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秋叶飘飘》精选教案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秋叶飘飘》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含反思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物品的排列规律,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积极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秋叶飘飘》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1、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2、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物品的排列规律。
3、积极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在: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因为活动目标中既有认知、能力的要求,有对幼儿的态度、情感的发展尤为关注。
因此本次活动以树叶为主要材料,通过设置给小树叶排队的情境,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准备:1、教具:森林场景创设、花园宝宝依古比古、演示板、红旗、音乐。
2、学具:人手一份:4红4黄树叶共8个、帽子底版一块。
设计理念:这一活动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
他们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教学法、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设计思路: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开展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情趣--给树叶排队,初步感知两种物体按规律排序的美--做帽子,尝试为树叶排队--戴帽子,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过程:(一)排队去森林,欣赏交替排序的枫树和银杏树带来的美。
1、出示依古比古实物,相互问好。
2、排队去森林,了解森林里树的颜色,欣赏枫树、银杏树交替排序的美。
(评析:依古比古是幼儿最熟悉的动画片人物,通过与动画人物打招呼,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排队也是按照男孩女孩的顺序排列的,无形中给予幼儿排序的概念,同时在到达森林以后,对枫树和银杏树的欣赏,又一次感受到了间隔排序)(二)排树叶,了解交替排序的方法。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秋天常见的植物叶子形态及特点。
(2)掌握叶子概念的定义和相关常见植物叶子的形态特征。
(3)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植物叶子之间的形状和颜色。
2.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和颜色,引导学生发现叶子的共性和个性化特征。
(2)讨论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秋叶的形状和颜色。
2.难点:叶子形态的多样性和分辨叶子颜色的细微差别。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1)师生共同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2)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秋叶飘飘”。
2.观察与探究(1)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叶子。
(2)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数种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和颜色。
(3)学生回到教室,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叶子形态特点和颜色。
3.叶子形状分类(1)老师提供不同植物叶子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不同叶子形状的分类。
(2)学生完成叶子形状分类表,并和小组成员交流归纳的结果。
四、小结与展示(1)老师带领学生小结不同植物叶子的形状分类,复习归纳的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叶子样本和观察心得,共同探讨叶子的形态多样性。
(3)教师总结叶子形状的共性和个性化特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的重要作用。
五、拓展延伸(1)老师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秋天的叶子会变色?(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思考结果。
(3)小组代表与全班分享讨论结果,并得出结论:秋天的叶子变色是因为树木为了存储养分,将叶绿素从叶子吸收回来,导致叶子变色。
六、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实地观察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发现叶子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综合讨论和展示,学生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秋叶飘飘》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秋叶飘飘》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教育幼儿认识秋天的特点和景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学习秋天的表现形式,如秋叶、秋天的气候、秋天的饮食等。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导入文学阅读,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准备1.教材:《秋叶飘飘》2.课件、画板、彩笔等文具。
3.相关造物类素材,如秋叶、秋季水果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将各种秋天的道具放置在教室中,如秋叶、南瓜和苹果,并让幼儿们录取他们杂货篮中的所有秋天事物。
当幼儿们报告时,老师可以要求他们分享用这些东西可以做什么。
2. 阅读《秋叶飘飘》老师介绍这本书,询问幼儿们是否在秋季时注意到树叶的颜色,问他们是否有任何想法和感受。
然后老师朗读故事,同时利用课件呈现故事中的图片。
3. 定位情节老师可以让幼儿们通过回答一些问题定位故事的情节,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 探索故事的主题老师扩展故事内容,询问幼儿们作者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以此来引出故事的主题。
