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36 青藏高原近25年来主要湖泊变迁的特征

合集下载

地理试题简述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点

地理试题简述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点

地理试题简述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点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是世界上一些最高、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们在地质演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一些特定的变化特点。

以下是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变化的主要特点:
1.水位变化: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水位受到季节性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较大。

在气候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下,湖泊的水位会经历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从而影响湖泊周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2.融冰水输入增加: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大部分是由冰川融水供应的,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水输入增加,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但同时也可能会影响湖泊周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

3.湖泊面积变化:部分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面积在过去几十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些湖泊的面积因气候变化、地质构造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而呈现出增加或减少的趋势。

4.湖泊水质变化: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部分湖泊的水质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一些湖泊的水质受到了污染,而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湖泊水温、盐度等参数发生变化。

5.生态系统响应:湖泊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周围的生态系统。

湖泊水位和水质的变化会影响湿地、沼泽、湿地植被以及湖泊周边的动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

了解和监测这些湖泊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以及采取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演变与灾害风险评估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演变与灾害风险评估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演变与灾害风险评估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这片高原以其高寒的气候和广袤的草原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面临着一系列的演变和灾害风险。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演变过程,并进行灾害风险评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形成过程。

这片高原寒冷的气候使得降水凝结成冰川,而晴朗的天气则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融化水流将填满低洼地区,形成冰川湖泊。

冰川湖泊通常由冰川融水和降水供给,同时涵盖了大量的冰川融水。

这些湖泊的水体通常是非常寒冷的,有时甚至可以结冰。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演变。

首先,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冰川湖泊的水位上升。

这种水位上升可能导致湖泊的溢出,造成洪水灾害。

其次,冰川湖泊的冰层变薄,增加了冰坝破裂的风险。

一旦冰坝破裂,湖泊中的大量水体将瞬间释放,形成巨大的山洪。

最后,冰川融化还可能导致湖泊的涵养水量减少,降低了水源的稳定性,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演变过程和可能带来的灾害风险,需要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以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灾害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对于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可以通过对气候变化趋势、冰川融化速度和湖泊水位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来评估洪水灾害的潜在风险。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冰川和湖泊进行监测,以评估冰坝破裂和山洪灾害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水文模型模拟,预测冰川湖泊对周边水资源供应的影响。

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来减少冰川湖泊灾害的风险。

一种常见的防灾措施是建设冰坝。

冰坝可以起到阻挡湖泊水体的作用,减少洪水的危害。

此外,还可以建设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冰川湖泊的水位、冰层厚度和融化速度,及时预警可能的灾害风险。

此外,加强对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科学研究,提高对冰川湖泊演变和灾害风险的了解,也是减少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拥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变化。

本文将从降水、温度和风力三个方面探讨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

一、降水青藏高原地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和冈底斯山的腹地,是亚洲大陆内陆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区域。

由于高原的高海拔和复杂的地形,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东南部和中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呈现出春夏季集中、秋冬季稀少的特点,降水主要以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雪为主。

而西部和北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主要以冬季的降雪为主。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出现了一些变化,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导致山区的冻土融化、冰川萎缩等现象加剧。

二、温度青藏高原的气温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

高原的平均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由于高原地处亚洲大陆内陆,受到季风气候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气温较低,冬季极端低温可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上。

而东南部地区的气温较高,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0摄氏度以上。

另外,由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和绝对高度,高原上的日照时间较长,辐射量较大,气温的日较差也较大。

三、风力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风速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的交汇点,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导致强风频繁出现。

每年春季到秋季,高原上经常出现强烈的西南风和西北风,尤其是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带,风速可达每秒30米以上。

这种强风不仅对高原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也为风能利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总结而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主要表现在降水、温度和风力三个方面。

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而近年来的气候变暖导致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

高原的气温差异较大,山地地区气温较低,平原地区气温较高,而日照时间较长的高原气温的日较差也较大。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湖泊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的湖泊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分析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随后,我们将探讨这些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湖泊的水位、水质、生态结构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现场观测数据、遥感影像以及气候模型输出结果,揭示气候变化对湖泊环境的具体影响机制和过程。

本文还将对青藏高原湖泊环境的响应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将评估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脆弱性,探讨湖泊环境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湖泊的响应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湖泊环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过程。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湖泊环境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特征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独特的高原气候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愈发显著,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风速等多个方面。

在温度方面,青藏高原整体呈现显著的增温趋势。

根据气象观测数据,过去40年中,高原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2摄氏度。

这种增温趋势在冬季尤为明显,导致高原冬季的气温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夏季。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高原的生态系统,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降水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藏高原的降水总量在过去40年中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但降水分布却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

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减少。

这种降水模式的变化对高原的水资源、湖泊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分析

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分析

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分析一、引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和水源地之一,其河流的水文变化对于全球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特征、水文变化趋势以及可能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的主要水源地,其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河流源头多为高山流域,坡陡流急,水量大,垂直水平分布差异明显;2. 水量呈现季节性波动,主要受降雨和融雪的影响;3. 河流水文物理特性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变化,高海拔区域河流水文特征较为显著。

三、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趋势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位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河流的水位呈上升趋势。

同时,由于冰川融化加剧,水位波动变得更加剧烈;2. 水量变化:青藏高原河流的水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减少,蒸发量增多;另一方面是由于最近几十年来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水量下降;3. 水质变化:由于逐渐增加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河流水质逐渐恶化,其中包括悬浮物、溶解性盐和有机物质等指标。

四、可能的原因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可能的原因:1.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升高、降雨分布不均等影响,从而影响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道路建设、水电站开发等,会对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产生重大影响;3. 冰川融化: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速,导致河流水位波动更加剧烈,水量逐渐下降。

