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族源地新考
黄帝所居“姬水”新观察——今新郑潩水可能是古有熊国之姬水
历史 上最 早提 出姬 水 的 是春 秋 左 丘 明《国语 ・
晋语 四》 :昔少典娶于有蠕 氏, 说 “ 生黄帝 、 炎帝。黄
帝 以姬 水 成 , 炎帝 以姜 水 成 。故 黄 帝 姓 姬 , 帝 姓 炎 姜 。 其后 是后 汉许 慎《 文解 字 ・ ” 说 女部 》 “ , : 姬 黄帝 居姬 水 以为姓 。从 女 , 声 。 黄帝 “ 姬水 成 ”,居 匝 ” 以 “
前 书全说 它在 汉 阳周县境 内。 阳周 约在今 子 长县境
有河南 灵宝 黄帝 陵 、 山东 曲阜 黄 帝 陵等 。 这些 陵墓
多为纪念性陵墓 , 古今图书集成》 如《 说陕西黄陵县 黄帝陵是“ 其臣取衣冠葬于此” 《 ;陕西通志》 说中部
县桥 山 “ 黄 帝 葬衣 冠 之所 ” 即 。三是 崆 峒 山 。这 里 所 记 崆峒 山 , 《 帝 本 纪 》 在 甘 肃 陇 右 , 不 在 依 五 是 而
《 国古史 的传 说 时代》中说 : 至于 姬水 , 知 道是 中 “ 不 现 在 的哪一条 水 , 是 姬 姓 的周 弃 就 住在 邰 。姬 姓 可 最初 的祖 先 , 黄帝 的坟墓 相传 在桥 山 。桥 山 , 近代 的 书全 说它 在今 黄 陵县 ( 中部 县 ) 内 , 则 北 宋 以 旧 境 实
罗川县 ( 八 十里 子 午 山今 甘 肃 正 宁 县 ) ” 他 还 东 。其 有河北 涿鹿 桥 山 、 北京 市平 谷县桥 山黄帝 陵 ; 外还 另
至 于姬水 所在 , 历代 古籍 没有 交代 , 而较早 推 寻姬水
所在 的是 近人 古 史 学 家 徐旭 生 。他 在 14 9 6年所 著
关 键 词 : 帝 ; 水 ; 姓 族 史 黄 姬 姬 中 图 分 类 号 :9 8 6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5 2 (0 2 0 - 2 -5 K 2. A 10 -4 4 2 1 )40 60 0
黄帝名号与图腾新考
作者: 王燕均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图书馆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31-33页
主题词: 黄帝名号;黄帝族;中原地区;古部族;新考;氏族社会;族名;左传;图腾崇拜;摩尔根
摘要: <正> 目前,有关黄帝名号与图峰问题的考释,诸家之说尚有很大分歧。
这里,笔者试从上古部族名号与图腾崇拜的关系入手,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新的考释。
一、黄帝名号源于图腾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
氏的概念在上古即是氏族、部落的意思。
因此,黄帝不必只是人名,它更主要的是一个族名,一个曾经在上古中原地区的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强大部族的族名。
黄帝与中华民族的族源传说
黄帝与中华民族的族源传说作为中华民族的创始人,黄帝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黄帝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黄帝和中华民族的传说应该从他的出生地说起。
据说黄帝的故乡在河南省新郑市附近的陈留。
在历史上,这一地区曾被多个封建王朝所统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商朝。
据历史记载,商朝的末代国君商纣王暴虐无道,他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而黄帝则是在商朝之前的时代,他是中华民族的鼻祖。
黄帝传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尚书》中的《和几》篇。
根据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两个神仙名叫颛顼和女娲。
女娲炼制石九日,以石为体,成为石人。
石人有问无答,女娲无法使其动弹,便用藤条搭桥架起,敲打石人的脑袋,使其有了知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和相互支持,颛顼成为太白星君,女娲成为灵霄仙子。
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叫做帝俊,后来又有一个儿子叫做神农。
神农在父亲颛顼的指导下,自学不息,最终成为一位道家大师。
神农成长到了一定年龄,他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所有的道法,并能够为人类做点好事。
于是,他决定去寻找真理。
经过长时间的旅行,他来到了中华民族的故乡,陈留地区。
这里有着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适合人类生存。
神农看到这里的人们多是渔猎、采集为生,他几次试图向他们传授种植和养殖的知识,但多被当成神仙误解。
那时候,人类的智慧还十分有限,选择求助神灵来调停风水、治病救命比较常见。
因此,神农不断深入人群,与他们更亲近地交流。
在这场颠覆式的农业革命中,黄帝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黄帝是神农的后代,能够轻易地掌握神农的技艺。
他成为人类最早的种植者和养殖者,在中华大地兴起了耕读传统。
黄帝和神农一起改造了自然环境,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文化传承。
因此,后人奉黄帝为农耕文化的精神领袖,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在神农开端的农业变革中,中国逐渐形成了一种贫富差距不大的社会。
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忙着种地、养殖,没有太多的人力和时间开展其他的活动。
农耕文化也在这种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逐渐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初一历史华夏之祖试题
初一历史华夏之祖试题1.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的根本原因是A.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B.联合炎帝打败蚩尤C.实行禅让制D.发明了汉字【答案】A【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
