壤形成过程简介
风化
A
B
C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耕作土壤
E
D
根据以上简式,写出字母代表的内容,以表示 出生物(包括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 用:
生物类别(包括人类活动):
土土 壤壤生_B_高__等_植__物_着__生____C_人_类__耕_作__、_培_育__
课堂小结
土壤的概念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作用
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 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与农业的关系
土壤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形成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 系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土壤即陆地表面疏松的表层 B、岩石经外力风化而产生土壤 C、土壤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属于无机物质 D、土壤必须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 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4. 处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 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的是( C )
A.岩石 B.地表水 C.土壤 D.生物
5. 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 C ) A.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B.成土母质中开始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能力
并能释放少量的矿物养分 C.一些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 D.人类开始在土地上耕种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自然地理学14个土壤类型总结

自然地理学14个土壤类型总结

土壤圈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提要)一、有机土定义: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有机水成土)特点:地形低洼、地表潴水。

分布: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

我国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及祁连山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注:泥炭积累过程、潜育化过程二、人为土定义:是人为耕作灌溉、施肥培育活动下创造的具有新性质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水稻土、灌淤土、菜园土)特点:具有不同种类可资鉴定的人为表层,厚度>50cm,土壤肥力比起源土壤高,多土壤入侵体。

分布:世界各大河流沿岸平原及三角洲地带,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水耕土,以北多旱耕人为土。

三、灰土定义:是具有铁铝螯合淋溶作用、土表至60cm范围内有灰化层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灰化土、漂灰土)特点:气候寒冷湿润,植被为寒温性湿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灰化作用)分布: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北欧和加拿大等地,我国仅见于大兴安岭北端及长白山北坡。

四、火山灰土定义:指发育在火山喷发物和火山碎屑物上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火山灰土)特点:发育程度低,属初育土范畴,属于原始发育阶段。

火山灰母质具有很高的表面积,导致了火山灰土形成过程十分迅速。

分布:主要分布于活火山和休眠火山外围。

我国主要分布面积不大,多见于东北大连池、长白山及云南腾冲等地。

五、铁铝土定义:是表土至150cm范围内具有高度富铁铝化作用的铁铝层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特点:土体厚,多在2~3m以上,通体红色,发生层分化明显。

分布: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

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六、变性土定义:是一种富含蒙皂石等膨胀性黏土矿物,具有高胀缩性的黏质开裂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砂姜黑土,玄武岩、页岩以及泥岩上发育的赤红壤)特点:地形为河湖平原、河流阶地和坡麓洼地;自吞作用分布: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区,如印度的德干高原、非洲的苏丹等地。

09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人为土纲)

09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人为土纲)

第一节 水稻土 (Paddy Soil)
一、分布与形成条件
我国水稻栽培有5千多年的历史。
全世界有1/2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西方国
家对大米的消耗量也大。 水稻土的分布遍及全国,南起热带的海南 崖县(北纬18ο20′),北抵寒温带的黑龙江省 漠河(北纬53ο20′)。
90%以上的水稻土集中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 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平原、丘陵和山区。尤以长江中、 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省西部平原
从各个地带性的土壤、水成与半水成土壤、盐 碱化土壤上种植水稻均可发育为水稻土。 但不是只要种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一般 以其水耕淀积层(Bshg)为其诊断层。
(s二三氧化物;g氧化还原层 )
三、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与基本性状
(一)水稻土的形成 主要是水耕熟化中的水层管理的灌水淹育和排 水疏干,使土体发生还原与氧化的交替进行。 1、氧化还原与Eh: 灌水前,Eh一般为450~650mV; 灌水后可迅速降至 200mV 以下,尤其土壤中有 机质旺盛分解期, Eh 可降至 100~200mV ,水稻成熟 后落干,Eh又可达400mV以上。
5、粘土矿物的分解与合成:
水稻土的粘土矿物一般同于母土,但含钾
矿物较高的母土(如石灰性紫色土)发育的水 稻土,则水云母含量降低,而蛭石增加。
(二)水稻土的剖面形态 水稻土的剖面构型:W-Ap2-Be-Bsh(g)一Br 水耕熟化层( W ):由原土壤表层经淹水耕 作而成,灌水时泥烂,落干后可分为两层,第一 层厚约5~7cm, ,表面(<1Cm )由分散土粒组成, 表面以下以小团聚体为主,多根系及根锈;第二 层:土色暗而不均一,夹大土团及大孔隙,空隙 壁上附有铁、锰斑块或红色胶膜。
水稻土淹水后各层次Eh状况

