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主要考察知识点: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通过行政管理学考试,了解考生掌握行政管理知识,科学地分析和处理行政事务的素质和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一、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掌握行政管理学的一般基础理论,提高学习行政管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二、主要知识点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和方法;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行政环境一、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了解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的前提、依据和施加影响的对象,掌握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互动影响过程和方法。

二、主要知识点行政环境及其对于行政管理的必要性;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及利用和改造;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行政职能一、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了解行政职能的一般理论,掌握行政职能运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二、主要知识点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行政职能体系;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过程;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要性;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方向、基本内容。

第四章行政组织一、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掌握行政组织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行政组织的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

二、主要知识点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结构;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行政组织的编制及管理原则和方法;我国政府行政机构改革。

第五章人事行政一、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了解中外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人事行政的基本机制及方法。

二、主要知识点人力资源开发、人事管理和人事行政概念;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演变和基本理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的指导原则和主要机制;国家公务员的内涵、义务与权利;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机构与监督。

第六章行政领导一、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掌握行政领导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学会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与艺术。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概述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及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一)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行政的三种含义: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的特点。

(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行政管理学的定义。

(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范围。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威尔逊的《行政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20世纪30——40年代中国行政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节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一)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规范方法、经验方法(即实证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实践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一)行政(二)行政管理(三)行政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四)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阶段(五)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六)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四、考核要求(一)行政1.识记:行政的三种含义。

2.领会:(1)行政与政治的关系;(2)行政与管理的关系。

(二)行政管理1.识记:(1)行政管理的含义;(2)行政管理的三个特征。

2.领会: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三)行政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1.识记:(1)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2)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本质特征;(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题型与分数
简答题:10*4
论述题:20*2
材料分析题:20
二、大纲
1.第一章:管理与行政的联系与区别。

2.斯蒂尔曼二世著《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11月版):第一章,P23-P40:斯蒂尔曼二世是如何论述反国家主义与美国公共行政研究之间关系的?
3.第二章:里格斯农业社会的融合型行政模式的特点,工业社会衍射性行
政模式的特点。

4.古德诺:政治——行政二分法:威尔逊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思想
有何异同,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的主要思想内容。

