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

交通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

交通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与演变始终与交通规划紧密相连。

交通规划如同城市的血脉,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质量,更在深层次上塑造着城市的空间结构。

交通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引导城市的扩张方向上。

一个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指明方向。

比如,当规划建设一条新的交通干线,如高速公路或地铁线路时,沿线地区往往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热点。

这是因为便捷的交通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土地的可达性,吸引企业和居民的聚集。

相反,如果交通规划不合理,城市的扩张可能会变得无序,导致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滞后,形成所谓的“城市蔓延”现象。

交通方式的选择也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如地铁和公交网络发达的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往往更加紧凑。

人们可以通过公共交通方便地到达各个区域,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从而降低城市的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这种紧凑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商业、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混合布局,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社区。

相比之下,以私人汽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其空间结构通常较为分散。

为了满足汽车出行的需求,城市需要建设大量的道路和停车场,这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居民往往倾向于选择在郊区拥有更大的居住空间,导致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降低,商业和服务业也随之向外扩散。

这种分散的空间结构不仅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时间成本,也削弱了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交通规划还影响着城市的功能分区。

在交通便捷的地区,往往会形成商业中心、办公区和工业区等。

例如,火车站和机场附近通常会发展成为物流和商贸中心,因为这些地区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货物的运输和人员的流动。

而住宅区则通常会选择在环境较好、交通相对安静的区域。

此外,交通枢纽的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的交通枢纽,如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流和物流,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对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深远影响。

本论文将从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是实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一环。

首先,规划应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需求,将轨道交通系统融入城市发展战略。

其次,适当的线网布局和站点设置可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减少交通拥堵和空间占用。

再次,合理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和站点布置可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新的城市发展极点。

最后,轨道交通建设应考虑环境和生态保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品质。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密切相关。

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从传统的封闭式城市结构向开放式、多中心的城市结构转变。

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和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交通节点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极点,形成了核心区、副中心和新兴发展区等多层次城市空间结构。

三、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互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它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提升城市各区域的可达性,拉近不同区域之间的距离。

同时,轨道交通的引入还可促进新兴发展区的崛起,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另一方面,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会影响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运营。

城市新的发展极点和人口集聚区的形成会导致轨道交通线网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区域的出行需求。

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措施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的对接,确保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

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规划

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规划

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规划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个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规划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可持续性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安排,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服务设施等。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使城市各个区域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人们居住的地方,它的布局应当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

合理的住宅区布局应当考虑到公共交通的便利性、自然环境的质量以及居民的舒适感。

此外,住宅区和其他功能区域之间的距离也需要合理把握,以便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拥堵。

2. 商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商业活动的核心区域,它的布局决定了商业活动的便利程度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合理的商业区布局应当考虑到市民购物、就业和休闲娱乐等需求,同时也需要与住宅区和交通枢纽相衔接,便于市民的出行。

3. 工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工业生产的基地,它的布局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工业区布局应当考虑到环境污染的控制和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同时也需要与其他功能区域相协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布局和管理,包括道路、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交通安全性,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和舒适度。

1. 道路规划道路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其规划和设计应当考虑到交通量、交通流速和交通疏导能力等因素。

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运营应当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并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合理的公共交通规划可以降低私人汽车的使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结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

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城市形态的演变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形状和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从传统的城市中心向外扩张,到现代的多中心城市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

1. 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形态呈现出单中心的特点。

这种城市形态以城市中心为核心,周围环绕着一圈圈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这种城市形态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资源利用高效,但也存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多中心城市模式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技术的进步,城市形态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多中心城市模式将城市分为若干个功能中心,如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等。

这种城市形态的优势在于分散了人口和资源,减少了交通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

3. 城市群的形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群的形成成为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

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一个大区域,各个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紧密联系。

城市群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但也带来了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宜居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提升城市中心的功能性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城市的行政、商业、文化等功能。