5. 绘画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利用画板和彩笔绘画自己心中的秋天景象。
这既是让幼儿们用他们幼小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图,也是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6. 总结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分享他们的绘画和思考,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同时,我也发现在细节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我在故事教学中的重点认识不够清晰,而在探索主题的教学中,我的引导也不够具体。
下一次我将更加认真调整这些方面,争取在教学中更好地传达知识。
幼儿园《秋叶飘飘》活动教案
幼儿园《秋叶飘飘》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到来,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收集各种树叶、枯枝、果实等秋天的物品。
2. 画纸、彩笔、水粉、刷子等绘画材料。
3. 音乐、故事课件等。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收集到的秋天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征。
2. 观察与讨论: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秋叶,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3. 创作环节:回到教室,教师分发画纸和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用彩笔、水粉等材料创作秋叶画作。
4. 作品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鼓励幼儿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寻找秋天的物品,进行亲子创作。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秋天的氛围。
3. 教学活动:开展“秋天的故事”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 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幼儿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家园共育的实施情况。
4. 通过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秋天的热爱程度。
六、活动内容:1. 科学探索:让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和质感,了解树叶的基本特征。
2. 艺术创作:利用树叶进行手工创作,如制作树叶拼画、树叶书签等。
3. 音乐活动:教唱秋天相关的歌曲,如《秋叶飘飘》、《秋天的童话》等。
4. 故事分享:讲述与秋天相关的童话故事,如《树叶的信》、《秋天的收获》等。
七、活动步骤:1. 科学探索:教师展示各种树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树叶的名称、形状、颜色等特征。
2. 艺术创作:教师分发树叶和手工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树叶拼画或制作树叶书签。
3. 音乐活动:教师教唱秋天歌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演唱。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含反思前言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数学教育,幼儿能够培养好奇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小班中,数学教学更需要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本篇文章介绍一份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及相关反思,旨在为幼教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数学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叶子”的形状和颜色2.掌握“大小”的概念3.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排序能力4.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1.已备好彩纸剪下的“小叶子”,包括红、绿、黄等颜色,每色10片2.小班教室内空地3.绘画纸及彩色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展示和理解1.教师展示三五片不同颜色的秋叶,让幼儿猜测秋叶的用途和来源;在幼儿尝试回答后,教师为幼儿进行补充和解释;2.展示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叶子,注重描绘、形容,以及提问,让幼儿参与,自由表达;3.让幼儿手拿一片浅色的A4纸,将手在纸上按一遍,使叶子的轮廓呈现出来,这对幼儿对“叶”的结构、形态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能够帮助日后的学习。
第二环节:实践操作1.教师鼓励幼儿手工制作叶子,小班每人制作35片,色彩鲜艳(黄、绿、红、褐等)不一;2.创设游戏化训练环境,教师唠叨“小叶子”编号排队,队伍出发,小叶子应当按照颜色大小的规律依次排列,并且严格按号码顺序排好序,从而让幼儿在玩中学会“排队”、“排序”。
第三环节:创意表达1.对于学会拼叶的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绘画创意活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绘制出一张包括秋天的元素的画,比如风景、人物、水果等,并且引导他们在画周围添加代表秋天的叶子; 2. 教师反馈和分享幼儿的作品,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秋天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概念,并且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排序能力。
活动开展得比较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以下一些积极的效果:1.活动设计简单易操作。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含反思一、活动主题:秋叶飘飘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季天气变化,认得秋天的特点。
2.通过秋叶收集、分类、数量概念的渐渐认得,启发幼儿对自然景物的爱好和古怪心,培育察看本领。
3.学习识别数字 1—10,了解数字的大小次序及数量概念,并培育简单的数学计算本领。
三、常规活动:1.唱歌:清秋歌2.游戏:唤醒小老虎3.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四、实践活动:1.察看大自然中的变化:秋季的天气变化,落叶数量的增多和颜色的变化。
2.找寻秋天的叶子:在幼儿园四周的草地里查找秋天的叶子,触摸叶子的质地,比较不同树种叶子的形状,颜色差异等。
