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5篇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5篇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5篇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范文5篇,期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范文1地理是初一学生刚接触的新学科,在教学中是通过大量的幻灯图片,从学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入手,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生认识地理,靠近地理,进而酷爱地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本节课分三大模块来进行:一、“什么是地理”。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我国东汉王允对天文、地理有深入的研究。

在西方,地理的意思是“大地的记述”。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学生感爱好的图片,对地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的科学。

它包括自然地理:如地貌、地质、天文、水文、气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如人口、人种、宗教、城市、经济等合作探究:谈谈我们身边的地理二、“为何要学地理”?(一)解开地理之“谜”运用图片展现学生熟悉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二)地理与日常生活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干,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何?(三)地理与生产建设主要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入手,重点罗列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设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展现大量的地理图片,从衣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

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衣饰”为重点,分析衣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爱好,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顺俗”。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结构,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的区别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换的原因1.2 地图的阅读与应用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坐标系、图例和注记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地图第二章:自然地理2.1 地形与气候学习地形的分类和形成原因,了解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基本地形的特点掌握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学习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2.2 水资源与土壤学习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特点和利用方法掌握土壤的形成和分类,了解土壤的肥力和改良方法第三章:人文地理3.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我国的人口问题掌握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方法3.2 农业与工业学习农业的分布和特点,了解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掌握工业的分布和特点,了解不同工业部门的结构和布局第四章:区域地理4.1 亚洲地理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掌握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了解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差异4.2 欧洲地理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了解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掌握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了解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了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因和后果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技巧5.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法,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6.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述学习GPS、GIS、R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和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案例6.2 地理信息技术实践操作学习使用GIS软件进行地图的绘制和空间数据的分析学会使用GPS定位和导航,了解其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第七章:地理观察与实践7.1 地理观察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地理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学会从实际中获取地理信息7.2 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包括考察、调查、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第八章:地理思维与探究8.1 地理思维的特点与方法学习地理思维的特点和方法,包括综合思维、空间思维、比较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8.2 地理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地理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包括问题提出、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第九章: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9.1 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学习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地资源等掌握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学会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9.2 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与评价学习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和评价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学会运用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果第十章:地理教育评价与反思10.1 地理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地理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评价等掌握地理教育评价的注意事项,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10.2 地理教学反思与改进学习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培养教师的地理教学能力,学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球的认识地球的结构和地壳、地幔、地核的区别是教学重点,需要通过直观的模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范文(精选4篇)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范文(精选4篇)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范文(精选4篇)初中初中地理教案范文篇1【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中国地形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2.等高线(板书)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中学生地理教学课程设计

中学生地理教学课程设计

中学生地理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地理课程中有关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测技能。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我国地理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培养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学地理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培养地理技能,提高地理素养。

学生特点: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地理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空间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尚需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理基本概念: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基本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全面的认识。

2. 地理区域特点:分析我国不同地理区域(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地理现象解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城市选址、交通布局、气候变化等。

4. 地理技能培养:地图阅读、空间思维、地理观测、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等技能的培训。

5.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关注我国地理环境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地理基本概念学习第二课时: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特点第三课时:地理现象解释(城市选址、交通布局)第四课时:地理技能培养(地图阅读、空间思维)第五课时:地理技能培养(地理观测、GIS应用)第六课时: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以教材《地理》为依据,涵盖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掌握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椭球形状、地壳、地幔、地核等;2. 地图的类型和制作: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地形图、平面图等;3. 地图的阅读方法:比例尺、坐标轴、图例、注记等。

1.3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学习地图的类型和制作过程;3. 练习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

二、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2.1 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和相互作用;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1. 气候:气候的形成、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等;2. 地形:地形的分类、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3. 水文:水资源的分布、水文循环、水文过程等;4. 生物:生物的适应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等。

2.3 教学活动1. 学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观察气候类型的分布;2. 观察地形图,了解地形的分类和影响;3. 学习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的分布;4. 观察生物的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

三、第三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3.1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掌握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1. 农业:农业的起源、农业地理分布、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2. 工业:工业的分类、工业地理分布、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3. 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4.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等。