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者许多部落。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他们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民挖井,为后世的饮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看乐谱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2.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里的“始祖”是指()A.黄帝B.嫘祖C.蚩尤D.仓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毛泽东祭文中的“始祖”指的是黄帝,他是我国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3.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B.炎帝C.尧D.舜【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据题意要求选出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4.“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
”在我国古代,人们已经学会了采桑养蚕。
相传,我国古代发明养蚕缫的是()A.女娲B.黄帝C.炎帝D.嫘祖【答案】D【解析】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数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题(新高考I卷适用)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题(新高考I卷适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一个科学家的责任。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凝聚了几代科学家半个多世纪的坚持与奋斗、传承与弘扬。
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创新局面,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技术奇迹,积累了一笔又一笔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忠于国家、敢于担当,积极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从“对祖国母亲赤胆忠心,把全部青春年华献给祖国,托起了民族的脊梁”的钱学森,到“倘若生命终结后可再生,我依然会选择中国,选择中国的核事业”的邓稼先;从“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的任新民,到“没有找到存在的证据,不等于找到了不存在的证据”的南仁东⋯⋯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或许这正是新时代对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注脚。
而新时代下的科学家精神,更是赋予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新的时代责任与科技挑战。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是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内核。
(摘编自“光明网”《探寻新时代征程下的科学家精神》)材料二:并非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能从杰出科学家的经历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
科学家主题电影通过对科学家辉煌成就的介绍和心灵世界的探寻,揭示他们作出非凡贡献的现实背景和精神动力,展现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渴望超越平庸、实现更高人生价值的人们提供了榜样。
黄帝简介——精选推荐
黄帝简介 黄帝 中⽂名称: 黄帝 ⼜ 名: 号轩辕⽒有熊⽒ 性 别: 男 民 族: 华夏族 ⽣平简介 黄帝, 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姬姓,号轩辕⽒、有熊⽒。
黄帝为少典之⼦,有⼟德之瑞,⼟⾊黄,故称黄帝。
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车、⽂字、⾳律、算数、医学等。
黄帝娶西陵⽒之⼥为妻,名嫘祖。
黄帝⽣有⼆⼗五个⼉⼦,得姓者⼗四⼈,共⼗⼆姓。
黄帝死后葬于桥⼭(在今⽇陕西省黄陵县)。
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上古时期约在姬⽔⼀带(即东起渭⽔西迄湟⽔之间今陕⽢青地境的古齐家⽂化区域)形成的较为先进的黄帝族,即由这位杰出的始祖⽽得名。
黄帝族和住在姜⽔(在今陕西岐⼭、武功附近注⼊渭⽔)⼀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
后黄帝族后裔中的⼀⽀进⼊今⼭西南部,创造了夏⽂化,遂称夏族。
夏族进⼊中原建⽴了中国第⼀个王朝夏代。
再传就是也⽣息在陕西境内的姬姓的周族。
周族推翻商王朝,建⽴了周王朝,为了追念远祖黄帝族,就⽤⾃⼰的姓来追呼它。
《国语·晋语》及《世本》和《⼤戴礼记》中的《帝系》,都说黄帝是少典之⼦。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其国号为“有熊”。
崔述《补上古考信录》指出,“公孙”是公之孙,上古时⽆此称;“轩辕”是指黄帝居轩辕之丘,依所居以为号,⾮黄帝名;“有熊”不见于传、记,不合《帝系》原意。
崔述的批评是对的,但既是神话,亦不需深究其是⾮。
值得注意的是,《易·系辞》、《世本·作篇》等各种⽂献都盛称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
属于⽣产技术⽅⾯的,有穿井、作杵⾅、作⼸⽮、服⽜乘马、作驾、作⾈等;属于物质⽅⾯的,有制⾐裳、旃冕、扉履等;精神⽂化⽅⾯则有作甲⼦、占⽇⽉、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字等。
其中当然有不少是黄帝以后的发明创造,但也反映了黄帝族获得的辉煌成就。
⽂献中记载的有关黄帝的主要故事,有与蚩尤的涿⿅之战及对北⽅荤粥族的⽃争,还讹传过⼀个与⾚帝的阪泉之战。
黄帝轩辕氏发祥地及其祭祀略论