五、结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水位变化、水量变化和水质变化等方面,并受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冰川融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理解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董斯扬;薛娴;尤全刚;彭飞【摘要】以MSS、TM和ETM遥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综合利用RS、GIS技术,提取青藏高原1970s、1990s、2000s及2010s 4个时段的湖泊面积信息,分别从区域位置、面积规模、海拔高度3方面分析其近40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同时结合1972-2011年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有417个,这些湖泊大多是面积为10 ~ 100 km2的小型湖泊,空间上集中分布在高原西部地区,海拔上集中在4500 ~ 5000 m范围内;(2)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性特征在整体上表现为湖泊呈加速扩张的趋势,其中2000s-2010s时段是湖泊扩张最显著的时期;在区域位置上,北部地区的湖泊变化最为剧烈;在面积规模上,小型湖泊扩张最为显著;在海拔高度上,低海拔地区湖泊扩张剧烈;(3)近40年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程度明显,气候变化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显著;在气象要素中,降水量的变化是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14(026)004【总页数】10页(P535-544)【关键词】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气候变化;遥感【作者】董斯扬;薛娴;尤全刚;彭飞【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青藏高原分布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以盐湖和咸水湖集中为特色的高原内陆湖群,是我国湖泊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其湖泊总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1].由于湖泊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陆地水圈相互作用的连接点,它的形成与消失、扩张与收缩是其周围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湖面面积的增减也可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2].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自然条件恶劣,湖泊大多数仍保持或接近自然原始状态,其变化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较小,能够真实地反映区域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状况,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因此,掌握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征对于研究区域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重复频率高等优势,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已经成为常规观测无法替代的重要信息源.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利用RS和GIS技术对青藏高原地区部分湖泊的面积变化进行研究[3-16],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下的冰川消融、冻土退化,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因补给条件差异而分别表现出扩张、萎缩、稳定3种状态,整体上以扩张趋势为主.同时,有少数学者认为青藏高原湖泊呈全面萎缩的态势[17].在前期的科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者、研究时段、研究方法及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且研究区范围主要集中在羌塘东南、那曲地区及少数面积较大的单个湖泊(如青海湖),使得我们很难从这些研究结果中获取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总体信息.李均力等[18]曾以流域为单元对青藏高原内陆湖泊的面积变化进行分析,该研究是目前对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分析中研究范围最广的,但也仅覆盖了高原70%的湖泊.本文针对以上不足,以整个青藏高原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GIS技术对该区域内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在1970s-2010s期间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对湖泊变化情况进行分区域、分面积梯度以及分海拔梯度的分析,以期对近40年来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变化的整体特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1972-2011年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初步定性地分析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 研究区概况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部分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横断山脉,南自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迄昆仑山-祁连山北侧,面积约为2.6×106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19].高原面平均海拔4000~5000 m,冰川广布,冻土发育.气候总体特征表现为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由于其范围广阔、地域差异较大,在气候区划上可划为3个温度带、9个干湿区、12个气候区[20].据统计[1],高原区内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1091个,总面积约为44993.3 km2,且大多为咸水湖,主要分布在高原西部.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以及冻土中的水分释放是该区域湖泊补给的主要形式.为便于讨论,本文依据山脉、地形等要素将青藏高原划分为北(N)、东(E)、南(S)、西(W)4个子区域(图1).1)高原北部区:为昆仑山脉山脊线以北、柴达木盆地东缘以西的高原区,该区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柴达木盆地内,盆地边缘分布有气象台站.2)高原东部区:为柴达木盆地以东以及可可西里山脉、唐古拉山脉山脊线以东的高原区,该区湖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三江源地区,气象站广布.3)高原南部区:为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山脊线以南的高原区,该区湖泊较少,气象站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4)高原西部区:为昆仑山脉山脊线以南、可可西里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山脊线以西、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山脊线以北的高原区,该区范围大体上与羌塘高原范围一致,湖泊分布十分密集,气象台站极为稀少.2 数据与方法2.1 数据源图1 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气象站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main lakes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根据遥感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云量情况,分别选取以1975、1990、2000和2010年为中心年份的覆盖研究区的一系列数据,包括MSS、TM和ETM影像.由于1970s MSS影像无法覆盖全区,少数缺失地区采用1970s(1970-1974年)1∶10万地形图作为补充.各期遥感影像质量完好,基本无云覆盖,地形图扫描清晰(扫描精度为300 dpi),湖泊水边线易于勾画.由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的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所以不同时期遥感影像所反映的湖泊面积变化可能属于阶段性变化,也可能是季节性变化与阶段性变化的综合结果.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内陆湖泊在一年之内的面积变化剧烈,而在9-12月却能保持面积的相对稳定,湖泊最大面积变化率不超过2%[18].基于此,遥感影像尽量选用9-12月的数据,且以10-11月数据为最佳.同时,将2%的变化率确定为判断湖泊面积是否发生阶段性变化的临界值:若湖泊面积变化率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则认为湖泊是稳定的,没有发生阶段性变化;若面积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2%,则认为湖泊发生了扩张或萎缩的阶段性变化.分别从SRTM DEM影像(空间分辨率为90 m)和Google Earth数据提取湖泊的高程信息,通过对比,发现整体上Google Earth的数据较SRTM DEM影像数据更准确,故本文中的湖泊高程信息使用的是Google Earth提供的数据.气象资料为由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地区有完整观测资料的65个标准气象台站1972-2011年的逐月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最低、最高和平均空气温度,最低、最高和平均空气相对湿度,10 m高度处平均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等以及各站的经纬度和高程数据.2.2 数据处理根据水体的光谱特性,本研究选用ETM741、TM543及MSS754波段合成图像作为主要信息源,其行列号、获取时间、数据类型等基本信息见表1.用空间分辨率为15 m的全色波段对ETM741合成影像作图像融合处理,以获得信息更丰富、影像更清晰的图像数据.然后以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的2000s期ETM影像作为参考图像,对其他各期遥感影像及地形图进行配准,误差均控制在1个像素之内,以保证各期影像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其数据可用于动态对比.之后,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勾绘各期影像中的湖泊边界,提取湖泊面积信息.以上所有操作均在ENVI及ArcGIS软件平台上进行.所有数据均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表1 遥感影像/地形图时相选择Tab.1 The selection of RS images and topographic maps数据类型行列号/图幅编号时相选择_____________时相选择1990s 2000s 2010s MSS 141-36 19770714 TM/ETM 131-36 19900708 20000812 20090728 141-41 19740104 131-41 19890102 20001202 20120203 143-34 19761230 133-34 19950821 20000810 20090811 143-35 19770222 133-36 19950720 20001029 20090811 143-36 19761124 133-39 19890124 20011219 20091014 143-39 19750516 134-34 19900830 20001004 20100805 144-34 19770629 134-35 19900830 20010703 20090717 144-35 19761125 134-36 19940724 20010703 20081026 144-36 19770118 135-33 19950819 20030902 20110807 145-36 19761126 135-34 19880628 19990923 20111229 145-33 19731028 135-35 19900821 19990721 20100913 145-34 19770119 135-3719920826 19990923 20111229 145-35 19770419 136-34 19881025 20011021 20110915 145-37 19761126 136-35 19881025 19990914 20110806 146-34 19731222 136-36 19940503 20000831 20110806 146-36 19770102 137-33 19890917 20011028 20110930 147-33 19750520 137-34 19900819 20011028 20111227 147-37 19761216 137-35 19911009 20010113 20111227 147-40 19781224 137-36 19950817 20010708 20110914 148-33 19731024 137-37 19921112 20010708 20120213 148-34 19720930 137-40 19881101 20001228 20111227 148-35 19761111 138-34 19941024 20020803 20101012 148-36 19761111 138-35 19890119 20021006 20100902 148-38 19761217 138-36 19920815 20011003 20100902 148-39 19761217 138-37 19920831 20020515 20111218 148-40 19761217 138-38 19920831 20010613 20111218 149-34 19730821 138-39 19910914 20001219 20111218 149-35 19761130 138-40 19901114 20001117 20111218 149-36 19761112 138-41 19901114 20011120 20111108 149-37 19730610 139-34 19901105 20001108 20110912 149-38 19770228 139-35 19891102 20001007 20100901 149-39 19761218 139-36 19941218 20010924 20090930 149-40 19761218 139-37 19900529 20001007 20111123 149-41 19770123 139-38 19900630 19990919 20110827 150-34 19721002 139-39 19891110 20001108 20111225 150-37 19761219 139-40 19891110 20001108 20111209 150-38 19761219 140-34 19900808 20011017 20111013 150-39 19761219 140-35 19901112 19990825 20111005 150-40 19761219 140-36 19920930 19990825 20111005 151-34 19770531 140-37 19920930 19990825 20111013 151-35 19761202140-38 19920930 20001030 20091031 151-36 19761202 140-39 19920930 20001030 20111005 151-37 19761202 140-40 19920930 20001030 20111130 151-38 19770107 141-34 19890124 20011008 20110825 1970s 数据类型行列号/图幅编号续表1时相选择时相选择1990s 2000s 2010s MSS 151-39 19770107TM/ETM 141-35 19901103 19990917 20110825 151-40 19770107 141-36 19901103 19990917 20110825 152-35 19770303 141-37 19901103 20010922 20110825 152-36 19770303 141-38 19901103 20010922 20110825 152-37 19770303 141-39 19001103 20010922 20110825 152-38 19761115 141-40 19881012 20001122 20111223 152-39 19770303 142-35 19001110 20020916 20111003 152-40 19761203 142-36 19901110 20001028 20101117 153-38 19761116 142-37 19891022 20001028 20111011 153-39 19770322 142-38 19901110 20001028 20090927 154-35 19731212 142-39 19901110 20000926 20111011 154-36 19761117 143-35 19921021 20001104 20111221 154-37 19731124 143-36 19891029 20010920 20110823 154-38 19770215 143-37 19901117 20010920 20111119 154-39 19770323 143-38 19001117 20011022 20090918 155-35 19770306 143-39 19921021 20001003 20090918 155-36 19770306 144-35 19900820 19990922 20111126 155-37 19770306 144-36 19921012 20011013 20101115 155-38 19761206 144-37 19901023 20001010 20101115 155-39 19761206 144-38 19901023 19991109 20091027 156-36 19770217 144-39 19901023 20011013 20111110 156-37 19770623 145-36 19911017 20011020 20110805 157-35 19721027 145-37 19921104 20011020 20110805 157-36 19761120 146-35 19921010 19991022 20110913 157-37 19770413 146-36 19921010 20001008 20110913 1 ∶10 万地形图 9-45-3 197012 146-37 19891018 20001008 20101129数据类型行列号/图幅编号1970s 数据类型行列号/图幅编号9-45-35 197010 9-45-36 197010 9-45-47 197010 9-45-58 197101 9-45-59 197101 9-45-72 197410 9-45-74 197111 9-45-75 197111 9-45-86 197111 9-45-98 197111 9-45-109 197111 9-46-1 197010 9-46-25 197010 10-46-133 197101对于湖泊边界的确定,遵循以下2个原则:1)以丰水期水边线的上边界作为湖泊边界;2)湖泊面积指湖泊水域面积,岛屿和水边线外围滩地均不作为湖泊的组成部分. 在气象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气温(T)与降水(P)由观测数据整理而得,最大可能蒸散(ETo)及干燥度指数(AI)根据公式计算得出.ETo根据199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修订的Penman-Monteith公式进行计算[21],其中净辐射(Rn)的计算由公式(2)进行地区校正[22],以更加符合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干燥度指数由公式(3)计算得出[20].最后,用Mann-Kendall方法对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信度检验.