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归属感在高校白考助学管理中的作用
热烈欢迎新生让你在大学找到归属感
热烈欢迎新生让你在大学找到归属感大学生活对于每一个新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踏进校园的第一天,新生们无疑都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和对自己未来的憧憬。
然而,对于许多新生来说,大学的巨大压力和陌生的环境常常让他们感到迷茫和孤独。
因此,如何让新生在大学找到归属感成为了学校和老师们的重要任务。
一、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学校作为新生在大学的第一个家,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规范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新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和实验室等,让新生在学术研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
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新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大学社团是新生展示自我和结交朋友的重要平台。
学校可以鼓励新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社团活动,新生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追求共同的兴趣爱好,增强归属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节等,为新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找到归属感。
三、建立良好的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安排老师或学长学姐担任新生的导师,指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导师可以提供学习方法、选课建议和人生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新生在大学中快速成长和适应。
通过导师的关怀和帮助,新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四、建立友善的社区氛围大学社区是新生寻找归属感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友善的社区氛围,让新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
学校可以组织社区活动,如社区晚会、志愿者活动等,增加新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亲切。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社区设施,如健身房、餐厅等,让新生在社区中找到自己的舒适圈和归属感。
总之,大学是新生追求梦想和实现自我的舞台,学校和老师们应该尽力为新生创造一个和谐宜居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建立良好的导师制度,建设友善的社区氛围,让新生在大学中找到归属感。
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制度
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学生勤工助学是指在学习期间,学生通过在校内或校外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帮助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等经济问题。
为了规范学生勤工助学的管理,保证学生利益,学校需要制定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制度。
本文将围绕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的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一、管理目的和原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确保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学生勤工助学的机会对每个学生平等开放,不以个人背景、性别、种族、宗教等因素为依据进行歧视。
2. 全面发展原则: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应与学生的学习相协调,不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术发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
3. 合法合规原则: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政策,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工作或活动。
二、申请与选拔1. 申请条件: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申请条件应详细明确,包括学生的年级、学业成绩、奖助学金评定情况等。
2. 选拔程序: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选拔程序,包括面试、笔试等内容,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3. 预警机制:学校应建立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预警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不佳、学业成绩下降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岗位分配与管理1. 岗位设置:学校根据勤工助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专业背景等因素,合理设置各类岗位,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助理、教育助理等。
2. 岗位竞争:针对岗位数量有限的情况,学校可通过竞争或评比等形式,为学生分配岗位,并根据学生表现进行岗位调整。
3. 岗位管理:学校应建立岗位管理机制,明确学生的工作职责和权益,监督学生的工作进展和态度,保证学生在岗位上的正常权益。
四、工资发放和福利保障1. 工资发放:学校应建立规范的工资发放机制,确保学生根据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长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
2. 税收管理:学校需要与相关税务机构合作,确保学生的工资按照法定税收规定进行纳税。
辅导员考试辅导系列—辅导员试题
1. 如果一位同学不断与周围同学抱怨学校评奖学金、助学金的制度不合理,而他的举动似乎也引起了不少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当你得知这一情况后,你会怎么办?人际成熟2. 在过去的两年中你都做了些什么来提高你自己的能力?自我发展*3.不少新生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生活都不太适应,有的出现焦虑沮丧的情绪,有的甚至想退学、自杀,作为辅导员,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心理辅导技能*4.据五所高校抽样调查,在500多名学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靠家庭借贷上学的。
某校03-06级的计划生中,每月生活费在150元以下的学生分别占各年级人数的13%-31%之间。
党的政策是不能让贫困生失学,你认为应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5.请说一件你曾经组织过的最成功的活动?组织能力笔试:一个题目:对于跨校区办学,如何开展工作?然后做两个心理测试。
面试:抽题目,5分钟演讲。
5分钟自由提问。
天津师范大学的笔试和面试题目吐血奉献!!!!!!!!Post By:2009-4-12 22:47:34 Post IP:58.154.235.1 19本人4月9、10两天参加了天津师范大学的辅导员笔试和面试,结果尚且不知,咳,估计是没戏,就当给兄弟姐妹们做个前车之鉴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笔试:上午: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包括时政、校史、公务员题目中的逻辑判断、图形推理、数学运算、言语理解(总体来说难度一般,准备过公务眼的同学肯定不费吹灰之力保证全都正确)第二部分:两个简答题,一是国务院出台的解决大学生就业的6项举措(狂晕,瞎编了6条)二是师大的校训是什么?(空白很多,可惜校训就那8个字……)第三部分:小论述:一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有哪些?(8大职责,本人背了,幸亏),二是结合本人实际谈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自己发挥了一些,不知能不能迎合老师的胃口……)第四部分:活动策划方案题:学生会要开展一次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请你写一个活动策划,字数在400字以内。
试析自考助学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构建
当 代 继 续 教 育
Co n t e mp o r a r y Co n t i n u i n g Ed uc a t i o n
F e b., 2 01 3 Vo 1 . 3 l N0.1 7 0
第3பைடு நூலகம்1 卷
第1 7 0期
试 析 自考 助 学 学生 学 校 归 属 感 的构 建
