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
文言文强化训练答案
文言文强化训练答案2011-5-7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遗失的金子)。
当(正值)夏五月,有披裘(裘皮大衣)而薪者(打柴人),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那地上的金子)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瞪大眼睛摆着手说):“何子居之高,(为什么您地位这样高)视之下,(见识却如此卑下)仪貌之庄,(相貌生得仪表堂堂)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季子谢之(向他道歉),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您是只看外表的人)何足(哪里值得)语姓字!”遂去不顾(不回头)。
1.下面的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加点的词全部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组是()①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②仪貌之庄,语言之野③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④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1、解析:C。
①薪:名词作动词,砍柴;④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②“语言”、③“金”都做一般名词。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1)我正当夏天五月,披着裘衣砍柴,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2)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2)砍柴人说:“您是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于是离他而去,连头也不回。
解析: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语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
(1)“披裘而薪”的“薪”名词活用为动词,“岂取金者哉”是一个反问句。
(2)“子皮相之士也”是判断句,“何足语姓字”是反问兼感叹句。
二、昔者,秦缪公乘马①而为败②,右服③失而野人④取之。
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南面)。
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饮酒,余恐其伤女也!(我担心妨害你们)”于是遍饮而去。
(于是缪公一一给他们酒喝后才离去)处一年,(过了一年)为韩原之战。
晋人已环(包围)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左辕马)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殳⑤而击缪公甲,缪公中指者已六扎矣。
高一外古文强化训练
高一外古文强化训练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伶官传序翻译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由于)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点了。
翻译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而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而(去)投靠(归顺)了梁。
这三件事(三个人)(是)我留下来的遗憾。
(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一定)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翻译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之)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接受了箭并且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到祖庙里去祭告(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那三枝箭来用漂亮的丝织口袋装着背着它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翻译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óu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颅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并且把成功(的喜讯)(向先王)禀告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骄盛)!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个人在夜里呼喊(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向东出逃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翻译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眼泪流下沾湿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差劲啊!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原因)而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
课外古诗文专练1-高一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训
课外古诗文专练1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主鉴使乐平王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夜攻石闵、李农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
鉴惧,伪若不知者,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杀苞。
新兴王祗①虎之子也时镇襄国与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欲共诛闵农闵农以汝阴王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帅步骑七万分讨祗等。
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诛闵、农;闵、农皆杀之。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帅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农。
鉴在中台,伏都帅三十余人将升台挟鉴以攻之。
鉴见伏都毁阁道,临问其故。
伏都曰:“李农等反,已在东掖门,臣欲帅卫士讨之,谨先启知。
”鉴曰:“卿是功臣,好为官陈力,朕.从台上观,卿勿虑无报也。
”于是伏都、铢帅众攻闵、农,不克,屯于凤阳门。
闵、农帅众数千毁金明门而入。
鉴惧闵之杀己,驰招闵、农,开门内之,谓曰:“孙伏都反,卿宜速讨之。
”闵、农攻斩伏都等。
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
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
闵使尚书王简,少府王郁帅众数千守鉴于御龙观,悬食以给之。
下令城中曰:“近日孙、刘构逆,支党伏诛,良善一无预也。
今日已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
敕城门不复相禁。
”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
闵知胡之不为己用,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一日之中,斩首数万。
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其屯戍四方者,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者诛之,或高鼻多须滥死者半。
燕王俊遣使至凉州,约张重华共击赵。
高句丽...王钊送前东夷护军宋晃于燕、燕王俊赦之,更名曰活,拜为中尉。
【注】①祗,读作:zhī,指新兴王石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新兴王祗\虎之子也\时镇襄国\与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欲共诛闵农\闵农以汝阴王琨为大都督\B.新兴王祗\虎之子也\时镇襄国\与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欲共诛闵\农\闵\农以汝阴王琨为大都督\C.新兴王祗虎之子也\时镇襄国\与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欲共诛闵\农\闵\农\以汝阴王琨为大都督\D.新兴王祗虎之子也\时镇襄国\与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欲共诛闵农\闵农以汝阴王琨为大都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古代汉语》强化训练和测试题库
《古代汉语》强化训练和测试题库基础测试一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决定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的是()A.反切上字 B.反切下字 C.既反切上字,又反切下字 D.既用反切上字,又用反切下字2. 在下列各组汉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字都有的一组是()A.月及向豆 B.牛所闻心 C.步刃来哀 D.莫亦闻罔3.在下列组字中,在古汉语文献里全都不算异体字的一组是()A.自鼻岳嶽剥扑丑醜 B.置寘閒闲实寔游遊C.早蚤剩勝冲衝修脩 D.征徵雕凋岩屵泪涙4.《句践灭吴》:“达其士,?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其中“?”、“美”、“饱”是()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用于一般动词 D.用作状语5.下列各句中,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是()A.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
B.句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C.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D.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
