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剖面构型

合集下载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

1.赤红壤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东南部、云南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母质主要为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等风化物。

形成特点: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叫砖红壤弱,但比红壤强;土壤的淋溶强度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表现明显的过渡性质.在森林植被下,赤红壤的剖面形态是A—B-C;地表为一层布厚的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呈灰棕色至灰色,厚度多为10-20厘米,具有良好的核状结构;其下沉积层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及棕色,核块状结构。

结构面上有时也剖光泽的胶膜,厚度30-120厘米不等;母质一般呈红色或红黄色.土体中常见铁锰结核和红黄等杂色的网状斑纹。

2.红壤红壤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常落阔叶林下形成的中度脱硅富铝化的红色土壤,其分布范围广泛,东部以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的背部和安徽、浙江等省的南部;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即云南省北部和贵州省南部,以及四川的西部南部,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主要形成过程的脱硅富铝化合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

红壤剖面构型为A-B—C(Cp1),A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或更薄,为核状结构;B层厚度一般为0.5-1米,个别达2米以上,呈均匀的红色、棕色或拮红色,粘重紧实,块状结构,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一般在1米以下即过渡带C层。

在深厚的母质层出现黄、红、白色相间的网状层Cp1。

红壤风华程度深,一般较粘重。

红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3.黄壤黄壤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热带的丘陵山地和高原,以川、黔两省最多,滇、湘、鄂桂浙赣闽以及台湾等省区也有分布,是南方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

黄壤主要成土过程为: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和黄化过程。

黄壤的剖面构型为Ao-A—B-C型。

在森林植被下,地表由厚薄不一地凋落物层(Ao),呈半分解状态.腐殖质层(A)呈灰棕色至淡黑色,粒状或块状结构,厚度多为10-20厘米或更厚,沉积层(B)呈鲜艳的黄色或蜡黄色,质地稍粘重,块状结构,厚度为15—60厘米不等.母质层(C)多保留母岩的色泽。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1、粒状结构和团粒结构
⑴ 土粒的结持体外观形态近似圆球形:0.25~10mm,
旱土中多此类。小于0.25mm的为微团粒,水田中多为此 类
a. 在水中分散的,为粒状结构;
b. 在水中能稳定存在的,为团粒结构。
⑵ 特征:
a.多形成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表层,以根系附近分布 较多。
b.结构内部,毛管孔隙丰富,蓄水保肥能力强,结构体
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班级:资堪1102

学号:110440227

姓名:宋凯
A
1
一、土壤剖面形态
1、土壤剖面 2、自然土壤剖面 3、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4、水田耕作土壤剖面
A
2
• 1、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 面叫土壤剖面。
• 2、发生层:土壤剖面一般是由平行于地表、 外部形态各异的层次组成,这些层次叫土 壤发生层或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 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 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 发生层 )
⑴土粒结持体沿纵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柱状。
⑵柱面交角明显的,有清晰的棱角、棱面的, 称为棱柱状结构。
⑶柱面交角不明显的,没有清晰的棱角、棱面 的,称为柱状结构。
⑷多出现在心土层和底土层中,旱土为不良结 构,水田为良好结构。
A
32
5、片状结构 土粒结持体沿水平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
片状,多出现在粉质土的犁底层和表层: a、 较厚的,称为板状结构; b、 较薄的,称为片状结构; c、 较小的,称为鳞片状结构。
A
37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3、大气干旱时,表土水 3、表土失水,体积也要
份蒸发,体积收缩,可切 搜索,但小孔隙过多,不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 (4)母质层:未受成土作用影响的土层。
• 自然土壤剖面:
• 4、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剖面一般 也分为四层: 即耕作层(表 土层)、犁底 层(亚表土 层)、心土层 及底土层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 (1)耕作层 :
概念:又称表土层、熟土层、活土层。 指经常被耕翻的土壤表层,厚15~20 cm。
片状,多出现在粉质土的犁底层和表层: a、 较厚的,称为板状结构; b、 较薄的,称为片状结构; c、 较小的,称为鳞片状结构。
5、单粒结构 土粒彼此不胶结,呈孤立存在。
“松沙土”
(生产中,只有团粒结构是有利于通气透 水和保水保肥的结构体,其余结构体都有各 种各样的生产问题。所以,生产中,把土壤 中有丰富的团粒结构称为有结构土;而其余 结构都归为无结构土)。
断与土体下部相连的毛细 易完全切断,下部土壤水
管,阻止下部水份上升补 份可源源上升补充蒸发,
充蒸发,水份损失小,土 水份损失大,土壤抗旱力
壤抗旱力强。
弱。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4、团粒内部,常为水份 4、在土壤较干时,有机 占据,有机质行腐化而积 质行矿化释放,但因缺水, 累;团粒之间,常为空气 植物不能吸收养分;当水 所占据,有机质行矿化而 份含量高,植物能够吸收 释放。既有保肥,也有供 养分时,有机质又行腐化 肥,保肥供肥较为协调。 而积累,释放的养分少。
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班级:资堪1102