Ab s r t a c t : W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 o n i n Ch i n a, t h e n u n  ̄ b e r o f s e l f— t a u g h t s t u d e n t s i s i n c r e a s i n g .I n l f u e n c e d b y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f a mi l y ,t h e f u l l— t i me s e l f— t a u g h t s t u d e n t s a r e v e r y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e o t h e r s t u d e n t s ,l a c k s he t s e n s e o f he t s c h o o l b e l o n g i n g .T o
赵 敏 霞
( 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 , 四川成都 , 6 1 0 0 6 8 )
摘要 : 随着我 国高等教 育的发展 , 自学考 生的人数不 断增加 , 而 自考助 学作为 自学考试 的重要 形式 , 尚且 存在许 多的问题。 自考助学 生是 一个特 殊的群体 , 由于本身受环境 家庭 的影 响, 自考助 学生表现 出学校 归属
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感觉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学校和教育者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帮助学生培养这种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班级比赛、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们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表彰集体成就来鼓励学生,比如设立奖项,表彰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团队。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意识到,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参与感。
只有当学生们对自己的责任有清晰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集体中时,才能够培养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因此,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学校社团或俱乐部,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找到归属感,并与其他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此外,学校和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只有当学生们懂得与他人合作,并为集体的利益着想时,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因此,学校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集体项目,比如学校的义工活动或社区服务,让他们体验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就能够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学校和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只有当学生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并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时,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摘要】高校资助工作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资助工作,高校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责任感,促进成长,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资助工作不仅能够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
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也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被重视,并不断加强和改进,以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全面发展、责任感、成长、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重要性、完善1. 引言1.1 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通过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和帮助,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高校资助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经济上的支持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业,发挥出更好的潜力。
高校资助工作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高校资助工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资助工作,学生可以更加了解社会的生活现状,感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培养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校资助工作与育人功能的关系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资助工作与育人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构建起高校育人的完整体系。
高校资助工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济上的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业,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资助工作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浅析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
浅析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高校资助工作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和资金支持的活动。
它对于高校学生群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
资助工作的目的在于帮助那些家庭条件较差、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感恩心和奉献精神,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提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资助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奉献精神。
通过资助工作,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这种感受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往往会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在接受资助的学生也有机会学会奉献和回馈。
当他们将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时,也会将自己的爱心和善举传递给他人,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资助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奉献精神,为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校资助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会感受到关爱和支持,还需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有些资助项目会要求学生维持一定的学业成绩,参加一些社会服务活动等。
这些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学会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负责。
资助工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他们懂得如何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校资助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校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无助,缺乏自信心。
而资助工作的实施能够让这些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学校也会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在同学中不会感到格格不入,逐渐树立自信心,重塑自尊心。
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精)
要的幸福标准。
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穷,只要家里有幸福恩爱的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富有的。
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的成长环境。