式中,Δ为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斜率,Rn为净辐射,G为土壤热通量,γ为干湿表常数,u2为2 m高处风速,es为饱和水汽压,ea为实际水汽压为日照百分率,R为晴天辐射,σ为Stefan-Boltzmann常数(4.903×so 10 -9MJ/(K4·m2·d)),Tmax,K和 Tmin,K分别为绝对温标的最高和最低气温.3 结果与讨论3.1 湖泊现状由于小型湖泊的面积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且其面积的变化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故本文仅选取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作为研究对象.4期影像的解译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一共有417个,总面积(研究时段内湖泊面积的平均值)为39106.66 km2,其分区域、分面积梯度及海拔梯度的统计结果列于表2.本文所使用的分类标准中,区域划分按照第1节所述方法分为北部、东部、南部、西部4类;面积梯度划分以100、500和1000 km2为分界点将湖泊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4类;海拔梯度划分以4000、4500和5000 m为分界点分为低海拔、中海拔、中高海拔和高海拔4类.在空间分布方面,青藏高原的湖泊分布并不均匀(表2),有72.4%的湖泊集中在西部地区,该区湖泊分布的密集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在湖泊面积方面,青藏高原内的湖泊大多为面积不足100 km2的小型湖泊(占高原湖泊总数的81.5%),面积大于500 km2的大型湖泊有13个,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青海湖;在海拔高度方面,有65.9%的湖泊分布在海拔4500~5000 m的范围内,海拔最高的湖泊是森里错,湖面海拔为5393 m.表2 青藏高原湖泊数量、面积及海拔的分段统计*Tab.2 The numbers,areas and elevation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lak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湖泊面积为研究时段内的平均值.分区数量总面积/km2面积分段X/km2 数量总面积/km2海拔分段Y/m 数量总面积/km2 417 39106.66 417 39106.66 417 39106.66北部29 3337.87 X≤100 340 11197.11 Y≤4000 30 7223.07东部 62 9925.92 100<X≤500 64 13634.84 4000<Y≤4500 66 5642.86南部 24 2450.66 500<X≤1000 10 6408.82 4500<Y≤5000 275 23886.64西部 302 23392.21 X >1000 3 7865.89 Y >5000 46 2354.09总体3.2 湖泊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差异性特征近40年湖泊面积变化总体趋势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分析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差异性特征,依据上节所述的分类标准,各研究时段内各类湖泊总面积变化率的统计值列于表3.图2 青藏高原近40年湖泊面积变化Fig.2 Lake area chang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recent 40 years表3 近4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率(%)统计Tab.3 Statistics of lake area chang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recent 40 years分类标准研究时段1970s 1990s 1990s 2000s 2000s 2010s 1970s 2010s分区总体 2.54 2.90 16.47 22.89北部 10.72 -5.84 70.52 77.78东部-3.73 0.25 6.68 2.95南部-0.67 4.26 -5.36 -2.00西部 4.84 5.10 16.36 28.21面积分段X/km2 X≤100 7.02 10.91 28.67 52.73 100 <X≤500 2.82 -1.01 16.01 18.09 500 <X≤1000 -0.99 0.69 7.90 7.58 X >1000 -0.48 1.01 6.71 7.28海拔分段 Y/m Y≤4000 3.00 -3.61 28.46 27.54 4000 <Y≤4500 3.36 3.83 5.10 12.79 4500 <Y≤5000 2.57 4.31 16.97 25.15 Y >5000 -1.03 6.58 5.26 11.03不难看出,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上呈明显的加速扩张趋势,特别是在2000s-2010s期间,扩张尤为剧烈.而在湖泊面积变化的差异性特征上,北部地区的湖泊总体上扩张程度最剧烈,近40年的变化趋势表现为明显扩张-萎缩-剧烈扩张;西部地区的湖泊总体扩张也十分明显,近40年表现出持续加速扩张的趋势,如色林错[4,11]、纳木错[6-7,10,15]及其周边的巴木错、班戈错、兹格塘错、蓬错、懂错、乃日平错[12,18]等,近几十年来水量增加,面积扩张十分明显;东部地区的湖泊总体上也呈现出扩张趋势,但扩张程度远不及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湖泊,近40年其变化趋势表现为萎缩-稳定-扩张,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近年来该区内的鄂陵湖面积有所增加,冬给措纳湖面积则保持相对稳定[14];南部地区的湖泊总体面积保持相对稳定,近40年表现出稳定-扩张-萎缩的变化趋势,有研究表明该区内的主要湖泊如羊卓雍错[5]、佩枯错[9]近年来面积减少、水位下降.从面积规模方面来看,表现出随湖泊面积规模逐渐增大,湖泊扩张程度逐渐减小的特征;小型湖泊扩张最剧烈,近40年呈持续加速扩张状态;中型湖泊表现出扩张-稳定-明显扩张的变化趋势;大型和超大型湖泊均表现为先稳定后扩张的趋势.从海拔范围方面来看,低海拔地区的湖泊扩张最明显,近40年表现出扩张-萎缩-明显扩张的变化趋势;中海拔和中高海拔地区的湖泊均呈持续加速扩张的趋势,且中高海拔地区的湖泊扩张程度稍大;高海拔地区的湖泊也呈扩张状态,但扩张程度相对较小,近40年的变化趋势为先稳定后扩张.3.3 湖泊面积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气象观测资料按前文所述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后获得青藏高原各气象台站1972-2011 年平均 T、P、ETo和AI及其累积距平序列.结果表明[23],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显著增加,最大可能蒸散显著降低,干燥度指数显著降低,气候向暖湿化方向发展.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地区的暖湿化程度最为明显,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气候暖湿化程度相对较轻.相应的,近40年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地区的湖泊扩张程度最为剧烈,其次是西部地区的湖泊,而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湖泊相对来说面积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表4).可见,受气候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湖泊的面积变化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表4 近4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湖泊面积变化特征值统计Tab.4 Statistics of lake area changes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recent 40 years**表示变化趋势的置信度为95%,*表示变化趋势的置信度为90%.分区 T趋势/(℃/a) P趋势/(mm/a) ETo趋势/(mm/a) AI趋势/a-1 湖泊总面积变化率/%28.21总体 0.038** 0.809**-1.215**-0.006** 22.89北部 0.057** 0.498**-4.102**-0.159** 77.78东部 0.035**0.768 -0.504* -0.003* 2.95南部 0.034** 0.564 -1.430**-0.005**-2.00西部 0.045** 1.885**-1.395**-0.018**为了进一步分析湖泊面积变化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计算了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标准化面积与T、P、ETo、AI标准化累积距平曲线(图3).对T、P、ETo和AI 计算累积距平有助于掌握气候的阶段性特征.气温累积距平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分别代表气候的相对暖期和相对冷期;降水累积距平曲线的上升/下降代表降水量偏多/少,对应流域的丰水期/枯水期;最大可能蒸散累积距平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分别对应强蒸散时期和弱蒸散时期;干燥度指数累积距平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分别代表气候的干旱期和湿润期.结合表4和图3数据,对比高原北部与西部地区,北部湖泊只依靠降水补给,西部地区的湖泊除降水外还有冰川融水作为补给.两区气候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温度显著升高,降水显著增加,最大可能蒸散显著降低,干燥度指数显著降低,在变化程度上,由于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故降水增加更为剧烈,气候的湿润化程度较西部地区更明显.相应地,两个区域湖泊总面积均明显增加,但西部湖泊的扩张程度远不及北部湖泊.在时间过程上,两个区域的降水量都有明显的波动,但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并且与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在1980s中期以前,两个区域降水量都低于正常值,处于枯水期,之后的3~5年时间里,降水较为充足,北部地区降水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西部地区降水量略高于正常值,两区湖泊面积相应增加;进入1990s,两区降水量又异常偏低,区域气候相对干旱,西部降水于1996年恢复正常,并于1998年开始持续偏高,然而,北部地区的旱情一直持续到2001年,期间降水量只在1998年高于正常值,从2002年开始降水量持续偏高,区域气候相对湿润.相应地,两区湖泊分别呈现出萎缩-剧烈扩张(北部)和持续扩张(西部)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同时,这也与受升温影响而产生大量冰川融水补给西部湖泊有一定关系.对比高原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气候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变化不显著,最大可能蒸散显著降低,干燥度指数显著降低,区域气候向暖湿化方向发展.东部地区的主要湖泊如扎陵湖、鄂陵湖等大多位于三江源地区,属外流湖,湖泊大多依靠降水补给,部分湖泊同时存在冰川融水补给.南部地区虽然基本属于恒河流域,为外流区,但该区主要湖泊如羊卓雍错、普莫雍错、佩枯错、拉昂错、玛旁雍错等均为内陆湖,仅有少数小型湖泊为外流湖,该区湖泊主要依靠降水补给,部分湖泊同时存在冰川融水补给.对于东部地区的湖泊来说,受到暖湿化气候的影响以及冰川融水的补给,湖泊总面积有所增加.而南部地区湖泊总面积基本稳定但略有减少的情况则很可能与近年来该区降水量的减少有关.图3 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标准化面积与T、P、ETo和AI标准化累积距平Fig.3 Standardized lake area and accumulated anomalies of T,P,ETo and AI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recent 40 years与北部和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和南部地区气候的暖湿化程度较弱,降水变化不明显,因此,整体上湖泊的变化程度较小.另外,与内陆湖泊不同,外流湖的水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出湖径流,而出湖径流量的变化同时受许多因素影响,使得这类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够敏感.或多或少的外流湖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东部和南部地区总体上湖泊对于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因此,区域湖泊的总面积变化不大.在时间过程上,与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一样,东、南两区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波动,但降水累积距平曲线依然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湖泊面积的变化情况.比较图3各条曲线的变化情况,不难看出:1)在T、P、ETo和AI中,P累积距平曲线能够最好地反映湖泊总面积的变化情况;2)虽然AI的变化同时取决于ETo与P 的变化情况,但在青藏高原地区明显受降水影响更大.据此,我们推测,在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的变化是导致该区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4 结论本文主要利用RS和GIS技术,从遥感影像(地形图)中提取出青藏高原内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面积信息,并对其在1970s-2010s时段内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有417个,这些湖泊大多为面积10~100 km2的小型湖泊,空间上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海拔上集中在4500~5000 m范围内.2)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上呈加速扩张趋势,2000s-2010s时段是湖泊扩张最显著的时期.3)在变化差异上,北部地区的湖泊扩张程度最剧烈,其次是西部地区的湖泊,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湖泊面积变化程度相对较小;面积小于100 km2的小型湖泊扩张最为剧烈;低海拔地区湖泊扩张剧烈.4)近40年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程度明显,气候变化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显著.在气象要素中,降水量的变化是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5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2]鲁安新,王丽红,姚檀栋.青藏高原湖泊现代变化遥感方法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21(3):173-177.[3]Kropácek J,Braun A,Kang SC et al.Analysis of lake level changes in Nam Co central Tibet utilizing synergistic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optical image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2012.doi:10.1016/j.jag.2011.10.001. [4]孟恺,石许华,王二七等.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湖近10年来湖面急剧上涨与冰川消融.科学通报,2012,57(7):571-579.[5]除多,普穷,拉巴卓玛等.近40a西藏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湖泊科学,2012,24(3):494-502.[6]马颖钊,易朝路,吴家章等.1970-2009年纳木错湖泊面积扩张的遥感卫星观测证据及原因之商榷.冰川冻土,2012,34(1):81-88.[7]Zhang B,Wu YH,Zhu LP et al.Estimation and trend detection of water storage at Nam Co Lake,central Tibetan Plateau.Journal of Hydrology,2011,405:161-170.[8]Lin H,Liu JY,Shao QQ et al.Changing inland lakes responding to climate warming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Climatic Change,2011.doi:10.1007//s10584-011-0032-x.[9]Zhang GQ,Xie HJ,Kang SC et al.Monitoring lake level chang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ICESat altimetry data(2003-2009).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1,115:1733-1742.[10]朱立平,谢曼平,吴艳红.西藏纳木错1971-2004年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原因的定量分析.科学通报,2010,55(18):1789-1798.[11]边多,边巴次仁,拉巴等.1975-2008年西藏色林错湖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地理学报,2010,65(3):313-319.[12]Bian D,Bian BCR,Li L et al.The response of lake change to climate fluctuation in north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last 30 years.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9,19:131-142.[13]Liu JS,Wang SY,Yu SM et al.Climate warming and growth of high-elevation inland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2009,67:209-217. [14]吴素霞,常国刚,李凤霞等.近年来黄河源头地区玛多县湖泊变化.湖泊科学,2008,20(3):364-368.[15]吴艳红,朱立平,叶庆华等.纳木错流域近30年来湖泊——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地理学报,2007,62(3):301-311.[16]姚晓军,刘时银,李龙等.近40年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时空变化特征.地理学报,2013,68(7):886-896.[17]丁永建,刘时银,叶柏生等.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冰川冻土,2006,28(5):623-632.[18]李均力,盛永伟,骆剑承等.青藏高原内陆湖泊变化的遥感制图.湖泊科学,2011,23(3):311-320.[19]张镱锂,李炳元,郑度.论青藏高原范围与面积.地理研究,2002,21(1):1-8.[20]郑景云,尹云鹤,李炳元.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地理学报,2010,65(1):3-12.[21]Allen RG,Pereira LS,Raes D et al.Crop evapotranspiration-guidelines for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No.56.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1998.[22]Yin YH,Wu SH,Yang Q et al.Radiation calibration of FAO56 Penman-Monteith model to estimate 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in China.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8,95(1):77-84.[23]董斯扬,薛娴,徐满厚等.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水环境影响初探.干旱区地理,2013,36(5):841-853.。