5.第四章:公共政策精英模型与团体模型的区别,公共政策传统理性模型
与有限理性模型的区别
6.第六章:零基预算的含义及其步骤,复式预算的含义及优缺点。

7.第七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电子政务的意义。

8.第九章:案例:齐抓共管计划生育工作,案例:一次性筷子为何禁而不
止?。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考试大纲本次考试的大纲如下:
第一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 行政管理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 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 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形式的比较
4. 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二部分: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1. 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分类
2. 行政管理的职能和职责分析
3. 行政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制
4. 行政管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的实践应用和创新发展
1. 行政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2. 行政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
3. 行政管理的创新发展和对策
4. 行政管理的国际比较和借鉴经验
第四部分:行政管理的伦理、法律和道德规范1. 行政管理的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
2. 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和监督机制
3. 行政管理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4. 行政管理的道德建设和培养模式
第五部分:行政管理的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
1. 行政管理的专题研究方向和方法
2. 行政管理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3. 行政管理的案例分析和评述
4. 行政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以上即为本次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考试大纲,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准备,取得理想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全)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全)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二、行政管理学在中国(一)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入的行政学(二)解放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其中断(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三、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一)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二)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三)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行政环境一、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一)行政环境的含义1.行政系统的界限2.行政环境的含义(二)行政环境的构成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三)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1.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2.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和塑造3.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二、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2.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三、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关于行政系统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期望(2)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输入、输出有不同的期望(3)对行政系统的认同程度决定着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的差异2.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2)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超人意志(3)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权力来自人民委托,并通过体现民意的法律形式予以确认3.关于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人治观念认为,行政系统内外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人,而不在制度(2)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法治观念,又分为专制主义的和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念4.关于行政系统内部人际关系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特殊的人际关系观念(2)普遍的人际关系观念5.关于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系统成员的政治方向(2)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3)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二)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2.民族环境影响行政系统的体制3.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权力的行使4.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三)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2.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四、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地球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形成于发展,制约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2.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3.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4.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5.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及机构2.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3.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5.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受到规范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的制约五、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1.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2.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3.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与法治化2.自觉地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3.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4.大力推动法治建设(三)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1.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1)树立民主意识(2)树立法律意识(3)树立双向沟通意识(4)树立政绩意识(5)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2.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3)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法治化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3.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1)实现政教分离(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3)加强行政系统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4)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受法律的约束(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1.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2.发对侵略,发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第三章行政职能一、行政职能概述(一)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1.执行性2.多样性3.动态性(二)行政职能体系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1.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具有重要意义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系统的依据和关键3.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具有重要意义二、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四)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三、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1.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3.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关系的理顺(1)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2)理顺政企关系(3)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4)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3.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第四章行政组织一、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1.行政组织的含义2.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法规制度(6)物质因素3.行政组织的特性(1)政治性与社会性(2)法制性与权威性(3)系统性与动态性4.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1)行政组织与共产党组织的区别(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3)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4)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5)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二)行政组织的类型1.领导机构2.执行机构3.监督机构4.咨询机构5.信息机构6.辅助机构7.派出机构(三)行政组织结构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2)层次管理的原则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3.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二、行政组织理论(一)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2.新古典组织理论3.现代组织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2.列宁的组织理论3.毛泽东、邓小平的组织理论三、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一)编制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1.编制管理的含义2.编制管理的意义(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3)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财政开支(二)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编制管理的原则(1)精简原则(2)统一原则(3)编制立法原则2.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第五章行政领导一、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及其特点1.领导的概念2.领导的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领导是动态的行为过程(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4)领导是体现高度权威的管理活动3.“领导”与“管理”:概念的异同辨析(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差异性(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1.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2.领导、管理专业化的意义3.领导、管理专业化的实现途径(三)行政领导的含义和作用1.行政领导的概念2.行政领导的特点(1)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2)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征(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3.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2)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战略核心(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二、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1.行政领导者职位的含义2.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2)职位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有相对稳定性(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1.行政领导者职权的含义2.职位与职位的关系(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1.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含义2.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内容(四)行政领导权威1.行政领导权威的含义2.行政领导权威的意义3.