为了提升城市中心的功能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 增加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中心的吸引力和活力。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态影 响有限 。
2 1 城 市空 间结 构模 型 . 传统 结构 模 型主要 有 以下 3种[ : s ] ( )同心 圆 带 状 结 构 模 型 1 2 1 9 3年 伯 吉斯 提 出通 过 同心 圆结构 ( 图 1 可 以清 楚解 释城 市 如 )
1 2 轨道 交通 时代 . 工业革命 开 始 以后 , 道交 通 的 出现从 根本 轨
维普资讯
总第 24 2 期 20 0 7年第 5 期




Trn p rain S in e & Te h oo y a s o tt ce c o c nlg
S r lNo 2 4 ei . 2 a No t 0 .5 Oc .2 07
目前 状 况 。 2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与 交 通
式 。随着 马车 、 车 等道路 交通 工具 的相继 问世 , 轮
道路交 通成 为城市 交通 的主要组 成部 分 。此时城
市规模 较小 , 形态 紧凑 , 向心集 聚 的单核 心 同心 呈 圆形态 。1 1 8 9年在 巴黎 出现 了多人 同乘 的马 车 , 成为近代 公共 交 通 的 开端 , 公 共 马 车 对城 市 形 但
部分 , 离开 这个 动态部 分 , 市 就不可 能继 续增 脱 城 加它 的规模 、 围 和生 产 力 [ 。他 所 提 及 的这 个 范 1 ]
动态部分 , 是 指城 市 交 通 。城 市 交 通 是城 市 之 就 间, 以及 城 市 内部 的人员 、 资 、 息 互 动交 流 的 物 信 前 提 , 是城市 日常 生活 与社会 生产 活动 的基础 。 也
1 3 综合 交 通时代 .
目前 很多 城市 正 在 经 历 这 个 阶 段 。一方 面 , 轨道 交通 、 公共 汽 车 等公 共交 通 工 具 所组 成 的城 市公 共交通 系统 , 得城 市 的集 聚力 比较 强大 ; 使 另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研究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城市空间布局则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和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的机制。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1. 优化人口分布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可以改善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轻道路交通压力。

这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们对住房位置的限制,使人口更加分散和均衡;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人们更容易实现居住和工作之间的快速连接,推动就业机会在城市中更加均衡地分布。

2. 优化土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通常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但与其相比,其运输能力和效果却要远远超过其他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铺设往往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促进土地利用的高效合理。

比如,地铁站周边往往会出现商业中心、写字楼群、住宅区等,形成了更加紧凑的城市发展格局。

三、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1. 线路规划与布局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布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交通需求的分布、人口密度、经济区域的集聚等因素,以确定适宜铺设轨道交通线路的区域和路径。

同时,城市空间布局也应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为其提供便利的运营条件。

2. 站点设立与周边配套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立和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确保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和间距,使得站点能够服务周边广泛的人群,并提供丰富的换乘和出行选择。

同时,城市空间布局也应考虑到站点周边的办公、商业、教育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高站点的服务功能和吸引力。

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同发展策略1. 综合规划和统筹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需要进行综合规划和统筹设计。

各级政府和规划部门应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到轨道交通的需求,并将其纳入到城市的总体发展策略中。

城市铁路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

城市铁路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

城市铁路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1. 引言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铁路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铁路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2. 城市铁路规划的意义城市铁路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势。

对于大城市而言,城市铁路系统能够承担大量的客流,减少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城市铁路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竞争力。

因此,城市铁路规划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更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3. 城市铁路规划与城市布局的影响因素城市铁路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城市铁路的建设和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城市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的集中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城市扩展方向等。

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城市铁路线路的选择和布局,更会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4. 城市铁路规划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城市铁路规划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直接的影响。

首先,城市铁路线路的选择和布局会引导人们的出行方向和空间分布。

合理的铁路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减少城市中心业务区的压力,促进郊区的发展和更新。

其次,城市铁路建设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增加就业机会、转移人口和资源,城市铁路规划可以推动城市空间的优化和调整。

5. 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铁路规划的影响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铁路规划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城市规模、土地利用状况、道路网络等因素都会影响城市铁路线路的选址和布局。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为城市铁路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基础设施支持。