(3)维护孩子的尊严。
“90后”一代是权益意识增强的一代,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愿望和需求。
父母要给孩子话语权,要多维护孩子的尊严。
(4)相信孩子的自主理财能力。
告别了贫穷的“90后”,手里有了存款和零花钱,在消费方面更加自主。
时代给了他们新的挥洒天地,但他们必须成长为懂得理财的一代。
(5)向孩子学习。
“90后”是生活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环境下的一代。
信息传播便捷迅速,使他们与成人的界限消失,成,。
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
在媒介使用方面,他们甚至已经成为父母之师。
因此,家长向孩子学习并加强引导,或许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
(6)尊重孩子的朋友。
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几乎是孤独的一代。
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灵就要关注他们交友,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因为伙伴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最重,伙伴是父母不能代替的。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7)做老师的朋友。
要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父母还需要加强家校沟通。
毕竟,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生活场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做到上述几点,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有所改善,对孩子也不会再感到陌生,冲突自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
就我校的具体情况而言,我认为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和意义。
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教育的必要性1. 归属感的定义。
高校2024年资助管理工作总结及计划模板
高校2024年资助管理工作总结及计划模板一、总结2024年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关键一年。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以提升学生资助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具体总结如下:1. 加强制度建设。
在2024年度,我们对高校资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确保了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2. 完善资助政策。
我们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资助政策,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项目,以及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通过逐步完善和调整政策,确保了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公平性。
3. 强化管理服务。
我们积极加强资助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通过加强与教学、生活辅导等部门的沟通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资助政策,帮助学生了解资助政策,积极申请各项资助项目,提高资助利用率。
5. 强化监督和评估。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资助管理工作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对资助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2024年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计划:二、计划1. 制定更加细化的资助政策。
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提高资助政策的针对性和公平性。
2. 持续加强制度建设。
继续完善高校资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运行。
3. 加大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针对特殊困难学生,制定更加具体和细化的资助政策,加大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4. 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资助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加强与教学、生活辅导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5. 加强宣传工作。
爱的温暖 心的归属——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爱的温暖心的归属——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绵阳二中唐华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古德诺先生认为:“学校归属感是在学校环境中形成的,学生感觉自己是受欢迎、有价值、被尊重的学校共同体中的成员。
学校的学习氛围,校规校纪,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是否有效,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对形成良好的归属感都有影响。
”班级是学校最小的集体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因此,要培养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
首先要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
爱是学生与学校的情感纽带,只要学生学会了爱老师、爱同学、爱班集体;只要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同学的爱,班集体的爱,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爱上学校。
把学校作为心的归属、爱的家园。
一个有爱的地方就会找到心的归属。
的确,我在带班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对班级的归属感。
我的一些尝试与思考,现在汇报如下,与大家交流,希望我们能产生共鸣,共同努力,使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更温暖,让孩子们在学校里能更健康成长。
一、归属学校文化引领学生入校,首先感触到的是学校环境,学校文化及学校氛围是否让他感到和谐,温馨和有吸引力,所以我认为良好的育人环境,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文化的主体,学校是学生成才的摇篮,学生要真正爱上学校这片热土,感受环境的和谐与温馨,感受文化魅力,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是首要的,老师的个人魅力和先进的文化引领会给学生以充实感和巨大吸引力。
我在带班的过程中,初一以《弟子规》为主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初二以《论语》为主题,《论语》从为学,做人,交友三方面感悟人性的真谛。
我将《论语》和<<孟子>>中的经典名句挑选成册作为班本教材。
初三以《巨人传》为主题引导孩子们立志励志从而放飞他们的梦想。
下面我主要讲讲我是怎么运用《弟子规》来经营我的班级的。
(一)诵学《弟子规》浸润知与行《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113件事,360句话,列举出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
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大学生资助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经济上的帮助,以解决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困难。
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给予经济援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进行育人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
在资助工作中融入育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
一、建立正确的资助观念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资助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资助工作中,学校和社会应当强调资助的本质是在学生面临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为了换取什么回报。
只有确立了正确的资助观念,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奉献精神,理解资助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倡导感恩教育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可以倡导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资助人、社会的感恩之心。