区域 .其 中的 “ 寿丘 ”即今甘 肃天水 . “ 密 ”即 须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
黄 帝 轩辕 氏发 祥 地 略 说
今 甘肃 灵 台 范文澜 先 生说 : “ 仰韶 文化 的种族 ,
从 西 方 往东 发 展 .到 渑 池地 方 .遇 着 另 一 族 的阻
黄 帝 是 中华 民族 的远 祖 司 马迁 《 史记 ・ 五帝
水 成 ”刘 起 纡先 生考 证 说 : “ 姬水 即渭水 ,姜水
不见 于传 、记 ,不 合 《 系 》 帝 的原意 。著名 考古 学
家 、历 史学 家徐旭 生先生 也说 : “ 书 中只谈 到少 古
典 。没有谈 过有 熊 ,有 熊一名 同黄帝 、少 典二名 发
生 关 系大约 是 比较 晚近 的事情 ,不 足为 信据 。 l ”I 1 %
谷 、轩辕溪 、轩辕 窑 、 二皇 沟 、羌水 这些 古地名 大 三
约与 黄帝 的发祥 地产 生着千丝 万缕 的联 系
人物 ,黄帝 时 代 的史迹 还 是可 以考 察 的 。 《 史记 ・ 五帝本 纪》赞 日 : “ 尝西 至空峒 ,北过 涿鹿 ,东 余 渐 于海 ,南 浮江 、淮 矣 。至 ,长 老 皆往 往称 黄 帝 、 尧 、舜之 处 ,风教 同殊焉 ”司 马迁 在公 元 前 二世
20 0 9年 5月
天 水 师范学 院学报
Ju n l f in h i r l nv ri o r a a s u ma iest oT No U y
M a 2 09 y,0
第2卷 第3 9 期
Vo _9 l2 No 3 .
黄帝轩辕 氏发祥地及其祭祀 略论
何 光岳 .李 子伟 z
黄帝时期中原地区纺织工具及技术的考察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 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证实了山
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 顶洞人在距今大约两万年时,便已经能够用兽皮
以师兵为营卫”。许顺湛先生从黄帝部活动的东西 一类的材料缝制出衣服,揭开了服饰文化史上最
南北地域情况考证得出: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中 早的篇章。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了大批的陶制、
织业与中国的文明史一样悠久,源远流长。
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多次发掘出土石、陶制的纺
黄帝部族的活动范围及时间
轮、骨针、骨锥等原始的纺织、缝纫工具以及与纺 织相关的遗存。
黄帝部族活动的范围很广,《史记·五帝本纪》
渊一冤纺织工具
记载,黄帝的活动范围“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目前与纺织相关的最早实物,是在北京市周
在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男女皆有以陶纺 轮和骨针做随葬品的,这反映了墓主生前热爱 或从事纺织业。从事纺织者,男女皆有,以女性 为多,女性随葬纺织工具和缝纫工具数较多。这 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耕女织”社会 分工的最初形态。
渊二冤纺织技术的推定 长期以来,人们对史前纺织技术的认识一 直处于朦胧状态,甚至还有很多误解。原始纺织 工具的发现,证明河南地区早在黄帝以前便发 明了纺织技术,比古籍记载的传说还早些。距今 约 5 630 年的青台遗址中发现的碳化大麻织物 是中国所知最早的大麻织品实物,通过研究证 明大麻纤维为人工栽培。绩麻是最原始的纺织 工艺之一,中国在旧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刚开 始用手搓绩,进入新石器时期后开始使用纺专,
这也反映了黄帝部族的活动范围,是以中原为中
心,向四方扩展。
至于黄帝活动的时间,据许顺湛先生的研究:
黄帝时代可划归距今 6500—5000 年,相当于仰韶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3篇)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3篇)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精选3篇)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篇1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黄帝陵——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
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
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
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
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
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
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
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篇2中华民族汗青悠暂,毫光光耀,有五千年的文亮史。
这五千年的文亮史次要从黄帝合国(修国)算起。
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合首等于“中华合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今传,造制指北车,仄定蚩尤治,全国文亮,唯有我先”。
华夏三祖:黄帝炎帝蚩尤
华夏三祖:黄帝、炎帝、蚩尤华夏三祖:黄帝、炎帝、蚩尤大约5000 多年前,黄河中游和汾水下游地域,有一万多个大小不等的部落,其中有三个较大的部落,他们的首领分别是:黄帝、炎帝和蚩尤。
三个强大的部落相互征伐,最后黄帝征服了其他两个部落,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
黄帝、炎帝和蚩尤,被中华民族尊为华夏三祖。
黄帝轩辕氏黄帝族图腾:黄帝族人祖居黄土高原,原以” 天鼋”即大神龟为图腾,后改为蛇龙为图腾,称黄龙。
相传黄帝就有“黄龙体” 而“乘黄龙升为天帝” 。
炎、黄、蚩大联盟后,天鼋与蛇龙也复合缠绕而成为“玄武” “玄武谓龟蛇,位于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楚词•远游》)。
此图腾为蚩尤族和天鼋族的联盟图腾,在民间被称为“北方之神” 。
