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一)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结果。
2. 能够运用可能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总结可能性的规律。
教学重点:1. 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运用可能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3.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总结可能性的规律。
教学准备:1. 数学教材《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 教学课件、实物道具和图片等教具3. 学生练习册4. 录音机、PPT等辅助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物品或数字等,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出现的结果。
2. 引导学生描述出现的可能性,并向学生解释可能性的概念。
二、讲解新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导入部分的讨论,进一步解释可能性的概念,如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几种,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等。
2. 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例题讲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实际操作(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记录结果。
3. 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的规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可能性的规律,并记录在黑板上。
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可能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学互相核对答案。
3. 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借助实际操作和讨论,运用可能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结果,总结可能性的规律。
通过练习和巩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通过与同学互相核对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 1—3 页中的例1、例 2 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例 1、例 2 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
出示例 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 585÷9+15 2、教学例 2. 出示例 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 110-11÷79 3 对比、发现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 3 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 7 页第 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 7 页第 2 题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 7 页第 1 题。
2、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 4—5 页中的例 3 及相应的“算一算”, “课堂活动”中的第 1、2 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西师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西师版篇一: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万以上数的认识1、多位数的读写第一课时:认识数位顺序表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3)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猜一猜。
谁能猜一猜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数一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一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
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数位。
(2)认识数位分级。
师: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3)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①小组讨论。
让学生说一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②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三、巩固练习提问: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2、从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3、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四、全课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1题课题第二课时:多位数的读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4—16页例1、例2,“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西师版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西师版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西师版1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 、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综合--分析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教学重点/难点能用“综合--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结合树状算图,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口答: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
(1)复印机37分钟可复印多少张纸?生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2)实际每月生产多少辆汽车?生2: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3)小巧从家到学校走了多少分钟?生3:路程÷速度=时间出示课题“应用(二)”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出示主题图和题目(1)小丁丁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示意图:①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条件?②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从已知条件开始想,如果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出示:小丁丁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020米,需要走1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生:1020÷15=68(米/分)出示: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师问: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你会列式计算吗?生:816÷(1020÷15)=816÷68=12(分钟)答: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12分钟。
探究三: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要走多少分钟?师问:你会解答吗?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解答。
(先讨论,再列式)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先汇报分析思考过程,再汇报算式340÷(1020÷15)=340÷68=5(分钟)答: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走5分钟。
三、课内练习练习一: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周大约要吃140千克的鲜竹,照这样计算,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个月大约要吃多少千克的鲜竹?(一个月按31天计算)生1:140÷7×31=20×31=620(千克)师问:你是怎么想的?生2:一只大熊猫每天吃的千克数×天数=一个月吃的千克数练习二:选择题:(1)复印机5分钟复印了340张纸,照这样计算,复印2516张纸需复印多少分钟?算式是( )A、2516÷(340÷5 )B、340÷5×2516C、(2516-340)÷5问:你是怎么想的?选B或C问题可怎么改?生1:我选(A)我是从问题想的。
西师版四上完整教案
西师版四上完整教案教案:《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1.第一单元:巧算整百教学内容:掌握将两位数近似整百的方法,练习运算整百的加减法。
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回答问题等方式引入新知识;(2)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3)通过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游戏练习。
2.第二单元:加减法小能手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体会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换位律。
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算式和数字情况,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2)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3)学生配对练习,两人互相出题并互相检查。
3.第三单元:整体和部分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1)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答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4.第四单元:数的个、十位数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之间的关系,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2)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3)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的问题解决。
五、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万以上数的认识1.万以上数的读写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页至第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4.让学生经历用万以内数的读法迁移万级以上数的读法的过程,会正确读出万级以上的数。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读数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2)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排列的?(3)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老师可以抽生回答,再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数位顺序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千百十个(一)2.激发认知需求。
投影仪出示主题图(1)同学们,这里是两名同学在网上查阅到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学生看完图后,老师抽生回答。