通过明确表达对资助者的感激之情,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对社会的回报和对他人的尊重。
感恩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感恩之道,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情怀。
三、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让资助的学生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能够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资助工作的宣传教育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加强资助工作的宣传教育也是育人教育的重要路径。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资助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可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资助工作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学校认同感、归属感影响因素探究-最新教育资料
大学生学校认同感、归属感影响因素探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是人生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阶段。
他承载着莘莘学子美好的未来,承载着父母殷切的希望。
进入大学的学生也以自己实现心中的理想而感到自豪。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高等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以前的精英教育到现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从以前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市场化。
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学生心理构成和价值取向都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而变化。
他们面对着高额的学费,面对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
这跟他们所憧憬的大学生活相差甚远。
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学校的规模持续扩大这给高校的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学校的发展和大学生适用学校的能力都面临着危机。
同时,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日益不断激化,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积极的归属感,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
一、学校认同感、归属感的含意(一)认同感在刘建军《认同感》一书中,认同感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1]这主要是因为组织中各成员心中达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存在一致的利害关系。
尽管有时群体人员认识不符合事物的真实面貌,但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始终相信。
认同感尤其是在个人对外界事物本质认识不清,信息断裂,心理情绪不稳时会强烈地影响个人的认识。
同时,根据费穗宇《社会心理学辞典》,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于认识的植入过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己可能被别人同化,别人也可能被自己同化,这两种都称为认同”[2]45。
研究青少年和大学生心理认同危机和认同状况发现,他们都强调的是组织中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认知和看法,并指出自我认同是个体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主观感知、体验,以及他人对个体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知觉。
(二)归属感心理学上,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3]187。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2023年,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资助来完成学业。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涉及到国家政策、学校组织和个人的努力,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一、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发展。
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资助是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可以提供经济、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支持,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此外,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教育公平也有重要作用,可以弥补不同家庭背景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物质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二、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意义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资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努力。
此外,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还可以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学有所成之后回报社会。
三、如何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针对目前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加强资金管理。
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学生资助款项落实到位,避免资金损失和浪费。
2、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确保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操作规范。
3、加强宣传。
向广大学生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和流程,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资助。
4、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得到落实,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5、建立联动机制。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动,形成全社会支持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合力。
总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重要的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让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资助的良好政策和管理措施。
浅析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
浅析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学生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从浅析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方面展开讨论。
高校资助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
在高校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有些家庭条件不够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而退学。
高校资助工作的实施,可以帮助这些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一来,就能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资助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作为高校学生,他们不仅仅是在校内学习,更是在校外实践。
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适度地满足学生的经济困难,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懂得感恩和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资助工作,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懂得感恩父母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