黄帝(公元前2717——前2599 年),有熊氏部落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此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有四妃十嫔。
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方雷氏女,名女节;次妃彤鱼氏女;次妃鬼方氏,名嫫母,在三人之下,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敬重。
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青山彭氏敦睦谱•宗系》记载:“黄帝生二十五子,依序为:娶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酉、祁、冯夷、滕等六子;娶方雷氏(女节),生龙苗、葴、荀、任、清、采等六子;娶彤鱼氏女,生夷鼓、缙云、乔伯、姞、僖等五子;娶鬼方氏(嫫母),生苍林、青阳、儇、詹人、依、禺、累祖、白民等八子。
一女曰女华。
”黄帝二十五个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
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另外,苍林、青阳与姬同姓。
而五帝少昊(己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裔。
黄氏源流
黄氏源流黄日黄土炙黄肤,黄山黄河飞黄龙。
肇自黄帝,崇拜黄鸟,受姓南陆,源于潢川之黄族,经过历史上的一次次大动荡,大迁移,大组合,从中原纵衍蕃播到江南,由是古黄国、江夏郡、金华黄氏、邵武黄氏,成为中华黄裔发祥的亮点。
语云:“水有源,木有本”。
敬祖念宗,为中华文化普遍伦理观念。
常闻“乌恋旧林,鱼思故渊”,无论地位多显贵,财产多富殷,咸怀祭祖绵嗣之情,索求祖源之所由,追溯血缘之所来。
海外漂泊赤子,夕阳垂暮之际,回归乡思至深,寻根谒祖尤切,以弗忘追远而慎终乎。
宁都,系汉民南迁之早期客家摇篮。
其人口列为全国第八位、本邑第三位之泱泱黄氏,源远流长,支分派衍,盖有峭公21子中之11子即城、井、荀、永、发、化、潭、福、政、卢、龟等脉裔,以多元化、多层次结构,纵横播衍于全县山水园林之中。
南边以城裔为主,群落集中,世系清晰,蓬蓬勃勃呈云蒸霞蔚之势;北部以井裔居多,栖息杂散,脉络纷繁,但难能可贵者,历来九族情系一脉,联修雍睦于一堂。
追寻诸脉始迁之地,皆处深山莽林之中,开基之初,何尝不是几番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历程。
一条条漂泊轨迹,迂曲折,坎坷不平,沾满了先民繁衍生息的汗水与艰辛,浓缩了峭裔创业发展的智慧与梦想。
走进祖源故里,发现古老民风依然是那么淳朴亲切,古色古香的祠堂,苔浸藤绕的石径,让人感受到客家文化源头之独特魅力。
适逢盛世,传承文明。
辨昭穆,序伦常、敦礼让、睦宗亲,彰先辈之勋业,绵后人之嗣绪,此乃齐治之道,史谱之旨。
悠悠岁月,沧桑变迁,古谱多有散失,墓碑年湮荒废,给稽考带来一定难度。
各支脉世系线图及派辈序列,除摘自遗存谱帙,条分缕析,综合梳理汇集外,并参照外地有关文献资料,慎而审之,调整补充,以匡订谬误,更臻完善,简约明白,彰彰可考而一睹了然耶!。
黄姓渊源黄字的初文(最原始的本文)是一个象形字(如贫),而不是形声字。
从字形上看,黄字象远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带的玉佩。
可见“黄”的最原始的意思指佩玉。
(又《说文解字》注释:黄从田,荧声指与土地共色。
初一历史华夏之祖试题
初一历史华夏之祖试题1.下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
下列有关该部落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黄帝贡献的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2.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里的“始祖”是指()A.黄帝B.嫘祖C.蚩尤D.仓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毛泽东祭文中的“始祖”指的是黄帝,他是我国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分)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
A带着人们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定的日子。
材料二秦国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城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在为“天府之国”。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2分)(2)材料二中秦国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1分)秦朝还有一著名的水利工程又是什么?(1分)【答案】(1)大禹李冰(2)都江堰灵渠【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古代对水利方面由贡献的历史人物,由材料中“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判断出指的是大禹治水;由“秦国”“岷江流城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成都平原在为‘天府之国’”等关键信息可判断出指的是李冰。
黄帝于少昊关系考
黄帝于少昊关系考黄帝\少昊关系考黄帝和少昊(少皞)是我国古代的两位帝王。
史学界一般把黄帝看作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少昊是东部地区的部落首领。
但在秦汉以后的帝王谱系中,又把黄帝和少昊说成是父子。
打开百度的词典,遍观各路文章,现在流行的说法都是:少昊是黄帝之子。
而在《孔子家语》的记载里,黄帝是少昊之子。
属于两个不同地区的首领怎么能是父子关系呢?这正是此文要解决的问题。
黄帝如果是少昊之子,那么黄帝便出自东夷部落,出自海岱地区和海岱文化。
少昊如果是黄帝之子,那么少昊的东夷民族便是黄帝中原民族的东部分支。
如果没有关系,那么黄帝和少昊便是两个并存的部落首领。
黄帝与少昊的关系对我国历史研究有着重大影响,弄清他们俩的关系,弄清黄帝的出处,便弄清了华夏与东夷的关系,从而弄清了中华民族上古时期各部族发展融合的基本脉络。
我的基本观点是:黄帝出自泰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出自泰山集团,也是后来所说的东夷人,是少昊的后人,在向西部的发展扩张中,与炎帝等部落相互融合,主宰了中原地区,形成了华夏民族主体。