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原则(1)维护行政领导权威,首先取决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2)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形成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及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高校领导体制(3)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在各层领导集体内加强团结、密切配合并形成坚强领导核心(4)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统一(5)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做到合理放权三、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2.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1.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含义2.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3.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1.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的关系制度2.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的联系制度3.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四、行政领导的方式、方式和艺术(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1.实事求是的方法(1)实事求是方法的含义(2)实事求是方法的基本内容2.群众路线的方法(1)群众路线方法的含义(2)群众路线方法的内容3.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分析方法的含义(2)矛盾分析方法的内容(三)行政领导方式1.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2.几种主要的领导方式(1)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的领导方式(2)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的领导方式(四)行政领导艺术1.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与分类2.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领导艺术(1)总体性领导艺术(2)专业性领导艺术3.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1)授权艺术(2)用人艺术(3)处事艺术(4)运时艺术五、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1.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含义2.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3.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三)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1.合理的静态结构(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智能结构(4)气质结构2.合理的动态结构(1)合理关系(2)合理状态第六章人事行政一、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一)人事管理1.招聘2.调配3.培训4.考核5.薪酬6.劳动关系管理(二)人事行政人事行政与企业人事管理的区别:1.管理对象不同2.管理权来源不同3.权威性不同4.性质不同5.复杂性不同6.法律规范程度不同(三)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1.工作性质和地位不同2.内容不同3.任务不同4.职责分担不同5.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二、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2.强调政治中立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4.实行功绩制原则5.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二)中国公务员制度1.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不搞政治中立(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3)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1)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2)职位分类(3)公务员录用(4)考核、奖励、纪律与惩戒(5)职务任免与升降(6)培训、交流与回避(7)工资、保险与福利(8)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与申诉控告(9)职位聘任三、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一)当代西方国家人事行政的变革1.政治中立原则的动摇2.弹性化的任用制度3.谈判工资制4.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出现5.放松规制6.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二)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1.政府雇员制2.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3.绩效考核创新4.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第七章公共预算一、公共预算概述(一)公共预算的含义(二)公共预算的功能1.控制2.管理3.计划(三)公共预算的目标1.总额控制2.配置效率3.运作效率4.财政问责二、我国的预算改革(一)预算改革前我国的预算体制(二)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共预算三、我国预算过程中预算的参与者、职能与预算周期(一)预算参与者及其职能(二)预算周期四、预算编制与审批(一)我国预算的编制、审批程序(二)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原则1.合法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稳妥性原则6.重点性原则7.透明性原则8.绩效性原则(三)编制方法1.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定额管理2.项目支出3.绩效评价(四)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五、预算执行(一)控制与灵活性的权衡(二)财政管理周期(三)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1.执行进度缓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2.收支过程中仍存在违规行为3.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六、政府决算(一)政府决算的主要内容(二)政府决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三)政府决算的审查和批准第八章行政信息一、行政信息概述(一)行政信息的内涵1.信息资源与行政信息2.信息资源管理(1)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3)信息资源管理的要素3.行政信息管理(1)行政信息管理的含义(2)行政信息管理的目标(二)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视角1.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2)行政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2.行政信息管理研究视角(1)内容视角(2)技术视角(3)经济视角(4)人文视角(三)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1.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概述(1)标准的分类与分级(2)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内容(3)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的方法2.行政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1)数据元素标准(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3)用户视图标准(4)概述数据库标准(5)逻辑数据库标准3.中国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二、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一)行政信息管理体制1.行政信息管理的机构2.行政信息管理职能3.行政信息管理人员(二)行政信息采集管理1.行政信息采集的含义2.行政信息采集的过程(1)行政信息采集的准备阶段(2)行政信息采集的实施阶段(3)行政信息采集的评估阶段3.行政信息采集的渠道与方法(1)行政信息采集的渠道(2)行政信息采集的方法(三)行政信息存储1.行政信息存储的含义2.数据库3.行政信息库的构建(1)行政信息库构建的目标(2)行政信息库的构建(四)行政信息分级分类1.行政信息分级(1)社会公开类行政信息(2)部门共享类行政信息(3)依法专用类行政信息2.行政信息分类(五)行政信息公开1.行政信息公开的含义2.行政信息公开制度(1)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2)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措施(六)行政信息交换共享1.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的含义2.实现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的管理措施(1)编制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目录体系(2)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标准规范(3)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制度(4)加强行政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共享库的建设三、行政信息开发利用(一)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概述1.行政信息开发(1)行政信息开发的含义(2)行政信息本体开发和应用开发(3)行政信息开发评价2.行政信息利用(1)行政信息利用的含义(2)行政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关系3.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框架(1)机制框架(2)经济框架(3)建设工程框架(4)建设内容框架(二)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1.西方国家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1)推行市场化政策取向(2)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科学开发行政信息(3)重点建设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4)完善行政信息政策法规,为行政信息开发创造良好环境(5)重视信息人才开发和培养2.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1)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现状(2)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三)行政信息法制建设1.国外信息资源法制建设的基本概况2.美国A-130号通告3.我国行政信息法制化建设概况4.行政信息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独立法律部门地位(2)行政信息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第九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一、政策过程(一)政策议程建立1.政策问题的确认2.建立议程的途径(二)政策方案形成1.信息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预见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三)政策决定1.决策者及其权力的合法化2.政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3.政策内容的合法化4.政策内容法律化(四)政策执行1.政策执行的主体及其对象(1)各级政府行政部门(2)立法与司法机构(3)中介组织(4)社区组织2.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1)政策决定因素(2)政策资源因素(3)政策环境因素(五)政策评估1.政策评估的主体和标准(1)内部评估者(2)外部评估者2.政策评估的类型(1)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2)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3)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二、政策分析的方法(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二)专门的分析方法1.过程方法2.实体方法3.逻辑实证方法4.计量经济学方法5.后实证主义方法6.参与主义路径7.规范性描述方法8.意识形态方法9.历史方法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一、政府公共关系(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2.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1)主体的权威性(2)对象的复杂性(3)传播的优越性(4)目标的独特性(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1.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1)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2)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2.我国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4)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三)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1.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和支持3.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4.多办实事,协调内部外部关系,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四)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举要1.民意测验2.信访工作3.信息公开与办事公开4.新闻发布(1)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2)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5.拓宽社会沟通渠道(1)社会协商对话(2)公众议政活动(3)公众投票公决6.公共危机事件处理(1)尽快掌握事实真相的全貌(2)确定对外发言人及统一新闻发布口径(3)加强信息交流,寻求公众支持(4)做好善后处理7.政府形象管理(1)政府形象的基本特征(2)政府形象管理二、行政沟通(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要素(二)沟通主体: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1.行政组织作为传播源的缺陷2.行政沟通把关人(三)沟通内容:行政信息1.沟通内容与行政活动2.不同层次的沟通内容对行政过程的影响(四)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1.沟通渠道的容量与长度2.行政过程中的沟通渠道选择(五)沟通对象:受众心理与状态分析1.信任度与认同感:一般受众心理状态分析2.主动性和积极性:双向不对称沟通模式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六)沟通效果对行政过程的影响三、行政协调(一)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1.行政协调的概念2.行政协调的作用(1)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3)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二)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和方法1.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全局(2)坚持分层运作(3)坚持动态协调(4)注意非平衡因素的影响2.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1)内部协调模式(2)外部协调模式(3)纵向协调模式(4)横向协调模式3.行政协调的主要方法(1)主体合流法。