6.下列各句中,“为”用作介词的是()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C.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D.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弗为加益。
7.下列各句中,“夫”用作句首语气词的是()A.剑阁峥嵘而B.崔嵬,C.一夫当关,D.万E.夫莫开。
B.夫寒之于农,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C.使夫往而学焉,夫亦食知治矣。
D.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句中的“奔”指()A. 奔跑 B.快马 C.追赶 D.云雾9.《论衡·卜筮篇》:“夫著之为言者也,龟之为言归也。
”《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其中古书注解的术语“之为言”的作用是()A.用声训的办法作注解 B.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C.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比喻、影射的事物 D.用近义词作注释10.下列各联诗句,属流水对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中生文言文诗歌强化训练(含详细答案)
周末作业文言文诗歌第一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
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
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
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
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
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
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其无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
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
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
秩满,召还,拜引进使。
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
”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
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三年卒,年六十一。
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
高一课本上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翻译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0.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1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16.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7.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19.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2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26.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7.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28.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9.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高一文言文课外练习精编(附答案)
高一文言文课外练习精编一(附答案)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夫身中大创十余。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孝景时,至代相。
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示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士亦以此多之。
灌夫有服,过丞相。
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
”灌大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武安许诺。
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
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
平明,令门下候伺。
至日中,丞相不来。
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浠大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
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
及夫至门,丞相尚卧。
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武安愕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
”乃驾往。
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
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出壁门,莫敢前。
壁:营垒B.将军壮义之壮义:认为……勇敢而有义气C.不欲加礼,必陵之陵:凌驾……之上D.士亦以此多之。
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训练(诗词曲40首,附参考答案)
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诗词曲)静女《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强化练习】1.《静女》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是“, ”。
2.《静女》中,“, ”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3.《静女》中,“, ”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是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4.《静女》的第一章写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的诗句是“, ”。
5.《静女》中,写女子送给男子的第二个礼物的两个句子是“, ”。
无衣《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强化练习】1.《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
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
2.《无衣》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3.《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
首章结句“”,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第二章结句“”,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强化练习】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 。
高一上学期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
高一上学期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五万人具食”与“上食埃土”(《劝学》)两句中的“食”字含义不同。
高一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练习
高一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练习一.文言文练习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音同“慧”,洗脸)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
及卒,葬东麓。
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
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
”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
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7.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长:长大成人B. 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奏:演奏C. 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辟:征召D. 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坐:因犯……罪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不同凡人的多方面的才能,但州里的荐举,却不能使他动心,仍然沉醉于自由放纵的生活之中。
课外古诗文专练2-高一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训
课外古诗文专练2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桓温闻赵乱,出屯安陆,遣诸将经营北方。
赵扬州刺史王浃举寿春降,西中郎将陈逵进据寿春。
征北大将军褚裒①上表请伐赵,即日戒严,直指泗口。
朝议以裒事任贵重,不宜深入,宜先遣偏师。
裒奏言∶"前已遣前锋督护王颐之等径造彭城,后遣督护麋嶷进据下邳;今宜速发,以成声势。
"秋七月加裒征讨大都督督徐兖青扬豫五州诸军事裒帅众三万径赴彭城北方士民降附者日以千计.朝野皆以为中原指期可复,光禄大夫蔡谟独谓所亲曰∶"胡灭诚为大庆,然恐更贻朝廷之忧。