西藏高原典型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西藏高原典型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西藏高原典型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曾林;牛晓俊;边多;拉巴;扎西央宗【期刊名称】《高原科学研究》【年(卷),期】2022(6)3【摘要】西藏高原湖泊水域面积变化能够清晰展示湖泊波动情况,分析近几十年来西藏高原湖泊的面积动态变化特征,对诠释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响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1972—2020年的Landsat系列和国产高分系列等卫星影像,以及1975年出版的1∶10万电子版地形图,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西藏高原15个湖泊的长时间序列水域面积数据,并分析了近50年来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1970—2020年15个湖泊水域总面积呈扩张趋势,最低值为1995年的8311 km^(2),最高值为2020年的9191 km^(2),2000—2020年15个湖泊总面积平均每年扩张24.47 km^(2);从单个湖泊消涨趋势来看,2000—2020年15个湖泊中面积呈扩张趋势的湖泊有9个,呈消退趋势的有6个,湖泊消涨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藏高原北部的大部分湖泊受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呈明显的扩张趋势,南部边缘延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大部分湖泊受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呈消退趋势,高原南部区域的冰湖桑旺错受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水影响面积正在迅速扩张。

【总页数】8页(P1-8)【作者】曾林;牛晓俊;边多;拉巴;扎西央宗【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3【相关文献】1.近30a云贵高原湖泊表面水体面积变化遥感监测与时空分析2.近40年西藏高原北部4个内陆湖泊面积变化及气候要素分析3.基于遥感监测方法的湖泊面积变化成因分析4.近30年岱海湖泊面积变化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5.近40年来中国西北内陆5个典型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近25 a湖泊变迁及其驱动力分析