人为土_水稻土_灌淤土_灌漠土

人为土_水稻土_灌淤土_灌漠土

旱耕熟化过程:在长期种植旱作物的过程中促 使土壤熟化的过程。根据旱耕熟化中人采取的 措施及其对土壤的影响,可将旱耕熟化过程细 分为4个过程: 1)灌淤熟化过程 2)土垫熟化过程 3)泥垫熟化过程 4)肥熟化过程(补充)
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典型剖面构型为:耕作熟化层--犁底层--耕作淀积层--母质 层或潜育层(补充) 1、耕作熟化层 2、犁底层 3、耕作淀积层
人为土分为水耕人为土和旱耕人为土,其中水耕 人为土在我国分布最广,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 洲是世界上水耕人为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成土条件
水耕人为土:1、独特的水热情况,即长 期淹水和土壤温度趋于平稳。 2、深刻的人为影响,即修 筑梯田、围垦海涂和沼泽。前者扰动了 原有的土层,后者则包括人工排水和推 垫。 3、灌溉水所带来的淤泥 4、变动的氧化还原作用
(二)成土过程
熟化过程:在人为干预下,土壤兼收自然因素和 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土壤发育过程。根 据农业利用特点和对土壤的形象特点,土壤熟化 可分为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 水耕熟化过程:在种植水稻或水旱轮作交替条件 下的土壤熟化过程。一般水耕熟化过程机械淋溶、 溶解淋溶、还原淋溶、络合淋溶。(补充)
土壤地理学
第六节 人为土纲
定义
由人类活动深刻影响或者由 人工创造出来的,具有明显 区别于自然起源土壤特性的 一类土壤。(补充)
(一)地理分布
主要布 于中国、印度、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 区、两河流域平原区、印度河三角洲 地区、恒河三角洲地区、日本岛群沿 海平原区、东南亚红河、湄公河、伊 洛瓦底江等三角洲地区。
利用与改良
1、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 2、改良土壤,合理轮作与有机无机肥的配合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土,前者掺入沙土,后者掺入粘质土,如黄土性土壤或黑
土等。 3.盐碱、毒害与酸性改良:盐碱和工业废水的影响,主要 是在排水的基础上,加大灌溉量以对盐碱、毒害进行冲洗。 土壤酸度过大的水稻土应当适量施用石灰。
第二节 灌淤土
一、地理分布与形成
灌淤土(irrigation-silting soil):引用高泥沙含量的河水灌
目录与授课安排
序号 第 1章 第 2章 第 3章 第 4章 第 5章 第 6章 第 7章 第 8章 第 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内 容 绪论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棕壤与褐土 黄棕壤与黄褐土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盐碱土 初育土壤 山地土壤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土地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 世界土壤地理简介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一渗育层(Be)~ 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
壤。
高有机质和氮素,缺 P 、 K ,缺有效 Si ,缺硫,多铁、锰,
pH 值除受原母土影响外,淹水后,其pH 值均向中性变化,
即pH值在4.6~8.0范围内,变化到6.5~7.5。
溉,并经耕作施肥混合,上层厚度可达50cm以上的人为土 壤。 灌淤土是中国半干旱地区平原中的主要土壤,一年一熟, 以春播作物为主,主要分布于银川、内蒙古后套及辽西平 原。
第二节 灌淤土
景观
第二节 灌淤土
二、土类区分
1.灌淤土与冲积土(新积土)的区别:灌淤土每
年灌水落淤的量不大,仅几mm至几cm,其淤积层
壤层。因灌淤土多分布于洪积冲积平原,故下伏母土层多为
不同的洪积冲积土层。
第二节 灌淤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二节 灌淤土
五、亚类划分
普通灌淤土
潮灌淤土
灌淤土
表锈灌淤土
盐化灌淤土土
第三节 菜园土
菜园土是人工长期种植蔬菜而形成的高度熟化的人
工土壤。
频繁的土壤耕作,大量的施用动物性氮、磷肥料以
及频繁的灌溉,成为人工土壤中熟化度最高的土壤。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电子教案
主讲教师:寇太记
E-mail: tjkou@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土壤地理学》(第一版,张凤 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而制作 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 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 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 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如日渗漏量在北方水稻土宜为10mm/日左右。
第一节 水稻土
六、低产水稻土的改良
水稻土的低产特性主要有冷、粘、沙、盐碱、毒和酸等。加
以改良,增产潜力大。 1.冷:低洼地区地下水位高的水稻土如潜育水稻土,冷浸 田。改良方法是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2.粘和沙:质地过粘和过沙对水分渗漏不利。改良方法是
第一节 水稻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一节 水稻土
四、亚类划分
淹育水稻土
潴育水稻土
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来自脱潜水稻土 渗育水稻土 漂洗水稻土 盐渍水稻土 咸酸水稻土
第一节 水稻土
五、水稻土的高产要求的土壤条件
1.良好的土体构型:一般要求其耕作层超过20cm以上,因 为水稻的根系80%集中于耕作层; 其次是有良好发育的犁底
第二节 灌淤土
四、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淤土剖面形态比较均匀,上下无明显变化。剖面可分为灌淤 耕层Pip-灌淤心土层Pi(B)-下伏母土层Db(C)三个层段。
前两个层段合称为灌淤土层。Pip:(15~20cm),多属壤
质上,灰棕或暗灰棕色,疏松,块状或屑粒状结构。 Pi ( B ,厚 50cm 左右),淡灰棕或灰棕色;有机质含量高者。质 地多属壤质土。较紧实,块状结构,有的呈鳞片状结构,结 构面上有胶膜。Db(C):即被灌淤土层所覆盖的原来的土
③ 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第2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第14章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主要内容: 水稻土;灌淤土;菜园土。
重点与难点:水稻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及过程、
剖面形态特征;灌淤土与菜园土的形成过程及剖
面特征。
第14章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人为土是人为耕种活动的产物,是在长期水耕熟 化和旱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土壤系列。 我国现行土壤分类中的人为土纲,包括水稻土、 灌淤土和灌漠土3个土类。 本章重点讲授水稻土。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 时:理论 40,2.5个学分;
选用教材:张凤荣 主编
(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土壤地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07第3次印刷)