3.收集秋树叶:将找寻到的秋天的叶子一起收集起来,回到教室后进行分类。
4.数数:对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叶子数量进行比较,采纳数字1—10进行简单的计数与比较。
五、反思:本次数学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常规活动的方式,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水平和爱好,激发了幼儿探究和发觉自然的古怪心和爱好。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将教学目标与秋季自然风光相结合,采纳亲身经过的方式,让幼儿去参加,去感受,去收集,去比较,去计数,让幼儿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这种“游戏式探究”让幼儿自主、自动地去探究和发觉,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觉需要更多的教学辅佑襄助工具。
例如,数字牌、数字卡片等教具,以提高幼儿较量数量和大小的本领。
另外,在内容设计时,需要更多注意到铺垫的紧要性,做好幼儿前期学问和技能的培育和巩固,才能更好地取得教学效果。
在反思过程中,我发觉供给幼儿简单数学计算的机会至关紧要,可以帮忙幼儿建立数学的基础本领。
同时,幼儿应当是积极的主角,老师应当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爱好并做到深入浅出教学。
总之,幼儿时期是进展的黄金时期,这是我们作为老师接受教育的人,肯定要有创意的构建场景和培育方式,让幼儿既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性进展,成就更好的自我。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数字1-5的认知;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提升幼儿数学思维;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数字1-5的认知•形状的认知(圆形、三角形、矩形)•简单的数学加减法•观察和记忆能力教学材料•班级中散落的树叶•数字卡片(1-5)•形状卡片(圆形、三角形、矩形)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秋叶飘飘,引导幼儿搜寻学校周围的树叶。
幼儿们跟随老师来到校园内,寻找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2. 指导和演示(10分钟)老师拿起手中的数字卡片,向幼儿介绍1-5的数字,并让幼儿跟着自己的数字进行排队,练习数字的认知。
接着,老师拿起形状卡片,向幼儿介绍圆形、三角形和矩形,并让幼儿通过观察树叶,找出相应的形状,并进行比较。
3. 游戏环节(20分钟)老师将树叶分成若干份,要求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将树叶上的数字或形状进行识别,找到与数字或形状相同的树叶,交给老师核对。
比赛结束后,加减法的游戏环节将在小组之间展开,同样要求幼儿们合作计算,巩固数字概念和合作意识。
4. 总结(5分钟)老师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多多思考,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以及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估1.通过幼儿在数学游戏环节中的表现,评估幼儿数学认知水平和注意力;2.通过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合作情况及老师的观察和评估,评估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资料1.《小学数学模块化教材——数形结合》;2.《小学数学教育参考手册》。
幼儿园《秋叶飘飘》活动教案
幼儿园《秋叶飘飘》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到来,体验秋天的季节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
4.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二、活动准备1. 实物准备:各种颜色的落叶、树枝、松果等。
2. 材料准备:画纸、彩笔、水粉、胶水等。
3. 环境准备:室内外环境整洁,适当布置秋天的元素。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了解秋天的特征。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讨论秋天的特征,如天气、树叶变化等。
2. 观察落叶(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落叶,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落叶的颜色和形状。
3. 创意绘画(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在画纸上绘制秋天的景象,可以使用彩笔、水粉等材料。
4. 落叶拼贴(5分钟)教师发放落叶、树枝、松果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出秋天的拼贴画。
5. 作品展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共同欣赏,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利用幼儿的作品,装饰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营造秋天的氛围。
3. 教学活动:开展“秋天的故事”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落叶的颜色、形状等特征,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季节变化。
2.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操作材料,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活动步骤1. 主题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讨论秋天的特征。
2. 观察落叶:让幼儿观察各种颜色的落叶,说出落叶的颜色和形状。
3. 创意绘画:引导幼儿在画纸上绘制秋天的景象。
4. 落叶拼贴:发放落叶、树枝、松果等材料,让幼儿创作秋天的拼贴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对干、湿叶子做出观察、比较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幼儿借助感官判断、比较和组合,培养幼儿对大小、厚薄、长短、轻重的区分和认知,形成对量的概念和初步认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教学准备•笔和纸板;•干、湿叶子各一把;•各种大小的自然材料。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初识“秋天”师生围坐在一起,老师引导孩子们谈论秋天的特征(天空变蓝、气温降低、落叶满地等)。
让孩子们尝试回忆“秋叶”长什么样子,可以在白板上画出秋叶的形状,引导幼儿产生对“秋叶”的兴趣。