同时,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连续性也会影响城市铁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6. 城市铁路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为了实现城市铁路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策略。

交通运输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

交通运输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
便捷性原则:城市交通布局应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公平性原则:城市交通布局应保障所有市民的出行权利,避免某些地区或群体交通服务的 过度集中或不足。
综合性原则:城市交通布局应综合考虑多种交通方式、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措施,形成协 调统一的交通体系。
优化交通结构:合理配置各种交 通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 和便利性。
动态性: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动 态的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 口的变化,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和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空间性:城市交通系统在空间上 呈现出一定的布局和结构,与城 市规划密切相关。
复杂性:城市交通系统涉及到多 个领域,如交通工程、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 因素。
汇报人:
旅游城市交通布局特点:以旅游交通为主导,注重游客的出行便利和舒适度。
旅游城市交通布局特点:以公共交通为主,如地铁、公交等,方便游客在不同景点间穿梭。
旅游城市交通布局特点:道路规划注重景观设计,与旅游景观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交通景 观。
旅游城市交通布局特点:设置旅游交通枢纽,如旅游集散中心,方便游客获取旅游信息和 交通换乘。
技术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共享出行和无 人驾驶技术的实现将更加成熟和可靠。
未来展望:共享出行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和交通布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城市交通布局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影响 未来城市交通布局的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布局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发展策略 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
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实施 交通管制和拥堵收费等措施,缓 解交通拥堵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分析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分析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分析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对于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改善、社会的进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时,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紧密相关,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空间的转化和改善。

城市交通的重要性城市交通是城市中人口流动和物流流动的载体,是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

城市交通的发展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城市交通system 的发展能够提高城市的经济活力,促进城市内的商品、人员和信息的交流,加强城市内部的联系和互动,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同时,城市交通的发展也会加重环境的负担,如道路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的产生。

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城市交通 system。

城市空间的影响城市空间是城市交通发展的载体,城市中的各种交通设施都需要空间的支持。

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转化和改善。

城市交通 system 的发展能够加快城市的空间重新布局,如道路规划、公共交通设施等,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

同时,城市交通的发展也会引发一些新的空间需求,如停车场的新增、交通枢纽的建设等。

因此,城市的交通规划和空间规划应该适应城市交通system 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和交通流动效率。

城市交通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城市交通在城市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

因此,城市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空间,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建立良好的 city traffic system,提高城市内部交通的效率和便捷性。

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的分析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要关注城市交通 system 的建设。

城市交通 system 的建设是一个全局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单独的细节问题。

包括站点安排、道路宽度、公共交通的配套、交通经过区域的设计等等。

交通运输对城市分布和形态和影响

交通运输对城市分布和形态和影响

气候 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
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
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
社 经济因素 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

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

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家 级 综 合 运 输 网
(3)交通运输是联系世界各地的纽带
(2)交通运输的作用:它是连接[2]生产与[3]消费、[4]城市与[5]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
的重圣要纽带;是影莫响人们衣、食、住、行和各种[6]产业活动的重要因素。
彼 鹿得 特堡
斯 科






山 口
连云港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 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或相交处往往可以 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 交通线两侧
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 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1---4题。
D
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
电视拍摄基地,该基
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A. 林海雪原 B. 奇山秀水
C. 椰风海韵 D. 大漠孤烟
2. 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
征是
A. 城市化水平高 B. 城市南多北少
D
C. 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推荐: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

推荐: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1、集中型形态: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

这种类型城镇是最常见的基本形式,城市往往以同心圆式同时向四周扩延。

主要城市活动中心多处于平面几何中心附近,属于一元化的城市格局,建筑高度变化不突出而比较平缓。

市内道路网为较规整的格网状。

这种空间形态便于集中设置市政基础设施,合理有效利用土地,也容易组织市内交通系统。

2、带型形态: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大于4:1,并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其子型有U型、S型等。

这些城市往往受自然条件所限,或完全适应和依赖区域主要交通干线而形成。

3、放射型形态:建成区总平面的主体团块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包括指状、星状、花状等子型。