高校资助工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高校资助工作除了直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外,还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设立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在资助工作中,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团队合作,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经济上的问题,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高校资助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经济上的困难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经济、心理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心理辅导、生活指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经济上得到帮助,更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高校资助工作在育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学生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学校归属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学校归属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育质量日益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传统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因过于强调外部资源与科研成果而备受诟病,近年来学界开始更多地从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角度来评价教育质量,重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学习投入作为学生成长体验的评价指标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的预测指标,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大学生的学习主要围绕专业进行,其对专业的认同与学习投入密切相关。
同时,学校作为学生赖以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环境,其学校归属感若得到满足,不仅可以强化其动机,更能够影响其学习行为。
此外,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学习上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也可能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上产生动力作用,引发其在学习上的积极行为。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专业认同、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现状,并探讨专业认同、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关系,以期为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指导。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主要梳理了专业认同、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概念、测量方式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在综合分析后,提出论文的整体构想。
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对2374名大学生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从总体状况来看,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水平均较高;并且在专业认同各维度中,认知性专业认同度相对最高,行为性专业认同度相对最低;在学校归属感各维度中,自我角色认可度相对最强,责任感相对最弱;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强,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弱;在学习投入各维度中,动机投入度相对最高,精力投入度相对最低。
(2)从差异情况来看,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性别差异显著,学校归属感与学习投入的年级差异显著,专业认同、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专业选择、学习成绩这些变量上均差异显著。
试析做好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的意义
试析做好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的意义【摘要】高校国家助学金在提高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意义重大。
其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完善评选发放机制,确保公平和公正。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贫困学生、社会公平、学习积极性、助人为乐、教育公平、社会发展、公平公正、完善机制。
1. 引言1.1 高校国家助学金的重要性高校国家助学金是国家为贫困学生提供的经济资助,旨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我发展。
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视,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打开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门。
高校国家助学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缓解贫困家庭经济压力,还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其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通过给予经济支持,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业,追求自己的梦想,为自己和家庭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设立不仅是对贫困家庭的帮助,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投资和回馈。
做好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确保资金能够真正惠及有需要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的意义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的意义在于确保资金精准有效地发放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通过评选发放工作,可以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评选发放工作还可以促进学校的公平和公正,保障学生的平等权利,避免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评选发放工作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通过评选发放工作,还可以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更多人参与到教育资助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目标。
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在高校国家助学金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提高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贫困学生是高等教育中最容易落后的群体之一。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一篇深入探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学术研究文章。
文章首先界定了学校归属感的概念,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因素。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文章深入剖析了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学习环境、人际关系、个人因素以及学校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在联系。
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揭示影响学校归属感的因素,文章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改善和提升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文章结构清晰,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关于学校归属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部分详细阐述了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研究结果部分通过表格和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了实证研究的结果。