学号:110440227

姓名:宋凯
一、土壤剖面形态
1、土壤剖面 2、自然土壤剖面 3、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4、水田耕作土壤剖面

水稻土特性

水稻土特性

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

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河谷之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

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

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及其与相关土类的区分(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

(二)水稻土与相关土类的区分从各个地带性的土壤、水成与半水成土壤、盐碱化土壤上种植水稻均可发育为水稻土。

但不是只要种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一般以其水耕淀积层(Bshg)为其诊断层。

(s二三氧化物g氧化还原层)二、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与基本性状(一)水稻土的形成主要是水耕熟化中的水层管理的灌水淹育和排水疏干,使主体发生还原与氧化的交替进行。

1.氧化还原与Eh:灌水前,Eh一般为450~650mV,灌水后可迅速降至200m V以下,尤其土壤中有机质旺盛分解期,Eh可降至100~ 200mV,水稻成熟后落干,Eh又可达400mV以上。

同一水稻土剖面中,由于水层的微环境不一样,其Eh也不一样。

表面极薄层(几mm至1c m)一泥面层与淹水相接,受灌溉水中溶解氧(每升水中含氧7。

9mg )的影响,呈氧化状态,Eh为300~650mv.其下耕作层和犁底层,由于水饱和,加之微生物活动对氧的消耗,Eh可降至200mV以下,为还原层。

水稻土

水稻土

水稻土
图片介绍:
水稻土是
农民长期种稻、
耕作、施肥、灌
溉影响下形成
的人工水成土
壤。

主要成土过
程是频繁的氧
化还原作用,它
使土壤产生特
殊的剖面形态,
即棱块结构面
被覆灰色胶膜,土内孔隙布满铁锰斑纹。

这张照片是太湖地区农民给稻田施用草圹泥的培育情景,他们已在这里耕种了千百年。

土壤性状描述:
水稻土是通过长期水耕而形成的人为土,由于周期性氧化还原交替和淋溶淀积,可在原来母土的基础上形成若干新的发生层,如淹育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脱潜层、潜育层。

因发生层次的组合不同,水稻土划分8个亚类,本区除没有分布于滨海地区的盐渍水稻土和咸酸水稻土外,其余6个亚类均有分布。

潴育水稻土为发育良好的水稻土,其构型为Aa-Ap-(P)-W-G;淹育水稻土具Aa-Ap-C构型;渗育水稻土具Aa-Ap-P-C构型;潜育水稻土具Aa-(Ap)-G构型;脱潜水稻土具Aa-Ap-Gw-G构型;漂洗水稻土具Aa-Ap-E-C构型或Ae-Ap-W-C构型。

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沿江平原、丘陵山地的沟谷及山坡梯田,其中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高产水稻土分布区之一。

水稻土归属下的土种:
黄斑田青塥黄斑田望江泥骨田潮泥骨田潮砂泥田闽侯灰泥田青底灰泥田仙阳灰泥田南屿乌泥田吉安砂泥田青紫土黄斑青紫土等等。

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层次及特征

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层次及特征

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层次及特征
水稻土的剖面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层次及其特征:
1. 耕作层:在淹水时,这一层水分饱和,呈现半流泥糊状或泥浆状。

当排水落干后,它会变成包含有屑粒、碎块的大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锈斑并杂有植物残体。