哈尔滨商业大学行政管理考试大纲

哈尔滨商业大学行政管理考试大纲
1.行政管理学概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产生背景与历史沿革;理解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了解行政与行政管理学的含义。
2.行政管理职能。掌握行政职能理论的产生、发展;理解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与方向;了解行政职能的构成及其系统特征。
3.行政组织。了解行政组织的含义、特征与构成要素;掌握行政组织纵向与横向结构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行政组织改革状况。
三、题型及比例:
名词解释(20,13.3%),辨析题(15,10%),简答题(50,33.3%),论述题(40,26.7%),案例分析题(25,16.7%)。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基本规律和最新动态,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方法及相关规章制度,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公共政策研究导论。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进程;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属性;了解公共政策学的理论体系。
2.公共政策基本理论。掌握公共政策的概念;理解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了解公共政策的价值与表现。
3.公共政策环境。了解公共政策环境的概念;掌握科学发展观政策环境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的状况。
4.公共政策制定管理。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概念、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掌握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内输性、经验和改革。
5.公共政策实施管理。了解公共政策实施的概念;理解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掌握影响公共政策实施的因素、公共政策实施的偏差及其原因、纠正公共政策实施偏差的对策。
4.行政领导。了解行政领导的概念、行政领导者职位、职权和责任的含义、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者素质含义;理解行政领导者的职权和职位的关系、行政领导方法、方式和艺术、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掌握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学教学大纲本课程着重介绍行政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的基本内容,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结构与内容包括:(1)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研究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其产生和发展,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基础与原则;(2)行政环境,研究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必要性,两者的相互作用,以及我国目前行政环境的特点;(3)行政职能,研究行政职能体系及西方国家与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演变;(4)行政组织,研究行政组织理论及其编制的管理;(5)人事行政,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人事管理和人事行政,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公务员的管理制度;(6)行政领导,研究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和责任,行政领导制度、方法、方式与艺术,行政领导的素质及其结构优化;(7)行政立法,研究行政立法的体制、程序及效力;(8)行政文化,研究行政心理、道德与精神;(9)财务行政,研究政府预决算管理、预算会计和审计;(10)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研究决策、目标与计划的程序、方法、作用、管理及制度;(11)行政执行,研究行政执行的前提、手段、方式、权力保障与对权力的控制;(12)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研究信息与咨询的管理及电子政务的发展;(13)行政公共关系与行政协调,研究公关与协调的任务、作用及实务举要;(14)行政监督,研究我国现行行政监督制度和行政救济监督制度;(15)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研究办公室管理的性质、任务、科学化和现代化,后勤管理的内容和体制改革;(16)行政效率,研究行政效率测定和提高的原则、标准、途径与方法;(17)行政改革,研究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运动和我国行政改革的趋势、特点、经验和难点。