"其人曰∶"何谓也?"谟曰∶'夫能顺天乘时济群生于艰难者,非上圣与英雄不能为也,自馀②则莫若度德量力。
观今日之事,殆非时贤所及,必将经营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材略疏短,不能副心,财殚力竭,智勇俱困,安得不忧及朝廷乎!"鲁郡民五百馀家相与起兵附晋,求援于褚裒,裒遣部将王龛、李迈将锐卒三千迎之。
赵南讨大都督李农帅骑二万与龛等战于代陂,龛等大败,皆没于赵。
八月,裒退屯广陵。
陈逵闻之,焚寿春积聚,毁城遁还。
裒上疏..乞自贬,诏不许,命裒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时河北大乱,遗民二十馀万口渡河欲来归附,会裒已还,威势不接,皆不能自拔,死亡略尽。
赵乐平王苞谋帅关右之众攻邺,左长史..石光、司马曹曜等固谏,苞怒,杀光等百馀人。
性贪而无谋,雍州豪杰知其无成,并遣使告晋,梁州刺史..司马勋帅众赴之。
杨初袭赵西城,破之。
九月,凉州官属共上张重华为丞相..、凉王、雍、秦、凉三州牧。
重华屡以钱帛赐左右宠臣;又喜博弈,颇废政事。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有改动)【注】①裒:póu②自馀:其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秋\七月\加裒征讨大都督\督徐兖\青扬\豫五州诸军事\裒帅众三万\径赴彭城\北方士民降附者日以千计。
B.秋\七月\加裒征讨大都督\督徐兖\青扬\豫五州诸军事\裒帅众三万径赴彭城\北方士民降附者\日以千计。
课外古诗文专练4-高一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训
课外古诗文专练4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燕平狄将军慕容霸上书于燕王俊曰:“石虎穷凶极暴,天之所弃,馀烬仅存,自相鱼肉。
今中国..倒悬,企望仁恤,若大军一振,势必投戈。
”北平太守孙兴亦表言:“石氏大乱,宜以时进取中原。
”俊以新遭大丧,弗许。
霸驰诣龙城言于俊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万一石氏衰而复兴或有英雄据其成资岂惟失此大利亦恐更为后患俊曰:“邺中虽乱,邓恒据安乐,兵强粮足,今若伐赵,东道不可由也,当由卢龙;卢龙山径险狭,虏乘高断要,首尾为患,将若之何?”霸曰:“恒虽欲为石氏拒守,其将士顾家,人怀归志,若大军临之,自然瓦解。
臣请为殿下..前驱,东出徒河,潜趣令支,出其不意,彼闻之,势必震骇,上不过闭门自守,下不免弃城逃溃,何暇御我哉!然则殿下可以安步而前,无复留难矣。
”俊犹豫未决,以问五材将军封弈,对曰:“用兵之道,敌强则用智,敌弱则用势。
是故以大吞小,犹狼之食豚也;以治易乱,犹日之消雪也。
大王自上世以来,积德累仁,兵强士练。
石虎极其残暴,死未瞑目,子孙争国,上下乖乱。
中国之民,坠于涂炭,延颈企踵以待振拔,大王若扬兵南迈,先取蓟城,次指邺都,宣耀威德,怀抚遗民,彼孰不扶老提幼以迎大王?凶党将望旗冰碎,安能为害乎!”从事中郎黄泓曰:“今太白经天,岁集毕北,天下易主,阴国受命,此必然之验也,宜速出师,以承天意。
”折冲将军慕舆根曰:“中国之民困于石氏之乱,咸思易主以救汤火之急,此千载一时,不可失也。
自武宣王以来,招贤养民,务农训兵,正俟今日。
今时至不取,更复顾虑,岂天意未欲使海内平定邪,将大王不欲取天下也?”俊笑而从之。
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骛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
慕容霸为前锋都督、建锋将军。
选精兵二十馀万,讲武戒严,为进取之计。
六月,葬赵王虎于显原陵,谥曰武帝,庙号..太祖。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略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霸驰诣龙城\言于俊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万一石氏衰而复兴\或有英雄据其成资\岂惟失此大利亦\恐更为后患B.霸驰诣龙城\言于俊\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万一石氏衰而复兴\或有英雄据其成资\岂惟失此大利\亦恐更为后患C.霸驰诣龙城\言于俊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万一石氏衰而复兴\或有英雄据其成资\岂惟失此大利\亦恐更为后患D.霸驰诣龙城\言于俊\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万一石氏衰而复兴\或有英雄据其成资\岂惟失此大利亦\恐更为后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中原。
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18共22页文档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尹论苏轼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
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
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
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
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
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
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
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
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
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
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
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
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
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
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
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狭:使……狭小B.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蔽:蒙蔽C. 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劳苦不息D.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蹈:遵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到则披草而坐B.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C. 则天下群起而诮之士大夫之族D.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君何以知燕王(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答案】(1)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语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根据材料二中句子“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以及庄子拒绝出仕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先明确观点,是“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还是“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然后再具体阐述自己的看法。
从材料一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孔子式的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一)高一语文(必修三、四)课外古文强化训练卷(一)编稿:许曙峰审稿:钱卫中班级组别姓名第一篇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1)给上文划线句加上标点(2)翻译: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第二篇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
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
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章再上,乃止。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
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
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
?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
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
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临军挝破其唇,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
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
多次率军攻打北宋。
⑤血:含血喷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曳:蜂拥..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职:职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A ( A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介词,译为 “拿,用”。B项中“其”,前一个是副词,表示祈使, 相当于“应当””一定”;后一个是代词,代他(庄宗)。 C项“之”,前一个是助词,译为“的”;后一个是助词, 主谓间。D项“夫”,前一个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对 某事发表议论;后一个是语气词,表示感叹。)
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 同的一项是 A.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shū祸 C.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D.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5.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大家认为我去一 趟就(是)可以解除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予之及于死者,不 知其几矣!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翻译