2. 观察叶子将干、湿叶子各一把,在桌子上摆放好,引导孩子依次观察,再让孩子们把叶子放到自己手心里,感受叶子的特点(干燥、湿润、轻盈、沉重)。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比较干、湿叶子的差别,将观察过程中所发现的关键词汇记录下来。
3. 探讨与测量通过比较,孩子们应该能够描述叶子的特点,比如大小、厚薄、轻重等。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比较呢?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各种大小的自然材料,让孩子们用它们来比较大小。
比如,当我们需要评论一片叶子的大小,我们可以将它拿过来,与一片小草相比较,与一片大草相比较,与自己的手相比较。
除了这种直接的,通过感官比较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工具来进行比较。
老师可以在白板上画一条线,然后用一组秤把纸夹在线的两边,让孩子们预测会发生什么,然后再拿一块石头,放在纸张的中央。
让孩子们看秤如何指示出这两个物品的重量。
4. 总结在前面的探究和测量中,孩子们学习了如何用自己的感官观察、比较和测量事物大小、轻重等性质的基本方法,形成对量的概念和初步认知,这都是数学的基础。
由于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多是在观察、比较中学到了知识,所以老师在总结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回答问题,例如:•你们喜欢秋天的叶子吗?•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发现秋天的叶子有哪些不同?•你们学会了如何测量大小和重量了吗?教学反思本次数学课教学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秋叶,比较干湿叶子,探讨不同材料的大小、重量等,以暂定的量化概念和初步认知为目标,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增强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秋叶飘飘小班数学教案
秋叶飘飘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小班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2学说故事中的短句:“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3愿意用动作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4引导幼儿细致观测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舞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1 感受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2 愿意用动作语言表达故事情节活动预备1课前带幼儿到户外观测秋季景色,进行拾落叶、观测秋虫等活动。
2贴绒图片,大图书一本、树叶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1、师一边抛洒落叶一边说:“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树叶宝宝从大树上飘落下来,飘呀飘呀会落在哪里呢?小伙伴猜猜看?”鼓舞幼儿自由发言。
那么小树叶究竟飘落在哪里呢?老师带来了好听的故事《秋叶飘》,小伙伴仔细听就知道了。
二、老师结合贴绒教具,讲解并描述故事提问:小伙伴听到了吗?树叶究竟落在了哪里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分段理解散文,鼓舞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
1、树叶落在了哪里?〔草地上〕。
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小虫〕。
小虫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屋〕。
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师幼扮演角色:幼儿学小虫爬到老师处说:“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好的,好的!”。
小虫是怎样把树叶当作小屋的?〔躺在树叶下面〕,做出躺的动作援助幼儿理解。
2、树叶落在了哪里?〔沟里〕。
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蚂蚁〕。
蚂蚁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船〕。
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请4 个小伙伴分别扮演角色学说对话。
假如你是小蚂蚁,你会怎样坐在树叶上,我们一起试试。
3、树叶落在了哪里?〔河里〕。
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小鱼〕。
小鱼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伞〕。
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幼儿一起仿照相应的动作。
四、完整讲解并描述故事利用大图书和幼儿一起完整讲解并描述故事,重点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五、拓展延伸活动:树叶飘呀飘,除了它落在草地上、沟里、河里还会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做一片树叶,想飘到哪就飘到哪?结束。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秋叶飘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排列;(2)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数学符号表达数的大小关系;(3)掌握数的比较运算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教师以情境化引入,激发学生兴趣;(2)借助教学软件、实物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4)巩固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懂得数学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比大小的准确性和敏锐度,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3)通过比较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2)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区分大于和小于的区别;(2)理解大小比较的本质及运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1)教学投影仪和计算机(2)《秋叶飘飘》PPT课件(3)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实物模型2. 教学资源:(1)小学数学教材(2)小学数学教辅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叶飘飘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教师向学生提问:在秋天,经常看到树叶飘落。