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一、什么是行政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二、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重建和发展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学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深厚基础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原则第二章行政生态与环境理论第一节行政环境及其对于行政管理的必要性一、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二、行政环境的理论依据三、现代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联系的加强第二节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平衡二、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三、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第三节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两大主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第三章行政领导与战略管理第一节行政领导与战略管理概述一、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与管理的关系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三、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地位、作用四、战略管理的含义、特点及其地位、作用第二节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四、行政领导权威第三节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第四节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与艺术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三、行政领导方式四、行政领导艺术第五节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及其结构优化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三、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及其优化第四章公共政策与行政决策第一节现代公共政策一、现代公共政策的内涵二、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三、现代公共政策质量与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四、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五、政策系统的运行六、公共政策体制第二节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概述二、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三、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第三节行政目标一、行政目标及其作用二、行政目标管理第四节行政计划一、行政计划及其作用二、行政计划的制定第五章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人事管理和人事行政一、人事管理中的人和事二、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管理三、人事管理和人事行政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演变和基本理论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四、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机制第三节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一、国家公务员的内涵、义务与权利二、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三、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机构与监督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五、公务员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第六章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第一节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概述一、公共预算的概念、职能和作用二、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第二节政府预决算管理一、政府预算概述二、政府预算组织形式三、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复式预算四、绩效预算改革五、政府决算第三节预算会计一、预算会计的概念和作用二、预算会计的分级三、我国预算会计体制的演变和发展第四节政府审计一、政府审计的概念和作用二、政府审计的一般原则和内容三、政府审计的权限和基本方法第七章公共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第一节公共信息概述一、公共信息的内涵及意义二、公共信息管理第二节行政咨询一、行政咨询概述二、行政咨询机构及其与决策层的沟通三、行政咨询与行政信息的关系第三节电子政务一、政府信息化及其发展二、政府信息化对公共信息管理及咨询的影响三、我国电子政务四、“一站式”网上行政许可服务系统第八章行政立法第一节行政立法概述一、行政立法的概念二、行政立法的必要性三、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节行政立法体制一、行政立法体制概述二、行政立法权限的划分第三节行政立法的程序及效力一、行政立法的程序二、行政立法的效力三、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第九章行政执行第一节行政执行概述一、行政执行的概念二、行政执行的任务和原则三、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行政执行的前提与手段及其方式一、行政执行的前提二、行政执行的手段及其方式第三节行政执行的权力保障及对权力的控制一、行政执行的权力性质二、行政执行的权力保障三、对行政执行权力的控制第十章行政公共关系与行政协调第一节行政公共关系一、行政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二、行政公共关系在中国三、行政公共关系的任务四、行政公共关系实务举要第二节行政协调一、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二、行政协调与行政管理过程三、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和基本原则四、行政协调技术举要第十一章行政效率第一节行政效率概述一、行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二、行政效率的要素三、行政效率研究的出发点及其意义第二节行政效率的测定一、行政效率测定的基础二、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三、行政效率测定的标准四、行政效率测定第三节行政效率的提高一、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二、我国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四、全面认识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第十二章行政监督第一节行政监督概述一、行政监督的概念二、行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三、我国行政监督的历史概况第二节我国现行行政监督制度一、行政监督的内容及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行政内部的监督三、行政外部的监督第三节我国行政救济监督制度一、行政复议救济监督二、行政诉讼救济监督三、行政赔偿救济监督第十三章行政文化与行政现代化第一节行政文化概述一、行政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二、行政文化的构成与作用第二节行政心理一、行政心理及其制约因素二、行政心理对行政管理的作用第三节行政道德一、行政道德概述二、我国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规范第四节行政精神一、行政精神概述二、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精神第五节行政现代化一、行政现代化的含义二、我国实现行政现代化的途径第十四章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第一节当代美国的行政改革一、当代美国行政改革的背景二、当代美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三、当代美国行政改革评述第二节当代英国的行政改革一、当代英国行政改革的背景二、当代英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三、当代英国行政改革评述第三节当代日本行政改革一、当代日本行政改革的背景二、当代日本行政改革的内容三、当代日本行政改革评述第四节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背景二、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三、对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评述四、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途径。

012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纲-2020

012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纲-2020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行政管理学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1、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考核比重:5%)(1)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2)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3)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行政环境(考核比重:5%)(1)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2) 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 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4) 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5)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章行政职能(考核比重:15%)(1) 行政职能概述(2) 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3) 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第四章行政组织(考核比重:7%)(1) 行政组织概述(2) 行政组织理论(3)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第五章行政领导(考核比重:7%)(1) 行政领导概述(2)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3) 行政领导体制(4) 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第六章人事行政(考核比重:5%)(1) 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2) 国家公务员制度(3) 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第七章公共预算(了解)(考核比重:2%)第八章行政信息(考核比重:4%)(1) 行政信息概述(2) 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3) 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第九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考核比重:3%)(1) 政策过程(2) 政策分析的方法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了解)(考核比重:2%)第十一章行政伦理(考核比重:8%)(1) 行政伦理概述(2) 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内容(3) 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及其履行(4)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第十二章行政法治(考核比重:4%)(1) 行政法治概述(2) 行政立法(3) 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第十三章行政监督(考核比重:15%)(1) 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2) 行政监督体系(3) 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第十四章公共危机管理(考核比重:4%)(1)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2) 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3) 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第十五章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了解)(考核比重:1%)第十六章政府绩效管理(考核比重:3%)(1) 政府绩效管理概述(2) 政府部门绩效计划与实施(3) 政府部门绩效考核(4) 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5)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第十七章行政改革与发展(考核比重:10%)(1) 行政改革概述(2)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3) 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2、考试的要求和目的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财务行政、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执行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行政公共关系与行政协调、行政监督、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行政效率、行政改革等。