这种形态的城市在一定规模时多只有一个主要中心,属一元化结构,而形成大城市后又往往发展出多个次级副中心又属多元结构。

这样易于组织多向交通流向及各种城市功能。

4、星座型形态:城市总平面是由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的基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

最通常的是一些国家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在其周围一定距离内建设发展若干相对独立的新区或卫星城镇。

5、组团型形态:城市建成区是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这多是由于较大河流或其他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这种形态属于多元复合结构。

如布局合理,团组距离适当,这种城市既可有较高效率,又可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6、散点型形态:城市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各个基本团块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

这种形态往往是资源较分散的矿业城市。

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或广阔平原都可能有此种城市。

通常因交通联系不便,难于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每一组团需分别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改善交通状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效果。

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

传统的道路交通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环保低碳的交通方式,逐渐受到各大城市的重视。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更可以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1.改善交通状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分流道路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这使得人们更愿意选择轨道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进一步缓解道路压力,并改善了城市的通行状况。

2.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往往伴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轨道交通线路的设置需要考虑到人口密度、商务区分布等因素,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者在规划中更加合理地布局市区的各种功能区,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

这样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合理,避免了大面积的混合用地现象。

3.带动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通常会带来周围地区的发展繁荣。

在轨道交通线路周边,往往会出现商业中心、居民区等新的功能区。

人们通过轨道交通的便利性,更容易到达这些新的区域,从而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区域。

4.提升土地价值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往往会给周边土地带来很大的增值潜力,使得土地价值得到提升。

由于轨道交通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周边的房地产市场也会受到影响,房屋价格会出现明显的上涨。

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原因1.政策导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往往是政府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轨道交通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选择。

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是理解城市形态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以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城市空间分析城市空间分析是对城市内部的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现象和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揭示城市发展的规律和问题。

城市空间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形态分析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城市形态可以帮助我们洞察城市的布局和组织,了解城市功能区划及其相互关系。

对城市形态的分析可以通过绘制城市空间格局图和地形高程图等来实现。

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城市用地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而研究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

2.城市交通分析城市交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分析有助于理解交通网络的运行和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交通数据和道路网络,我们可以评估城市的交通状况,发现瓶颈和拥堵问题,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此外,新兴的共享经济和智能交通技术也为城市交通分析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3.城市环境分析城市环境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属性,城市环境分析主要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监测和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指标,可以判断城市环境质量,为城市环境规划和改善提供依据。

同时,城市环境分析也要考虑城市脆弱性和灾害风险,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是指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城市空间利用规划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规划的核心,通过对城市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制定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综合平衡城市各项发展需求。

此外,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显,同时城市空间布局又成为影响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有序、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交通高效、安全、便利的目标。

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是合理布局道路、交通设施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需要考虑城市发展趋势、人口分布、地形地貌以及城市功能布局等综合因素。

首先,通过合理布局道路网络,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道路的数量、宽度、地理分布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状况。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要在不同区域合理规划主干道、支路以及连接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以实现良好的交通流动。

此外,还应考虑到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为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参与者提供便利。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需要注重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

公共交通是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善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空间布局中,需要合理安排公共交通线路的设置,使其能够覆盖到城市的主要人口集中区、商业中心、办公区等重点区域。

同时,公共交通车站和站点的位置也需要考虑到人群分布和出行需求,以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另外,城市交通规划也应注重非机动交通的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汽车数量的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鼓励发展非机动交通,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合理规划步行和自行车道、设置便捷的停车设施等可以引导城市居民减少对机动交通工具的依赖,同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城市空间布局也会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状况。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可以达到减少通勤距离、缩短通勤时间等效果。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将住宅区与商业区、办公区相结合,使居民可在附近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压力。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共休闲区域,也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促进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

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

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

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城市的交通系统是城市功能和发展的支撑,也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和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的反馈作用。

一、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1. 城市规模交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规模的增长。