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树叶的形状和颜色有什么不同呢?(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那么,在数学上,我们是否也可以“比较”和“排列”呢?2. 学习任务(25分钟):(1)教师呈现《秋叶飘飘》PPT课件,讲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并用符号表示。
(2)教师列举一些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进行比较大小。
3. 学习巩固(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2)教师逐个批改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评。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秋叶飘飘》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感知秋叶的不同形状和颜色。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引导幼儿用数学的方法对秋叶进行分类和排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秋叶的形状和颜色,对秋叶进行分类和排序。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和排序。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形状、大小的秋叶模型,秋叶图片,画纸,彩笔。
2.环境准备:清洁的教室,摆放秋叶模型的展示台。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外的树叶,引发幼儿对秋叶的兴趣。
(2)教师出示秋叶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秋叶的形状和颜色。
2.感知秋叶(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大小的秋叶模型,让幼儿触摸、观察,感受秋叶的质感。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秋叶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心形等。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秋叶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绿色等。
3.分类秋叶(1)教师将秋叶模型分为若干组,每组秋叶形状相同,颜色不同。
4.排序秋叶(1)教师将秋叶模型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排序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将秋叶模型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5.制作秋叶画(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秋叶。
(2)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的方法将画出的秋叶进行分类和排序。
(3)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秋叶会变色?秋叶为什么会飘落?(3)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活动,增进亲子互动。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协助幼儿完成秋叶画,增进亲子感情。
2.环保教育:教师引导幼儿关注环保,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3.数学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更多关于秋叶的数学活动,如:秋叶数量比较、秋叶形状组合等。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秋叶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引言】每年的秋天,大自然都会给人们带来一场美丽的景色,秋叶飘飘,添上了一抹浓郁的色彩。
对于小班学生来说,秋天不仅是欣赏美景的时候,也是一段学习的季节。
本教案旨在为小班数学课程设计一节既有趣又实践的秋叶主题课,帮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用数字和符号去描述和计算。
【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2.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方式组织和分类秋叶。
3. 学生能够用数字和符号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1. 带有不同颜色的人工秋叶。
2. 简易计数器,如卡片、积木等。
3. 记录学生观察结果的大纸张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 创设秋天的氛围,播放秋天的音乐,与学生一起欣赏美丽的秋叶图片。
- 谈论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了解他们在秋天树上飘扬的样子。
2. 观察和描述秋叶- 展示人工秋叶,让学生观察、摸摸、感受秋叶的特点。
- 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秋叶的颜色(红、黄、橙等)、形状(长、短、尖等)和大小(小、大等)。
3. 分类秋叶- 引导学生根据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将秋叶分成几个组别。
- 用大纸张或白板记录学生的分类结果,让学生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分类方法。
4. 数字和符号的使用- 引导学生使用简易计数器,以数字的方式组织和分类秋叶。
- 让学生观察每组秋叶的数量,用符号(“=”、“<”、“>”)比较不同组秋叶的数量。
5. 小结与延伸- 整理学生的观察和分类结果,帮助学生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鼓励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和收集秋叶,可以用数字和符号做更多的数学实践。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来进行评价:1. 学生是否积极观察和描述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分组和分类秋叶。
3. 学生是否能够使用数字和符号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既提升了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观察、描述、组织和分类的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案_秋叶飘飘
幼儿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秋叶飘飘)引入数学概念。
2.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量概念,如数数、比较大小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数数:通过收集不同数量的秋叶,让幼儿进行数数练习。