2. 犁底层:这一层较紧实,具有暗棕色的垂直结构,发育有锈纹和小铁锰结核。

3. 渗育层:由于水分渗透,这一层的铁质淋洗强烈,颜色较淡。

4. 淀积层:多呈棱块状结构,多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

5. 潜育层:这是处于还原状态的层次,呈蓝灰色结构。

此外,水稻土剖面还可能包括淀积潜育层,它位于地下水变动范围内,呈灰蓝色,有较多的锈斑和锈纹结构不明显。

总的来说,水稻土的剖面结构复杂而有序,各层次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些特性共同决定了水稻土的生产性能和肥力状况。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土体构型也叫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

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的特征,按障碍层出现的部位又分为16种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

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土体构型分为5种类型,即薄层型、粘质垫层型、均质型、夹层型、砂姜黑土型。

良好的土体构型包含深位粘质垫层型、壤均质型、蒙金型和黑土垫层型4种,这种土体构型的特点是土层深厚,无障碍层,为高稳产土壤。

较差的土体构型包含黑土裸露型和中层型2种。

土体构型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养分含量等因素,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了解和改善土体构型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耕作土壤结构

耕作土壤结构

耕作土壤结构通常指的是耕作土壤剖面的层次分布。

耕作土壤剖面分为以下四层:
1. 耕作层:位于土壤表层,是经过耕作熟化的土壤层。

这一层土壤疏松,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是植物根系的主要分布层。

2. 犁底层:位于耕作层之下,是犁田时形成的硬底层。

这一层土壤较为紧实,限制了植物根系的伸展。

3. 心土层:位于犁底层之下,是土壤中较为紧实的部分。

这一层土壤的养分含量较低,对植物生长的限制也较大。

4. 底土层:位于心土层之下,是土壤的最下层。

这一层土壤较为松软,养分含量较高,但水分含量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耕作土壤结构的研究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了解耕作土壤结构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种植计划,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通过改善耕作土壤结构,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因此,研究和掌握耕作土壤结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请注意,具体的耕作土壤结构会因地区、气候、土质、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管理措施。

农业土壤剖面

农业土壤剖面

练习题
1.土壤圈处于( )、( )、( )、( )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 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2.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
3. 土壤矿物质主要来土(
)。
4.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称为(
)。Leabharlann 5.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
)。
6.土壤有机质中暗土土定形的土分土化合物称为(
)。
7.耕作土壤的剖土与土然土壤不同,最明显的差异是耕作土壤的剖土上层分化为耕作层和(
)。
8.土然土壤是在物质的地质土循环和物质的土物土循环相互作土下,不断演进的,土且始终是以( ) 因素起主导作土。
9. 判断:( )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10. 简述土然土壤的主要成土因素。 11.简述土壤在植物生产中的作用。
棱柱状结构。 潴:水积聚。
4.青泥层(潜育层)
土体分散成糊状,呈灰色。
灰粘层:在沼泽底部的潜水长期浸渍下形成的 土层,土壤多处于黏滞状态。
潜水:地表以下第一 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 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小结
土壤剖面
自然土壤剖面: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旱地农业土壤剖面:耕作层(表土层)、犁底层(亚表土层)、心 土层及底土层。 水田土壤剖面:耕作层(淹育层)、犁底层、斑纹层(潴育层)、 青泥层(潜育层)。
未经耕作熟化,受降水、 灌溉和水流影响很大。
农业水田土壤剖面结构
农业水田土壤剖面一般可 分为四个层次:
耕作层(淹育层)、犁底 层、斑纹层(潴育层) 、 青泥层(潜育层)
1.耕作层(淹育层)
厚20cm 水耕与旱耕交替下,有机 质积累多。
2.犁底层
片状结构,起托水托肥的 作用。

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本和 整 治效果 . 适 宜参 考 1 : 2的粉煤 和 沙处理 的 土体剖 面构型 。 关键 词 水稻 : 剖 面构型 ; 生长; 产 量 中固分类 号 ¥ 2 8 2 ; ¥ 5 1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l o 0 7 — 5 7 3 9 ( 2 0 1 7 ) 1 6 — 0 0 l 1 — 0 3
d e n s i t y 1 . 8 g / c m3 > n Y sh a a n d s a n d wi t h S C le a Wa s 1 : 3 > l f y sh a nd a s a n d w i t h s c le a w s a 1 : 2 > l o e s s w i t h b u l k d e n s i t y 1 . 2 g , / c m3 > s a n d w i t h b lk u d e n s i t y 1 . 8
(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i a l L a n dE n g i n e e i r n gC o n s t r u c i t o nG r o u pC o . , L t d . , I n s t i t u t e o f L a n dE n g i n e e i r n g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i lL a a n d
Ef fe c t s o f Di fe r e n t S o i l Pr o i f l e Co n ig f u r a t i o n o n Gr o wt h a n d Yi e l d o f Ri c e
WA NG Qi - I o n g cA I Mi a o ND G S o n g - r u i