西藏近25 a湖泊变迁及其驱动力分析

反射率,Band6为 近 红 外 波 段 的 反 射 率。 保 留 提 取 面积>1km2的湖泊,并参照 GoogleEarth影像判断 解译是否合理,并对有错误的解译斑块手动修改,得 到研究区的湖泊数据库。
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涵盖研究区及其附近的 47个气象站点(图 1),数据 内容包括 1990—2013年西藏各个气象站逐月的气 温资料、降雨资料和蒸散发资料,并将资料整理成逐 年 的 气 温 资 料、降 雨 资 料、蒸 散 发 资 料。 利 用 软 件 ArcGIS10.2对整理的气象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内插 法(IDW)得到 1990—2013年气象栅格数据。
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因受到人为干 扰较小,敏感于气候因子变化,探究其湖泊对气候变 化的响应尤为重要。但由于其地形复杂、气候条件 恶劣、海拔高的特点,特别是藏北无人区,采用常规 观测手段难以获得实地测量数据,广大无资料地区 缺乏对湖泊水位的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而遥感技 术以其宏观性、动态性和经济性的优势逐渐成为准 确提取湖泊信息的必要手段。
1 研究背景
湖泊是陆地水圈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循环重要 因子,也 是 生 态 环 境 关 键 要 素[1]。 素 有 地 球 “第 三 极”之称的 青 藏 高 原 拥 有 地 球 上 海 拔 最 高、数 量 最 多的高原湖 泊[2],湖 泊 成 因 类 型 多 种 多 样,对 其 动 态变化的监测能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水循环系统、 青藏高 原 冰 冻 圈 变 化 等 研 究 提 供 重 要 的 科 学 依 据[3],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收稿日期:2016-08-15;修回日期:2016-09-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057) 作者简介:刘佳丽(1994-),女,四川成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遥感等方面的研究。Email:1466685400@qq.com 通信作者:孙 建(1980-),男,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高原环境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Email:sunjian@igsnrr变迁进行遥感监测,得出典型湖泊的变迁规律。 闫立娟等[5]研究了自 20世纪 70年代到 2000年青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一、本文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区。

其独特的高原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使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近3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3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揭示其气候变化的规律、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们将对近3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温、降水、风速等主要气候要素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以揭示其变化趋势和规律。

结合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估气候变化对高原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牧业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建议,为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点,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也为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

二、青藏高原气候概况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特殊性使其拥有独特的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年轻的高原。

由于其高海拔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和地域差异。

总体而言,青藏高原气候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具有低氧、低温、低压、高辐射、强日照和降水少等特点。

受季风和高原大地形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又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

高原上四季不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稀少,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节。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气温逐渐升高,冰川消融加速,冻土退化,降水模式发生改变等。

这些气候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本身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已经成为全球气候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的湖泊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湖泊的变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还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湖泊分布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是青海湖、纳木错和玛旁雍错等。

这些湖泊不仅是高原地区重要的水源,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湖泊的水位和面积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气候变化是湖泊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青藏高原的气候干燥,降水少,这使得湖泊的水位非常敏感。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高原地区的降水量逐渐减少,湖泊的水位也因此下降。

例如,青海湖的水位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下降,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人类活动也对湖泊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青藏高原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对湖泊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水库、引水渠道等。

这些工程可能会改变湖泊的水位和水质,给湖泊生态系统带来压力。

湖泊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方面,湖泊的水位下降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给当地居民和农业带来了困难。

另一方面,湖泊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湖泊的水位上升可能会导致周边地区的洪水灾害,而其他湖泊的水位下降可能会导致干旱和水源的消失。

因此,研究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科学家们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等手段,对湖泊水位、面积和水质进行了长期观测和分析。

他们发现,青藏高原湖泊的变化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这为今后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数学模型和气候预测方法,模拟湖泊变化的未来趋势。

这些模拟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高原地区的湖泊和生态系统。

例如,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的影响。

简述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点

简述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点

在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也经历着诸多变化。

以下将从湖泊数量、面积和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方面简述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点。