讨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揭示了各因素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贡献,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一篇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文章,对于提高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理论框架在深入研究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之前,建立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至关重要。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以及环境心理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个体在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会追求归属和爱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年群体,他们对归属感的渴望尤为强烈。
学校作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如果能够满足他们的归属需求,将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将自己归类于某一社会群体,并对该群体产生认同,从而获得归属感和自我定义。
论如何建立学生的归属感
论如何建立学生的归属感作者:周慧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17期周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大亚湾外国语学校广东惠州 516083)【摘要】学生的校园生活精彩与否除了硬件条件的加持,还需要学生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
【关键词】归属感喜欢规矩目标活动团队【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197-02从2018年9月份接手七二班正式踏入班主任行列,我工作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建立学生的归属感”。
这一年来,我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小组积分奖励制、学校流动红旗、考试目标奖励、班会等,一开始的效果不错,但是新鲜劲儿一过,就没兴趣了。
最重要的是,仅依靠奖励和惩罚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容易呈现虚假的繁荣。
学生为了得到积分,往往没有深入思考,便匆匆抢答、展示,有些学生为了逃避不交作业的惩罚,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
这些措施带来的效果引起我的深思。
岂止是学生,成人的世界里,奖励和惩罚也不是总有效啊!在成人世界里,奖励和惩罚,常用于绩效管理,无论是怎样实施,都会有各种缺陷。
那么有没有某种激励措施,能够跳出绩效管理的局限,可以实现长期有效的激励呢?来到大亚湾外校后,我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
一位名师教导主任兼班主任和语文教学,长期外出讲课不在学校,那么班级管理和教学任务该如何完成呢?她在班里培养了一群负责任的班干部,在她离校期间,由班长负责整个班级的管理,语文课代表每天安排学生讲课并合理安排每天的作业,等她回来,学生的一切学习生活都井然有序,甚至他们享受这样自学的过程,这就是一个成熟班主任的能力。
我期望有一天能像她一样。
因此我向她请教班主任管理技能,她就学生归属感给我几条秘诀:①喜欢;②规矩;③目标;④活动;⑤团队。
学生的归属感该怎么建立呢?首先,学生要喜欢学校,以校为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努力的与同学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时常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他们自然就愿意亲近我,愿意把心里话说给我听,愿意让我替他们排忧解难,他们刚入校的不安全感就这样消除了。
[归属感,责任感,重要性]从归属感角度谈大学生责任感重要性
从归属感角度谈大学生责任感重要性摘要:责任教育是素质教冇的基础,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探索的新课题,责任心、责任感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责任感的缺乏归根到底是缺乏归属感,从归属感的角度看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
文章从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中国高校当下责任教育的现状,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的根源,以及中美责任教育的比较,号召大学生强化归属感提升责任感等几方而进行分析,同时就责任感缺失的根源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对今后的责任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归属感大学生责任感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是一种心理,而归属感则是在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中找到的存在感,有归属感的一般就是有责任感的,责任感在一左的程度上就可能会转化为对某样东四的归属感。
归属感分对人、对事、对家庭、对自然的归属感。
归属感和责任感的建立需要教育和自我教育。
尤其对于当下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在高校受教冇过程中,努力强化自身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已刻不容缓。
做为大学生人人都应该树立“天下兴亡,我有责”的意识。
一、强化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一)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基本已经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是非黑白的判断能力,但是懂得却不一左能做到。
即存在严重的"行动障碍”,眼到、心到、手不到,例如在大学校园看到别人乱丢垃圾,大多数人看到,下意识会觉得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是,一方而不会去制ih,另一方而也不会认为自己和这件事有关系。
原因就是,心里始终没把维护校园环境当成自己的事,没有把自己当成校园一份子,这样就导致既没有归属感,也亳无维护意识,自然而然就丧失责任心这就是对学校缺乏责任感。
如果说这个垃圾丢在他的所有权范用,他的家或者或他的私人领地,那可想而知,肯泄亳不犹豫地去制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不认可教 师的教学 , 教学 效果欠佳。 同时, 种 归 属 与 学校 联 结 起 来 , 体 现 为 学 生 对 学 校 的 认 同 、 恋 、 托 与 卷 入 。 致课堂教学脱离学生需求 , 就 依 寄
研究表明, 当学 生 能 在 学 校 中找 到 自我 定 位 点 时 , 会 在 学 校 中 产 生 归 属 有 的老 师上 课 来 下 课 走 , 乐 意 与 学 生 开 展 交 流 , 别 老 师 对 自考 学 生 抱 就 不 个 感 , 对 于 促 进 学 生 身心 健 康 和 自我 价 值 的实 现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影 响 。 这 有轻视心理 , 生不愿意亲近和信任教 师, 学 师生 关 系 疏 离 。 事 实 上 , 考 学 自 目前 , 少 普 通 高校 利 用 校 内 资 源 招 收 自考 助 学 学 生 , 更 多 的学 生 生 的 学 习行 为 偏 差 和 学 习焦 虑心 理 主 要 源 于 过 去 学 习失 败 的 经 历 。心 理 不 为
普通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 已经形成有办 学特色 的人 文精神 动 内容 , 使学 生在轻松愉快 中自觉或不 自觉地 接收教育 , 提高 团体 精神 、 集 和价值观。 自考助学管理部门 , 充分利 用学校成 熟 的文化环 境 , 过入 体荣誉感和人际协调沟通能力。 应 通 学教育 、 校报宣传 、 知识讲座等手段 , 让学 生全面 了解学 校的历 史沿革 、 文 学院应 当结合 自考助学学生的特长爱好 , 研究利 于自考学生接 受的教
的身份归属可以通过校 园文化氛 围营 造。作为高等院校特 有的文化现 象,
校 园文 化 通 过 物 质环 境 和精 神 文 化 氛 围 的 熏 陶 , 生 活 在 其 中 的 学 生 不 自 使
精 神 归 属 感 是 学校 归属 感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学 生 认 为 在 校 的 生 活 有 当
三 、 富 学 生 业 余 文化 生活 , 全 关 爱 机 制 , 障 精 神 归 属 丰 建 保
、
营 造 良好 校 园文 化 氛 围 , 强 身 份 归 属 增
身 份 归 属 感 指 。 自 考 学 生 除 师 生 隔 阂 。
学 心 学 提 供 了 良好 的 求 学 环 境 。 从 实 施 效 果 来 看 , 但 自考 生 普 遍 认 为在 校 内 受 歧 学证 明, 习动机感强烈 , 情越愉 快 , 习成效越 显著。教 师要教 好 自考
首 通 改 视, 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校 园氛 围中 , 缺乏学校 归属 感, 因此 自考生 中 生 , 先 应 从 学 生心 理 着 手 , 过 研 究 自 考 生 的 认 知 模 式 , 进 教 学 手 段 , 在 学生困难和行为不当比例高 , 自考助 学管理带来较 大难度。笔者认 为加 提 高 课 堂 吸 引 力 , 教会 学 生 基本 的学 习 策 略 和 学 习 技 能 的 过 程 中给 学 生 给
( ) 1 4—1 5 9 :2 2.