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作者:王启龙蔡苗宁松瑞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6期摘要为探明韩城下峪口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对旱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6年在陕西省富平县中试基地开展了5种土体剖面构型对于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

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耕层水分含量在不同时期有差异,各处理间表现为容重1.8 g/cm3的黄土>1∶3的粉煤灰和沙>1∶2的粉煤灰和沙>容重1.2 g/cm3的黄土>容重1.8 g/cm3的沙土。

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影响水稻的株高、分蘖以及产量。

水稻株高、分蘖、产量在处理间表现为1∶2的粉煤灰和沙>容重1.8 g/cm3的黄土>1∶2的粉煤灰和沙>容重1.2 g/cm3的黄土>容重1.8 g/cm3的沙土。

水稻收获后测定的土壤养分指标的大小趋势也是如此。

本试验表明,韩城下峪口土地整治项目区需要进行土体有机重构,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和整治效果,适宜参考1∶2的粉煤和沙处理的土体剖面构型。

关键词水稻;剖面构型;生长;产量中图分类号 S282;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11-03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soil profile configuration on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relat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Fuping Pilot-bas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the soil water conten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showed differences,with the values as volumetric loess with bulk density 1.8 g/cm3>fly ash and sand with scale was 1∶3>fly ash and sand with scale was 1∶2>loess with bulk density 1.2 g/cm3>sand with bulk density 1.8 g/cm3.Different soil profiles configuration affected the plant height,tillering and yield. The variation order between plant height,tillering and yield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fly ash and sand with scale was 1∶2>loess with bulk density 1.8 g/cm3>fly ash and sand with scale was 1∶3>loess with bulk density 1.2 g/cm3>sand with bulk density 1.8 g/cm3. The trend of soil nutrient after the harvest of rise was similar to the above. Thus,land organic reconstruction to be did in Hancheng Xiayukou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 area.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ject cost and effectiveness,the soil profile configuration suggested fly ash and sand with scale was 1∶2.Key words rice;profile configuration;growth;yield韩城市下峪口土地整治项目区位于韩城市东部黄河右岸滩地内,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0°30′34″~110°33′36″,北纬35°31′02″~35°34′01″,距离县城10 km,地处黄河川道,地面较为平坦,地域广阔,地表水资源丰富,降雨量较高,加之光热资源充足,自然条件满足种植水稻的发展需求。

植物地理学第四章 土壤类型-初育土+水稻土

植物地理学第四章 土壤类型-初育土+水稻土

初育土一、名词解释: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

岩成土——岩成土壤是指受母质特性影响明显、成土时间短及土壤发育微弱、土壤层次分异较差的土壤,是初育土的一种。

紫色土——是一种主要由白垩系、侏罗系(也包括部分三叠系、第三系部分岩层)的紫色岩石风化演变而成的土壤类型。

二、思考题1、岩成土都有哪些基本特性?岩成土的共性有三点:1、由于母质对土壤性质具有很大的延续作用,使土壤保持了相对的幼年阶段,明显带有母质特征。

2、土壤的层次分化差,多为A-C或A-(B)-C层次组合,层次薄、质地粗。

3、由于土体发育差,土壤的保水、稳定性差。

2、石灰土为什么能长期停留在幼年成土阶段?由于石灰土多出现于岩溶地貌发育的喀斯特地区。

由于源源不断的石灰岩新风化物以及含碳酸盐的地表水进入土体:CaCO3+CO2+H2O=Ca(HCO3)2就推延了土壤中盐基成分的淋失和延缓了脱硅富铝化作用的进行,形成年幼的石灰土。