法:用CAI课件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容:了解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
握中国各个自然地理地带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
布规律。
次与人工施入的肥料被耕作搅拌,均匀混合,没有
明显的冲积层次,且具有较高的肥力以及人为侵入
体。而冲积土具有明显的冲积层次,由于沉积条件
的变化,冲积层次之间,有较大的变异。
第二节 灌淤土
三、形成特点
1. 灌淤土是在灌水落淤与人为耕作施肥交迭作用下形
成的。 2. 人为耕作在灌淤土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耕作消 除了淤积层次,并把灌水淤积物、土粪、残留的化 肥、作物残荐和根系、人工施入的秸秆和绿肥等, 均匀地搅拌混合。
化还原层)
第一节 水稻土
水分管理致还原氧化交替进行。
1.氧化还原与 Eh :灌水前, Eh 一般为 450 ~ 650mV ,
灌水后可迅速降至200m V以下。
2.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水稻土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故有机质增加。但富里酸比重加大。 3.盐基淋溶与复盐基作用:种稻后土壤交换性盐基将 重新分配,一般饱和性土壤盐基将淋溶,而非饱和 土壤则发生复盐基作用,特别是酸性土壤施用石灰 以后。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
期末考试
30%
70%
作业要求: 独立思考 回答准确 格式完整 书写整齐
考试安排:课程结束后和下周适当时间
推荐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① 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第3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② 朱鹤键, 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第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菜园土在熟化发育过程中剖面层次分化为人工腐殖 质层、熟土层、耕作淀积层及稳定层四个层次。前 两 层 总 厚 度 超 过 50cm , 故 总 称 厚 熟 表 土 层 (Plaggen epipedon)。
思考与作业
人为土定义。
人为土纲包括哪些土类?
水稻土的 剖面结构与特征。
岭 - 淮河一线以南和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平原、丘
陵和山区。
第一节 水稻土
二、形成特点
1. 水稻土的形成过程有个两方面:一是还原淋溶(包
括溶解、络合淋溶)和氧化淀积,简称淋溶作用;
二是水耕条件下的物质积累,简称水耕熟化 。 因此
,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淋溶作用和水耕熟化 的矛盾统一过程。 2. 不是只要种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一般以其水 耕淀积层( Bshg )为其诊断层。 (sh 二三氧化物 g 氧
层,厚约 5 ~ 7cm ,以利托水托肥。心土层应该是垂直节理
明显,利于水分下渗和处于氧化状态。地下水位以在 80 ~ 100cm以下为宜,以保证土体的水分浸润和通气状况。 2.适量的有机质和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一般土壤有机质 以20~50 g kg-1为宜,过高或过低均不利水稻生育。
适当的渗漏量和适宜的地下水位:俗语说:“漏水不漏稻”
第一节 水稻土
景观
第一节 水稻土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
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是在植稻
或以植稻为主的耕作制下,经长期水耕熟化而成的
特殊耕种土壤。 主要分布目前水稻土的分布遍及全国,南起热带的 海南崖县(北纬18ο20’),北抵寒温带的黑龙江省 漠河(北纬53ο20’);90%以上的水稻土集中于秦
第一节 水稻土
水分管理致还原氧化交替进行。
4.铁、锰的淋溶与淀积:还原条件下,低价的铁、锰
开始大量增加,。一般铁、锰在耕作层较低,淀积
层较高,潜育层最低。
5.粘土矿物的分解与合成:水稻土的粘土矿物一般同 于母土,但含钾矿物较高的母土(如石灰性紫色土)发 育的水稻土,则水云母含量降低,而蛭石增加。
第一节 水稻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