[ ]田丽 丽. 少 年 学 校 满 意 度 发 展 特 点 及 其 对 学 校 归 属 感 的 预 测 4 青 l 心理 学探 新 ,0 7,4 :8— 3 1 J. 2 0 ( )4 5 .
03 2 0 1 / 01 9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 誉感 , 学生感 受到学 校的 支持和认 可 , 使 发现 学 校 生 活 的意 义 。
自学 考 试 是 一 种 “ 社会 助 学 、 个人 自 学 、 国家 考 试 ” 结 合 的 教 育 模 式 , 相 另 外 , 院需 划拨 专 项 经 费 , 立 勤 工 俭 学 和 困 难 生 补 助 机 制 , 助 生 学 建 帮 采取的是水平能力测试的考评方法 , 其专业设 置、 考试计 划实行 “ 集权 ” 式 活困难但 渴望成 才的学 生完成学业。教 师从 生活上关心 关爱学生 。 以让 可 管 理 , 试 评 价 手段 以单 一 的课 程 考 试 为 核 心 , 用 可 书 面 量 化 、 等 级 标 学生远离孤独和漂泊感 , 考 采 有 感受到家的温暖 , 愉快地度过 大学生活 , 而促进 从
求。普通 高等教 育以促进人的成长为教学 目的, 学计划和教 学手段都 围 业动机 , 教 增强学生的适应力 , 并对 其未来 的发展 起到积 极促进 作用。 自考 绕“ 教学育人” 这个中心展 开。 自考助 学部 门应 充分利 用高校助 人成长 的 助学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掘 学校 归属感 对学生的促进 作用, 帮助学生改 善现 优 良环境 , 从人 的发展角度出发 , 形成和优化专业 教学计划 , 建符合 自考 状 , 构 创造未来 , 真正发挥 学校 的育人功能 。
【 关键 词 】高等 院校 自考助 学 学校 归属 感
这 “ 校 归 属 感 ” 早 由心 理 学 家 古 登 劳 提 出 , 指 学 生 对 学 校 这 一 组 织 学 工 作 者 即一 线 教 师对 他 们 的 接 受 与 认 同 , 在 普 通 高 等 院校 中 显 得 尤 其 学 最 它 的 认 同 和 关联 程 度 。 根 据 马 斯 洛 的 需 要 层 次 理 论 , 属 需 要 是 人 的 一 种 基 重要 。普通高校的 自考助学老师 以从事本科教 学的老 师为主 , 们对 自考 归 他 教 甚 本 需 要 , 在 生理 需 要 与 安 全 需 要 满 足 后 , 导 人 们 生 活 的 优 势 需 要 , 这 的考 试 方式 、 学 方 法 和 学 生 特 点 不 够 了 解 , 至 是 一 片 空 白。 这 必 然 导 是 主 当
中国枢 暾 育圈
教 碡 搽 索
发挥学校归属感在高校 自考助学管理中的作用
◆李 波
( 中国计量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
【 摘要】学校归属感是 学生对 学校的认 同、 恋、 依 寄托 与卷入 , 是影响学生学习和 生活 的重要 因素 , 它包括 身份 归属感 、 情感归属感和精神
归属 感 。 高校 自考 管 理 部 门应 围 绕 这 三 方 面采 取 措 施 , 高 学生 的 学校 归 属 感 , 提 实现 学 生的 个 体 发展 和 学校 育人 功 能 的发 挥 。