一、湖泊数量的变化青藏高原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其中包括许多大型湖泊和高山湖泊。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一些湖泊的水位出现了下降,甚至干涸的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暖导致了降雨量和融雪量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活动过度开采水资源,加剧了湖泊水位的下降。

二、湖泊面积和水位的变化青藏高原地区大多数湖泊是由冰川融水形成的,在近些年来,大部分湖泊的面积和水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些湖泊的面积在缩小,水位在降低,而另一些湖泊则出现了面积扩大和水位上升的情况。

这些变化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降水量、融雪量、冰川变化等。

三、湖泊水质的变化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水质大多数是优良的,但也受到了农业、工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湖泊的水质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水中的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湖泊数量、面积和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方面。

这些变化与气候变暖、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密不可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这一地区的湖泊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四、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随着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湖泊生态系统也受到了影响。

一些湖泊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湖泊周边的植被、动物种裙也发生了变化。

部分湖泊水质恶化导致了水生生物的减少,一些特有的湖泊生物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湖泊的变化还可能导致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遭受到连锁影响,危及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五、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面临着冰川融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演变与水资源变化关系分析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演变与水资源变化关系分析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演变与水资源变化关系分析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丰富的冰川湖泊资源对水资源的供给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演变与水资源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应对措施。

首先,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变化对水资源的供需关系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最新的研究,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湖泊数量逐年增加,而其总面积却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这种趋势意味着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湖泊正在面临总体上的退缩和衰退。

作为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冰川湖泊的减少将导致水资源的不足,这对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冰川湖泊的演变对青藏高原降水分配模式的改变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川湖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水文循环的作用。

然而,随着冰川湖泊的减少和衰退,原本由冰川湖泊储存的水资源逐渐流失,导致高原地区降水不足。

这种现象使得旱灾和水灾的风险增加,给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冰川湖泊的演变与水资源变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冰川湖泊的形成和扩张是由于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的,而冰川融化又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随着冰川湖泊的减少,高原地区的平均气温进一步上升,进而又加剧了冰川融化的速度。

这种正反馈的关系导致了冰川湖泊和水资源的快速变化。

因此,保护冰川湖泊资源,减缓气候变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应对冰川湖泊演变和水资源变化的挑战,一些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前预测冰川湖泊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其次,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方式,减少对青藏高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冰川湖泊和水资源的影响。

总之,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演变与水资源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青藏高原的总体趋势

青藏高原的总体趋势

青藏高原的总体趋势
青藏高原的总体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貌演化: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和最大的高原,其地貌呈现出高山、高原和盆地交错的特点。

高原地势起伏,山峰众多,河流纵横交错,湖泊众多。

2.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是全球变暖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总体上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

此外,高原上常年的冻土正在解冻,造成了土壤湿度的增加。

3.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草地退化、湖泊萎缩以及冰川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4. 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5. 经济发展: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改善,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

旅游、农牧业、矿产开发等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总的来说,青藏高原在迅速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

持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繁
荣的关键。

青藏高原雪川湖泊冰川变化与气候响应分析

青藏高原雪川湖泊冰川变化与气候响应分析

青藏高原雪川湖泊冰川变化与气候响应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雪川、湖泊和冰川是常见的自然地貌,它们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分析青藏高原雪川、湖泊和冰川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与气候响应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青藏高原的雪川变化。

雪川是指由于气温、降水等自然因素,积雪在山谷地带形成的一种地貌现象。

青藏高原的雪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其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雪川面积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气候变暖导致积雪的融化速度加快,使得雪川的面积不断减小。

此外,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影响雪川的形成和消退。

一些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呈现出不规律的变化,使得雪川的变化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青藏高原的湖泊变化。

青藏高原是全球湖泊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加,进一步导致湖泊的水位上升。

此外,降水量的变化和蒸发的增加也会影响湖泊的水位和面积。

一些研究还发现,青藏高原的湖泊的水质和沉积物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这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青藏高原的冰川变化。

青藏高原的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之一,其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迅速消退的趋势。

这是因为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冰川的消退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还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此外,冰川融化还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的雪川、湖泊和冰川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雪川面积逐渐减小,湖泊水位上升,冰川迅速消退。

这些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近25年来主要湖泊变迁的特征

青藏高原近25年来主要湖泊变迁的特征

青藏高原近25年来主要湖泊变迁的特征邵兆刚;朱大岗;孟宪刚;郑达兴;乔子江;杨朝斌;韩建恩;余佳;孟庆伟;吕荣平【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7(26)12【摘要】青藏高原分布有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3个特大型湖泊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班公错、哈拉湖、鄂陵湖、羊卓雍错、扎陵湖、赤布张错、乌兰乌拉湖、昂拉仁错11个大型湖泊.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期的ETM+图像的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重点湖泊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拉湖、鄂陵湖面积相对稳定;青海湖、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扎陵湖、乌兰乌拉湖等8个湖泊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青海湖、乌兰乌拉湖面积减少最多,分别为60.60km2、59.80 km2;纳木错、色林错、班公错3个湖泊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色林错面积增加最多,达140.52km2.重点湖泊的变迁分析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湖泊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新资料.【总页数】13页(P1633-1645)【作者】邵兆刚;朱大岗;孟宪刚;郑达兴;乔子江;杨朝斌;韩建恩;余佳;孟庆伟;吕荣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西藏,拉萨,850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3;P941.78【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纳木错湖近150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J], 李清;康世昌;张强弓;黄杰;郭军明;王康;王建力2.青藏高原近25年来河流、湖泊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J], 朱大岗;吕荣平;孟宪刚;郑达兴;乔子江;邵兆刚;杨朝斌;韩建恩;余佳;孟庆伟3.近4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变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闫立娟;郑绵平;魏乐军4.近30年来青藏高原羌塘地区东南部湖泊变化遥感分析 [J], 万玮;肖鹏峰;冯学智;李晖;马荣华;段洪涛5.青藏高原西南部塔若错湖泊沉积物记录的近3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 [J], 张小龙;徐柏青;李久乐;谢营;高少鹏;王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监测研究

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监测研究

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监测研究陈冬勤;田俊量;马燕;邹薇【摘要】文章采用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ArcGIS、Erdas、Envi等遥感地信软件为信息提取处理平台,对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湖泊进行遥感监测分析.结果显示:①该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主要为草地、水域湿地、人工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其中草地为主要类型,占区域总面积的68.04%;②调查区以中、小湖为主,共占全区湖泊总数量的91.46%,其中小湖泊占71.95%,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总面积3 018.85km2;③2006~2013年间,区域内湖泊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较大湖泊保持不变、大湖泊增加1个、中湖泊减少2个、小湖泊增加3个.西北部的勒斜武担湖和东北部的库赛湖变化较为显著.【期刊名称】《青海环境》【年(卷),期】2015(025)004【总页数】5页(P176-180)【关键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高原;湖泊【作者】陈冬勤;田俊量;马燕;邹薇【作者单位】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青海西宁8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11 前言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

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湖泊集中分布区,湖泊不仅是该区大气降水、冰雪融水以及泉水的归宿地,同时也是风化易溶物质和盐类矿物的聚集地,而且还是区内野生生物较稳固的水分涵养地和无机盐营养元素的汲取地,湖泊的这种功效在青藏高原腹地对于保持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1~4]。