如果学生不会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顺势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如果学生会准确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追问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验证一下。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数位顺序表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借助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格,让全体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后是十万,如何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出来?(2)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认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熟悉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3、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概括的力量。
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分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把握三种线的读法教具预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看的特别认真,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刚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讨论直的线。
(板书:线的熟悉)二、探究活动,猎取新知1、熟悉直线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学问!电脑出示铁轨图,引导学生观看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2)说一说 (直线有什么特征? 直没有端点无限)2、熟悉线段电脑出示公路中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看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师:不管是几米,他都有肯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
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1)画一画(2)说一说 (线段有什么特征? 直两个端点有限)3、熟悉射线电脑出示夜景图,学生观看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你能画一画吗?(1)画一画让学生尝试画射线(2)说一说 (射线有什么特征? 直有一个端点无限)4、比拟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图形端点个数延长状况与直线的关系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局部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局部5、认一认、说一说(电脑出示各种直线、线段、射线)6、线的读法(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
(完整版)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课题:多位数的读写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多位数的读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170000 m2,截至 1998年底馆内藏书 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
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合作探究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十? 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案4篇
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案4篇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图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一、复习导入1、口算卡片(略)2、填空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个703)( )÷( )=20……19,除数最小是( )4)322÷40的商写在( )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 )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二、练习内容1、计算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计算并验算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25÷38 ( )76÷27( )96÷82 ( )04÷64解决问题;1)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3)探究题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4)竞赛题三、总结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作业91页5----8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3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掌握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结果的审查和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1. 将每位学生的计算器都充好电。
2. 准备一些计算题目,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基本功能:a. 让学生观察计算器上的数字键、运算符键和等号键等。
b. 结合实例,让学生操作计算器上的数字键,观察屏幕上的显示,实现数字的输入。
c. 引导学生操作计算器上的运算符键,实现不同运算符的选取。
d. 结合实例,让学生操作计算器上的等号键,观察屏幕上的显示,实现运算结果的获取。
e. 结合实例,让学生操作计算器上的清零键,观察屏幕上的显示,实现清零操作。
2. 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a. 让学生从上一节课学习的加减法运算中挑选出一些题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在纸上写下运算过程和结果。
b. 引导学生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比如是否忽视小数点、负号等。
c. 鼓励学生学会估算,并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的差异。
3.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a. 让学生观察计算器上的乘法键和除法键,并进行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解释,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性质和操作方法。
b. 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乘法和除法计算练习,并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4. 提倡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复杂计算:a.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较长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要求他们写下完整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b. 引导学生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包括小数点位置、数值大小等方面。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开方和求平方的计算。
2.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的百分比键。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条直线相交的概念,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
新编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一、万以上数的认识1、万以上数的读写第1课时:认识数位顺序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教学时间:2015年9月7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3)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关系是怎样的?2、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猜一猜。
谁能猜一猜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数一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从上面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一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
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数位。
(2)认识数位分级。
师: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3)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①小组讨论。
让学生说一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②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三、巩固练习提问: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2、从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3、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四、全课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1题第2课时:多位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1、例2,“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课题:多位数的读写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多位数的读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170000 m2,截至 1998年底馆内藏书 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
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合作探究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十? 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3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掌握加减法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课件等2. 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开始引入加减法的关系,如:小明手中有5支铅笔,他又给了小红3支铅笔,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原本有几支铅笔?”3. 学生回答:“5支铅笔。
”4.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红拿走了几支铅笔?”5. 学生回答:“3支铅笔。
”6.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7. 学生回答:“剩下2支铅笔。
”8. 教师总结,将这种情况表示为减法运算:5 - 3 = 2。
Step 2:探究加减法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将减法运算改写为加法运算:5 - 3 = 5 + (-3) = 2。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减法运算可以改写为加法运算?”3.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代表什么?”4. 学生回答:“被减数就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差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加数和和分别代表什么?”6. 学生回答:“被加数就是加法中的被加数,加数就是加法中的加数,和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
