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发散思维,促语言运用能力提升
整合各领域教育目标 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
整合各领域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语言是人类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语言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努力营造语言运用的环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还要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契机,有效整合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使其相互结合,有机渗透,使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积极互动的环境中得到真正的全方位的发展。
一、语言交往环境要自由宽松《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创设一个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也就是说,现在的语言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学认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诗,它更注重于幼儿的语言表达。
我们平时不乏看到有些人满腹经纶,学问至深,与人交流起来却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成了典型的“高分低能儿”。
所以我们强调语言教育过程中的语言交际功能,重视幼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所谓自由,是指教师不要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个孩子都说说自己的想法,或在很多孩子争着说的时候,采取分组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这样他们就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所谓宽松是指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没有恐惧,不过分判断孩子的对错与好坏,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理解接纳,支持与鼓励式的。
宽松的语言环境是愉快的,是积极主动的,更是允许出错的。
二、语言运用情境要真实丰富儿童的语言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而语言的运用又要在语言交流中才能实现。
在幼儿园里,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实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帮助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1、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
语言活动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故事、诗歌、讲述、谈话、语言游戏等。
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多少年来,我们都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力求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花的时间、精力不算少,但效果却不理想。
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把握得不好:重知识轻立意、重语言轻思维。
其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虽然写出了似乎合乎题意的文章,但多是套作、仿作或按照写作惯用的“框架”拼凑编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外壳,思维是核心。
评价一篇文章,不只是看作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看文章的思想深度及其社会意义。
因此,写作不仅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我们都力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那么能力和智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笔者认为,作文能力和智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
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应该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上下功夫,在审题、立意、选材和结构方面进行创新,使学生的作文从惯常的定势思维中解放出来,以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解放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抓住一个问题或围绕一个中心,摆脱思维定势的“规矩”,进行无拘无束的联翩思考,广泛地探索与这个问题或这个中心有关的方方面面,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思考,把求同思维转变为求异思维,把单向思维拓展为多向思维,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思维内容的求新创造。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从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两个方面谈点感悟和体会:一、逆向思维——求异中出新意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主要方式,其特点是:突破惯常的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于思考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事物的彼一面。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地学习。
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尊严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任教新课程四年级语文开始,我一直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发现许多学生初见成效。
一、预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课文,是学生接触文本的第一本,上每个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每组课文的导读”,了解本组课文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阅读要求,再对本组课文各课浏览一遍,了解每篇课文的课题、作者和大致内容,使学生对本组课文内容有所感知。
在学习每篇之间,我又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1、查字典、词典,给文中生字词注音释义;2、查资料了解作者作品简介;3、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资料,如时代背景、人物事件等,帮助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4、思考课后练习与研讨,了解每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探究。
以上四点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意愿、兴趣,选择预习的内容、方法和侧重点。
有的对作者文章感兴趣,他们就主动查阅关于作者和文章的相关资料。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在课前收集了许多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以及一些有关旧中国蒙受的耻辱。
因此,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就更清楚地理解课文,明白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
预习课文,不但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语文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好场所,是实施新课标的主阵地,是开启和展示学生智慧的核心场所。
浅析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析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对阅读的重视不断增加。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也是语文教育中必须要重视的部分。
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阅读的教学至关重要。
一、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提高语文水平语文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其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同时,阅读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升。
2. 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阅读兴趣,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当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会更加热爱阅读,从而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益,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有重要的作用。
3. 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和视野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视野,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文化,从而开阔视野。
同时,阅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历史和社会。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有趣的阅读材料、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活跃的课堂气氛等策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小说、诗歌等文学经典作品,或是一些有趣有价值的短篇文章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如阅读报告、读书笔记、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2. 针对性指导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针对性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注重理解文章的基础知识;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更深入地探究文章的内在含义。