在没有高效交通工具之前,城市的规模受到空间限制,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

然而,交通的进步使人们能够更便捷地跨越空间,到达更远的目的地,这促进了城市的扩张和发展。

2. 社会分层交通工具的不同使用者在城市中的分布形成了社会的分层。

例如,私家车的普及使得富裕阶层能够在城市中更加便捷地移动,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者则主要集中在低收入阶层。

这种社会分层会影响城市空间的结构,形成富裕社区和贫困社区的差异。

3. 地理布局交通系统的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的地理布局。

例如,城市的道路网线路设置和交通枢纽的分布会决定各个区域的可达性。

一些交通要道常常成为城市的中心,形成商业区或核心区,而交通不便的地区往往被边缘化。

二、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的反馈作用1. 交通流量分布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同布局影响着交通流量的分布。

例如,商业区和住宅区通常是交通流量最密集的地方,而工业区和郊区交通流量相对较少。

交通管理者可以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和交通流量管理,以提高交通效率。

2. 出行模式选择城市空间结构对人们的出行模式选择产生影响。

在城市中,短距离出行通常采用步行或自行车,中距离则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而长距离通常选择私家车或高速铁路等。

所以,城市空间结构会影响城市的交通需求,交通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提供适合的交通工具和服务。

3.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空间结构还会影响土地利用规划。

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布局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所以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例如,在市中心区域,由于土地稀缺,需要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因此需要建设多层高楼;而在郊区,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因此可以更多地采用低层建筑。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交通与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交通与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交通与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规划方案的设计,它关乎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

城市交通与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要素,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交通对空间布局的影响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功能区间的纽带,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城市交通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运输效率,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居民生活。

例如,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减少私人汽车使用,降低碳排放,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

此外,城市交通规划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功能需求。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应该增加交通干道和快速公交系统,提高运输能力;在居民区和商业区,应该加强步行和自行车道的建设,鼓励低碳出行。

二、空间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减少交通需求,提高交通效率。

以下是空间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1. 集约化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集约化发展模式,可以减少人口和经济活动之间的距离,缩短通勤距离,降低城市交通压力。

2. 区域分区:根据不同功能区的需求,将城市划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区域,可以减少居民和工作地点之间的通勤距离,降低交通拥堵。

3. 建设完善的交通枢纽: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能够提高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率,方便居民出行。

三、城市规划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交通与空间布局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口增长、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1. 可持续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交通规划,鼓励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通过改善交通设施和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推动居民改变出行方式。

2. 多式联运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应该注重多式联运的发展,将不同交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交通效率。

城市设计中的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整合

城市设计中的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整合

城市设计中的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整合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的整合在城市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设计中如何整合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以提高城市居民的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一、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能够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考虑到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包括地铁、公交车、有轨电车等。

此外,合理的道路规划和交通流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城市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便利性,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以降低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二、公共空间规划公共空间规划是城市设计中与城市交通整合密切相关的部分。

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等。

在公共空间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活动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

公共空间规划应该注重人性化设计,提供充足的绿地和休憩设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空间。

三、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的整合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的整合是城市设计的关键任务之一。

整合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将公共交通系统延伸至公共空间,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

同时,公共空间规划也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的影响,设置合适的交通出入口和交通设施,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四、案例分析:某市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整合以某市为例,该市在城市设计中注重城市交通与公共空间的整合。

首先,该市规划了一套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和自行车租赁服务。

这些公共交通系统覆盖城市各个区域,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其次,该市在公共空间规划中注重绿地和休憩设施的设置。

在城市中心区域,规划了大面积的公园和广场,供市民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使用。

同时,该市也设置了步行街和自行车道,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量,改善交通环境。

城市交通拥堵特征与空间分布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特征与空间分布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特征与空间分布分析城市交通拥堵是大多数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汽车持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也日益严重。

城市交通拥堵给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也对环境和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拥堵的特征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城市交通拥堵特征城市交通拥堵是指交通流量大于道路承载能力造成的交通阻塞现象。

城市交通拥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早晚高峰时段。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在这个时段上下班和学校,导致交通流量激增。