3.3 教学活动1. 学习农业的起源和地理分布,了解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观察工业的分类和地理分布,分析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学习城市化的进程和影响,探讨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仪1.2 地图的阅读和制作地图的种类和用途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的制作技巧二、第二章:自然地理2.1 气候和天气气候系统的构成气候类型的特征天气的变化和预测2.2 地形和地貌地形的分类和特征地貌的形成和变化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第三章:人文地理3.1 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3.2 农业和工业农业的类型和分布工业的布局和特点农业和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第四章:经济地理4.1 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分类和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2 交通和通信交通方式的种类和特点交通网络的布局和规划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五、第五章:区域地理5.1 亚洲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5.2 欧洲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六、第六章:中国地理6.1 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和边界中国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6.2 区域差异与发展东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特色产业城乡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七、第七章:世界地理7.1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发展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7.2 非洲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特点非洲的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非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八、第八章:地理信息技术8.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的解读和应用领域遥感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8.2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GPS在地理调查和户外活动中的应用GPS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操作九、第九章:地理实践与探究9.1 地理观察与调查地理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地理调查的目的和步骤观察与调查成果的整理与分析9.2 地理实验与模拟地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地理模拟的方法与应用实验与模拟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十、第十章:地理素养与终身学习10.1 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地理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地理素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0.2 终身学习与地理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在地理教育中的体现地理教育资源与信息化教学地理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六、第六章:中国地理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和边界;中国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地理中学课程设计

地理中学课程设计

地理中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及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具体目标如下:1.能说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2.能描述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

3.能通过地图分析地形区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具体安排如下:1.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掌握其名称。

2.分析地形图,让学生了解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

3.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地形区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地形区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区之间的联系。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地形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章节,让学生预习和复习。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地图等,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实验设备:准备地形模型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一次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地形区名称、分布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评估方式将尽量公正、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步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结构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日、地、月三者的关系1.2 地图的阅读与应用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学会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世界的分区了解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学习各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和文化特点2.2 世界的国家与地区学习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首都、面积和人口了解各国的主要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区域特征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民族构成掌握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3.2 中国的地形与气候学习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了解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环境问题的种类、产生原因和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4.2 可持续发展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掌握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5.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述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5.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和方法第六章: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6.1 人口增长与分布学习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历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探讨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政策6.2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自然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原则分析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对策6.3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学习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和方法探讨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第七章:农业地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7.1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习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政策等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7.2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学习水稻种植业、小麦种植业、畜牧业等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分析农业专业化生产的意义和实施条件7.3 农业可持续发展学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和目标探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第八章:工业地理与工业可持续发展8.1 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习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市场、劳动力、科技等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8.2 主要工业地域类型学习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主要工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分析工业集聚和工业扩散的意义和作用8.3 工业可持续发展学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和目标探讨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第九章:城市地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9.1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学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掌握城市化的标志和衡量指标9.2 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功能区学习城市的空间结构:集中式和分散式城市结构探讨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9.3 城市可持续发展学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和目标探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第十章:交通与通讯地理10.1 交通地理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和布局原则掌握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分析我国交通地理现状和发展趋势10.2 通讯地理学习通信网络的布局原则和技术发展掌握主要的通信方式: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探讨通信技术在城市和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十一章:区域地理与环境问题11.1 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学习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类型与主要环境问题分布11.2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了解环境问题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1.3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学习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区域环境治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第十二章:区域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12.1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习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效益、公平性、可持续性等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方法,如SWOT分析、空间分析等12.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理解GIS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学习GIS在区域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12.3 区域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区域规划案例,如城市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探讨区域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估与调整方法第十三章:人文地理与文化交流13.1 人文地理概述学习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了解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13.2 人口与迁移探讨人口增长、分布与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分析人口政策和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13.3 文化与交流学习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探讨文化交流的意义、途径和影响第十四章: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14.1 旅游地理概述学习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了解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14.2 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探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14.3 旅游规划与管理学习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手段,如门票定价、容量管理等第十五章:地理教育与地理实践活动15.1 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地理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探讨地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5.2 地理实践活动学习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和意义,如观测、考察、模拟等探讨地理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15.3 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信息化、实践化等探讨地理教育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教资中学地理课程设计