本来热带、亚热带地带性土壤已完成脱钙阶段,进入脱硅富铝化阶段,但由于特殊的成土作用形成了石灰土特殊的土壤性状。

3、紫色岩风化成土的特点如何决定了紫色土的基本性质?1)紫色砂页岩,易吸热、岩性疏松,矿物组成复杂,膨胀系数有差异——易破碎、物理风化强。

2)岩石中多富含CaCO3,风化过程中盐分虽有淋失但由于风化层不断被侵蚀、更新,所以土壤中仍有较多的游离CaCO3,延续了成土作用,使土壤停留在初期的成土阶段,形成幼年土。

3)由于紫色岩石物表面有一层紫色铁质胶膜,矿物不易受水作用产生深刻分解,所以风化物——土壤基本上保持岩石颜色。

4)由于上述特点,矿物化学风化十分薄弱,风化物中除石英外,还有大量的长石,云母等易风化的原生矿物,次生矿物也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硅铝率一般>3.0,土壤的矿物组成与岩石十分相似。

4、用紫色土的发育阶段观点说明非地带性土壤和地带性土壤间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可把紫色土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水稻土景观水稻土土壤剖面学习内容一

水稻土景观水稻土土壤剖面学习内容一

课后练习
• • • • 三、问答题 1. 简述水稻土的培肥管理? 参考答案: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这是保证水稻土的水层管理和培 肥的先决条件。 • 2.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增施有机肥,包括种 植绿肥在内,是培肥水稻土的基础措施。合理使用化肥, 除养分种类(如北方盐化水稻土的缺锌)全面考虑以外, 在氮肥的施用方法上应当以铵类化肥进行深施为宜。 • 3.水旱轮作与合地灌排:这是改善水稻土的温度、以及 养分有效释放的首要土壤管理措施。
• 一、水稻土的分布 • 分布:水稻土的分布遍及全国,南起热带 的海南崖县(北纬18°20′),北抵寒温带 的黑龙江省漠河(北纬53°20′) ;90%以 上的水稻土集中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青 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平原、丘陵和山区。尤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 角洲和台湾省西部平原最为集中。
学习内容
反硝化 作用也 称脱氮 作用。 反硝化 细菌在 缺氧条 件下, 还原硝 酸盐, 释放出 分子态 氮(N2) 或一氧 化二氮 (N2O) 的过程。
学习内容
• 四、水稻土的培肥管理 •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这是保证水稻土的水层管 理和培肥的先决条件。 • 2.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 • 增施有机肥,包括种植绿 肥在内,是培肥水稻土 的基础措施。 • 合理使用化肥,除养分种类(如北方盐化水稻土 的缺锌)全面考虑以外,在氮肥的施用方法上应 当以铵类化肥进行深施为宜。 • 3.水旱轮作与合地灌排:这是改善水稻土的温 度、以及养分有效释放的首要土壤管理措施。
学习内容
• 三:水稻土的成土过程与理化性质 • 水稻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是水耕熟化中的水层管理 的灌水淹育和排水疏干,使主体发生还原与氧化 的交替进行。 • 水稻土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因有机质量高,所以 水稻土的氮素营养主要来自土壤。水稻土中的氮 素循环有反硝化过程 ,在氮肥施用上要特别加以 注意 。水稻土往往缺磷和钾。水稻土中的硅虽多, 但溶解度小 。水稻田的pH值除受原母土影响外, 而与水层管理关系较大,一 般酸性水稻土或碱性 水稻土在淹水后,其pH值均向中性变化。

水稻土

水稻土

水稻土水稻土是本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共有3623万亩,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23%左右,占耕地总面积的39%左右,全省都有分布,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南的江淮丘陵岗地,沿江平原及皖南山地的丘陵区,占90%,海拔高度则从10米左右沿江低山到100米山区。

全省面积138.2 万亩,占水稻土面积的4%左右,主要发育在低山丘陵的坡麓及岗地,分布于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六安、巢湖、合肥、蚌埠等地。

淹育水稻土所在地形部位较高,种稻年限不长,地下水位深,水源缺乏,主要依靠雨水或少量塘水灌溉,剖面分化不明显,除淹育层、犁底层发育外,渗育层未发育,母质层出现位置较高,属幼年型水稻土。

1 浅泥质田面积约有1.4万亩,占淹育水稻土面积的1%左右,成土母质主要为页岩、千枚岩等泥质岩类坡积、洪积物,土体浅薄多在50厘米,质地较细,多为粘壤土,土壤呈酸性。