自黄帝以后,泰山居民的生活中心不断南移和西移,颛顼都陈,帝喾都陈,到了禹夏的时候已经将经济活动中心迁移到今天洛阳地区的偃师和山西的运城。
当周人再度返回东方时,他们已经不是完全的东方人,已经融合了西部各民族的血缘与文化,对原先的东方始祖已相隔甚远,以至产生了文化和血缘的隔膜。
中国历史上有过数次东部人从东向西然后又从西向东的回归,一次是周人封鲁,封齐,一次是赢姓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是少昊的后人)。
东部地区的氏族一次次西移,又一次次地东归,这在漫长的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大融合。
当然,西部地区的民族也在向东移动,炎帝崛起时期就是西部人口向东移动。
以甘肃天水的彩陶为例,这种彩陶向东迁移的运动经过了天水大地湾、西安半坡、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汾阳,忻州,最后来到河北新乐,这是一条长达两千多年的人类生活迁徙路线。
从天水地区东进的炎帝部落一度在淮阳和曲阜建都,传说“炎帝自陈营都于曲阜。
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迁徙路线及相应年代示意图
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迁徙路线及相应年代⽰意图炎帝部落①→② 9→8.5→8.0千年前,神农⽒母系⽒族部落从河南南部沿黄河西迁⾄渭⽔流域,形成⽼官台⽂化,⼤地湾遗址新⽯器农业时代最早年代为8.2千年前;在渭⽔流域,陶罐类农耕神农部落碰到了更早就⽣活在那⼀带的细⽯器采猎族戎狄祖先(古羌),并与之发⽣混合,戎狄占⽐约为1/4。
⼤地湾遗址13800~7000年前的前农业时代既出⼟有细⽯器⼜出⼟有陶⽚,反映了早期神农部落与戎狄祖先之间的接触与混合。
②→③ 7→6→5.6千年前,神农⽒炎帝母系⽒族部落继承⽼官台⽂化发展成半坡⽂化,他们向东发展。
稍晚,有⼀分⽀向南进⼊湖北、湖南,湖北随州有炎帝故⾥,湖南炎陵县有炎帝陵。
在渭⽔流域,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发⽣融合,半坡⽂化逐渐被庙底沟⽂化取代,并向⽗系⽒族社会过渡;③→④ 5.3→4.0千年前,炎帝⽗系⽒族部落承袭庙底沟⽂化,在西部、西北地区发展成马家窑⽂化,并为后来羌⼈的⽂化源头,羌、姜同源。
黄帝部落⑴→⑵ 7→6.5千年前,黄帝母系⽒族部落从河南西南部裴李岗⽂化区分出,沿黄河西迁,在⼭西西南端转向北,进⼊⼭西南部的运城及临汾南部地区,过程融⼊半坡⽂化因素创造了庙底沟⽂化,⼭西翼城县、垣曲县⼀带年代较早7~6.4千年前的仰韶⽂化被认为是庙底沟⽂化的源头,如北橄遗址、枣园遗址等。
黄帝母系⽒族部落的⾸领-始祖黄帝出⽣于约6420年前,出⽣地可能在河南西南部的裴李岗⽂化区。
⑵→⑶ 6.5→6.0千年前,黄帝母系⽒族部落从⼭西南部向西发展,进⼊渭⽔流域,开始了黄帝母系⽒族部落与炎帝母系⽒族部落的融合。
⑶→⑷ 6→5.5千年前,黄帝母系⽒族部落与炎帝母系⽒族部落发⽣融合,同时,庙底沟⽂化逐渐取代半坡⽂化,5.6千年前完全取代,过程意味着母系⽒族部落从族内通婚过渡到族外通婚,炎黄部落联盟形成。
⑷→⑸ 5.5→5千年前,炎黄部落联盟已从母系⽒族社会过渡到⽗系⽒族社会,并有过上规模的壮⼤过程。
华夏神话传说源于山东考
是 夷夏族在 夏朝 时期 的 共 同 创造
:
⑧ 主张 华
,
起 源之 谜
。
华 夏族 初 居东 方
昆 仑 山 周 围即有 华 夏族居 住
则探 究 昆
仑 山之 所 在 必 不 能像 古人那 样
的 祖 国 西 边 睡 去寻 找
,
。
,
到 人 烟稀 少
从神 话学 的角 度 探 究华 夏起 源 者 近 年来 有 了 重 要进 展
华夏神话传说源于 出东考
景以思
华厚神 话 传 说 发 源 地 问 题 历 来 与东 训 兄
与 西 方说
。
古 昆 仑 山 即 今 之 泰 山 实 为解 决 华 夏 起 源 的关 键所 在 居
”
、 。
徐 旭生 先 生 认 为
:
“ ,
:
华夏 挨 源 于 西
。
。
昆 仑山古 为 帝之下都
” “
“
”
、
“
太 帝 之
⑦
汉 河 与沐
,
西岳 华I J
,
南岳 衡 山
。
北 岳恒 山
五
何
,
并 指 出《 海经 》 中 的国放
。
地 名多 在 山东
,
岳 之 中必 有 昆 仑 山
山 区
处于 黄 河 流 域 者 为 华
,
地区
何 新 同 志 除 进 一 步 肯定 尾 仑 山 即 今
,
篙 山与泰 山
。
华 山 与 篙 山 虽处 汪 中原 地 更不 见有 与 昆 仑 相
方
。
①
傅孟真 也 主 张 夷 夏 东 西 说 自古 以 来
:
“
黄帝伏羲后稷同族考
作者: 张潮
作者机构: 湖北省黄石市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79-82页
主题词: 黄帝族;体系结构;后稷;神权政治;伏羲;熊图腾;神话传说;周民族;内在联系;闻一多
摘要: 黄帝伏羲后稷同族考张潮湖北省黄石市博物馆黄帝、伏羲、后稷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三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关系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考,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黄帝之名见于铜器铭...。
黄 帝的诞生读后感
黄帝的诞生读后感《黄帝的诞生读后感》在读了黄帝诞生的相关内容后,我的内心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黄帝,那可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想到他的诞生,脑海中就仿佛展开了一幅古老而神秘的画卷。
据说黄帝出生的时候就不同凡响,那场面简直是神奇得让人惊叹。
传说黄帝出生时,天空中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周围的花草树木都似乎在为他的降临而欢呼雀跃。
当然啦,这可能是后人对他的一种美化和神化,但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黄帝在人们心中那无比尊崇的地位。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黄帝成长的环境和他所展现出的非凡特质。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可比不上现在,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便捷的交通,没有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但黄帝却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逐渐崭露头角。