教资中学地理课程设计

教资中学地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运动及其对气候、昼夜变化的影响;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地理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3. 学生能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了解我国地理国情,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中学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2. 地理区域特点:介绍我国不同地理区域(如南方、北方、西北、青藏等)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中国的地理区域》3.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基本知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地图的阅读与使用》4. 地理数据分析:运用数据解读地理现象,学会分析地理问题。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地理环境,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地理实践活动》6. 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材章节:第五章《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中学生地理学科教学课程设计

中学生地理学科教学课程设计

中学生地理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的运动、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及经济发展状况。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查找、分析和处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法,收集并整理地理资料,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课程,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学生能够关注国家地理政策,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科学态度,提高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学地理学科示范课,旨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为教材,紧密结合课程目标,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 章节:地球的运动- 内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2.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章节:地理位置与气候- 内容: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我国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

3. 中国地理区域特点- 章节:中国的地理区域- 内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及经济发展状况。

4. 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生活中的地理- 内容:地理知识在旅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教案1.1人类认识的宇宙二零一零年十二月《1.1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征。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他天体的特性。

4.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并指导学生运用该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八大行星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3、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教材内容及分析】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一是介绍了人类认识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生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3、本节还通过提供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活动题目让学生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5篇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5篇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5篇关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有哪些?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接下来是关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教案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其对地球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1.2 地图的阅读与制作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坐标系、图例等。

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包括方向、距离和面积的判断。

学习地图的制作技巧,包括绘图软件的使用和地图的设计。

二、第二章:自然地理2.1 气候系统学习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

理解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等。

2.2 地形与地貌学习地形的分类,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等。

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第三章:人文地理3.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的增长与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3.2 农业与工业学习农业的分布和主要农作物,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理解工业的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四、第四章:中国地理4.1 地理特征与分区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以及中国的地理特征。

理解中国的地理分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等。

4.2 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理解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五、第五章:世界地理5.1 地理分区与主要国家学习世界的地理分区,包括亚洲、欧洲、非洲等。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5.2 国际组织与合作学习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第六章:经济地理6.1 经济发展与地理因素学习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资源、市场、交通等。

理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

6.2 贸易与交通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地理分布,以及贸易路线的重要性。

理解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功能,以及交通工具的种类和优缺点。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方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方案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方案一、引言中学地理课程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本文将探讨中学地理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不同区域差异的认识。

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课程,了解各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差异,并理解这些因素对不同地区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问题的意识。

学生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课程,提高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对地理的兴趣,培养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中学地理课程的内容应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方面,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理区划、气候与天气、水资源与利用、土地利用与环境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并探索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方式。

人文地理方面,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人口与城市、经济地理、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不同地区的人文现象和发展差异。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展示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例如考察当地的地貌、气候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增加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3. 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地理游戏法:设计地理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游戏方式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课程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教案

中学地理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2. 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的表达与分析;3. 了解地球的结构、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认识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要素;5. 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品读师生国土情,珍爱自然环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理学科导论- 地理的概念和特点- 地理学科的分类和研究对象- 地理学科的方法和工具2. 第二单元: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的地理坐标和地形特征- 地图的类型和使用方法3. 第三单元:地球的环境与人类活动- 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变化-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 第四单元:世界地理- 各大洲的地理特点和位置- 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要素- 世界地理格局和区域发展差异5. 第五单元: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分类- 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和生态环境问题三、教学方法1. 集体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地球的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和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的真实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理现象和案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地理作业进行评价,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思考深度和准确性等方面;3. 考试评价:通过地理知识与能力的考试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中学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5篇

中学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5篇

中学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5篇教学设计的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具器材地图导学过程批注(一)新课引入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

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中学地理教案5篇

中学地理教案5篇

中学地理教案5篇第一篇:中学地理教案中学地理教案课程名称:人口与人种课程类型:理论课课程安排:一课时(授课班级:授课教师:郝高欢授课学期:教材名称:中学地理45分钟)09级地理科学一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学地理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3、能够读懂统计图;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5 人口分布的成因(三)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间小讨论,让学生先做小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再结合老师的详细讲解和补充,以及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资料片,多媒体教室,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教师:人类的起源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

根据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 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 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 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

现在发现最早的人科化石属于腊玛古猿。

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700~1400 万年以前。

从形态特征来看,他们已从猿系统分化出来,被推测已具有初步直立行走的能力,可能会使用天然工具谋生。

其次是南方古猿。

他们大致生活在距今 100~500 年以前,其中一些进步类型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猿人,即真人的出现。