2. 比较大小:比较不同数量秋叶的多少,理解“多”和“少”的概念。
3. 简单的加减运算:通过添加或减少秋叶的数量,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准备:1. 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秋叶样品。
2. 秋叶形状的数字卡片(1-10)。
3. 小篮子或者袋子,用于收集秋叶。
4. 计数板和标记笔。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景色,特别是飘落的秋叶,引发他们对秋叶的好奇和兴趣。
2.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在户外收集秋叶,每人一个小篮子或袋子。
在收集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数数,并比较各自收集的秋叶数量。
3. 数学游戏:将收集的秋叶放在计数板上,使用秋叶形状的数字卡片进行数量匹配。
然后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如增加或减少一些秋叶,让幼儿理解数量的变化。
4.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能正确快速地完成数量比较和加减运算。
教学延伸:1. 创作艺术作品:利用收集的秋叶,引导幼儿创作秋叶拼贴画或秋叶标本,将数学学习与艺术创作相结合。
2.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进行数数和比较大小的练习,如数家中的物品数量,比较家庭成员的年龄等。
教学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强调幼儿在数数、比较大小和简单加减运算方面的进步和理解。
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记录幼儿的参与情况、问题解答和团队合作表现。
2. 个别评估:针对每个幼儿的数数、比较和运算能力进行个别评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幼儿适当的反馈和建议,以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持续进步和提高。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秋叶飘飘》是幼儿园小班数学课程的一篇教学故事,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丰富他们的视觉体验和常识知识。
2. 教材内容教学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公园里踩着秋叶玩耍,然后将秋叶分为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最后将这些秋叶放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3.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拓展幼儿的视野,认识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将采取“引导发现”和“合作互助”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 引导发现在启动活动环节,教师将为幼儿准备一些秋叶,并以引导发现的方式,鼓励幼儿观察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征,让幼儿自由发挥,将秋叶分类、比较。
2. 合作互助在合作互助的环节,将幼儿分组,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收集、分类秋叶。
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与同伴之间互相协助,取得积极的合作成果。
三、教学流程1. 热身环节通过观察图画,让幼儿感受自然形态及大自然中的生物。
可提问:“大自然中有什么东西?你们最喜欢的生物是什么?”2. 引导发现1.准备秋叶,让幼儿观察秋叶的形状和颜色。
2.鼓励幼儿进行分类和比较。
3.引导幼儿将分类结果进行总结。
3. 合作互助1.将幼儿分成小组。
2.要求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收集和分类秋叶。
3.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与同伴之间互相协助,取得积极的合作成果。
4.合作完成后,让每组的幼儿展示他们的成果。
四、板书设计内容关键词大自然中的生物生物,大自然秋叶的形状和颜色秋叶,形状,颜色秋叶的分类和比较秋叶,分类,比较合作互助小组,合作,互助展示成果展示,成果五、教学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将数学教学与自然环境的支持相结合,使幼儿在自然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发展更加充实和多样化。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课题:秋叶飘飘教学目标:1. 能正确辨认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秋叶;2. 能够从多个秋叶中挑选出一些特定的形状;3. 可以将秋叶进行分类和归类;教学重点:1. 秋叶形状的辨认和描述;2. 秋叶的分类和归类。
教学难点:1. 小班幼儿能否正确辨认秋叶的不同形状;2. 小班幼儿能否将秋叶进行分类和归类。
教学准备:秋天的自然环境图片、不同形状的秋叶模型、秋叶照片、幼儿认知卡片、活动表、教案。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让幼儿们回忆起他们现在所处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提示幼儿说出秋天这个季节的特点。
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秋天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幼儿感受到这个季节的另外一种特点,例如:黄色、红色,以及五彩缤纷的各种秋叶片。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秋叶模型或照片,并鼓励幼儿们用语言描述这些形状。
教师可以针对某些形状,提供特定的描述性词汇,例如:弯曲、尖锐等等。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使用手指模拟这些特定的形状。
3. 演习(20分钟):运用秋叶的图片或模型,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不同的秋叶,要求幼儿根据幼儿认知卡片上的指令,挑选出同一形状的秋叶,挑选完成后,在黑板板上进行秋叶形状的归类,教师可以让幼儿分享一下他们的思考过程,理解他们是根据什么样的特征来筛选出不同形状的秋叶的。
4. 再现(15分钟):此时,由教师与幼儿搭档出示几组秋叶的图片或模型,并让幼儿归类、分类,教师要求幼儿发表个人意见、分享发现,优秀意见可被采纳,并让幼儿将归类与分类结果呈现。
5. 小结(5分钟):教师和幼儿共同回顾当天所学过的内容,并帮助幼儿进行总结。
可以针对重点和难点地逐一问询幼儿,让幼儿形成对学习内容的自我评价,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体会:1. 秋叶的形状丰富多样,这个教学课程培养了幼儿辨认形状的能力;2.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思考、发表意见,增加学习乐趣,让幼儿们在分享中更好地吸收知识。