此时,路面上的车辆数量远远超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引发了交通拥堵。

2.区域性的交通拥堵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拥堵程度也不同。

通常,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最为严重,因为这里的路网密度高、交通流量大。

而城市郊区的交通拥堵相对较少,因为这里的交通流量较小。

3.路口拥堵城市交通拥堵的另一个特征是路口拥堵。

由于路口是交通流的汇聚点,很容易形成交通拥堵。

如果路口附近出现了事故或临时施工等情况,就更容易引发交通拥堵。

4.交通管制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需要采取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

不过,不当的交通管制也会加剧交通拥堵。

例如,某些城市通过禁止车辆进入市中心或限制车辆通行时间来缓解交通拥堵。

然而,这些措施有时反而会导致城市周边的交通拥堵。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城市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因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结构和市内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而形成的。

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交通枢纽周边的拥堵城市中的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汽车站和机场等,交通流量最大的时段,往往出现拥堵现象。

这是因为交通枢纽是人流和物流的集散地,车流量和人流量巨大,增加了交通拥堵的可能性。

2.市中心区域的拥堵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程度最高,也是交通拥堵最为典型的地方之一。

这是因为城市中心区域的路网密度高、人群密集,车流量和行人流量巨大,增加了交通拥堵的可能性。

3.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拥堵城市和郊区之间的交通流量反应了不同的生产、生活需求和城市化水平。

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程,城市空间布局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城市规划中,如何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否。

而交通拥堵问题,则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反映。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拥堵问题之间的关系及解决方法。

城市空间布局通常有两种模式:单中心模式与多中心模式。

在单中心模式下,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域集中在一个中心地带,例如传统的城市中心区域。

在这种模式下,城市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

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形成相对集中的城市功能区域,但是也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在高峰时段,大量的通勤者涌向城市中心,交通压力巨大。

相对而言,多中心模式更能够分散城市的功能区域,减轻交通拥堵。

在这种模式下,城市会建立多个功能中心,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区。

这些功能中心可以包括商业区、行政区、居住区等。

通过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功能中心,可以实现就近工作与居住,减少通勤距离,从而减轻交通拥堵。

例如,中国的深圳就采用了多中心模式,设立了多个核心商业区,使得城市交通更加分散化。

然而,城市空间布局不仅仅是单中心与多中心模式的选择,还与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有关。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到各个区域的发展需求及人口分布情况。

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域,可以使人们就近享受到不同的服务设施与就业机会,减少长途通勤,从而减轻交通拥堵。

例如,根据人口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住宅区的位置,使得居民居住就近于工作地点,同时也能够合理安排公共设施的设置,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还应该考虑到交通运输的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路网布局外,还应该考虑到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可以提供便捷新的出行选择,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从而减轻交通拥堵。