至于誓天断发,泣 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 曰:“满招损,谦得 益。”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 之理也。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 誓,眼泪流下沾湿衣襟,又 是多么衰败差劲啊!难道说 是(因为)取得天下困难而 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 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 败的迹象(原因),而都是 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 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虑 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 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 自然的道理啊。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 以知之矣。 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 庙。 组:丝编的绳索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 D.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困:围困
4.C
(本:推原,推究)
庄宗接受了箭并且 把它收藏在祖庙里。以 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 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 羊到祖庙里去祭告, (从宗庙里)恭敬地取 出那三枝箭来,用漂亮 的丝织口袋装着,背着 它在军前开路,等打了 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 进宗庙。
翻译
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而告以成功,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及仇 雠chóu已灭,天下已 定,一夫夜呼,乱者 四应,仓皇东出,未 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3、从特殊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部 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3、B( ①与②为状语后置,③为陈述句,④为 被动句。)
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
伶官传序
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亡的道理,虽然说 虽曰天命,岂非 是天命(决定的), 人事哉!原庄宗 难道说不是(由于) 之所以得天下, 人事(造成的)吗? 与其所以失之者,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 和他失去天下的原 可以知之矣。
因,就可以明白这 点了。
唉!国家兴盛与衰
翻译
世言晋王之将终 也,以三矢赐庄宗而 告之曰:“梁,吾仇 也;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而皆背晋以归梁。此 三者,吾遗恨也。与 尔三矢,尔其无忘乃 父之志!”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类的 一项是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C.余自齐安子装。A、 B、C三项中加点词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8、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 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 精图治。 B.本文第二段语势比较平缓,有叙有议,与第一段的“盛” 和“得天下”相照应,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 C.作者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来收束 全文,着眼于历史教训,强调了“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 人”,语重心长,意味深远。 D.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事理,语 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句 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8.B
9、A
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 (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 (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分) 译文:这三件事(三个人),(是)我留下来的遗憾。 (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 分) 译文: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 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哪一个)更厉 害)?
(第二段没有任何议论。)
9、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世言”一词表明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 是可靠的史实。作者论史而又不据史,有失行文的慎 重严肃。 B.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晋王赐矢授命,第二 层写庄宗报仇复命。 C.第三段展开议论。“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两 句大起大落,作了强烈的对照。 D.2-4段文字,前为叙事,后为议论。前面叙事欲 扬先抑,为下文张本;后面议论先猛然一升,随后又 陡然一降,戛然而止。
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0、(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 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而都是由于人 事呢?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 也哉! 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智 勇双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 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 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 头颅,走进祖庙,把箭交还 到晋王的灵座前,并且把成 功(的喜讯)(向先王)禀 告,他那神情气慨,(是多 么)威风(骄盛)!等到仇 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 一个人在夜里呼喊(发难), 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 张张向东出逃,还没见到乱 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 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不知到哪里去好;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 时,拿三枝箭赐给庄宗 并且告诉他说:“梁国, 是我的仇敌;燕王,是 我扶持而立的,契丹与 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 可是后来都背叛我而 (去)投靠(归顺)了 梁。这三件事(三个 人),(是)我留下来 的遗憾。(我)给你三 支箭,你千万(一定) 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 志!”
翻译
庄宗受而藏之 于庙。其后用兵,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请其矢,盛 以锦囊,负(之) 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拜访)
2、下列各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亡乃父之志 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A.① ③ B.② ④ C.④ ⑤ D.① ⑥
2、C
P272(你的;副词,就;副词,竟 然,却;副词,才;副词,才;副词, 就。)
翻译
因此当他强盛的时 故方其盛也,举天 候,全(普)天下的豪 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杰,没有谁能和他抗争; 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 十个乐官围困他,就自 困之,而身死国灭, 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 为天下笑。 下人耻笑。(人生的)祸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 累积起来的,而智勇双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 岂独伶人也哉!作 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 《伶官传》。 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 人才如此吗?于是写下了 《伶官传》。
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皆背晋以归梁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忧劳可以兴国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天下事有难易乎
1、B(看;副词,反而,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