教学扩展:1. 可以邀请家长带幼儿到公园或其他具备环境感的自然景点,使用不同游戏和活动形式,让幼儿继续学习秋天这个季节的特点;2. 让幼儿再现的时候有维度选择、排序和归类、总计,让幼儿更好的领悟秋天的形状和数量。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一、教学目标1.认识秋叶的颜色和形状,了解秋天的特点。
2.学习画秋叶的方法,提高绘画能力。
3.通过手工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五颜六色的纸张,剪刀、胶水、铅笔、彩笔等2.幼儿园教材《数学启蒙》3.一个大盆树叶或图片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秋叶的图片或真实的秋叶,让孩子们对秋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并让孩子们描述秋叶的特点,如“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等问题。
2. 学画秋叶学画秋叶可以分两个阶段:先通过示范,让孩子们了解秋叶怎么样的形状和颜色。
然后再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秋叶。
2.1 示范老师可以拿出一些五颜六色的纸张,对着图片或者实物示范,用铅笔简单地画出秋叶的形状,然后回到桌子上,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自己画出秋叶的形状。
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来选择颜色,并让他们自己剪出对应颜色的纸片。
2.2 练习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纸张,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秋叶的形状剪出纸片来,并且用彩笔进行装饰。
3. 手工制作通过上面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对秋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对秋叶的形状和颜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下来,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1 制作操作让孩子们将做好的秋叶纸片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粘在纸张上,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秋叶飘飘手工制品。
3.2 制作效果这些秋叶成品可以用来装饰墙壁或者窗户,并且在秋天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秋叶的颜色。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一次的秋叶飘飘手工制作课,孩子们不仅认识了秋叶的颜色和形状,而且提高了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也体验到了快乐和成就感。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并发现周围的秋叶颜色和形状的差异;2.能够将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纸上,进行分类整理;3.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大小、重量等,对观察到的叶子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1.观察秋叶颜色和形状的差异;2.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比较。
教学难点1.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信息;2.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1.预先搜集秋叶图片,供学生观察;2.准备足够多的秋叶,种类和形状不必一致,但须具有比较性;3.准备纸和铅笔,用于记录学生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秋叶1.用图片或现场实物教具等向学生展示秋叶,并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和形状的差异;2.带领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片秋叶,观察其颜色和形状的差异;3.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纸上。
第二步:分类整理秋叶1.引导学生分类整理观察到的秋叶,例如按颜色、形状等分类;2.让学生记录下每一类秋叶的数量,例如红色秋叶三片、圆形秋叶五片等。
第三步:比较秋叶大小和重量1.引导学生用手比较每个小组所选秋叶的大小和重量,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2.让学生用纸和笔记录下他们的比较结果。
第四步:整理思路,做出1.让学生将自己记录的观察结果和比较结果分享给全班,每组汇报其所选秋叶的情况和对其进行比较的思路;2.老师在汇总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比较结果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结果做出和归纳,例如每种颜色中落叶的变化情况。
教学评价1.通过考察学生的记录和整理能力,检测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2.通过考察学生的比较和能力,检测学生运用数学概念的能力。
教学反思1.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强,但记录和整理能力还有待提高;2.学生对比和能力有一定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和比较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2)
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2)一、教学目标1.复习认识小于号“<”、“大于号”>”、“等于号”“=”的意义。
2.学习包含“不等于”的数学公式。
3.了解求“差”的概念和方法。
4.学习“比较大小”、“比大小”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5.观察并理解“大、小、等于”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1.了解包含“不等于”的数学公式。
2.学习求“差”的概念和方法。
3.学习“比较大小”、“比大小”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观察并理解“大、小、等于”的大小关系。
2.掌握细致、耐心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1.师生互动,进行适度、轻松的复习,提醒和启发学生思维和记忆。
2.复习认识小于号“<”、“大于号”>”、“等于号”“=”的意义。
3.举例说明更好地理解类似“2 < 5”、“6 > 4”、“3 = 3”的关系。