想象一下,黄帝小时候或许也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喜欢在山林间奔跑嬉戏,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他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鸟儿能在天空飞翔,为什么鱼儿能在水中畅游。
他会去观察每一片树叶的纹理,感受每一阵风的轻抚。
黄帝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勇气。
他善于思考,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比如在部落遇到自然灾害时,他会积极地想办法带领大家共同应对,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寻找安全的居住地。
他不像有些人遇到问题就只知道抱怨,而是实实在在地去行动,去解决问题。
我觉得黄帝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领袖,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聪明的头脑和强壮的体魄,更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关爱族人、心怀天下的心。
他不是那种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着的人,他总是把部落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大家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就像我们现在,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可能会觉得压力山大,想要放弃。
但是想想黄帝,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下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而且,黄帝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大家团结在一起,就能够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黄帝能够带领部落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大家的齐心协力。
读完黄帝诞生的故事,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亲眼见证了他的成长。
黄帝征服了中原农耕民族?DNA检测结果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黄帝征服了中原农耕民族?DNA检测结果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炎帝和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因而我们自称是“炎黄”后代。
从《史记》的记载中来看,炎帝和黄帝并非一开始就是同一个部落。
炎帝属于神农氏,是姜姓,来源于西羌,大约在1万年前进入渭河上游,演变为了农耕民族,创造了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
随后炎帝部落的势力继续东进,一直到达了河南、山西、山东一带,进一步创造了龙山文化。
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古羌族父系Y染色体为O2。
黄帝属于轩辕氏,属于姬姓(公孙姓),属于游牧部落。
根据考古发现,今天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等地可能就是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
这一带已经发现了石峁遗址。
轩辕氏,说明该部落已经学会了驾驭马车,古代的马车最早是由塞种人发明的,后来逐渐传播到了东方。
从石峁遗址的出土来看,这里民族喜欢用石头来建造,这和西域许多史前遗址具有联系.石峁遗址中的石人新疆切木尔切克文化的石人另外一大重要的发明也可能是黄帝族带来的,那就是青铜冶炼技术。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冶炼技术出现于西亚地区,后来经过游牧民族的传播,逐渐传播到了东方。
根据中国的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早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石峁遗址也属于齐家文化)比较偏向于游牧文化,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青铜刀。
《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黄帝族是中国最早学会冶炼铜的民族。
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来看,黄帝部落也就是狄族,《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山海经》的记载被《左传》证实了:周朝的建立者就是姬姓,也就是黄帝的后代,而当时活动于北方的北狄,也就黄帝的后代,也是姬姓。
杜预《春秋释例》说:“鲜虞中山,白狄,姬姓”。
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通过对长城一带史前遗址古人类的DNA进行检测,人们发现该地区频繁出现的父系Y染色体为N,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北亚基因,也是属于黄种人,现在大量基本保留在因纽特人群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4期 2007年12月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Z h a n g j i a k o u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V o l .20 N o .4 D e c e m b e r ,2007 收稿日期:2007-10-04作者简介:逯宏(1975-),男,辽宁朝阳人,硕士,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黄帝族源地新考逯 宏(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鞍山114007) 摘要:“黄帝族源地”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之一。