〕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活动一:学生阅读图表,P64 4.1 思考:1世界人口的数量的发展成什么趋势?2。

1950年前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引起了这种变化?学生:发言.2.教师:各位同学做的不错。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总结能让人的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做好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很重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篇1】在这学期我参加了初中地理培训班的学习,培训内容很多,胜过我多年的学习,我们是通过网络,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课风采,聆听专家们的教诲,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我深深陶醉其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听专家们的报告,提高了教育认识,升华了教育理念教育要发展,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爱,眼中有人”。

也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学生主位观,在教学中必须强化“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科学行为。

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动力。

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真正热爱我们自己的教育事业了,真正热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了,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我们的教师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的活动中来,就会像这些讲课的专家学者们一样,从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

所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引领教师走上教育教研道路的前提与关键。

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封闭的、落后的教育教学现状。

二、听专家们的报告,学到了很多教育艺术和方法人民教师的师德,其主要内涵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教师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溶化学生心头的冰霜,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听了教授们的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传统课堂上,我们教师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成人的思维来备课、上课,“把自己清楚的‘说给’学生清楚、明白”,学生被动学习,而且不会有创新思维。

关于最新中学地理教学设计7篇

关于最新中学地理教学设计7篇

关于最新中学地理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最新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资料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1.地球的大小2.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4.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其空间分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比较法教学过程1.导入: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

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自学“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部分教材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⑴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四个历程中,属于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猜测的是哪几个阶段?其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⑵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实践活动是__,说明地球形状的最有力的证据是__。

⑶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⑷你能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⑸请列举出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

(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月食照片;海轮的桅杆、船身出现和消失的先后顺序;同一条经线上太阳直射点和非直射点物体的影子长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结论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活动或观察、研讨活动,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教案1.1人类认识的宇宙二零一零年十二月《1.1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征。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他天体的特性。

4.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并指导学生运用该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八大行星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3、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教材内容及分析】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一是介绍了人类认识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生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3、本节还通过提供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活动题目让学生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合适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4、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其中从数据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天体系统的递进关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二、难点: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为什么说地球既普通有特殊。

三、解决办法:通过示意图和具体数据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

【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发现探究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二、教学手段:传统板书式教学结合挂图教学或者课件、网络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导入新课}今天是我们高中地理的第一堂课,经过初中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地理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我也了解在座的各位并非每个人都对地理十分的有兴趣,不过没关系,从今天起就跟随张老师我走入一个全新的地理学习的世界吧!说到“神州六号”、“嫦娥一号”,这些名字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了吧?那么有谁可以给大家讲讲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呢?(请几位同学回答,引起同学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教师总结,此过程用时五分钟)正如以上同学所说它们都是用来探测宇宙的,那么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宇宙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有人做了这样的比喻:太空像汪洋大海,天体像相距很远的小岛,天体系统如同群岛。

那么我们的地球所处的环境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高中的第一堂地理课——人类认识的宇宙,一起去探索发现宇宙地球的奥秘吧!{讲授新课}一、宇宙的概念(用时7分钟)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引入课堂师:晴朗的夜晚,反省漫天的星空总是会引人遐想,当你仰望天空是你有没有想过宇宙到底有多大的空间,它到底有多少岁了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看看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具体有多大。

(此时老师书写第一部分板书,两分钟后引导同学们填写板书中空出来的部分:宇宙时间和空间的大小,然后教师根据最新的文献资料将该课本数据更新。

)2、教师对“光年”和“年”的概念进行区分讲解,是同学们形成对这两个单位形成较深的区分印象。

二、宇宙的特征(用时13分钟)1、展示多种类型天体图片,请学生辨认并说出他的一些进步特点,从而得出板书结论——宇宙的物质性和天体多样性。

[过渡]如此之多的天体,它们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那么它们直接由什么联系呢?这样的联系又让他们形成了什么样的系统呢?2、学生阅读教材,明白什么是天体系统。