最新《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专科

最新《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专科

《行政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一、适用对象: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专科学生二、主要参考教材: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三、考试目的: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考试,学生能熟练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概念与原理,能对行政管理活动做一定深度的理性思考,并能有意识地用所学理论解释行政管理行为。

四、考试范围和重点《行政管理学》考试范围在第一章至第十四章。

其重点是第三章行政职能、第四章行政组织、第五章行政领导、第六章人事行政、第九章政策过程和政策分析方法,和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第一章导论理解: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必要性。

了解:中西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掌握: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主要考点: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中西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行政环境理解:行政系统与环境要素的互动关系。

了解:环境各要素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掌握:创建良好行政外部环境的关键点。

主要考点:行政系统与环境要素的关系和互动机制,创建良好行政外部环境的关键点。

第三章行政职能理解: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了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历程。

掌握:行政职能的涵义、行政职能体系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主要考点:行政职能的含义、特点和行政体系的组成要素,中西行政职能的发展历程,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行政组织理解: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原则和方法。

了解:中西行政组织理论。

掌握:行政组织的类型和机构。

主要考点:中西行政组织理论,不同行政组织结构的优缺点、行政组织结构运行的基本原则,行政组织的结构,行政组织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行政领导理解:行政领导、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等相关概念。

了解:公共领导的内涵,及行政领导的发展趋向。

掌握:行政领导者职位、职权及责任间的关系,集中主要的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专升本“行政管理学”入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行政管理学”入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行政管理学”入学考试大纲点击次数:4944发布人:发布时间:2003-05-07 15:30:00.01、系统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

2、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能运用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行政管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3、了解行政管理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初步了解行政管理活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技能。

内容第一章绪论[要求] 了解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第一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特点;理解行政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初步掌握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一、行政概念的含义行政是指国家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在西方行政史上,对“行政”概念大致有三种理解。

二、行政与管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三、行政管理学的含义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界说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管理活动,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概括地说有以下四个方面:1、行政管理活动主体——国家行政组织;2、行政管理行为,包括行政领导、行政决策、人事行政、财务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监督,以及对行政行为的评价等等;3、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4、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等。

三、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特征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可以看出,行政管理学主要有如下特征;1、政治性与社会性2、理论性与应用性3、综合性与独立性4、规范性与权变性。

第三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政管理学的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1、各国学者普遍认为,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始于德国的官司房学。

2、最早系统地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德国学者施泰因,他于1865年撰写了《行政学》一书。

725《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725《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规律的科学,包括管理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管理依据等问题,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课和核心课程。

本考试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适当追综学科前沿,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1.行政与行政学的涵义与特征2.公共行政学的演进3.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4.行政职能的涵义和构成5.现代政府职能理论的发展6.行政权力的分配7.行政领导的品格和素质8.领导力的提升9.行政组织的特征10.组织理论11.组织结构12.组织原则13.组织环境14.组织变革15.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涵义和构成16.中外公务员制度的特征16.行政决策体制17.行政决策程序(二)行政程式和行政方法1.行政执行的能力和有效性2.行政执行的方式3.行政基本方法4.行政程序5.行政计划6.行政技术7.行政效率的测定和绩效评估8.行政效率的测定和技术9.公共财政职能10.公共财政政策(三)法制行政1.依法行政的缘由和发展2.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3.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4.行政监督体系5.行政责任的范畴和确定6.行政伦理的结构和功能(四)行政发展1.现代政府能力2.公共危机管理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4.新公共管理运动5.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1)新自由主义(2)公共选择理论(3)新制度经济学(4)第三条道路(5)新公共管理(6)治理理论6.公共行政的典范转换7.政府理论创新8.新公共服务9.西方国家政府改革实践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资料来源:凯程教育网。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4页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4页

《行政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课程编码:81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公共管理一、考试大纲说明1、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力求反映国内外行政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特别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当代西方国家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当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达到考察考生对该学科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为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考试参考书目[1]彭国甫主编:《中国行政管理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与中山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8年版。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1、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2、行政管理学在中国3、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第二章行政环境1、行政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2、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4、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5、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章行政职能1、行政职能概述2、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3、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第四章行政组织1、行政组织概述2、行政组织理论3、行政组织结构4、行政组织体制5、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第五章行政领导1、行政领导概述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3、行政领导制度4、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与艺术5、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及其结构优化6、行政领导者成才的基本要素7、公共领导:行政领导的发展趋向第六章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概述2、行政决策模式3、行政决策体制4、行政决策的非理性因素5、行政决策的价值评估第七章人事行政1、人事行政概述及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2、现代人事行政制度与国家公务员制度3、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第八章公共财政1、公共财政概述2、公共预算:我国的预算改革;我国预算过程中预算的参与者、职能与预算周期;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国家(政府)决算3、公共财政收支管理4、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第九章行政信息1、行政信息概述2、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3、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第十章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概述2、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3、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4、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5、政策分析的方法第十一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1、政府公共关系2、行政沟通3、行政协调第十二章行政文化1、当代行政管理的主题2、行政文化的结构与功能3、行政伦理:兴起、发展与功能;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内容;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行政伦理4、行政文化的型铸途径第十三章行政法治1、行政法治概述2、行政法治的基础3、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4、行政司法与行政诉讼5、行政法治监督6、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第十四章行政执行1、行政执行概述2、行政招执行过程3、行政执行偏差分析第十五章行政监督1、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2、行政监督体系3、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第十六章公共危机管理1、公共危机管理概述2、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3、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第十七章机关管理1、机关管理概述2、机关管理的内容3、机关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4、政府采购制度5、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第十八章政府绩效管理1、政府绩效管理概述2、政府部门绩效计划与实施3、政府部门绩效考核4、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5、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第十九章行政改革与发展1、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概述2、行政发展的力场分析3、行政发展规律4、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5、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三、考试形式及试题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行政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二、考试总体要求本大纲为报考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科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原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管理法制、行政方法、行政文化、行政机关管理、财务行政、行政效率、行政发展等。