2 浅砂泥田面积为4.8万亩,占淹育水稻土面积的4%,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长麻岩坡积及洪积物,土体浅薄,土壤砂性强,质地多为砂粘壤土,粉砂壤土或砂壤土,通体含少量砾石(15%),土壤呈酸性。

3浅棕红泥田面积为9970万亩,占淹育水稻土面积的1%,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土体较浅薄,其下常出现网纹层,质地较粘重,粘粒含量较高,全剖面呈酸性。

4浅马肝田面积为130.9万亩,占淹育水稻土面积的94%左右,母质为下蜀黄土,耕层浅薄,母质层出现部位高,有的在30厘米以上出现粘盘,土壤质地粘重,粘粒含量高,多为壤粘土或粘土。

二渗育水稻土面积为239.6万亩,占水稻土土类面积的6%,地形部位较淹育水稻土稍低,一般在低丘坡麓及平缓岗地的中下部,水源及供水条件较淹育水稻土好,地下水位较低多在1米以下,但因地形部位仍较高,有的水源还不能充分保证。

渗育水稻土耕作历史相对较久,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比渗育水稻土明显,耕层、犁底层和渗育层较好发育,而潴育层未发育,处于淹育水稻土向潴育水稻土发育的过渡阶段。

水稻土特性

水稻土特性

水稻土特性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

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河谷之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

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

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及其与相关土类的区分(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

(二)水稻土与相关土类的区分从各个地带性的土壤、水成与半水成土壤、盐碱化土壤上种植水稻均可发育为水稻土。

但不是只要种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一般以其水耕淀积层(Bshg)为其诊断层。

(s二三氧化物g氧化还原层)二、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与基本性状(一)水稻土的形成主要是水耕熟化中的水层管理的灌水淹育和排水疏干,使主体发生还原与氧化的交替进行。

1.氧化还原与Eh:灌水前,Eh一般为450~650mV,灌水后可迅速降至200m V以下,尤其土壤中有机质旺盛分解期,Eh可降至100~ 200mV,水稻成熟后落干,Eh又可达400mV以上。