中班语言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
中班语言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语言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是沟通、表达和思维的工具。
中班是幼儿园阶段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成为了家长和教师们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中班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
一、创造语言环境在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方面,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基础。
幼儿园和家庭都需要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如多变的课程活动、有趣的儿歌、绘本阅读等。
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孩子们用语言去交流和表达。
二、开展语言游戏活动语言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孩子们对语言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句子接龙游戏,要求孩子们用正确的语法和逻辑来组织句子。
这种游戏可以训练孩子们的语言组织和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三、提供思维启发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孩子们的思维。
针对不同主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和回答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问孩子们:“你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四、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孩子们听故事或听指令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孩子们勇于开口,自信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读和写的训练也需要贯穿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和书写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五、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语言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们在中班时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孩子们看一张图片,然后提出一些与图片相关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分析。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比较力和推理能力。
六、注重语言思维与其他领域的融合语言思维能力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
中班语言训练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
中班语言训练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对于孩子来说,语言的发展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我、思考问题的基础。
中班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效的语言训练可以促进孩子语言思维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班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活动来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
首先,中班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这个阶段,孩子逐渐从单词和短语的组织使用进化到构建句子和表达意思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理解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对于孩子日后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班语言训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活动来实现。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故事阅读来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
故事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故事时间应该有足够的互动和讨论,引导孩子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此外,歌曲和儿童游戏也是有效的语言训练工具。
通过唱歌和游戏,孩子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中班语言训练还应该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鼓励孩子进行自由思考和表达。
例如,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想象和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
此外,语言训练也应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交流和表达知识,因此与科学、数学、艺术等学科的交叉教学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
例如,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带领孩子进行实验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科学知识,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中班语言训练对于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故事阅读、歌曲和儿童游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
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导言: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往往存在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思考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一、教师引导1.启发式提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启发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在议论文写作中,教师可以提问:“针对一些社会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启发式提问,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构建论证链条的能力。
2.鼓励发散思维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边界。
发散思维是指学生从一个问题出发,通过联想、扩展等方式产生新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议论文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运用发散思维,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通过鼓励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组织辩论活动辩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立观点的比较、论证和反驳,提高思维敏锐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议论文写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时辩论,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展开观点交锋,并通过辩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通过组织辩论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学生自主思考1.多角度思考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应该培养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多角度思考是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
例如,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应该考虑到问题的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意义等方面,从而提出全面且有说服力的观点。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语用能力———以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8 Dolls(Story time)为例
探索篇•课题荟萃巧用思维导图提升语用能力———以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8Dolls(Story time)为例刘梦姣(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有助于将大量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思维过程,从而达到了记得牢、易提取的效果,提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8Dolls(Story time)的重点是学习五官类单词和描述外貌的形容词。
内容虽贴近学生生活,但要扎实掌握并不容易。
本案例中教师用“思维导图”建构文本,用线条、图片、关键词构成的“思维导图”教学人物的面部器官、特点及描述人物面部器官的句型His/Her...is/are...富有童趣,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知识的内在化,使目标语表达成为自动化,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真正的“教”课堂走向“学”课堂。
一、巧用导图—提取要点—清晰化呈现笔者执教的四年级Unit8Dolls(Story time)部分呈现了两个玩具娃娃,其中一个女娃娃,一个男娃娃,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看图描述女娃娃五官的特点,并以图、关键词的形式(思维导图)呈现。