”7.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要使等式5 - 3 = 5 + (-3)成立,被减数、减数、和和加数的关系是什么?”8.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9. 学生回答:“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数的关系。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课题:多位数的读写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多位数的读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170000 m2,截至1998年底馆内藏书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
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合作探究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十?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四则混合运算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是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以及带有小括号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是四则混合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中的迁移运用。
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了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学习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再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把探索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2)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重、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3.关键:。
(1)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
.(2)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3)适当安排对比练习,促进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课时划分(共4课时)。
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课时2.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课时3.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课时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至第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两步(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3.关键: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两步的(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本第1页情境图(图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观察这幅图,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读出来让大家听。
指名口答后,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出示例l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l:一共要多少元?(1)理解图示内容。
提问:从图里你找到哪些信息?指名口答,引导学生找出:“篮球每个35元,足球每个45元。
”;“我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要多少元?”这两条信息。
(2)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要多少元?”这个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列式计算:35×4—140(元),140+45=185(元)。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②教师提出:“你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元吗?”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指名板演,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35×4+45=140+45=185(元)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35×4表示什么?140+45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算式"35×4+45”的运算顺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练习。
让学生完成以下两道计算题。
90×1l-900 585÷9+15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提问:从图里你找到哪些信息?指名口答,引导学生找出:应找回多少元?“文具盒7元1个”、“小朋友用100元钱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应找回多少元?”这三条信息。
(2)解决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列出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指名板演,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反馈、矫正。
100-7×13=100-9l=9(元)全班交流时,请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上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先算出13个文具盒要多少元:7×13-91(元),再算应找回的钱:100-91=9(元)](3)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页的“算一算”:52+12×4 110-117÷9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3.对比、发现。
让学生观察35×4+45,90×1l-900,585÷9+15,100-7×13,52+12×4,1lO—117÷9的算式及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什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1)上述六道小题都是含有两步混合运算题。
(教师板书课题并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四则混合运算)(2)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页“想一想”中的问题。
针对“如果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如果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教师可用以下题目进行说明32-12+25 48÷4×7=20+25 =22×7=45 =8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两题,并进行反馈矫正。
725-43+218 23×32÷8(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计算)三、巩固应用1.计算。
80×12—500 438÷3+26 120一80÷4324÷4×8 600—25+72 48+52×2先指名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反馈交流时,如发现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评析,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解决问题。
每个足球28元,每个排球36元。
(1)王老师还可以找回多少元?(2)如果王老师买3个排球,她带的钱够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四、全课小结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2.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至第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l、2题。
【教学目标】l·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2.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关键: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指名口答,并举例说明。
2.计算:24+480÷6 205÷5×8 432-23+55 25×18_400先指名口答每道小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例3:成人衣服78元一件,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1)理解图示内容。
提问:从图里你找到哪些信息?指名口答,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条件和问题)(2)解决问题,引导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1件?”这个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列式计算:213—78—135(元),135÷3=45(元)。
牧师要让学生口答分步列式中每一步求什么?学生还可能列出下列错误的算式:213—78÷3=135÷3=45(元)如果出现上面的错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213—78÷3”这个算式应先算78÷3,再算减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境。
在这个问题中,应先算“3件儿童衣服共需多少元,再算儿童衣服多少元l件。
”怎么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教师设问,然后指出: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接着教师介绍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引导学生用一个算式写出问题的解答过程。
即:(213-78)÷3 指出:(213—78)÷3读作213减去78=135÷3 的差除以3。
=45(元)2.练习。
读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口答每道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计算时,教师巡视课堂,发现典型的错误,应及时给予指导。
2.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按如下方法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出示课前准备计算卡片,另一个同学口答卡片上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两个同学轮流进行。
接着师生之间进行上述游戏。
(教师出示的题目应含有小括号运算的)四、全课小结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请举例说明。
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3.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至第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1.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键:注意搞好探索混合运算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索混合运算顺序;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学生用混合运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相应计算问题的活动过程去加深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实现对混合运算方法的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