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国制造2025_填补短板正当时_小聂

合集下载

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5月19日

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5月19日

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5月19日话题:5月19日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申请制造业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中国的制造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背景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低端产品过剩、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倡导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5. 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外资投资和技术引进。

影响与挑战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该计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结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制造等举措,中国制造业有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提升整体竞争力。

然而,实施该计划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 全文_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2025全文计划(细节版)

中国制造2025全文计划(细节版)

中国制造2025全文计划(细节版)目标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主要内容1. 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建设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产业结构优化-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3.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提倡绿色制造,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制造业。

4. 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

- 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

5. 国际合作与开放-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 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国际分工水平。

- 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国内外市场对接。

实施机制1.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的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 加强政策支持,提供财税优惠和创新创业扶持。

3. 增加研发投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

4.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公平竞争。

5. 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及时纠正问题和调整方向。

实施路径1. 制定实施规划和时间表,明确目标和任务。

2.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统一协调机制。

3.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支持度。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5. 持续评估调整,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

成效评估1. 经济指标: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 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 环境效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人才培养: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5. 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

中华制造2025计划详述

中华制造2025计划详述

中华制造2025计划详述中华制造2025计划是我国为了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

该计划以我国制造业现状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华制造2025计划的内容和实施策略。

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面临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崛起的双重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制造2025计划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二、总体目标1. 创新能力提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重点领域装备自主可控。

2. 质量效益提高: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以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3. 产业结构优化: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4. 绿色发展: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5. 开放合作: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明显提升,国际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三、主要任务1. 加强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和跨界创新,提高制造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 提升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3.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 强化智能制造: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促进绿色制造:推广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和绿色制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6. 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

打造“中国制造2025”须先补短板

打造“中国制造2025”须先补短板

2.0、3.0欠账不还工业4.0将成空中楼阁打造“中国制造2025”须先补短板本报记者潘圆《中国青年报》(2015年03月22日03 版)作为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规划,“中国制造2025”即将上报国务院。

自从这一规划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与之相关的话题也越来越热。

很多人将这一规划与德国工业4.0计划相比较,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两会期间表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德国工业总体上处在从3.0向4.0发展中,“我们的工业企业可能有些还要补上2.0、3.0的课,才能向4.0发展。

”那么,这个课指的是什么,到底要怎么补?对此,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2014装备工业蓝皮书作者邓继跃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而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很多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领域甚至连工业2.0都达不到,有的在1.5的阶段。

这些短板如果不加紧补齐,所谓中国工业4.0将成为空中楼阁。

”最新信息显示,“中国制造2025”将包括大力支持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的航天装备、通信网络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进行重点突破。

其中多项内容涉及装备制造业。

众所周知,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目前正处在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

“我国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2014年在一次论坛上给出了一组数据,2013年发电设备产量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4534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41%;汽车产量2211.7万辆,占全球比重25%;机床产量95.9万台,占全球比重38%。

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旨在推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模式转型升级。

该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进和研发尖端技术,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带动先进制造技术产业的发展。

2. 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水平。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将推进制造业从规模性发展转向质量性发展,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质量改进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加强制造业的品牌建设。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指导思想是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4. 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通过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度。

5. 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要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中国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该战略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并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制造30年短板总结

中国制造30年短板总结

中国制造30年短板总结简介中国制造业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经济形势的调整,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短板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引导,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的短板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制造技术水平不高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发投入不足: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对较低,无法支撑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

•缺乏核心技术: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制造业还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依赖进口和合作。

•人才短缺:高端技术人才的供给不足,制约了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

2. 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大气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成为制造业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人民的健康。

•土地和水资源浪费:传统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促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3. 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偏重于传统的低附加值产业,相对缺乏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益较低的问题。

•低端重复竞争:在一些领域,中国制造业存在低价竞争和重复建设的问题,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高端市场空白: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制造业相对薄弱,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政府应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引导和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由大国制造向强国制造的跨越。

该计划于2015年5月发布,被视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力。

首先,中国制造2025计划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在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学研合作等。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迈进。

其次,中国制造2025计划强调了绿色制造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制造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等。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环保水平,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再次,中国制造2025计划强调了服务化制造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服务化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服务化制造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支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定制化、柔性化生产等。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差异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力,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由大国制造向强国制造的跨越。

我们相信,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引领下,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并分析其实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中国制造2025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制造2025旨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兴产业,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

三、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构建智能制造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四、加强人才培养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队伍。

通过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思维。

同时,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五、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着重强调绿色制造的发展。

通过推动清洁生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措施,实现中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六、推动国际化发展中国制造2025还鼓励企业深化国际市场拓展,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

通过加强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结: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涵盖了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国际化发展等方面。

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

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

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将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的制造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制造2025将重点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其次,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国制造2025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再次,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将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放。

中国制造2025并非封闭的自我发展,而是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开放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将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

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和支持体系,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总之,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国制造2025方案全文