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女娃娃的整体印象,并让学生看着思维导图向大家介绍女娃娃的外貌。
通过学习两个娃娃的外貌特点,学会用His/Her...is...,His/Her...are...描述周围的人。
在教学中,我依次呈现了有图、关键词、关键句的板书,把文本转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结构图,清晰地呈现了教材内容。
思维导图和关键词提示引导学生概括语篇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常见的线性思维模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小班教育中发展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策略
小班教育中发展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策略在小班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在小班教育中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
策略一:言语丰富的环境营造一个言语丰富的环境对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书本阅读、音乐、戏剧表演等方式提供各种多样化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话语的兴趣。
此外,教师需创造积极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以及分享自己的观点,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策略二:多种交流形式在小班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交流形式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语言运用和思维的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理清思路、辩证思考。
策略三:提供具体情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实践语言运用,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来掌握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
通过实践,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策略四:启发式提问提问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辨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策略五:评估和反馈评估和反馈对于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定期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汇量、句子结构、语法运用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需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指导他们改进语言表达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支持。
通过评估和反馈,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利用反馈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
中班语言学习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
中班语言学习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语言思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班阶段,孩子正处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因此,如何促进他们的语言思维发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班阶段的语言学习,并介绍几种促进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营造情境、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学习。
对于中班阶段的孩子来说,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
比如,在角色扮演中,孩子们可以模拟商店的情景,扮演店主和顾客,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完成购物的任务。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双语教学法双语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双语(母语和目标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
在中班阶段,孩子的母语基础相对较强,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法将目标语言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语言环境中。
比如,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中,引入一些目标语言的词汇和句子,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使用目标语言。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还可以让他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思维习惯。
三、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促进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中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比如,在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故事内容、角色的感受等,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对于促进孩子语言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在中班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具、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讲解知识和进行语言教学。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促进他们的语言思维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外语人才,是我们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利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教学,联系生活,注重交际,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来促进自学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兴趣;习惯;能力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外语人才,是我们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学实践,谈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学习英语,真正的学习主人是学生本身,若学生不愿意学习,那么再高明的老师也是教不会的。
为了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做到:1.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哪怕是难度再大,他们也愿意去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善于思维,表现积极。
比如在讲satellites时,我与“神六”上天联系起来。
在讲football match时,由学生感兴趣的赛事导入,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
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
同样,学生如果产生厌倦感,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为了振奋学生精神,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
如利用简笔画、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谜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做游戏、分角色表演进行操练等。
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至终都要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随时根据情况变换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3.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倡导任务型教学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论文
倡导任务型教学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摘要]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以任务为核心的单位计划来组织语言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本文从采用任务型教学的必然性,设计任务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任务型活动在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运用,任务型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任务型教学实施的注意点五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原则运用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其主要途径之一是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它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的必然性1.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其目标更明确。
2.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增加了语言的实践机会,能比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
3.任务型教学途径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各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合作,互助,寻找资料,共享成果)。