觉的、 无意 识 地 在 思 想 观 念 、 识 潜 能 、 理 素 质 、 为 方 式 和 价 值 取 向 等 意义, 意 心 行 并值得 寄托心 灵时, 学生就对学校产 生精神 归属感 。对 于远离家人 , 方 面 发 生 认 同 。 良好 的校 园文 化 氛 围 对 于 提 高学 生 综 合 素 质 , 进 学 生 管 只 身来 到 异地 求 学 的学 子 而 言 , 富多 彩 的 业 余 文 化 生 活 可 以 让 他 们 摆 脱 促 丰 理 工 作 具 有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 孤 独 , 立 友谊 , 建 完善 自我 。高 校 应 采 取 灵 活 生 动 的 组 织 形 式 、 质 量 的 活 高
丰 富 课 堂 教 学 内容 , 学 生 提 高 职 业 适 应 能 力 , 康 成 人 成 材 。 帮助 健 学 生 的情 感 归属 除 了建 立 在 学 校 对 学 生 发 展 的 重 视 方 面 , 多 在 于 教 更
[] 3 曾跃林. 浅论 自学考试 的课程综合 评价 [ ] J .中国成 人教育 ,0 7 20 ,
准的知识点考试 方式。如果仅仅 围绕 自考教 学大纲开展助 学工作 , 必会 使 学 生 对 母 校 归 属 情 感 。 得 自考 教 学 停 留在 目标 考 核 这 一 表 面 , 略 教 学 过 程 , 师 为 考 而 教 , 生 忽 教 学 学校是学生一生 中重要 的生 活场所 。 学更 是青 年人 成熟 、 长 、 大 成 成 为 考 而 学 , 背 了 素质 教 育 的 实 质 , 培 养 出 来 的 人 员 不 能 适 应 社 会 的 需 才 、 人 的 理 想 境 地 。 作 为 一 种 深 刻 的 情 感 , 校 归 属 感 会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违 其 成 学
强自考助学管理 , 可以从 以下几 方面 着手 , 通过积极有效 的措施 , 逐步培 育 创造成功机会 。 唤起积极情感体 验 , 学生感 受到学 习的价 值。学校也 要 让
学 生 的学 校 归 属 感 。
一
探索加强师生互动的机制 , 可通过举办师生座谈会 、 建立课业指导机 制、 组 织教师参与班 级活动等 方式 , 鼓励教 师特 别是青 年教 师参与班 级建设 , 消
化成果 、 教育理念和价值理 想 , 潜移 默化 中使 学生 接受学 校特有 的管 理规 育方式 , 利用宣传栏 、 学报营造健 康 向上 的文化 氛围 , 利用学 生会、 团组 党 范、 思想意识 、 审美情趣和价值信念 。 织建立互关互爱的成长环境 , 利用班徽设计 、 团日活动评 比等活动 的开展 , 学 院 的 日 常 管 理部 门 , 重 视 管 理 文 化 的 建 设 与 创 新 , 要 围绕 以生 为 本 、 达 到 以 物 载 道 , 文 传道 , 扬 主旋 律 , 挞 不 和 谐 音 的 教 育 作 用 。 学 生 工 以 弘 鞭
差 , 习能 力 不 强 , 思 维 活跃 、 学 但 动手 能 力 较 好 。 学 校 可 以 根 据 自考 学 生 的
[] 2 阳泽. 论学校 归属感 的教育意 蕴[ ] J .中国教 育学刊 ,0 9 ( ) 3 20 ,7 :1
—
3 4.
上述特点 , 以培养“ 理论够用 , 重在实践” 的应用型人才为 目标 , 开展专业 在 教学的基础上, 引入素质 拓展和技能培 训项 目, 通过开展社 会性实践 活动 。
学 生特 点 的课 程 体 系 。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进 程 的 加快 , 自考 助 学 面 对 的 主 体 对 象 从 社 会 考 参考文献 : [ ] 志 光 . 理 学 [ . 京 : 民教 育 出版 社 ,9 5 I章 心 M] 北 人 19 .
生 向高考落榜生转移 , 他们 与普 通本科 学 生的最 大 区别在 于其 基础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