文章以3S技术为支撑,通过对2006~2013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湖泊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调查分析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的分布、面积、变化状况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以期对该区域环境监察管理和环境应急提供技术支撑,为后续的生态红线管控提供技术方法和科学依据。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康兴成【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1996(0)S1【摘要】根据青藏高原地区气象台站上温度和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得出:50年代比60年代暖,60年代比70年代冷,70年代比80年代冷。

在这40a期间,最暖的是80年代,它主要体现在冬季温度偏高较多;其次是50年代,这时主要是夏季温度偏高明显。

最冷的是60年代,这期间秋、冬季温度偏低明显。

70年代基本上是趋于正常,略有一点偏暖。

降水量是50年代比60年代少,60年代比70年代少,70年代比80年代少。

也就是说,从50年代以来,降水量是趋于逐渐增加的趋势。

综合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特点,青藏高原地区40a中的气候变化状况是,50年代为暖干期,60年代为冷干期,70年代则为一种弱的暖湿期,80年代整个高原上为暖湿期。

从趋势分析来看,青藏高原上的增温是从70年代就已开始。

温度的上升幅度达0.5℃左右。

另外青藏高原地区的增温不仅仅发生在地面上,而且在高空也有其表现。

特别是100hPa高度较为明显。

【总页数】8页(P281-288)【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作者】康兴成【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相关文献】1.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白珍2.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J], 姜永见;李世杰;沈德福;陈炜3.近4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变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闫立娟;郑绵平;魏乐军4.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NCEP和ECMWF地面气温及降水再分析和实测资料对比分析 [J], 李川;张廷军;陈静5.青藏高原地区近千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 [J], 张彦成;侯书贵;庞洪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规律及影响要素分析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规律及影响要素分析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规律及影响要素分析郝洁;李靖瑄;连子旭;尼玛扎西;张译尹;赵雯颉;邢若飞【期刊名称】《水文》【年(卷),期】2024(44)1【摘要】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湖泊发生明显变化。

本文利用基于青藏高原湖泊遥感数据,分析了1970s—2021年青藏高原大于1km^(2)的湖泊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和数量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1995年前大部分湖泊呈现萎缩状态,1995年之后青藏高原湖泊数量(16.5个/a)和面积(472km^(2)/a)都呈现增加趋势,并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

西藏湖泊数量增加远大于青海省湖泊数量的增加。

不同面积湖泊中,(1,100]km^(2)湖泊数量增加最迅速,占总增加数量的77.2%。

(2)青藏高原湖泊面积与气温的相关性(R=0.8213)要比与降水的相关性(R=0.5847)高。

其中分区间研究表明,西藏湖泊面积与气温的相关性(R=0.8072)更好,这与青藏高原的变化规律一致。

而青海省则不同,与降水的相关性较高(R=0.6791),可能是由于西藏地区冰川和多年冻土面积占比较大。

【总页数】7页(P112-118)【作者】郝洁;李靖瑄;连子旭;尼玛扎西;张译尹;赵雯颉;邢若飞【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阿里水文水资源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3【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2.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3.基于LEGOS HYDROWEB的青藏高原湖泊群水位和面积动态变化分析4.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湖泊为何会变大你或许没想到

青藏高原湖泊为何会变大你或许没想到

青藏高原湖泊为何会变大你或许没想到青藏高原湖泊在近十年来呈加速扩大趋势。

近年来,不断有消息传出,青藏高原的许多湖泊在不断的扩大,而且咸水湖泊也在日益变淡,根据2014年的数据,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青藏高原内陆封闭湖泊面积由过去的2.5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3.23万平方公里,增幅高达26%,而上世纪80到90年代青藏高原湖泊的面积整体处于萎缩状态,而近年来,湖泊扩张的速度更在加剧,如色林错,由1976年的不到1667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319平方公里,整整增加了650多平方公里,成为了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而且近10年,湖水的水位每年抬升在0.67米以上,现在,湖面的面积每年增大54平方公里以上。

而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从2004年到2016年,也扩大了近170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25.5个西湖。

而可可西里地区的一些湖泊不但面积在扩大,而且有些湖泊甚至有连成一大湖泊的态势,如库赛湖由1989年的259年平方公里,到2015年增至326平方公里,而海丁诺尔湖由只有38平方公里扩大到77平方公里,而可可西里湖由曾经的30平方公里扩大到147平方公里,这几个本来就相距不太远的湖泊,而周围不远的西金乌兰湖、乌兰乌拉湖、勒斜武担湖(这三个湖面积都在300到700平方公里左右)等众多湖泊,这些湖泊不但面积比较大,而且可以说是一个湖群,特别是近年来增长的速度也很快,有些湖泊已经连成一片,如西金乌兰湖就是由曾经周围的许多独立小湖泊已发展成一个大湖泊,东西长度已达到70多公里,按照这种发展速度,未来可能会连成一片,那很有可能成为一个超级大湖泊,会远远超过目前的青海湖面积,而这些湖群就在长江最上游沱沱河附近,而沱沱河的的西南角还有更大更多的一片湖群,如果能够相连,那壮观景色可以说是无法想象,并且从现实的发展态势看,这些湖泊正在日益靠近,而且水的咸度也在日益淡化。

不仅如此,青藏高原的众多内流河的水量也在日益变大,并且一些曾经独立的河流开始相连,大有改变目前河流格局的态势。

【高中地理】藏冰川和湖泊印证高原升温明显

【高中地理】藏冰川和湖泊印证高原升温明显

【高中地理】藏冰川和湖泊印证高原升温明显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资料对藏东南然乌湖流域25年来冰川和湖泊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温度升高是该区域冰川萎缩的根本原因,湖泊加速扩张主要受到冰川萎缩、冰川融水量加大的影响。

该成果发表在《冰川冻土》2021年第一期。

据报道,青藏高原的冰川和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

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发生的环境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青海和西藏高原是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区,在全球变暖的条件下,冰川正在全面退却和加速;同时,气温上升也加深了占青藏高原面积2/3的永久冻土的融化。

由于冰川退缩和冻土融化,一些湖泊迅速扩张。

研究发现,1980~2021年,藏东南然乌湖流域冰川面积从496.64平方公里减少到466.94平方公里,冰川萎缩了29.7平方公里,萎缩速率每年达1.19平方公里,萎缩量占冰川总面积的5.98%,冰川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从22.42%减少到21.08%。

区域冰碛湖面积从1980年29.79平方公里增大到2021年33.27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3.48平方公里,增加速率为每年0.14平方公里,扩大面积占湖泊总面积的11.68%,湖泊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从1.34%增加到1.5%。

其中,冰川面积年收缩率为1980~1988平方公里,从1988~2001的0.82平方公里,2001~2022的1.3平方公里,湖心岛地区年膨胀率从1980到1988为0.11平方公里。

从1988到2001平方公里0.12平方公里,从2001到2022平方公里0.27平方公里。

湖泊的扩张速度逐年加快。

研究表明,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地区冰川,自小冰期以来已经开始退缩,尤其1966~2000年期间有加速退缩趋势;各拉丹冬地区,1969年冰川比小冰期最盛期的冰川面积减少了5.2%,2000年的冰川面积比1969年的冰川面积减少了1.7%;西新青峰冰川在1971~1976年和1994年之后为退缩期,且1994年后有加速退缩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5-30;修订日期:2007-10-22地调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任务书编码:基[2003]002-32;工作项目编码:200315100002)和《青藏高原新构造及晚新生代古大湖研究》(任务书编码:基[2007]001-06;工作项目编码:12120106101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邵兆刚(1970-),男,博士,研究员,从事区域地质、地球物理与构造应力场研究。