4.任务型教学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波浪式前进的状态,有时会出现思维停滞或学习懈怠的情况。
而任务型教学始终刺激着学生不停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延续。
5.任务型活动选择性强,自由度大,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学生能不断的自我调控,增强自信。
6.任务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动口,创新使用语言。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如何提高读后续写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如何提高读后续写能力作者:梁菊峰来源:《中学生英语·中旬刊》 2019年第12期梁菊峰在高考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英语高考内容出现了一些创新尝试,读后续写写作便是其中之一,其旨在考察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由于读后续写融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于一体,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原文、理解语言,能够把握逻辑、推进情节,能够在原文与续写之间实现完美过渡,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言表达”、“阅读思辨”和“发散思维”三方面入手,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强化读后续写水平。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如下活动:1. 依托阅读文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就读后续写而言,学生需要经历的第一道坎儿是:阅读语篇、理解原文,做好语言输入。
如果语言理解有困难,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就会出现断层,将无法实现“续写”。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词汇识别、句法表达、逻辑推理等工作,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语篇阅读水平,为“读后续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的教学中,我依托语篇内容,组织了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增强词汇识别、句法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来说:首先,要求学生粗读文本信息,划出陌生词汇并结合上下文猜测词义。
比如“previous”一词,引导学生结合句子——There are sixty-five students in my class—more than my previous class in Junior High,通过理解句意猜出词义。
在猜测词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提高词汇识别能力,为理解语篇奠定基础;其次,组织学生细读,理解一些长句的表达方式。
比如,I like her attitude very much, and the behaviour of the other students shows that they like her, too. 在分析中,学生确定这是两通过“and”连接的并列句。
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孩子的智商除了天生遗传以外还和后天的生存环境有关,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可以使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发散思维具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一、激励如溪泉,加上交流的艺术便是完美的结合美国的教育学家珍妮特说过:启发孩子的思维首要的是必须记住鼓励的重要性。
如果她说:I goed to the store. 不要对她说你错了,而要把正确的说法告诉她:you went to the store,didn’t you? Tomorrow we will go to the store again.教学中对孩子的种种假设、想象多进行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更大胆。
二、图像和声音刺激思维的开阔英语的口语交际不在仅仅是为教学打基础,只有开启学生思维领域的那份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广泛性、才能将交际的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用简单的录像带、录音、图画书或CD-I等刺激学生的思维。
在第一课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中要了解学生是如何来学校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说、画。
我将不同交通工具的声响录制下来,通过听让学生说。
同样在3A一册书中What can you see?一课我将海浪声、海鸟声、鱼游的声音收集起来。
学生通过听他能感受到海边的美,因此课上氛围更浓、学生进角色更投入了。
三、启动学生所有感官学习——画脑图托尼·布赞在他的新著《脑图之书-发散性思维》中说,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它以分类和关联存储信息。
因而,你越能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的越容易、越迅速。
通常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中启用这种方法。
我让学生将自己的脑细胞想象成一棵树,然后在纸上将树形画出来,从主题开始用一个符号,然后画几个分支,最后重新回忆能与此课相结合的单词或句型。
我觉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掌握了方法,思维确实开阔了许多,而且每次对话容量更足了。
大班语言活动激发幼儿思维发散能力的策略
大班语言活动激发幼儿思维发散能力的策略幼儿期是孩子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大班的语言活动中,通过采用一些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思维发散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策略。
第一,多元化的故事活动。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幼儿参与其中,让他们自己去想象故事中的情景和角色。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提出他们自己的故事版本,拓展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第二,有趣的口语游戏。
在语言活动中,合理安排一些口语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出示一些图片,让他们快速说出与图片相关的词语。
这种游戏既能够让幼儿积极参与,又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三,创造性的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是一种激发幼儿思维发散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过对话和互动,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这样既能够拓展幼儿的思维,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四,启发性的问答活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回答。
在问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这样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团体合作活动。
通过组织一些团体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创作一个故事或者编排一次小剧场表演。
在合作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相互沟通和协调,这样既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大班语言活动激发幼儿思维发散能力的策略有多种多样。
通过多元化的故事活动、有趣的口语游戏、创造性的角色扮演、启发性的问答和团体合作等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大班教案培养幼儿的思维发散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培养幼儿的思维发散能力引言: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其中思维发散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编写适合幼儿园大班的教案,培养幼儿的思维发散能力。
I. 培养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幼儿园大班中,教师应创建一个积极、开放和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计多元化的学习区域:创设不同主题的角落,其中包括自然角、阅读角、探究角等,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同时,小组合作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互动和发散思维。
3.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教具、玩具、图书等资源,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观察力和创造力。
II. 打造富有思维发散元素的教案在教案设计中融入促进幼儿思维发散能力的元素,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以下是一些教案设计的建议:1. 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为什么太阳会发光?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2. 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动幼儿思维的跳跃式发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反常情景或非常规问题,引导幼儿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扩展思维边界。
例如:画一只可以飞的猪,设计一个非传统的交通工具等。
III.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发散能力1. 游戏与角色扮演:游戏和角色扮演是培养幼儿思维发散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在虚拟的情境中展开想象和思考,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如观察昆虫、动物、植物等,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