例如,城市可以建设地铁、轻轨等快速交通系统,形成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设计和公众参与等因素。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并考虑到交通运输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第一章绪论 (4)1.1 研究的背景 (4)1.2 相关研究综述 (4)1.2.1 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4)1.2.2 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轴的研究 (5)1.2.3 近期关于交通与城市空间的研究 (5)1.3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6)1.4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7)1.4.1 研究的方法 (7)1.4.2 研究的框架 (7)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与交通宏观作用机理 (9)2.1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9)2.1.1 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9)2.1.2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阶段性与周期性 (10)2.1.3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演变方式 (11)2.1.4 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 (11)2.2 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与交通发展的相关性 (12)2.2.1 古代城市空间与交通 (12)2.2.2 近代城市空间与交通 (14)2.2.3 现代城市空间规划与交通 (15)2.3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演进与交通工具的变革 (16)2.3.1 步行-马车时代——团块状形态的巩固和指状形态的雏形 (17)2.3.2 早期有轨电车——指状形态的加强 (17)2.3.3 市郊铁路时代——串珠状郊区走廊的生长 (17)2.3.4 汽车阶段(非高速公路)——郊区化加速和同心环状结构再次重建 (18)2.3.5 高速公路的出现——指状形态的重现和多核心模式的出现 (18)2.3.6 快速轨道交通——产生高密度点状的放射轴线 (18)2.4 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的轴向发展 (20)2.4.1 城市发展轴与城市本体组合关系 (21)2.4.2 城市发展轴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21)第三章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形态 (23)3.1 城市对外交通的特征 (23)3.2 水运与城市形态 (23)3.2.1 沿海港口城市 (23)3.2.2 河运城市 (26)3.3 铁路与城市形态 (29)3.3.1 先修建铁路后出现城市 (30)3.3.2 先有城市后修建铁路 (31)3.4 高速公路与城市形态 (32)3.4.1 高速公路与个体城市空间形态 (33)3.4.2 高速公路与城镇群空间形态 (36)3.5 各种交通方式的对比及其组合与城市形态 (37)3.5.1 对比 (37)3.5.2 组合 (38)第四章城市内部延伸干道与城市形态 (40)4.1 城市内部延伸干道的特点与分类 (40)4.1.1 放射形干道的特点 (40)4.1.2 环形干道的特点 (41)4.2. 城市内部延伸干道对城市形态的作用 (42)4.2.1 放射形干道 (42)4.2.2 环形干道 (42)4.3 广州内环路修建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43)4.3.1 促进土地开发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 (43)4.3.2 城市空间形态扩展方向和扩展模式的变化 (45)4.3.3 城市郊区空间的扩展 (45)第五章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 (47)5.1 轨道交通概述 (47)5.1.1 轨道交通特点 (47)5.1.2 轨道交通分类 (47)5.2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 (49)5.2.1 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 (49)5.2.2 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 (51)5.2.3 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 (53)5.2.4 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形态 (53)5.2.5 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轴 (55)5.3 东京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 (56)5.3.1 东京战前的轨道交通与空间形态 (56)5.3.2 东京战后轨道交通与空间形态 (57)第六章结语 (60)参考文献 (62)后记 (6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迅速膨胀。

市场经济的建立、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将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发展。

并且经济开发区、居住小区等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空间开始由高度集中的中心城市演变为区域日益分散的多核心或多组团的城市。

随着城市空间形态的转变,城市内外的交通出行模式也将大大改变,由原来的单纯向心交通活动变为向心、环形及穿越等交通活动并存的模式。

不仅城市空间形态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交通工具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创新改进。

新一轮的快速城市交通体系将再度涌现,包括快速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高速道路以及它们之间的换乘连接系统。

新的快速城市交通体系将给城市空间形态带来新一轮的强烈冲击,引导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

不仅城市空间形态和交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上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如在一些主要交通轴线上,小城镇分布密集,几乎首尾相连,形成著名的“马路城市”。

“马路城市”易使城市沿着主要交通轴线无序蔓延,无限式扩展。

这就要求进一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做好城市空间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协调,防止城市沿着交通轴线无序蔓延。

1.2 相关研究综述1.2.1 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纵观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史可以发现,每一种交通工具的发明、每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都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

交通工具的变革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交通可达性引起的。

A. Z. Guttenberg 于1960年提出一套关于可达性与城市结构和成长发展的理论。

他把可达性解释为“社区居民用以克服距离的努力”。

运输系统掌握着城市成长的命运与方向,前者的改变必然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

(1)美国地理学家亚当斯(J. S. Adams)按照交通发展的特点把城市形态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步行和马车时代(1980年前):城市由于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呈集中紧凑的同心圆发展,城市居民几乎全集中在城市内,不存在通勤功能。

电车时代(1890-1920年):19世纪80年代电车的出现成为城市内部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居民通勤距离大大增加,城市沿道路呈狭长的手指状发展游憩型汽车时代(1920-1945年):私人汽车被广泛接受,开始了大规模的郊区化时代,城市人口和工业向郊区扩散,市区急剧向外蔓延,城市伸展轴延伸到更远的地区。

小汽车和高速公路时代:由于小汽车和高速公路系统保证了随意的生活出行和较高的出行速度,城市人口和工业、商业能够扩散到郊区更远的地点,城市住宅以底层、低密度的方式向外大规模蔓延,形成一种松散的城市形态。