(老师强调天体系统是由至少两个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天体组成。

)3、教师向学生展示主要天体系统的图片(例如地月系、太阳系等),让同学判断天体系统的名称和不同的级别。

当学生对天体系统有了初步认识后,同桌讨论,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并且两到三名同学到讲台上板书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活动结束后老师对黑板上的结果进行纠正和肯定,并完善详细的天体系统层次图,置于黑板的左边部分。

4、课堂探索活动:师:我们平常写信除了写邮政编码外,还要写省、县、乡(镇)、村(街道)等地址,假设有一天你和宇宙中的外星人同学,你要如何书写地址呢?学生:分大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得出结论——宇宙是运动的,天体系统是有层次性的。

(此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增强探究的乐趣,并巩固刚刚学习的天体系统递进关系,强化重点内容。

)三、宇宙中的地球(用时15分钟)[过渡]正如我们前面认识的一样,地球位于天体系统的太阳系的地月系之中,那么在整个太阳系的天体中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高级生命呢?地球对于其他天体来说他又有哪些共同点和独特性呢?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地球[情景创设] 教师板书太阳系模式图,引导学生共同绘制完成八大行星图(穿插向学生简单介绍冥王星不划归为八大行星的原因和事件的始末),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要求学生读图并分析材料(1)读图:太阳系模式图和教材P4中图1.3,思考回答:①太阳系的成员有哪些?距离太阳由远到近的行星的顺序是什么?你能描述地球的位置吗?(日地距离,地球的邻居)②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方向相同吗?轨道倾斜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呢?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分组讨论。

共同总结: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说明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2)读表1.1:太阳系八大行星比较数据①九大行星按其特征共分为哪几类?各包括那几颗行星?②各类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类行星质量和体积较小,巨行星质量和体积都很大,远日行星质量和体积也比较大。

)③在体积、质量、密度、公转周期等方面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地球体积和质量都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没有十分特殊的地方。

④材料分析的结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以上题目学生将分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过渡]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在质量体积等方面均不具有特殊性,那为什么地球是唯一存在高级生命的天体呢?它到底在那些方面具有特殊性呢?1、地球——特殊天体——高级生命的存在①教师提问:火星与地球相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以至于人们始终怀疑在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但至今也没有发现生命的痕迹。

为什么火星没有生命物质而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生命存在需要哪些条件?(通过对比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②学生参看课本并思索上面问题,分组讨论后请各组代表回答各组的观点。

③教师总结学生答案,给予鼓励和表扬。

进一步讲授,引导学生学生明确: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三个:a、有适宜的温度;b、有液态水;c、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这三个条件是火星所不具备的。

④深入探讨之产生这三个条件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而这两个根本原因对于火星来说,与地球有较大差异,因此目前火星未发现有生命存在。

⑤总结地球在宇宙环境的位置以及其自身的特殊条件,得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简略板书如下:{课堂小结}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才使地球出现了生命的生存与演化,这说明我们所生息繁衍的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

因此,保护环境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这节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的是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太阳系模式图,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条件的内容。

{布置作业}1.画一幅宇宙图,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学生不要站在地球的角度去画宇宙,而要把宇宙环境中的地球表达出来。

)2.举例说明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球。

(地球首先是普通的,然后才是特殊的。

而地球生命这种特殊性,在广阔的宇宙中又应是一种普遍现象。

使学生树立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而形成辨证的宇宙观。

)3.你认为UFO (不明飞行物)是否到过地球。

(UFO 是人们的期盼和向往,但至今还没有证据说明它来过地球,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天地球人会成为其它星球的UFO ,在茫茫宇宙中觅到知音。

) {板书设计}主板书(居中)附1、宇宙的概念时间: 百亿年(130~140亿年)空间: 百亿光年(150~200亿光年)2、宇宙的特征物质性——天体——多样性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 3、宇宙中的地球普通天体(与其他行星相似点)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特殊天体板书(居左)附板书(局右)【教学反思与评价】1、本节课是高中地理的第一节,很多刚上高中的学生对地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地理知识已经遗忘,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不浓厚。

如何唤起他们的兴趣和记忆,是本节课重视的新课标内容。

因此本教学设计踢狗学生感兴趣的天象和“外星人”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如比较法、图标分析法、对地理资料的归纳分析等方法。

2、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关注学生的反应,主要对学生讨论过程中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维持课堂秩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3、应用多样性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同学在基础较薄弱的情况下首先培养起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