本文依据文化人类学理论,并运用“模糊史学法”,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实证,初步认为:黄帝部族兴起于古代冀州北部,即今河北、辽宁、内蒙三省区交界地带;考古学界命名的“红山文化”,即是黄帝部族“轩辕古国”文化。
关键词:黄帝;族源地;红山文化中图分类号:I 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07)04-0064-04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同时也是传说中的帝王、神灵。
有关黄帝的神话传说不仅很多,而且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然而,关于“黄帝族源地”的争论目前也非常多:有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四川、湖南等说。
其中,以同意陕西、河南两说者较多。
二十世纪以来的史前考古大发现,为我们解开“黄帝族源地”之迷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证,近年来结合考古实证与文献记载来探索“黄帝族源地”的文章屡见不鲜。
杨东晨等先生认为,“研究`传说时代的历史'要采取`模糊史学法',将传说人物与历史阶段大体作结合,将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或传说故事大体相比附,尽可能有个比较客观的、自圆其说的解释”[1]。
笔者的理解是:要采取“模糊史学法”,不应违背文化人类学理论。
一、涿鹿、阪泉之战:据《逸周书·尝麦解》载: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
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宫。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上述文献记载基本吻合,一般认为是比较可靠的。
黄帝与蚩尤、炎帝冲突的古战场“阪泉”和“涿鹿”位于今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一带,大约北纬40度附近[2]。
以北纬40度左右为界,这一带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其南为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地带,其北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森林草原区的过渡地带[3]”。
南北气候的差异,造成了这一带南北的生产方式不同:其南是黄河流域的农耕区,其北是蒙古草原游牧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部落)与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部落)发生了无数次大冲突,而这一带正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古战场:今天依然屹立于这一带的长城就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历史见证。
在考古界,考古学家把燕山长城地带(北纬40度左右)以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命名为红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赤峰红山地区而得名);而同一时期这一带以南则主要是仰韶文化(因河南仰韶而得名)。
目前的考古已经证明,五千多年以前,以红山文化为主的北方古文化同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黄河古文化,就是在北纬40度附近的燕山长城地带对峙、交流的。
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指出:在河北省西北部的蔚县三关遗址,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饰玫瑰花图案彩陶器与红山文化饰龙鳞纹彩陶罐共出的现象,证明这里确是五千年前南北古文化交汇的DOI :10.16220/j .cn ki .cn13-1248/g4.2007.04.002“三岔口”[4]。
金宇飞先生根据“仰韶文化的历时与传说中的神农氏有天下的时间恰好相当,仰韶文化遗址所覆盖的区域也正是神农氏传说最多、最集中的区域”这一事实,认为“仰韶文化正是神农氏有天下的考古学实证”[5]。
金宇飞先生在《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证明》一文中进一步指出: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发生在炎帝神农氏末年,按本文前面所言,神农氏末年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之时。
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几乎是突然结束,代之而起的是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在黄河中下游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五千年至四千年左右。
考古资料表明,仰韶文化与早期龙山文化在风俗传统上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以红陶为主,具有尚红的风俗特征;而后者以灰陶为主,具有明显不同于前者的风俗特征。
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在风俗传统上的传承几乎没有。
因此,公元前3000年,导致一个尚红时代突然结束的原因,不会是什么技术革命,很可能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政治社会革命。
纵览古史记载,惟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有可能是这场革命的事实内容[6]。
金宇飞先生在该文中认为,龙山文化即是黄帝族文化。
但是,从时间上与仰韶文化前后承续,空间上二者大体重合上来看,龙山文化显然为“战后文化”,战前的“黄帝族文化”应与“神农氏文化”时间上共存,空间上对立才是合理的。
距今五千五百年前后,当仰韶文化处于晚期时,正值红山文化鼎盛,而两种文化的交界线恰位于“阪泉”和“涿鹿”古战场。