(2)Schaeffer和Sclar在1975年交通系统和城市形态的关系问题上提出城市形态历经由“步行时代”到“铺轨时代”,直到最终的“依赖汽车轮胎的城市”的过程。

由于交通方式的简单和交通工具的缺乏,最初的城市形态是集聚式发展;同样在“依赖汽车轮胎的城市”到来之前,城市形态必然是紧凑的。

(3)杨荫凯(1999年)按照交通技术创新,把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分为五个阶段:马拉有轨车时代(1832-1890)——城市星状形态的出现以及环型结构的重建;电车时代(1890-1920)——城市形态扇形模式的出现;市际和郊区铁路发展阶段(1900-1930)——城市形态扇形模式的强化以及串珠状郊区走廊的生长;汽车阶段(1930-现在)——郊区化的加速与同心环状结构的再次重建;高速公路与环形路快速发展时期(1950-现在)——城市形态多核心模式的出现。

从国内外的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来看,城市空间形态与交通的水平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交通运输速度与城市空间扩展速度保持一定的正比关系。

城市空间形态扩展的历史也就是交通工具变革的历史。

1.2.2 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轴的研究1983年朱锡金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沿着交通线的轴向发展。

主要包括城市发展轴的成因与演进、促使城市走廊发展采取的相应措施、对于我国的适用性。

1984年陆大道先生提出的城市区域空间开发的“点轴”理论。

“点”是指城镇或集中的工业区,“轴”是指交通干线、能源或水源通道。

相邻的“点”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沿着“轴”进行的,所以交通的通达性是城市空间构架的重要条件。

通常城市的主要交通线路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轴线。

在区域中,较大城镇间由于提供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流,导致新城镇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产业带或发展轴。

周丽1986年研究了在不同数量与不同组合关系的对外交通轴线作用下,城市空间形态的不同演变。

武进1990年根据交通伸展轴的组合关系、用地集聚散状况和平面几何形状,将城市空间形态分为两大类六种形态。

分别是集中型城市的块状、带状和星状城市形态,群组型的双城、带状群组和块状群组城市形态。

由交通与城市发展轴的研究可以看出,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是先在沿交通线的地方发展起来,形成城市空间扩展的发展轴,再由城市发展轴向四周扩散。

1.2.3 近期关于交通与城市空间的研究1998年张越在她的硕士论文中,研究了城市空间演进中的交通作用机制。

她主要从城市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城市区域空间体系三个层面研究,提出了建立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联动规划整合基础上的城市二元空间联动规划。

2001年赵童在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相互作用。

他在文中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研究。

在宏观的分析中涉及了部分空间结构形态与交通的研究,而其中的交通主要指城市的道路,也即城市的内部交通。

前人做了很多关于交通与城市空间方面的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研究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或者是城市内部结构的方面。

西方1920-1960年是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早期探讨,1950-1990年是理论探讨、模型模拟和实证分析阶段;我国的如赵童,2001年;过秀成,2001年;曲大义,2001年;徐永建、阎小培,1999年等也做过交通与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

而关于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特别是与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研究,目前还少有系统的专门研究。

武进在他的《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一书中对水运、铁路和汽车与城市外部形态做了部分研究,但是他只是把交通作为影响城市形态的其中一个要素来分析,而且他研究的是十几年前的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

现在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如轨道交通在全国的大量兴起。

这就更加有必要全面、系统、与时俱进地来重新研究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

1.3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有很多,交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交通其本身既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组成要素,又是城市空间有序演进的机能通道。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我们有必要重新研究、认识交通演变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磨合发展过程,借鉴国内外交通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协调发展成功或失败的宝贵经验。

来指导我国的交通和城市空间规划,缓解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的矛盾。

并在今后的城市空间规划中可以更加理性地考虑交通因素,协调好城市空间规划和交通线路设置、规划的关系。

从上面的综述中也可以看出,前人的相关研究较多的是研究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或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对交通与空间外部形态的研究还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