2021年中国制造2025方案全文

中国制造2025方案全文中国制造2025方案全文《中国制造2025》今日(5月19日)正式公布,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以下是《中国制造2025》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___、建设世界强国的 ___。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乃至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该计划提出了九大重点领域: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及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铁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和医疗装备。

通过支持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标准与认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力求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进入全球前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强国。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担心该计
划会导致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并被指责为一种经济国家主义。

因此,中国政府在推进该计划过程中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力求达到合理平衡和国际合作。

“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困境

“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困境

“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困境
“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制造2025”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这些困境主要包括技术难题、人才短缺、国际竞争和产业升级问题。

技术难题是“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虽然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中国制造业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而且,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人才短缺也是“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中国制造业在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高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但目前中国的高端人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中国制造业的需求。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产能和生产效率方面难以提升。

国际竞争也是“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困境之一。

中国制造业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端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一些国际贸易壁垒的出现也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全面解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战略、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为深入了解这一战略提供详细参考。

一、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1. 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制造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以上,制造业利润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3. 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战略中国制造2025实施“三步走”战略:1. 第一步(2016-2020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第二步(2021-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3. 第三步(2026-203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世界领先,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三、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聚焦十大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硬件、5G等。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

3. 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航空器、卫星、高端装备等。

4. 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

5. 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6.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7. 电力装备:高效节能变压器、智能电网设备等。

8. 农业机械装备: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设备等。

9. 环保和节能装备:大气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10. 新能源与节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四、政策措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下政策措施:1. 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方案

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方案

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方案概述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方案聚焦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原则,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迈向中高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主要任务1. 创新驱动: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 质量为先: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3. 绿色发展:强化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4. 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5. 人才为本: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重点工程1. 智能制造:推进工厂智能化改造,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2. 绿色制造: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高端装备制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 新材料:发展先进新材料,提高新材料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比例。

5. 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技能人才。

政策支持1. 财政支持:设立制造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制造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2. 税收优惠:对制造业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3. 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贷款支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4. 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5.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如何补短板强弱项

中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如何补短板强弱项

“强链”“补链”塑造制造业发展新优势肖亚庆表示,“十四五”期间,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打造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自主、完整并富有韧性和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

我国的产业类别是最完整的,配套齐全,并深度融入了世界产业分工体系。

这不仅保证了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此,要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短板、断长板,布局新兴产业链,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效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住主动权。

如何“强链”“补链”?“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对我们产业链、供应链是一次实战的压力测试。

从过去的一年看,我们可以说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也充分彰显了我们完备的产业体系优势、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我们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还存在一些短板,还存在一些弱项。

”肖亚庆透露,目前已经开始对41个大类的工业及下面的细类进行认真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找出空白点和弱项短板。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是我们的优势长板,分析好产业链、供应链,精准设计、精准施策、夯实基础,这样来对优势集群做强,对突出短板补齐,对弱项进一步增强。

”所谓“强链”,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让长板变得越来越长,增强发展主动权。

比如着力培育发展新型产业链的同时,提升传统产业链,保持产业链的完整。

“我们很多传统产业链量大面广,生产出的产品全球总量第一,不仅满足了中国的需要,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做出贡献,所以这个产业链的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肖亚庆表示,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特点非常突出,要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和布局,进一步发挥集群优势,增强产业链的根植性和竞争力。

所谓“补链”,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关注Hot Attention“中国制造2025” 填补短板正当时文/小聂 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就会导致集成创新基础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致使我国工业长期停留在“引进”阶段,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这是目前我国工业制造业的一大短板。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德国的工业4.0战略作为引燃工业模式大战的导火索,已然成为引领世界工业发展的新航标。

当前,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为了加紧布局、重振雄威,不少发达国家已先行一步,纷纷踏上“再工业化”的时代战车,将先进制造业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这将影响、决定和改变未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格局和走向。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已拥有国际前沿的一批工程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如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天河一号、高铁成网、海洋钻机等;并且一批企业拥有全球知名度,如华为、阿里、联想、海尔等。

目前,我国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有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有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产业。

事实证明,我国是有能力、有实力在工业革命的风雨浪潮中激流勇进、积极有为的。

“中国制造2025”的是工业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工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发展路径上,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主攻智能制造战略高地,力求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制造关系到了全世界的吃穿用住行,它既是硬实力的体现,又直接决定了我国在世界的形象可以说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制造关系到了全世界的吃穿用住行,它既是硬实力的体现,又直接决定了我国在世界的形象,不过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浪潮下,世界各国都把目标瞄准了制造业,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中国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在3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将把中国制造引向何方?工信部部长苗圩是这样回答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变,最终要实现我们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为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这10大领域。

特别的是,要重视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苗圩介绍,“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10年里,制造业的复兴和升级,再造中国制造优势,将成为我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核心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所要研究的,所要占据的一个新的制高点。

要通过三步走的战略,每一步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这个目标,“中国制造2025”只是由大变强迈出的第一步。