因此,红山文化最有可能即是大战前的“黄帝族文化”。
二、轩辕古国:据《山海经》可知,在古人久远的记忆里,有一个“轩辕古国”,如《海外西经》载: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
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
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另据《北山经》: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
这个“轩辕之国”应是“黄帝轩辕氏之国”,如果太行山东北极远的“轩辕之山”即是轩辕国北的“轩辕之丘”,则“轩辕古国”的方位就很清楚了。
问题是,《西山经》、《大荒西经》中也提到了“轩辕之丘”、“轩辕之台”和“轩辕之国”,这无疑给“轩辕古国”增加了一层迷雾。
好在除了《山海经》之外,还有其它的文献为我们提供线索。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尧)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
”《说文》云:“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
”上古时,“冀州”是“天下”的中心,尧称北方为“幽都”,表明其“先君旧宗庙”应在冀州之北。
《礼记·檀弓下》云:“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
”这一古老风俗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古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要回到原来的世界去,所以才把人死后的灵魂叫做“鬼”。
“鬼”就是“归”的意思,《说文》云:“鬼,人所归为鬼。
”那么,“之幽”的“幽”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幽”当指“幽都”,也就是“幽州之都”,而不是“幽冥的世界(阴间)”。
因为,如果“去阴间”,没有必要“北方北首”。
“幽都”或“幽”确有“地下城府(阴间)”的意思,但这显然是后起的引申意。
例如《楚辞·招魂》中的:“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这里的“幽都”就引申指阴曹地府了。
《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按,蓟在今河北的北部,当属于幽州。
武王之所以封黄帝之后于这里,最大的可能就是:这里是黄帝部族的发祥地,有其旧宗庙。
因为,封后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祭祀先祖。
综合上述文献来看,黄帝的“轩辕古国”应在幽州。
三、类族辨物:红山文化与黄帝族的关系,早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重视。
李耀宗先生在《论“黄帝”界说与黄帝精神———兼谈陕西黄陵甲申“中华大祭祖”》一文中就曾指出:以内蒙古赤峰红山为轴心,广含辽、内、冀等地域所形成的北方“玉器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正巧约当黄帝“开国”。
考古出土和散落民间的众多玉器,皆具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色彩,……,“玉龙”(C型龙)尺寸之巨,雕艺之工,可谓不逊“中原”,……,黄帝的“龙”图腾,在其发祥时代,即已远渐“中原”之外,且盛为传播[7]。
李先生这里的“中原”显然是指黄河流域。
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分布着红山文化的辽、内、冀三省区交界地带,上古属于“冀州”,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古营州(笔者注:今辽宁朝阳,即与河北、内蒙交汇地带,是红山文化腹地)地,夏商时冀州地,周为幽州地,春秋时亦为山戎地,战国时属燕,秦属辽西郡,两汉因之。
……(营州)自秦汉以上皆为中原地,晋室不纲,鲜卑强恣,遂窃其土疆,为中原患[8]。
据此可知:“中原”的概念古今不同,五千多年前,红山文化分布的地区即属“中原”,而非“中原之外”。
不过,我们依然不能就此得出“红山文化”即是“黄帝轩辕2007年12月逯 宏 黄帝族源地新考第4期古国文化”的结论,因为上古是“万国时代”。
文献资料与考古实证结合起来,是解开千古文化之迷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种结合不能是简单的比附,而应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周易》中关于“类族辨物”的论述很有启示意义:《易·乾·文言》云:“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易·同人·象》云:“君子以类族辨物”。
史前时代的人们也是分“类”的:不同部族的人们认为本族起源于不同的动物、植物或其他非生物。
所以一族人往往视另一族人为“异类”。
对于今人而言,如果不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角度来看,人起源于动物,植物或其他生物是难以理解的,但在远古时代,这却是非常普遍的观念。
《说文》云:“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由此可知,不同的原始部族,由于对自身起源的不同理解,就会有不同的“姓”;同一部族内部为了区别不同的支系,就会有不同的“氏”。
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的“姓”同当时的婚姻制度有关,也同西方人类学家所讲的“图腾”有关,有的原始“姓”就源自图腾:同“姓”之族,可以分成不同的“氏”;某些“氏”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可能会具有“姓”的意义;而不同的“姓”也可能会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如《国语·晋语四》中讲的“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图腾也是如此:一个部落联盟要有总图腾,其中不同的部落(姓)要有不同的图腾;而同一部落(姓)内部的不同支系(氏)也要有各自的图腾。
这样图腾就有了层次性,换言之,一个特定的部族(联盟)会拥有几个图腾。
并且,由于原始部族(联盟)间的战争胜负、部落联盟的结成与分裂、部族发展强盛与衰微的变化等情况,就会使图腾也会随之发展、演化甚至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