E-mail:shaozhaogang@sina.com地质通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第26卷第12期2007年12月Vol.26,No.12Dec.,2007青藏高原近25年来主要湖泊变迁的特征邵兆刚1,朱大岗1,孟宪刚1,郑达兴1,乔子江1,杨朝斌2,韩建恩1,余!佳1,孟庆伟1,吕荣平1SHAOZhao-gang1,ZHUDa-gang1,MENGXian-gang1,ZHENGDa-xing1,QIAOZi-jiang1,YANGChao-bin2,HANJian-en1,YUJia1,MENGQing-wei1,L;Rong-ping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西藏拉萨8500001.InstituteofGeomechanic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2.LandandResourcesDepartment,Xizang(Tibet)AutonomousRegion,Lhasa850000,Tibet,China摘要:青藏高原分布有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3个特大型湖泊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班公错、哈拉湖、鄂陵湖、羊卓雍错、扎陵湖、赤布张错、乌兰乌拉湖、昂拉仁错11个大型湖泊。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期的ETM+图像的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重点湖泊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哈拉湖、鄂陵湖面积相对稳定;青海湖、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扎陵湖、乌兰乌拉湖等8个湖泊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青海湖、乌兰乌拉湖面积减少最多,分别为60.60km2、59.80km2;纳木错、色林错、班公错3个湖泊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色林错面积增加最多,达140.52km2。

重点湖泊的变迁分析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湖泊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遥感调查;湖泊变迁;青藏高原中图分类号:P534.63+2;P941.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552(2007)12-1633-13ShaoZG,ZhuDG,MengXG,ZhengDX,QiaoZJ,YangCB,HanJE,YuJ,MengQW,LüRP.CharacteristicsofthechangeofmajorlakesontheQinghai-TibetPlateauinthelast25years.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07,26(12):1633-1645Abstract:OntheQinghai-TibetPlateautherearethreesuperlargelakes,theQinghaiLake,NamCoandSilingCo,andelevenlargelakes,theZhariNamCo,TangraYumco,AyakkumLake,BangongCo,HarLake,NgoringLake,YamzhoYumco,GyaringLake,ChibuzhangCo,UlanUlLakeandtheNganglaRingco.Theauthorsstudiedthechangesofthesemajorlakesinthepast25years,basedoninterpretationsoftheMSSimagesobtainedduringthemiddle1970sandETM+imagesobtainedinthelate1990soratthebeginningofthe21stcentury.Thestudyshowsthat:theareasoftheHarLakeandNgoringLakehaveremainedrelativelystable;theareasoftheQinghaiLake,ZhariNamCo,TangraYumco,AyakkumLake,GyaringLake,UlanUlLakeandNganglaRingcohavebeenreducedtovaryingdegrees,ofwhichtheareasoftheQinghaiLakeandUlanUlLakehavedecreasedmostsharplyby60.60km2and59.80km2respectively;theareasoftheNamCo,SilingCoandBangongCohaveincreasedmoreorless,ofwhichtheareaoftheSilingCohasincreasedmostsharplyby140.52km2.Theanalysisonthechangesinareasofmajorlakeshasprovidednewmaterialsforthestudyofthelakeevolution,climaticchangeandenvironmentalvariationontheQinghai-Tibetplateau.Keywords:remotesensinginvestigation;lakechange;Qinghai-TibetPlateau地质通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07年目前,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可能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引起了科学家、各国政府及社会的极大关注。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已成为继南、北极之后又一个研究的热点地区[1]。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球气候波动也可能起到触发器和放大器的作用[2]。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高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分布有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3个特大型湖泊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班公错、哈拉湖、鄂陵湖、羊卓雍错、扎陵湖、赤布张错、乌兰乌拉湖、昂拉仁错11个大型湖泊,总面积为14799.33km2。

青藏高原的多数天然湖泊都属内陆湖,湖水补给形式以降水、地表径流和冰雪融水为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的天然湖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

笔者以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提供的1∶25万分幅20世纪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期的ETM+图像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为信息源,结合对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等重点湖泊的野外调查[3-9],对青藏高原的3个特大湖泊和11个大型湖泊进行了调查,综合分析了大型、特大型湖泊近25年来的变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本文主要以遥感数据为依据,对青藏高原重点湖泊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遥感数据以美国陆地卫星MSS、ETM+、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

遥感影像图的比例尺为1∶25万。

其中,MSS数据的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空间分辨率为80m,线状地物的分辨率可达15~30m。

ETM+图像的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期,空间分辨率为30m,对线状地物的分辨率大于30m。

2期影像均可满足对大型湖泊调查的精度要求。

2期影像的时相平均间距约为25年,并以1∶10万地形图作为基准控制资料,对地形起伏大的地区采用1∶25万的DEM数据进行影像纠正。

同时对重点地段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野外对比验证。

根据提取的湖泊的遥感影像特征,在MAPGIS环境下以计算机辅助的方式进行湖泊的遥感影像判读和解译。

在2个时相的影像上圈出变化区的位置,交互显示2个时相的图像,通过目视解译判断变化区域在2个时相上对应的变化特征,当影像特征难以判定时,可参考已有的成果图、资料等综合分析确定。

变化区域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阈值法、分类法、手工描绘法等。

资料要求同批卫星数据选择的时间、季节应尽可能接近;两批卫星数据选择的季节尽可能接近。

严寒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是青藏高原的基本气候特点,冰雪融水、地下水是湖泊补给的主要形式,湖泊水情虽有季节性变化,但水位变幅普遍较小,年内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50cm[10]。

因此,虽然受资料的限制,对比图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但对结果的讨论影响不大。

2主要湖泊变迁的特征2.1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第一大微咸水湖,湖面海拔3196m,平均水深18.6m,最深32.8m。

湖泊总体似梨形,呈NW—SE向延伸,属构造湖泊成因。

湖泊主要由河流补给,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等40多条河注入其中,流域面积为29700km2。

湖区寒冷干燥,属高寒半干旱气候,气温变化很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36.6mm,蒸发量为950.0mm,蒸发量大,为氯化物型微咸水湖。

遥感影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2000年ETM+图像面积为4238.08km2(图1),1976年MSS图像面积为4298.68km2(图1),24年来湖泊面积减少了60.60km2,湖泊萎缩率为1.41%。

反映25年来青海湖处于水位下降、湖面缩小的萎缩状态。

位于湖泊西部的鸟岛与湖岸连通,结束了湖岛的历史;海心山明显扩大,面积由0.93km2增至1.05km2;地处湖泊东部的沙岛已演变成半岛,并不断扩展致使东邻的湖湾解体为独立的湖泊(图1中的椭圆Ⅰ);湖泊东北端的沙质岛屿则变迁成岬湾,并几乎将湖面“切断”(图1中的椭圆Ⅱ)。

遥感影像的分析结果与湖泊水位的测量结果一致(图2)[11],近40年来,湖泊水位波动下降。

虽然在1968年和1990年分别有2次较为明显的湖面上升过程,但40年中气候总体是朝干旱化发展,湖泊呈持续萎缩的状态。

2.2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西北坡的拗陷盆地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大型湖泊。

湖面海拔4718.00m,成因类型为构造湖,湖泊近似楔形,长轴呈NE—SW向1634第26卷第12期延伸,长78.60km,最大宽度为50.00km,平均宽24.90km,面积1961.5k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