2. 新知普及1.介绍“不等于”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2.给学生简单例子,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概念。
3.引导学生应用“差”的概念,辅助解决“不等于”问题。
4.展示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比较大小。
3. 练习和巩固1.进行一系列针对“不等于”、“差”的计算和问题的练习。
2.给学生时间自行思考和解决,然后进行师生互动、集体讨论。
4. 综合活动1.提供一组简单数值和各种符号,并引导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2.每一组完成后,拉第“现身说法”,报告自己的解决方法,以及有哪些难点和问题。
3.全班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反思,以利于更高质量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符号解释< 小于> 大于= 等于≠不等于差数之间的第一项与第二项之差六、课后反思该节小班数学课程旨在呈现“秋叶飘飘”系列学习中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包含“不等于”的数学公式,以及如何求“差”、如何比较大小、如何解决难点问题等内容。
课程还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
同时,通过板书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程的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数学《秋叶飘飘》精选教
案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秋叶飘飘》
一、教材简析:
《纲要》中强调要遵循幼儿身心的规律与学习的特点,并指出"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身边事物和现象"。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经验,以游戏生活的形式让孩子愿意学。
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
秋天到了,树叶都落下了,孩子们通过捡树叶这个活动发现秋天的落叶有好几种颜色,并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抓住这一契机,利用枫叶树叶和银杏树叶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让孩子们看看、排排、说说的过程中,在自然流畅的感性活动里,自主观察与探索,自由表达与表现,从而体验到快乐和成功。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数学领域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了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2.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物品的排列规律。
3.积极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在: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因为活动目标中既有认知、能力的要求,有对幼儿的态度、情感的发展尤为关注。
因此本次活动以树叶为主要材料,通过设置给小树叶排队的情境,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活动准备:
1.教具:森林场景创设、花园宝宝依古比古、演示板、红旗、音乐。
2.学具:人手一份:4红4黄树叶共8个、帽子底版一块。
五、设计理念:
这一活动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
他们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教学法、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六、设计思路:
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开展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情趣--给树叶排队,初步感知两种物体按规律排序的美--做帽子,尝试为树叶排队--戴帽子,体验活动的乐趣七、活动过程:(一)排队去森林,欣赏交替排序的枫树和银杏树带来的美。
1.出示依古比古实物,相互问好。
2.排队去森林,了解森林里树的颜色,欣赏枫树、银杏树交替排序的美。
(评析:依古比古是幼儿最熟悉的动画片人物,通过与动画人物打招呼,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排队也是按照男孩女孩的顺序排列的,无形中给予幼儿排序的概念,同时在到达森林以后,对枫树和银杏树的欣赏,又一次感受到了间隔排序)(二)排树叶,了解交替排序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师:一阵大风吹来,把美丽的树叶都吹倒了地上,让我们一起和小树叶玩排队的游戏好吗?
2.幼儿个别尝试排树叶。
教师:可以怎么排呢?谁上来试试?
教师小结:原来小树叶排队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按照一片红树叶一片黄树叶这种方法间隔排队,另外一种是两片红树叶两片黄树叶间隔排队的。
2.幼儿模仿。
教师:小朋友,风儿把小树叶吹到了你们的盘子里了,请也用这两种方法排一排。
(评析: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出给树叶排序这个环节,这样的设计使环节过渡自然,幼儿容易接受,通过请个别幼儿展示给树叶排队,
总结出树叶排队的两种方法,并在幼儿模仿的环节中让幼儿自由的选择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排序方法给树叶排队,感受两种颜色的树叶交替排序的规律)(三)做帽子,学习应用交替排序的方法(每人4红4黄共8片树叶)1.明确制作要求。
教师:依古比古要开舞会啦,小花瓣要把我们宝宝打扮的更漂亮!
出示三张操作卡,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观察。
完成快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评析: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两种颜色树叶按规律排序这个知识点,老师提供的三种材料具有层次性:第一种材料是老师已经贴好红黄红黄四片树叶,请幼儿接下去排序,第二种材料是老师已经贴好红红黄黄红红六片树叶,请幼儿接下去排序,第三种材料是空白的操作卡,幼儿可以任选一种进行方法进行排序,这三种材料的提供能很好的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四)戴帽子,体验活动的快乐。
1.讲评。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给小树叶排队的?
2.参加舞会。
(评析:本环节是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讲评,同时也是让幼儿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以及成功感)(五)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继续感知两种物体按规律交替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