同一水稻土剖面中,由于水层的微环境不一样,其Eh也不一样。

表面极薄层(几mm至1c m)一泥面层与淹水相接,受灌溉水中溶解氧(每升水中含氧7。

9mg )的影响,呈氧化状态,Eh为300~650mv.其下耕作层和犁底层,由于水饱和,加之微生物活动对氧的消耗,Eh可降至200mV以下,为还原层。

第六章,低产水稻土的改良

第六章,低产水稻土的改良

不同地区 长江中下游 区 低产田 中产田 高产田 西南地区 低产田 中产田 高产田 华南地区 低产田 中产田 高产田
(一)低产水稻土的成因
低产水稻土的成因较为复杂,基本分:
第一类:自然因素影响下所形成
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各种自然条 件。如山地丘陵区低洼地由于地下水的汇集常成为冷烂 田;页岩及其它泥质岩生成粘结田;砂岩类及其它沉积 砂生成沉砂田;在降水量小,蒸发量很大地区,土壤盐 分随地下水上升在表层聚积,成为盐化水稻土。
(二)低产水稻土的基本类型
低产水稻土的划分依据: 1.田中明(A.Tonaka)等着重从土壤酸度及其与养分供应和毒害元素的关系, 将亚洲湿地土壤中的低产田分为强酸性土、酸性土极碱性土等类型
2.桑切兹(P.A.Sanchez)等根据肥力容量系统在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提出 的世界土壤图的基础上将属于湿地土壤的低产土壤概括为硫酸盐土、深泥炭土、 浅泥炭土、盐土、碱土、骨质土等类型。 3.中国将低产水稻土类型作了较为系统的的划分,划分的依据和原则是以土壤 中的障碍因素为依据,几种障碍因子同时存在的则以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作为划 分依据,然而在根据主要因素所表现的程度以及次要因素作进一步划分,形成 三级分类系统。(南京土壤研究所提出) 第一级:根据限制土壤肥力的主导因素及改土方向化分 第二级: 相当于水稻土的分类种土属一样,即限制肥力主导因素及改良方 向相同,但表现程度和方式有所差异。
第二类:人为因素
如连年淹水耕作,使土壤还原物质大量增加,结构 破坏;多年过量施用石灰或灌水中碳酸钙含量很高,则 以生成石灰板结田;工厂矿山排出的废水,废渣污染稻 田,造成减产。
低产水稻土的障碍因素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低产水稻土障碍有: 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土壤质地方面砂粒或粘粒过多,土壤结构不 良以致形成大块或土粒过于分散,耕层太深或太浅、土体排水、 通气状态严重不良或漏水漏肥严重,土温太低。 土壤化学性质方面:有酸性强或可溶性盐多、土壤中亚铁、亚锰、 活性铝、硫化物及有机酸等危害,土壤被铅、铬、汞、砷等矿物 或废水污染等。 障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各种障碍因素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 可以互相影响,一种因素可以派生另一种或几种因素。在排水不 良的粘重土壤中,如果地下水位高和受泉水的影响,必然导致土 温低,并因常年淹水或软糊泥层深厚,常有强烈的潜育化作用产 生,又带来亚铁等危害。砂性土壤中常是通气透水性强,漏水漏 肥严重,导致养分缺乏;在强酸性土壤中则因各种阳离子流失, 而养分缺乏,留存的活性铝、铁多而造成危害;强含硫量高又处 在还原状态下的土壤,则以产生硫化氢毒害。在碱性较强的钙质 土壤中则易产生磷、铁、锌等缺乏症。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分析项目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漂洗水稻土土层厚度(cm) 18.1 17.9 19.1 19.9 18.4 物>2mm石砾(%) 2.35 / 0.77 2.27 2.68有效态锰(mg/kg) 38.44 / 24.88 30.30 49.80 有效态铜(mg/kg) 23.58 / 2.39 3.725 2.338123.9有效态铁(mg/kg) 93.42 / 41.15 81.085 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土的剖面构型
水稻土:各种田质的土壤,经人工垦种水稻,通过水耕熟化作用,发育成具有特殊剖面性态的水稻土,水稻土的剖面的基本特征是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潜育层,水稻土又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渗育型、潜育型、沼泽型、盐渍型及矿毒田等七个水稻土亚类。

1、淹育型水稻土:由于所处地势高亢,地下水位低,形成稻田时间短,水耕熟化程度较低,犁底层浅薄,有的尚未形成,底土层仍保持母土性状,剖面构型为A-P-C或A-C型。

2、潴育型水稻土:水耕时间长,土壤熟化程度高亢,不存在干旱、涝渍、咸、酸、毒等土壤障碍因素,耕作层下面有完整的犁底层,犁底层下面有发育良好的潴育层,潴育层下是潜育层或母质层。

剖面构型为A-P-W-G或A-P-W-C型。

3、渗育型水稻土:土壤长期受侧渗水或下渗水强烈漂洗,铁、锰和粘粒等物质淋失,而成白色粘土层和沙层的渗育层,养分淋失,土壤贫瘠化,剖面构型为A-P-E-C、A-PE-E-C或A-P-W-E型。

4、潜育型水稻土: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或因水利设施不完善,雨季排水不畅,使土壤剖面较高层次出现潜育层,潜育层在缺氧条件下,还原作用强烈,土壤中铁、锰氧化物被还原成低价铁、锰,使土壤颜色呈黑灰色、青灰色或蓝灰色。

剖面构型A-P-G或P-WG-G型。

5、沼泽型水稻土: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或泉水涌出,土壤长期受水浸渍,脱沼过程无法进行,土壤浮烂成糊状,土壤长期处于嫌气状态,还原性强,稻根受亚铁、硫化氢等毒害,常致黑根腐烂。

剖面构型A-G或A-PG-G型。

6、盐渍型水稻土:滨海盐渍沼泽土经人工围垦种植水稻发育而成的。

因成土母质为滨海沉积物,盐分含量高,部分因土层中有红树林残体,有大量硫化物积累,经氧化生成硫酸,使土壤变得又酸又咸,形成咸酸田。

剖面构型为A-P-G 型。

7、矿毒型水稻土:地处矿区下方,受矿区采矿、选矿的废水、废渣的直接污染,致下游长期灌溉污染的水形成矿毒田。

剖面构型A-P-W-C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