要求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认识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和范式架构;了解基础的行政管理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从事行政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三、考试内容、要求和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 考试内容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特点第三节行政管理学的演进第四节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二)目标要求1.了解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理解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和范畴。

3.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特点及有关规律。

(三)考试知识点关键术语:行政;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

复习参考题:1.简述行政与公共行政权力的含义。

2.说明行政与管理、行政与政治的区别。

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4.行政管理学具有什么特点?5.试述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章行政管理原理(一) 考试内容第一节行政管理原理概述第二节体制上的封闭原理第三节能位原理第四节弹性原理和权变原理第五节可比性原理第六节优化原理和效益原理(二)目标要求1.了解行政管理原理的含义。

2021年《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专插本)

2021年《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专插本)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I.考试的性质我校本科插班生考试(以下简称“插班生考试”)《行政管理学》科目的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应届和往届专科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系列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人员,升入我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就读的必考科目。

II.考试内容及要求下面分章节列出《行政管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将详细介绍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和全要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介绍行政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发展的必要性;第二至十六章介绍行政管理的过程和要素,第十七章介绍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点,以及行政改革进程、经验与展望。

章节课程要点考试知识点第一章导论行政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发展必要性第二章行政环境环境各要素对行政系统的影响,行政系统与环境要素的互动关系,创建良好行政外部环境的关键点行政职能概念、西方国家和我国转轨时期行政职能第三章行政职能的演变第四章行政组织中西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的类型的机构,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原则和方法行政领导的含义和发展趋势,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行政第五章行政领导领导制度,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途径第六章人事行政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和区别,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中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七章公共预算公共预算的含义、功能和目标,我国预算过程参与者、算周期、预算编制及审批、预算执行和政府决算,我国预算改革历程第八章行政信息行政信息管理的内涵和内容要素,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和途径,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第九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政策过程的各要素、政策分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行政沟通的概念、主体和内容、沟通的机制和方法、第十章行政沟通政府对外传播的外部环境和表现形态、新媒体对政府传播方式的影响行政伦理的兴起背景和发展态势,行政组织伦理第十一章行政伦理和行政人员伦理的内容,行政伦理责任和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的内容行政管理的法律逻辑和行政法治的含义,西方国第十二章行政法治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行政立法的权力配置,行政立法监督,我国行政管理法治化的主要内容第十三章行政监督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行政监督体系的要素,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分级与分期,公第十四章公共危机管理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体制和机制办公室工作的性质和基本任务,办公室管理的科第十五章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学化和现代化,后勤管理的作用,办公室管理和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特征,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的分析,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中国政府绩第十六章政府绩效管理效管理的现状,政府部门绩效计划与实施,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第十七章行政改革与发展行政改革的基本含义,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点,中国行政改革的进程及经验和展望Ⅲ.参考书目考试主要参考书为《行政管理学》(第六版),夏书章,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 年5 月。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考试的性质我校本科插班生考试(以下简称“插班生考试”)《行政管理学》科目的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应届和往届专科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系列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人员,升入我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就读的必考科目。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考试大纲的编写着重于考生对专业课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行政管理学概说一、考核知识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政治与行政二分、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行政与管理、行政管理的研究方法二、考核要求、识记()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流派、领会()政治与行政二分()行政与管理、应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行政管理的制度环境一、考核知识点.制度环境的概念及其行政环境的关系.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内涵及其关联.正式制度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作用.非正式制度环境对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二、考核要求、识记()制度环境的概念()制度环境的构成要素()政治制度环境的基本要素()经济制度环境的主要因素、领会()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内涵及其关联()正式制度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作用()非正式制度环境对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行政法治化的基本要求、应用()非正式制度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当代中国的经济制度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三章行政职能一、考核知识点.行政职能及其构成.行政职能的实现方式.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与发展.中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二、考核要求、识记()行政职能的含义、特点()行政职能的构成()行政职能的实现形式、领会()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过程及其模式分类()当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转变的趋势、应用()中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与完善第四章行政组织一、考核知识点.行政组织概述.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行政组织的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区域公共管理组织及其现实形态.编制与编制管理二、考核要求、识记()行政组织的概念、基本要素()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行政组织的纵向和横向结构()区域公共管理组织的现实形态、领会()区域公共管理的含义()区域公共管理及其发展趋势()行政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应用()如何坚持行政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五章类行政组织一、考核知识点.类行政组织的概念及特征.类行政组织与行政组织、民间组织、的比较.类行政组织的主要功能.类行政组织的类型.类行政组织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二、考核要求、识记()类行政组织的特征()类行政组织的分类、领会()类行政组织的概念()类行政组织的主要功能()行业协会的功能()行政性公司与行政类事业单位、应用结合我国的社会建设,谈谈如何推进我国类行政组织的改革与发展?第六章行政管理者一、考核知识点.行政领导的类型与权力来源.行政责任与行政问责.中层官员的角色、职责与基本素质.街头官僚及其自由裁量权二、考核要求、识记()领导类型()领导的权力来源()领导的技能构成()影响行政领导力的主要因素、领会()行政问责()街头官僚()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应用()我国行政问责制如何完善;()处长治国与科长现象及其矫治;()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及其责任控制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一、考核知识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式变迁.公务员制度.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类管理.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及发展趋势二、考核要求、识记()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征、领会()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式变迁()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比较()中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与发展趋势、应用()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第八章财务资源管理一、考核知识点.政府财务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政府财务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特点.公共预算的重要性与原则.公共预算的基本模式和形式.政府财务执报告的目标.政府审计的作用、内容和原则二、考核要求、识记()政府财务资源管理的特点与内容()预算编制的形式()公共预算的基本模式和形式、领会()政府财务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公共预算、绩效预算、零基预算、功能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民主的概念()理解公共预算的本质、功能、原则()政府审计的作用、功能与原则、应用()如何理解预算民主?第八章信息资源管理一、考核知识点.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内容和特点.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原则、方式与范围.电子政务二、考核要求、识记()政府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政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的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领会()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原则()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应用()联系实际,谈谈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二、行政管理学在中国(一)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入的行政学(二)解放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其中断(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三、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一)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二)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三)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行政环境一、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一)行政环境的含义1.行政系统的界限2.行政环境的含义(二)行政环境的构成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三)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1.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2.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和塑造3.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二、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2.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三、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关于行政系统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期望(2)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输入、输出有不同的期望(3)对行政系统的认同程度决定着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的差异2.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2)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超人意志(3)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权力来自人民委托,并通过体现民意的法律形式予以确认3.关于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人治观念认为,行政系统内外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人,而不在制度(2)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法治观念,又分为专制主义的和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念4.关于行政系统内部人际关系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特殊的人际关系观念(2)普遍的人际关系观念5.关于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系统成员的政治方向(2)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3)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二)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2.民族环境影响行政系统的体制3.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权力的行使4.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三)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2.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四、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地球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形成于发展,制约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2.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3.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4.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5.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及机构2.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3.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5.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受到规范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的制约五、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1.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2.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3.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与法治化2.自觉地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3.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4.大力推动法治建设(三)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1.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1)树立民主意识(2)树立法律意识(3)树立双向沟通意识(4)树立政绩意识(5)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2.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3)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法治化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3.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1)实现政教分离(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3)加强行政系统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4)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受法律的约束(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1.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2.发对侵略,发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第三章行政职能一、行政职能概述(一)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1.执行性2.多样性3.动态性(二)行政职能体系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1.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具有重要意义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系统的依据和关键3.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具有重要意义二、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四)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三、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1.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3.