通过这10年的努力,使我国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所谓“十年磨一剑”,我们非常期待制造业在第一个10年破茧而出。

《中国制造2025》用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给出了诠释。

9大任务涉及制造业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精准切入制造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的9大问题;10大重点领域突出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精心遴选出对建设制造强国最为紧要的发展重点;5项重大工程立足攻克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精确击中我国多年来制造业积重难返的七寸。

“中国制造2025”拔锚启航热点关注Hot Attention苗圩表示,“搭建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框架,就会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优势产业。

但过去几年,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甚至面临制造工艺粗糙、假货横行的困境。

面对“中国制造”逐渐呈现后劲不足的疲弱态势,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根据报道,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未来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 增量。

可以说,互联网工业的发展将势不可挡!已有许多知名企业紧跟“互联网+”的浪潮,并且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海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他们正在打造“互联网工厂”。

目前,海尔开始从大规模制造转变为大规模定制——用户下订单,订单上生产线,生产线通过系统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

海尔还在探索将消费者与生产线机器人互联,比如,有消费者想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饮料瓶上,信息便可通过网络传给生产线机器人,机器人获取头像后就可以将其印在瓶子上。

再比如,特斯拉采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汽车,青岛红领通过互联网引入用户参与研发、设计以及全球的物料配送和销售等。

可以说,在工业制造领域,继蒸汽机、电力、IT 技术之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从而实现高效、个性化的规模制造,正在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特色。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正在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并正在深度改造传统制造产业。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价值传递,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这种去中间化的形式,重构了商业链条。

我国拥有庞大的传统制造业基础,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直以来,在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与新技术有效融合,那么传统制造业同样大有可为。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成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主线”。

但同时,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不能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片面理解为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或者仅理解成是智能工厂、无人车间等等。

通过自动化改造,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关键在于,通过信息技术全面渗透至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从运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等多方面,推动企业向价值链的高端转型升级,在传统制造业中培育新的业态和模式。

“互联网+工业制造”势不可挡在工业制造领域,继蒸汽机、电力、IT 技术之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从而实现高效、个性化的规模制造,正在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特色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制造好比是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块头大,进步快。

但是这个运动员可不是完全健康,因为他有一些急需治疗的陈旧性老伤。

就像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说:“我们虽然是制造业的大国了,但是我们还大而不强,我们从现在开始,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变,这就是我们制订“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时代的背景。

”一个木桶究竟能装多少水,取决于这个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

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制造有非常多的优势,巨大的市场、一批有活力的企业,相对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国家的顶层设计等,而这些都是中国制造由大做强的条件和基础。

但是,中国制造能做多强,更取决于它的短板填补状况。

有分析指出,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就会导致集成创新基础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致使我国工业长期停留在“引进”阶段,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这是目前我国工业制造业的一大短板。

缺“核”少“芯”当仁不让排在首位,毕竟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会受制于人,发展要看别人的眼色,中国制造就会始终徘徊在中国组装这个水平线上。

比如,我国液气密行业基础研发能力薄弱,液压产品多以模仿、仿制为主,企业缺乏自主核心制造技术;有关滚动轴承的40多项国际标准,没有一项是我国轴承行业主持执行或参与制定的。

排在第二位的是少创新、缺设计。

缺少创新和设计能力对产品的影响巨大,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能不能挣到钱。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于长期缺少“四基”产品和技术,整机自主创新能力无“基”而终。

在计算机、移动通信领域,目前智能终端芯片和操作系统基本上都由国外掌控,高性能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自主提供能力仍然较低,光纤光缆生产所需的四氯化硅等关键材料严重依赖欧洲和日本企业。

其三,我国制造缺人才,最紧缺的则是蓝领精英,他们才是中国制造能否落到实处的最坚实的保障。

工匠和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出产品和出精品最大的区别。

我们的技术创新、人才积累,确实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其四,我国的各项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研究与实践表明,推进智能制造无疑是一个复杂的企业创新发展系统工程,既要建立智能制造系统,也要同步建立与之紧密关联的智能研发、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系统;既要改造升级现有的加工设备和制造工艺,也要同步优化重组业务体系,并使之深度融合,全面发展。

综合各种原因,我国制造业企业追踪工业4.0,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还需要大量的“补课”,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和方方面面的强基,重点是尽快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工控软件和加工设备为一体的信息集成平台,优化重组业务体系,改造升级加工设备,加强质量、服务和基础管理体系建设等。

因此,推进中国智造,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一定要着眼于智能工厂建设方向,不能简单的认为智能制造就是互联网车间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也不能过于强调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等加工设备及测控装置的改造升级,更不能忽视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基础管理,乃至企业整体能力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强国战略首次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自此,我国工业经济起航腾飞的号角正式吹响。

按照这一战略规划,到2045年,我国将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建成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必将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史册上留下值得书写的一笔。

工业梦、强国梦、复兴梦,梦梦想通、一脉相承,相信工业制造强国与中华民族复兴在21世纪中期的相遇一定是精彩纷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