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小班教案提升孩子的思维发散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提升孩子的思维发散能力教案:提升幼儿园小班孩子的思维发散能力一、教案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思维发散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涉及到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升幼儿园小班孩子的思维发散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园小班的孩子:1. 理解思维发散的概念及其在创新思维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和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4.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活动激发思维发散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概念引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孩子了解思维发散的概念,并让孩子理解思维发散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问题解决活动:按照“提问-思考-讨论-总结”四个步骤进行问题解决活动。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如何制作一个纸杯陀螺?让孩子个别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小组成员讨论并互相学习。
最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由全班评议选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3. 创造性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意游戏,例如拼图游戏、造句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游戏。
4. 故事阅读:选择一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故事进行阅读,并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5. 手工制作:进行一些手工制作活动,例如折纸、粘贴等,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材料和指导,但也要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四、评价方式1. 老师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问题解决活动、创造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的提升情况。
例如,孩子是否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2.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孩子们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让他们评价其他同学的表现。
儿童语言发散训练教案
儿童语言发散训练教案儿童语言发散训练教案是一种帮助儿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儿童可以学会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儿童语言发散训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儿童进行语言发散训练。
一、教学内容。
1. 词汇扩展。
在儿童语言发散训练中,首先要进行词汇扩展。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帮助儿童学会更多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形式,让儿童感受到词汇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掌握词汇。
2. 句子组合。
在词汇扩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进行句子组合的训练。
通过各种情景和话题,让儿童学会用所学词汇组合成不同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形式,让儿童更加自然地运用所学句子,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创意表达。
除了词汇和句子的训练,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进行创意表达的训练。
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写作等形式,让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给儿童提供各种主题和素材,让他们自由发挥,展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
在儿童语言发散训练中,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让儿童在玩中学,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词汇、句子和创意表达。
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情景教学。
除了游戏,情景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各种情景和话题,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形式,让儿童更加自然地运用所学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
在儿童语言发散训练中,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儿童在视听的刺激下进行语言学习。
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呈现各种情景和话题,让儿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和表达。
以思维性的语言训练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LIBERAL ARTS FANS2020年第36期教育教学6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希望为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点燃学生灵感火花,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大门,提供丰富的语文思维训练方法。
一、课题的提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核心才能。
人的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
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流畅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学生的思维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要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就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程的特性,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探索语言运用的规律,积累语言经验,并通过主动积极的反思性学习,整合自己的语言经验,实现语言经验的系统化。
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语言经验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获得文化和提高审美的过程。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以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教师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但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训练活动还存在较多失误和偏差,尤其在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方面成效还有待提高,语言训练中机械性操作较多,真正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方法、自主学习的训练很少。
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语言训练活动,才能真正达到语言学习和能力培养的目标。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开展思维性的语言训练活动。
三、有效的措施(一)以思维性的认知活动促进语言习得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认知语言知识的过程实际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而不是重复朗读、背诵和机械记忆的过程。
思维性语言认知活动是指富有思维性的、有真实交际意义的认知活动和任务,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认知、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并通过主动的学习和积极的思维获取知识、习得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发散思维,促语言运用能力提升
作者:王敬严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16期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散思维、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而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开始,是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主动发散思维的习惯,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也会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主要谈谈在英语课堂中的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以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课堂发散思维语言运用能力
Knowledge comes from questioning.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和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问最容易引起发散思维的不断深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考,大胆提出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这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在英语课堂上,这一“问”就在于学生是否有发散思维的习惯。