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关系的理顺(1)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2)理顺政企关系(3)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4)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3.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第四章行政组织一、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1.行政组织的含义2.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法规制度(6)物质因素3.行政组织的特性(1)政治性与社会性(2)法制性与权威性(3)系统性与动态性4.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1)行政组织与共产党组织的区别(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3)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4)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5)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二)行政组织的类型1.领导机构2.执行机构3.监督机构4.咨询机构5.信息机构6.辅助机构7.派出机构(三)行政组织结构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2)层次管理的原则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3.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二、行政组织理论(一)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2.新古典组织理论3.现代组织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2.列宁的组织理论3.毛泽东、邓小平的组织理论三、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一)编制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1.编制管理的含义2.编制管理的意义(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3)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财政开支(二)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编制管理的原则(1)精简原则(2)统一原则(3)编制立法原则2.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第五章行政领导一、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及其特点1.领导的概念2.领导的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领导是动态的行为过程(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4)领导是体现高度权威的管理活动3.“领导”与“管理”:概念的异同辨析(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差异性(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1.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2.领导、管理专业化的意义3.领导、管理专业化的实现途径(三)行政领导的含义和作用1.行政领导的概念2.行政领导的特点(1)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2)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征(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3.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2)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战略核心(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二、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1.行政领导者职位的含义2.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2)职位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有相对稳定性(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1.行政领导者职权的含义2.职位与职位的关系(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1.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含义2.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内容(四)行政领导权威1.行政领导权威的含义2.行政领导权威的意义3.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原则(1)维护行政领导权威,首先取决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2)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形成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及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高校领导体制(3)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在各层领导集体内加强团结、密切配合并形成坚强领导核心(4)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统一(5)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做到合理放权三、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2.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1.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含义2.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3.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1.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的关系制度2.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的联系制度3.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四、行政领导的方式、方式和艺术(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1.实事求是的方法(1)实事求是方法的含义(2)实事求是方法的基本内容2.群众路线的方法(1)群众路线方法的含义(2)群众路线方法的内容3.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分析方法的含义(2)矛盾分析方法的内容(三)行政领导方式1.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2.几种主要的领导方式(1)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的领导方式(2)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的领导方式(四)行政领导艺术1.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与分类2.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领导艺术(1)总体性领导艺术(2)专业性领导艺术3.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1)授权艺术(2)用人艺术(3)处事艺术(4)运时艺术五、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1.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含义2.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3.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三)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1.合理的静态结构(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智能结构(4)气质结构2.合理的动态结构(1)合理关系(2)合理状态第六章人事行政一、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一)人事管理1.招聘2.调配3.培训4.考核5.薪酬6.劳动关系管理(二)人事行政人事行政与企业人事管理的区别:1.管理对象不同2.管理权来源不同3.权威性不同4.性质不同5.复杂性不同6.法律规范程度不同(三)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1.工作性质和地位不同2.内容不同3.任务不同4.职责分担不同5.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二、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2.强调政治中立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4.实行功绩制原则5.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二)中国公务员制度1.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不搞政治中立(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3)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1)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2)职位分类(3)公务员录用(4)考核、奖励、纪律与惩戒(5)职务任免与升降(6)培训、交流与回避(7)工资、保险与福利(8)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与申诉控告(9)职位聘任三、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一)当代西方国家人事行政的变革1.政治中立原则的动摇2.弹性化的任用制度3.谈判工资制4.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出现5.放松规制6.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二)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1.政府雇员制2.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3.绩效考核创新4.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第七章公共预算一、公共预算概述(一)公共预算的含义(二)公共预算的功能1.控制2.管理3.计划(三)公共预算的目标1.总额控制2.配置效率3.运作效率4.财政问责二、我国的预算改革(一)预算改革前我国的预算体制(二)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共预算三、我国预算过程中预算的参与者、职能与预算周期(一)预算参与者及其职能(二)预算周期四、预算编制与审批(一)我国预算的编制、审批程序(二)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原则1.合法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稳妥性原则6.重点性原则7.透明性原则8.绩效性原则(三)编制方法1.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定额管理2.项目支出3.绩效评价(四)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五、预算执行(一)控制与灵活性的权衡(二)财政管理周期(三)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1.执行进度缓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2.收支过程中仍存在违规行为3.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六、政府决算(一)政府决算的主要内容(二)政府决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三)政府决算的审查和批准第八章行政信息一、行政信息概述(一)行政信息的内涵1.信息资源与行政信息2.信息资源管理(1)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3)信息资源管理的要素3.行政信息管理(1)行政信息管理的含义(2)行政信息管理的目标(二)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视角1.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2)行政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2.行政信息管理研究视角(1)内容视角(2)技术视角(3)经济视角(4)人文视角(三)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1.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概述(1)标准的分类与分级(2)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内容(3)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的方法2.行政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1)数据元素标准(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3)用户视图标准(4)概述数据库标准(5)逻辑数据库标准3.中国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二、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一)行政信息管理体制1.行政信息管理的机构2.行政信息管理职能3.行政信息管理人员(二)行政信息采集管理1.行政信息采集的含义2.行政信息采集的过程(1)行政信息采集的准备阶段(2)行政信息采集的实施阶段(3)行政信息采集的评估阶段3.行政信息采集的渠道与方法(1)行政信息采集的渠道(2)行政信息采集的方法(三)行政信息存储1.行政信息存储的含义2.数据库3.行政信息库的构建(1)行政信息库构建的目标(2)行政信息库的构建(四)行政信息分级分类1.行政信息分级(1)社会公开类行政信息(2)部门共享类行政信息(3)依法专用类行政信息2.行政信息分类(五)行政信息公开1.行政信息公开的含义2.行政信息公开制度(1)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2)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措施(六)行政信息交换共享1.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的含义2.实现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的管理措施(1)编制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目录体系(2)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标准规范(3)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制度(4)加强行政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共享库的建设三、行政信息开发利用(一)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概述1.行政信息开发(1)行政信息开发的含义(2)行政信息本体开发和应用开发(3)行政信息开发评价2.行政信息利用(1)行政信息利用的含义(2)行政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关系3.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框架(1)机制框架(2)经济框架(3)建设工程框架(4)建设内容框架(二)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1.西方国家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1)推行市场化政策取向(2)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科学开发行政信息(3)重点建设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4)完善行政信息政策法规,为行政信息开发创造良好环境(5)重视信息人才开发和培养2.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1)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现状(2)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三)行政信息法制建设1.国外信息资源法制建设的基本概况2.美国A-130号通告3.我国行政信息法制化建设概况4.行政信息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独立法律部门地位(2)行政信息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第九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一、政策过程(一)政策议程建立1.政策问题的确认2.建立议程的途径(二)政策方案形成1.信息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预见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三)政策决定1.决策者及其权力的合法化2.政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3.政策内容的合法化4.政策内容法律化(四)政策执行1.政策执行的主体及其对象(1)各级政府行政部门(2)立法与司法机构(3)中介组织(4)社区组织2.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1)政策决定因素(2)政策资源因素(3)政策环境因素(五)政策评估1.政策评估的主体和标准(1)内部评估者(2)外部评估者2.政策评估的类型(1)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2)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3)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二、政策分析的方法(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二)专门的分析方法1.过程方法2.实体方法3.逻辑实证方法4.计量经济学方法5.后实证主义方法6.参与主义路径7.规范性描述方法8.意识形态方法9.历史方法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一、政府公共关系(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2.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1)主体的权威性(2)对象的复杂性(3)传播的优越性(4)目标的独特性(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1.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1)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2)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2.我国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4)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三)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1.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和支持3.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4.多办实事,协调内部外部关系,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四)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举要1.民意测验2.信访工作3.信息公开与办事公开4.新闻发布(1)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2)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5.拓宽社会沟通渠道(1)社会协商对话(2)公众议政活动(3)公众投票公决6.公共危机事件处理(1)尽快掌握事实真相的全貌(2)确定对外发言人及统一新闻发布口径(3)加强信息交流,寻求公众支持(4)做好善后处理7.政府形象管理(1)政府形象的基本特征(2)政府形象管理二、行政沟通(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要素(二)沟通主体: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1.行政组织作为传播源的缺陷2.行政沟通把关人(三)沟通内容:行政信息1.沟通内容与行政活动2.不同层次的沟通内容对行政过程的影响(四)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1.沟通渠道的容量与长度2.行政过程中的沟通渠道选择(五)沟通对象:受众心理与状态分析1.信任度与认同感:一般受众心理状态分析2.主动性和积极性:双向不对称沟通模式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六)沟通效果对行政过程的影响三、行政协调(一)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1.行政协调的概念2.行政协调的作用(1)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3)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二)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和方法1.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全局(2)坚持分层运作(3)坚持动态协调(4)注意非平衡因素的影响2.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1)内部协调模式(2)外部协调模式(3)纵向协调模式(4)横向协调模式3.行政协调的主要方法(1)主体合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