一、营造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氛围
课堂上学生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解答。
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鼓励,把学生引入发散思考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到主动探究的轨道上来,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
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
”刺伤学生的心,就会有两种恶果:一是使他们悲观失望,消沉下去;二是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
所以,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及时谈心,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所以,师生间首先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以便于学生形成发散思考的习惯。
(二)英语学习兴趣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因此,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握学习难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引领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爱
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充分运用发散思维,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很多知识都是由于我们不感兴趣而误认为它较为死板,但是一旦深入到知识的世界之后,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上进心,因此前提是我们能否在这个领域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对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心理,所以兴趣与爱好的培养是发散思维的关键。
二、引领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
如果想要让学生懂得在英语课堂上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引领他们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方法。
(一)情境中发散思考单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上些生涩难懂的单词,对此会提出疑问。
有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的方法自己解疑。
但对于课文的关键词还应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疑。
在教学“The Spirit of Christmas” 时,初读课文后,学生提出:“He is mean and only thinks about himself. ”一句中,mean在文中如何翻译?因为学生所学的这个单词的意思在文中无法翻译通顺。
这时要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整篇课文,再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很快,学生开始各抒己见。
对学生的回答,我都一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顿时高涨,纷纷将这篇文章中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一一提出来。
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也加深了对不同风俗文化的理解。
(二)阅读中发散思考句意
在课文讲授时,找出文中精彩或感受最深的语句,然后鼓励学生从中去寻找问题。
即使在平时做阅读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将问题和答案用笔在文中标注出来。
这样“疑问”就能使学生的脑子真正转动起来。
要让英语的学习充满一种艺术魅力,也就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找出或想出精彩的句子,深刻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让学习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了灵活与变化。
其实英文很多句子都是非常优美且充满艺术感的,要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一种赏析能力,让学生不断在疑问当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才是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三)疑问中发散思考层面
自主思考课堂上的思考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所在,结合思考题质疑,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们不应当忽略学生的课堂内容的学习与归纳能力,要让学生不仅对知识进行整理,同时也要对自己学习的效果进行一个反馈。
所以这种质疑的表现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评定。
我们也可以布置一些额外的问题,让他们自己主动展开讨论,所以在课堂当中也不必要过于保守,要以一种开放式教学去丰富我们的课堂内容。
与此同时,让学生在疑问当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拓展思维能力,找到多类问题的答案。
(四)会话中发散思考内涵
这往往触及到课文的重点、难点,甚至是文章的中心。
对于内涵的发散思考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教学。
在教学“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时,在观看了一段巨石阵视频后,学生很快提出问题,比如巨石阵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巨石阵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巨石阵是用来做什么的等。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努力从文章中寻找答案,使学生在形象的感知中明白所提出的疑惑。
而对于有些未解的疑问,则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将课堂学习延展到课外学习。
三、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学生思维角度不同,认知层次不同,提出问题的思考价值也不会一样。
因此教师在引导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一)自答或互答
对于简单易懂的问题,比如在预习中标出的一些疑难词、句或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己寻找答案或与同伴互问互答。
学生做一些阅读的习题时,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表达文章的大概意思,这样不仅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自答互答的一种表现方式。
另外一种自答互答的表现方式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整体概括,他们可以对一些疑问进行总结,然后通过问题去归纳知识点,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小组讨论
这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学生以四或六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并在讨论中互教互学,互助理解。
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中,突出了集体的智慧,使学生不再孤单、不再拘束,思维更加活跃,更愿意发表自我见解,从而使每个小组发言代表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样学生就敢于发散思维、勇于争论,思维辨别能力有了提高,问题意识也逐渐养成,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望也被大大地激发。
(三)启发点拨
教学实质就是启发有方、引导有术。
当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价值时,也就是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的教学时机。
教师应抓好这一契机,如在教学“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第3段时,引导学生质疑:这些大石块是以某种方式摆放的,关于这一点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很快提出问题,如:这么摆放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摆放?人们对巨石阵都有哪些猜测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也恰恰是理解本篇课文的关键之处。
教师要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对信息的搜集、提取和分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外延,对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培养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确立研究课题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有意识的学习主动建构者。
学习的内容是具体情境中的问题。
教师可以依据问题的特质、情境的特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建构引导策略体系,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功能的最好发挥。
教师可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体验、课题准备、研究实施、总结反思四个阶段着手,让学生去发散思维,形成学生之间和谐互助、自主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学习氛围。
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地研究问题的实质及解决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除此以外,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整理、归类、提炼学生质疑的种种问题,设计精而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没有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更自由地思考、讨论和学习,更主动地投入和创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自己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